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是经济学中争议颇多的议题之一。对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对经济增长方面。

一、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概说

在经验实证方面,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众多经济学者的关注,相关文献极多。我们这里仅从方法和结果两个方面作一个大略区分:

1. 实证方法

早期的研究集中在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主要是探讨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大多采用建立在H-O理论基础上的贸易模型进行分析,论证贸易为各国带来的贸易利益,其中既有多国比较研究,也有单个国家的经验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相关研究的焦点转向了注重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上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构建一些包含政策变量的贸易开放程度指标,取代或补充传统上采用贸易依存度的做法,如利默(E. Leamer, 1988)的开放指数、安德森和尼律(J. Anderson and P. Neary, 1994)的贸易限制指数等。二是尝试将一些反映贸易政策的变量或开放程度指标放进贸易模型当中,探讨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8)、帕吉克(L. Patrick, 1998)等人的研究是这种研究方法的代表。

此外,学者们对贸易模型构建、指标选取和回归方法与技巧也作了许多改进,如运用协整分析来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依然有许多支持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结果。

2. 实证结果

早期关于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的研究,大多研究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在这些研究当中,颇具影响的、以各种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可见于如鲍德温(R. Baldwin 1963)、基辛(D. Keesing 1974)、米切里(M. Michaely 1977)、克鲁尔格(A. Krueger 1978, 1980)、巴拉萨(B. Balassa 1978,1982)、费德(G. Feder 1983,1985)、邹(P. Chow 1987)、雷安(R. Ram 1987) 和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3)等人的著述。弗兰克尔和罗默(Frankel and Romer, 1999)认为贸易与收入之间有积极的相关关系。

但也有一些学者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认为,并不能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如纳克斯(R. Nurkse 1961)、普雷维什(A. Prebisch 1962)、辛格(H. Singer 1964)等较早的研究。晚一些的有庄格与马歇尔(W. Jung and P. Marshall 1985),他们根据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格朗爵式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得到的结果认为,过去大量文献所肯定的关于出口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G. Grossman and E. Helpman 1990, 1991)等人的内生经济增长分析的结论之一是,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并非必定有一种相互促进关系。罗吉格斯和罗吉克(F. Rodríguez and D. Rodrik 2000)在考察了一些主要的相关研究后认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证据不足。

二、实证研究的发展阶段

1. 实证研究的起始阶段

有关贸易促进增长的实证分析在60年代以前主要是收集一些典型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简单的对比研究。从60年代末开始,以埃默里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展开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课题的研究。

经济学家埃默里(R. Emery 1967)收集了50个国家1953-1963年的有关数据,并建立了最简单的出口与GNP 线性关系的模型:[10]

TB c X c c Y 210++= (16-5)

其中Y 为GNP 、X 为出口贸易额、TB 为贸易差额。三个变量都是取各国1953-1963年的平均值。埃默里的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表明,各国出口贸易额与GNP 呈正相关关系,而贸易差额与GNP 的关系则不显著。由此埃默里得出一国出口贸易可以促进GNP 增长的结论。

麦哲尔(A. Maizels 1968)接着采用了埃默里的基本模型,但去掉了贸易差额这一与GNP 关系不显著的变量,分别对9个国家1950-196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与埃默里的结论大致相同。

2. 实证研究的发展

进入70年代,原来采用进口替代战略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纷纷遇到阻力,许多国家转向出口替代战略或称为出口导向型战略(export oriented strategy )。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转型引起了经济学家对贸易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的极大兴趣。

作为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发展对外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改善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对外贸易能够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得到了一大批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70和80年代众多经济学家根据相关的理论纷纷建立了各自的贸易促进增长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这些模型分别对各个时期,多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或某些典型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回归分析,得出了一些比较客观、科学的结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巴拉萨(B. Balassa 1978,1982)、舍尔瓦(A. P. Thirlwall, 1979)、泰勒(W. G. Taylor, 1981)、费德(G . Feder, 1982, 1983 and 1985)、麦肯比尔(McCombie, 1985)、邹(G . Chow, 1987)、雷安(R. Ram, 1987) 和爱华德(S. Edward 1989, 1993)等。

巴拉萨(1978)将传统的生产函数扩展为适用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出口扩展型总量生产函数(export augmented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即:

),,(X K L F Y = (16-6)

