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分析

2012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分析

2012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分析
2012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分析

2012中国建筑业

杨宝明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实体经济困难、温州老板跑路、鄂尔多斯房产商自杀、德班气候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又一轮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探底的概念越来越高,最先受中国泡沫经济恩惠的建筑业将同样率先遭受打击。

2012,中国建筑业风雨欲来,中国建筑业将受重创一蹶不振?还是图革新凤凰涅槃——

危机早已埋下伏笔

错过了2009年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却埋下了更大危机的种子。短期的快感,往往会带来更长更深的痛,从2011年开始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这样的痛。

早在2008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中国建筑业喊了一阵子“冬天来了”之后,迎来的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盛夏。很多人以市场经济的思维错估了形势(典型代表是万科),没料到中国政府终以一己之力,以四万亿中央投资带动数十万亿地方政府和民间投资,掀起一轮全国投资热潮,短期内缓解了当时国内和全球经济萧条的威胁,却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房地产泡沫、通胀和实体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特别是耽误了本该早已启动的经济转型升级,导致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建筑业就是最典型的行业之一。

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解决方案基本上是以一个更大的泡沫去缓解一个已经本身不小的泡沫,还要帮一下西方发达国家,过于托大,自身的危险度大大提高了。

2007年中国正值宏观经济调控攻坚阶段,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迫使中国放弃初见成效的调控。在四万亿刺激之下,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地方政府、开发商开足马力大搞基建、大搞房地产,以房地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终带来2010年发端2011年疯狂的通胀。从2007年至2011年的四年,中国经济政策转了720度,从调控到大力刺激再到调控。无长远战略考量,致使整个宏观经济饱受折腾,民营实体经济终于难以hold住,内外因素夹击,大受挫折,元气大伤。

政策短期变化突然的结果是,在调整经济结构之名下,终于国进民退。政策、资源、项目向国有大企业倾斜,民营经济受到压制,整体经济活力衰退。

没有大量中小微型民营实体经济的支撑,高企的房产价格和物价只能成为刺穿中国经济机体的利剑。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投资总是中国经济的最爱,过度的投资最后结果是效率不高和经济转型难以启动,最终中国经济的这一轮回,只延迟了泡沫破灭时间,根本性、结构性的问题却没有解决,现在逐步到了总结账的时候。

投资经济受益最先的建筑业无疑将处在风口浪尖上,处于上下游夹击的痛苦深渊之中。

更冷冬天终究来了

冬夏交替也是经济正常规律,就像人类不能战胜自然规律一样,人类也还不能完全控制经济运行轨迹,只能用更长远的策略来减弱短期负面影响。准备接受更严重的较长时期的挑战才是一个务实的想法。

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12月12日,欧盟峰会已经落幕,但外界对欧债危机前景的担忧仍未能平息。尽管欧盟峰会对“欧元区缺乏政治融合、统一以及预算纪律”有所回应,同意向IMF提供2000亿欧元双边贷款,并达成了折中版的欧盟新条约,但欧盟峰会并未解决根本的偿付危机问题,而市场最关心的“最后贷款人”、“欧元区共同债券”等核心问题也并未触及。

2012年,许多专家预测欧债多米诺骨牌还会继续翻倒,新一轮的降级潮已经不可避免。政府已经被选票绑架,过于严厉的紧缩措施只会掀起更大的国内社会和政治动荡,尽管欧洲稳定机制(ESM)运作时间有所提前,但也要等到2012年7月生效,估计等不到救火部队救援大火就已经越烧越旺了。欧洲诸多问题关联到相当多的国家,政治、经济、责任与利益交错一团,确实错综复杂。

在越来越严峻的形势面前,欧债危机解决的难度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扩大,加上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继续释放海量的美元,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中国出口这一驾马车在2012就难以寄予厚望。

国内宏观经济:严峻考验

国内的情况并不乐观,甚至更为严重,国际做空人民币倾向实质性形成。实体经济困难重重,温州等各地越来越多的“老板跑路”事件,让人担忧是否会快速蔓延开来。中央已足够重视,并反应快速着手解决这类问题。但方法政策争议颇多,是否会演变成上一轮的循环?

前几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宏观政策的短视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简单的经济刺激和投资拉动政策累积了越来越大的泡沫。政治与经济改革举步维艰,有效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失去实施的有利时机,越来越少的办法也难以执行,大家很难看到清晰的软着陆的路线图。

房地产:疯狂的代价

房地产市场已危如累卵,买涨不买跌的市场规律使得房价腰斩的可能性很高,还有部份开发商还在硬挺,但春节年关是极其难过的。失去银行输血和销售收入的开发商何以渡过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的春节年关支付高峰,情况不容乐观。大部份开发商还在等待政府救市,政策转向,但政府“吃一堑长一智”,还在为上一次的政策买单,救市的好事很难再来第二次,建企领导层应清醒看到这一点。

最近20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4日落幕,明确继续对房产进行调控,要求回归合理价格,从过去的控制过快上涨到要求合理回归,调控级别上其实更加提高了,预示着等待政策转向已彻底没戏。房地产市场的利益链确实能量巨大,但在维稳和政治面前只能退后,这是很多企业家没有意识到的。

2011年12月14日,号称有200亿现金储备、在同行中负债最低的SOHO集团,旗下上海公司居然出现销售总监带领全体同事为几百万薪酬集体维权的群体事件,整个行业严峻形势可见一斑。

事实上,很多开发商已经显现出支付能力的困窘,未能按协议如期支付。自爆出绿城资金链问题后,全国前十的开发商也有多家出现支付困难,要求停工、减慢施工进度的也较普遍,传言华南开发商“五虎”之一欲停工大量项目,甚至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商议用房产抵工程款。危机的到来是系统性的问题,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项目也必然困难重重。近年的政府债务平台,已被认定为通胀的罪魁祸首,地方政府项目近年大量上马,借债过度已成宏观经济最大问题之一。像美国经常出现的政府破产危机,在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今后如果出现,不会是稀奇的事。很多建企自以为政府项目不会坏帐,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乐观。最先爆出问题较多的铁路项目,大量项目缓建、停建,资金缺口相当巨大,并引发大量施工队伍支付困难,春节年关铁路建设企业面临较大考验。各级政府为GDP、政绩和寻租,对大型项目建设过度热衷,导致规模失控,风险已然不小,很多政府项目支付违约情况会大大加剧,建企企业家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难题难解

