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版) 要点 HyRon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版) 要点 HyRon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版) 要点 HyRon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版) 要点 HyRon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 2008年人教第四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

1、学校管理是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和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

2、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学科。

3、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可以概括为教育性质论、管理性质论和边缘性质论三种。

4、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是:应用性、理论性、综合性。

5、近代学校的产生是学校管理学产生的基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6、最早的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著是1875年问世的威廉佩恩的《论学科管理》和1882年问世的罗伯的《学校管理》,1908年,达顿与斯奈登出版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标志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

7、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及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该理论坚信管理是有章可循的,把高效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强调分工和专业化,强调统一指挥,主张工作标准化,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奖励和惩罚。

8、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不是机器而是能动的生物体,人除了追求金钱外,还有社会的、心理的需求。

9、两千多年前问世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三百年,比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一千八百多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师范学堂中必须开设《学校管理法》课程,并审定了教科书,标志着学校管理学在我国起步。

二、名词:

1、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有效性的学科,它融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应用性。

三、简答:

1、学校管理学的任务:

①、研究任务:通过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研究,总结学校管理经验,了解学校管理特点,探寻学校管理规律,借鉴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完善学科体系,丰富学校管理理论,以指导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②、传授知识任务:向学习者系统介绍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常识,为学校管理者释疑解惑,开阔眼界,活化思维,形成正确的管理观念,提供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学习者的管理素质。

2、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①、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②、把科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基础;③、宣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泰勒的科学管理强调效率与人性的统一,以科学取代经验,以合作取代对抗,法约尔首次将管理职能明细化并将管理与经营区分,韦伯则对不同类型的组织体制的分析,深化了人们对科层制的认识。 3、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领域的影响:①、重视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把非正式组织看作是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沟通来协调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冲突与目标;②、重视并改善教师人际关系,满足教师的各种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提高教师士气;③、重视教学民主,充分相信教师,对教师的教学

不做过多的干预,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④、教师对管理者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

4、行为科学对管理的影响:

①、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对劳动效率的影响,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②、认为行为是人的思想、感情、欲望在行动上的表现,管理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因措施的刺激而产生行为动机,强调从人的行为本性激发出动力;

③、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古典管理学派只注重组织的结构与科学的管理、人际关系理论只重视人的情感与态度的偏颇。

5、行为科学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①、学校管理研究的多维视野;②、实证研究手段突破了经验模式;③、把学校视为开放系统。

第二章学校领导体制

一、选择:

1、在管理学中古往今来的领导体制按不同标准来划分,可分为许多类。按参与决策人数分可分为一长制和合议制;按机构内部职权性质和范围分为层次制和职能制;按不同层次的机关职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分集权制和分离制;按统一机构的各单位接受上级机关的控制程度分完整制和分离制。

2、一长制的优点在于行政决策权由最高行政首长一人掌握并对本单位工作全面负责,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通畅、反应迅速、工作效率高;不足之处是有效性依赖于领导者个人素质易出现独裁,一长制比较适合事务性、执行性机构。

3、合议制的优点在于行政决策权分别掌握在两个以上的行政主管手中,凡是集体商议,少数服从多数,可集中多数人才能智慧避免独裁;不足在于权力分散、决策周期长、会议多、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动缓慢、协调困难、工效低下,适合制定方针政策、长期规划、立法、协调的职能为主的机构。

4、当今世界领导体制改革的总趋势代表一种是集体决策,个人分工负责,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常规事务由主管拍板,另一种是实行行政首长个人负责制,同时大力加强咨询、审议、监督等机构的作用,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属于后者。

5、我国中小学学校领导体制经历了七次大的变革:校务委员会、校长负责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校长负责制。

6、我国中小学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于1985年3月颁布实行的。

7、校长负责制的本质属性从主体数量上看是一长制,一所学校只有一位校长;从主体功能上看是承担责任,对学校工作承担全部责任,因此校

长负责制的性质就是个人负责制。

8、教代会的权力有:建议权、审议权、监督权、评议权、决议权、否决权、问责权。

二、名词:

1、学校领导体制:确定学校内部领导力量的地位、作用、权责划分及彼此关系的根本制度。

2、校长负责制: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有决策指挥权。

三、简答:

1、学校领导体制频繁变革的原因:①、泛政治化的错误;

②、对独裁制的恐惧和对民主制的向往;③、漠视学校管理规律;④、客观形势使然。

2、确定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正确推行校长负责制,正确确定校长的职责、权力和地位,使校长放手展开工作;

②、有利于理顺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各司其职,相互协助,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3、我国校长负责制推行的四个阶段:①、试点探索阶段;②、正式推行阶段;③、回落阶段;④、重振阶段。

4、怎样完善校长负责制:①、建立科学的校长遴选制度;②、营造学校改革的宽松环境;③、建立合理的咨询监督机制;④、配套改革,整体推进;⑤、建立严格的法律保障制度。

5、学校管理自主权的内容: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③、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④、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⑤、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⑥、聘任教师及其教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⑦、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⑧、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6、教育行政部门的改革思路:①、政校分开;

②、转变职能: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集中在规划、指导、协调、监督、服务;③、精简机构;④、下放权力。

7、党政关系如何互动:

①、党组织对学校行政要支持校长履行职权,保证学校办学方向和监督工作;

②、校长对学校党组织要尊重党组织决定,尊重书记,对组织的决议和开展的活动支持配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依靠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定向、把关作用。

8、政校关系中建立教代会的意义:

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

②、民主管理是世界各国管理发展的大趋势;

③、是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的要求,可以弥补校长负责制的不足。

9、政教关系如何互动:

①、教代会必须独立行使民主管理权力,学校行政不应干预教代会的活动;

②、明确双方责权范围,对教代会必须参与的管理过程应作出明确规定;

③、确立明确的行政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程序;

④、凡是教代会在权限范围内作出的决议校长当全力执行;

⑤、校长应拥有例外权;

⑥、对某些须经双方协商处理的事务,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应先按校长的意见执行;

⑦、对与学校发展以及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务一定要双方达成一致才能执行。

第三章学校管理过程

一、选择:

1、学校管理过程研究,就是要探讨学校管理活动的演变状态、演变顺序、演变周期以及演变的种种特点,使学校管理全程变成一个可控的过程。

2、戴明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环节构成。

3、计划制定的要求:超前性、针对性、可行性、弹性。

4、计划环节的作用:保证行动方向、统一步调、减少耗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5、执行环节的任务:执行是将计划付诸实施,把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在管理过程中,执行环节占时最长,工作最复杂,是四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6、执行环节的作用:实现资源的能量转换、实现活动的功能转换、实现知识的价值转换。

7、检查的意义:对管理者来说具有测度管理水平高低的作用;对学校成员来说具有督促、考核和激励作用;对工作来说,检查前期工作具有验收作用,对后续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8、检查的方式有:分散检查和集中检查、全面检查和专题检查、领导检查相互检查和自我检查。

9、处理环节是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主要发挥善后作用和启后作用。主要任务是:对问题及原因分析开展对策研究、对目标工作计划方法进行调整、总结教训。

10、总结的基本要求是:以检查为基础、摸索管理规律。

二、名词:

1、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者行使组织职能,组合学校资源,发挥资源作用,使之产生理想结果的持续活动状态。

2、计划:是对完成任务、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进行的全面设计和统筹规划。

3、执行:是将计划付诸实施,把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4、检查:是衡量工作现状与工作标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活动。