其中Y 表示总产出,L 、K 、X 分别代表劳动、资本要素的投入和出口额。这实际上是在原有的生产函数中添加了出口额X 这一变量。

在这里,出口额之所以可以与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并列为促进总产出的独立变量,是考虑了出口扩大可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和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的机制,巴拉萨的模型实际上采用了劳动、国内资本、国外资本和出口额四个解释变量。另外,在许多情况下,资本存量的数据难以获得,通常可以改为使用资本增量(K ?),也即投资(I)的数据。因此,巴拉萨的回归模型为:

u GX c Y I c Y I c GL c c GY f d +++++=43210)/()/( (16-7) 式中,GY 、GL 和GX 分别是总产出、劳动和出口的增长率;c 1和c 4仍分别表示劳动和出 [10] Emery, Robert F. (1967), “The Relation of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Kyklos , Vol. 20, No. 2, pp.470-486.

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识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识 14国贸蔡琴 学号:144171901 一、时代背景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同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1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3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扩大47.3%。外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对本专业的认识与看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外向型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WTO方向)本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WTO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适应WTO运作规则,具备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和电子商务运用技能的,能系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情况、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我们掌握的课程很多,具体课程如下:主干学科: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外贸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电子化实务、商务沟通与函电(英)、国际投资学、国际贸易模拟等。 此外还需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证研究》

著作名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证研究》 编著单位:中研智业股份公司 中研智业股份公司是中国专业从事县域政府咨询产业化运营的股份制公司,公司定位于“中国县域经济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下设北京、陕西、成都、深圳、上海五大区域运营公司,10余家专业技术机构,以“专注服务于县域经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为核心特色,为区县级政府提供“研究咨询、规划设计、投资开发、运营管理”一体化咨询产业服务。 作者简介: 樊森汉族,陕西彬县人,MBA、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先后在西安交大、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就读并接受在职教育,现任东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中研智业股份公司董事长。10余年来专业从事政府咨询服务领域,创办并运营10余家政府咨询专业研究、规划及设计机构,完成了北京、西安、深圳、上海、成都区域市场布局,是中国政府咨询产业化运营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近年来,其创办政府咨询机构服务客户300余家,完成咨询项目500余项,业务涉及国内20余省。编著《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证研究》、《现代园区规划前沿与实务》、《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案例分析》、《政府咨询之综合解决方案》等著作。著作简介: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证研究》是由中研智业股份公司股份公司董事长樊森主持,公司30余名从事经济研究和工作的专业人员及该领域专家参与,历时半年多精心编著而成。本书围绕我国发展方式转变主线要求,通过对我国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及成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主要阐述了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综合效应,得出了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结构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预测中国未来投资、消费和出口各自的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投资的结构、规模和效率,消费的规模和结构,出口的规模、结构和效应,分别研究了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明确投资、消费和出口分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剖析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高投资、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由此可见,投资是国民经济增民经济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是经济增长动力之一,一方面经济增长又是扩大投资赖以存在的基础,对投资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投资经济增长 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含义。投资就是资本的使用和配置,它是一个变量运动和增值的过程。投资时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垫付货币和其他资源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为了强调投资与资本的联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对投资进行了定义:“对于经济学家而言,投资总是指实际资本的形成——增加存货的生产,或新工厂、房屋和工具的生产。”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也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经济学家对此也有着不同的解释,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关于“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产出(GNP)的增加”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做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指提供给居民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和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投资的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即投资需求效应和投资供给效应来实现的。在投资过程中和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运用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电力、水泥、钢材、电力等,从而导致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大量需求,引起国民经济中需求总量的增加,推动相应行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投资的供给效应表现为投资项目建成后投入使用,会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从而给社会生产处更多的产品,导致国民经济供给总量的增加,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效应,又有需求效应,既会促进经济增长,又会诱发经济波动,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投资应服从和服务于消费,消费产生需求,投资产生供给,投资像细线能拉不能推。我们在处理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既要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又不能盲目扩大投资:既要重视投资的需求效应,也要重视投资的供给效应。投资的项目或形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短期的需求效应,即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投资增长能够直接拉动总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总产出水平的增长。二是长期的供给效应,也就是从供给方面来说,投资可以形成新的后续生产能力,并且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投资不但创造了当年国民经济总需求而且增加了下一年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均表明,要想持续扩大社会再生产,必须增加固定资产、改善劳动手段和提高技术水平。我国的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通过近年来的投资率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表明:我国投资率80年代前期34.1%,后期增加到36.8%,90年代的平均水平为38.6%,2001年投资贡献率为46%左右,2002年提高到70%,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经济增长已离不开投资的贡献。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只有经济增长才能给扩大投资提供坚实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投资就成了无源之水。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使投资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现实中必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盲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以及采取合理途径从而发挥投资的积极作用。首先,现阶段我国的众多小型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盈利投资的方式呈现出不科学性和盲目性导致经济的不正常发展,所以解决投资的盲目性从而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现阶段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避免经济的剧烈波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内蒙古1985年—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对内蒙古1985—200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两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得出滞后一期的误差修正项对长期稳定趋势的偏离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收敛作用。 关键字: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从而引起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积累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需要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14.5%的增速,在保证GDP年均增长9.4%的同时,也使得投资率保持较高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的依赖较强,投资率高于国外相同发展阶段水平,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会造成消费对投资的制约,影响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而且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导致宏观经济大起大落。因此,现阶段就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等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方法的选择 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外许多著名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少理论及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哈罗德—多马模型、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加速数理论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他们都把投资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上这些理论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投资理论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它都缺乏严格统计意义上的逻辑论证。本文通过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发现从长期来看,二者都有趋同的上升趋势,体现出长期均衡发展的特点。(如图一:GDP与FAI关系图)因此,本文采用符合这一特点的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反映二者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选取内蒙古1985年至2005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理论综述 在对经济现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一般都要求所用的时序资料是平稳的,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现实经济时序资料通常都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传统的处理方法总是先对变量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所研究变量间长期关系信息的损失,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又是必要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教授克莱夫?格兰杰于1987年正式提出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该理论的问世可以极大地避免“伪回归”问题。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资本、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等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支撑。 2、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涉及现代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保证学生掌握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的基础知识,还有利于本专业的学生继续深造;同时,本专业还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服务与技术贸易、国际税收学、国际商法、国际保险、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等专业核心课。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保证学生具有非常深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科功底,还有利于学生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3、长安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资力量怎么样?科研实

