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利规划

水利规划

水利规划
水利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水利

发展专项规划

前言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水利工作,特别在“十一五”时期更加注重水利与国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一五”时期是水利投入最大、规划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直接受益最多、行业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是水利全面快速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十一五”时期水利发展的成就,为我省“十二五”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五年,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十二五”我省投资力度大,产业发展将更加迅猛。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把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对水利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把“切实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现代水利体系建设”。

贵州省“十二五”水利发展专项规划是《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黔府办发[2009]146号)明确要求编制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根本依据,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保障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10月,水利部全面启动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12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146号),要求编制贵州省“十二五”水利发展专项规划,我厅高度重视,于2010年1月4日下发了《关于成立贵州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黔水计[2010]2号),领导小组由水利厅主要领导和相关处(室、局)负责人组成。

省水利厅、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11月启动贵州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于2010年2月、5月分别编制完成《贵州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贵州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2010年7月编制完成规划报告初稿,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分别于2010年8月、11月两次召开会议,对规划报告进行审查,规划编制组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规划报告。2011年4月,水利厅召开党组会议审议并通过规划报告。按照《关于做好省级“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衔接、论证和报批工作的通知》(黔发改规划[2011]270号)要求,2011年5月,贵州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对规划报告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进行了复核,并要求进一步完善规划报告,尽快上报省政府审批。

“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规划总投资1033.32亿元。规划建成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在建、新建水利工程分别新增供水量6.8、28.3亿立方米,到2015年供水量达到127.1亿立方米,人均供水量可达到321立方米/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1299.8万人,完成病险库除险加固829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77万亩,农村人口人均基本口粮田灌溉面积达到0.5亩,新增中小水电装机100万千瓦;治理大江大河支流10条、重点中小河流348条和山洪沟108条,治理河长2082公里,保护人口734万人,保护耕地176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000平方公里,新增河湖生态修复面积55平方公里。

1 概况

1.1 自然概况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61.7%,丘陵占30.8%,山间坝子占7.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全省岩溶分布广泛、发育强烈,岩溶出露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2%,是世界岩溶地貌最典型的地区之一。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贵州石多土少,易受侵蚀,水土流失严重。2010年贵州省总人口3820万人,耕地面积6657万亩,但土层瘠薄,高产稳产农田少,单产较低。

贵州省属中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雨热同季,多阴雨、少日照,多年平均气温15℃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1179毫米。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气候地域性差异很大,具有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特征,灾害性天气较多,干旱、洪涝、秋风、凌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

贵州省内河流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以中部偏南的苗岭为分水岭。北部属长江流域,包括乌江水系、洞庭湖(沅江)水系、牛栏江和横江水系、赤水河和綦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洪州河等。南部属珠江流域,包括

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帮河、蒙江、打狗河等。全省河流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

1.2 社会经济概况

“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年均经济增长12.6%,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翻番,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仍是我省的基本省情。2010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45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6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051元(1820美元),财政总收入969.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2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1%、41%、40%、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4%和5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仅57%,比全国低18个百分点。省内城乡差距也十分明显,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4.2︰1,远大于全国3.2:1的平均差距。农村人口人均收入在国家贫困标准线以下的人口之多、发生率之高列全国首位。总体上看,贵州省是全国最贫困、实现小康社会目标难度最大的地区。

1.3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3.1 水资源概况

贵州省位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上游,是长江、珠江重要生态屏障。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106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78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衡,加之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山高坡陡,地形破碎,保水能力差,有水留不住,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主要特点如下: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年际变化大,境内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062亿立方米,极端干旱条件下水资源量仅为768亿立方米,仅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70%;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枯水期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夏旱年分的7~8月在中小河流也出现过短期最小流量,丰水期出现在5~10月,丰水期水量占全年总水量75~80%;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一般是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少于东部,山区多于河谷。

(2)易涝易旱,灾害频繁。山区河流比降大,河床比降大,降水汇流快,洪水陡涨陡落,峰高量小,历时不长,洪枯水量倍比可达数百到数千倍,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岩溶地貌发育,地表渗漏严重,土层薄,保水能力差,极易造成旱灾。1991年至2009年,累计洪涝灾害灾损失约412亿元,年均洪涝灾害损失率1.6%;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贵州省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全省88个县(市、区)有85个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1868.9

万人,695.2万人、503.5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2.3亿元,旱灾损失率3.4%。

(3)对骨干水利工程依赖程度高。贵州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2.5%,山高坡陡,河流深切,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水土流失面广,局部地区石漠化严重,保水蓄水能力差,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汛期水多水浑,枯期水少水脏,耕地、人口及主要城镇大多位于河源地带,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相匹配,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只有依靠修建具有良好调蓄能力的水库工程,特别是中型以上骨干水库工程,才能更好地抵御洪涝旱灾,保障城乡用水安全。

1.3.2 开发利用现状

(1)水利工程建设基本情况。贵州省共建成各类蓄、引、提工程45585处,水井工程7298处,其中小(2)型以上蓄水工程1896处;此外还建成一批集雨工程。2010年,现有水利工程解决1793万亩耕地灌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1万平方公里;全省已有43个县城的主城区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建成堤防1598公里,保护人口385万人、保护耕地351.3万亩;中小水电装机280万千瓦,治理病险水库765座。“十一五”以来,新增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25万亩,农村人口人均灌溉面积达0.64亩,比2005年增加0.27亩;新增治理病险水库646座。贵州水利工程在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09至2010年特大干旱灾害中,水利工程覆盖的地方所受影响较小,基本保障了群众有水喝。

(2)现状供用水情况。根据《贵州省水资源公报(2009年)》统计,贵州省现状总供水量100.38亿立方米(含人工载运水量),其中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人工载运、地下水、其它水源供水量分别为36.22亿立方米、32.25亿立方米、15.60亿立方米、9.11亿立方米、6.98亿立方米、0.22亿立方米,分别占总供水量的36.09%、32.12%、15.54%、9.08%、6.95%、0.22%;现状总用水量100.3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分别为53.43亿立方米、34.15亿立方米、6.38亿立方米、5.87亿立方米和0.55亿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53.23%、34.02%、6.35%、5.85%和0.55%。现有水利工程供水量92亿立方米(不含人工载运水量9亿立方米),人均供水量240立方米。

(3)“十一五”水利建设投资情况。“十一五”期间,全省水利投入达到233.56亿元,比规划投资227.87亿元增加5.69亿元,是建国以来到“十五”末投入的1.6倍。2010年投入达到102.01亿元,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总投资中,中央投入94.2亿元,占40%,省内地方投入91.76亿元,占39%;烟水配套工程投入47.6亿元,占21%。

2 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2.1 “十一五”水利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科落实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利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先后遭遇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情况下,仍然取得了抗灾救灾胜利,水利基础设施在抵御自然灾害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是我省水利投资规模最大、规划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行业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一步丰富。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改革创新,把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现代化方向,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水利投资规模大幅增加,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2006年至2010年,水利总投入达到233.56亿元,超额完成贵州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投资5.69亿元,超规划投资2.5%。水利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省唯一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一期于2009年10月开工建设,列入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的“滋黔”一期打捆项目18座中型水库和道真大沙河水库、乌当鱼洞峡水库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6座建设投资已全部下达,工程部分建成发挥效益。“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水库库容4.5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8亿立方米;全省已建成堤防长度达1598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25万亩(其中:烟水灌溉面积629万亩),为规划目标的2.44倍,实现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64亩,超额完成0.5亩的目标任务,比“十五”期增加0.27亩。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3)民生水利建设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是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十一五”末,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是规划目标的1.72倍;完成646座(其中专项规划内19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其中中型2座,小(1)型214座,小(2)型430座;实施了10座大型、5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中小水电装机容量157万千瓦;建成21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解决了10万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