一个事实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远比2009年困难,已处于两难或多难的境地:放开银行信贷闸门,则高企的CPI更会像脱僵野马,直接威胁到社会和政局的稳定;不开银行信贷闸门,则实体经济和房市极有可能崩盘。地方债、保增长、房市、通胀、就业、调结构、低碳经济压力,这样多难的困境,确实神也难有办法。

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的问题,乐观派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相当不少,但是大家却很难见到能自圆其说的软着陆方案,既能救实体经济、又能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还能处理好通胀问题。更困难的是经过近二十年的政治经济发展,各利益集团开始稳固,各经济领域利益分配进入成熟期,牺牲任何一方的改革均难以成行。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的改革举步维艰,即使有神人拿出济世良方,也难以实施执行,这才是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真正难局。各垄断领域价格高企、企业减负难以实施、个税调整远低于民众期望等等都是一些佐证。

建筑业到了还债期,奇迹不会第二次发生

建筑业前三年享受了投资拉动经济的好处,这一次到了该还的时候了。前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刺激经济政策,中央四万亿带动地方政府和大量民间与海外投资的数十万亿的巨大泡沫性投资,大量的新增项目带动了建企业务的爆发性增长。项目很好拿,钱也不算太难挣,企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但是这几年建企经营并不痛快,恶性竞争依然,赢利能力低下,这并不能说明建筑业这几年不好,而是要意识到建筑业这么大一个产业,很少企业倒闭,大家过得不痛快,但不会死掉,这样的行业已属不正常。2008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制造业约倒闭了30~40%,建筑业企业数量却在快速增加,良莠难分,致使主管部门想通过特级资质重新就位进行宏观调控竞争环境。行政手段调节市场经济碰到的问题必然不少,正处骑虎难下之态。

目前整个产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原因在于整个建筑业根本没有尝过冬天的滋味,也就没有变革的动力和压力。上一次大家一起喊了一阵冬天来了,最后发现日子更好过了,白喊了。“狼来了”的经历对建筑业相当有害,非常容易造成大家的麻痹思想:政府一定会救市的,费劲搞管理提升练内功是没有必要的。

事实是,各国经济史表明,一旦爆发真正的经济危机,政府也是束手无措的。没有一个政府希望发生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是因为糟糕的经济局面已经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能力。这些年很多行业企业家以为房地产绑架了政府、银行,就永远不会出事,这是非常幼稚的。

美国的2008年次贷危机、日本近20年的经济危机都因房地产泡沫而起,都是属政府想救却有心无力。美国的问题至今还未解决好,中国宏观经济的严峻程度也已到了不是政府想救就未必能救的边缘了。我们建企要开始有清醒的认识,“狼来了,狼来了”,最后一定是狼真的来了。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正在进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出的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2012的中央经济政策取向,对建筑业意味着更多的考验。

稳增长第一层意思是控制过快增长,要求增长的质量。这样前3年的大跃进会减少、慢下来,特别是投资拉动式增长会慢下来。建筑业大项目、超前项目大幅减少是必然的。

稳增长第二层意思是不能太慢,这关系到就业和社会稳定。这样的调控政策,达到目标是有难度但必须是这样去做。不大搞投资又不让增长慢下来,现在传出的方案是着力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方法是什么未能明晰。外界的猜想是减税,笔者认为是较难。现行的体制,政府有很大的加税欲望,减税政策很难通过。这种不确定性,对明年经济的悲观性加大。

控通胀不能放松的决策是对的,对建筑业却是利空消息。通胀从历史经验来看都是过热的投资拉动带来的,继续控通胀会减少建筑业项目数量。

调结构这些年来一直压力很大,刚刚结束的德班气候大会,中国又成为众矢之的。发改委副主任在国际大会上勃然大怒,有气势地反击并不能改变大的格局。问题在于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人家不搞你还去搞谁?美欧很容易联合所有国家反对你,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历史的碳排放总量是个公平问题,现

在的碳排放解决眼前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落后,这方面一定会长期被动。这种巨大的国家压力还根本未传导到建筑业,实质上,中国碳排放第一产业是建筑业,全社会占比超过40%。中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却在整个“十一五”进展甚微,这是说不过去的,后面有强力手段出来是正常的,碳排放才应该真正成为特级资质的重要标准。调结构引起的对钢铁等行业的重组景象历历在目,建筑企业家该及早重视。这种语境下,不是说你能拿项目、能赚钱,就能活下去。

继续调控房地产,让等待政策曙光的房产商、建筑企业彻底没戏。笔者认为,中国房地产已经到了政府不调控、银行很想支持也hold不住的拐点了。只要绑架政府、银行,房价就会永远涨下去,这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经济思想的幼稚性,这几年笔者一直在批评、在提醒,只是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罢了。

中央的政策思路不错,看法也够准确,难在具体的方案设计,难在执行与落实。平衡各方面因素,太过复杂,难度很大。

建企企业家必须树立起后房地产时代的经济思维!以房地产泡沫带动起来的建设大潮将逐渐淡化,建企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一定会有大的改变。

反思“十一五”

机会主义和关系竞争力思维一直深深地伤害着中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国建筑业没有在转型升级上取得进展是相当可惜的,这个有利时间窗口没抓住,行业和企业有很大的可能,在“十二五”付出更大的代价。