力如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导1人,硕导10人,博士后2人,12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拥有产业经济学、资产评估学硕士点。大部分教师有在国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该系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从2011年至今,获“国家社科基金”4项,省部级基金项目20余项,2012年被评为长安大学科研先进集体。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乐观、进取、诚信、乐于团队协作并有良好外语基础的学生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更高的契合度。多门双语课程的开设及与来自于数十名外籍学生的同堂上课,给国内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外语训练的机会,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对多文化的包容性。课程授课方式的多元化如课堂讨论、组队合作完成作业等方式的采用训练了学生在团队协作、自我表达、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凡是对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结算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选择本专业,并能在读研继续深造时找到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研究方向。 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会使用经济管理类软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外语水平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当然,兴趣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

04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二节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节经济增长对贸易差额的影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能分析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能分析清楚两者各自在几个方面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重点 1、外贸与资源优化配置 2、外贸乘数原理 3、生产要素增长及技术进步对外贸的影响 4、哈罗德的三个命题 三、教学难点 生产要素增长及技术进步对外贸的影响 四、教学时数:4.5 从外贸由生产决定以及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来看,外贸对经济增长只起辅助作用,但作用大小因国而异。一国经济发展是项系统工程,其中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资本积累、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等都是重要因素。 第一节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主要内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三方面影响: 优化配置资源、平衡国民经济、倍增国民收入 一、对外贸易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注意图中三点四线及贸易三角形) E点:原生产与消费均衡点P d 线:国内相对价格线 E'点:新生产点P w 线:国际相对价格线 C点:新消费者u 1 线:原社会无差异曲线 △CFE':贸易三角形(Trade Triangle)u 2 线:新社会无差异曲线它的经济含义是: ①水平的一条边FE'表示X2X3数量的X商品。 ②垂直的一条边CF表示Y2Y3数量的Y商品。 ③斜边CE'表示X商品和Y商品的相对价格。 因为斜边CE'就是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P w,所以出口X2X3的X商品,进口 Y 2Y 3 的Y商品可以达到贸易平衡。

