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后金融危机视阈下中国资产泡沫化问题_李飞

后金融危机视阈下中国资产泡沫化问题_李飞

后金融危机视阈下中国资产泡沫化问题_李飞
后金融危机视阈下中国资产泡沫化问题_李飞

第11卷 第3期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1,N o.3 2012年6月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Jun.2012

文章编号:1671-7041(2012)03-0024-03

后金融危机视阈下中国资产泡沫化问题

李 飞,黄 乐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系,辽宁大连 116011)

摘要: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出现的严重资产泡沫问题,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资产泡沫化现象以及资产泡沫化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并对金融危机后中国资产泡沫产生的表面原因和本质原因进行挖掘,提出有效抑制资产泡沫的路径选择:积极拉动内需提高居民消费,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控制流动性,积极创新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对产业投资结构进行优化,以期为抑制中国资产泡沫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资产泡沫;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一、引 言

资产泡沫是资产价格中不能被基本面(如现金流、折现率等)因素所解释的部分,其对现实经济的影响非常大。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泡沫。资产泡沫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部门,扭曲资源配置,给金融安全和稳定带来威胁,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致经济危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亟须为控制和抑制资产进一步泡沫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政策指导。

资产泡沫问题是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一直是金融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通过外汇占款和其他途径进入我国,成为我国货币供给过多的外部原因;从内部来看,长期积累的巨大货币存量是理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关键。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流动性过剩问题,戴金平等[1]认为当居民资产发生结构性调整,减少持有货币资产而增加非货币资产,又会导致有效货币需求的不足。流动性过剩不仅会产生资产价格泡沫并给金融体系带来潜在风险,还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层次影响。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而爆发,并与资产泡沫的扩大与破灭有必然联系。通过分析泡沫经济的典型案例,黄秀华[2]认为连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会引起资产泡沫,国际浮游资本的活跃参与是危机的一个明显信号,房地产和股市始终是金融风险防范的关键领域,同时心理预期助长了泡沫的形成和崩溃。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资产泡沫化的相关问题,大多数学者解释角度的不同导致结论不尽相同。国外对资产泡沫化的理论和实践起步较早且趋于成熟,而国内的起步很晚。大多数学者主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并提出了初步建议,并且在后经济危机视阈下对资产泡沫化问题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匮乏。为防止我国流动性过剩向资产泡沫化发展,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汲取各国资产泡沫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文献分析与归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不同理论,对我国资产泡沫化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我国宏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期望本文对资产泡沫化的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防范和化解我国资产泡沫化问题的重视,也希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能够避免重蹈欧美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覆辙。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资产泡沫化

1.资产泡沫化

泡沫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可以定义为某种价格水平相对于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格(一般均衡稳定稳态状态价格)的非平稳性向上偏移,这种偏移的数学期望可以作为资产泡沫的度量。所谓资产泡沫指的是在现实的资产市场上,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经验现象是,在没有显著基本面变化的情况下,资产价格却会持续上升,从而产生资产泡沫现象。

收稿日期:2012-01-07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L11CJL039);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

题(2012lslktg lx-02)

作者简介:李 飞(1973-),男,教授;E-mail:dllifei668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4571740.html,

解释资产泡沫的相关理论可以分为理性泡沫理论和非理性泡沫理论两大方向。理性泡沫理论非常系统、科学地对资产泡沫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合理解释。此理论是Tirole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完善的资产交易市场的经济体中,整个社会对资产具有相同的理性行为和理性预期,资产的价格既有其实际价格,还有泡沫的部分,这种泡沫是理性预期下的资产价格对基础价值的偏离。对于耐用性资产,在理性预期的作用下,认为购买后再出售会获得预期收益,则预期会促使价格上涨,导致泡沫出现。对于稀缺或者短期缺乏供给弹性的资产,在理性预期的作用下,在短期内需求迅速上升,而短期内供给不足,供不应求就会导致泡沫的形成。非理性泡沫理论将非理性因素引入经济行为中,可以看做是对理性泡沫理论的合理补充。

2.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资产泡沫化严重

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多次下调贷款、存款基准利率和准备金率,释放了大量流动性,2009年新增贷款9.59万亿元,2010年底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又实行了4万亿元的投资,积极鼓励银行放贷。与此同时,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已达2.64万亿美元,凶猛的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助推了楼市、大宗商品、贵金属等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我国目前楼市和股市泡沫化现象严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下降的有9个城市,持平的有5个城市,上涨的有5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指数为100.31,大部分城市仍持上涨态势,房地产的泡沫仍旧严重。中小板、创业板的股票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例[3],虽然深市主板A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40倍左右,但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却一直很高,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最高曾分别达到67.13倍和110.74倍。截至2010年底,深市主板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45.49倍,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竟高达66倍和80.05倍,这已与危机发生前的历史高点接近,存在很大的泡沫成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热钱的助推产生了过度的流动性,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资产泡沫化严重。从“郁金香狂热(Tulipm ania)”(1634—1637年)到“密西西比泡沫”(1717—1719年)、从日本的泡沫经济(1985—1990年)到东南亚金融危机(1995—1997年)、从全球经济大萧条(1929—1933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历史教训都用血的事实告诉我们警惕资产泡沫化的重要性。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资产泡沫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原因