企业战略思维能力欠缺,眼光局限。“十一五”期间,笔者多次呼吁,在大量文章中提醒建企抓紧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尤其要注意房地产泡沫,正确判断后市形势,可惜无几人看重,但情势的发展却不幸被言中。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建企的“十一五”战略都是机会主义挂帅,战略同质化十分严重:保持、稳住建筑业,将重心移至房地产,将大量资源(财力、人力)移至房地产,寄希望在房地产副业上赚大钱,忽视建筑主营业务和起家的根本。这实在是舍本逐末,对行业进步的伤害更大。过于看重眼前利益、机会,却忽略了一个大行业战略机会。

建企企业经营理念还沉浸在关系竞争力难以自拔,对提升管理、加快信息化进程的意识不强。整个“十一五”,这些方面大家讲得很多,行动得很少,呈现整体性的“叶公好龙”,失去了一个很好的调整时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战略性时机。

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太需要一批专注的企业家,愿意几十年如一日,耕耘中国建筑行业,将建筑业研究透,大练企业内功,让中国建企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两兄弟在国外一个项目亏损可达41亿、21亿,就是当前行业问题和行业水平的有力注脚。

中国建筑业已有多家数千亿产值的企业,远超万科、SOHO这些上游企业,但整个行业几乎没有超前思维、引领行业发展的杰出企业家,是整个中国建筑业的悲哀。本人极为看好的中建领导人孙文杰先生,由于从香港的中国海外公司回归时间太短,尚未大展宏图即已退居二线,继任者易军先生能否担当此等重任,尚待观察。

20多年的高速发展,机会主义和关系竞争力长期浸淫,终使中国建企和企业家的基因中少掉了品牌竞争、公平竞争、创新、坚守价值观底线的这些部分,上述情况的出现就是一种宿命了。

政府主管部门政策未中要穴。在企业基因先天不良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一只手,对产业的走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可惜政策之弈,未现良策。

近些年,中国建筑业问题出不少(挂靠、农民工、质量、安全、招投标腐败等),颇受社会关注,但主管部门一直鲜有良策能逐步改善这些问题,致使未能推动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

“十一五”期间建筑行业改革重手——资质重新就位,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实际情况来看,对企业提

升管理、加快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并没有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原因在于还是用计划经济的思路在改革行业,效率不高,甚至方向都可能是错的。

“十一五”期间的市场准入与清出、招投标平台建设、资质政策等并未对行业生态良性进化产生太大的影响。主管部门如何设计出更加有利于市场化竞争、品牌竞争、集约化经营的产业环境至关重要。建筑业目前已成为中国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碳排放最大的产业,木材消耗量占全球森林砍伐量49%,建筑钢材用量占全球约50%,精细化管理、产业升级在全球低碳经济的压力之下,已属刻不容缓。但“十一五”期间企业数量反而在大幅增加,产业集中度并未提高,承包制还是大型企业主流管理模式。

政府的产业政策作为,空间还很大,问题在于如何形成产业智慧。如增加中国建筑业的开放度,引入鲶鱼;在国内工程力量不够的情况下,不提倡走出去战略;建立更公平的招投标环境政策等……

应对当前

控制规模、获得现金流、减小风险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这一轮中国宏观经济的调整,对建筑业的影响是最快最直接的,建筑业是投资拉动的第一棒,得好处时是第一,受打击时也必在第一,未雨绸缪是必要的。

建企马上面临的第一波难关应该就是春节年关,供应商、民工必须清账,而开发商的两大资金来源即贷款和销售,应该很难看到什么机会,建企被拖下水可能性就极大。

近期已有许多敏感的建企对市场做出了反应,市场策略做了很大的调整:

一是减少项目数量。先减少资金运作盘子,控制风险规模。

二是严格控制新接项目质量。对业主方支付风险大的项目不接,严格评估合同履约风险,尽量不接带资垫资项目。中天建设集团提出的“每建必优”,就是从优质的合同、优质的业主开始的。

三是加强应收款管理。及早催收入库,逐个分析各项目风险程度,制订相应应对方案。

四是加强内部风险管控。支付风险和成本风险较大项目的问题要及时列出和处理,项目部资金情况梳理和收款计划的落实进行专门监控。制造业和其它行业的跑路老板已很多,有此习惯的建筑业春节前后此等情况不会少,作为企业如何有最好的结果,要及早了然于胸。

当然,建企真正解救自己的长久之计是实现转型升级,将基于关系竞争力的经营方式转型到基于内部能力的经营方式上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重新评估处置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关系

这几年基本上稍有实力的企业都将房地产当作最重要的财源,当作转型升级的目标,而将起家的主业贬为次要位置,这实在是这几年整个中国建筑产业的战略思维的极大误区。笔者这些年一直对此问题大声疾呼,鲜有成效。这种思维严重损害了行业进步和转型升级的速度,现在事实将证明,短期暴利的诱惑无法让我们持续发展,也无法体现产业价值。建筑业企业家,把建筑主业做好,才是自己的第一责任,才是产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当大楼桥梁倒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再多的钱,建企企业家都难有社会地位,难以彰显建企企业家的价值。

本轮建企的房地产热暴露出的问题是建企企业家简单暴利思想,守不住诱惑。当我们的产值从几千万到几百亿跳跃时,我们的企业家思想中需要更多的产业责任、社会责任,更高一点的是肩负产业理想。

及早审视自己的房地产投资。有无能力长期发展?是否该及早退出?“十一五”期间有一点实力的建企几乎都投身房地产,且以此为主要赢利来源。要当机立断,避免被困其中。笔者这些年一直在谈建企投资房地产的风险,但基本无用,笔者相信会有一批建企倒在幻想从中暴利的房地产行业中。我们自己应该

相信,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时,先倒掉的一定不会是万科、SOHO、万通等这些老牌房地产企业,而是那些半路出家的房地产商。更不要以为房产和建筑相通,完全两回事,两个领域要求的知识和团队专业性是完全不同的。

房地产项目工程承包订单的经营管理要加强。这类订单也将越来越难做,造价压低,合同执行条件加强监控,高估冒算越来越难。带资垫资的风险当下将大为增加,这是谁都意识到的。内部项目管理和外部经营风险管控都到了考验实力的时候。

