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趣味拼搭——观察物体1(第1课时)主备人:8888使用人:

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能辨认从不教学重、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物

观察物体。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会欣赏数学美。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

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具: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谈话:同学们认识这里吗?这里的风景美不美?我国古代伟大的诗

人苏轼在游览了庐山之后写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诗句。(课件出示)为什

么同一座山却能看到各种不同的形状呢?(学生尝试回答)相信学习了

今天的内容后你就能很快地解答出来了。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谈话:我们同学在小时候经常搭积木,现在老师用 3 块积木搭了一

个形状,请同学们用图中三个同学的角度来观察。

我们以观察者的角度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会是什么形状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组物体是什么形状。(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借助经验,大胆猜测。

谈话:我们就以图中三位同学的位置来猜测一下他们所看到的形

状。

(学生猜测,课件出示)

(2)动手模拟,验证猜测。

谈话: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积木按照图

中的位置摆放好。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

察,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教师边讲边演示怎样观

察)并把观察到的形状和课件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看看课件中的每一

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三、达标训练

1.看图回答问题,自主练习 1。

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观察后动手画出相应的形状图。

2.分别说出下面 3 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自主练习 2。学

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想一想,摆一摆,自主练习第 3 题。

学生先想象,在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交流。

4.填空,自主练习 4。

练习时,要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说清楚分别是在什么方向看

到的。

5.自主练习 5,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看谁的方法多。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设计,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同时也为

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四、课堂小结,拓展应用

1.谈话:请同学们谈谈你、老师或你的同学这节课的表现和这节课

你有什么收获。

2.课下动手搭积木,根据所给出的形状,思考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最少

用几块。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我学会了吗(第2课时)主备人:8888使用人:

教学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

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个性化设计: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的故事情节)

师:四个盲人为什么摸同一头大象,而他们的描述却不一样呢?引

导学生说出因为他们四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

小结:实际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今天

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回顾整理

1.看一看,猜一猜(大屏幕投影画面)师:

同学们 , 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口答)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拍的照片会一样吗?

(1)想一想,连一连(大屏幕投影拍到的3张的照片)师:

看,这是他们拍到的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在小组间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们拍摄的位置不同。

师:想一想,三张照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会是哪位小朋友拍

到的呢?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2)议一议

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分辨照片是哪个方向拍摄的呢?

引导生小结:可以用摆一摆借助实物观察的方法。 2. 摆一摆,看一

看。

师在实物投影前用 5块正方体木块搭成的一个图形,让4名学生从不

同方位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3.画一画,想一想。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全班观察,想一想是从什么方位看

到的。完成( 1)题,并说明理由。

4.搭一搭。

请同学们两人合作,一人画出从上面看到图形的样子。另一人按要

求搭拼。

5.小结:谈话: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

观察多个物体的形状和位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动脑思考,

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按要求摆一摆(师出示第 1题平面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1)用 4块小正方体摆,从上面看是

(2)用 5块小正方体摆,从侧面看是

(3)用 6块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是

自己先来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想法,看看有几种可能。

2.课本第 2 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整理,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小数加减法(第 1 课时)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

法的笔算和口算。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

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

推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

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 设计意图 ]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克隆”的信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

的能力以及爱科学的情感。从交流信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

师: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

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了

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说明意义。师板书:0.77+0.03=(米)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3 、

优化算法

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4、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个性化设计: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0.76-0.72=(米)

(2)竖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

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验算。

板书设计:

0.77+0.03=(米)

0.76-0.72=(米)

教后反思:

课题:小数加减法(第2课时)主备人:***使用人: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

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

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

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回顾整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点最后的“0”为什么要带上,这节课我们来巩

固一下小数减法的有关计算。

二.探索新知

1.你会计算 1.3-1.25=吗?

2.小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呢?

3.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4.列竖式计算

1.3

-1.25

0.05

三.拓展延伸

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

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

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去掉。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2)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个性化设计: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1.3

-1.25

0.05

教后反思: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 1 课时)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顺序,能正确地混合运算的运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进行计算。算。

教具:多媒体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 0.99+ 0.1 0.61 5.12―4.12 10―2.520―19.80.39+

个性化设计:

2|、谈话引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出示课件 )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 [课件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6、学习

教学过程:竖式连减的方法。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个性化设计:

要注意什么呢?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学生

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1 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

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2 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

(可以在末尾添 0 占位。)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 1--3。2、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上黑板计算 3、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你还想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什么?