1.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1)扭曲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资产泡沫产生之初,楼市、股市、贵金属等资产的价格迅速上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形势良好,宏观经济环境表面上出现虚假繁荣,导致人财物等社会资源非常盲目地向这些市场集聚,而其他市场匮乏生产资源,严重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危害;同时,资产泡沫形成了高回报率预期,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和预算内资金迅速流入到股市、楼市,在长期中会更加明显和严重,长期的资金缺口限制了生产部门的进一步发展,致使实体经济的生产效率降低。

(2)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了一揽子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应声高涨,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2011年8月份通货膨胀率达到6.5%,为逾十年来的最高水平。随着资产泡沫的迅速膨胀,与严重的通货膨胀一起,形成了两者互相助推、互相影响、互相交织的“螺旋效应”:严重的通货膨胀迫使大众寻求资金避险路径以实现资产保值,大量资金迅速流入股市、楼市,导致其价格上涨出现泡沫;同时,财富效应下股市楼市的价格上升又加剧了通货膨胀。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控制通货膨胀,而两者的“螺旋效应”更加加大了调控的难度和实施。

(3)威胁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稳定。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经济系统,资产泡沫一旦产生破裂,投机者无力偿还贷款,就会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抗风险能力降低。随着不良贷款的大量累积,某些银行就会破产,就会爆发金融危机,通过传导机制进一步影响其他方面,从而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产生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出现像日本长达几十年的经济萧条。

2.后金融危机时代资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针对金融危机后我国资产泡沫产生的特殊情况,本文从表面原因和本质原因两方面挖掘我国当前资产泡沫现象的原因。

(1)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资产泡沫化产生的表面原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国际投机性短期资金的流入以及我国实行

25

第3期 李 飞,等:后金融危机视阈下中国资产泡沫化问题

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产生的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随着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大量热钱通过各种形式流入国内资本市场,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就会形成大量的流动性;金融危机后,我国实行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宽松的信贷政策形成了巨大的信贷规模。两者共同影响产生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从而加剧了资产泡沫。

(2)长期严重失衡的经济结构。我国资产泡沫化产生的本质原因是长期实行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衡。第一,过低的消费率,较高的储蓄率。目前,普通居民在医疗、子女教育以及养老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而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很不完善,加上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狭窄等方面原因,为我国巨大资产泡沫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第二,进口与出口的比例失调。长期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大,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为了维持低汇率必须大量超发货币,产生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第三,投资结构失衡。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过度投资,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及消费和投资比例的严重失衡,这就更加剧了通货膨胀预期下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

四、路径选择

基于上述分析,我国资产泡沫化现象严重并对我国经济产生着不利影响。面对新的情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资产泡沫的进一步膨胀,这也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

1.积极拉动内需,提高居民消费

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对外出口受到了巨大冲击,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一架马车”丧失,我国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都转向了投资,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基本饱和,乘数效应失效,反而会引起泡沫。在此情况下,拉动内需是解决资产泡沫的有效措施,应加大对民生的财政投资力度尤其是农村地区,积极构建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农村的消费能力,从而拉动内需,缓解资产泡沫。

2.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控制流动性

从各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长期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推动资产价格膨胀,而不合时宜的紧缩政策可能直接引发泡沫崩溃和经济萧条。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应该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却错误地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1987年美国股市崩溃中,美联储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危机短期内走向复苏。因此,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膨胀和崩溃有关,同时货币政策存在通过资产价格调节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可以在缓解泡沫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方面发挥作用[4]。

3.积极创新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

完善的金融体制可以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抑制资产泡沫的膨胀。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单一,应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设立创业板、融资融券业务以及股指期货等,为投资者提供途径,以解决资金过度集聚与投资渠道少的矛盾,分流过剩的流动性,防止资产泡沫的产生和膨胀。同时,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加强对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的监管,防止国内外游资对资产的炒作,健全资本市场,从而防止资产泡沫化。

4.对产业投资结构进行优化

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使我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以及多晶硅、风能等新兴行业都普遍出现了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会导致投资结构失衡,加剧资产泡沫化。应加大第一产业投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适当降低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加强自主创新机制,加强第三产业行业内部创新,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等,从而防止资产泡沫的产生和进一步膨胀。

对于我国资产泡沫化的相关问题,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学者进行深入探究。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后金融危机时代下,防止我国资产的泡沫化问题亟须理论和政策指导,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金平,刘 津,靳晓婷.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货币经济学

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6-124.