建筑业天地比房地产宽许多。建筑业的机遇不只是房地产热潮。作为发展中国家,基建设施、各个产业发展带来的建设项目将依然很多,特别中国建筑业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个产业的整合发展依然还没有开始,市场集中度极低,这意味着对于内部能力优秀的企业机会非常之大,在别人快速萎缩的时候,可以比投资热的时期发展速度更快。因为资金、人才的充裕加上整合的机会发展的手段更加多样,发挥空间更大,发展速度就可以更快。

历史机遇与长久之计

不能在危机中看到机遇,和不能在安乐中看到危机一样,都是不够智慧的。

建筑行业这些年好似夏天突然进入冬天(2008前)、冬天忽又进入夏天(2009、2010),夏天忽又进入冬天(2011、2012)。这种猝不及防的剧烈过渡,除了宏观政策的变化,更重要的在于行业与企业缺乏正确的长远的战略思维,而是机会主义、关系竞争力等不正确企业经营理念导致的一个结果,是相当要命的。

价值观决定我们能走多远,战略能力决定我们的整体效率,执行能力决定我们能走多快。

当前的形势下,有作为的企业家在积极应对眼前危机之时,仍需真正静下心来,在应对好当前危机的基础上,着眼于考虑中长期战略,抓住产业整合的大机会,从危机中获得战略性大机会。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各个产业中例子并不鲜见。任何一个产业都是在危机中,将企业拉开距离。危机一过,有些企业发展更快了,有些企业则将被淘汰。

中国基建不论宏观形势如何,基数都是相当大的,同时中国建筑业的产业集中度还很低。这就意味着企业腾挪的空间还很大,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所在。一个企业要率先从价值观、战略、执行力的系统能力上脱颖而出,形成真正基于内部能力的企业竞争力。这要企业家痛下决心,对自己的思想、价值观、战略来一次革命。改造根深蒂固的20多年来形成的机会主义、关系竞争力企业基因,前进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能找到。

以下几点应是企业家重新审视战略时必须考虑到的:

一是重塑企业发展基因。企业的基因构成要素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企业使命和发展愿景。中国建企如果永远只是一架赚钱机器,就永远不会有大的出息,危机和灾难就总会频繁降临,企业就永远在坐过山车,刚有爆发式的快感,马上就又陷入深渊。可持续发展,在于方向正确,每前进一步,总是更接近目标,接近自己的愿景,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是反思经营理念与企业价值观。企业的经营和赚钱有两个层次,好的企业成长是因为这个企业、企业家肩负产业理想,目标是实现客户价值与产业理想,赚钱是一种结果。

苹果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创世人理念,使之如此有创新能力,使之如此伟大,也使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微软要让每张桌子都有一台电脑的企业愿景,使之很长时间是全球最成功的企业。这两家伟大的企业的成功都得益于伟大的愿景和梦想。过于现实的中国建筑业为什么地位如此之低?为什么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就很值得反思了。中国建筑业规模已达11万亿,没有有理想的企业家驰骋疆场,过于现实的中国建企企业家其实受制于自己的超现实思维。

确实建筑企业规模已至百亿以上,需要有这样的定位了,否则难进一步。如果企业还是以赚钱为最高

目标,团队是一个赚钱的团伙,相信很快就会触碰到天花板。

三是战略上聚焦,建立核心竞争力。从机会主义、暴利思想、基于关系竞争力到基于企业内部能力的发展理念是一个大的跃进,这样的跃进需要更聚焦的战略。多元化、同质化是建筑行业这些年恶性竞争的根源之一。

中国建企企业家的战略能力还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公关能力较强),加强这方面的修养非常有必要。做好战略首先是找好定位,找好定位的方法就是不断聚焦缩小自己的核心业务,直至与众不同具备竞争优势,或者很容易建立起竞争优势。聚焦和缩小可以是在业务领域上、业务地域上。找到一个领域做最好的专家,离成功就不远,就会远离危机。专家们往往在危机时业务更多,发展速度更快。

四是提升管理内功。

精细化。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将是必须的内功。拿到项目就赚钱,随便管管,转包一下就赚钱的时代会逐渐过去。项目减少,业主造价控制加强,将逼使建企提升成本控制能力。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改变近十年嘴巴讲讲的状态了,而要成为一种生存状态。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建企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这几年简单赚钱的环境把我们惯坏了,这方面近年几乎没有提升,现在很多有效的技术和工具没有用起来。

集约化。集约化给我们管理变革和产业链价值提升空间巨大。由于历史原困,中国建筑业还处于承包制为主的经营业态,属产业初级状态。简单的项目产值相加,虽然总规模一家企业可达数千亿,仍只是众多舢板捆绑一起的一个船队,与航母有着天壤之别。无核心竞争力,成本甚至高于个体包工头,与经济学原理相悖,这是极不正常的。

由于历史原因,集约化的运营、采购、收支等中国建企将无法一步到位,但不能不动,否则结果是自然消亡。信息的集约化、BIM技术支持的集约化等可以先行展开。

低碳化。调结构是2012乃至整个“十二五”的主基调,其它产业(如钢铁等)已尝到厉害,大量利润很好的民营企业被强行撤并。调结构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碳排放问题。国际压力越来越大,而碳排放问题最大的建筑业却影响甚小,只是时候未到,建企企业家做好准备是必须的。

信息化。以上三化的实现都要依赖信息化才可能有很好的提升。“十一五”建企信息化遇到很大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信息化错了,而是方法不对,我们必须调整方法后加快上。BIM技术和协同平台的应用可以是突破口。

国际化对大多数企业并不重要。收缩国际化战略是必要的,我们大部分企业没有准备好。“十一五”的国际化热也是建筑业简单暴利思想和机会主义在作怪。被世行多次上了黑名单,全球范围封杀,一个项目可亏40多亿、20多亿,也成为中国建企的笑柄。管好国内项目不倒楼,练好内功提升赢利能力才是眼前急事。国外市场由一些专业搞国外市场的公司去搞即可,不需要全部都上。

看得见的手要有更积极的作用

加大建筑业开放力度,提升市场化程度,建立公开竞争环境,才是看得见的手最重要的任务。政策导向依然对中国建筑业有重大影响,此时要更加慎重政策的有效性。有关部门需对“十一五”的特级资质、信息化标准、走出去战略要有所反思,并广开言路,让更多新鲜的思想发挥作用,推出合适的政策。

2012,是神秘玛雅预言中的大难之年。

对建企来说,是大难之年,还是大发展的转折点?