(4)水利抗灾减灾取得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我省自然灾害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水利抗灾减灾取得了胜利。战胜了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积极应对了2009年7月以来发生的夏、秋、冬连旱迭加2010年初特大春旱,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特大干旱造成的损失。正是由于近年来水利设施的快速建设,有效延缓了灾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受灾面积,降低了灾害等级。各类水利工程在保障2009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之后,继续抵御持续发展的秋冬连旱和2010年的春旱,

解决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限度满足城乡群众饮水,直到2010年2月中旬才出现局部地区饮水困难。

(5)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省内长江上游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期间完成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93平方公里;在实施第一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在黔西县、金沙县、桐梓县、仁怀市、玉屏县开展了第二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6)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管理框架和要求,2006年省政府颁布实施了水功能区划;完成了饮用水源区划定工作,开展了90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加大对入河排污口设置监督管理,建立了清水江流域水污染补偿机制;开展了地下水利用和保护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1个,即清镇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不断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250立方米以下。

(7)水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贵州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水能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办法》、《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水文管理办法》、《贵州省市(州、地)边际水事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贵州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及《贵州省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多个规章制度出台,水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水政监察队伍不断壮大,水行政执法得到加强,全省建立总队1支,支队10支,大队88支,专职人员达600多人,水利依法行政深入推进。

(8)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有改革任务的85个县(市、区)均出台了改革实施方案,小(1)型以上国有水管单位396个全部完成了改革任务,2010年落实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经费5239万元。依法征收资源费、水能资源有偿出让金得到较好落实;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到2010年底,全省13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其中铜仁地区10个县(市、特区)全部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新机制,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更加规范,2009年出台了《贵州省水利厅政务公开暂行规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9)行业能力进一步增强。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贵州省流域规划修编》、《贵州省中小水能资源调查评价》、《贵州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贵州省抗旱规划》、《贵州省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贵州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贵州省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口粮田水利建设规划》、《贵州省农村水能资源调查评价》、《贵州省2009-2011年水土保持治理规划》、《西南五省(区、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及《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等规划,共完成综合规划20余项,专业规划20余项,专项规划40余项。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有85个项目获不同科技奖励,11个科研项目获得省有关科研资金的支持,5年科技投入达291万元。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共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交流论文集10余部。水利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完成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全国水土保持建设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等信息工程建设。

2.2 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11月正式开工,预计“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并初步发挥效益。

——列入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的“滋黔”一期工程18座打捆中型水库和道真大沙河水库、乌当鱼洞峡水库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6座建设投资已全部下达,工程部分建成发挥效益。

——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规划任务。

——通过重点骨干水源工程、烟水配套工程、大中型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工程建设,全省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快速提高,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2005年的0.37亩提高到0.64亩。

——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步伐,共治理病险水库646座。

——启动了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已开展46条河流治理工作。

——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共完成治理面积5093平方公里。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已建工程中骨干水源工程少,水资源调配能力弱,人均供水量仅为全国的一半,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近年水利建设虽有较快发展,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地方财力薄弱,水利建设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水利前期工作相对滞后,全省大部分河流和区域未开展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不利于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需进一步加强。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制尚不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管单位建设达不到规范化要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薄弱。

——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尚未建立,水利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未能充分整合涉水资金,未能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入民生水利建设领域。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创新程度不高,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率偏低,优秀科技人才严重不足,水利科技体制机制不健全,水利科技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

——水利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岗前、在岗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先进理论和经验未能及时吸收,交流合作尚需有益探索。

3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及对水利的要求

3.1 “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及新要求

3.1.1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至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9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8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4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6‰以内,年末常住人口总数393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森林覆盖率达到45%,耕地资源保有量6597万亩,5年年均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以上。搞好城乡水源工程建设,确保新增供水量35.1亿立方米以上,切实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民生水利建设,全面解决现有1299.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9亩,农村人口人均基本口粮田面积达到0.5亩。

3.1.2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基本要求

(1)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指出:(节录)中央投资项目将重点投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等集中连片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西部地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黔中等经济区,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

水利枢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开宗明义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我省2010年经济总量已达到459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20美元。“十二五”时期,国家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我省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至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确保实现8400亿元,力争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经分析,现状年2010年需水量111.8亿立方米,缺水量19.8亿立方米;预测2015年需水量139.7亿立方米,考虑在建工程新增供水量6.8亿立方米后,缺水量40.9亿立方米。

水利是支撑一个地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决定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必须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资金投入,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水利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相适应,从本质上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挖掉“穷根”,造福于人民。

(2)省委、省政府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要求加大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把我省建成国家重要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基地,预计“十二五”期间,二产年均增速16%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增加1.5倍,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782亿元。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紧密结合和互动发展,着力优化城镇化发展布局,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到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总数3936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57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经测算,至2015年,第二产业、城镇需水量分别为39.5亿立方米、13.4亿立方米。

水是支撑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要素资源之一,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力加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切实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提供用水保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快民

生水利建设。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逐步完善符合省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搞好城乡水源工程,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9亩,农村人口人均基本口粮田达到0.5亩。预计到2015年,农业灌溉需水量80亿立方米,农村生活需水量6.8亿立方米。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水利建设必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重点对水资源的多层次需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统筹考虑城镇与农村,生活、生产与生态,工业与农业用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搞好城乡水源工程,全面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民生水利建设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使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4)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事件,要求不断提高复杂条件下水利防灾减灾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贵州自然条件复杂,各种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常见的有旱灾、水灾、风雹灾、凝冻、霜冻、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森林火灾等,可谓无灾不成年。我省旱灾主要有春旱和夏旱两种,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往往造成大范围、大幅度欠收减产,贵州历史上的灾荒多是旱灾引起。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我省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省有87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1869万人,临时饮水困难人口69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72万亩,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我省水灾主要是由暴雨造成,常以山洪暴发、河水猛涨、低洼地积水成涝等形式表现出来。省内局部地区每年均有洪涝灾害发生,1991年、1995年、1996年、2007年省内部分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损失严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洪涝旱灾交替出现,对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都造成极大破坏。为了应对频繁发生的洪涝旱灾,要求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开展大江大河支流、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增强城乡防洪能力,完善水利管理制度与手段,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断提高复杂条件下水利防灾减灾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5)建设生态文明,要求转变粗放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功能多样化需求,水利不但要强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要满足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水资源管理要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

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高度重视水安全,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有序引导地下水开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水土保持要从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切实保护重要水源地,全面保护重要天然湿地,推进重要人工湿地建设,建设秀美山川;水利建设要从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注重水利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6)消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近年来,水利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但要看到,目前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基层水管体制改革遇到许多困难、进展很不平衡,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亟待进一步加以落实,随着水利建设与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难题增多,任务加重。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任务,建立和完善水利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不断深化水利改革,要求水行政管理要从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技手段转变,注重依法治水、科学管水,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3.2 水利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

