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监管案例

金融监管案例

金融监管案例
金融监管案例

比较巴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中航油案例发生时间、主要涉案人、涉及的金融产品、

对我国金融监管方面的启示教训:

金融衍生交易是一种保证金交易,是通过预测金融市场未来的走向,付出少量保证金而从事的一种投机性活动,因此这种交易风险极大,但是利润丰厚。因此:1、要严格遵守金融机构内部的交易准则,控制制约交易员权力。从以上案例可以了解到凡是出现严重亏损的,都是由于交易员违反了金融机构内部的交易准则。交易操作人员和交易决策人员的分离,可以适当防范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发生的风险。2、改变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企业盈利模式与内控机制的冲突。表面上看,目前各金融机构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制定了严格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审批程序。而在实践中如果完全循规蹈矩,严格执行层层审批程序,那么金融衍生品交易将缺乏效率。基于盈利、效率和风控的权衡,现实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实行一种暗箱操作的授权机制,只要交易员的行为只要能为金融机构盈利或是很少亏损一般都不会予以追究违规操作责任。因此必须要解决企业盈利模式与内控机制的冲突。3、控制交易规模。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对冲和控制风险,因此要与现货的规模、方向、期限相匹配,而不能一味的将其作为获取高额利润的手段。

而对我国监管当局而言:1、加强内部监管不容忽视。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有序的监管措施。国内商业银行内控合规部门作为一级职能部门,在管理级别上,与信贷管理部门、金融市场部、公司业务部门、投资银行部门等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是平级的,影响了在监督、检查职能的发挥,建议理顺内控合规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联动监督检查职能,将内控合规部门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下,内控合规部门的负责人由CFO兼任,有利于发挥内控合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能。2、加强金融业监管风险。中国金融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审查程序,使内控部门能够及时并迅速地反馈内控检查中存在的漏洞,以应对可能突发的风险。特别是在市场繁荣之际,更应警惕因盈利而放松正常监管,尤其当整个市场系统性风险加大的情况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3、对我国监管目标的启示。安全优先、兼顾效率作为西方国家监管目标的基本原则,对我国尤其适用。目前,我国经济金融体系还不完善,各种经济金融制度还不健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来说,我国的金融监管目标仍然应该以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为首要目标。4、对我国监管主体的启示。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采用分业监管的模式,即银行、证券、保险分别设置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加以监督治理。从全球看,虽然发达国家具有统一监管的趋势,但多数国家仍然实行银行、证券和保险的分业监管体制,有72%的国家的中心银行仍然负责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因此,我国不应该随波逐流,而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金融监管体制。

海南发展银行关闭,广东国投破产的原因及启示,破产和接管的区别

一、海南发展银行关闭

1、原因:

(1)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合并5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1997年底,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2)违法违规经营,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2、启示:

(1)不良资产比例过大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最主要风险。目前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事裹着国家信用大旗掩盖着高额不良资产的病灶。

(2)合规合法经营是商业稳健运行的基本要求。海南发展银行之所以短命,原因是它一业就是违规经营,贷款不问用途,贷款不搞抵押,通过贷款的方式抽逃资本金。

(3)中央银行的救助是防止商业银行发生信用危机,化解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

1:原因

(1)经营管理混乱,违规经营严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会计核算存在严重缺陷,盲目扩张,内控制度不健全,贪污腐败等内部原因, 将大部分资产投放于房地产业务,将巨额资金投放关联企业,发放不良贷款,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严重资不抵债146.9亿元

(2)缺少法规制约,政企不分,政府干预,缺乏有效监管以及政策性因素造成损失

2:启示:

信托投资机构应更谨慎的地对交易对手进行信用分析,筛选出信用程度高的交易对手,减少违约的可能,并对信用财产合理管理,投资与自有资金保持一定比例。

信托投资机构应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按照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的原则,建立一套包括民主决策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的信托机构内部控制体系。

三、破产和接管的区别:

1、破产,是指当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不以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通过一定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供其平均受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不能清偿的其他债务。并由法院宣告破产解散。

2、接管是指一家企业由一个股东集团控制转为由其他股东集团控制的过程。首先,投标者发出用现金或证券换取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的要约,若该要约被接受,目标企业将会交出对其股票或资产的控制权,将其转移给投标者。接管在内容上包含兼并和收购。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

1.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负责监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

2.设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3.强化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将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

4.设立新的破产清算机制:设立新的破产清算机制,由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负责,责令大型金融机构提前做出自己的风险拨备,以防止金融机构倒闭再度拖累纳税人救助。

5.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

6.联储被赋予更大的监管职责:美联储被赋予更大的监管职责,但其自身也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督。

7.美联储将对企业高管薪酬进行监督:美联储将对企业高管薪酬进行监督,以确保高管薪酬制度不会导致对风险的过度追求。

法案必将对全球金融监管产生重大影响:

1.注重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被认为是本次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法案提出不仅要完善微观审慎监管,同时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宏观审慎监管是一种新型的金融监管模式,它是将众多金融机构看成一个整体,从整体上评估金融体系的风险,以此作为基础来制定健全金融市场的政策。

2.加强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金融监管标准全面提高。

3.金融监管范围将会更加全面。法案被认为是大萧条以来最全面的,无论是危机爆发的起因-衍生品,还是危机蔓延和深化的推手-金融评级机构等都被纳入监管范围。

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我国的启示:

1.应当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法案中限制大型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防止“大而不倒”。对于我国而言,同样应加强对大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原因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比大,对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经过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十余年的努力,银行不良资产已大大降低。

2.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是金融市场能够得以发展的强大动力,维护发展动力的利益也必然会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应当加大对金融服务产品的管,提高透明度,填补信息缺口。于此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辨别力,不要盲目购买,切实保护自身利益。