完全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和选择!

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o中投顾问提示: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 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一、中国建筑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1、宏观环境向好拉动建筑业高增长 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 建筑和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相似,近几年增速也维持在25%。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近年来FAI持续高位,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与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

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一、研究背景及方法 (1) 二、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 (6) 2.1 对互联网的印象 (6) 2.3 网络的内容可靠吗? (9) 2.4 互联网是否需要治理和操纵? (10) 三、互联网的采纳与使用 (13) 3.1 互联网采纳 (13) 3.11 性不 (13) 3.12 年龄 (14) 3.13 受教育程度 (15) 3.15 在职状况 (17) 3.17 个人收入 (20) 3.17 个人收入 (21) 3.18 互联网使用经验 (21) 3.2 互联网使用 (23) 3.21 上网时刻 (23)

3.23 网络行为 (25) 3.25 搜索引擎 (28) 3.26 语言 (29) 四、互联网的阻碍 (30) 4.1 网络与媒介使用 (30) 4.11媒介使用概况 (31) 4.12 媒介的地位 (45) 4.13 网络使用与媒介使用时刻 (56) 4.14 上网场所与媒介使用 (58) 4.15 用网程度与媒介使用 (60) 4.16 网络经验与媒介使用 (61) 4.18 网络对媒介使用的阻碍 (64) 4.19 网民阅读网络新闻的内容 (65) 4.2 网络与媒介信任 (72) 4.21 人们对不同媒介的信任程度 (72) 4.22 媒介信任的人口分布 (73) 4.24 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信任程度 (78) 4.3 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状况 (82) 4.31 电子邮件 (83)

4.32 ICQ/ICQ/QQ (84) 4.33 谈天室 (84) 4.34 微软MSN (85) 4.35 论坛(BBS) (86) 4.36 博客 (87) 4.4 网络与政治参与 (87) 附件1 (89) 附件2 (94) III / 98

2012年中国医药企业500强完全榜单

2012年中国医药企业500强完全榜单(按资产总额) 排名企业名称 1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2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 5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6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8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0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11 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2 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5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16 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 新和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9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 深圳市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1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22 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 23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 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 25 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6 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 27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8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9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0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3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2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33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4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5 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6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37 山东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38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39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41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42 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43 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44 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5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46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47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48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49 江苏豪森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50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51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2 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3 普洛股份有限公司 54 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5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6 江苏亚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7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58 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 59 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0 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1 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62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 63 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4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5 大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66 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67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8 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9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70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71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2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3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74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5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6 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7 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 78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9 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0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81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2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2008-12-3 中国投资咨询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7980138.html,/market/200812/jianzhuyexianzhuang031008.htm - # 中投顾问提示: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一、中国建筑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1、宏观环境向好拉动建筑业高增长 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建筑和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相似,近几年增速也维持在25%。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近年来FAI持续高位,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撰写人:潘彪24120201 小组成员:潘彪赵煜24120202 胡姜文赫24120204 周吉琛24120206

一、行业概况 1.行业规模 截止今年6月底,我国光纤接入用户达到5393万户,8M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30%。3G基站超过117万个,用户已经达到4.7亿户。4G基站超过40万个,用户达到了1397万户。3G和4G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重接近40%。互联网网间互联带宽达到134G,新增的7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接入点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部开通。 我国互联网网民达到6.32亿,普及率达到46.9%,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27亿,网站总数突破350万个。67家上市互联网企业中有7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排名的前30名。据有关统计,上半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收入已经突破4000亿,在行业总收入中的占比接近47%。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电信企业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贡献力已经达到1.29%。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更加细分,业务应用日益丰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带动了整个互联网产业和行业格局的加速变革。 同时最近两年掀起了互联网金融等概念,我们也来看看互联网金融的一些概况:速途研究院2015年5月4日报告金融行业可谓是“离钱最近的”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搞得风生水起,传统金融行业也不甘示弱,纷纷投身到互联网金融建设中来。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银行、保险当道,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争鸣,甚是热闹,然而热闹的背后不得不提,其中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就单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模就已经超过10万亿元: 2.发展速度 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首先,国家出台“宽带中国”战略进一步加速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演进升级进程,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带宽不断增长,接入手段日益丰富便捷。其次,3G、移动终端快速普及以及4G牌照发放,移动应用和服务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创新热潮进一步释放,不断开辟着互联网发展的新空间。在此推动下,中国互联网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从消费方式看,近年来网络消费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2013年中国全年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3万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4],

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要点: 1.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2.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 3.银行间市场分析与人民币资金运行情况。 4.银行业政策与市场开放动态。 5.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和监管制度。 6.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情况与未来前景。 7.中国银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一、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在我国,主要有以下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并且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此外,还有各种政策性银行,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职能。 目前的形式下,由于外资银行的不断加入,我过的银行发展形式已经十分严峻。更加开放的经济格局,和多年以来积累的各种金融问题,让银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致使银行业发展不容乐观,也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了影响。不过,现阶段下,我国的资本储备充足,尚有结余,并且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影响银行和金融也发展的因素也就多数来源于国内。所以,立足于国内银行业的发展问题上,才是解决整个行业问题的根本。 1、从我国银行的市场结构来看。截止2010年,我国国内市场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接近600家。在华投资总额达到了4.3万亿元。其业务占总市场的2%,其余的份额由国内银行占据。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了80%的支付结算业务,贷款额占到了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60%。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市场份额不算缩水,许多银行都背起了沉重的包袱。 2、从金融机构和银行的信贷情况来看。中国的许多银行在信贷工作中,往往受到种种外来因素的干预和压力。信用贷款的决策并不完全决定在资信因素上,帮助国有企业脱困,扶持地方经济,还有其他很多因素,经常是影响授信决策的重要因素。 3、从管理上来看。我国银行的管理机制上还存在很多缺陷,资本的约束力普遍较低,而且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差,流动性不足,在市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对市场做出准确地监管和判断。另外,国家执行加入WTO以后的有管银行也开放的承诺,虽然有助于银行业的发展,却也暴漏了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众多管理漏洞。这一点,后面会详述。 所以,银行业的稳定与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短期内中国银行的市场分额和基本结构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国有银行在近几年依然着力于消化不良资产,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以及风险预测水平。银行业稳定发展了,也就为金融行业总体才能呈良好的上升态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 从2010年至今央行已经7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19%,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达到15.5%。正是在不断的加息和提高准备