3.2.1 主要制约因素

尽管近年来我省民生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工程性缺水依然是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涉及民生水利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用水、用电和防洪抗旱等基本需求和安全还未完全得到保障。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全省70%以上的耕地仍靠天吃饭,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灌区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年久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持续增产难度进一步加大。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问题突出,民生水利建设任重道远。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冰雪凝冻等灾害频繁发生,在我省这样水利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本就很脆弱的地区,对水利基础设施损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问题愈加凸显,民生水利建设和保障粮食安全任重道远,水利保障能力亟需提高。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将维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历史欠账多、水利设施薄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我省长期存在的突出水情;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特别是工程性缺水问题,依然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突出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水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维系良好水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对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2 有利条件

(1)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建设、人才、帮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今后一段时期,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也给水利建设带来十分难得的加快发展机遇期。当前,要继续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我省水利建设带来的政策机遇、投资机遇和发展机遇,实现水利建设更大的跨越式发展。

(2)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省级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大幅增加,且逐年递增。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强力推进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支撑发展的基础平台,按照“着眼十年、规划五年、突破三年”的要求,全力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工程,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搞好城乡水源工程,全面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必须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推动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推进贵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现实选择,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和主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保障,必须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不动摇,着力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和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改善提供水资源保障。近几年来,在我省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省级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仍有大幅增加,且逐年递增,“十一五”水利建设投入资金达233.56亿元,全面完成规划投资额,“十一五”期间水利投入占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水利总投入的62%。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为实现水利建

设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坚定了全省上下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的信心和决心。

(3)2009~2010年特大干旱,温家宝总理亲临我省重旱区视察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统一了加强水利建设的思想。

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贵州省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场特大旱灾突出地表明,水利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石漠化加剧已成为制约贵州省发展的主要因素。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省抗旱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心和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相继作出重要指示。2010年4月,温家宝总理亲临贵州省视察指导抗旱救灾工作,针对干旱暴露出的问题,明确指示:要积极谋划长远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把贵州省的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者结合起来,三位一体,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贵州省发展的问题。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明确指出了我省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统一了加强水利建设的思想,为我省水利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4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4.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加快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不断夯实水利基础,从根本上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水利更好地服务于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更好地服务和改善民生,通过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和发展,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4.2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摆在优先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坚持重点突破,把加快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是我省水利建设的重点,突出抓好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重点保障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用水,切实增强水资源综合调配能力、水旱灾害防治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流域与区域、城市和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和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统筹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和农村水利协调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有效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水利科技推广,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坚持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投资为主,同时积极广泛吸收金融资金和社会投资,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4.3 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核心、突出两个重点、建立八个体系、实现一个转变”。即以加快解决贵州省工程性缺水为核心,统筹考虑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突出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和民生水利建设两个重点,以大中型水源工程为骨干,“大、中、小、微”并举,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水源工程,将水利基础设施向下延伸,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最密切、最现实的水利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通过5年努力,初步建立起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工业及城镇化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灌溉保障体系,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体系,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体系,农村水利服务体系,水利法制体系。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利科技与行业能力建设,强化政府对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水利改革,不断创新水利管理体制和机制,多措并举,努力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5 规划水平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为2010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

规划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明显改善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15年,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利工程年供水量力争达到127.1亿立方米,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工程性缺水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有较大提高,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77万亩,建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初步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初步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建立,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规划任务:加快在建工程建设步伐,抓好规划大中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三年内实现项目规划设计和立项审批的重大突破,开工建设重点骨干水源建设工程382处,实施“五小”工程31万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299.8万人,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60个,完成病险库除险加固治理工程829座,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和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建设(含新建、扩建、技改)电站分别为70座、73座和190座,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万千瓦;治理大江大河支流10条、重点中小河流348条、山洪沟108条;在九个市(州、地)各选择1~2个实施条件较好的县(市、区)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启动实施贵州省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0平方公里,新增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55平方公里;编制乌江、赤水河等重要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和主要省管河流岸线利用管理规划、采砂规划;扩大水务一体化改革试点范围,建立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加快组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建立健全水利行业地方标准体系,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落实水事纠纷调处责任制,分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和实施水利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建设,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

5.1 水资源开发利用

抓好在建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382处,其中大型水利枢纽工程3个,中型水库工程111个,小型水利工程268处,微型工程31万处,新增年供水量53.6亿立方米,其中:新增工业供水量5.4亿立方米;新增城市供水量6.4亿立方米,新增农村供水量3.3亿立方米;新增灌溉供水量38.5亿立方米。2015年前新增供水量35.1亿立方米,其中:在建项目新增供水量6.8亿立方米,新开工项目新增供水量28.3亿立方米。

5.2 民生水利建设

5.2.1 农村饮水安全

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299.8万人,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

5.2.2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继续开展10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计划开工5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同时,加强小型灌区和田间渠系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1万亩。

5.2.3 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

全面完成现有小(2)型以上病险库治理,完成病险库除险加固治理工程829座,其中中型水库

4座,小(1)型水库66座,小(2)型水库759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4座,尽快消除水库(闸)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和兴利库容,工程效益得到正常发挥。

5.2.4 烟水配套工程

尽快编制烟水配套工程二期规划,规划新增烟水配套工程灌溉面积40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灌溉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同时新建一批烟水配套工程水源。

5.2.5 农田水利建设

积极开展现有大中型灌区、骨干水源工程新建灌区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77万亩,建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新增“五小”工程非充分灌溉面积50万亩,实施烟水配套工程400万亩。

5.2.6 农村小水电建设

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更加科学有序,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万千瓦;水电农村电气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一批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乡、村);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得到更广泛实施,新增小水电代燃料户12万户;启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提高农村水能资源利用率,消除安全隐患。

5.3 防洪抗旱减灾

继续开展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大江大河支流、重点中小河流和重点山洪沟治理,使有防洪任务的城镇中心城区基本达到相应的设防标准,人口集中的乡村与集中连片的农田防洪标准的到提高,计划治理治理大江大河支流10条、重点中小河流348条和山洪沟108条,治理河长2082公里。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非工程措施,开展88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非工程措施建设。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初步建立起全省防洪减灾体系。

5.4 水资源节约保护

5.4.1 水资源节约

建设覆盖省、市(州、地)、县(市、区)三级行政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全面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节水考核管理,逐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0%,控制在208立方米左右。

5.4.2 水资源保护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地区河段水体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5.5 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5.5.1 水土保持

加快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为主,使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状态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0平方公里。

5.5.2 河湖生态修复

大力推进生态脆弱河流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重点地区河湖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修复,新增河湖生态修复面积55平方公里。

5.6 水利法制化建设

贯彻执行现有水法律法规,尽快制定一批地方性法规,适时修订部分地方性水法规,逐步健全水法规体系;加快水事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积极探索团结治水新途径,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水法制宣传教育,明显增强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和水利依法行政能力。

5.7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加快水文设施、水资源管理及监测设施、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加强水利信息化、水利科技基础设施、水行政执法和建设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和合作,“十二五”期末,水利科技对水利贡献率提高至45% ,水利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水利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使传统水利得到技术升级。

5.8 长远发展目标

规划至2020年,全面解决工程性缺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民生水利保障水平显著提高,防汛抗旱减灾效益明显,水资源保护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

