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相关 中国行政史-0801

管理学相关 中国行政史-0801

管理学相关 中国行政史-0801
管理学相关 中国行政史-0801

0801-全国-中国行政史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

1、夏商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1分)

A:能力

B:军功

C:财富

D:血统

2、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是()(1分) A:夏、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3、西周时期诸侯间直接拜访的礼仪形式是()(1分)

A:朝会

B:聘问

C:巡守

D:联络

4、西周时期用于战时动员的行政文书是()(1分)

A:《诰》

B:《命》

C:《誓》

D:《简》

5、战国时期负责监察百官的官员是()(1分)

A:御史

B:太守

C:长吏

D:里正

6、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1分)

A:尉

B:史

C:相

D:司

7、我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1分) A: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军事机构与行政机构的矛盾

D: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的矛盾

8、中国封建行政管理体制全面确立于()(1分)

A:夏商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9、秦汉时期,郡对县的考课通常采用()(1分)

A:“上计”形式

B:“秋冬集课”形式

C:“开科取士”形式

D:“京察”形式

10、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称为()(1分)

A:节度使

B:军镇

C:郡

D:左郡县

11、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一种带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称为()(1分) A:左郡县

B:羁縻府州

C:理藩院

D:土司府

12、由于疆域空前辽阔,元代在路一级行政区划之上设置()(1分)

A:行省

B:道

C:市

D:郡

13、明朝百官联名上疏,领衔为首的通常是()(1分)

A:吏部尚书

B:户部尚书

C:礼部尚书

D:兵部尚书

14、最初职能仅限于军事方面,最后却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清朝中枢决策机构是()(1分)

A:总理衙门

B:军机处

C:兵部

D:都司

15、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始于()(1分)

A:戊戌变法

B:编制宪法

C:厘定官制

D:成立责任内阁

16、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1分) A:内阁责任制

B:议会监督制

C:总统限任制

D:国务总理制

17、苏区中央人民委员会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均实行()(1分)

A:首长负责制

B:合议制

C:分权制衡制

D:有限集权制

18、苏区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主要采取选举制和()(1分)

A:委任制

B:考任制

C:聘任制

D:荐任制

19、抗日民主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是()(1分)

A:中共委员会

B:政府委员会

C:行政会

D:参议会

20、1948年11月以后,中共中央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成立的临时性、过渡性的政权组织形式是()(1分)

A:军政委员会

B:人民行政委员会

C:中共地方分局

D:军事管制委员会

21、1914年5月袁世凯的“新约法”颁布前,北京政府法定的最高行政机关是()(1分) A:总统府

B:国务院

C:审计院

D:参政院

22、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中心是()(1分)

A:行政院

B:军事委员会

C:国民党中政会

D:国民政府委员会

23、1948年“行宪国大”选出总统、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为()(1分)

A:总统府

B:国民大

C:国民参政会

D:国民政府委员会

24、南京临时政府的最高行政决策机构是()(1分)

A:参谋本部

B:临时参议院

C:临时大总统府

D:国务会议

25、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是()(1分)

A:行政院

B:考试院

C:司法院

D:立法院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26、商代职官大体划分为()(2分)

A:宗教官

B:文官

C:政务官

D:武官

E:事务官

27、唐代的决策文书有()(2分)

A:册书

B:制书

C:敕

D:誓

E:表

28、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2分)

A:文官考试

B:甄别

C:特简

D:奏补

E:甄用

29、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主要体现为()(2分)

A: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

B:提高军事委员会的地位

C:推行国民政府主席负责制

D:设立国民参政会

E:扩大国民政府的权力

30、工农民主政权与历史上的其他政权相比,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呈现的特点有()(2分) A: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B:行政决策具有极高效率

C: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

D: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E: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

三、文字题(共12题,共65分)

31、名词解释:察举制(3分)

32、名词解释:三司使(3分)

33、名词解释:理藩院(3分)

34、名词解释:行政三联制(3分)

35、名词解释:军政分府(3分)

36、简述西周分封制度与宗法、礼乐制度之间的关系。(6分)

37、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6分)

38、简述抗日民主政权在行政执行方面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6分)

39、简述宋代决策会议的具体形式。(6分)

40、简述解放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特点。(6分)

41、从制度的角度论述明代内阁制与以往宰相制的区别。(10分)

42、试论北洋军阀政府时期造成行政执行混乱的主要原因。(10分)

0801-全国-中国行政史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

1、【考点】官员的选拔

答案:D

解析:与等级君主制相适应,夏、商、西周时期实行世官制度。在夏、商时期,血统是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西周时期,仍将血统作为任用官吏的主要标准,公卿、诸侯、大夫等重要官爵几乎都由王族和亲族的人员担任,并世代相袭,即所谓世卿世禄制。