5、改进:是消除系统性问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的活动。

三、简答:

1、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①、动态性和可控性;②、周期性与连续性;

③、有序性与可变性。

2、学校管理的环节的内容:

①、计划:确定目标、拟订方案、作出决策、制订措施;

②、执行:组织、监控、指导、协调、激励;③、检查:搜集信息、诊断、指导、评价;④、处理:总结、改进。

3、检查的基本要求:

①、以计划规定的标准为尺度;②、工作结果与工作过程并重;③、检查与指导结合;④、自检重于他检。

4、改进与监控的关系:

计划的实施环节的监控和处理环节的改进都是管理过程中的职能活动,两者相辅相成既联系又区别:

①、监控是计划的演绎和实施,目标在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预先规定的计划要求;

②、改进导致原有质量标准的提高,使过程、活动、资源在更高更合理的水平上重新处于受控状态;

③、监控是改进的基础和前提,改进是监控的延伸和发展;

④、两者都服从于计划的目标以及落实于质量形成全过程。

5、改进的步骤:

①、明确问题;②、掌握现状;③、分析问题原因;④、拟定对策并实施;⑤、确认效果;⑥、标准化;⑦、对改进工作进行总结。

第四章学校管理原则

一、选择:

1、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所必须遵从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2、由于学校系统具有多维性、整体性,反映管理规律的行为准则就具有多样性、层次性、体系性和主观性特点。

3、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以人为主、以教师为主、以激励为主、以效益为主。

4、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管理者在不同观念支配下对管理方法的选择

和运用体现了管理者的管理观念,也反映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6、所谓效益是管理活动的社会效果与价值,是管理质量的表现。

二、名词:

1、管理原则:学校管理者总会持有一定的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将这种有指导管理者的行为活动的观念概括化,就是管理原则。

三、简答:

1、管理原则与管理观念的关系:

①、管理观念也叫管理观或管理理念也就是管理思想;

②、没有正确的管理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管理行为;

③、管理原则是管理观念的概括化,受管理观念直接影响,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原则。

2、管理原则与管理原理的关系:

①、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系统及其运动中存在的、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表述,是一个与管理规律等量齐观的概念;

②、规律不能制定和制造,不能随意改变废除而只能发现提示认识运用;

③、管理原则是对管理原理的把握而提出来的,是管理原理的具体运用,是管理规律的主观反映;

④、两者都是在无数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规律,同根同源;

⑤、管理原则属于微观层次的原则,经验成分多,理论色彩少,而管理原理更科学和更具普遍指导意义。

3、管理原则与管理理论的关系:

①、管理理论是人们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的系统化的管理观点和主张,反映了对管理规律的认识;

②、两者都是对管理活动理性思考的结果,原则是理论的特殊表现和组成部分;

③、管理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包括“为什么”和“应该怎么样”,原则属于后者;

④、管理原则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也可以证明管理理论的正确性如何。

4、提出“以育人为主”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①、是学校亘古不变的使命;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③、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④、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宗旨。

5、贯彻“以育人为主”基本原则的要求:①、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②、突出教学管理地位;③、完善育人管理系统;④、引导教师树立正确育人观念;⑤、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

6、“以教师为主”原则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①、是学校工作性质决定的;②、是教育特性决定的;③、是教学过程决定的;④、是教师劳动特点决定的。

7、贯彻“以教师为主”原则的要求:①、树立民主管理的观念;

②、树立教师优先的观点;(政治上信任、业务上尊重、生活上关怀)③、树立服务意识。

8、“以激励为主”原则提出的依据:①、是人的行为活动本质决定的;②、是学校特点决定的;

③、是教师的心理特点和工作特点决定的。

9、贯彻“以激励为主”原则的要求:

①、满足教职工的合理需要;(了解教师主导需要、物质精神并重、注意公平)

②、做好思想沟通工作;

③、学校规章制度要有激励性;(员工参与制订、内容合理符合实际、严格执行赏罚分明)

④、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10、“以效益为主”原则的提出依据:①、是学校管理目的决定的;②、是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

③、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11、“以效益为主”原则的要求:

①、正确认识几种关系;(效率与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学校效益与社会效益)

②、坚持以质量为本;(全员抓、全过程抓、全面抓)

③、坚持以人为本。

第五章学校管理方法

一、选择:

1、学校管理学一般研究三个问题即: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也就是主体、客体、手段问题,学校管理方法就是手段问题。

2、管理活动的实质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协调和控制管理系统的矛盾运动。

3、管理方法是构成管理活动的特殊因素,是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的灵魂。

4、管理者能驾驭管理过程,实现管理目标,关键就在创造和应用管理状况决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

5、广义地说,管理方法是一个复杂的,有层次结构的有序的大系统。

6、学校管理方法按不同标准分不同类,纵向和横向。

7、按层次分类一般分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管理方法、(思想、理论、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行政、经济)具有特殊管理职能的具体方法(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和实际应用功能的技术方法(技术、工具、手段、技巧)。

8、按类型分类:根据决策特征分为专制方法和民主方法;按量化与否分为定性和定量方法;按激励方式分为物质和精神方法;按是否强制分为强制和非强制。

9、学校管理的一般方法指各行业部门通用的方法,学校管理方法大体有教育、行政、经济、法律方法。

10、教育方法形式多样如参观访问、理论讲座、政策宣传、对话、谈心。其特点是启发性、长效性、广泛性。

11、教育方法应遵循平等、求是、权变原则,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求艺术和身教言教相结合。 12、行政方法的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时效性。注意正确认识权威作用、提高命令指示和规定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组织制度。

13、法律方法的特点是: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14、经济方法的特点是:利益性、间接性、多样性。运用此法应注意:正确对待教职工物质利益要求;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15、目标作为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具有方向性、系统整合性、未来性;发挥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

16、学校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强调系统管理、强调自我管理、强调绩效管理。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人为制定、分解、实施和评价四个阶段。目标管理的不足在于:学校工作难以建立明确目标体系、使育人工作刻板、绩效考核导致负面组织氛围。

17、学校教育质量包括育人结果的质量和育人过程的质量,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整个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确定质量标准、开展质量检查、进行质量分析和实施质量控制。不足处在于:重技术轻战略;重管理轻经营;重监控轻自主;重质量轻绩效。

18、学校计划管理具有强制性、程序性、统一性,分为四个环节:计划制定、实施、检查、总结;其不足在于重形式轻实质、重总结轻处理、重外控轻内控。

19、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特点:集成性、超文本、交互性,计算机网络技术特点:信息量大、检索速度快、参与性强、快捷通信。

二、名词:

1、学校管理方法:学校管理者实施的管理活动,完成管理任务,达成管理目标的方式、手段、形式、途径、程序、格式和工具的总称。

2、教育方法:运用启发、说服、行为影响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自觉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或手段。

3、教育行政方法:依靠行政组织及其管理者的权力和威信,运用命令、指示和规定等手段,通过学校组织系统对师生员工进行管理的方法。

4、法律方法:依照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令、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对学校工作进行管理的方法。

5、经济方法:按照一定的经济利益分配原则,运用工资奖金等经济手段对学校教职工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

6、学校管理特殊方法:从某种特殊角度入手,或追求某种特殊目的的方法。

7、学校计划管理:用计划去组织、指导、协调、控制人们活动,以实现学校目标的管理方法。

三、简答:

1、学校管理方法的特点:

①、目的性:为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目标服务的,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有明确目的;

②、多样性:不同对象不同方法,同一对象不同方法;

③、灵活性:根据管理工作目的、对象、时间、空间及客观条件灵活掌握。

2、教育方法的优缺点:

①、优点:注重沟通,使组织目标成为自觉行为目标;形成相互理解、关心、团结书面;形成崇高理想和责任感;

②、缺点:约束力较差;见效慢。 3、行政方法的利弊:

①、优点:集中统一,顺利实现目标;发挥管理职能;加强控制;

②、缺点:不便于分权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官僚、强迫、独断。

4、法律方法的利弊:

①、优点:高度统一,集中领导;责权清楚,便于管理;预见后果,有效调节;

②、缺点:缺乏弹性、灵活性;限制较多,不利调动积极性。

5、法律方法的作用:①、保证学校管理秩序;②、加强学校管理系统的稳定性;③、有效调节学校内部关系;④、促进学校管理系统发展。

6、法律方法实施的办法:①、树立依法治校观念;②、做好教育法制宣传工作;③、注意司法工作开展;④、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监督。

7、学校教育目标、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的关系:①、教育目标即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总目标;

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工作要达到的预定目标,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部要求;

③、教育目标是管理目标的依据,管理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目标管理即是对学校管理目标实施管理。

8、如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推广?

①、建立专门技术机构;②、搞好硬件和软件建设;

③、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全员培训;④、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制度。

第六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一、选择:

1、1991年10月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2、1906年清王朝提出的“钦定教育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化、尚武、尚实”。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教育宗旨。

3、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为教育方针的内容。

4、1915年,袁世凯出于复辟帝制的需要颁布《教育纲要》,规定教育宗旨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5、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今日之教育方针》“补偏救弊,以求适世界之生存”。

6、1918年北洋政府提出“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为教育宗旨。

7、1927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提议以“养成爱国国民”为教育宗旨。

8、1929年,国民党政府提出“三民主义的教育方针”。

9、在中国,蔡元培首创美育,认为美育使人“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与人同乐,舍己为群”,认为他提出的五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

1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

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1、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正式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1991年4月19日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即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名词:

1、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

三、简答:

1、马克思主义对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理解:

①、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大工业生产的生死攸关的问题,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

②、现代生产的不断变革使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即劳动性质发生了变化,生产者不仅要用手劳动还要用脑劳动;

③、现代科学技术不仅促进了生产过程的不断变革,也揭示了现代生产过程的奥秘,为结合提供了基础;

④、结合不仅是大工业生产的要求和提高生产力的必要手段,而且是改造旧社会培养革命新人的唯一途径。

2、如何理解“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四个现代化,还包括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现代化,教育工作也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之服务;

②、教育还必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着眼于提高素质;

③、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逐步做到按劳分配,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

3、如何理解“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①、从宏观上理解,要做到整个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

②、从“双向”上理解,不仅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也要与教育相结合;③、从更宽更广的角度上理解,“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是1958年提出来的,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要把教劳结合简单地看成参加体力劳动,而要把它同劳动技术教育结合起来;

④、“结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的素质。

⑤、要明确“结合”的具体内容是: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与用结合。

4、如何理解“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①、提出了我国培养人才的规格要求;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体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教育方针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③、“三育”是最基本的,都含有美育因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把劳写进去;

④、抓住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本质方面,这个标准深入人心,起了很好作用;

⑤、新时期教育方针三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联系,互为条件。

第七章素质教育

一、选择: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实施素质教育应是多渠道、多途径的。基本途径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多途径实施素质教育,政府要领导,全社会要支持。实施的渠道不应有主次之分,犹如五大素质没有主次之分一样。因为素质教育的效果应从整体去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应综合起来评估。

2、人的素质指人的基本品质。一是先天具有的生理上的特点,二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即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

3、素质教育的宣传和实施经过了两个阶段,1985-1994为酝酿准备,1994-1998为起步。

4、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全教会,从教育体制改革到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确立,再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量的积累而且是质的飞跃。

二、简答:

1、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种:①、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体育、音乐、美术课,就是多搞课外文娱体育活动。②、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③、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哪些素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④、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

⑤、有人认为,“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是考试。⑥、有人认为,百分制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改为等级制。⑦、关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实质上是教育方针)的关系也有多种认识。以上负面影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理论是混乱的。理论上的混乱,必然导致实践的混乱。

2、全教会前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

①、在界定上有区别。从《决定》全文可以看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这样界定,不会产生任何歧义,不可能出现多种定义。

②、涵盖的范围有区别。《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大大超过了“起步阶段’’素质教育的范围。因为《决定》是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出发,不只是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是从“全面推进”出发,不只是在中小学推进。

③、《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是同国家的教育方针密不可分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何等简洁、明快的语言,人们再也不会提出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问题:“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什么关系”。

④、《决定》对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许多重大举措,使人们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起步阶段”的素质教育,则几乎未涉及怎样为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⑤、《决定》着重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保障。”全教会以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没有抓这个根本。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全面”二字,包括以下含义:

(1)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4、怎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①、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②、重视智育工作

③、加强和改善体育卫生工作④、发挥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⑤、重视劳动技术教育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树立的几个基本观点:①、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②、实施素质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第八章依法治校

一、选择:

1、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是新形势下教育管理方式的根本变革。

2、学校安全事故纠纷安全事故主要有:校舍建筑不符合标准导致的事故、学校未尽教育、管理与保护职责导致的事故、侮辱、体罚学生导致的事故、校外活动导致的事故。

3、侵犯学生财产权现象有:乱收费、以罚代教、克扣学生伙食费。

4、侵犯巳学生受教育权现象有逼迫学生退学现象、随意让学生停学现象。

5、社会侵权现象有校园环境侵扰行为有物质污染和精神污染两种。

二、名词:

1、依法治校:就是依照教育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来管理学校。

三、简答:

1、在理解依法治校上,应避免以下三个误区:①、认为依法管理就是管理者用法律作为武器去管理教师和学生。

②、是认为法律法规就是要求人们履行义务,对人起约束作用的。

③、是认为依法治校就是“以罚治校”。

2、依法治校的意义:

①、依法治校是科教兴国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②、依法治校是促进和保护教育改革成果的重要保障

③、依法治校是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维护教育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

④、依法治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保障

⑤、依法治校是国家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

3、依法治校的原则:

①、权利与义务对称原则

a接受义务教育既是适龄儿童少年的权利,同时完成与其受教育权利相对称的学习任务又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b还体现在适龄儿童或少年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与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实现这一义务的履行的对称性上。

c更体现在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的教育行政管理的职权和责任的对称性上。

②、平等性原则:

a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教育法律规定的权利

b任何公民都必须平等地履行教育法律规定的义务

c教育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任何公民不得有超越教育法规限定的教育特权

d任何公民关于教育方面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规范的保护

e对任何公民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必须平等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同等的制裁。

③、守法原则

④、公开透明原则

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

⑥、教育性原则

4、实现依法治校的条件:①、树立依法治校观念②、制定学校章程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④、实行校务公开⑤、加强教育职业道德建设

第九章校长管理

一、选择:

1、人的素质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指生理学上讲的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特别是大脑的先天特点;广义的素质则包括人的性格、毅力、兴趣、气质等心理品质,包括后天的文化修养水平等。本节所指的素质,是从广义说的。

2、校长要提高领导水平:必须坚持每天自学,关心和参加教育学术问题的讨论,思考、写作,参观访问。

3、校长的岗位要求包括基本政治素养、岗位知识要求、岗位能力要求三方面。

二、简答:

1、校长自我管理的内容包括:

①、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地位的重要性;②、努力具备校长的素质;③、忠实履行校长职责;

④、讲究领导艺术,重视进修提高;⑤、建立校长威信,注意自我管理方法。

2、如何正确地表述我国中小学校长的素质?