3.在不影响金融创新活力的同时注重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我们要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注重衍生品的监管,拓宽监管范围。但是同时也要掌握度,不能为此影响金融创新的活力,进而影响本就不甚发达的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银广夏陷阱评析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

股”。2001年8“银广夏陷阱”一文,

“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启示:

1、加强对大股东的监控。分权控制:既然大股东控制的根源在于大股东具有控制权,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分散公司的控制权,使得各股东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制度保障: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就要公司法赋予股东知情权,建立适用于普遍意义上的公司股东利益的司法保护制度是必要的,如设立相应的救济,诉讼和惩罚制度。

2、充分利用公司内部审计。上市公司应设立北部审计,负责内部控制稽核工作。上市公司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公开度和透明度,通过全体股东的监督,降低内部审计的风险,降低虚假审计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3、强化董事职能。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一方面,建立董事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高素质、有经验的人员进入董事会,确保董事能公正负责地履行职责,从而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和惩处机制。

4、积极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能。独立董事要避免流于形式,要再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监管制度上加以规范,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和法律责任。同时需要完善监事会组织结构,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

5、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发挥信息披露制度的作用,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监管层有必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通过一些手段来鼓励上市公司发布自愿性的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一方面建立一定的信用评估机制,另一方面应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建设。

6、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价成本,加大法律的惩处力度。

7、改革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从运行通道上隔离经营层与审计者直接谈判委托关系。

8、加强媒体对上市公司的监督。

9、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10、加强对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监管。

11、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力度。

分析雷曼兄弟破产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

1 . 美国次贷危机

2007年夏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这一响彻全球的金融风暴为雷曼兄弟的倒闭带来了无法回避的影响。

2.自身原因

(1)业务过于集中,雷曼在其他业务领域,比如兼并收购和股票交易,缺乏其它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业务多元化。

(2) 迅速发展自身不熟悉的新业务,自从2000年后,由于房地产和信贷这些非传统的业务蓬勃发展,雷曼兄弟涉足这些领域。

并且扩张速度太快。

(3) 太少的自身资本同时过高的杠杆率,雷曼的自由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要用很少的自由资本和大量借贷的方法来维持运营的基本资金需求。

(4)虚拟金融和现实经济生活的严重脱节

3. 特殊的市场环境,恐慌的对手终止与雷曼的业务

(1)客户将业务转往相对安全的对手,

(2)被债权人停止提供银行间市场拆借,造成流动性危机。

(3)客户大量转移资金,形成“挤兑”现象,

(4)同事评级机构大幅调低信用等级,造成公司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

4. 做空,市场上做空雷曼的交易达1.08亿手。大量的做空导致其股价成自由落体状,极大增加了市场上的恐慌情绪。

5. 雷曼兄弟管理层对危机情况处理失误

(1)由于之前良好的业绩,管理层对情况抱有过分乐观的态度。

(2)在过去公司业务拓展过快,已经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搁置一边。

(3)雷曼高层在危机发生时,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启示:

1政府

金融危机时,政府应重点做好:

(1)加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引导企业妥善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优化信贷系统。

(2)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

(3)寻求与全球经济的互动,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建立国际共同基金,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2企业

(1)合理选择运营和管理模式。

(2)完善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管理是中国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保持盈利、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强有力的保证。

(3)优化风险预警体系,使危机管理成为常态。

3学术界

应加强对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工具的研究,对风险管理效果好的案例加以总结,对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提供理论支持。

德隆案的评价与启示:

评价:德隆帝国是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实现了以产业带动金融,以金融推动产业的混业经营模式,并且欲构建中国的摩根时代。然而德隆帝国最终倒塌,究其缘由,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内部控制的失效。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德隆集团以唐氏家族总揽大权,由于他们激进地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扩张的进程中过于急速而导致一系列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2、风险评估不到位。首先,投资本身存在大量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如何做到最优的投资组合需要投资者认真审视。其次,德隆集团自有资本过少,大多通过担保、抵押等进行融资,使其业务风险过大。此外,德隆所涉及的短期融资长期回收的产业使其流动性风险过大;3、德隆对多个产业进行整合,却没有根据业务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导致现金资源分散在多个长线产业,而任何一个产业都无法在较短时期内形成现金回报。因此容易出现资金挪用、融通、互借等现象,最终导致资金链过长而出现断裂;4、管理层之间信息交流及信息披露不充分。

启示:1、加强对市场准入的监管。市场准入原则中对资本总额及核心资本所占比例等都有一定额度规定,而德隆案发生时我国的金融监管才刚刚开始,使其钻了监管的空子。因此要制定合理且有效的指标来控制公司进入市场。2、对资本充足率加强监管。《新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少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少于4%,这同样适用于像德隆这样的金融集团。德隆的自由资本实际上很少,主要是通过担保、相互担保、私募股权、股权抵押等进行融资,因此其资本充足率其实很低,从而导致防御能力也很低。3、关于关联交易问题。由于关联交易的存在使集团内部资金调拨十分容易,而且这些关联交易非常隐蔽会妨碍公平竞争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使监管当局难以了解其风险。因此要加强对关联交易问题的防范与治理。4、加强信息披露。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可能会存在关联交易,因此,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不可或缺。金融控股公司应定期、充分披露有关集团运作、各子公司尤其是银行、保险、证券子公司的业务经营、财务状况,还须向监管机构报告有关控股公司对风险集中进行确认、监控和管理的制度和政策。5、对金融机构控股股东的资格审查,以此来减少或预防风险的发生。6、我国目前仍实行分业经营,而混业经营已是当前的一个趋势。德隆的兴衰引起我们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思考:现行的监管体制已不能顺应混业经营的监管需要,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我国今后对于混业经营的监管模式的选择应该侧重于集中监管,它比分业监管的效率更高,还可以避免出现相互扯皮、互相推脱等现象。