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混和运算

1、0.98―0.22=0.76(米)0.76―0.1=0.66(米)

2、0.98―0.22―0.1

3、0.98―( 0.22+0.1)

a―b―c=a―( b+c)

教后反思:

课题 :小数加减混合简便运算(第 2 课时)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教学重、难点:运用运算定律使—些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

能力。

教具 :多媒体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同学们,大家都有朋友,有新朋友和老

朋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朋友。课件出

示 79+145+2125+97+3让学生在每个算式中找到一对

好朋友,并说明2、复习已学过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a+b=b+a (a+b)+c=a+(b+c)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克隆牛“蓓蓓”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料下,

一天天茁壮成长,现在已经一百天了,大家还记得“蓓蓓”

出生时的体长吗?(板书:出生体长0.78 米)满月时的体长

呢?(板书:满月体长0.81 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满

月时多 0.16 米,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学生

教学过程: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比较:哪种方个性化设计: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2、学生讨论后明确:

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

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

简便。3、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

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5.7+6.3+3.719.1+1.26

四.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小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 + b= b + a

加法结合律: (a + b)+c=a +(b + c)

连减律:a-b-c=a-﹙ b+c﹚a-﹙ b+c﹚= a-b-c

教后反思:

课题:我学会了吗?(第 1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复习能根据算式特点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培养思维灵活性,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体现算法的个性化。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使用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一、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一)、引入板题,示标导学

1、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巩固小数的加减法的知识。板书

课题:小数的加减法

2、出示复习指导

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需要同学们的自学,怎样自学呢?请自

学指导来帮助我们。

思考:( 1)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的知识?( 2)在这一阶段

的学习中,你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

(二)单元知识梳理

1、学生自主整理复习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

在整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2、小组讨论

将整理的知识在小组内与同伴进行交流,相互补充。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展示各小组的整理结果,并组织自评和互评。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1、口算 :

2.6+0.40.375+0.625 5.8+25-

0.48+0.29

0.2

4.3-1.60.74-6.41-0.893-2.3

2、脱式计算.

12.83-(8.45 -3.69)100-(8.7+5.24-4.854)

84.06+6.47 -(35.2 -5.19)56.43 -(15.27 + 30.29)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4.15 +5.87 +5.858.07 - 5.8 + 0.93

28.93 -7.46 -5.54 6.38 +5.4 + 4.6 +3.62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组织交流。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智慧广场重叠问题(第 1课时)主备人:***使用人: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教学重、难点:

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重点:理解有重叠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叠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叠部分。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使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

2.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谈话:从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贴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几人?

追问:怎样计算?

出现两种算式: 10+9=19(人) 10+9-4=15 (人)

谈话:这两种算法哪种正确呢?让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二、合作探究,体验策略

1. 明确要求,合作探究。

谈话: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到底应该怎样解决?请

设计一张图,把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

出示要求 : (1)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再圈一圈、画一画,让人一眼看出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

(3)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设计图最清楚、最简洁。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评价。介绍韦恩图。

2. 数形结合,说图明理。

学生指图理解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三、深入探究、建立模型

提问:根据韦恩图,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追问:如果重叠部分有 5 人呢? 6 人呢? 7 人呢? ??

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

全班交流。

谈话:观察集合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要求参加实践活动一共有多少

人?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方法:用和减重叠部分。(板书)

揭示课题。

四、拓展应用,形成技能

自主练习第 1、 2、3 题,学生独立思考,画图分析并计算。然后全

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重叠问题

用和减重叠部分

教后反思:

课题:平均数(第 1 课时)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能发现

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

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

个性化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出示情境图 ],瞧,这是

在红队和蓝队之间进行的一场冠军争夺赛,当时蓝队稍稍落

后。仔细观察,比赛正激烈时,发生了什么?蓝队教练在想

什么?要做什么?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

蓝队的 5 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

分队员,怎么办?