巨大进步,水利改革全面推进,水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水利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水利机制得到建立,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6 水利发展总体布局

6.1 总体布局

“十二五”期水利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理念、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进行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布局。以解决现有工程性缺水问题为中心,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工业区、城镇区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力争使每个县级城市有一座以上中型水库或几座重点小型水库供水工程,每个乡镇有稳定的供水水源工程,通过骨干水源辐射结合微型水源工程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一期、毕节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黄家湾水库、五嘎冲水库和111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为骨干,268处小型工程为基础,31万处微型工程为补充,不断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项目建成后全省总供水量达到139.7亿立方米以上,逐步建立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和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以水源工程、灌区工程、“五小”工程为重点,加快建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以重点中小河流和重点山洪沟治理为重点,全面提高项目区防洪减灾能力。大力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加大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6.2 分地区布局

6.2.1 贵阳市

贵阳市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圈,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贵州省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5.2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水利工程供水量11.1亿立方米,2015年需水量16.5亿立方米。水利建设重点布局为: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一期长距离输水为龙头,水场堡、戈家寨等8座中型水库为骨干,41处小型水源为基础,微型水源工程为补充,优先保障工业化、城镇化需水;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民生水利,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充分发挥清镇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示范作用,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结合水源地保护措施,优先实施红枫湖生态修复工程。

6.2.2 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地处毕水兴经济带,是三线建设时期创建的重要工业基地,是国家确定的“攀西-六盘

水资源综合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3.8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水利工程供水量6.8亿立方米,2015年需水量11.2亿立方米。水利建设重点布局为:以双桥、鱼洞坝等9座中型水库为骨干,13处小型水源为基础,微型水源工程为补充,优先保障工业化、城镇化需水;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水利,以工业节水为重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结合水源地保护措施,尽快实施黔中水利枢纽水源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6.2.3 遵义市

遵义市地处黔中经济区,属于国家提出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区主要区域和成渝经济区重要辐射区,是中国名酒之乡,是中国西部重镇之一。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72.4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水利工程供水量20.6亿立方米,2015年需水量28.9亿立方米。水利建设重点布局为:以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中桥、铜灌口等20座中型水库为骨干,68处小型水源为基础,微型水源工程为补充,优先保障工业化、城镇化需水,统筹解决主要粮食产区需水;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水电建设和烟水配套工程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水利,以大江大河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大力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尽快启动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积极推进黔北茶产业、赤水河竹产业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结合水源地保护措施,积极开展赤水河、大沙河流域等湿地保护与建设。

6.2.4 安顺市

安顺市地处黔中经济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是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也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之一。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2.2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水利工程供水量7.2亿立方米,2015年需水量9.8亿立方米。水利建设重点布局为:以黔中水利枢纽为龙头,黄家湾水库、坝陵河、偏坡等5座大中型水库为骨干,11处小型水源为基础,微型水源工程为补充,优先保障工业化、城镇化需水;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水利,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积极推进镇胜公路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

6.2.5 铜仁地区

铜仁地区地处东南部特色经济带,是水利部在全国唯一的地(市)级水利扶贫试点区。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25.6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水利工程供水量6.9亿立方米,2015年区域需水量13.4亿立方米。水利建设重点布局为:以长丰、盐井等16座中型水库为骨干,28处小型水源为基础,微型水源工程为补充,优先保障工业化、城镇化需水;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水利,以大江大河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积极推进铜仁茶产业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结合水源地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石阡鸳鸯湖等湿地保护与建设。

6.2.6 黔西南州

黔西南州地处毕水兴经济带,是珠江上游黔、滇、桂三省(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34.4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水利工程设计供水量5.1亿立方米,2015年需水量11.4亿立方米。水利建设重点布局为:以五嘎冲水库、打鱼凼、小龙滩等14座大中型水库为骨干,22处小型水源为基础,微型水源工程为补充,优先保障工业化、城镇化需水;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大力实施民生水利,以重点中小河流和重点山洪沟治理为重点,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以小流域为单元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治理。

6.2.7 毕节地区

毕节地区地处毕水兴经济带,是1988年6月国务院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也是水利部水利重点扶持地区。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13.8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水利工程供水量10.9亿立方米,2015年需水量19.8亿立方米。水利建设重点布局为:以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岔河、金蟾等12座中型水库为骨干,31处小型水源为基础,微型水源工程为补充,优先保障工业化、城镇化需水,统筹解决主要粮食产区需水;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烟水配套工程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水利,以大江大河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大力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以草海、冷水河雨帽山草本沼泽湿地生态保护为重点,结合水源地保护措施,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建设。

6.2.8 黔东南州

黔东南州地处东南部特色经济区,自然风光绚丽多姿,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是重要的特色产业与东线生态民俗旅游区。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92.1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水利工程设计供水量12.2亿立方米,2015年需水量14.7亿立方米。水利建设重点布局为:以塘冲、响水坝等14座中型水库为骨干,34处小型水源为基础,微型水源工程为补充,优先保障工业化、城镇化需水,统筹解决主要粮食产区需水;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中小水电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水利,以大江大河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6.2.9 黔南州

黔南州地处东南部特色经济区,拥有亚洲最大的磷肥基地,是西南出海的主要通道,是重要的特色产业区及生态民俗旅游区。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2.5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水利工程设计供水量11.2亿立方米,2015年需水量14亿立方米。水利建设重点布局为:以杜仲河、平省等15座中型水库为骨干,20处小型水源为基础,微型水源工程为补充,优先保障工业化、城镇化需水;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中小水电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水利,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积极推进黔南茶产业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结合水源地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水利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水利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摘要:水利工程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运用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建设既满足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求,又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 关键词:水利;生态;现状;建设 Abstract: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social security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also causes the degrad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river ecosystem.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ets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mand, and Gu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Keywords:Water conservancy; ecology; current situation; construction

[水利规划,区域,方法]区域水利规划的优化方法的探析

区域水利规划的优化方法的探析 在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水利作为我国最基础的行业,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区域防洪除涝方面,水利工程更是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还是水利设施的兴建都离不开水利规划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更需要对区域水利规划进行优化,从而确保区域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优化水利规划,使其获得的规划成果能够更限的加快推动我国水利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改善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基础设施,而且科学合理的水利规划方案也能够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区域水利规划中的常见问题 (一)区域水利整体规划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之间不仅存在自然环境上的差异,而且经济发展和发展战略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规划结构完整性不够,而且各类专项规划也不能协调进行衔接,存在着重复投入的问题,从而给区域水利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当前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不仅所采用的规划方法缺乏科学性,而且过多的注重于短期经济效益,这对于区域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二)区域水利防洪除涝规划工作不到位 在当前我国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防洪防涝方面的工作都还存在十分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区域汇流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各处极端天气时常出现,城市洪涝灾害导致财产和人员伤亡的事件频繁发生,这充分的暴露出来了城市防洪体系建建设标准低的问题,从而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区域水利建设规模规划不当 在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规划人员对于科学对区域水利建设规模进行规划,往往导致区域水利建设规模偏小,这就导致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无法得到满足,不能提供充裕的水资源供给,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作用,不利于区域经济健康协调的发展。 (四)水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水资源存在着分配不均匀和不合理的现象,水资源浪费及局部短缺开发部较为常见,导致这些情况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区域水利规划方法过于落后,规划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导致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无法在这种不合理配置下得到有效的满足。 二、区域水利规划的优化方法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院介绍