(1)要体现我国优秀校长的经验(2)不机械搬用外国的说法

(3)素质要求既是基本的、全面的,又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4)素质分类要科学,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3、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校长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包括: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2)有相应的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有管理才能

(3)在对己、对人、对事等方面,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4)身体健康。

4、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职责: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上级指示。

(2)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

(3)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

(4)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工作。

(5)领导总务工作,关心师生生活,保护师生健康。

(6)培养和提高教师。(7)管理人事工作。

5、校长的领导艺术:

一多谋善断;

二知人善任:(1)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2)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3)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4)爱好特长(5)家庭经济状况和工作条件(6)健康状况。所谓善任(1)量才使用(2)用其所长。(3)人尽其才;

三善于团结干部:

(1)要按照分层管理的原则办事(2)要互通声气

(3)正确处理已经产生的矛盾。

四善于运筹时间

(1)要善于掌握自己的时间(2)要合理安排别人的时间

(3)要统筹支配自己学习和各项管理活动的时间

6、威信对于办好学校有着重大意义:

①、校长作出的决定就能畅通无阻,这对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处理学校各种问题是非常有利的。

②、校长发出的号召和提出的倡议,就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响应,这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的远景规划和近期打算是非常必要的③、校内人际关系将是融洽的。

7、校长如何建立自己的威信?(1)德才兼备,是领导威信的基础:(2)多谋善断,有决策力。特别在关键时刻,能作出准确判断

(3)执行决定坚决果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4)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5)襟怀坦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有领导者的气魄,作风民主,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8、校长要如何巩固自己的威信?(1)威信不是上级授予的(2)威信不是白封的

(3)威信不是靠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取得的(4)要树领导集体的威信,不能只树校长个人的威信(5)不能因为有了威信而滥用职权(6)建立威信难,丧失威信易

9、校长自我管理的方法:①、内省法(内心反省、反躬自问)②、格言(名人名言)鞭策法③、行为规范法④、实践锻炼法

第十章教师管理

一、选择:

1、教师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骨干力量,是科学文化艺术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新知识新文化的创造者,是教育目标的组织实施者,是专门人才的培养者。

2、教师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师资格、教师聘任、教师工作考核、教师培训、教师工资报酬。

3、教师聘任制有任命制、代用制、聘任制。4、教师工作考核重在对教师履职过程及履职的效果进行考核。

5、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生命性、能动性、动态性、智能性、社会性、增值性等特点。

6、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评价、人力资源调整。7、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搜集信息、供求预测、制定规划、监督与反馈。

8、人力资源开发包括:选人、育人、用人、留人。

9、教师人力资源评价方法包括:因素评价法、比较排序法、查核表法。

10、职称的特点:(1)与工资待遇挂钩(2)有数额限制(3)有任期(4)有明确的职责,与工作岗位紧密联系(5)有明确的任职条件,相同的职务,因具体的岗位不同,其任职条件可以有所不同(6)离退休教师不能参加职务评聘(7)教师能否被聘任相应教师职务,首先取决于岗位需要,其次才取决于自身所具备的条件。

11、学术称号的特点:(1)不与工资待遇挂钩(2)没有数额限制(3)一旦取得,终身享有(4)相同的学术称号,评定的标准完全相同,不因地区、民族等因素而有所差异(5)与职业道德、身体状况、年龄无关,只看学术水平,离退休人员也可以申请评定。

12.“异化职称”的特点:(1)与工资待遇挂钩(2)有数额限制(3)一旦取得,终身享有(4)相同的职称,评定的标准相同(5)与使用无关,但离退休教师不能参加职称评定。

13、教师职务聘任问题的表现:(1)聘任主体不明(2)考评缺乏明确的指标。(3)聘任目的偏离(4)权益保护缺位(5)以聘代管现象严重(6)合格教师储备不足。

14、教师职务聘任问题产生的原因:(1)国家教育部门有关教师聘任制的法规缺位(2)教师人才市场还没有形成,高素质教师人才储备不足(3)教师素质偏低,中高级教师职务比例偏低(4)各地教师待遇差别大

15、教师职务聘任问题的解决思路(1)加快教育系统人事制度配套改革的步伐(2)依法治教,明确规范教师职务聘任的程序(3)树立正确的教师管理观念,正确认识教师职务聘任的目的(4)完善教师聘任的监督保障制度,建立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救助机制(5)增加合格教师数量,改善教师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

二、名词:

1、教师管理:对教师的任用、培养、考核、工资待遇方面的规定及其操作。

2、任命制:定编、定员、定岗、定职责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学校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符合任职条件的教师进行任命。

3、代用制:在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不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工作的制度。

4、聘任制:通过双向选择,以合同的形式聘请教师的制度。

5、教师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对教师开展的旨在提高其素质的培训活动。

6、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指进入学校管理活动领域并与学校管理者发生功能联系、产生互动作用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教职工的总和。

7、人力资源规划:根据发展战略、教育目标与管理目标以及学校环境的变化,科学预测学校在未来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教师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8、人力资源开发:以政策为导向,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激励为手段,持续不断增强学校成员的能力,改变其态度,形成群体合力,提高学校整体效能的管理活动。

9、教师人力资源评价:即搜集、分析研究和评价教师的工作态度、行为与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对其工作实绩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10、教师职务聘任:是一种以教师职务为基础的岗位聘任制度。

三、简答:

1、教师管理的任务

(1)根据国家对教师的资格条件要求,选聘合格的教师

(2)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和教师的专业特长,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岗位

(3)制定教师岗位责任制和其他管理制度,落实教师的职责要求

(4)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教师的工作、学习提供条件

(5)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多种形式提高业务水平;

(6)按教育部门有关规定,做好教师考评、职务评聘和劳动报酬工作。

2、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权利是权力与利益的总称,指个人拥有的法定自主性和应得的利益。义务则是指公民在政治、经济、法律以及道义上应尽的责任。②、没有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也没有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的。③、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④、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承担义务的同时也意味着享受权利。

3、教师的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试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其他形式的培训。

4、教师的义务:

(1)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

(3)对学生进行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开展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等方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5、教师聘任制的特点:(1)双方地位平等。(2)双方关系契约化。(3)教师任期明确。(4)聘任过程公开。(5)激活竞争机制。(6)形式多样化。

6、教师履职考核的要求:①、确立科学的考评标准;②、全面考核,突出重点;③、考核方法多样化;④、完善考核监督机制。

7、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①、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②、建立新型的人事运作机制③、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④、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8、与传统教师人事管理的区别:(论述) 1.管理观念上的区别:

(1)传统教师管理视人为金钱动物或政治动物,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核心,对人和人性的认识内容更广泛,思维视野更开放,更具有整体性和未来性