[2]黄秀华.从泡沫经济的典型案例反思资产泡沫的金融风

险[J].生产力研究,2011(8):12-14.

[3]王佳佳.后金融危机时期抑制我国资产泡沫的对策[J].

经济纵横,2011(9):27-30.

[4]周明祥.资产泡沫的成因与对策选择[J].中国建材报,

2009(10):1-2.

[5]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课题组.消费-储蓄比率为何持

续失衡[J].中国投资,2008(9):13-18.

[6]曹 洁,侯美娟.我国资产泡沫风险防范研究:以日本为

鉴[J].资本市场,2010(7):25-28.

[7]谢国忠.中国资产泡沫的问题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10(1):45-47.

[8]丁世勋,黄旭平.经济危机视角下的产能扩张与产能过剩

[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4):34-37.

26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卷 

浅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现状

浅谈通货膨胀及其在我国的历史和现状 ——金融11级2班郭天资 摘要:通货膨胀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经济现象,而新中国从成立以来一直在间断地受到其影响。在我国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数次规模较大的通货膨胀都分别与其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我国再次遭遇到通胀压力,我们应从其本质入手分析,并针对本次通胀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通货膨胀危害成因综合背景应对措施 (一)通胀现象的表现、危害及其成因 事实上,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也一直在争论不休。其中大致可以分为“货币派”和“物价派”两个派别。其中“货币派”认为通胀即为物价的普通上升,而且这种上升正是由于货币过度供应引起的。而“物价派”则主张以一般或总物价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胀。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便曾指出当达到充分就业后,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引起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已没有增加产量和就业的作用,物价便随货币供给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涨。但无论如何,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一般即为货币过多,供应量超过了经济运行客观的需要,致使货币贬值,从而引发物价飞涨。 通货膨胀百害而无一利,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于人民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通胀会引起货币实际购买力降低,即由于工资上

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因此消费降低,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下降。此外通胀还会引起工资上涨,这便使得人们被动进入了更高的纳税档次,而实际收入反而降低。在宏观经济方面,一来会使得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使出口受阻;而来也会使得居民消费投资下降,从而国民收入下降。 此外,抛开通胀在经济上的影响不谈,这一现象同时也有着很大的道德危害。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人们在经济上收到负面影响,生活水平普遍降低,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更多地关注自己在经济方面的获得。为了达到原有的生活水平,人们便会更多地倾向于一些投机性的投资及借贷,而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经济危机。近年来影响世界的美国次贷危机也受到了这类因素的一定影响。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有可能会从道德上腐蚀人们的心灵。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即为货币供应过多。而在更根本的层面,又具体分为不同情况。譬如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失调、供给不足、预期不当或本身体制因素等。需要注意到对于某一次具体的通货膨胀其成因未必是单一的,更多时候通胀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所导致的,需要综合各个方面,做出更加全面的分析。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通胀现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致上共经历过五次较大规模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大规模通货膨胀发生在建国初期(约1949——1953年),当时

透过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

透过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其影响,进一步阐述经济全球化在新形势下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的日益广泛的影响,在这双重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 正文: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他对世界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的作用,也尤其负面的影响。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经济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含义。 自2007年以来,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逐渐演变成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金融危机,给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各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创伤。这场源由美国而最终波及并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给新时期的经济全球化作了新的深刻的注解。 经济全球化将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世界经济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的关联的经济体系. 众所周知,根源于美国的体制政策、消费文化产生的次贷危机,虽然产生在美国,但却影响了全世界。虽然它的起因是一个局部问题,但其影响却是整体,却是全部。着深刻的向我们我们诠释了: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个国家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在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每一个国家都是经济全球化大家庭的成员,面对危机,只有彼此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克服艰险。

纵然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他在治理这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却显得那么无力。相反,他的疯狂印钞行为、转嫁危机和债务的举动却让众多国家感到担忧和愤怒。在金融危机的浪潮逐渐退去的今天,回首往昔,我们发现应对金融危机的是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是他们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行动,才使得全球的经济见到了新的曙光。 经济全球化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的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着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透过这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主要有: 经济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必将迅速蔓延,其影响也毕竟是难以估量的。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此外,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不难找到这些问题的佐证,只要我们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国际新闻中经常曝出有些国家出现罢工的,示威游行的,有些国家爆发冲突......这些大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大国对抗: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们不难发现:纵然在面对危机需要彼此携手,共同克服艰险的时候,诸如美国的有些国家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没有放弃高战略扩张,走背离经济全球化的演进的道路方向,采取背离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的措施,遏制其他新兴大国。例如,就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一方面要求中国采取救世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却在厚脸无耻的鼓吹中国威胁论,却在对台军售。 地区动荡: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地区经济、安全将会严重失衡。由于地区经济的不景气,地区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安全形式也将不容乐观。现金的索马里海盗问题就是证明。如果索马里地区经济发展繁荣,物阜民丰,有谁还会去当海盗,遭受全世界人民的唾弃与打击呢?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介绍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内容摘要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经济体开始陷入泡沫经济危机的泥淖,难以自拔,直到现在还处于恢复期。 当前,从经济学家到平民百姓,许多中国人都在议论人民币升值、房价大涨、股市飞涨,这一切经济的表象与日本当年何其相似。有一些人提出了善意的担忧,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无论如何,探究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日本“失去的10年”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认为:中国目前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正是触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为避免重蹈日本覆辙,本文以史为鉴,从中得出重要启示。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启示意义泡沫经济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1988中后期日本经历了大规模的泡沫经济,日本在“出口导向,贸易立国”的国策下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日本的制造业中特别是家电制品等称霸世界,日本银行的总资产和股票时价总额也居世界前茅。人均所得一度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衰退期。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现在的中国经济和泡沫经济和崩溃前的日本经济相似,如巨额的外汇储备,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并暗示中国经济也可能出现长期的萧条。但中国可以从日本泡沫经济失败中吸取教训,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规模滑坡。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是日美的贸易摩擦导致日元升值,从而使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削弱了日本在