2、【考点】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答案:A

解析:中国奴隶社会始于夏朝,亡于春秋战国之际,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的三个代表性王朝。总体来说,整个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呈现出以下特色。第一,神权政治色彩浓重。第二,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第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的“家天下”王朝。第四,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3、【考点】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

答案:A

解析: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的联系与决策,按照“朝会”、“聘问”等礼仪形式进行。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和“会”两种形式。朝指诸侯国君彼此到对方宫廷去拜会,会则是诸侯彼此在国都之外的郊野拜会。

4、【考点】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

答案:C

解析:夏、商、周三代国家结构和政体基本相同,其在行政决策与联络方面也有很多共性,西周时期,“诰”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命令或布告,二是君臣相互勉励之词的记录,作为后世君臣行为的规范。“誓”多为战时的动员令。“命”绝大多数为册命之书。

5、【考点】战国时期的官员管理

答案:A

解析:战国时期负责监察百官的官员是御史。

6、【考点】战国时期的官员管理

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

7、【考点】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

答案:B

解析: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内在矛盾有二: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

8、【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

答案:B

解析: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演进,到秦汉时期终于形成统一的制度,并对整个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9、【考点】官员的考核

答案:B

解析:郡对县的考课。通常采取“秋冬集课”的方式,一般利用大会都试(地方武装集训)的机会进行,令长必须参加。到东汉时。令长不再亲行,而遣丞尉以下至郡国上计。

10、【考点】军政一体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答案:B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高级地方政区的行政权已为武官所把持。在北方地区,还有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即军镇。

11、【考点】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

答案:B

解析: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一种带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称羁縻府州。

12、【考点】行省制的确立

答案:A

解析:元朝地方行政体制沿袭宋、金制度,由于大一统使疆域空前辽阔,于是在路之上设置行省,在行省与路之间设置宣慰司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以下行政区划为路、州(府)、县。

13、【考点】明朝中央行政官员

答案:A

解析:明朝百官联名上疏,领衔为首的通常是吏部尚书。

14、【考点】军机处

答案:B

解析:军机处正式设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期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军机处开始时并非正式的国家机关,既无公署也无专员,因此,雍正、乾隆两朝会典均未提到军机处。但是由于它适应了皇帝专权的需要,后来事权逐渐扩大,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所谓“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15、【考点】“厘定官制”

答案:C

解析: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从“厘定官制”开始的,其理由是“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故先行统一厘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

16、【考点】行政监督

答案:B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议会监督制。

17、【考点】行政决策

答案:B

解析:苏区政府行政机关的决策,主要采取合议制和首长负责制两种形式。中央人民委员会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均实行合议制。中央人民委员会设常务会议,凡属人民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各项重要事宜,如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部署重大任务和发布决定、命令等,都要经由合于法定人数的常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18、【考点】行政人员的选拨任用

答案:A

解析:鉴于战争环境,苏区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主要采取选举制与委任制两种方式。

19、【考点】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监督

答案:D

解析: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监督主要有共产党的监督、参议会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和群众民主监督四种形式。参议会是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

20、【考点】军事管制委员会

答案:D

解析:为了迅速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建立革命新秩序,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中共中央于1948年11月15日发布《关于军事管制问题的指示》,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新解放区城市的过渡性的政权组织形式。

21、【考点】袁世凯统治时期的行政决策

答案:B

解析:1914年5月袁世凯的《中华民国约法》(又称“新约法”)颁布前,北京政府法定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并设立国务会议作为国务院的行政决策机构。

22、【考点】国民党中政会的决策和国民政府的决策

答案:C

解析:在抗战前期,南京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中心仍然是国民党中政会(以下简称中政会)。

23、【主考点】设立国民大会

【副考点1】设立总统和总统府

【副考点2】五院行政体制的变化

答案:A

解析:1948年“行宪国大”选出总统、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为总统府。新政府的行政体制有较大的变化。(一)设立国民大会(二)设立总统和总统府(三)五院行政体制的变化

24、【考点】临时大总统在决策中的地位

答案:D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采取总统制,不设国务总理,临时大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最高行政首长,直接统辖中央行政各部。临时政府的最高行政决策机关是由临时大总统与各部总长组成的国务会议。

25、【考点】五院及其所属机构

答案:D

解析:立法院于1928年12月设立,是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26、【考点】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

答案:ACE

解析:与刚刚迈入文明时代门槛的夏朝相比,商朝的行政管理水平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管理机构,按职能设官定制,其职官大体可划分为宗教、政务、事务三类。

