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焊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电焊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电焊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电焊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电焊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一门主干专业理论课;主要是要求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掌握常用焊接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技术;掌握电焊工的操作技能;掌握电焊工工艺规程的制定的方法。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熔化焊基础》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渗透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提高制图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工厂实际的联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电焊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根据焊件正确选择焊接设备、焊接材料,并能读懂焊接工艺卡,根据工艺标准进行焊接实际操作。电焊工工艺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两个模块为主。

1.基础知识模块。

本部分内容主要讲授焊接安全知识、基础操作。安全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保障。焊接工种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焊接过程中,常常与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压力容器和电机电器接触,而且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有害粉尘、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噪声和射线等。因此,了解和掌握焊接安全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操作主要讲授平、横、立、仰等位置的焊接操作技巧,及在焊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综合实践模块

本部分内容是根据基础知识模块学习的基础上,把各种操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本部分内容主要讲授常用金属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应如何进行焊接加工,针对所出现的问题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3.学时分配建议

课时分配表

教学单元学时分配

基础模块焊接安全知识

6焊条电弧焊技术

1、平敷焊6

2、平对焊6

3、横角焊6

4、立角焊6

5、立对焊6

6、横对焊6

7、仰焊2-6

综合模块常用金属的焊接1、中碳钢的焊接技术

6 2、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6 3、珠光体耐热钢的焊接

6 4、不锈钢的焊接

6 5、铜及铜合金的焊接

6 6、铝及铝合金的焊接

6

备注机动

4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本课程面向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技术知识,熟悉相关的国家标准。

2.具体目标

(一)专业能力

1.能执行焊接工艺标准;

2.能掌握焊接原理;

3.能认识焊接设备;

4.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5.能识读焊接图纸;

6.能用利用常用焊机进行实际焊接操作。

(二)方法能力

1.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2.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的能力;

3.具备自主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三)社会能力

1.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内容标准

(一)项目一:焊接安全技术

教学目标:能在焊接过程中,判断出触电、中毒、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原因,并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

活动安排:熟悉焊接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知识。

考核评价:针对焊接危险点如何进行防范。

1.模块一:焊接安全知识

知识要点:触电、中毒、爆炸等安全知识

技能要点:能找出焊接危险点

2.模块二:焊接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卫生

知识要点:焊接安全操作规程、焊工职业病

技能要点:焊接安全操作规程的制作

3.模块三:焊接防护用品的使用

知识要点:常用工具

技能要点:常用工具规范使用

(二)项目二:焊条电弧焊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焊接工艺卡的制作过程,熟悉力学在焊接过程中的应用。掌握焊条电弧焊各位置的焊接技术,焊接过程中所出现各种缺陷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活动安排:理实一体化教学

考核评价:表面成型及质量好坏

1.模块一:平敷焊

知识要点:掌握熟悉电焊机原理、结构及特性,正确地使用和维护。掌握引弧、运条、接头和收弧的操作练习。掌握平敷焊操作要领,规范进行平敷焊技能训练

技能要点:平敷焊的操作

2.模块二:平对接焊

知识要点:焊条电弧焊焊接工艺参数选择方法。焊接电源的极性与焊接电弧的偏吹平对焊的操作要领。

技能要点:平对接焊的操作

3.模块三:横角焊

知识要点:焊缝符号及其标注方法。焊接工艺参数极其选择。横角焊的操纵要领,横角焊操作练习。

技能要点:横角焊的操作

4.模块四:立角焊

知识要点:了解焊条电弧焊对焊接电源的要求。了解弧焊变压器与弧焊整流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立角焊的操作技术

技能要点:立角焊的操作

5.模块五: 立对接焊

知识要点:了解焊条的组成与作用。掌握焊条的分类与选用。掌握立对焊的操作技术

技能要点:立对接焊的操作

6.模块六:横对接焊

知识要点:懂得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掌握焊接残余变形产生的原因与防止方法。明白焊接残余应力的分类。掌握横对焊的操作技术。

技能要点:横对接焊的操作技巧。

7.模块七:仰焊

知识要点:学习防止和减少焊接残余变形与应力的措施。学习焊接残余变形的矫正和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掌握仰焊的操作要领。

技能要点:仰焊的操作

(三)项目三:常用金属的焊接

教学目标:掌握常用金属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金属的焊接性,在焊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熟悉常用金属的焊接工艺卡,对给定的金属焊件应懂得如何进行焊接。活动安排:理实一体化教学