东南亚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与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

影响:

对东南亚地区各国:使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大量资本大量出逃,造成本地区经济衰退。

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受到削弱,出口增幅减缓。东南亚货币贬值,刺激其出口,减弱进口。不仅从我国进口减少,与我国的出口竞争。

流入我国的外资增幅将放缓。危机造成东亚经济不景气,东亚国家减少对我国的投资。同时,我国还面临着跟东南亚国家吸引外资的激烈竞争。

对全球:使全球经济动荡,经济发展受阻。

启示:

第一,我国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防止经济过热,保证经济在稳定与协调的基础上较快增长,金融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而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

第二,人民币的汇率既要保持稳定,又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我国中央银行在调节人民币汇率时,充分注意作为人民币币值基础的国内经济金融的运行变化情况,而不能为稳定币值而稳定。

第三,要加快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一点上,我国与泰国经济结构非常相似。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四,要加强对投资的宏观指导,防止资金过度投向房地产和证券市场。

第五,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第六,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要积极慎重。

欧洲债务危机

影响:欧债危机美国金融危机深化和欧洲内部失衡的结果,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暂时得到环节,但仍存在继续深化的风险。这将影响金融市场。经济复苏和欧盟发展,给国际经济格局造成重大影响。

第一,相关经济体面临政策两难,政府必须在政策刺激与债务安全之间权衡,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

第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资本流动更加紊乱。债务问题使得市场波动幅度加大,国际资本流动无序,使新兴市场受到更大的冲击。迪拜房产泡沫破灭就是国际资本一波三折的结果。

第三,欧债危机将考验欧元体系的稳定性和未来发展战略。此次危机的爆发,验证了这种地区的差异不是单一货币体系能够解决的了的。欧盟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启示:

第一,欧债危机是欧元区经济受挫,为促进经济发展,欧元区政府可能转向对外贸易。我国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防止欧债问题带来的出口萎缩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的间接风险。

第二,由于目前国际上存在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欧债危机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加剧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与资产泡沫。

第三,我国为实现外汇多元化,增持欧元。欧债使欧元大幅贬值,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难度。同时欧债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强化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增加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阻力。

第四,全面审视中国的主权债务问题,引以为戒。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保持高度警觉,防止地方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

影响:

第一,对全球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打击,导致大批银行、金融机构倒闭破产。如美林、雷曼兄弟。

第二,引起全球性危机,严重阻碍管球贸易发展,各国贸易不断下降,使贸易导向型的国家遭受重大损失,尤其是中国。

第三,导致全球信贷萎缩,国际市场动荡,投资环境恶化,境外投资风险加大。

第四,引发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反省”。

第五,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于美国,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

启示:

第一,充分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当房价走高时,银行需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二,全面研究,理性对待金融创新产品。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要本着安全至上原则,审慎研发推广高风险金融创新产品,避免高度授信。

第三,强化外汇资金境外运营风险分析,加快发展海外投资市场,完善海外业务管理体制。

在对外投资时应进行深入研究,注意控制风险。

第四,严格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和期货市场。商业银行应谨慎处理混业经营和信贷资金入市问题,高度关注信贷资金入市而引发信贷风险,严格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金融监管应有新理念(一)

金融监管应有新理念(一) 中国金融业发展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观念、机制、环境等,但不能忽视,传统的合规性监管、过于严格的金融管制、消极监管、事后监管、忽视效率的监管等,已严重扼制了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的有效空间,直接影响金融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因此,要使我国金融监管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金融监管必须有新的理念。我国经过了50多年的努力,20多年的改革,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中国金融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严重存在。中国金融业发展滞后,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体制、观念、机制、环境等,但不能忽视,金融监管的滞后,即传统的合规性监管、过于严格的金融管制、消极监管、事后监管、忽视效率的监管等等,已严重扼制了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的有效空间,直接影响金融业整体效率的提高。 如何使我国金融监管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探索建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又要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体制,切实做到完善监管理念、更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金融监管应有新理念。 从单纯合规性监管向注重风险性监管转变 所谓合规性监管,就是把监管的重点放在金融机构的审批和业务经营的合规性上。不可否认,合规性监管对维护金融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仍停留在独立性严重不足条件下的行政式监管阶段,所以它毕竟是一种一般性、浅层次、现场的、静态的金融监管方式。而风险性监管则具有深层次、超前性、动态的特征,它具体表现在:(1)从风险为本的理念出发,注重建立一整套结合我国银行业具体特点的非现场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如建立银行业清偿能力监察制度、呆账准备金制度、并表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等,能真实、充分地反映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防止形成监管“真空”和“漏洞”。(2)注重构建金融业的安全网,如早期预警体系、存款保险制度、有效的“进入———退出”机制等,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3)风险性监管既要立足于微观金融风险,也要顾及宏观金融风险;既要分析制度性风险,也要致力于研讨道德风险。这样做,有利于宏观货币政策风险和微观金融经营风险的结合;有利于金融体制改革和建立相应的诚信机制相结合。(4)努力拓展金融监管所涉及的领域和深化金融监管的内容,如传统观点认为,中间业务无风险是最保险的,事实上,中间业务经营中也存在有各种不确定因素,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处理不当,与贷款风险一样,会使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存有偏差而蒙受损失。 建立风险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将监管模式与建立风险系统架构相结合,有利于围绕风险确定监管重点、统一监管的标准、有效配置监管资源和真实评价监管的效果,也有利于建立风险性监管和合规性监管相结合的监管制度。 从维护金融安全监管提升到既要维护安全又能提高金融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转变 金融监管的本质目的,是为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营造有利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从这一意义上说,为监管而监管,不讲效率的监管,实际上隐含着最大的风险。过去我国在实施合规性监管过程中,往往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来追求所谓的安全,如产生“惜贷”,大量保存“超额准备”等现象,这显然是监管的变形和异化。 金融监管要兼顾安全和效率,也就是要处理好金融发展和规范的关系。对此,理论界颇有争议,有人坚持“发展中规范”,认为没有发展就谈不上规范;也有人坚持“规范中发展”,认为金融业道德风险高、违规收益高、监管必须先行,规范是发展的基石,规范永远是主旋律。其实,发展和规范是不能分离的,最多也就是在监管过程中视不同情况其重点有所侧重。处理好两者关系的总基调应该是:“在发展中重规范,在规范中求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金融监管兼顾安全和效率,注重在监管中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措施,将监管与强化法人治理结构、增减业务种类、建立监管人员准入退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等有机结合起来。