篮队还有7 号和 8 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

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

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

分能力高?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代表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种

方法。

3、谈话:怎样算他们的平均得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

前展示一下?引导学生借助条形统计图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得到平均分。

三、展示交流精讲释疑

探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总分÷ 出场数 =平均分

四、巩固练习

五、拓展交流总结提升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小教练——统计

7号:(9+11+13)÷ 3 8

8 号:(7+13+12+8)÷ 4

教后反思:

课题:平均数(第2课时)主备人:***使用人: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平均数。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2、平均数在统计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数的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一、课前口算练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刚进行完体能测试,其中包括仰卧起坐,我给同学们带

来了仰卧起坐的一组数据,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你能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的计算方

法。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下面是四年级一组同学的仰卧起坐的成绩,你能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

吗:

姓名张平李东王强刘明林海黄玉

个数203535243531

你计划怎样来计算:

师提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一: 20+35+35+24+35+31=180(次)

180÷6=30(次)

生二: 35× 3+20+24+31=180(次)

180÷6=30(次)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小组讨论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先算出全队的总成绩再除以全队的人数即:总数量÷总份

数=平均数

不同点:第一种算法是将每一项累加,再除以人数;

而第二种算法是用乘法计算出相同的身高数并相加,再除以总

人数。

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呢?能谈一谈吗?

四、灵活运用,巩固练习

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6、7 题。

五、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解决了什么问题?

是怎样解决的?

板书设计:

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教后反思: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趣味拼搭——观察物体1(第1课时)主备人:8888使用人: 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能辨认从不教学重、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物 观察物体。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会欣赏数学美。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 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具: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谈话:同学们认识这里吗?这里的风景美不美?我国古代伟大的诗 人苏轼在游览了庐山之后写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诗句。(课件出示)为什 么同一座山却能看到各种不同的形状呢?(学生尝试回答)相信学习了 今天的内容后你就能很快地解答出来了。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谈话:我们同学在小时候经常搭积木,现在老师用 3 块积木搭了一 个形状,请同学们用图中三个同学的角度来观察。 我们以观察者的角度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会是什么形状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组物体是什么形状。(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借助经验,大胆猜测。 谈话:我们就以图中三位同学的位置来猜测一下他们所看到的形 状。 (学生猜测,课件出示) (2)动手模拟,验证猜测。 谈话: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积木按照图 中的位置摆放好。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 察,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教师边讲边演示怎样观 察)并把观察到的形状和课件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看看课件中的每一 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材

四年级下册: 教案报送进度与课题名称 (51课时) 1周 第一单元泰山古树——计算器 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孙 第2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运算中的规律;-------孔 第二单元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李令令 2周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练习;-------王 第3课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与计算公式;-------黄 第4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综合练习;-----------高 3周 第三单元快乐农场——运算律 第1课时: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刘 第2课时: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及减法的性质;-------李佩第3课时: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张 4周 第4课时:乘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马 第5课时:利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郝 第6课时: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除法的性质;--------侯 5周 第7课时:乘法的分配律;---------孙 第8课时: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与应用;--------孔 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征;--------李令令 6周 第2课时:三角形的分类;---------王 第3课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黄 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高

第5课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刘 第6课时:梯形的特征;--------李佩 第7课时:多边形的综合练习;---------张 8周 第8课时:实践活动——图形的密铺;----------马 第五单元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认识两位小数;-------郝 第2课时:认识三位小数;---------侯 9周 第3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孙 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孔 第5课时:小数的比较与性质练习;---------李令 10周 第6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王 第7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练习;---------黄第8课时: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高 11周 第9课时: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练习;------- 刘 第10课时:求小数的近似数;-------- 李佩佩 第11课时: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张 12周 第六单元趣味拼搭——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物体;------------ 马 第2课时:根据看到物体的形状确定物体的摆放;----------- 郝 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及验算;------------- 侯 13周 第2课时: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孙 第3课时:小数连减、连加、加减混合;--------------------- 孔 第4课时:小数简便计算;-------------- 李令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计算器知识点 1、拿到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课本第3页)。 2、记住计算器计算的步骤。(课本第3页) 3、会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有规律的算式并找出规律。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 1、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a×a简写成(a2),a+a可写成(2a),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求速度v=s÷t 4、正方形面积:s=a.a或a2 周长:c=4a 长方形面积:s=ab 周长:c=2(a+b) 5、用c表示总价,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计算总价可以写成:c=ax 第三单元运算律知识点 1、加法运算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规律叫加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 3、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种规律叫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 (a+b) +c=a+(b+c) 4、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这种规律叫减法的运算性质。字母公式:a-b-c=a-(b+c)或a-(b+c) = a-b-c 5、乘法运算定律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6、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种规律叫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 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种规律叫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a·b)×c=a·(b·c) 8、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叫除法的运算性质。字母公式:a÷b÷c=a÷(b×c)。 9、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减。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一课一练(全册)