(2)传统教师管理视教师为成本或生产技术要素。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视为组织的第一资源,一种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价值最大的资源(3)传统教师管理观念强调个人对组织的服从,组织的利益大于一切。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与组织权力均势,主张组织为人服务,人与组织双赢(4)传统教师管理观念,把人看作是符合统一标准的、没有差别的人。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个性”的集合体,主张学校实行人性化管理、个性化管理。

2.管理实践上的区别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将人视为“工具”;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将人视作无可替代的、不能复制的“资源”。(2)传统人事管理属于学校的辅助性工作,主要是负责考勤、考核、档案及合同管理等事务。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与系统建设各个方面。

(3)传统的教师管理注重外控式的封闭式的静态管理,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开放式的动态的管理,强调从整体效用出发,合理引进、选择和配备各级各类人员。

(4)传统的教师管理强调刚性的、控制式的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刚柔相济的激励式的管理。

9、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①、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②、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10、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优缺点:优点是:

(1)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统筹规划和管理(2)有利于保证教师安心工作,不用担心失业(3)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稳定,学校管理者不用担心教师跳槽。

弊端是:

(1)教师来源统得过死,学校和教师都没有充分的双向选择权力

(2)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配置,一旦分到学校就定了终身,归学校所有。

(3)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规范。

(4)由于人员不能正常流动,不称职教师占据工作岗位却不能很好履行职责。

11、教师职务聘任与教师职称评定的异同:①、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是一种用人制度,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聘用教师②、教师申请评定职称纯属个人行为,职称评定不受数额限制,只受标准限制

③、教师职务聘任是一种有期限的合同聘任,到期即自动解除合同。

12、教师职务聘任制的特点:①、双方地位平等,双向选择。②、对教师的聘任必须以教师职务为基础③、聘任范围是开放的④、学校与被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13、教师聘任制的原则①、按需定岗,因事设职②、择优聘任,鼓励竞争③、人事相宜,责权利统一④、地位平等,聘任公开

第十一章学生管理

一、选择:

1、学生,从广义是指一个国家内所有受教育的公民;从狭义,学生则是指在国家法律或相关法规认可(批准或注册)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有学籍的公民。

2、西方近现代教育流派的学生观有1.实用主义教育的学生观2.新教育的学生观3.要素主义教育的学生观4.永恒主义教育的学生观5.存在主义教育的学生观6.新行为主义教育的学生观。

3、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的学生观有1.维新教育思潮的学生观2.平民教育思潮的学生观3.乡村教育思潮的学生观。

4、安全管理的原则有1.预防性原则2.常规性原则3.全员性原则4.社会性原则

5、安全管理的要求有1.防止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伤害事故2.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3.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4.认真做好各种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5.认真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6.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的安全监管7.安全责任落实到人8.制定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制度

6、安全管理的主要途径1.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2.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7、健康管理的原则有1.常规性原则2.预防性原则3.身心并重的原则

8、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管理能力的途径有1.创设良好的环境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实践活动3.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

9、学生个体的管理包括:1.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管理2.学习动机与学生管理3.学生的感情与学生管理4.学生的态度与学生管理

10、学生非正式群体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和破坏型。

11、校内异常现象和事件包括:师生冲突、学生人身伤亡事故、学生犯罪问题、学生吸烟吸毒。

12、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描述为:使学生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中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是活动的主体。

二、名词:

1、学生管理: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

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

2、学生观:就是对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根本看法,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自我管理:不配套工程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交际等进行设计、安排和调控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性。

4、学生的参与管理:学生投入到学生群体中自我管理中来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责任心。

5、正式学生群体:按学校正式文件的规定,在校领导者、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6、非正式学生群体: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地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

7、学生的常规管理:是指有一定规章制度可依的、经常性的学生管理活动,也称为静态管理。

8、学生的异常管理:是对学校内所发生的,与学生有关联的偶发、突发事件的管理。

三、简答:

1、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①、对学生本质特性的认识,即对学生是社会中的个体以及是怎样的个体的认识;

②、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的认识,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的认识、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③、对学生的整体和个体关系的认识,即教育活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是以学生整体为对象,还是以学生中的部分甚至极个别为对象。

2、现代教育的学生观的基本观点:

①、个性发展的主体观(1)社会性(2)能动性(3)自主性

②、和谐发展的整体现③、交往沟通的平等观 3、健康管理的主要途径:

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健康管理制度②、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③、设置心理健康中心④、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第十二章德育管理

一、选择:

1、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

育。

1、德育管理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结合教学进行的原则、全员性原则。

2、选配班主任的标准:1.思想品德好2.业务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3.身体健康,精力旺盛

3、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有家庭访问、请家长来校、家长会议、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学校

二、名词:

1、德育管理:是“使德育诸要素结合并运行起来以实现德育目标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活动”。

三、简答:

1、加强德育管理的意义:①、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③、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由之路④、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2、德育管理的任务:

①、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德育管理意义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德育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搞好德育管理的前提。

②、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构

③、建立健全德育管理的规章制度④、协调德育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⑤、加强德育质量管理,对德育进行科学的评估与考核

3、如何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①、要帮助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

②、要指导班主任在培养班集体方面下工夫③、要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④、关心班主任的工作和生活

4、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的管理的内容:①、明确性质任务,处理好相互关系,正确发挥团、队、会的组织作用

②、对团、队、会的作用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③、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工作,增强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5、学生家长工作的管理的内容

①、经常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分析研究家庭教育中的经验和问题

②、通过会议或讲座,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③、向家长报告学校教育计划,对家长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

④、对某些学生的特殊问题,及时与家长协商解决。

⑤、“开放日”活动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哪几方面入手?①、精心布置,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②、立足课堂,构建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③、注重引导,促进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④、培植载体,创设师生和谐的腾飞舞台。

第十三章、智育管理

一、选择:

1、教学工作组织管理包括: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加强教导处的建设、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合理分配教师的力量。

2、教学过程的管理包括:备课管理、课堂教学管理、作业布置与批改的管理、课外辅导管理、学生成绩检查与评定的管理。

4、课堂教学管理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组织严密。

5、作业布置与批改的管理包括:1.控制作业量2.精选作业习题3.及时认真批改作业。

6、课外辅导管理要求:1.指导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计划2.指导教师改进课外辅导方法3.指导教师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严禁用课外辅导代替课堂教学。

7、学生学习过程各环节的管理包括:对学生学习计划的管理、预习的管理、上课的管理、复习的管理、作业的管理、学习小结的管理。

8、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内容: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学科活动;形式:大型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二、名词:

1、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

2、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课外活动: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范围以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愿参加的原则,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三、简答:

1、智育管理的意义:

①、智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②、智育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智育管理的任务:

①、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②、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③、发展学生的智力

3、教学工作管理的任务: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中小学所担负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以及国家所颁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指导,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4、教学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有哪些:①、教书与育人的关系②、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④、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⑤、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5、制定教学工作的计划的注意事项①、坚持以教学为主,稳定教学秩序②、抓教育思想问题③、抓教学改革,鼓励创新④、抓教学中的倾向性问题结构体系

6、全校教学工作计划包括:①、教学情况分析

②、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和要求③、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内容和措施。

7、教学研究组(教研组)工作计划:①、对本组前一学期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问题的简要分析

②、本组在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基本设想和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课题及其要求

③、按周安排好各次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时间④、本组课外活动的内容与时间安排。

8、备课管理要求:

①、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②、全面了解和分析研究学生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③、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方法。