27、【考点】行政决策

答案:ABC

解析:唐朝决策文书有以下几种:册书,是立皇后、建太子、封诸王所用的诏书,用竹简书写,形制上最为讲究;制书,是颁布重大行政命令的诏书,用黄麻纸书写;敕,是对具体行政事务的指令性文件,均用黄麻纸书写。

28、【考点】官员的选拨

答案:ABE

解析: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文官考试、甄别、甄用三种。

29、【主考点】国防最高委员会的设立

【副考点1】军事委员会地位的提高

【副考点2】设立“民意机关”——国民参政会

答案:ABDE

解析: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在:1.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2.提高军事委员会的地位3.设立“民意机关”——国民参政会4.扩大国民政府的权力

30、【考点】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答案:CDE

解析:工农民主政权是由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与历史上的其他政权相比,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第二,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三,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

三、文字题(共12题,共65分)

31、【考点】官员的选拔

答案:察举制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察即考察,举即荐举,察举就是在考察的基础上予以荐举。

32、【考点】中枢机构

答案:三司使是五代时期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

解析:五代是指唐宋之间先后经历的后梁(朱姓)、后唐(李姓)、后晋(石姓)、后汉(刘姓)、后周(郭姓)五个朝代。三司使是五代时期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后唐时正式设置三司使,作为财政之长,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决策,并独立负责财政事务的执行工作。

33、【考点】大理寺

答案:理藩院是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初名蒙古衙门,崇德三年(1638年)改称理藩院,这时的理藩院和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合称“三院八衙门”,是重要的中央机构。

34、【考点】行政执行的改进措施

答案:(1)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国防最高委员会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按照行政运行的顺序,将一切工作过程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三个阶段。

(2)每项工作在实施之前,必须有实施计划及经费预算;执行中,必须按计划逐步实施实施结果必须进行严格考核。

(3)国防最高委员会是将三者统一和联系起来的最高指挥机关。

35、【考点】军政分府

答案:是南京临时政府在省的某些重要地点,如前清的原道站或特别府站所在地,是低于省一级的军政机关。军政分府下辖数目不等的州县。其特点是军政、民政、财政合一。

36、【考点】周的地方行政体制

答案:分封制度所表现出来的是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名分制度宗法制度从血缘关系、思想上去维护这种制度礼乐制度则从行为上去维护这种制度

37、【考点】第二节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

答案:(一)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的并存及双向演化(二)民主的形式和专制的实质(三)以党治国,党政关系复杂多变(四)军政合一,以军干政相当普遍(五)法律条文与实际情况相异(六)行政效率与社会效益的反差

38、【考点】行政执行

答案:(一)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二)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三)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四)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

39、【考点】行政决策

答案:会议(朝会)制度发展到宋朝已十分成熟,宋朝会议制度可分为例行常朝、便殿议政和临时朝议三大类。例行常朝由皇帝主持,其目的是疏通君臣关系,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便殿议政是皇帝在便殿召见宰相、枢密使等中枢官员商议军国大事的一种会议形式。临时朝议是皇帝就某问题临时召集会议进行商讨,向大臣征求决策方案的会议形式。

40、【考点】干部的考核和奖惩

答案:解放区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把对敌斗争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条件。(二)重视司法干部的考核和奖惩。(三)严厉惩治干部的贪污行为。

41、【考点】宰相制的废除和内阁制的确立

答案:从职务设置上看,历朝宰相皆定员定制,明朝大学士却无定员定制。

从地位上看,宰相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六部及其他职能机构是其法定的下属机构,明朝内阁却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其首脑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六部也不是其法定的直接下属,有些阁臣品秩还低于六部尚书。

从职权上看,历朝宰相拥有法定职权,即决策参与权和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权,而明朝大学士包括首辅在内仅充任皇帝个人的顾问和助手,仅有决策参与权,而不具备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权,即只尊旨草拟诏旨,而不参与施行,且其权力受制于皇权,随皇帝信任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作用和权力忽大忽小,十分不稳定。

明朝以内阁制度取代宰相制度,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42、【考点】造成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

答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行政执行,从总体上来说是相当混乱的。造成混乱的原因十分复杂,仅从行政管理的层面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体制混乱,权限不清。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体制不断变化,各种机构职责权限十分混乱。到皖系军阀统治时,府院权限纷争已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总统府秘书长曾提出“府院办事手续草案”,试图划清府院权限,化解纷争。

其二,政出多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袁世凯统治时期,北京政府的政令尚能保持基本的统一。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各自为政,纷纷以军事实力干预政府事务,造成政出多门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混乱局面。

其三,内阁派系复杂,互相牵制。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组成联合内阁,除北洋派阁员外,段祺瑞很难控制其他阁员。内务总长孙洪伊与段祺瑞意见不合,段祺瑞决定将其免职,要秘书长徐树铮到总统府盖印,被黎元洪拒绝。