Y 图1 对外贸易与资源优化配置 图1描述了自由贸易条件下一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均衡状况: 开放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是指国内生产在E'点生产的X商品和Y商品的数量组合是最优的,国内生产资源的配置是最合理的。国内消费者在C点消费,满足了消费效用极大化的要求。通过X商品的出口和Y商品的进口,开放经济中两种商品的供给都等于需求,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是确定的。 必须强调的是,以上的均衡状态是建立在既定的国际商品相对价格基础上的,这种均衡是静态的局部均衡。 小结: 自由贸易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而导致经济增长的过程: 一个国家从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增加了相对有利的商品的产量,减少了相对不利的商品的产量,通过出口相对有利的商品,进口相对不利的商品,总消费量增加,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提高。 二、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平衡的作用 开放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平衡的条件是:I+X=S+M,即S-I=X-M。 S-I为储蓄投资差额,X-M为贸易差额。如果S>I,说明国内投资不足,需求不足,有些产品积压,这时可以增加出口使得国民经济恢复平衡。如果S<I,说明国内投资过大,需求过大,有些商品不足,此时可以增加进口来使国民经济重新平衡。 小结: 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如果是由储蓄和投资不平衡引起的,即国民经济内部不平衡,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调整进出口加以调节,使国民经济达到平衡。 三、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 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原理是由凯恩斯的追随者,马克卢普(F. Machlup)和哈罗德(R. F. Harrod)等人在国内投资乘数原理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REFORMATION &STRATEGY 2010.7 2010年第7期改革与战略 NO.7,2010 第26卷(总第203期) REFORMATION &STRATEGY (Cumulatively,NO.203) 一、引言 金融发展指金融体系的规模或效率得到提高,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是金融体系是否具有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功能。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金融发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学者所关注的焦点,然而各种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中介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新古典增长理论(Goldsmith ,1969)认为,金融发展与投资有效性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强调金融自由化在增加储蓄和投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McKinnon ,1973;Shaw ,1973)。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通过有效的资本配置可以提高投资有效性,金融机构的产生与成长促进了经济增长[参见Roubini 和Sala-I-Martin (1992),Levine (1997)等人的研究]。而与之对立的观点则认为,是经济增长导致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并不重要。例如,以Lucas (1988)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以往的经济学家们过分强调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为经济发展会创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导致金融部门的发展,是经济增长带动金融发展而不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在这些理论研究基础上许多学者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相当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Gold-smith ,1969;King 和Levine ,1993;Odedokun ,1996;Levine ,1997),但是De Gregorio 和Guidotti (1995)等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了金融发展对拉美经济的负面影响。 自从King 和Levine (1993)对80个国家的跨国研究证实了各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来,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连Levine (2003)本人也认为难以对现实世界中金融发展必定促进经济增长下定论,他对“金融体系较发达的国家,其增长速度也较快”等一系列实证研究结论“持相当程度的怀疑态度”。 学者们和政策制定者们非常关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试图制定出相应的金融改革政策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谈儒勇(1999)、韩廷春(2001等人使用OLS 等线性回归方法来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赵振全等(2004),康继军等(2005)和范学俊(2006)等人采用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Granger 因果检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伪回归问题。这些研究采用单纯的时间序列数据,较早的研究多采用1978年以来的年度数据,由于样本数较少,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缺乏可靠性,难以得到稳健的结论。沈坤荣、张成(2004)运用DPD 方法研究金融发展与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杨连刚,王树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 [摘要]文章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这就需要对金融政策改革以更好的推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0)07-0096-03 Study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Yang Liangang,Wang Shufeng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ollege,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319) Abstract:The 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s empirically studied,it is indicate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It is required that the reform on financial policies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finance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empirical research [作者简介]杨连刚(1966-),男,天津蓟县人,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会计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学、会计学;王树锋(1963-),男,黑龙江大庆人,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导,研究方向:税收与审计。 96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42区域经济District economy 一、理论基础从概念上讲,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或国民收入的增加。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所谓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在理论上,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一方面, 经济增长水平决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水平; 另一方面,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 用。二、模型建立及数据分析(一)模型建立在经济活动中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 会引起与其相关变量的变动。在宏观经,济学中从增长理论的研究可知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关联作 用,为研究他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拟建立一元回归方程: Yt=B1+B2Xt+ut,t=1,2,3…n(1) 其中Yt为地区生产总值(GDP),Xt为固定资产投资(I);B1, B2为待测参数,ut为随机干扰项。所以以上(1)式也可以写成:GDPt=B1+B2It+ut ,t=1,2,3…n(2)(二)数据分析1、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其主要目标是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内在依存关系,并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通过绘制散点图判断因变量和自变量 之间有无明显线性关系,通过选取2002到2008年数据作图,如下:从上海市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的散点图可见,多数年份的散点都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基本判定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2、数据回归分析选取上海的数据,对LnGDP和LnI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LnGDP=2.527401+0.768019LnIS= 0.188076 0.029487T= 13.43819 26.04617R-squared=0.963089结果表明LnGDP和LnI有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回归系数0.768019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GDP总值增加约0.768019%,从回归系数看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很显著。三、结论及政策建议1、通过运用回归分析,得知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区域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就相应增加0.768个百分点。所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情况。2、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是上海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拉动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将制约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多级传导和扩散的功能,通过对相关产业的影响,拉动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不仅可直接促进工业,房地产等行业生产的增长,对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也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为了实现上海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必须在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优化投资结构上进行重点突破。固定资产投资 与经济增长关系 【文章摘要】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对上海 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固定资产投资是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越来越强。【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计量经济学模型王悦然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参考文献】1、王勇 固定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经济师》2004 年第11 期2、杨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与发展分析《建筑经济》2007年第6 期3、上海经济社会统计年鉴 2002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中文摘要:一国对外贸易能否促进该国经济增长.以及如何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直是经济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改茧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究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对外 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究竟是如何呢?本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理论研究和 实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万法,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了 经济增长的结论。同时,文章还针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结合 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政策建议。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多人开来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真理了。的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与经济增长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伴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而高速增长。1978年至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猛增至104790.6亿元,增长了约28.9倍,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4.6%。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79元猛增至8184元,增长了约21.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9%。同期,由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1978年,贸易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8%;到了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49.0%,提高了约五倍。这些数值反映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外贸易的形式与特点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初的机械产品进口和初级产品进口逐渐升级为改革开放初的加工贸易也补偿贸易为主再到新世纪以来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形式。可以说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引领者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依据。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不能只着眼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与相关的统计数字。对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对象。其中重点理论依据有马克思提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说:“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与结构决定的。可见,交换就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由生产直接决定。”从本质意义上讲,生产决定交换,但如果从再生产过程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的交换不仅仅是一个消极的被决定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交换也能对生产发生反作用,有时会对生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生产与交换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和影响,一直他们被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的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是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其“剩余产品出口”理论更是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他首先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对外贸易为一国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机会,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而且,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比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的本国需要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大为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实现英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并指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随着人口的增加,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因土地收益的递减规律的作用而逐渐昂贵,工资(劳动力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工资上涨将使利润下降,从而妨碍资本积累。通过对外贸易,如果转移从外国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就会阻止在本国发生作用的土地收益递减化倾向,促使经济增长。以上是近代几位经济学家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几种论证。分别站在生产与交换;生产力提高与剩余产品出口;资本积累与边际成本的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分析。而现代的一些经济学家则更多的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罗伯逊的发动机命题也纷争。受古典经济学家上述观点和理论的启发,后来额度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对经济的带动问题。其中较为著名的是d h 罗伯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命题。20世纪50年代,r 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他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理论认为,①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进口中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了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他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②出口的增长趋向于使有关国家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的领域,即他们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是经济学中争议颇多的议题之一。对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对经济增长方面。 一、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概说 在经验实证方面,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众多经济学者的关注,相关文献极多。我们这里仅从方法和结果两个方面作一个大略区分: 1. 实证方法 早期的研究集中在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主要是探讨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大多采用建立在H-O理论基础上的贸易模型进行分析,论证贸易为各国带来的贸易利益,其中既有多国比较研究,也有单个国家的经验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相关研究的焦点转向了注重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上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构建一些包含政策变量的贸易开放程度指标,取代或补充传统上采用贸易依存度的做法,如利默(E. Leamer, 1988)的开放指数、安德森和尼律(J. Anderson and P. Neary, 1994)的贸易限制指数等。二是尝试将一些反映贸易政策的变量或开放程度指标放进贸易模型当中,探讨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8)、帕吉克(L. Patrick, 1998)等人的研究是这种研究方法的代表。 此外,学者们对贸易模型构建、指标选取和回归方法与技巧也作了许多改进,如运用协整分析来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依然有许多支持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结果。 2. 实证结果 早期关于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的研究,大多研究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在这些研究当中,颇具影响的、以各种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可见于如鲍德温(R. Baldwin 1963)、基辛(D. Keesing 1974)、米切里(M. Michaely 1977)、克鲁尔格(A. Krueger 1978, 1980)、巴拉萨(B. Balassa 1978,1982)、费德(G. Feder 1983,1985)、邹(P. Chow 1987)、雷安(R. Ram 1987) 和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3)等人的著述。弗兰克尔和罗默(Frankel and Romer, 1999)认为贸易与收入之间有积极的相关关系。 但也有一些学者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认为,并不能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如纳克斯(R. Nurkse 1961)、普雷维什(A. Prebisch 1962)、辛格(H. Singer 1964)等较早的研究。晚一些的有庄格与马歇尔(W. Jung and P. Marshall 1985),他们根据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格朗爵式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得到的结果认为,过去大量文献所肯定的关于出口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G. Grossman and E. Helpman 1990, 1991)等人的内生经济增长分析的结论之一是,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并非必定有一种相互促进关系。罗吉格斯和罗吉克(F. Rodríguez and D. Rodrik 2000)在考察了一些主要的相关研究后认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证据不足。 二、实证研究的发展阶段 1. 实证研究的起始阶段 有关贸易促进增长的实证分析在60年代以前主要是收集一些典型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简单的对比研究。从60年代末开始,以埃默里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展开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课题的研究。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分析指导老师:陈平路教授学生:李勤学号:M201373450 院、系班级:2013级FMBA1308班