金融监管报告(案例分析)

1.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案例分析 1.1案例内容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成立时的总股本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分析剖析

防灾科技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分析 专业 层次 学号 答辩人张全东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分析 防灾科技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专科)****级*****专业 *****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综合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业已经进入互联网金融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互联网用户急剧增多,消费者的网络消费习惯逐渐形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2014 年,互联网金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出我国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视。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信息技术革新、普惠金融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这一新生金融事物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的研究,更是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本文论述,以期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国金融业影响风险监管

目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文献综述 (2) 二、互联网金融理论概述 (3) (一)互联网金融 (3)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3)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 (4)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5) (一)现有金融体制方面的不足 (5) (二)现实供需矛盾的存在 (5) (三)低成本高收益的盈利模式 (6) 四、互联网金融监管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6) (一)市场机制不完善 (6) (二)现行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适应 (7) (三)政府监督体系不健全 (7) 五、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措施和建议 (8) (一)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8) (二)创建互联网金融监督机构的行政管理机制 (9) (三)健全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9) 六、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实现中国金融的新发展 (11) (一)转变观念,认清互联网金融的价值 (11) (二)提高金融机构电子化 (11) (三)提高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安全性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从而使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体制宣告结束,现代金融监管模式初步成形。当时,人民银行作为超级中央银行既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又负责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督。这时的专业银行虽然对银行经营业务有较严格的分工,但并不反对银行分支机构办理附属信托公司,并在事实上成为一种混业经营模式。XX年初银监会的成立,使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最终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制。针对监管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在金融监管改革过程中,应首先建立金融监管的合作制度,使三大监管机构在各自独立行使监管职能的同时,有效地协调彼此之间的权责,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其次,强调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对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内控制度的检查监督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创新业务的操作制度,防止金融创新的衍生风险。 我国金融监管的时间较短,在金融监管的方法手段、技术条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金融监管有效性不足,金融监管内容过于狭窄,其金融监管仍偏重于合规性监管,严格的管

制极大地遏制了金融创新的有效空间;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的风险性监管涉及不多;监管措施的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对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不够严厉,违规处罚中缺乏严厉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缺乏有效性。其次是金融信息披露滞后,信息披露滞后于监管和外部市场约束的需要,我国金融机构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制观念不够,数据资料编报的随意性较大,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和规范性;金融信息披露的范围小,内容比较单一,信息不完备,缺乏专门的金融信息开发和传播中介机构,使得金融信息在低水平上传播和利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和利益约束机制,内部监管乏力,导致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需处置,同时,还面临着大量存款需找出路却又“惜贷、拒贷”的尴尬局面。监管目标不够明确;金融监管独立性不够;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差;金融监管措施不力;现行监管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等。 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就必须深入到金融机构内部的组织、结构、观念、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达到规避风险、维持安全的目的。要提高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认识,金融机构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内控建设的重要性,把它作为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常抓不懈,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助于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的

金融监管案例-德隆案

金融监管案例分析 ----德隆案 一、案情介绍 2004年4月,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的德隆轰然倒下。当初被人们称作“股市第一强庄”的德隆系,这个旗下拥有177家子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的巨型企业集团,在瞬间瓦解。被称为建国第一案。2004年4月德隆系上市公司的股价开始狂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总共蒸发掉了百亿多元人民币的流通市值,德隆帝国崩溃。不知多少人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德隆靠彩扩业务掘得第一桶金,这家由新疆走出来的企业,先后控股了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天山股份、ST中燕、深发展等6家上市公司,参股华冠科技、重庆实业、光明家具、福田汽车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和金新信托、新疆金融租赁、新世纪金融租赁、北方证券、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东方人寿保险等金融机构,甚至深圳明思克航母世界、北京JJ迪斯科广场、北京喜洋洋文化公司等也是德隆的下属企业。