9、学生成绩检查与评定的管理要求:①、学生学业成绩检查的范围应当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规定进行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减轻学生负担,控制考试次数

10、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要求:①、加强领导,统筹安排②、保证活动时间③、建立辅导队伍

④、充分发挥团、队和学生会的作用

11、课外活动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①、意义:学校教育工作不仅要管课内,也要管课外。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喜欢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在学校除去上课、做作业外,还必须积极地、有目的地组织他们的课余生活,把他们的旺盛精力纳入正轨,这对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等方面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②、特点1.灵活性2.开放性3.综合性4.兴趣性5.自主性

12、学生课外阅读的管理要求:

①、必须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要求的知识基础上选择书籍

②、不允许传看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书籍③、请有关教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④、课外阅读必须是在完成规定学业的情况下开展。

⑤、应该把课外阅读纳入学习计划⑥、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3、智育和教学的联系和区别:

①、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②、智育主要通过教学进行,教学仅仅是它的一种途径,智育还有其他更广泛的途径,而教学又不仅仅是智育的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

③、智育是整个教育一个组成部分,而教学是各育具体实施方式或途径,和智育不是同等并列的关系;

④、从任务及内容看,智育有自身的特殊任务和内容,教学则不仅要传递智育的内容,还要实现其他各育的任务。所以,智育和教学既非同一概念,也不是对等的关系。

第十四章体育卫生管理

学校管理学 萧宗六 13-18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 13-18 13 智育管理 过去出版的学校管理学教材中,一直没有智育管理的内容,而在谈智育管理时,都是用教学管理来代替,所有教材无一例外都是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和劳动技术教育管理,唯独没有智育管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上,一直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教育学教材分为四大部分: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与领导。以发行量最大的由华中师范学院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为例,该书一直采用上述模式,到1987年修订再版时,“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变,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这种观点对整个教育界影响很大。学校管理学是在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观点的影响下,学校管理学也就沿用了这个体系,一直也没有专门的智育管理。从1981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出版的《学校管理》开始,所有的学校管理学教材,在学校各项具体工作管理的分章论述中,都顺理成章地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而没有智育管理这一章。 二是以教学代替智育。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或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智育’’和“教学’’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所以明确“智育”的概念,区分“智育”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智育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第1套)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 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9、错10、错11、对12、错13、对14、错15、错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就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就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就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就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就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就是通过建立与健全各

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11、“惩罚也就是一种教育”的观点就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与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与宗旨就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4分)答案 1、abde 2、acde 3、abd 4、abd 5、abce 1、管理就就是_____。 a.一种职能的运转;b.一种用人的技巧;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 d.一种系统的优化;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 a.目标优化模式b.榜样示范模式 c.内容优化模式 d.方法优化模式e.管理优化模式

学校管理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校管理学》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 A 理论科学 B 应用科学 C 自然科学 D 基础科学 2、现代管理的核心是( ) A 物的管理 B 财的管理 C 人的管理 D 时间管理 3、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麦格雷戈 B 赫茨伯格 C 泰罗 D 赫尔巴特 4、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研究学校管理的法,称之为() A 案例法 B 观察法 C 文献法 D 实验法 5、泰罗认为,要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主要依赖() A 物质刺激 B 精神鼓励 C 人际关系 D 工作认可 6、效益等于目标乘以() A 效果 B 效率 C 时间 D 能力 7、目标管理的思想最早的提出者是() A 德克 B 泰罗 C 韦伯 D 梅约 8、人的管理的重点是() A 提高人的能力 B 用好人 C 关心职工 D 调动人的积极性 9、有了学校,就有了() A 学校管理 B 学校管理学 C 管理学 D 学校管理心理学 10、霍桑实验的主持人是()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对人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心理因素 C 物质因素 D 经济利益 2、学校管理原理主要有() A 系统原理 B 动态原理 C 效益原理 D “人本”原理 3、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有() A 计划 B 执行 C 检查 D 总结 4、学校目标包括() A 教育目标 B 德育目标 C 管理目标 D 教学目标 5、学校管理学常用的研究法有()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文献法 D 案例法 三、判别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了学校教育就有了学校管理学。() 2、学校管理学即教育管理学。() 3、管理原理是依据管理原则提出的。() 4、西人将泰罗称之为管理学之父。() 5、人的管理的重点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6、学校教育要以教学为主。() 7、管理目标即教育目标。() 8、组织目标不一定与个人目标一致。() 9、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中已有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述。() 10、“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校管理学 2、学校目标管理 3、“人本”原理 4、整体性原则 5、行动研究法 五、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学校管理学与邻近学科之间的关系。 2、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3、谓管理?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B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专业 (专科、专升本、高起本)科《学校管理学》课程 复习题B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梅奥、罗特利斯伯格等人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管理理论就是 ( ) A、科学管理理论 B、决策科学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科层组织理论 2、管理具有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特征。管理的政治性就是指( ) A、管理与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B、管理与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C、管理与社会基本矛盾相联系的属性 D、管理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属性 3、一般认为,达顿与斯奈登出版的《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书,就是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的标 志。其出版时间就是( ) A、1876年 B、1892年 C、1908年 D、1910年 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规定: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充 分发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 A、政治核心作用 B、保证监督作用 C、模范带头作用 D、领导核心作用 5、、科层制组织理论的提出者就是德国社会学家( ) A、施泰因 B、韦伯 C、法约尔 D、西蒙 6、运用科学管理理论研究教育管理问题的代表性著作就是卡伯利在1916年出版的() A、《公立学校的行政》 B、《学校行政原理》 C、《公共教育的管理》 D《学校科学管理》 7.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一般实行( ) A、校务委员会制 B、校长责任制 C、校长分工负责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 制 8、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使教职工 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活动。这就是学校管理的 A、广泛性原则 B、大众化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民主性原则 9、学校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准,自觉为实现学校 的整体目标而辛勤工作。这就是学校管理的()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方法 C、经济方法 D、法律方法