总院介绍 来源:作者:宣传组时间: 2012-09-10 【字号:大中小】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是在2002年12月电力体制改革中经国务院批准保留的事业单位,现隶属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定位是: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提供公益服务并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行业技术管理单位,电力、水利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的产业政策研究中心。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前身是能源、水利两部共管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燃料工业部成立水力发电工程局,主要负责对全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建设进行归口管理,其后历经改组演变,到1982年命名为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1989年更名为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系两部共管的事业单位。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代部管理北京、成都、贵阳、华东、昆明、上海、西北和中南8个部属勘测设计院,对水利部流域机构所属单位和31个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实行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并代部对主要的河流规划、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可研和初步设计等进行审查。 1993年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经电力、水利两部协商,原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按两部隶属关系分开,电力工业部于1995年2月批准成立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同时挂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局牌子),其主要职责是编制水电水利及风电发展规划,制订和部署前期工作计划;组织审查河流规划和风电规划,负责审查部直管的大中型水电水利和风电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编制和审查水电水利、风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和定额;管理部直属的北京、成都、贵阳、华东、昆明、西北和中南勘测设计院等。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后于1998年更名为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并受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委托负责水电行业技术管理和设计审查工作。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地方水利-重庆市-【水利规划】

【水资源】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强化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和应用管理。大力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永川区、梁平区3个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开展入河排污口核查;完成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出台重庆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实施意见,印发重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完成永川区等8个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试点年度任务,推进璧山区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完成56个城市生活用水定额复核修订,市级机关全面实现节水型单位建设目标,完成火电、食品发酵、化工、有色金属等4类重点行业节水型企业建设评估。全面完成“三条红线”年度考核目标,获考核奖补资金6000万元。(陈亮亮) 【水利规划】完成审批《重庆市主城区水资源管控及水利设施布局规划》《重庆市主城区防洪规划深化 (2016—2030年)》《重庆市市域水资源管控及水利设施布局规划》《重庆市市域河道岸线保护及利用规 划》。启动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编制印发《重庆市水中长期供求规划》《重庆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重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重庆市重要河道采砂规划(2016—2020年)》。完成《重庆市“十三五”水资源配置实施方案》《重庆市水库扩建升级实施方案》。编制了 《重庆市水库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重庆市小康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水利行动 计划》。开展《龙溪河水资源配置与防洪水生态治理方案》编制与城市水利和农村水利发展思路、水利水电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开展《重庆市城市乡镇防洪现状评估》。按水利部等国家部委要求,完成《重庆市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配合长江委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引江补汉工程规划,配合开展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期评估等工作。 全力推进5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总体方案编制,通过重庆市委、市政府审议,水利部水规总院进行了技术讨论和技术审查;綦江藻渡水库工程方案通过水规总院技术讨论,完成可研报告初稿和除涉及贵州省外的其他专题报告初稿,积极协调贵州推进有关工作;云阳向阳水库工程方案通过水规总院技术讨论;开州跳蹬水库工程方案,水规总院已召开技术讨论会议;江津福寿岩水库开展了勘察设计招投标工作。全力推进30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其中:1座完成可研批复,4座完成长江委审核,4座完成可研审查,5座召开可研报告专家评审会议。全力推进18处江河防洪工程和100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完成7处主要支流防洪项目可研、初设的审查审批和100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设审批。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评审中心开展重庆长江防洪二期工程的总体投资评审。(陈亮亮) 【基本建设】各类工程完成投资77.77亿元,超年度计划2.3%。骨干水源工程全年完成投资47.1亿 元。两座大型水库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金佛山填筑超过安全度汛高程,观景口大坝填筑完成,续建37座中型水库有序推进。丰都蒋家沟、万州大滩口、铜梁小北海3座水库完成竣工验收(及技术预验收),丰都梨子坪、涪陵红星、忠县金鸡、江北机场雨水调蓄池、石柱东方红5个项目完成下闸蓄水阶段验收,梁平左柏、涪陵双江等11座水库新开工建设。江河治理工程全年完成投资22.47亿元,在建项目5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个(铜梁城区、少云镇堤防,城口前河堤防);54个续建项目持续推进,其中完工项目25个,完成大渡口一期、万州五桥竣工验收,建成达标堤防长度27.2k m。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全年完成投资8.2亿元,2009年以来已累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段346处,其中3000k m2以下完成321处,3000k m2以上已完成25处。(陈亮亮)【防汛抗旱】 1.洪旱灾情全市汛期总体旱涝交替、旱重于涝,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区域性暴雨过程多,局地强降雨频繁。汛期先后遭遇13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偏 多近8成;局地强降雨频繁,最大日降雨量达253m m,最大小时雨强达116.4m m。 (2)涨水河流众多,个别超警戒水位。全市长江、嘉陵江、乌江、大宁河和886条次中小河流出现 1~12m不等的明显涨水过程,乌江、普里河、汤溪河、东河等4条江河出现7站次超警戒水位洪水。 (3)高温日数多,伏旱持续时间长。汛期出现5次区域高温过程;40℃以上高温天数为3.4天,极端 最高气温为43.5℃。全市32个区(县)出现伏旱,荣昌、涪陵、丰都、武隆达重旱。 (4)洪涝灾害偏轻,干旱灾害偏重。暴雨洪灾造成33个区(县)141万人受灾,死亡8人,失踪2 人,直接经济总损失15.94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2.83亿元。高温干旱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79330h m2,绝收面积2530h m2,高峰时期6.93万人、2.56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因灾死亡人数和受灾损失为近5年最低。 2.防灾减灾重庆市防指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对筛查出的56个市级和258个区(县)级防洪薄弱环节重点监管。在主要媒体公示39个城区、 1007个场镇、2996座水库“行政、技术、管护”责任人。市防指开展近10年最大规模的军地抗洪抢险综合应急演练。开展防汛安全抽查和防汛防地灾督查,对250余处隐患挂牌督办。完成1690处水毁水 6 4 3地方水利

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摘要:水利工程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运用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建设既满足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求,又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回顾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探讨生态水利工程的热点问题和主要研究任务,以进一步完善蓬勃发展的生态水利工程。 关键词:生态;水利;生态水利;工程;现状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天然分布状况,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开始主动地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除害兴利而修建水利工程,以便控制水流,防治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调节,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1 传统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 近30年来,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水利工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1)自然河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河流上建设的大坝

切断了河流廊道的横向联系,造成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大坝将河流拦腰斩断,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阻断了鱼类的洄游路线,淹没了河流原始地貌,引水式电站还造成坝后脱水段,河流的生境被严重地破坏;堤防和防洪工程的建设将河流与其密切相关的漫滩、泡沼、湿地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切断,导致它们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自然河流纵向和纵向连续性的改变和破坏,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迫使大量受影响地区的居民迁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引发社会为题,也增加了迁入地区的生态保护的压力,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2)跨流域调水,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跨流域调水打破了河流水系的自然格局,可能出现超量调水、超量用水的情况,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带来改变;同时长距离输水的人工河流沿途土壤盐渍化、沼泽化问题,也可能出现,以及受水区引发水生态问题,在以往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一些失败的教训。 2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 水利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迫使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进行反思,促进了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结合,从而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为农田修建一套高效的水利工程设施即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基础设施中的重点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排涝、抗旱的能力,能确保农田高产、稳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因此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立高标准的规划和设计,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建成后期的投入使用。通过规划,选择科学合适的设计标准非常的重要,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对策,对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1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综合利用原则、安全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与当地山、水、路、林等有机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统筹规划,有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工程在设计之初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综合分析当地的地质条件,做到实事求是。在各个渠道布置的设计方案中,具体分析并合理设计,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农田水利工程需要集中落差,将水力、水电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当地落差。结合水利加工,构建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系统。农田水利工程要防止在险段位置的施工,在设计时,避开河、溪地区,保证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开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合理布置排洪设施。农田水