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

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 从固定投资来看,投资完成额增速目前仍旧在下滑,截至2016年10月,全社会固定投资约40万亿,同比增速约8%。和建筑业最相关的房地产固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目前仍旧在低位徘徊,截至2016年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约7%左右,基建投资增速较快,累计同比增速近几个月一直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在PPP加速,地产投资增速有可能进一步下滑的情况下,预计2017年基建投资增速中枢将向上提升。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下滑 房建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下滑

和固定投资完成额不一样的是,建筑业产值和新签合同额近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同比增速在经过2015年10月之后出现了连续几个月的向上提升,且目前仍旧在向上通道之中,截至2016年9月,建筑业整体产值累计同比增速约7%左右。从建筑业新签合同额来及增速来看,新签合同额累计增速也处于向上提升通道,截至2016年8月,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累计同比增速提升至10%左右。原因可能是基建投资加码,PPP落地加速所致。合同是产值的先行指标,新签合同的提升将会反映到2017年建筑业产值的继续提升上。 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同比增速近期出现下滑 建筑业新签订合同额累计增速仍在提升之中

Q3建筑板块预收创历史新高,预示Q4建筑板块营收大幅提升预收款和预付款的分析是营收增长的先行指标。从预收款来看,建筑板块2016年前三季度预收账款平稳增长,增速约10%。但从Q3单季度预收账款来看,2016年建筑板块Q3预收账款达到历史新高,且同比增速高达90%,同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16年1-9月建筑板块预收账款同比稳增约10% 2016年Q3单季度预收账款大增90%达历史新高 从单季度预收账款环比来看,当季预收账款和下一个季度营业收入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例如:1)2015年建筑板块Q2单季度预收账款92亿元,较2015

十三五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剖析

十三五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一、互联网行业发展特点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我国互联网行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作用也日益凸显。具体来看,我们从行业规模、市场竞争、资本动向、创业创新、跨界融合这五个方面,详细阐述2015年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特点。 (一)行业持续高速增长 2015年,我国互联网行业营收规模继续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基础电信业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互联网行业已成为拉动信息通信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跨界融合发展的持续深入,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的融合型企业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企业营收、市值在短期内爆发式增长,成为当前引领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1、行业营收再创新高,移动化转型成效显著 行业营收高速增长,营收结构呈现“双集中”。2015年,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营收达7500亿元1,同比增长46.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GDP和基础电信业。互联网经济作为当今最活跃、最具有创新性的经济形态,已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带动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引擎。 从营收结构看,我国互联网行业呈现出两个集中的特点。一是市场中,2015年营收排名前十的上市互联网企业收入合计565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75.4%。二是业务集中,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占比20%,但其业务收入合计为3786亿元,占比高达54.4%,远高于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社交网络、门户网站等业务的比重。 移动化转型步伐加快,移动端收入逐渐占据主导。随着移动宽带网络的不断完善和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兴起。其便捷化、个性化、碎片化的特点满足了用户需求,成为互联网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传统业务均加快移动化转型步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电子商务看,阿里巴巴2015年的网络零售交易总额高达2.95万亿元,其中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达60%。国内最大的垂直电商唯品会持续推进移动战略,不断优化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体验,目前移动端销售占比已提升至82%。从搜索引擎看,百度大力发展移动搜索、移动地图等移动互联网业务,目前移动搜索月度活跃用户数达6.57亿,移动地图月度活跃用户数达3.02亿,推动移动端营收占比提升至53%。从社交网络看,腾讯微信已快速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即时通信应用,其月活跃用户数已接近7亿,微信的公众账广告、朋友圈广告推动腾讯广告总收入的持续增长,移动平台广告收入占比已提升至65%。 2、市值总体震荡上行,融合企业更具发展潜力 多空因素相互交织,引发市值大幅震荡。截至2015年底,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体市值规模达4.86万亿元2,同比增长20.4%。虽然2015年企业市值整体实现较快增长,但是年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幅震荡,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2015年1-5月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快速攀升,年内一度达到5.1万亿元的峰值,6-9月份企业总市值大幅下挫,累计下降了23.4%,10月份以后则有所反弹,市值逐渐回升。2015年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剧烈波动,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政策相继推出,利好互联网行业发展,激发市场信心,推高了相关企业股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市场主动去除杠杆等因素的影响,加之部分企业加快转型投资、短期利润快速缩减,导致企业股价遭受重挫。 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的融合型企业成为当前引领行业发

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全部名单

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全部名单名次企业名称 2016年营业收入 1.国家电网公司 20939.7168亿元 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9692.1982亿元 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8719.0290亿元 4.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0152.6600亿元 5.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9597.6549亿元 6.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480.5200亿元 7.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7790.9800亿元 8.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744.8800亿元 9.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564.1617亿元 10.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7554.0200亿元 1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7116.1106亿元 12.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6963.4318亿元 13.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6442.6089亿元 14.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6302.9681亿元 15.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5887.5467亿元 16.东风汽车公司 5726.1266亿元 17.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5215.7400亿元 18.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5034.0782亿元 19.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957.8589亿元 20.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4732.8148亿元 21.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4726.7719亿元 22.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700.2154亿元 23.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433.2300亿元 24.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4377.4087亿元 25.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4358.3636亿元 26.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4354.5005亿元 27.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4303.8158亿元 28.天津物产集团有限公司 4206.8435亿元 29.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4144.5834亿元 30.安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4139.7026亿元 31.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129.5073亿元 32.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4074.0610亿元 33.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4070.0647亿元 34.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4061.0384亿元 35.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3954.9504亿元 36.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3731.8332亿元 37.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3711.9722亿元 38.海航集团有限公司 3523.3153亿元 39.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511.9183亿元 40.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3511.1397亿元

