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大新闻考研】大学语文(现代文)-终极打印版

【武大新闻考研】大学语文(现代文)-终极打印版

【武大新闻考研】大学语文(现代文)-终极打印版
【武大新闻考研】大学语文(现代文)-终极打印版

《秋夜》

●写作背景

鲁迅的《秋夜》,写于1924年9月的北京。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相互勾结实行黑暗统治和情况下,北方的革命处于低潮。同时,“五四”退潮后新文化战线发生了分裂,思想界也起了巨大分化,而且北京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又掀起一股提倡国粹、整理国故,妄图将青年重新拉回故纸堆的复古思潮。对这些社会的变故和强大的黑暗势力,鲁迅不免孤寂、彷徨,时而感到一种“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苦闷,但他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一方面急切地找寻生力军,一方面孤军奋战,坚忍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篇著名的散文诗,正是作者这种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

●思想内容

作者通过对秋夜所见所感的抒写,刻画了枣树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反抗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表达了对反动势力的憎恶和蔑视、对弱小的被压迫者的同情,以及对追求光明的奋斗者的热诚赞颂。

●艺术特色(枣树形象的塑造)

①在艺术上,作者刻意将景物人格化,并借景物所赋予的特定象征意义,触及时事,借景抒怀,托物寓意,使其既符合自然景物的特征,又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巧妙做到了诗意与哲理的结合。文中那脱尽了叶子,“默默地铁似地直刺天空的枣树”,那知道“秋后要有春”的小粉红花,那做着“春后还有秋”的梦的落叶,那夜游的恶鸟,那夜半的笑声,还有那“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的小青虫,无一不浸透了作家的情感,无一不在默默传达着作家的心声。

②语言形象形象凝练、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作者所选取的语言能够构成画面,能够产生音响。读后掩卷,那洒繁霜的夜空;那窘得发白的圆满的月亮;那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那冻得红惨惨的小粉红花;那撞在玻璃灯罩上丁丁地响的小青虫……都在眼活动,仿佛触手可得。

③作者还采用环境烘托、正反形象对比等多种手法,着力塑造枣树的形象,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思想性和战斗性。

●象征手法

夜的天空及脥着冷眼的星星的形象,象征统治者及其帮凶和一切黑暗的反动势

力。枣树的形象象征同黑暗势力斗争的战士。枣树的斗争是勇敢顽强的,不屈不挠的,一心要制强敌于死命,然而是却孤独的、寂寞的。小粉红花似天真、纯洁的青年,虽有美好的愿望和幻想,但阅历简单,抵不住黑暗的重压和繁霜的摧残,且只是在做梦,并未投入战斗。小青虫般的英雄们,追求光明,不怕牺牲,但力量弱小,“布不成阵”。落叶虽然阅历较深,了解现实社会,但已看破红尘,悲观、绝望、消沉下去。枣树孤军奋战,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也知道落叶的梦”,表现了乐观与悲观的矛盾,有信心地战斗和看不见路的矛盾。

《秋夜》中还有一个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他憎恶天空,同情小粉红花,赞扬枣树的战斗精神,也同枣树一样感到孤独寂寞,又不甘于寂寞而要积极地面对战斗。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表达方式的含义

对于为什么要把两株枣树分开来写,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认为,作者采用修辞重复格的方法突出枣树,使赞美的主要对象更加鲜明,引人注目;第二种认为,这种写法体现了作者孤军作战的感觉,反映了当时革命者没有联合成阵线的事实;第三种认为,这样写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解放前甚至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堕入恶趣”。仔细体会一下全篇作品所创造的意境,第一种理解较为贴切,作者通篇赞美的就是枣树的战斗风格和风骨,作者描写枣树的笔触始终是饱含深情、不惜笔墨的。

《伤逝》

●思想内容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以爱情题材反映社会现实的短篇小说。作者通过一对被"五四"新文化运动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一度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以热恋同居开始,以生死离别告终的爱情悲剧,敏锐而深刻地揭示了内蕴丰富而又深刻的主题:青年们如果把自己奋斗的目标仅仅局限于追求个人的自由,婚姻自主的狭小范围里,仅仅凭着个人奋斗的微弱力量,是难以冲破封建社会的天罗地网的,更难以获得最终的自由和解放。

●艺术特色

①采用手记形式抒写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这种形式便于内心世界的自我剖析和高度真实地表现人物复杂的精神状态。由于使用第一人称,使人好似听到主人公如泣如诉地剖析表白,真实细腻,感情浓烈,在这种追记中,无论是叙事或是写景处处都抹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