读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是由有多年任教经验的萧宗六教授所著,第四版是在2008年进行修订的,作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它的修订更注重与时俱进,体现创新。 在萧先生的第四版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次修订广泛征求了中小学校长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纳了他们当中的合理建议。通关全书,可以发现,这本教材有以下几点特色:它从我国实际出发,把新中国建立以来学校管理正反两反面的经验加以总结,把我国当代优秀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经验加以概括;它对那些有争议的问题,比较中外各方理论学说,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观念;它注重改革精神,注重实用,紧跟国家近年来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改革方针,例如在书中提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校等学校管理理念;在每章节的后面都附有学校管理方面的案例,可以供学生阅读研讨,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我认为这本书的主要意义是为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改革需要提供理论指导,从而去有效地分析和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同时,也为创建我国的学校管理学提供实践的基础,丰富和完善学校管理学的科学理论。 萧教授的《学校管理学》的结构内容。全书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校管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原则和学校管理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学校管理理念,包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校;第三部分阐述了学校人员管理,包括校长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第四部分阐述了学校工作管理,包括德育管理,智育管理、体育卫生管理、美育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教务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总务管理、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协调;第六部分阐述了学校评价。根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学校工作实际,“学校管理原则”这个章节提出以育人为主、以教师为主、以激励为主、以效益为主的学校管理四大基本原则。我就从学校管理原则的这几方面说一说我的理解。 以育人为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校管理要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学校管理就是育人的管理,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坚持以育人为主,学校管理才不会偏向。目前来说,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以应试教育,也就是以分数来衡量的可是现在的社会的道德已经基本沦丧,处处充满谎言,处处是作假的东西什么毒奶粉,毒龙虾等,人们的价值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又缺乏法制和监管的情况下,极度扭曲,连笑贫不笑娼都被人们认可。知识份子的尊严没有人在乎,一切以钱来衡量,所以大家的眼里就是钱,不择任何手段挣到钱就是王道。学校作为社会教育的基础,以及目前民众对素质教育的急切期盼,提倡以德为先的,育人为主的原则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就实施了,而且是刻不容缓!关于如何贯彻,就是需要老师和学生还有结合家庭教育,同时也需要社会做出好的示范。这些都会影响到人的素质的培养。作为老师就要一身作则,做出表率,为人正直,善良,热情,乐于助人。学校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并培养他们的意识。而学生要读些古人的书籍,比如四书五经,孝经,道德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一些为人处世的书籍。做为父母来说,要言传身教,做出好的示范,同时要教会孩子在外面如何规范之间的行为,比如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随地吐痰,不插队,不围观,学会让座等。自己在家里要养成劳动的习惯等俗话说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身。只有先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一切都好说了。古人也说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培养之间的气质和德行。 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学校管理者,在管理的指导思想上,必须在工作平台建设、校本培训、服务意识、民主管理等诸方面做到“以教师为主”。我们都知道在学校学生是第一位的,是“上帝”,教好每一位学生是每位教师的天职,学生的权利不得侵犯,上级及学校领导制定的各种奖惩、制度都围绕着学生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终极目标没错,但是作为学校领导,我个人认为首先不能忽略教师,因为这终极目标是依靠教师去实现的,假如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师群体,就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始终把教师看作是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卷试题答案.docx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第 1 套) 一、判断题(15 分,每题 1 分)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 错 8.对 9.错10. 错11. 对 12. 错13. 对 14. 错15. 错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11 、“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二、多项选择题( 20 分,每题 4 分)答案 1.abde 2.acde 3.abd 4.abd 5.abce 1、管理就是_____。 a.一种职能的运转;b.一种用人的技巧;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 d.一种系统的优化;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 a.目标优化模式b.榜样示范模式c.内容优化模式 d.方法优化模式e.管理优化模式 3、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_____。 a.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b.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c.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 d.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 4、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包括_____等。 a.为教学服务b.为师生服务 c.搞好校园的清洁卫生d.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 5、学校管理效益具有_____等特点。 a.迟效性b.长效性c.模糊性d.间接性e.多效性 三、概念题(20 分,每个 4 分)答案 问题答案 1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 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2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 协作系统。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学校管理学》本科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提纲: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概念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学科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管理学的萌芽阶段 二、学校管理的形成阶段 三、学校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思考题: 1、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目标,遵循管理科学和人的身心发展 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来规范和实施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 支。 2)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 4、学校管理学的构建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研究与分解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硬”管理研究与“软”管理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5、研究学校管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快速培养大批学校管理人才,提高整个学校管理队伍的 素质。 2)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改善学校的管理现状,提高学 校的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章学校管理理念 第一节学校管理理念概述 一、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

二、学校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第二节人本管理理念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二、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实现 思考题: 1、理念的概念 “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主观(认知、观念)见之于客观(规律、存在)的科学反映,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简言之,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于 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2、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学校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 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3、什么是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或人本管理的“本”是“本位”、“根本”、“目的”的意思,人本管理是指以人 为本体,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1)依靠人一一全新的管理理念 (2)开发人的潜能一一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3)尊重每一个人一一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 (4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一组织成功的基础 (5)人的全面发展一一管理的终极目标 (6)凝聚人的合力一一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 (1 )点亮人性的光辉; (2)回归生命的价值; (3)共创繁荣和幸福。 4、如何实现人本管理 1)科学地看人 2)科学地用人 3)科学地培养人 5、什么是公正? 公正或正义是指制度的道德、制度的德性,是指称社会基本结构的属性是否道德的一个概念。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 6、如何体现公正? 从管理哲学和管理伦理学的角度看,公正是人、社会和组织相互关系的合理状态。它所反映的是个人和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利益关系。 一是表现在人身关系上,公正反映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正首先是人身权利的正当 占有和维护,以及对自我和他人基本权利的承诺。 二是从个人与社会(包括各种群体、集团、民族、组织机构等等)的关系来看,公正代表社会的合理利益分配尺度(包括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尺度)和正当秩序的安排。 公正在实质上是一种使个人、组织与社会能够公平、合理、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 7、学校管理公正理念的体现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09-05-07 21:45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第1套)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错 15.错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4分)答案

1、管理就是_____。a.一种职能的运转;b.一种用人的技巧;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d.一种系统的优化;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a.目标优化模式b.榜样示范模式c.内容优化模式d.方法优化模式 e.管理优化模式3、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_____。a.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b.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c.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d.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4、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包括_____等。a.为教学服务b.为师生服务c.搞好校园的清洁卫生d.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5、学校管理效益具有_____等特点。a.迟效性b.长效性c.模糊性d.间接性e.多效性 三、概念题(20分,每个4分)答案问题答案1 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2 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3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4 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中介,以学校主流文化的要求为核心,通过整合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特征,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管理模式。5 是指不但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1、管理 2、学校组织机构 3、学校特色 4、文化整合模式 5、健康四、简述题(15分,每题5分)答案要点问题答案1 (1)、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2)、a.学生的本质特征:无论在其生物属性方面还是在其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发展的不完整性和不成熟性,是一个正在发育、发展着的未成年人群体。b.教师的本质特征:其身份特征是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专业工作者;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他们则充当着互为“主客体”的角色——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对学生实施管理的主体。2 a、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加强德育科研,科研促教)b、德育过程追求“针灸效应”(把握准确度、深度和力度)c、工作过程追求良性互动(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而不是制造逆反)3 a、是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b、是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c、是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d、是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1、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人”包括哪些群体他们各具什么本质特征2、简述在德育过程中怎样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3、简述校园文化形成过程的基本特征。五、论述题:试论几种不同的效益观对学校管理实践和效益评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30分)答案要点1、功利主义效益观功利主义效益观,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把教育单纯看作是服务社会的工具,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发展。以这样的效益观评价学校的管理效益,必然导致学校管理实践走向无视人的个性存在,甚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的方向。2、极端功利主义效益观这种价值取向片面理解“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社会需求,将办学目标片面地建立在“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的基础上,导致办学实践仅仅着眼于“升学率”,导致教育、教学行为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分数。建立在这种价值取向基础之上的管理效益观,便将学校管理导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其实质,是以所谓的“满足社会需求”取代了人自身的发展需要,以表面的社会价值取向掩盖着危害社会利益的本质。3、人本主义效益观这种效益观将教育的价值取向建立在促进儿童个性才能发展的基础上,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学校管理目标,它在还原