利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生态综合体,因此需要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调整,设计中充分考虑协调性和保护性,保持一个优化的状态。2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环境勘测不全面,缺乏合理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时间比较长,有的建于建国初期,当时的技术水平不太先进,对工程的整体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因时代的发展逐渐发生了变化,环境勘测不够合理,欠缺合理的有效性,制约了农作物的增产。 2.2工程监管不到位 即使是非常优秀的设计,在实际建设中,偷工减料、投机取巧、不能完全依据规划设计进行建设等都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有些监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并没有熟练掌握良好的技术,其监管方法不正确,没有具体事情具体分析。管理水平偏低,必然会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有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3解决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问题的有效对策 3.1合理预测研究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针对农田水利建设规模实施预测分析是工程规划设计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全面考虑农田水利的具体位置,研究可供灌溉使用的水资源对灌溉规模的潜力。在发展规划区域农业的前提下,掌握水利建设的实际需求,确定灌溉规模及实际灌溉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

闵行区水利规划

精心整理闵行区水务 研究院 2003年11月 院长:周建国

精心整理 分管副院长: 胡 欣 总工程师: 徐 贵 泉 审 核: 卢 鼎 元 徐 贵 泉 项目负责人: 张 海 燕 计算负责人: 徐 贵 泉 苏 成 斌 陈 张 丽 李 第七章 几点意见和建议 区位特 社会经 存在问 规划第五节 规划第一节 防洪 第二节 区域

前言 上海市属太湖流域最下游的低洼感潮河网地区,历史形成的河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综合的功能,如行洪、 容量、生态环境、小气候调节、内河航运 规模,主要受行洪、除涝等防汛安全条件 设,河网综合功能已提升到人居环境质量 闵行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地 两岸,总面积372.73km2。本区域原是典型 多,河网纵横。近年来,闵行区的城市化 的进步,行政区划、人口、用地性质、规 是河网水系变化更大;水务一体化的新机 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水利规划提出了新的要体规划提出闵行要成为100%城市化地区,要成为具有现代化城市形 、生态城区。 、新形势、新机制、新机遇,原有已被不同 有必要进行调整和修编,以达到安全、有效、 使之符合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符合城市可 受闵行区水务局的委托,我们依托太湖流域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针对闵行区的区 水利分片特点,以提高地区的水安全保障能 景观,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展现闵行 全是前提,环境是核心,生态是基础,景 的指导思想,编制了较宏观的控制性规划。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自然概况一、区位特征 闵行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位于东经121°15′~121°34′、北纬30°58′~31°15′之间,形似一把钥匙,东与徐汇

《水利规划与设计》最新刊期

《水利规划与设计》最新刊期 本刊全名:水利规划与设计 本刊级别:国家级别 主办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主管部门:水利部 国内刊号:11-5014/TV 发表周期:双月刊 邮发代号: 期刊基本信息 编辑微信LunwenFz 4000字符起发3500元18.2月国家级知网国家级月刊,知网收录,水利部主管、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办 本刊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水利方针政策,探讨水利发展战略,开发水利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推动水利规划设计行业发展为宗旨,面向全国水利行业以及与水密切相关行业的政府机关、科研教育、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为水利工作者以及关注、支持水利发展的各界同仁提供信息平台。 注:本刊录用前不收取任何费用,目前虚假网站较多,骗取作者审稿费。 期刊包括栏目 规划战略、水资源、防洪减灾、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译文、简讯 期刊索引收录 知网收录 万方收录 维普收录 目录 岩溶地区水库不同防渗处理方案对比分析曹丽娟;过杰;陈科巨;王健;2017-10-13 15:50:36 某进水闸粉砂地基碎石桩加固前后沉降模拟分析王涛;崔莹莹;2017-10-13 15:50:36 中小型水利工程砌石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石大国;2017-10-13 15:50:36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海南水利工程中的首次应用曾玲玲;2017-10-13 15:50:35 黄花滩水利骨干工程3#低压输水管道进水池设计方案苏桐鳞;2017-10-13 15:50:35 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施工导流规划与设计张超;陈世全;龙军飞;李玉珠;吴显伟;2017-10-13 15:50:34 清江水库库内松散体处理方式研究付跃明;2017-10-13 15:50:34 德隆水库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坝型优选肖国贤;2017-10-13 15:50:33 三维技术与BIM在水利设计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探索李向东;霍莉莉;刘艳娟;2017-10-13 15:50:33 泄洪闸安装排架系统稳定性分析李玉桥;闫路明;费文平;2017-10-13 15:50:33 水闸辅助设计系统开发与多方案模拟选优吴芳;2017-10-13 15:50:32 石笼灌注混凝土结构技术研究忽惠卿;2017-10-13 15:50:32 某山区河流堤防水毁原因分析黄锦林;张挺;范嘉炜;2017-10-13 15:50:31 大型土工织物充填袋围堰设计方法研究邓彪;2017-10-13 15:50:31 浅谈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理论与技术——以水利工程为例陈彦璋;彭方俊;李亮;林楚翘;2017-10-13 15:50:30 粉细砂筑堤填筑标准确定的工程实践汪德云;2017-10-13 15:50:30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

目录 1、综合说明 (1) 1.1基本概况 (1) 1.2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2)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 1.4规划分区和总体布局 (3) 1.5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规划 (3) 1.6环境影响评价 (5) 1.7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6) 1.8管理与改革 (8) 1.9工程分期实施计划 (8) 1.10实施保障措施 (9) 2、基本情况 (10) 2.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10) 2.2水资源利用现状 (13) 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4) 2.4与农田水利相关部门规划编制情况 (16) 3、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17) 3.1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17) 3.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3.3加强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17) 4、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9)

4.1指导思想 (19) 4.2规划原则 (19) 4.3规划依据 (20) 4.4规划水平 (20) 4.5规划范围 (20) 4.6规划目标与任务 (21) 5、规划分区和总体布局 (23) 5.1规划分区 (23) 5.2分区发展策略 (24) 5.3分区水资源供水分析 (24) 5.4分区工程布局 (26) 5.5分散片规划 (26) 5.6总体布局 (27) 6、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规划 (28) 6.1分区工程规划 (28) 6.2工程量汇总 (28) 7、环境影响评价 (29) 7.1对环境的正面影响 (29) 7.2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9) 7.3综合评价 (29) 8、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0) 8.1投资估算 (30)

区域水利规划中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法论文

区域水利规划中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法摘要:水利规划是做好水利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水利建设质量 以及水利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对我国水利行业发展意义重大。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区域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区域水利规划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整体规划体系不够完善、防洪除涝工作不到位以及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各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本文将对区域水利规划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区域水利规划;常见问题;分析;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is the prerequisite to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he important basis of level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 hydraulic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china in the area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 concrete work of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area also existed some shortage, for example: overall planning system are not perfect, flood control and waterlogged elimination work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is not