其四,内阁更迭频繁,政局动荡。

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十六年中,内阁更迭了四十余次,平均每年更迭近三次。内阁最长的不过年余,最短的只有几天。有的内阁总理根本就不到任;有的上午签署了文件,下午即逃之天天。每次内阁变动必然带来一次政局动荡,因为内阁的变动都是以军阀间的纷争为背景的。

中国行政史真题及答案

全国 200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 课程代码: 00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 A.春秋时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3. 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觐 B.朝会 C.巡狩 D.巡查 4. 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巡抚制 D.国鄙制 5. 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 A. 三老 B.游徼 C.亭长 D.党长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 A.御史台 B.尚书台 C.中书省 D. 0下机构 7. 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路 B.羁縻府州 C.道 D.北庭都护府 8. 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 A. 告归 B.休沐 C.致仕 D. 丁忧 9. 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 执行权的机构是【】 A.三司使 B.中书门下 C.尚书省 D.枢密院 10. 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 A.常科 B.制科 C.武科 D.文科 11. 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 A.东面官制 B.西面官制 C.北面官制 D.南面官制 12. 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 A.枢密院 B.宣政院 C.通政院 D.中书省 13. 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 称为【】

全国2017年4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途、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题干】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 【选项】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A 【解析】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科举制度。隋炀帝大业年间正式开科取士,从此确立科举制度,并成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中晚期选官制度最主要的方式。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 2.【题干】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选项】 A.军事民主制度

B.王子王位继承制 C.兄终弟及制 D.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D 【解析】商朝虽然确立了王子王位继承制,但并未完全解决王位继承的顺序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 3.【题干】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 【选项】 A.令 B.曹 C.卿 D.丞 【答案】C 【解析】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卿。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4.【题干】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候,其食封的领地称为()。【选项】 A.属国 B.侯国

C.郡国 D.王国 【答案】B 【解析】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候,其食封的领地称为侯国。【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5.【题干】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其长官为()。 【选项】 A.治书侍御史 B.御史大夫 C.御史中丞 D.殿中侍御史 【答案】C 【解析】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考点】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6.【题干】在隋朝三省制度中,实际成为行政运转轴心所在的“政本之地”是()。 【选项】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全国2015年4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 课程代码:0032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人民大会 B.酋长议事会 C.军事首长 D.部落长老会 【答案】A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大会。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 2.商王朝调整王朝管理体系,以强化王权的制度称为()。 A.礼乐制 B.内外服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答案】B 【解析】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吸取夏朝及商朝早期的历史教训,对王朝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实行内外服制以强化王权。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 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会 B.巡视 C.朝觐 D.巡狩 【答案】D 【解析】巡狩是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朝觐则是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帝 B.宰相 C.诸侯 D.中枢官员 【答案】A 【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的制度,皇帝高居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5.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 A.任子 B.赀选 C.征辟 D.察举 【答案】D 【解析】察即考察,举即荐举,察举就是在考察的基础上予以荐举。察举是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其具体方法是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科目,丞相、列侯、公卿和郡国守相按科目要求考察和荐举人才,然后由皇帝亲自对被举荐者进行策问,根据对策等第高下授予相应官职。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 6.曹魏建国后,执掌诏令发布权的是()。 A.侍中 B.中书 C.门下 D.尚书 【答案】B 【解析】曹魏建国后,以中书执掌诏令发布权,具体政务则由尚书台独立负责。这种行政格局一方面使君主对具体政务的了解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导致中书省

中国行政史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 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中国封建社会始于【】 A.春秋时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觐 B.朝会 C.巡狩 D.巡查 4.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巡抚制 D.国鄙制 5.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 A.三老 B.游徼 C.亭长 D.党长 6.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 A.御史台 B.尚书台 C.中书省 D.门下机构 7.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路 B.羁縻府州 C.道 D.北庭都护府 8.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 A.告归 B.休沐 C.致仕 D.丁忧 9.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 A.三司使 B.中书门下 C.尚书省 D.枢密院 10.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 A.常科 B.制科 C.武科 D.文科 11.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 A.东面官制 B.西面官制 C.北面官制 D.南面官制 12.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 A.枢密院 B.宣政院 C.通政院 D.中书省 13.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为【】