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1.行业规模截止今年6月底,我国光纤接入用户达到5393万户,8M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30%。3G基站超过117万个,用户已经达到4.7亿户。4G基站超过40万个,用户达到了1397万户。3G和4G 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重接近40%。互联网网间互联带宽达a到134G,新增的7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接入点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部开通。 我国互联网网民达到6.32亿,普及率达到46.9%,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27亿,网站总数突破350万个。67家上市互联网企业中有7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排名的前30名。据有关统计,上半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收入已经突破4000亿,在行业总收入中的占比接近47%。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电信企业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贡献力已经达到1.29%。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更加细分,业务应用日益丰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带动了整个互联网产业和行业格局的加速变革。 同时最近两年掀起了互联网金融等概念,我们也来看看互联网金融的一些概况:速途研究院2015年5月4日报告金融行业可谓是“离钱最近的”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搞得风生水起,传统金融行业也不甘示弱,纷纷投身到互联网金融建设中来。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银行、保险当道,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争鸣,甚是热闹,然而热闹的背后不得不提,其中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就单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模就已经超过10万亿元:

中国互联网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年,2013 发展速度2. 首先,国家出台“宽带中国”战略进一步加速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演进升级进程,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带宽不断增长,接入手段日益丰富便捷。其次,3G、移动终端快速普及以及4G牌照发放,移动应用和服务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创新热潮进一步释放,不断开辟着互联网发展的新空间。在此推动下,中国互联网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从消费方式看,近年来网络消费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2013年中国全年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3万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4] 逐步进入成熟平稳增长期。截止2013年11月底,电子商务交易额达9.7万亿元,同比增长34.6%[5]。当前,中国互联网已形成了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互联网产业体系,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知名企业、上市公司不断涌现。2013年,58同城、去哪儿、3G门户、汽车之家等企业的上市引发中国互联网企业新一波上市浪潮。2013年第3季度,腾讯市值已突破1000亿美金;市值同比增长最快的唯品会,同比增长率达到674.0%,奇虎360、携程网与搜房网的同比增长率也都在200%以上。 3.平均利润水平中国的互联网利润率要远远高于全球同类行业其它的公司。2005年一年当中,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基本上平均的营业利润率达到32%,而美国一些行业领袖,包括谷歌、eBay、雅虎平均利润率只有19%,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当便%。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研究分析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研究分析

7,489,764 个。 全球gTLD (通用顶级域名)注册总量为133,892,976 个。中国全球第三为6,159,543个。中国大陆IPv4 地址数量约为 3.30 亿个,居全球第二位。 二.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 1 互联网应用多样化,新应用更新较快,应用前景广阔互联网应用不断增加。 随着技术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网上原有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络银行、在线交易、网络广告、网络新闻、网络游戏、即时通信、虚拟主机、无线增值等互联网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服务形式。 互联网用途正在多元化,加速向更多的行业和领域扩展。互联网已逐步应用到商务、医疗、教育、金融、农业、工业改造等多个行业,而且在每一行业内的应用也正向纵深发展,深入到生产、销售、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实现了融合应用。 2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成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组成部分。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2年06月,手机网民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3.88亿,上年增长率达17.5%,增长势头强劲,并首次超过电脑宽带网民用户3.86亿。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3.3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79.0%,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商业潜力巨大。此外,通信业3G4G网提出和建设,从成本上也减少了通信流量费用,也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3 电子商务成为新兴的商业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不断创新并传统零售 据emarkerer统计2012年全球电子商务总规模首次超过一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3848亿,中国以1816亿美元居全球第二。 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网上商城上演的8。15“电商三国杀”,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的由天猫和淘宝掀起的“双11”购物狂欢节,1.1亿用户、205万个“扫货小分队”瞄准“双12”零点扫货,2012年几大典型事件,搅动国内消费品零售行业格局,彰显电子商务的力量。电子商务井喷,对消费市场的“蚕食”能力惊人。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施红雅 (09给水排水1班0938220012) 摘要:按中国的年表一一介绍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从三个大的方面讲,其中又分小的方面,具体到朝代,让大家对中国的建筑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了解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也就知道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史。 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浓缩,从建筑的发展史中能看出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也能反映一个朝代的兴与衰,而建筑也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 何为建筑?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 了解了什么是建筑,我们就可以来谈谈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了。 1.1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1] 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从栖息于巢与穴,进步到有意识地建造房屋。出现了干阑式与木骨泥墙的房屋。姜寨有五座“大房子”共同面向一个广场,每座“大房子”周围环绕着若干或圆或方的小房子,其布局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聚落的特色。龙山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以西安客省庄的一座吕字形平面的房屋为例,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的变小,室内有供存贮的窖穴,表现了父系氏族社会私有财产的出现。 1.2奴隶社会时期的建筑 1.2.1商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建筑技术明显提高,安阳殷墟是最早发掘的商代城市,经过数十年断断续续的工作,殷墟大致的面目,已约略可知。[2]宫殿建筑,建筑上已大量应用夯土技术,殿顶应是最为尊贵的重檐,庑殿顶由殿堂、庭院、廊庑和大门组成的宫殿建筑格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后世很有影响。 1.2.2西周 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风雏村的“中国第一四合院”,是一处二进院的宗庙建筑。[3]这种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式,规整对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使全体具有明显的有机整体性,体现一种庄重严谨的性格。院落又给人以安定平和的感受;这种把不大的木结构建筑单体组合成大小不同的群体的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群体构图方式,得到长久的继承。 1.2.3春秋 春秋时期宫殿建筑的特色是“高台榭、美宫室”。这一方面是高台建筑有利于防刺客、防洪水、可供帝王享受登临之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原因,当时要修建高大的建筑,要依傍土台才能建造成功。 1.3封建社会初期的建筑