这些上市公司及其他与新疆德隆有关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被称作"德隆系"。德隆系构建了庞大的产业帝国和金融帝国。德隆的产业横跨"红色产业"(番茄酱)、"白色产业"(棉花及乳业)、"灰色产业"(水泥)和"黑色产业"(汽车制造和机电业),资产以百亿元计,足迹遍布新疆、上海、北京、深圳等各大城市。"德隆"似乎成了无所不能的代名词。 然而,2004年3月开始,由于系内资金链断裂,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得银根缩紧,由德隆控股和参股的多家上市公司股票连续跌停,滑落到停牌的边缘。德隆系股票二级市场市值在2004年3月初到4月中旬的一个多月时间损失近100亿元。2004年8月8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手德隆,负责有关德隆债权债务的一应事务,并着手对德隆进行重组。 二、德隆类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违规资本运作。德隆的“资本运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及配股从证券市场一级市场上获得资金;二是坐庄操纵上市公司股价,将股价拉高,从证券市场二级市场中获取资金;三是将股价拉高之后,以股票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四是控制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违规发行个人柜台债和信托计划等取得资金;五是以下属企业名义从商业银行大量贷款,用作收购金融机构股权和股市操作;六是从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融资,转给非银行金融机构;七是挪用股民保证金;八是利用上交所国债回购大量融资。 (二)关联交易泛滥。内部关联交易,指的是公司成员之间发生的资产和负债,这些资产和负债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或有的。这些关联交易会妨碍公平竞争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使监管当局难以了解其风险。由于关联交易的存在,使集团内部资金调拨十分容易。 (三)信息不透明,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德隆注重资产和业务跨行业组合,甚至故意通过组合隐瞒真实状况,这种组合使得公司真实状况非常隐蔽。在风险处置过程中人们发现,德隆真实净资本模糊不清,“只有唐万新心里有一本账”。 三、原因 1.投资战线过长,非相关多元化投资严重 资金链环环相扣,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特别是在德隆目前的投资战线越拉越长的时候,这种弊端就显得更加明显。除了战线拉得过长以外,盲目进行非相关的多元化投资也是后来德隆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至今德隆共涉足汽车以及零配件、果汁以及番茄、机电业、建材、农牧、矿业、旅游、文化娱乐、金融等领域。德隆在众多不相关行业激进扩张的时候,其管理能力、产业整合能力、资源调度能力以及资金运用能力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过度的扩张及不相关的多元化最终给这些企业带来严峻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缺少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对于德隆来说,构建了如此庞大的金融体系,却缺少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和控制。金融操作的一个铁律是:金融工具的杠杆效应越大,对应的风险也越高。当德隆快速扩张的时候,它的资产价值可能早就在缩水了。德隆控制的资产大多是传统产业。扩张的账面边际收益会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各种复杂资产关系、金融交易以及项目生命周期所潜藏的风险,却使扩张的风险成本不断增加。 3.银行的经营机制存在问题 目前银行贷款都是锦上添花型而非雪中送炭型,看到企业经营好或者名声大,就主动向企业贷款。所谓放贷之前的资质调查等,都是走个过场,做做表面

互联网金融现状、监管及前景分析

互联网金融现状、监管及前景分 析 互联网金融当前尚没有科学的定义、业务边界和明确的监管规则,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路径,已经快速演变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浪潮:1990 年代中期开始,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银行等实体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了线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移动支付、网上保险等;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互联网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另类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直接或间接向客户提供第三方金融服务业务开始兴起。由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电子商务、互联网业与金融业三者之间的交叉业务日益频繁,三业融合趋势明显,派生了一种新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的特征是便利、快捷、具有包容性(例如对服务对象没有收入歧视等),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和价值。有人认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不是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以技术作为必要支撑的金融。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各种金融业务与现代 IT、Web 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形式。 由于贷款人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匿名网络环境下的贷款经验不足以及信息非对称性更严重等,面临的资金交易风险比传统金融业要高出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除了改变传统金融格局竞争外,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鼓励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多层次发展的宗旨。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生态环境,给传统金融领域带来了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但在互联网金融繁荣的背后,最终的发展结果如何仍然存在很多变数。在此背景下,要冷静思考,联网金融因何而起?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是什么关系?互联网金融是否需要监管,需要怎样的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提升我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思考

提升我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金融风险对金融监管有制度性需求,加强和改进我国金融监管,健全监管协调机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有效性;金融创新 金融危机不仅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对我国金融发展理念和金融监管也产生了直接冲击和影响。危机后常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大变革大重组。由于金融危机冲击和国际竞争的空前加剧,国际金融体系和监管制度面临重大改革,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也在发生很大变化,银行业监管面临着内外制约。距离有效监管还有较大差距。为了优化信贷结构,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迫切要求我国金融机构要总结危机之训,完善金融业监管之道。 一、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监管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 我国金融部门实行的监管模式主要是分业监管,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行政管理色彩,其监管部门简称为“一行三会,一部、一委”,具体指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财政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与“三会”相比,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承担的金融监管功能和范围较为简单。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者在行政级别上地位相等,这种平级关系使他们之间缺乏协调,无法实现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监管过程多头、脱节、分散监管。出现监管漏洞,而存在的这些漏洞往往是金融机构不能独自承担的,甚至直接威胁到国家整个金融体系。 (二)金融监管有效性不足 我国的金融监管比较偏重于合规性监管,从而限制了金融创新的发展空间。一切跨部门的金融创新,至少需要得到两个以上监管当局的批准,增加了金融创新的复杂性,而且不利于统一金融市场的建成。当前,我国金融业监管内容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方面,且存在着不足:一是重审批轻管理;二是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三是轻表外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四是重国有银行轻其他银行等。这些问题使金融监管的作用和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金融监管缺乏系统性的市场化退出机制 金融监管是一个包括市场准人监管、运营监管及市场退出监管所组成的一个体系与立体性的工程。但目前在我国银行法律的构建方面,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是机构的审批和经营的合规性,缺乏系统性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对危机金融机构

浅谈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

浅谈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浅谈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2020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工作方向,互联网金融一时间快速吸引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确保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健康,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然而,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尚缺乏成熟的理念,各方对监管的功能、地位尚未达成普遍共识,因此,探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确定各部门在监管中的位置以及监管职能和监管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业界普遍认为自由放任的监管理念只针对理想的金融市场,这种情景认定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市场价格全面、正确地反映了所有市场信息。然而,现实生活中金融业特别是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并未达到这种理想的地步,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不可控等非有效因素广泛存在,必须实施必要监管。具体来讲,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个体行为的非理性。在P2P平台中,投资者对于借款者信用风险的了解仍不能做到全面、系统,其投资行为仍属于高风险投资,同时,由于P2P门槛较低,一些投资者不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对投资失败对个人的影响也了解不足。2.集体非理性。