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使采取外向型发展模式的日本出现经济的衰退。为了刺激经济,日本采取了宽松的金融与财政政策。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但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利润空间小,资金大都投向股票、房地产,引发了泡沫经济。在日元升值期间,日本从本国利益考虑,接受了美国提出的金融自由化的要求。但是由于日本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以及银行投资效率低下,当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后,准备不足的日本银行业面对激烈竞争,出现许多问题。而且日本企业的许多治理模式在未开放国内市场时还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当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便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从而产生了泡沫经济。 二、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相似之处 1.面临着对美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带来的本币升值问题。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金融保险)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施思张凯青周诗慧邓明清林恩如许薇婷 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可是我国的银行业发展的势头仍然较好。早在7年前,西方媒体仍称“中国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2003年初,标准普尔更是将中国内地银行全部定位为“垃圾”等级,那是什么让我们商业银行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中国有84家,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7,中国银行排名14,中国建设银行排名15,中国农业银行排名28,交通银行排名49。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5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仍有政策性银行在特定领域内发挥其职能。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能力有所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通过市场化机制扶优限劣,不断创新信贷方式,提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水平。壹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少商业银行将中小企业贷款作为战略熏点和未来利润增长点,中小企业贷款逐步增加。二是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盼专门化金融服务。壹些商业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有别于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信贷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专门的风险管理。目前,壹些银行已设立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专门从事中小企业贷款。 金融危机,使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保持“双降”,风险抵补能力进壹步加强,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持续下降,银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速度加快。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浅析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房地产论文:浅析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 摘要:房地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事关重大,而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也引发了有关房地产泡沫论的争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议十分必要。针对房地产泡沫,了解了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当前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与危害,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房价房屋空置率形成原因防X措施 传统意义上认为房地产泡沫是指房价高涨,房产投资过热导致产品过剩,市场没有需求,产生一种虚假的繁荣,其显著表现就是空置率变高。根据传统意义的定义来看,就是房价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或投资者,而这

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的差额获取利润,而对房屋本身的使用和产生盈利的能力是不感兴趣的。随着房价的逆转,接着就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 1、投资快速增长,项目遍地开花。1998—1999年15%,2000年19.5%,2001年25.3%,2002年21.9%,2003年29.7%。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1990年5.6%,上升至2001年20.7%。2002年,城镇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占GDP 的7.55%(国际上一般为3%—8%),占固定资产投资17.9%。2003年,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10106亿元,占GDP(116694亿元)8.66%,占固定资产投资18.34%,增长29.7%。百富勤经济学家称2004年一季度,中国总投资40%流入房地产业和地产服务行业。到2007年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16814亿元,同比增长30.3%。 2、供应结构失调。高档住房、大户型住房、商业用房供应过量,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XX销售商品房,单价3000元/平米以下3.7%,3000—4500元/平米38.7%。XXXX市商品住宅户均面积130平米。XX全区2003年在建商品住宅,90平米以上户型占69.4%,空置住宅中此类户型占80.9%。住宅与非住宅比例不合理,XX空置商品房中非住宅用房2/3;XX市空置房中高档住宅和写字楼占80%。 3、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率=(新建商品房的空置面