城市管理学2011年12月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 构的关系是需要遵循的原则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各级组织都要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贴近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作为强化管理的着眼点,将工作重心下移,利用各自的职能指导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支持街道办事处履行综合管理和协调职能。 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需社区配合的,须与街道协商,经政府同意后,实行部门指导,“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各级组织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便利社区居民生活、丰富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为己任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及其他组织应尊重居委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法律地位,根据社区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大胆探索和创造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社区工作特色和管理模式 试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低,其结果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公共环境由企业和个人处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排污费收取标准还不完备,环卫公司市场化改革还存在困难。(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环卫经费严重不足。(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治污之重不在于“治理”,而在于“预防”。“预防”才是治本。这个“预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自觉自愿地维护公共环境,但目前城市公众的诸多陈规陋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试述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是什么?1、从发展 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城市管理应自上而下 实施,“撤市(县)设区”,撤村设街,人口农转非是 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2、从城中村内 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失去耕地的城中村, 经济构成中已没有农业成分,必须转向第二、三产业,体 制上也应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 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走城市主导型的城郊农村城市化道 路。建议将村镇改制与城市扩张结合起来,做到既征地又 管人,使就业居住性质与户口性质同步转变4、从经济 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 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对此,政府可组建专门的经 济发展公司,撤村改制,将城中村所属企业及土地、村屋 等不动产折合成股份,使城中村农民彻底脱离土地,成为 集团公司股东。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 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利用传媒树立正面典型,促进村民 转变观念,融人城市社会。要调和城乡冲突,长远之计在 于提高村民素质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 的违法现象。可集中力量抓一两个典型,细致检查城市治 安与规划建设执法情况。加快地方性配套法规的立法,制 定针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管理、住宅建设、人口管理等法 规。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政 府应有计划地对城中村的基层领导,尤其是年轻领导,进 行现代城市经济与规划建设管理的专项培训,提高其认识 水平和管理水平。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方式与力度,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在 有限的近期内,可维持村(镇)办企业集体经济所有权、 经营权不变和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不变,远期则应与城市 人口同等对待。 试述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为了避免在 城市与周边地区展开恶性竞争,需要在产业分工 合作、政策衔接方面进行协调2、环境的治理与 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 为了实现全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建立良 好的补偿机制,需要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协调。3、 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在大型公共设施建 设上进行协调,形成功能互补、共同享用的公共 设施体系。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只有制定 一套公平公正、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界定 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保证良好的市场 运行环境。目前区域协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大 程度上都源于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和约束各地 方政府的行为标准和准则,而这是区域协调机构 的最重要职能。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 络构建。塑造区域的整体形象,既是提高区域的 影响力,也是增强区域内各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 力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的培 育取决于区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最终是建 立在整个区域的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造就的基 础上,这是培育区域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自考中国行政史历年试题论述题部分的答案整理(部分题目因重复已归纳到简答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宋代监察制度的改革。P144 一、台谏趋于合一。宋朝以前的御史、谏官职责分明,御史的任务是监察百官,掌握弹劾权;谏官的职责则是批评君主,掌握谏诤言事权。宋朝开始出现台谏合一趋势,宋真宗时设言事御史,神宗改制后谏官可以行使御史的弹劾百官之权,哲宗时规定台谏官同时上殿,台谏官职责开始混杂,到南宋时台谏合为一体。台谏合一使监察的锋芒集中于各级官员,特别是宰执受到严格监督,这和专制皇权提高的趋势是相适应的。 二、赋予台谏官以特权。从庆历年间开始,不再用现任宰相推荐者为台谏官,后又取消了执政者亲属担任台谏官的资格,至北宋末年形成定制。从此以后,宰相不得推荐台谏官,台谏官的任免“必由中旨”。台谏官由此脱离了相权的控制,称为皇帝加强专制权力的工具,其权力得到强化。 三、轻重相制,交叉监督。宋代不仅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察,而且还加强了对监察人员本身的监察,形成轻重相制、交叉监督的格局。 宋朝监察官员权力虽然很大,但同时也处在被监察的地位上。御史台一方面对各级官员实施法律监督的权力,另一方面又被置于作为其监察对象的行政机关的监察和控制之下。 42.试论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主要特点。P240 第一,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 第二,实行总统垂直领导制。 第三,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 但是,由于受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并不完善,权限划分也比较粗放,带有较多的“临时”色彩。 41.试析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P140-142 39.试分析中国古代行政体制发展中的稳定因素。P74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员管理制度。这是中央集权制得以延续和在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此来调解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部的摩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 第二,监察制度的相对完善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康。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监察制度是一种具有双重职能的特殊制度,既是皇帝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体现的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此乃监察制度的主导方面,前已述及;同时也应看到监察制度又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法制、进行自我调节的机关,反映着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监察机构当是整个官僚系统的去污剂,弹劾不法官吏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加强职官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对选官、任官和官吏考核的监督则有利于提高官员队伍的素质。总之,监察制度为维护封建秩序和保证的执行以及整个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解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中国封建国家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即所谓“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原则。简单说就是皇帝对国家行政有控制和决策之权,中枢机关人员对皇帝的决策有审议之权,谏官和执行官对不恰当的决策有封驳之权。二是为防止皇权的滥用,还有一些约束之法,如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从汉朝开始即有儒生给皇帝和太子讲授经典的做法;通过神权来制约、抑制君权,大臣可以利用灾变等向失道的君主提出意见;大臣还可以利用皇帝生前的“尊号”,死后的“谥号”或“庙号”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革新政治;开国皇帝所制定的制度及训示也可作为制止后世皇帝越轨行为的工具。 39.试述中国封建制国家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P70 始于战国,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39.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的主要困难。 41.试析战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的困难。P313 第一,领导班子不力。从1948年6月组成的“行宪”后的首届行政院,到1949年9月南京政府垮台,行政院的领导班子在16个月中更迭了四次。行政院领导班子更迭如此频繁,显然难以保证行政决策的有效执行。 第二,系统紊乱。行政机关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完成行政任务的组织保证。但是,战后南京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互不相谋。战后,接受敌伪财产的工作典型地反映了南京政府行政执行上的混乱。在接受过程中,由于不同系统都想通过接收而自肥,互相争夺,以致各地的敌伪财产一般都要经过三四轮接收。有的敌伪财产被国府、省府和市府三道封条并贴。有时一个工厂同时有两三个部局来争。许多军政官员也趁接收之机,贪污盗窃,敲诈勒索,骚扰百姓。 第三,指挥失灵。行政指挥是行政执行中的重要环节。没有统一的行政指挥,行政执行就会陷入混乱,影响决策目标的实现。南京政府后期,随着军事、政治、经济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权