水利规划设计

水利规划设计 编号(学号) : 西藏大学 题目: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所在学院: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水电站规划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2019 级水工本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2019 年12 月4 日 水利水能规划设计计算说明书一、年调节水电站径流调节与水能计算 1 、调节流量的计算根据已知数据求得绘得水位库容曲线和下游流量水位曲线如图1 和图 2 已 知正常蓄水 位为175m死水位为164m查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可得V正=9.1 X 108m3 V死 =4.46 X 108m3 则兴利库容V兴=2正-V 死=9.1 X 108-4.46 X 108=4.64 X 108m3 对枯水期进行调节流量的计算,先假定8月到次年2月为供水期,则T供=7X 2.63 X 106,年调节水库调节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Q调=(W设供-W供损+V兴)/T供 式中:W设供一设计枯水年供水期来水总量(m3); W 供损—设计枯水年供水期水量损失( m3);T 供—设计枯水年供水期历时( s)。 无水量损失 贝V Q调=(4.64 X 108+156X 2.63 X 106) /7 X 2.63 X 106=47.49m3/s 计算的Q调小于7月份和三月份的天然来水流量,说明供水期按7个月计算是正确的, 同理可求得平水年Q调=59.20 m3/s (8, 9,10,11,12,1,2 )丰水年Q调=63.61 m3/s (11,12,1,2 )

2 、保证出率和保证电能的计算 1)水电站出力的计算公式如下N=9.81Q H 式中:Q—通过水电站水轮机的流量(m3/s); H —水电站的净水头,为水电站上下游水为之差减去各种水头损失(m);—水电站 效率,小于 1 ,等于水轮机效率、发电机效率及机组传动效率的乘积。在初步估算时,可根据水电站规模的大小采用下列近似计算公式:a)大型水电站(N>25万kw), N=8.5QH (kw); b)中型水电站(N=2.5~25 万kw), N=(8~8.5)QH(kw); c)小型水电站(N (2)水电站发电量的计算公式为 E=7 30EN 式中:水电站在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出力。计算的保证出力和保证电能如表1 表中第1行为供水期月份,第2行为月平均天然来水流量Q天,第3行为发电需要流量Q发=47.49 m3/s,第4行为水库供水流量-△ Q=2行-3行,第5行为水库蓄水流量+△ Q=2行-3行,第6行为水库供水量-△QX t=4行X 30.4 X 24X 3600,第7行为水库 蓄水量+△ W=5行X 30.4 X 24X 3600,第8行为弃水量W弃=0,第9行为时段初水库存水量V 初,本题中在汛期(7月底)水库蓄到正常蓄水位180m其相应的蓄水量查水位库容曲 线可得为910X 106 m3,第10行为时段末水库存水量V末=V初-△ W第11行为时段初上游水位Z初,查水位库容曲线,第12行为时段末上游水位Z末,查水位库容曲线,第13行为月平均上游水位Z 上 =(Z初+Z末)/2,第14行为月平均下游水位Z下,查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可求 得,第15行为水电站平均水头H=Z上-Z下,第17行即为月平均出力N水=9.81 QH , 第20行即为水电站保证电能E=73(EN 则由表可得出保证出力N=2.54万kw保证电能E=12968.84 kw.h 二、各月电能累计曲线如图 3 三、选择装机容量 (一)最大工作容量的确定 1 、假定3个最大工作容量分别为10万kw, 15万kw, 20万Kw如图2中,① ②③, 并在典型的日负荷图上找出 3 最大工作容量方案相应于水电站的日电能量E1、E1 、E1 各个方案的其他月份水电站的峰荷工作容量也均可从图2中分别定出,从而求出各方案其他月份相应的日电能量。

市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市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200x年,我市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在省厅规计处的指导下,按照党的十七大对水利工作的要求,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水利问题放在规划计划工作的首位。一年来,我市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从工作理念、发展思路、改革管理等各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200x年规划计划工作特点 积极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储备 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是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基础,是水利工作的龙头。规划不仅为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保证了水利建设的科学有序实施。一年来,我局以完善水利规划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把“抓项目、抓基础”、“以项目促发展”的水利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早在20XX年12月28日,我市召开了全市水利工程项目储备分析会。这次会议要求各科站室及各县区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构建“四大水安全体系”的治水新思路及省厅水利发展重点,联系实际,对现有项目进行分析和清理,找准重点和着力点,作思路上、项目上、举措上的调整,抓住中央、省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

有目的地做好项目储备,加快我市水利发展速度,尽可能缩小与全省、其它市州的差距。会后合江、泸县、古蔺等县区在各乡镇提出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踏勘和审定,编制完成各县200x年至2020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县级规划,为中长期项目储备打下基础。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厅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前期工作会议精神,我局先后于11月7日,11月19日、11月26日、11月27日四次召开了县区水利局长参加的水利工作规划或前期工作会。要求各县区调整和完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规划计划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抢抓机遇,做好200x至20XX年水利建设规划,完善前期工作,作好项目储备。通过近期扎实有效的工作,已建立了200x年至20XX年近60个亿的水利项目储备。已向省上报送了20XX年争取5个亿中央投资计划的储备项目。 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推动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本年度,我市规划计划工作着眼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认真梳理各项工作,抓住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全面完成了省厅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配合省上完成了沱江、赤水河以及长江干流岸线利用规划。完成了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以及国家大政方针及时调整修订完善了我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市20XX到20XX年水利发展目标,确定了20XX-20XX年项目储备。市重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办《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办《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 ISSN:1672-2469, CN:11-5014/TV, 《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水利方针政策,探讨水利发展战略,开发水利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推动水利规划设计行业发展为宗旨,面向全国水利行业以及与水密切相关行业的政府机关、科研教育、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为水利工作者以及关注、支持水利发展的各界同仁提供信息平台。曾用刊名:水利规划设计;水利规范。 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规划战略、水资源、防洪减灾、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译文、简讯。 水利规划与设计 发表本期刊联系期刊之家杨编辑微信LunwenFz 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相关期 目录 重点推荐 水流功能分析及其在水利总体规划中的应用郦建强;李爱花;唱彤;郭旭宁;何君;徐翔宇;1-5 水利工程“营改增”解析胡玉强;陈振;6-8+20 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技术创新关志诚;9-14+36 水利发展规划的未来趋势分析杨晓茹;15-20 对做好水库蓄水安全鉴定工作的思考冀建疆;21-23+41 基于水利标准数据格式的BIM数据管理和水利BIM生态探索刘辉;24-29 塔里木河干流水量调度需求过程研究赵伟;杨晴;30-33 规划战略 高扬程灌区泵站梯级间的水量调蓄改造方案优化研究贾广钰;34-36 多水源多渠道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供水安全郭旭宁;李云玲;回晓莹;孙素艳;37-41 气候变化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制度与适应董芳;42-45+60 廊坊市生态水系规划探讨夏海宁;朱晓娟;46-48+85 讨赖河流域控制性工程投融资平台搭建研究刘开清;杨晓梅;49-50+71 小农水效益分析与AHP方案综合评价王勇;51-53+81 流域机构防汛物资仓库的建设与思考杨振鹏;54-57+88 青河县布罕布拉克水闸除险加固方案研究赵妮;58-60 对某市中心城区绿化泵站水泵型式选择的分析刘利;61-63 川西高原灌区范围及水源方案比选研究陈静静;王红城;64-66+121 水文水资源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张超;王春红;王治国;李小芳;67-71 贵阳市南明河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对策研究王晓红;孙翀;李宗礼;72-74 嫩江重要省界缓冲区水质单因子评价法研究杨帆;郑国臣;税勇;关博文;75-77+131 生态压力测度法在流域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郭锐;78-81 基于SD方法人类活动影响下昆明市水资源时空演变分析曹一梅;武兰婷;李宝芬;82-85 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探讨及应用满丽丽;86-88 无锡市新区水环境容量分析及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王健;陈科巨;曹丽娟;纪媛;89-91 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径流影响分析任涵璐;刘江侠;曹阳;92-94 河北省2016年“7.19”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张鹏;95-97+117 科研管理