金融危机下对经济全球化的新看法

金融危机下对经济全球化的新看法 潘光辉 摘要:随着科技变革和全球生产一体化程度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在各国的经济互相依赖,互相渗透的背景下日趋明显。这种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经济形式,既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富的机会,加强了资源的流动性,促进了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安全,经济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展开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思考,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相互作用,并为我国更好地面对金融危机提供一些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自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加大,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流动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国际贸易日益加剧。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作为世界经济的核心,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进程。在世界金融营造的高回报,高流动的开放性环境中,造成了金融投资者低估风险、一味追求高利润的投资浪潮中。然而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的发生,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扩张,这场金融危机以巨大的波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稳定,使全球都陷入经济萎靡不振的困境中。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沉浸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好处中的世界开始反省:国际金融市场随着垒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变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华尔街金融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危机。结合当今的国际局势,更应该展开对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研究,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制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1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2007年年初,美国著名的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由此拉开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一、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碎成因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国内的各种因素引起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乃至破灭。 (一)国内资金流动性方面产生严重过剩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此前景下,日本的对外贸易顺差也得到扩大,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使日本资金流动性过剩严重,而随着日元的升值,日本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日元升值又导致日本外贸出口受阻,于是,投资者就把大量资金投入见效快,利润高的房地产领域和股市等不动产行业,日元的升值也使外国投资者看好日本,使外国资金大量涌入日本,而外国资本涌入的大多也都是房地产市场。从根源上来说,正是日本国内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碎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资金的流动性过剩和不合理投资是房地产泡沫破碎的祸端。 (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资金的流动性过剩,日本政府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为了让资金流通得快些使国内的经济向正常化发展,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日本政府连续5次降低利率,但政府制定的相关措施并没达到相应目的,投资者仍不愿把资金投入其它行业,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仍是严重的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在此状况下,日本政府又提供大量的货币,这进一步造成了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大量资金

流入见效快,易吸纳的楼市和股市,对不动产行业的过度投机,使日本的楼市股市价格飙升很快,这又刺激了投资者对房地产业的进一步投资,这对日本的房地产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促进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时代的到来。 (三)宽松的银行信贷政策加剧房地产泡沫碎裂 在日本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下,致使日本资金在国内极度泛滥,在此状况下,日本的商业银行本应执行信贷紧缩政策,但银行为了稳定和利率的回报,银行执行的却是宽松的信贷政策。由于房地产投资回报率极高,致使银行信贷大量地涌入房地产业。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日本各大银行都扶持房地产业,各大银行争相向房地产业给予大规模的贷款,这导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加剧化,直至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 (四)中央银行突然的银根收紧政策促使房地产泡沫破灭 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不断加剧化后,日本政府改变了过去的宽松政策,代之的是日本政府对货币和财政执行紧缩政策并严格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投入。在政府的过度干预下,社会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急剧下降,由于资金的供应量下滑过快,致使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快速下降,这进一步导致投资者迅速把资金退出房地产业,于是,房地产业发展的资金链条彻底断裂了,这最终导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并导致日本的经济发展一度跌入低谷。 二、中国现有的房地产状况与日本房地产的相似之处 从当前情况看,中国现有的房地产市场状况与日本房地产是有许

论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房地产经济 陈宇 (A4纸,正文小4 行距22磅字数2000 在最终的打印稿上的左上角写上一号) 众所周知,在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为标志,房地美、房利美申请破产,美联储注资等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宣告了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进而对世界的经济领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并逐步危及其他领域。而在中国,提到08年,人们不禁想到了很多很多令国人感动与自豪的事件,同时,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地变化。当时,国内的猪肉及蔬菜价格,还有粮油价格开始上涨,经济出现通膨现象。而耕地及商品房价格在小幅度的下挫后,也开始了上涨。在国外,有08年代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国际事件,北非如埃及等国家频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政权摇摇欲坠,而在阿拉伯世界里也不平静,利比亚的战火,叙利亚的抗议等等,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难道这些事件它们之间就没有联系。虽然目前,国外局势紧张,但国内的形势仍可以算得上是稳定的,但是我们仍不可以不未雨绸缪,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相应地调整策略。 不得不注意的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大量的国外热钱涌入中国,并最终流向了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兴起,房市价格一路走高,每年都有较大的涨幅,有形成房地产泡沫的趋势。为防止泡沫的做大及破裂,我们必须一预防为主,主动借鉴日本房地产破灭的经验教训。日本房地产泡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日元的升值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有直接联系。1985年,迫于美、英等其他G5国家的压力,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加速了升值的步伐。国际上许多资金流入日本并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为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准备了资金基础。 2.长期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的形成。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开始实行并长期实行了低利率政策,连续多次下调基准利率。日本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导致出现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间接导致了房地产价格上涨。 3.日本民众对地价和房价不断上涨的经济预期。日本是岛国,土地资源少而人口相对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行,人们认为地价和房价一定会不断上涨。 4.政府监管和调控行为的缺失。在房地产泡沫产生和发展时期,日本政府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的发展。首先,在泡沫形成之前至泡沫形成的几十年时间里,日本政府认为不应该干预地价和房地产价格,对大量资本投入房地产市场也不加调控。其次,日本进行的金融改革加速了金融的自由化,政府对金融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下降,致使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大大增强,综上所述,日元的被迫升值和日本国内长时间低利率政策,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提供了资金,此时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发生只是具有了可能性。日本国内对地价和房价上涨的预期,助长了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日本是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不力,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和资金环境。最终,在各种原因的相互作用下,房地产泡沫形成,对日本