【银行】2015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

2015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 2015-07-02 轻金融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6期 作者: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把握经济金融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改革创新,推进战略转型,切实强化风险管控,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国家经济社会改革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积极践行转型发展,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同时严守风险底线,保持稳健发展。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银行业经营环境复杂严峻 2014年,全球经济在缓慢、波动中复苏,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分化。受油价下跌提振消费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速有所加快;新兴市场经济体需求走弱,增速放缓。全球范围内通缩是各国央行[微博]所面临的共同困扰。各国结构改革进展仍将相对迟缓,利率水平仍将保持在相对低位。2015年,美国消费增速加快,经济增长可能加快至接近3%的水平,欧元区同时受益于欧元贬值和油价下行,GDP增速可能略有加快至1%左右,日本则可能延续缓慢复苏的势头,新兴经济体仍将面临增长放缓、通胀上升的压力。 2014年,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有序推进各项金融改革。2015年,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组合更加灵活有效;注重工具创新,多手段加强流动性调节;同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4年,银监会在提升金融服务、深化银行业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等方面出台了新的监管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引领。2015年,银监会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以下领域: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继续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推动银行业务管理架构变革和银行监管体系改革;继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中小银行市场份额占比上升行业深入改革和转型成效初显 银行业市场结构逐步调整,中小银行市场份额占比上升。2015年一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份额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24、0.56、0.31和0.63个百分点。民营银行加快发展,首批试点五家民营银行突出特色化业务、差异化经营。机构网点布局不断优化,不断推进存量网点经营模式转型;新增网点重点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社区银行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4年底,中小商业银行共设立2840家社区支行、480家小微支行。从业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人员素质持续提升。据调查,62家商业银行的员工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平均为8.9%左右,获得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

当今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因此,建筑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并充满活力的市场。本文阐述了建筑业的概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建筑业的国际化、技术创新、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等方面对我国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关键字:建筑业;现状;问题;解决方法 1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因此,建筑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并充满活力的市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也是建筑业大国,但不是建筑业强国。因而,把建筑业做大做强作为实现富民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中国建筑业现状分析 2.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不断完善投资建设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侨资、港澳台投资、国内外金融贷款和自筹资金等,以较高的投资率,注入了巨大的资金。 2.2重大工程建设成就辉煌 我国建筑业在巨大的投资建设浪潮推动下,建设了许多国际一流的我国空前

的大型建设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建设,如北京的金融街、东方商场、新南站、地铁、国家大剧院、奥运会场的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建筑;上海的宝钢、东方明珠电视塔、过江隧道、环球金融中心;京九、青藏、南疆铁路等建设;以全国各省(市)会为中心的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苏通大桥和五纵七横全国城乡公路网建设以及正在开展的农村公路建设;三峡电站、秦山核电、西电东送等电力建设;西气东输及其油气田建设;南水北调和城市供水建设;城市公交和污水处理建设;以及港口机场建设;新一批城市群带建设,布及全国城市的大量住房和工业、服务业和公共建筑。都凝聚了建设业者的聪明智慧、科技创新和辛勤劳动。 2.3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2001 年至今,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持续增长,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设、工业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建筑市场呈现勃勃生机,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建筑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稳定在 6%左右,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这说明,建筑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从企业数量、人员规模上看,建筑业企业数量一直低速增长,但建筑业从业人数则以 7%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这表明建筑业企业近年来在结构上有所调整,大中型企业发展较快,产业集中度有所上升。 2.4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保持在 6% 以上。从业人员达到 4 000 万人以上,成为稳定提供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产业。按每个建筑职工供养 2 人计算,建筑业为 1. 2亿多人(约为全国人口总数的 1/10)提供了生活来源。建筑业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包括钢铁、水泥、机械设备制造、家具、家用电器、相关的研发、咨询服务以及各类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拉动和辐射作用。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保持稳定并不断加强。 3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业各级领导和广大从业者,在上述重大项目中和众多工地上,战高

《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6)》

《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6)》 中国银行业协会(China Banking Association,CBA) 2016年7月8日 (后附百家银行名单)

2016年7月8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首次发布了2016年中国前100家银行排名榜单。 报告显示,2016年一季度末,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类金融机构总资产占比同比分别提高0.35、0.9、和1.68个百分点,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比下降2.9个百分点。普惠金融布局进一步优化,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5%。 截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同比增加4318亿元;不良贷款率1.67%,同比提高0.42个百分点。2015年,商业银行新型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显著上升。其中,托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05%,理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05%。投行(咨询顾问)业务、托管业务、理财业务平均收入占比分别为16.36%、11.57%、24.15%,三者收入合计占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同比上升5.06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居民和企业部门资金管理和金融交易的需求快速增长,衍生出越来越多的中间业务机会,加之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存在向轻型银行转型的内在要求,中间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传统中间业务仍占据中间业务的主导地位。 2016年,受多重因素影响,银行业负债业务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但考虑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逐步强化,银行业负债业务发展仍面临一定机遇。 此外,报告还显示,2016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6万亿,除居民短期贷款增加幅度相对较小,仅1470亿元,其他诸如居民中长期贷款、企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都大幅增加,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第一季度新增2.07万亿,较2015年同期增长5900亿。报告预测,2016年实际新增信贷可能会达到15万亿左右,出现超预期增长。 主要报告点如下: 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行业外部环境更趋严峻 2015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国际金融市场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并开启加息周期;欧洲经济弱势复苏,但基础不牢;日本经济再现技术性衰退,增长式微;新兴经济体增速总体放缓,部分经济体出现负增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使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GDP增长6.9%。2016年,全球经济仍将继续深度调整,并继续呈现不均衡复苏态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