考核评价:母材焊接质量的好坏

1.模块一:中碳钢的焊接

知识要点:掌握中碳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碳钢的焊接性。能够分析焊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熟悉中碳钢的焊接工艺卡。

技能要点:中碳钢的焊接

2.模块二: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知识要点:掌握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性。能够分析焊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熟悉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工艺卡。技能要点: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3.模块三:珠光体耐热钢的焊接

知识要点:掌握珠光体耐热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珠光体耐热钢的焊接性。能够分析焊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熟悉珠光体耐热钢的焊接工艺卡。

技能要点:耐热钢的焊接

4.模块四:不锈钢的焊接

知识要点:掌握不锈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锈钢的焊接性。能够分析焊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熟悉不锈钢的焊接工艺卡。

技能要点: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5.模块五:铜及铜合金的焊接

知识要点:掌握铜及铜合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性。能够分析焊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熟悉铜及铜合金的焊接工艺卡。

技能要点:铜及铜合金的焊接

6.模块六:铝及铝合金的焊接

知识要点:掌握铝及铝合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性。能够分析焊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熟悉铝及铝合金的焊接工艺卡。

技能要点:铝及铝合金的焊接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本课程已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二)考核评价建议:本课程质量评定由理论与测绘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考核成绩占60%,技能考核占40%。

(三)教材编写建议:本教材在编写时,可根据周边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决定编写焊接设备的深浅程度,及是否要加入机械工程材料及工程力学方面的知识。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焊条电弧焊设备、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设备、钨极氩弧焊设备、埋弧自动焊设备、探伤仪。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要以定性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六)其它

1、本课程适宜采用理论—实践、实践—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2、重视实习教学的过程评价,实现在评价中学习的理念。

3、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

4、教学教师最好选用“双师型”教师资格的同一教师任教,保证教学的整体结构。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试卷提供: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学校王利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 B、培养科学素养 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 D、传授科学知识 4、工程的核心是(C )。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D、发展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个主要概念。

2018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细化,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宗旨。除此之外,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并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行课程安排,也是为了使社会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依据其“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教学,不仅有益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 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9义务教育.doc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word资料整理分享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 word资料整理分享

(完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

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桂东一中政治组胡建新 提纲: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2)为什么要设置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2、《文化生活》课标解读 (1)课标呈现方式解读 (2)《文化生活》教学容分析 1)《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2)《文化生活》教材的呈现方式及主要容 3)《文化生活》教材的特点 二、《文化生活》处理建议 1、课程性质与理念 2、《文化生活》基本的教学原则 3、《文化生活》处理策略 4、教学案例分析 5、如何应对《文化生活》对教师的挑战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P24 P27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共同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一起,共同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把握这一思路的要点是: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以十六大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为基本依据;课程所强调的文化的力量,实质上是精神的力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要求,这是课程全部目标设置与实施的核心容。 (2)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文化生活》容的设置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资料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电焊工职业技能鉴定所(考场)设置标准规定

电焊工职业技能鉴定所(考场)设置标准 一、编制说明 为使职业技能鉴定所(考场)认定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根据原劳动部颁布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劳部发[1993]134 号),《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劳部发[1994]98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考核管理规定》、以及《电焊工国家职业标准2009》制定本标准。以下配置按30人/周期的鉴定能力设置。 二、适用范围(按国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认定本职业(工种)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等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所(考场)。 三、人员配置(按国家标准) (一)所长 负责鉴定所(考场)的全面管理工作。具有本专业中等技术职务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事本