C14055中国利率市场化模式选择及前景分析 课后答案100分

中国利率市场化模式选择及前景分析课后测验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公开市场操作模式和利率走廊模式成本与目标的比较 中,不正确的是: A. 从操作目标来看,公开市场操作模式以同业拆借利率为目标,而利率走廊模式以长期国债利率为目标。 B. 从操作成本来看,公开市场操作模式具有极大的操作成本,同时会对货币供给造成较大影响。 C. 从操作目标来看,公开市场操作模式与利率走廊模式都是以同业拆借利率为操作目标。 D. 与利率走廊模式相比,公开市场操作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充当扭曲操作工具以及释放与经济增长需求相匹配 的基础货币。 2. 下列关于公开市场操作模式和利率走廊模式效果的比较,不正 确的是: ( ) A. 公开市场操作比利率走廊模式更加高效,同时也具有更强的伸缩性。 B. 公开市场操作是基础的货币管理工具,也是辅助性的流动性调节工具。 C. 利率走廊模式的操作成本更低。 D. 公开市场操作模式可以进行扭曲操作,而利率走廊模式则不具备这样的效果。 3. 我国金字塔式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构建完备,在下 列产品中,风险和收益与其他三项不在同一层次的产品是:( ) A. 无风险固定收益国债 B. AAA级企业债

C. 债券型基金 D. 活期备用金 4. 金融体系存在诸多重大缺陷,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 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体系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 B. 金融监管框架面临调整,分业监管的框架与混业经营的市场现实不匹配。 C. 国有大型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的占比过高,导致金融风险过度集中。 D. 金字塔结构的资本市场体系使得资本市场缺乏活力。 二、多项选择题 5. 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阻碍有哪些? A. 资金市场分割使得资本成本上升,企业融资渠道受限。 B. 房地产行业的资产泡沫会危害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国民经济。 C. 国企和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可能造成资金黑洞,导致利率市场化失败。 D. 市场风险定价机制不健全将导致我国金融风险系统性上行。 6. 2013年初,央行创设了哪两种工具,用于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互配合、增强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A. 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 B. 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 C. 常备借贷便利(SLF)

全球化形势下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

全球化形势下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7年金融过渡期结束,中国投资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关于中国金融开放可能面临的风险,有的学者发出了严正警告:“金融对外开放,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其风险甚至可能大于让美国的所有航母编队开到中国临近海域……金融战争的隐蔽性和无战例借鉴、无实战演练的残酷性,对中国的国家防务是一个重大的挑战”[1]我们要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难点和困惑,首先要能够理解中国金融必须面对并要嵌入其中的世界金融市场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从经济理论发展来看,到目前我们仍认可市场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随着对市场的认识的深入,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了,我们的困惑是:我们的金融发展是不是一定要选择市场运行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是否一定要选择对这种全球金融市场结构的嵌入?嵌入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如何规避风险,或者说规避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而这些问题本身,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制度以及微观金融机构本身所无法回答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有一个推进金融改革,构建这一金融制度的主体来给出答案。于是谁能成为宏观结构性金融改革和推进的主体就成为我们要讨论问题的关键。

二、嵌入性理论解释框架 “嵌入性理论”(embeddednesstheory)是卡尔·波兰尼对社会思想最为著名的一个贡献,波兰尼认为,在19世纪之前,人类经济一直都是嵌入在社会之中的。①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金钱和市场开始驾驭一切,最终使得一切包括社会都被嵌入到经济体系结构中。这一逻辑本身蕴涵了人类社会悲剧命运的结果。波兰尼认为市场交易有赖于信任、相互理解和法律对契约的强制执行。完全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是以一项乌托邦的建构。回归到我们要讨论的主题,中国的金融改革、金融制度的构建在全球化背景下,一直是围绕金融的市场化和自由化来进行的。波兰尼的话今天无疑仍然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我们的主题是:这种自我调节的市场的理念,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除非消灭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物质,否则这样一种制度就不能存在于任何时期,它会摧毁人类并将其环境变成一片荒野。”[2]面对全球化下的全球化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鼓吹者们仍然坚持认为,问题的根源在政府的干预。 对于转型国家而言,实现转型的关键是“让价格就位”,并通过私有化和自由化把政府从经济中赶出去。在他们看来发展不外乎就是资本的积累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样的技术性的东西。但是根据波兰尼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转型本身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其本质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从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严重的泡沫。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经济发展出现长达10年左 右的萧条。尽管中日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但很多专家仍然警告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一些迹象与泡沫经济破灭前的日 本相似,在深刻了解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前提下,分析我国现阶段与日本那段时期的差异和共性,探索中国预防和应对泡沫经济的措施,从而使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日本泡沫经济介绍 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经历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日本于1984年5月发布《关于金融自 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随后实行了一系列的金 融自由化政策,包括外汇资金可自由转换为日元并可作为国内资金使用,实际需求原则的废除,日元转换限制的废除。第二个过程伴随着《广场协议》和金融缓和措施的实施。1985年9月达成《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海外投资受到巨额的外汇风险和外汇估价损失。日本政府通过抛售美元、购买日元操作来干预外汇市场和接二连三的调低贴现率等积极的金融缓和措施,引起了国内货币供应量猛增,但猛增的货币供应量并没有通过物价上升(流量)而被吸收,而