在货币市场大幅波动时,个人投资者出于理性可以赎回资金,但如果大部分投资者一致采取理性赎回,整个平台就会遭遇挤兑,表现出集体行为非理性。3.互联网金融创新仍存重大缺陷。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领域,部分P2P平台的客户资金同平台自有资金缺乏有效隔离,使得平台负责人卷款跑路事件频发,多数平台缺乏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管控,将高风险产品销售给不能承担风险的人。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不成熟就采取自由放任的监管理念,应以监管促发展,在一定的底线思维和监管红线下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特殊性 1.信息科技风险。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网络金融诈骗、钓鱼网站、客户资料泄露、支付不安全、账号被盗等信息技术风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风险或是由平台工作人员、投资人违规操作造成,或是基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与互联网大环境导致,其后果往往较为严重。 2.长尾风险。互联网金融有效拓展了交易的可能性边界,使以往不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人群也参与到投资中来(即长尾特征)。这部分人投资经验不足,风险识别与承担能力也相对欠缺,容易受到误导、欺诈,加之投资额较小且分散,一旦出现风险厌恶,极有可能造成挤兑。 二、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 (一)审慎监管 审慎监管就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取限额监管等一系列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综合世界各国金融领域广泛存在的金融监管,我们认为,金融监管具有以下深层次的原因和意义:金融市场失灵和缺陷。金融市场失灵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主要针对金融市场配置资源所导致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规模不经济及外部性等问题。金融监管试图以一种有效方式来纠正金融市场失灵,但实际上关于金融监管的讨论,更多的集中在监管的效果而不是必要性方面。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制度性或其他的变化所引发的金融部门行为变化,及由此产生的有害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款人( 个人或集体) 必然会评价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安全性。但在受监管的金融体系中,个人和企业通常认为政府会确保金融机构安全,或至少在发生违约时偿还存款,因而在存款时并不考虑银行的道德风险。一般而言,金融监管是为了降低金融市场的成本,维持正常合理的金融秩序,提升公众对金融的信心。因此,监管是一种公共物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旨在提高公众金融信心的监管,是对金融市场缺陷的有效和必要补充。 现代货币制度演变。从实物商品、贵金属形态到信用形态,一方面使得金融市场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一方面导致了现代纸币制度和部分储备金制度,两种重要的金融制度创新。 信用创造。金融机构产品或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一种信用创造,这一方面可以节省货币,降低机会成本,而另一方面也使商业性结构面临更大的支付风险。金融系统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最为典型的经济系统之一。任何对金融机构无力兑现的怀疑都会引起连锁反应,骤然出现的挤兑狂潮会在很短时间内使金融机构陷入支付危机,这又会导致公众金融信心的丧失,最终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金融的全球化发展将使一国国内金

互联网金融现状监管及前景分析

互联网金融现状、监管及前景分析 互联网金融当前尚没有科学的定义、业务边界和明确的监管规则,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路径,已经快速演变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浪潮: 1990 年代中期开始,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银行等实体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了线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移动支付、网上保险等;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互联网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另类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直接或间接向客户提供第三方金融服务业务开始兴起。由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电子商务、互联网业与金融业三者之间的交叉业务日益频繁,三业融合趋势明显,派生了一种新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的特征是便利、快捷、具有包容性(例如对服务对象没有收入歧视等),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和价值。有人认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不是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以技术作为必要支撑的金融。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各种金融业务与现代 IT、Web 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形式。 由于贷款人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匿名网络环境下的贷款经验不足以及信息非对称性更严重等,面临的资金交易风险比传统金融业要高出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除了改变传统金融格局竞争外,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鼓励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多层次发展的宗旨。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生态环境,给传统金融领域带来了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但在互联网金融繁荣的背后,最终的发展结果如何仍然存在很多变数。在此背景下,要冷静思考,联网金融因何而起?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是什么关系?互联网金融是否需要监管,需要怎样的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一、互联网金融兴起缘由及基本特征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经济人”,它通过提供金融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天性,是金融创新的金融市场中介是“原动力。互联网金融创新主体,有原金融业内的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有像阿里巴巴余额宝、支付宝,及众筹,2P 等新型金融服务中介。 迎合公众对金融创新的客观需求。融资方追求成本最小化,资金提供者追求收益最大化,以及融资双方对高效率的追求,是金融创新产生的基础。无疑,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互联网金融恰好具备了这种潜质。 金融监管当局寻求政治支持的努力将为金融创新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在金融创新出现时,对新事物采取默许、包容的态度将有效促成这一创新的自然生长。这有助于实现金融业在创新中发展,发展中规范,做大做强 联网金融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和金融具有天然的似合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大地降低了金融业信息采集、处理、存储的成本,通过平台和移动智能终端将各主体连接在一起,提高了交易的效率,而产生与传统金融相比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 规避监管的努力。利率管制较严的传统金融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恰好有效地将中小企业的融资