水利规划设计与可持续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7639472.html, 水利规划设计与可持续性 作者:李奇凤杨景洪 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09期 摘要我国当前积极推崇循环经济,而水循环的利用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唯有通过决定性的水利规划与设计,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水利建设。本文从观念上开始改善,对技术进行创新,积极汲取优秀的经验,提升规划设计水平。 关键词水利规划;设计;水资源;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0-0106-02 从当前各种水利规划设计来看,在技术方面比较单一,而且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加之技术设备、工艺与材料方面不能与时俱进,导致水利工程在布局、结构方面、形象方面不佳。当前水利工程建设注重考虑更多的安全性、稳定以及实用性,但是并没有考虑太多目标开发、生态效益、利用、保护以及取得最好的效益等等。没有重视对工程体系的具体完善,规划建设太多的单项工程,无法将水利工程的综合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利过程更加重视持续性水平发展以及水利优化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水利规划设计方面要从根本上开始转变,逐渐实现现代化水利设计,逐步完善水利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功能。 1 充分利用科技理念指导水利规划设计 1.1人与水资源的系统观念 将人、经济、环境、科学、社会、科学技术与水资源当做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甚至可以避免人利用、开发、治理水资源的环节,尽量降低这些因素对水资源的不良影响。 1.2技术与水资源的和谐价值观念 以往水利工程在开发与涉及的过程中对水资源来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当前水利规划设计不能再利用这种手段,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的观念来进行规划,要要对新型科学技术加强研究,并逐步在实际中进行灵活使用。科学技术的力量不仅能推进水资源开发能力,同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自我恢复能力。 1.3建设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适应观念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措施 1农田水利工程的概况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的重要资源,同样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不仅关系到农业发展的经 2 2.1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设施。有效实施水利工程的灌溉规划,首先就必须保障具有充足的水源支持,很多时候,由于由于农田占地面积较大,且土壤情况较为特殊,进行灌溉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就必须在农田中建立起相应的引水设施,从而实现灌溉面积的广泛性。如果灌溉水源来自于小型水库,可以在水库中建设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另外,还有其他水源工程的建设,包括水池、提水设施等。还要对

灌排泵站进行适当的改造,建设排涝泵站。 2.2筹划策划阶段。农作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水源,如果水源紧缺,就需要通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来达到灌溉需求。因此,在筹划策划阶段,应当尽可能的提高灌溉的效率以及利用率,避免在灌溉过程中造成水资源的损失。 2.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实例。首先,是泵站部分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 定水利灌溉工程规划的关键点。最后,是对于灌溉方式的设计。通常情况下,灌溉方式涉及到灌溉技术形式和灌溉系统设计两个方面,然后结合从地区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最终的灌溉方式。举例来说,一个地方最合理的灌溉方式是水库蓄水,并以泵站河道取水为辅助方式。应当先根据灌溉方式来制定灌溉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泵站建设以及水库的分区管理。

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中的制度规划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中的制度规划主要涉及到该地最终的灌溉制度、灌溉规格、工程管理制度以及进度规划等。规划必须与该地的水利厅统一规划具有一致性,在具体实施时,应当交由水利站进行组织实施。 3.1蓄水设计部分。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不仅包括蓄水设计规划,同时还涉 4 要采用相关的管理机制进行约束,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多功能设计中也是如此。首先,应当结合不同的规划范围来划分城市禁建区,为了保障农田水利规划的有效进行,就必须对于其他工程的建设进行一定的限制。其次,还必须对于区内的建筑设立有关规定,例如不允许随意改变用途。最后,还需要对于土地进行整理,清除零星的无用的建设,扩大土地空间。

闵行区水利规划文档

闵行区水务规划 水利篇 2003年11月

院长:周建国 分管副院长:胡欣 总工程师: 徐貴泉 审核:卢鼎元徐贵泉 项目负责人:张海燕 计算负责人:徐貴泉苏成斌陈长太 制图:苏成斌陈长太张海燕俞谞华 其它主要工作人员:丁国川李丽李学峰俞谞华钟黎平

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区位特征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节存在问题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四节规划依据和规划内容、范围 第五节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年限第三章水安全保障规划 第一节防洪(潮)规划 第二节区域除涝规划 第四章水资源调度及水质现状 第一节规划目标和水质现状 第二节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调度第五章水景观构想 第一节景观水系布局总体结构 第二节重要节点 第三节水景观实施策略 第六章分期实施建议 第七章几点意见和建议

前言 上海市属太湖流域最下游的低洼感潮河网地区,历史形成的河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综合的功能,如行洪、除涝、水资源调度、水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小气候调节、内河航运等,但河网的布局、数量与规模,主要受行洪、除涝等防汛安全条件控制。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建设,河网综合功能已提升到人居环境质量要求达到舒适、安全的高度。 闵行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地跨黄浦江东西和淀浦河南北两岸,总面积372.73km2。本区域原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地区,河流众多,河网纵横。近年来,闵行区的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了飞速的进步,行政区划、人口、用地性质、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河网水系变化更大;水务一体化的新机制从“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水利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的闵行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闵行要成为100%城市化地区,要成为具有现代化城市形象的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生态城区。 面对城市化的新格局、新形势、新机制、新机遇,原有已被不同程度打乱的区域水利规划有必要进行调整和修编,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等综合目标,使之符合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受闵行区水务局的委托,我们依托太湖流域规划,立足区域水利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针对闵行区的区位特点、城市规划特点、水利分片特点,以提高地区的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展现闵行生态城区形象,本着“安全是前提,环境是核心,生态是基础,景观是发展的必然要求。”的指导思想,编制了较宏观的控制性规划。

水利设计单位汇总

1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咨询中心 3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设计院?4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5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6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7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8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9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10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11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12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13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14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5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16河海大学设计院?17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18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19 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 20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3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 22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1 福建省水利规划院? 24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研究院? 25广东水科院勘测设计院 26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27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28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29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32河北省水利30 贵州水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31 海南省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 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34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33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35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协会 院? 36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39湖北省水利水电 38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37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勘测设计院 40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42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1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43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4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5 46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 江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48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研究院?49宁夏水利水电47辽宁地方水电设计研究院? 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0 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51? 山东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规划设计院52?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53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54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55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56陕西水工程勘查规划研究院? 57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58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61四川省水利59 上海市水务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0四川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协会? 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63西藏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62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64西藏水利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6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设计院 66新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 67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68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69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70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