是急剧扩大了面向不动产的贷款,成了导致存量价格飞涨的原动力。 泡沫经济的膨胀期。银行扩大与中小企业的交易。由于大企业利用通过直接金融方式筹集到的大量资金来偿还银 行借款,因而日本的金融机构迫不得已将重点转向扩大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中小企业中资金需求旺盛的有流通服务行业、建筑行业、不动产行业、金融和保险行业、租赁行业,上述贷款都是抵押贷款,向这些非金融机构贷款和不动产贷款导致了泡沫经济的膨胀。同时,市立银行不经由中小企业而直接扩大以住房贷款为中心的面向个人的贷款。股票期货交易的扩大,在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影响下,1988年9月起,开始了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和大阪证券交易所日经平 均股价为对象的股价指数期货交易,更促进了泡沫经济的膨胀。 泡沫经济的崩溃过程。日本的股票市场自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收盘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38915.87日元)以来,在一年内股票大幅跌落了两次。接着,三重下跌的结构使泡沫经济彻底崩溃。1990年,在到4月10日为止的时期内,东京股票市场经历了10次股票大幅下跌,在股价下跌的同时,引人注目的是还出现了日元贬值、债券下跌的现象,即所谓的三重下跌。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差异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姓名:傅志强 学号:20110204398

2008年金融海啸虽然退潮,但危机余波未息,2011年美债困境与欧债危机再度拉响了后国际金融危机的红色警报。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宏观形式混沌不清,世人信心跌宕起伏,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各国发展参差不齐,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新形势,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都在适时调整思路政策,全新筹划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以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孕育新一轮技术突破,创造新一轮发展需求。 1. 后国际金融危机 一、概述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经济刺激计划后出现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增大,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六大趋势特征 第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当前美国、欧盟、日本三大

经济体先后逐步复苏,2009年四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环比(比上一季度)增长1.4%、0.1%和1.1%。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0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968%,新兴市场为7.253%,亚洲发展中国家为9.53%。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是依靠新兴市场 拉动的,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维持这一现状。2011年世界经济实 际增长了3.3%。世银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脱离出来开始了新的发展道路。而欧洲的金融形势却不容乐观。 第二,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特别是以中国为代 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强势崛起,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一,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额居 全球第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三驾马车”的变化令人关注。统计显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 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5.8%。从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三,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开展新能 源革命,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产业 将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第四,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石油、黄金、铜、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均涨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高点。当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仍然有待时日,国际流动性过剩现象还将持续,

浅析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与政策11

浅析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与政策 摘要:2011年,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复苏过程,而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要想使我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发展,需要分析好我国当今的经济形势,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的经济政策。 关键词:经济形势、政策、“十二五” 2010年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运行已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物价涨幅趋稳,实现全年经济增长10%。 2011 年,对于我国的经济形势,当前存在分歧。但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主要理由是: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世界经济环境低迷和国内政策环境趋于紧缩的双重压力。但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新的投资项目较多,决定了经济增速不会太低。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2010 年,国内投资、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预计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全年达到9%左右,物价涨幅有望控制在4%以内。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艰难,总体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而且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不平衡的特点也更为突出。 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达经济体个人消费支出仍然低迷。主要原因在于失业率将持续居高不下,消费者存在更多储蓄意愿和家庭财富缩水。美国当前的经济复苏就属于无就业的复苏。房地产市场价格回落冲击了家庭和消费者信心,据IMF预测,全球房地产市场前景黯淡,低迷状态可能持续八年时间,私人投资活动也仍然比较低迷。 二是部分国家公共债务过高。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政府收购了大量的私人债务特别是银行债权,导致政府公共债务水平急剧上升。过高的公共债务水平不仅将限制刺激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推升金融市场上的长期利率,还容易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当前比较突出的是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 三是金融和房地产部门仍然比较脆弱。金融和房地产是本次危机爆发的中心,目前这两个部门仍然比较脆弱,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目前为止没有改善迹象,主要国家房地产市场价格仍在回落等。 四是刺激政策效应收到限制。由于发达经济体的各部门正在修复资产负债表,比如家庭和企业要提高储蓄水平,银行要降低不良资产率,所以宽松货币政策虽然为银行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但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和需求依然比较低迷。 二、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2010 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自2003 年以来,我国居民实际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快速扩张,消费预期改善,消费实际增长达到较