中国行政史试题

中国行政史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部落酋长议事会 32.停年格制 33.弼德院 34.《划一令》 35.考试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奴隶社会以血缘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的表现。 37.简述汉代“三公宰相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38.简述清朝官员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 39.“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实施了哪些主要改革措施? 40.简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主要发展趋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述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 42.试论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主要特点。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内外服制 32.三公宰相制 33.磨勘制度 34.百日维新 35.超责任内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清末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37.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38.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显著特点。 39.简述宋代为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40.简述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中西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差异。 42.试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发展趋势。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三公宰相制 32.六部

33.改土归流 34.省府合署办公制度 35.行政三联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内容及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37.简述元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建树及其弊端。 38.简述晚清“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39.简述北洋政府文官保障的具体内容。 40.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监督的基本方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析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 42.试析南京临时政府强化行政执行的主要措施及行政执行不畅的原因。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边区行政公署 32.三公宰相制 33.“因俗而治” 34.《临时约法》 35.国民大会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苏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主要采取哪些形式? 37.简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采取的改进措施。 38.简述清末行政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39.简述明六部构成及其主要职权。 40.简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析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 42.试析人民民主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特点。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家臣制 32.六部 33.封驳制度 34.盛京改制 35.行政公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军事民主制时期进行社会管理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 37.简述五代时期中枢机构的名称及其职责。 38.简述清朝官员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 39.简述广州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基本特点。 40.简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城市管理学第八章

第八章城乡关系协调与管理 第一部分要点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化发展阶段和特征,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态势,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过程,城市中的农村人口的出路如何;理解城市边缘区与城中村的成因,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和发展要点;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城市边缘区与城中村问题的管理对策。 二、教学内容 本章从城市化的定义、内涵以及衡量指标出发,就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一现象分析了城市化浪潮的成因以及国际经验表明的城市化进程的一般发展轨迹。第二节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现代城市化发展脉络。第三节提出现阶段城市与乡村发生冲突的关键地带是城市边缘区和城中村,对城市边缘区进行了界定和特征分析,归纳了城市边缘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对城中村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成因、生命周期、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第四节描绘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最高境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____________的过程。P293 2、后工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劳动者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 ____________。P295 3、在工业化、城市化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P301 4、城市化本质上是社会____________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转变的过程,是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演变的自然历史过程。P293 5、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____________层面,导致了城市边缘区管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P304 6、____________是随着多种产业集聚逐渐由乡村形态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的过渡性社区。P306

城市管理学123

《城市管理学》1 一、名词解释 2、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3、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是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备的总称。 4、城市交通需求管理:交通需求管理是引导人们采取科学的交通行为,理智地使用道路交通设施的有限资源。简言之,交通需求管理主要管理的是:人们理性地使用汽车,而不是人们是否拥有汽车。 5、城市管理职能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未来城市管理的新理念