第1课时计算器

答案提示: 1.开关;清除屏;清除;清除 2. (1).ON/C;(2).1;7;8;(3).×;(4).6;9;(5).= 第2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先用计算器计算出每组前三道算式的结果,再按照规律写出后两道算式的结果。 1. 9×9= 99×99= 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9= 2. 19+9×9= 118+98×9=

1117+987×9= 11116+9876×9= 111115+98765×9= 答案提示: 1. (1).81(2).9801(3).998001(4).99980001(5).9999800001 2. (1).100(2).1000(3).10000(4).100000(5).1000000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1.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欢乐谷玩。车上有男同学m人,女同学15人,共( )人。看到路边红花有50盆,黄花有n盆,红花比黄花多( )盆。欢乐谷的成人票价为w元,儿童票价为成人的一半,儿童票价为( )元 2.已知2,4,6,8,10,…第(n+1)个数是()。 3.小小有n元,淘淘的钱比小小的3倍还多4元,淘淘有 ()元。 4.小明今年m岁,小刚今年(m+4)岁,五年后,他们相差()岁。

答案提示: 1. (m+15);(50-n);w÷2 2.2n+2 3. 3n+4 4.4 第2课时用字母表示等量关系

1.今年妈妈a岁,小明b岁,妈妈和小明相差岁。 A.ab B.(a+b)C.(a-b) 2. 小红家本月的用电量是70千瓦时,交电费c元,那么电费每千瓦时是元。 A.c÷70 B.(c+70)C.70 c 3. 汽车每小时行x千米,8小时行千米。 A.(8-x)B.(8+x)C.8x 4.每袋有a条鱼,3袋有条鱼。 A.3a B.(a+3)C.(a-3) 5.汉口到上海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以每小时26千米的速度从汉口开往上海。开出t小时后,当t=12时,离开汉口有()千米。 答案提示: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金桥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2)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2)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3) 混合运算 (4)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5)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6) 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 (6) 课题:画方位图 (8) 课题: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9)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1) 加法交换律 (11) 加法结合律 (14)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三课时) (15) 课题二:乘法分配率 (16) 课题:简便运算 (18) 简便运算(二)教学设计 (20)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21) 课题:营养午餐 (23)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7) 课题一:小数的意义 (27)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8)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案 (30)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3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5)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5) 第五单元三角形 (37) 课题:三角形的特征 (37)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 (39)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 (42) 第五单元: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 (44)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7)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9)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运用 (51) 第七单元统计 (53)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54)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54) 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二) (56)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一)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完整word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017)

第一单元备课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计算器(1)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 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测 试题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单元测试 一、认真审题,准确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数一数下面的物体各有几个正方体组成。 ( )个 ( )个 ( )个 ( )个 2、摆一摆,填一填。 ① ② ③ 观察上面的三个物体可以知道:第①个物体从上面看到( )个正方形,第②个物体从正面看到( )个正方形,第③个物体从侧面看到( )个正方形。 2、从( )面和( )面看到三个物体的形状完全相同;从( )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二、请说出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12分) ( ) 面 ( ) 面 ( ) 面 ( ) 面 三、 观察连线。(6分)

从正面看从右面看从左面看 四、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8分) 1、如右图,数数它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 ① 9 ② 10 ③ 11 ④ 12 2、 左图是四个小正方体堆成的,从侧面看到的是() ①②③④ 3、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右边的物体,下面的图 形是从( )看到的。 4、下列图形,从上面和侧面看,形状完全相同的是()。 ①②③ 5 的是()。 ①②③ 6 )。 ①②③ 五、仔细看图,填图号。(8分) ①②③ ④ ⑤⑥⑦⑧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①正面②侧面③上面 B C

六、下面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 在方格纸上画出来。(18分) 七、创新提高。(18分) 1、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从上面看到的是,共有多少种摆法试一试,自己摆出来。 2、下图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若是由3个正方体摆放,该如何摆若是由4个正方体该如何摆试一试,自己摆出来。 3、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如果从前面、侧面 是看到的形状都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吗试一试。 ( (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 一、小小知识窗;显我本领强。(20分) 1、0.8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这样的个计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 2、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是( )。 3、3分米=()米4角=()元 2.5千克=()克 4、已知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7;十分位上的数字是8;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 5、若a×10=b÷0.1(a、b都不等于0);则a()b。(填上“>”、“<”或“=”) 6、0.30是( )位小数;读作();它与0.3的大小()。 7、2.7×2.8的积;小数部分有()位。 8、0.25扩大它的100倍是();再扩大它100倍是()。 9、把4.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也就是把原来的数()倍。 10、把6.068去掉小数点;原数就( )。 1 / 38