金融危机下经济全球化

1何为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并在五年后崩溃,日本因此进入“失去的十年”。 2广场协议签订背景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Michael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1977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41.38%。美国政府震惊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负的12.4%。 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PaulA.Volcker)就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是美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从1954年—1978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间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飙升,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3广场协议大事记 事件影响 1985年9月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 广场宾馆(Plaza Hotel )签 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 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 地贬值,日本银行在美国财长 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 值。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几个 月之内,各国开始抛售美元, 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 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贬值。 日元对美元就由250日元比1美 元,升值到149日元兑换1美元。 随后几个月内日元升值 67.85%。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008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进一步演化为经济危机,一些专家学者把它形象地称之为“金融海啸”,以此来形容其来势之猛。在这种环境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由于我们采取的措施比较及时、到位,更重要的是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6年来体制、机制改革,中国银行业虽然不能独善其身,但做到了在全球独树一帜,保持了稳健运行。 一、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截至2009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6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本外币负债总额为6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不良贷款余额5495.4亿元,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的态势。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23.9%,比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抗风险能力继续增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在增加。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从业务拓展看,在经济下行、市场趋冷、信心受挫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市场拓展都更为艰难;从风险防范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从盈利情况看,在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风险资产逐步增多、拨备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直接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处于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状态,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

中国崩溃论浅析

万物有始皆有终,2008年为对抗百年金融海啸,直升机大本誓将美元撒向全美,美元狂潮席卷全球,重灾区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掀起了史无前例的资产泡沫狂潮,2013年,在中国大妈开始笑傲楼市之巅,完成出手狙击华尔街做空黄金等壮举时,历史悄悄翻开新的篇章。 伴随着伯南克的即将离职,美联储QE退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qe的缩减只是开始,如果未来美联储未来5年完成收缩至1万亿的危机前水平,那么每年基本上是收回流动性5000亿,美国每年财政紧缩4000亿,共计每年0.9万亿。而过去几年此两项是每年增加流动性1.5万亿以上,也就是QE涨潮与退潮,一进一退,流动性实际上将比较差距为每年2.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及其恐怖,大潮退去,谁在裸泳? 预计2013年9月~10月,就是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高潮开始到来之时,2015年达到疯狂,初步判断: 1、人民币 2013年人民币不会有太大的贬值幅度,可能在3%以内,主要是因为美元指数将有一个火箭般上涨,10月站上90以上是大概率时间,而中国政府一贯屁股决定脑袋的逆势行为,此时绝不会不维持人民币汇率,等到美指在14年中开始下行,某些人认为人民币贬值战略机遇期到了,人民币也会开始正式贬值之旅,结果遭遇15年美指挑战110的悲剧,蟒蛇在缠绕猎物时,会耐心等待猎物吸气时加力,所以中国金融危机的高潮在15年是大概率。14年年中做空人民币是较好的时间窗口。 2、房地产+外汇储备 长期套利人民币资产的全球资金兑现在人民币资产上的巨额获利流出进行去杠杆。房地产为代表的人民币资产价格显著下跌,互相之间产生恶性循环。央行在加息减息选择上两难:(加息)提高人民币利率和人民币的融资成本,这只会加速资产价格崩塌。央行更有愿意降息印钞填补资产泡沫破灭的窟窿,这样又会降低融资做空人民币的成本,增加更多的做空人民币的弹药。以中国政府历来处事方式,将会选择维持人民币汇率+减息,最终形成东南亚1997局面,不断消耗直到耗尽外储。这个局面下只要和央行做对手盘就能不断获利,整个市场成为央行的对手盘,而外储就像是一块巨大肥肉,只要上去啃,就能咬下一口。房地产大家都很关心,不过本文不愿多说,因为没有做空标的,没有分析价值,大幅下跌是他的终极宿命。 3、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的金融股将成为主要的做空标的,股市将在在2013年10月底挑战1664点,冲击1450一线,或者在14年2月再探一次底,之后反而有一个C4反弹一直持续到2014年6~8月,这个脉冲的反弹主要是超跌+改革预期+人民币开始贬值+房价下跌分流资金时的暂时回光返照,如果真如预期跌到1450一线,绝对值得参与,50%空间是有的。 4、大宗商品 沪铜将在10月底迎来超级大底,这个底是未来7.5年的底部,鉴于10月属于2006年见顶以来的重要月度时间窗口。这个底部有可能出人意料的低,国储+嘉能可的超级组合防守的马奇诺防线将被瞬间撕开,世上没有新鲜事,国庆中秋将再一次成为埋葬多头的坟墓。 黄金的下跌幅度已经有限了,最大可能是摸一下1000美元以下,白银的弹性极好,大幅下跌可期,12~14一线是他能到达的位置。豆油的大底,也在10月出现。11月之后就彻底不能做空了,本人的铜和白银空军使命将终结。 尾声: 伴随着6070后人口高峰出生人群衰老,泡沫破灭,他们带着回忆走向人生垂暮。而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