目录 1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1 2 金融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 3 制造的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 4 人名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7 5 总结,,,,,,,,,,,,,,,,,,,,,,,, 8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经济的增长,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1978 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仅为206.4 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2 %;2000 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上升为2492 亿美元,2001 年进出口总额为5096.5 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2002 年猛增20% 以上,达到6207. 7亿美元;2003年出口总额达到8509. 9亿美元,净增数2300 多亿,比2002年翻一番;2004 年的进出口总额为11547. 7 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55 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上升到500,成为第三贸易大国,仅次于美国、德国。2005年进出口额达到14221.2 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的 2.8 倍,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00; 进口6601.2 亿美元,增长17.6%。2006年1-9 月进出口总值为12726.1 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6912.3 亿美元,增长26.500; 进口5813.8 亿美元,增长21.700; 进出口顺差1098.5 亿美元,增长60.4%。自2002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已连续 4 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继续稳居全球第 3 位。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文章基于中国1980-2010年GDF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出口每增长1%中国GDP各增长约0.714%;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弹性为0.0286%,进口每增长1%中国GDP各增长约0.0286%。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促进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中国制造,金融等行业为例,一个代表了现在最高进出口贸易额,一个代表了未来发展,例子很具有代表性。同时配以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来说明国内政策和全球化政策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研究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经济政策经济增长 1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经济增长举世瞩目。根据统计数据将进出口贸易和中国GD戌曾长趋势制成折线图,分别为图 1 和图 2 所示。从折线图上可以看出,从1980年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值和GDP总体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从181.2 亿美元增长到1577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5.5%;同期,中国商品进口额从200.2 亿美元增长到13949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4.7%。从1980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封面