3、概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具体对策 4、简述我国城市化的总体状况 5、简述官僚制政府与城市管制模式的主要内容 (1)管理主体:单一的官僚制组织,城市政府单独承担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2) 管理职能:无所不包,垄断了城市事务的各种领域,政企不分、政事不分。(3)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为主,行政审批制度,行政命令等; (4)强调控制,强调稳定,力求把-切都纳入到管理范围中,使之固化。(5)随着环境变迁,日益暴露出管理僵化、机构臃肿、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等弊端。 6、简述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 (1)加强城市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科学性; (2) 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强化预诀策功能; (3) 设立完善首席规划师制度和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 (4)加强公众参与;(5) 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发改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 (6) 加强对不

中国行政史真题及复习资料

全国2006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 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 A.春秋时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3. 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觐 B.朝会 C.巡狩 D.巡查 4. 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巡抚制 D.国鄙制 5. 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 A. 三老 B.游徼 C.亭长 D.党长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 A.御史台 B.尚书台 C.中书省 D. 0下机构 7. 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路 B.羁縻府州 C.道 D.北庭都护府 8. 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 A. 告归 B.休沐 C.致仕 D. 丁忧 9. 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 执行权的机构是【】 A.三司使 B.中书门下 C.尚书省 D.枢密院 10. 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 A.常科 B.制科 C.武科 D.文科 11. 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 A.东面官制 B.西面官制 C.北面官制 D.南面官制 12. 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 A.枢密院 B.宣政院 C.通政院 D.中书省 13. 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 称为【】 A.批红 B.票拟 C.奉诏 D.制诏 14. 清朝掌管皇族事务的机构是【】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2012年10月自考《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2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奴隶社会始于( D )0-69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2.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为强化王权而实行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是( C )1-81 A.礼乐制 B.宗法制 C.内外服制 D.井田制 3.中国古代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 C )1-7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中取代分封制的是( D )1-71 A.单一制 B.乡遂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 )2-94 A.秦始皇 B.周文王 C.禹 D.汉武帝 6.我国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是( D )4-125 A.行台体察等例 B.大清律例 C.唐律 D.唐六典 7.唐朝的法规制度中,以敕的形式颁布,涉及的范围较为具体,并因实际情况而常发生变化的具体行政法规形式称为( A )4-127

A.格 B.令 C.律 D.式 8.宋代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是( B )5-139 A.军机处 B.枢密院 C.兵部 D.都督府 9.我国历史上金的统治者是北方少数民族中的( D )6-150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0.元代的最高监察机构是( C )6-164 A.枢密院 B.谏院 C.御史台 D.都察院 11.影响明代官员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C )7-183 A.出身 B.口碑 C.资历 D.政绩 12.清朝内务府的职责是( A )8-189 A.掌管宫廷事务 B.管理皇族事务 C.主管祭祀事务 D.掌管礼仪事务 13.清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实行的特殊行政管理制度是( B )8-192 A.盟旗制度 B.伯克制度 C.土司制度 D.旗民分治制度 1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地位的法律文件是( C )9-209 A.《中华民国宪法》 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法》 C.《训政纲领》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5.西方列强控制海关税务权进而控制清政府财政并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工具是( D )9-219 A.工部 B.总署 C.外务部 D.总税务司 16.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是( B )9-233 A.军机堂 B.都察研究所 C.都察院 D.方略馆 17.北洋军阀政府于1914年成立的行政弹劾机关是( A )11-272 A.肃政厅 B.总检察厅 C.平政院 D.大理院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四(名词解释部分)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四(名词解释部分)1、市政: 2、市政管理学: 3、城市: 4、城市政治权力系统: 5、城市政治参与系统: 6、市人民团体: 7、市民: 8、市民参政: 9、市民利益表达: 10、市政管理体制: 11、市行政管理体制: 12、市政职能: 13、市政执行: 14、城市发展战略:15、可持续城市:16、城市职能: 17、城市性质: 18、学习型政府:19、循环经济: 20、经营城市: 21、城市营销: 22、城市规划: 23、公共紧急状态:24、危机管理: 25、城市成长管理: 26、城市基础设施: 27、城市经济管理: 28、Citistate(城市联盟): 29、区域规划: 30、区域经济一体化: 31、规制: 32、城市财政: 33、城市财政管理:34、城乡一体化: 35、城市人口: 36、城市人口管理: 37、城市社区管理:38、社区: 39、城市社区: 40、城市流动人口:41、环境容量: 42、城市边缘区: 43、环境质量: 44、城市化: 45、城市环境: 46、城市环境管理: 4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48、排污权交易:

城市管理学名词解释参考 答案 1、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 2、市政管理学:是指研究城市政府行政机关和其他城市公共管理主体,对城市日常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3、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4、城市政治权力系统:是指拥有某种正式、直接行使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的各种组织。 5、城市政治参与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6、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 7、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8、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9、市民利益表达:是指代表某种利益的市民组织或市民团体,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城市权力机构提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利益要求的行为。 10、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11、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12、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13、市政执行是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 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 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 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 14、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 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 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 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 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 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 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15、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 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 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 市。 16、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 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 地位、担负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 17、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 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 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 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 定。 18、学习型政府是指在政府 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 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 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 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群体能 力。 19、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 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 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 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 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 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 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 良性循环。 20、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 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 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 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21、城市营销:是指把地区 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 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 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 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 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 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 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 销地区的特色。 22、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 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 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 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 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3、公共紧急状态是指一种 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 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 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24、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 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 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 包括对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 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 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 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 的管理。 25、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 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 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26、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 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 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 27、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城市 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 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 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 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 城市效益。 28itistate(城市联盟)是 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 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 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 讯区域。 53、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 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 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 性的总体战略部署。 30、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 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 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 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 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 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 组织形式。 31、规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 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 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 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32、城市财政是城市政府参 与社会收入或产品的分配活动, 也就是城市政府在占有和支配一 定份额的社会产品过程中与社会 各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 33、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 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市政工作 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 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理和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34、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 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 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 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 最优的状态。 35、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 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其 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 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和在城市暂 住的流动人口。 36、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 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 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 37、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 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 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 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 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 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 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 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 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38、社区是指一定区域内有 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 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 会共同体。 39、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 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 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 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 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40、城市流动人口:指没有 城市常住户口暂住(具有暂住证) 或暂时逗留于城市的人口。 41、环境容量指在人类健康 与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 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 负荷量,是考察污染是否发生的 重要标志。 42、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 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 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 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 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 43、环境质量指自然环境构 成的诸要素(大气、水体、土壤、 生物等)之一,或环境整体受到 污染的程度。 44、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 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 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 45、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 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 外部条件的总和。 46、城市环境管理指按照一 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 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 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 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 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的一种措施。 4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指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城市 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发挥城市综 合功能和整体最佳效益为前提, 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 找到制约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发 展的综合因素,理顺经济建设、 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相互依存 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综合 的对策整治、调控、保护和塑造 城市环境,为城市人民群众创建 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 态系统良性发展。 48、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 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 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 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 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 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2018年4月自考中国行政史真题

2018年4月自考中国行政史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国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部落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人民大会 B.酋长议事会 C.军事首长 D.部落长老会 2.中国古代王位的嫡长子继承斛确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会 B.巡视 C.朝觐 D.巡狩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帝 B.宰相 C.诸侯 D.中枢官员 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带有很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这种特殊行政区称为

A.王国 B.侨州郡县 C.左郡县 D.右郡县 6.唐初设内侍省,担任省内诸职的均是 A.给事中 B.门阀士族 C.翰林学士 D.宦官 7.唐朝的法规制度中,以敕的形式颁布,涉及的范围较为具体,并因实际情况而常发生变化的具体行政法规形式称为 A.格 B.令 C.律 D.式 8.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的辖区是 A.州 B.道 C.县 D.乡 9.宋朝会议制度已发展得十分成熟,其中由皇帝主持,其目的是疏通君臣关系,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议形式是 A.例行常朝 B.便殿议政 C.临时朝仪 D. 议政会议 10.我国历史上建立辽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蒙古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1.辽朝汉族和渤海官僚的入仕门径是 八举荐 B.科举 C.门荫 D.世袭 12.明朝直接听命于皇帝,成为事实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的是

自考中国行政史考试真题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行政史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中国奴隶社会始于( )。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2.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部落酋长议事会

B.人民大会 C.“四岳”议事会 D.军事首长 3.秦灭六国后,在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上实行( )。 A.乡遂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国鄙制 4.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在皇帝不亲政事的情况下,代皇帝行使考核权的是( )。 A.尚书 B.丞相 C.太尉 D.御史

5.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公宰相制 6.魏晋时期,官员的升迁完全凭借( )。 A.门资 B.政绩 C.口碑 D.年资 7.在唐朝决策文书中,对具体行政事务的指令性文件称为( )。 A.册书

B.制书 C.敕 D.诰 8.我国历史上正式开科取士,确立科举制度,始于( )。 A.唐玄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隋文帝时期 D.隋炀帝时期 9.宋朝中央行政体制中处理军政军令事务的机构是( )。 A.太尉府 B.中书门下省 C.枢密院 D.三司使

10.辽朝契丹及其他游牧族出身的官吏的主要人仕门径是通过( )。 A.举荐 B.世选 C.科举 D.门荫 11.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侍省 12.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 )。 A.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