学校管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学校管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学校管理? 答:学校管理就是通过指挥、协调一定的机构和人员,使学校按教育规律正常运转,使其不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2.为什么要研究学校管理? 答:(1)研究学校管理是时代对校长提出的要求。 (2)教师队伍的现状要求校长研究学校管理 (3)在教育大环境下,为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校长需要研究学校管理 (4)能使校长更适应工作职责的要求。 (5)能促进校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能提高校长的工作效率。 (6)使校长能立足本地、本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学校管理规律,提高工作能力。 (7)能尽快提高校长理论修养、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3.学校管理历史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经验管理 (2)行政管理 (3)科学管理 4.什么是管理幅度?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工作效率有何关系? (1)答:管理幅度是一个管理者能够有效管理多少人数。 (2)答:管理幅度决定着一所学校要设置多少管理层次,配备多少管理人员。管理幅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信息沟通相应就畅通,效率也越高。但管理幅度过宽也会造成无法有效管理的问题。随着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组织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加宽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以增加学校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和加速学校决策过程。 5.什么是学校组织机构?谈谈你校的学校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 答:学校组织机构是指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而将学校各个部门按一定形式组合而成

的整体。 答:主要从学校组织机构在设置的基本形式、职能的发挥、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等方面谈。 6.学校组织结构有哪些职能? 答:(1)实现目标。 (2)组织资源。 (3)指导工作。 (4)沟通信息。 (5)协调关系。 (6)激励员工。 7.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计划、决策、组织、控制和评价。 8.学校的管理目标在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答:(1)导向作用。能为学校管理活动指明工作方向,确保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 (2)激励作用。由于目标管理注重全员参与和自我管理,这一做法切合教师的特点,因此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3)控制作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可以自觉调控和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完善的责任制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 (4)标准作用。目标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尺度,促使学校去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教育任务。 9.怎样确定学校的管理目标? 答:(1)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2)加强学校管理理论指导,提高管理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符合学校的现实基础,理智分析本校办学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完整版)《学校管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校管理学》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管理实践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工业社会 2.管理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A.群体劳动的需要B.个体劳动的存在C.阶级的产生D.私有制的出现 3.集体活动发挥作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组织的() A.结构关系B.环境要素C.管理水平D.自然属性 4.职能要素说认为管理要素包括() A.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B.人力、物力、财力 C.主体、客体、方法、环境D.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西方管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A.威廉.佩恩的《论学校管理》B.罗伯的《学校管理》 C.达顿与斯奈登的《美国公共教育管理》D.卡巴利的《公立学校的行政》 6.世界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是() A.中国的《学记》B.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杜威的《论民主主义教育》 7.学校管理学在我国开始起步的标志() A.《奏定学堂章程》颁布B.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 C.罗廷光的《教育行政》D.蒋维乔、郭秉文的《学校管理法》 8.我国最早规定开设学校管理课程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清朝末期C.民国时期D.新中国成立以后 9.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指导思想,首先要有正确的() A.管理方法B.管理观念C.管理原则D.管理目标 10.管理指导思想具体化就是()A.管理职能B.管理原理C.管理原则D.管理目标 11.学校管理指导思想是()的具体运用,是管理规律的反映。 A.管理原则B.管理原理C.管理职能D.管理目标 12.系统最本质的属性是() A.结构有序性B.系统整体性C.系统动态性D.要素相关性 13.人本管理是在管理活动中把()作为管理的核心。A.人B.事C.人与事D.工作成效 14.管理者实施人本管理的前提,就是对()的认识和把握。 A.人的个体差异B.人的本性C.人的个性D.人的社会本性 15.人的本质力量的根源、人的各种活动的根据和动因是() A.人的潜能B.人的权利C.人的需要D.人的个性 16.充任教师的起码条件是()A.教师体质B.教师精力C.教师素质D.教师形象 17.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的教师任用制度是() A.代用制B.任命制C.聘任制D.考评制 18.教师人力资源评价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 A.素质测评B.士气调查C.绩效评价D.目标评审 19.实现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通过() A.教师人力资源规划B.教师人力资源调整C.教师人力资源评价D.教师人力资源预测 20.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本质是()得到全面的发展。A.教师个人B.学校C.学生D.教育 21.职业倦怠的核心是()A.人格解体B.情感衰竭C.低个人成就感D.生理疲劳 22.根据组织确立的发展目标,筹划实现目标的步骤,并把学校各种资源系统地结合起来,使之与组织任务组成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达到学校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目的。这是学校管理的()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协调职能D.控制职能 23.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通过建立组织结构和调配各种资源,从而将组织内部各要素连接成一个系统,使人、财、物得到合理的使用。这是学校管理的() A.指挥职能B.组织职能C.协调职能D.控制职能 24.管理者根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借助指示、命令等权力手段和权威,有效地指导下属机构和人员履行其职责,实

学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09-05-07 21:45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第1套)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错 15.错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4分)答案 1.abde 2.acde 3.abd 4.abd 5.abce 1、管理就是_____。 a.一种职能的运转;b.一种用人的技巧;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

d.一种系统的优化;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 a.目标优化模式b.榜样示范模式c.内容优化模式 d.方法优化模式e.管理优化模式 3、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_____。 a.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b.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c.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 d.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 4、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包括_____等。 a.为教学服务b.为师生服务 c.搞好校园的清洁卫生d.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 5、学校管理效益具有_____等特点。 a.迟效性b.长效性c.模糊性d.间接性e.多效性 三、概念题(20分,每个4分)答案 问题答案 1 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2 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 3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 4 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中介,以学校主流文化的要求为核心,通过整合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特征,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管理模式。 5 是指不但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 1、管理 2、学校组织机构 3、学校特色 4、文化整合模式 5、健康 四、简述题(15分,每题5分)答案要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 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外部管理 ●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 ●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 ●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 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 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 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建国以后, 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 ●中国:《学记》 ●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 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 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 ●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 巨著《行政学》。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 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五、学校管理学得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 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

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种种种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学校管理学 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第三,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 第四,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五,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六,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第七,学校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第一,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密联系。第二,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4、学校管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5、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应用性。学校管理学的价值及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即应用性是学校管理学的重要属性。 第二,理论性。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科管理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综合性。学校管理活动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这就学校管理学要

学校管理学 萧宗六 13-18

13 智育管理 过去出版的学校管理学教材中,一直没有智育管理的内容,而在谈智育管理时,都是用教学管理来代替,所有教材无一例外都是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和劳动技术教育管理,唯独没有智育管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上,一直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教育学教材分为四大部分: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与领导。以发行量最大的由华中师范学院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为例,该书一直采用上述模式,到1987年修订再版时,“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变,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这种观点对整个教育界影响很大。学校管理学是在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观点的影响下,学校管理学也就沿用了这个体系,一直也没有专门的智育管理。从1981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出版的《学校管理》开始,所有的学校管理学教材,在学校各项具体工作管理的分章论述中,都顺理成章地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而没有智育管理这一章。 二是以教学代替智育。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或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智育’’和“教学’’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所以明确“智育”的概念,区分“智育”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智育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智育与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教学仅仅是它的一种途径,智育还有其他更加广泛的途径,而教学又不仅仅是智育的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换句话说,智育的途径,有的是教学,有的不是教学;而作为教育途径的教学,有的是智育途径,有的不是智育的途径。二者呈部分交叉关系。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就会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其次,从智育同其他各育的关系来看,智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集合,各育之间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答案

《学校管理学》模拟试题(第1套)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答案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错 15.错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4分)答案 1、管理就是_____。 a.一种职能的运转;b.一种用人的技巧;c.一种对错误的惩罚; d.一种系统的优化;e.一种决策的制定。 2、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_____。 a.目标优化模式b.榜样示范模式c.内容优化模式d.方法优化模式e.管理优化模式 3、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___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