目录 (一)、背景简介 (6) (二)、文献综述 (6) (三)、分析思路和方法 (7) (一)、我国FDI的发展历程 (8) 1.缓慢增长阶段(1983-1991): (8) 2.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 (8) 3.调整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年): (9) 4.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1): (9)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9) 1.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且趋向独资化 (9) 2.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10) 3.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11) 4.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11) 5. 2012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12) (一)、增加资本供给,弥补建设资金 (13) (二)、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外汇储备 (13) (三)、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 (13) (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14)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5) (二)、级济发展服务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5) (三)、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15)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一、直接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一)、背景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日益活跃,直接投资(FDI)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本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这种持续快速增长,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行的市场化改革,特别市所有制改革密切相关。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吸收国,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那么,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收到了什么样的经济效应,并且应该弄清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加快经济建设。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重点在于探讨FDI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影响这些效应的因素是什么和这些效应产生的机制和路径是怎样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体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根据以往有关FDI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从经济理论的发展中挖掘FDI对增长作用的思想渊源;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的关系进行考察,理清FDI与经济增长联系的脉络。此外,要重点研究我国FDI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以及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避免对本国企业的冲击。通过对我国FDI的现状、我国FDI存在的问题及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执行合理的FDI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与探讨,主要形成里两大派系。一是以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知识增加了资本积累,因为只能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策性变量对经济增长只产生短期作用。因此,任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都是短效的。另一种是以Barro,Sala.I.Martin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通过某种渠道,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作用。按照内生增长理论,政策变量可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