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金融业因其具有特殊性质,是我国受监管最严厉的行业,这说明强化金融监管已成为我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当务之急。金融监管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之一。西方国家在长期的监管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技术,在此基础上,就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有助于我们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之路。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体系监管体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频繁爆发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不得不改变金融监管的策略,将其监管的重点从合规性监管转向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预防从而增加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监管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当今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发展都离不开完备而有效的金融监管。系统、完备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最基础性的框架制度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入,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逐步得到认可和强化,金融监管工作在改革中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金融行业正面临金融全球化的现实。如何正视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从金融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出发,深入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金融监管发展的历史进程描述 (一)9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统一监管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银行负责金融监管,除依法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取消外商银行在华特权外,主要任务是:整顿和改革私营金融业;打击投机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在1978 年改革开放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相继建立。此时,中国证券市场尚未形成,而唯一的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性机构,四大专业银行与人保公司分工明确,不允许业务交叉经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重点是:配合监督、检查四家国有专业银行执行国家金融政策、业务分工和规章制度情况,并与金融投机和金融犯罪作斗争。

金融监管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 1.1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背景介绍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广东国投),于1980年7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系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1983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享有外汇经营权。1984年3月经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更改名称为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注册资金为12亿元1989年被国家主管部门确定为全国对外借款窗口。80年代末期,广东国投从单一经营信托业务发展成为以金融和实业投资为主的企业集团。公司的主要高层领导有董事长邱长云,总经理麦智南等。破产前,广国投是我国仅次于中信的第二大信托投资公司 ,也是中国在海外最活跃的融资窗口之一 1.2广信事件 1992年以来,广东国投公司由于经营管理混乱,存在大量高息揽存、帐外经营、乱拆借资金、乱投资等违规经营活动,导致不能支付到期巨额境内外债务,严重资不抵债。1998年10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关闭广东国投公司,并组织关闭清算组对其进行关闭清算。关闭清算期间广东国投公司的金融业务和相关的债权债务由中国银行托管,广东国投公司属下的证券交易营业部由广东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托管,其业务经营活动照常进行。自1998年10月6日至1999年1月6日为期三个月的关闭清算查明,广东国投公司的总资产为214.71亿元,负债361.65亿元,总资产负债率168.23%,资不抵债146.94亿元。1999年1月11日,中国银行发布《关于清偿原省国投自然人债权的公告》,鉴于广东国投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对自然人债权的清偿,只支付本金,不支付利息;中国银行清偿广东国投公司自然人债权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代广东省财政厅依法申报债权,以普通债权人的身份按破产清偿顺序受偿。当时这一事件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被称为“广信事件”,亦被法律界人士称为“世纪大案”。

互联网金融及其监管问题

互联网金融及其监管问题 目录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其繁荣发展的原因 (2)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 (2) (二)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的原因 (2)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3) (一)第三方支付 (3) (二)P2P网络贷款平台 (3) (三)大数据金融 (3) (四)众筹 (4) (五)信息化金融机构 (4) (六)互联网金融门户 (4) 三、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风险 (4) (一) 互联网金融的一般风险 (4)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 (5) (三)人为因素形成的风险 (5) (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放大效应 (5) 四、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 (6) (一)金融监管模式滞后于金融创新实践 (6) (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 (7) (三)互联网金融应采取的监管方向 (7) 五、总结 (8)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其繁荣发展的原因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狭义上讲,是指通过计算机连接终端和网络服务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所形成的虚拟金融市场。广义上讲,还包括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的实体金融机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二)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的原因 1.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图表1:2012-2013年网民总数及手机网民数变化图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网民的数量已达5.91亿人,其中手机网民数达4.64亿人,而2012年底的数据分别为5.64亿和4.2亿,增长量分别为2700万和4400万,手机网民数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总的网民数增长速度。移动互联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也为互联网金融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基础条件。 2.网民的网上购物习惯已经形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图表2:2012-2013年网上支付用户增长趋势图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监管案例分析

(金融保险)金融监管案例 分析

金融监管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名称】英国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 【案例适用】混业运营和金融监管发展趋势 【案例来源】根据孙平:《英国的单壹监管体制及其启示》,《中国金融》2000年第3期;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现代金融混业监管的最新模式》,《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等报刊资料整理编写 【案例内容】 英国金融服务业非常发达,从业人员有100多万,产值约占GDP的7%,同比高于美国、德国、日本的有关比例④。1998年6月1日之前英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不久,宣布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决定把包括英格兰银行在内的原9个政府管理机构的金融监管职能,集中由壹家新成立的机构——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FSA)承担,统壹负责对英国的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全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FSA下设金融监管部、审批执法及消费者部、行政部和管理部。金融监管部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以及对养老金的监管;审批执法及消费者部负责审批各类金融机构的申请,起草金融监管标准和法规且推广执行,负责客户调查且受理客户投诉,对消费者进行金融知识教育,打击金融犯罪等;行政部和管理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内部审计、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大宗采购和日常办公管理。英国的此项改革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按照金融服务局改革方案,金融服务局将兼具以下机构在监管和注册方面的职能,包括:(1)建筑协会管委会——建筑协会;(2)互助协会委员会——互助协会;(3)贸易产业部保险委员会——保险;(4)投资管理监管委员会——投资管理;(5)私人(个人)投资机构零售投资业务;(6)互助协会的注册机构——信用联合会的监管(包括对建筑协会、互助协会、产业协会,