二、小小审判员(对的打上“√”;错的打上“ד。)(10分) 1、一个小数要扩大3倍;小数点要向右移动3位。() 2、近似数是5.38的三位小数不止一个。() 3、5.29在自然数5和6之间;它近似于5。() 4、四位小数一定比三位小数大。() 5、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我来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分) 1、比较大小:3.105 ( ) 3.15 A、> B、< C、= 2、大于2.109而小于2.209的数( )。 A、只有一个 B、只有两个 C、有无数个 3、把84.6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是0.846 2 / 38

A、10 B、100 C、1000 4、30个0.01和3个0.1相比较( ) A、30个0.01大 B、3个0.1大 C、它们大小相等 5、≈( )亿(保留整数) A、75 B、76 C、75.54 6、把0.5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是( )。 A、0.05 B、0.50 C、0.500 7、5.384中的“8”在 A、十位上 B、百位上 C、百分位上 8、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 A、不变 B、发生变化 C、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四、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 / 38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目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自然界中少数物质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叫反常膨胀,水在4摄氏度时体积最小,在4摄氏度以上和以下体积不断变大。 3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5用摄氏温度计测定的温度叫做(摄氏度)。 6、液体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构成。 7、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 9、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体积变化最多的是气体,最少的是固体。 10 答:由于水的反常膨胀,水管中的水受冷膨胀使水管裂开。 11 答:车胎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车胎爆裂 12 答:放在热水中,球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使乒乓球恢复原样。 第二单元 13 14、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质,他们是石英、长石、云母。 15、大理岩、石灰岩遇盐酸冒泡。 16、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17、测试岩石硬度时,手指甲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软、铜钥匙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硬,小刀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痕迹的岩石最硬。 18、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9 答:(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3)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 (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20、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变质岩。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 21 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22、岩石不断风化最终形成沙和黏土。第三单元 23 土壤是由空气、水、砂、黏土、腐殖质、无机盐等构成的。 土壤里面含有水分、小虫子、枯叶、小石块等物。 24 人们按照土壤中含砂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25、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一般在70厘米左右。 26、含有(砂)较多的土壤比较松散,含有(黏土)较多的土壤比较紧密。 27、沙质土中的空气(多),黏质土中的空气(少),壤土中的空气(适中)。 28 (1)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2)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土壤能够提供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 29 答:1、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2、土壤资源的不合理使用;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4、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使土质恶化。 30、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31 答:地表植被的破坏。 32、(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1 / 2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备课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计算器(1)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1、师、生自备计算器。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计算器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课前小研究

(完整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背诵或默写知识点 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第1点能理解,第2点要会背得分: 1、用字母表示数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 可以省略不写。省略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字母按顺序写。如:a×b=ab、5×a=5a、1×a=a、a×a= a2 注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结果时要注意格式:首先写出字母等于几,再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脱式计算的形式,将字母换成数再计算即可。 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如:s=vt;计算公式,如: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或s= a2 ; 3、正方形的周长:C=4a 长方形的面积:S=ab ;长方形的周长:C=2.(a+b)=2(a+b) 注意:2 a与a2学习时注意区分,不能混淆。2 a表示两个a相加,a2两个a相乘。当a等于0或2时,2 a=a2 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 (1)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那么,s=v×t ;v=s÷t ;t=s÷v (2)用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 表示求总价的公式是:(c=a×b ); 表示求单价的公式是:(a=c÷b ); 表示求数量的公式是:(b=c÷a )。 (3)用a表示工作效率,t表示工作时间,c表示工作总量。 表示求工作总量的公式是:(c=a×t ) 表示求工作时间的公式是:(t=c÷a ) 表示求工作效率的公式是:(a=c÷t ) 3、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公式: (1)长方形: 周长=(长+宽)×2 C 长 =(a+b)×2 面积=长×宽 S 长 =a ×b (2)正方形: 周长=边长×4 C 正 =a×4=4a 面积=边长×边长 S 正=a×a 或S 正 = a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全册教学分析 (一)名称、版本: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出版社(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四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角与三角形的认识、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消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二部分。 (三)教材目的要求: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画角,会画角。并能用三角板画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统计与概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实践活动: 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 ——————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 1、用字母表示数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 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

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情景图) 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