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12年的某天,一位80多岁的盐商,从外地特地来南京,想看一眼刚就职的大总统,但门卫不让进。老人再三央求,门卫只好向大总统报告。出乎意料,总统却说:“请他进来。”这位老人刚进门,就要给总统叩头。总统连忙把他扶起来,说:“使不得!使不得!”然后请老人坐下,和他亲切地交谈,说:“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要为全国人民服务。”老人问:“总统若离职呢?”“总

统离职后,又回到人民的队伍中去,和老百姓一样。”交谈后,总统叫卫队长用车把老人送到旅馆。老人高兴极了,笑着对人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今天让我们了解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和他为“民主”做的努力。

【新课探究】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史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

2.总结归纳

(1)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土崩瓦解了。应革命形势需要,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2)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问题探究:归纳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提示:(1)武昌起义,各省独立,清王朝统治崩溃,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2)三民主义革命纲领,为民国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为民国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清帝退位

(1)图片链接

(2)具体解读: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为实现其野心,软硬兼施逼迫宣统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图片链接

(2)具体解读

(3)图片展示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史料研读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但参议院对于覆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

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条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2.问题探究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二、五条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体现

了哪一原则?

答案提示:民权主义;民主自由原则。

(2)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十六条和四十九至五十一条的内容。

答案提示:十六条: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四十九至五十一条:司法独立。

(3)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怎样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的。它与

封建君主专制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限制:约法规定,参议院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弹劾总统的权力,参议院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否定总统决定的权力。不同:总统的权力受到法

律的约束,而封建君主不受任何限制,君主就是法,谁反抗谁就是违法。可见封

建君主的权力是高于法律的。

四、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1.评价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案提示:同意。因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

定目标是否达到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推翻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

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清朝的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结果看,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经济上:解放

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

进步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

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但

从其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纲领,不敢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2)帝国主义的破坏。

(3)对袁世凯认识不清,再加上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经验教训:

(1)在旧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2)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3)作为革命政党的同盟会,组织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既无严密的组织,也无统一的纪律。因此,铁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是增强党的战斗力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保证。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未停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等原因,最终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其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8年级上册历史名师优质教案: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喜欢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 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谈一谈: 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3、答一答: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由教师讲述: 1、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明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回到祖国的大家庭,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汉藏民族的团结。和平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逐步消除隔阂,以免被帝国主义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请学生说说: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讲述:城市改革的内容。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__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 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施①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②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精品教案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 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 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 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 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 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 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 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 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 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 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 生: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份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师:武昌起义胜利后,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浪潮。清政府政权很快土崩瓦解,新的政权随之建立,孙中山成立的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幸被袁世凯窃取。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讨论以下问题。 1.中华民国成立的条件 师: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可从政治、思想、

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生:讨论并回答。师小结:(1)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个省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崩溃。 (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3)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讨论:孙中山是如何当上总统的?中华民国又是怎样成立的? 师总结:1911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会议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但是政府中也混入了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2.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的?师:指导学生看课文 生: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2)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师:总结: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使我们看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在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几个月里,颁布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各个方面给中国注入了全新的气息!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责责任,司法独立等。 2.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3.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完全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板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2)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附件有哪些内容? 时间:1842年8月;特点: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虎门条约》: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说课教案

课题:中华民国的创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中华民国的创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三课内容。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重中国民族危机,给中国人们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它也冲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国开始向工 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方向发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 探索,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中华民国的创建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两大果实,在中国近代史的发 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主要在于他们爱听历史故事,应把握住这一点,尽量用故事性的语言将问题说明白。生理上:青少年不免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 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见解。 三、目标分析 1、说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 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归纳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 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民主革命的艰难性和曲折性;认识到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说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3、说学法、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设疑解惑--引导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再现、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 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历史”,更重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历 史的方法。在本课的学法指导上我运用以下方法: (1)资料研习法 (2)合作学习法 (3)讨论法(4)多媒体视频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有所收获我从五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新课导入(2分钟) 课堂导入是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坐桥梁,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吸引和引导的作用。为此我的课堂导入设计如下: 多媒体展示——“清”字瓦解图。 提问:图片反映了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的革命党人,面对这种形势你首先考虑的是什么?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位总统是谁吗? 从而顺利的引入本课的学习,顺势进行板书“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二环节导入新知,解决重点(15分钟) 首先,设置悬念:你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都城,纪年方式及意义分别是什么吗?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等方式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我放手 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接着,教师多媒体播放视频《清帝退位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将教材中静止的字与图片变成动感直观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清帝退位诏书》,此时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和清帝退位;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懂得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 提示: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提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启发学生思考: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提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2021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 抗美援朝

第2课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 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 -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 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 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 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 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展示图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 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刻画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正如歌词中所说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沿着这样一条路一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了解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二中全会引乾坤 播放视频:“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讲话”片段。 文字材料: 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毫无疑问,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次七届二中全会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大决定。会后,毛泽东更是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他们将开创一个新事业,缔造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跨进新时代。 为了这个伟大的新事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作了充分详细的筹备,下面我们来一起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10《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革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接下来在社会矛盾激化,内外矛盾加重的情况下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的发展态势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创建,上承辛亥革命,下启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包括“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板块的内容。武昌起义之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统治,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但是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人继续为反帝反封的革命事业不断奋斗。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标志、领导人、影响?

(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清帝退位的时间、结果;观看视频及结合教材,列举出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并分析出袁世凯能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原因。(重点、难点) 目标4:阅读教材,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了解,理解其颁布的性质、意义。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重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大总统誓词图片。 右图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了亲自撰写的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益,文时遵之┅┅谨以此誓于国民。” 南京临时政府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呈现)本课三个子目: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新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古代哪些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意思就是他们是龙是天的儿子,上天派下来做皇帝的。他们出生的时候或者所到之处都会有奇异的事情发生。像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就称他母亲生他的时候有金龙卧在他家的屋顶。在鸿门宴里范增劝项羽杀刘邦就是因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人翁不是刘邦,而是袁世凯。话说袁世凯有一天早上他起床叫婢女进来伺候更衣洗脸,可是那个婢女一进房间门口就就被眼前看到的情景吓到了,手里端着的脸盆也掉地上砰地一声响。婢女做错了事,肯定是受罚甚至挨打的。可是能在袁世凯身边做贴身婢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这个婢女就说她刚刚看看一条金龙躺在床上,她是被金龙的威严吓到,才弄洒了脸盆。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婢女没有受罚还得到很大一笔奖赏。可是你们猜那个婢女到底是看到了什么?她看到了一个大蛤蟆躺在床上。从此以后袁世凯就一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金龙转生,是真龙天子,所以想尽办法要登上帝位。不过故事毕竟是故事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性,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袁世凯怎么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位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