互联网金融监管5大原则

互联网金融监管5大原则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话题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央行[微博]官方网站日前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作出回应。央行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采访时称,央行对有关机构拟推出的二维码支付业务和虚拟信用卡业务只是暂停,不是终止。 有关国家中央银行、银行卡组织和金融机构等出于风险顾虑,对二维码支付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均较为谨慎,全球尚未有在金融服务领域大规模应用的案例。近年来,国内已陆续发生了许多关于二维码支付的风险案件,客户因为扫描二维码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资金被盗。在没有建立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统一的业务规则和相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安排的情况下,拥有上亿用户的支付公司全面推广二维码支付可能引发的多种风险难以想像。 “虚拟信用卡”的发卡流程全程网络化,省略了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突破了现有发卡面签审核等基本管理要求,对反洗钱法律制度和账户实名制度产生较大冲击。同时,由于办卡流程无法有效确认客户本人办卡意愿,在目前个人身份信息非法买卖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还存在较大的冒名办卡风险,极易发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此外,“虚拟信用卡”发行与实体信用卡发行的监管标准不一致,必然引发发卡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针对市场上央行打压互联网金融的质疑,央行声明指出。“人民银行[微博]一直重视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各种金融创新,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理念、方向、政策始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强调防范风险、强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与鼓励创新是并行不悖的。” 与银行妥协助推利率市场化 央行近年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存款利率最终要放开,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存款利率放开也是在计划之中,其个人认为在最近一两年能实现。 以余额宝[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方式对现有银行业务不可避免地造成冲击,在维护金融安全的前提下,也不能向银行再施加太大压力。央行目前就提出,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五大原则。这5大原则,首先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其次,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第三,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四,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第五,要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所谓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监管当局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多元化监管模式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在分业监管的实施中,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也使金融监管不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在实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体制框架,分别由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施监管。这种分业监管的体制在前几年对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纠正金融业的“三乱”,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其一,降低了监管效率,提高了监管成本。我国的存款类机构(银行、信用社)、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在资金融通、清算上都由人民银行管理,其外汇业务也由外汇管理局监管,在业务上有一定交叉,由于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信息交流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往往造成有的金融业务得不到有效监管,出现监管“真空”。或有的金融创新得不到监管当局的认可,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其二,限制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全球金融正呈一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分业经营使我国银行不能开展综合业务,今后很难与国外银行平等竞争,制约了国内银行的发展步伐;其三,不符合国际金融业发展和监管趋势。目前,许多国家为适应金融一体化趋势,纷纷对过去的多元化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了单一的监管机构,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事实表明,这种做法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在我国,已允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拆借、债券回购,以股票质押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允许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回购交易,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等。可以预见,

金融监管 案例分析

一、高山案——106特大金融诈骗案 “1.06”特大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支行行长高山案内外勾结?1、案件始末 ?2、高山其人 ?3、10亿资金人间蒸发过程 ?违规背书转让,转移资金 ?伪造存款证明及对账单,维持资金仍在账假象 ?假冒业务人员,偷梁换柱 ?借道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资金 ?4、案件意义:高管人员素质何其重要 ?高级管理人员素质 ?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该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所以银行业监督管理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必须要考察其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品质、能力、经验、信誉。 ?高山案发暴露出的漏洞及原因 ?内控严重缺失:“人治”高于制度,业务人员唯行长指令是听,违规操作。 ?账户管理混乱:多个账户无任何开户资料,开户审查制度形同虚设。 ?印鉴卡管理不严:为偷换印鉴卡提供机会。 ?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不善:为虚假账户转移资金和盗用客户资金提供可能。 ?没有执行上门服务的内控制度。 ?对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外部监督不到位,案件长期未被发现。 ?资金异常流动未引起足够警觉。 ?高山案引发的启示思考及相应对策 ?建立人事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是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选择、使用和培养的方法和措施。具体包括人员使用、职工培训、职工考核与轮换等方面。 ? 1.打破“官本位”,建立起多元化的职位体系,拓宽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 2.打破“终身制”,建立竞争性的聘用制度和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 3.打破“大锅饭”,以岗位价值为核心,建立起市场化的薪酬体系与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4.改变传统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考核方法,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 1.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全行的业务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制约机制以及岗位职责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而且要对这些制度、流程、机制职责本身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审核。 ? 2.外部监管 ?外部监管部门应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流程进行定期评估,严格监管,对操作风险监管的主要力量、精力重点放在提高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控制体系、防范机制等方面的合理性、完整性、有效性上。同时还应制定统一的操作风险监管标准

互联网金融模式及监管

互联网金融模式及监管 学号:201231162734 朱淞麟12级公管27班[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融资理财、网上投资和网络金融产品销售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或准金融业务也迅速发展。但是,监管缺位,网络金融虚拟化,网络支例快速化,网络金融机构区域化等带来的风险日益显现,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本文对我国现有主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监管缺位及风险防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模式金融监管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通过无形的网络为客户办理资金融通、投资理财、支付结算等业务的资金融通行为。由于网络金融业务快速高效,而且不受时间地域等限制,特别是第三方支付、P2P贷款融资平台等互联网金融,补充了传统银行融资渠道的不足,迎合了互联网时代个人投资者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要求和特点,因此,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倍受个人投资者和中小微企业欢迎和广泛使用,显现爆炸式的快速发展趋势。但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监管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威胁着行业的发展。本文将对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几种典型业务模式进行分析与介绍,并就其风险防范及监管问题提出建议。 二、互联网金融典型模式分析 (一)在线基金理财 所谓在线基金理财,就是以互联网为销售与操作平台的基金理财产品。在线基金理财区别于传统基金理财产品的优势体现为业务操作方便快捷,数据信息公开透明,销售与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受众面广、不局限于专业投资者等几个方面。 在线基金理财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将基金理财产品直接放到专业网络销售平台上进行在线买卖。其典型代表产品为易方达聚盈A分级债券。易方达聚盈A是国内第一支通过单一网络渠道发行并成立的基金,是首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基金。易方达聚盈A是易方达专门为淘宝“双十一”大促定制的基金,开卖首日销售量就轻松突破亿元大关,2013年11月13日15点停止销售,3天之内共卖出3. 39亿元,有效认购户数26245,远超2012年以来同类产品(分级债A类)的认购户数,在基金发行史上非常罕见;二是基金理财产品与优质的第三方支付产品合作,存入第三方支付产品的资金直接与基金理财产品对接。该类产品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