专业工作8年以上,熟悉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政策和培训考核工作。 (二)畐【J所长 协助所长管理鉴定所(考场)的日常工作。具有本专业中等技术职务或高级以上职业资格,从事本专业工作上,熟悉职 5年以业技能鉴定有关政策和培训考核工作。 (三)工作人员 1.办公室人员:协助所长管理鉴定所(考场)的日常事务,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考场的具体工作。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熟悉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2. 考评人员:自人考评员不得少于3人。持有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考评员资格证书。 3. 考务人员: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负责鉴定人员的报名、资格审查、考场安排、设备材料准备、辅助考评 员和监考员工作、考务档案管理和办证等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本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 设备维修、材料管理人员:负责技能鉴定所的设备、仪器仪表维修及材料管理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熟悉设备原理及使用,并持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5. 财务管理人员:按财务管理规定配备。负责鉴定收费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持有财务人员资格证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及重大创新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因此,及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6 年级设置科学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1~6 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位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00007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分:2.0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 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本课程以 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相统一。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 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该课程开设 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 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 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 新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 .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内容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 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 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 明进程。 学段目标与内容 1-2年级: Grade1-2: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 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 刻的位置 ●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6.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1 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2016.2.14 第一部分前言 1.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 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 3. 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 课程设计思路: 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有四大领域: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18 个主要概念, 分解成75 个学习内容。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分别为:6 、6、3、3 个。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分别从“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主要概念 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 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 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 6. 声、光、热、电、磁都具有能量, 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二)生命科学领域生命世界包含人、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类群, 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 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从而使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主要概念 7.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8.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 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存。 11.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衍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 12.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 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初步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科学的认识和解释地球的运动及其引发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地球自身结构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他们的重要性,形成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主要概念 13. 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 14. 地球具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等圈层。 15.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完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范凤菊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首先,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围绕新课标要求,(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文化生活理论观点的理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总体把握不错,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极具震撼力的一些视频,例如: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应该说一次次的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么这样的一些精神力量,在这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体现,我觉得应该把它很好地补充到我们的教材中来。 视频:5月19号,各界群众在三分钟默哀之后,在天安门广场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汶川挺住。看后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还有成龙的《生死不离》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那么通过上述的情境,感受这样几句,让人振奋的话语,让学生从中感受一下,它所含有的这种精神的力量,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讲稿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学习内容讲稿 今年初,教育部修订完善颁布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课 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给出明确标准。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作为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科学教师,我们应当及时了解新的课 程标准,指导我们的科学教育工作。相比老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 准,新标准有两大改进:第一,一、二年级开始上课学科;第二, 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新标准 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共分4部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首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什么是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科学素 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 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决定了课程的性质:1.小学科学课程 是一基础性的课程,它要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通过学生直接参加实验、探究 活动来进行学习和提高。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的 内容广泛,无所不包。 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有四个:(一)面向全体学生;(二)倡导探究式学习;(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科学课程设计思路分三个方面:1.时段:这是新课标的改 进之处,六年学习,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低年级段,三四年级为 中年级段,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段,增加了低年级段,是新课标的改进。2.目标:培养四项科学素养。3.内容:四大领域、18个主要概念、75个学习内容。这些接下来还要细讲。

电焊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版

电焊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 库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电焊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 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在焊接性试验中,用得最多的是()。 A、无损检验 B、焊接裂纹试验 C、力学性能试验 D、宏观金相 试验 2、压板对接焊接裂纹试验属于()的试验方法。 A、焊接冷裂纹 B、焊接再生裂纹 C、焊接层状裂纹 D、焊接热裂纹 3、斜Y形坡口焊接裂纹试验的试件在两侧焊接拘末焊缝处开()形坡口。 A、X形 B、Y形 C、斜Y形 D、U型 4、做插销式试验时,一块底板上开四个直径()的孔,以便供四次试验用。 A、4mm B、6mm C、8mm D、10mm 5、刚性固定对接裂纹试验时,焊完实验焊缝后经()小时后,才能截取试样,做 磨片检查。 A、12h B、2h C、36h D、48h 6、拉伸试验能测定焊缝金属或焊接接头的()。 A、物理性 B、化学性 C、塑性 D、弹性 7、弯曲试验的目的是用来测定焊缝金属或焊接接头的()。 A、韧性 B、致密性 C、塑性 D、疲劳性 8、试样弯曲后,其背面成为弯曲的拉伸面的弯曲试验叫()。 A、背弯 B、面弯 C、侧弯 D、正弯 9、经射线探伤后胶片上出现的缺陷影象不包括()。 A、连续的黑色直线 B、深色条纹 C、一条淡色影象 D、断续黑线 10、X射线检查焊缝缺陷时,对裂纹显示()。 A、灵敏 B、不灵敏 C、不可见 D、非常灵敏 11、在金属表面上产生了X射线就是在下一定条件下,()的自由电子打击在金 属表面。 A、慢速 B、中速 C、低速 D、高速 12、氢在焊接接头中引起的主要缺陷是()。 A、热裂纹 B、冷裂纹 C、未焊透 D、气孔 13、可以检查受压元件焊接接头的穿透性缺陷和结构强度的检验方法是()。 A、冲击试验 B、耐压试验 C、着色检验 D、渗透检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