②全篇抒情色彩浓郁。虽然情节叙述简洁,但爱与恨、悲与愤、血与泪错综交织的情感,时而悱恻委婉,时而宣泄奔突,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③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作者注意选取和突现那些最能表现人物精神、性格的外部特征,十分简练地勾画和展示出人物的灵魂。作者对子君眼神和面部表情的描绘,尤其传神。作品就是通过这些精彩的描绘,使子君形象活生生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④此外,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在写实的过程中也常有涓生浓重的抒情。在整个悲剧的叙述过程中,抒情气氛非常强烈。议论和抒情的不断穿插,还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种波折起伏的意味,既真切又似有些朦胧,既有强烈的现实性,又带有一种凝重的历史感,既有生活细节的精心描写,又有高度概括的抒情性话语,给人留下了很大的回味与思考的空间。

●子君悲剧的原因

①子君的悲剧无疑是时代悲剧,客观上是封建社会及其制度对她的扼杀。鲁迅曾艺术地揭示酿成这一悲剧的根源,主要原因是经济压迫,子君正是因为经济上的依赖导致人身上的依附,所以她不但没有成为合乎时代潮流的“新女性”,而且在小家庭中也没有取得与涓生平等的地位。这是子君的失败的原因之一。

②此外,子君的悲剧,主观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她死于自身“未褪尽旧思想”

和依赖性;她死于自己的懦弱庸俗和谋生无力。子君一心追求的只是婚姻自由,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托在涓生身上,而忽略了婚姻家庭支柱的经济基础。

同时,她逐步放弃没有了进取心和高远的理想。小家庭建立以后,她的思想几乎停滞不前了,甚至还失却了原先的光彩。她本是个知识女性,婚后她渐渐变得平庸短浅。这说明子君并不是一个思想坚实的上进的女性。她的爱情愿望得到满足以后,就不再想到妇女的解放和自身的事业还要继续努力奋斗。在家庭经济危机中,她毫无开辟生路的打算,对于涓生思想感情上的变化,也显得很呆顿,以致最后走上了悲剧的结局。子君的可悲这处,在于其身的思想局限与认识局限。

●涓生败退的原因

①首先,中国封建势力过于强大,社会过与黑暗。顽强的封建礼教和强大的生存压力时时阻碍着他的进步。

②另一方面,也有主观的原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固有的自私的弱点导致了他的败退。在面对生存压力时,自私地为了自己而埋葬掉他曾付出极大努力获得的一切。

《故乡的野菜》

●思想内容

周作人善于摭拾人所不言的小题材,信笔写来,无不成趣。《故乡的野菜》即写出了故乡的风俗,且带着清新的野趣。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不惮其烦地介绍了习见于故乡的荠菜、马兰头、鼠曲草、紫云英,它们的形状,颜色与用途,以及围绕它们而展开的浙东民俗。而文中引述的“荠菜马兰头,姐姐嫁在后门头。”“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野趣也真沸沸十足,用笔极其简练明净,从而传达出作者的审美情趣。由此可以见出,以质朴的语言对民俗的东西忠实地记述,以存野趣;以独特的审美标准去芜存精,是这篇散文以及周作人若干散文野趣为雅趣的契机之一。不仅如此,周作人还把浙东民俗推广到深厚的文化背景里去。其中他征引了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顾禄的《清嘉录》,以古证今,把浙东民俗提高到文化史的层次从而古今打成一片。又由于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并以东洋习俗同中国习俗相比印照,将浙东民俗置于一个横的文化比较剖面上和深厚的文化背景里,勾画出一幅幅浙东古朴清纯的民俗画卷,流露出品花赏草的闲适情趣,而于其中又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眷恋之情。

在作者笔下,从野菜引出了浙东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和淳厚古朴的民风习俗,透露出浓厚的生活风韵和新鲜的农村野趣。可以说,“野菜”,只不过是作者的着眼点,而落脚点却在写故乡的自然人情之淳真优美。

●艺术特色

①重知识性与趣味性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采食野菜、清明扫墓,本是浙东乡间常见琐事,作者信笔写来却津津有味。文中不仅介绍了故乡三种野菜的形态、颜色和用途,还介绍了与之相关的风俗民情,将民谚童谣、中外典故不露痕迹地编缀在短小的篇幅中。周作人学识非常渊博,其散文常常在中外古今、广征博引之中来论述问题、阐明事理,信手拈来,毫无吃力之感,如本文中对荠菜的描写,我们先看到乡间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 的生动图景,又听到有趣的民谣,读到古籍上有关荠菜的种种记载,真是信守拈来,皆成文章,看似随意说谈,却又诗情洋溢,趣味盎然。

②取材广泛,不拘一格。虽然平凡琐碎,但一经他的笔墨点染,就透露出某种人生滋味,而且具有相当浓厚的雅趣。

③本文具有平和冲淡的文体风格,舒缓自然的语言表达,夹叙夹议的抒写体制,言简意赅的结构章法,是谈话风文体的典范。浓郁的乡情偏以平淡出之是周作人散

文的一贯风格。《故乡的野菜》从他的妻子买菜看到荠菜,想到浙东乡间妇女小儿买菜的事情以及小孩们唱的歌,引《西湖游览志》《清嘉录》的有关记载,又联想到鼠曲草和小孩赞美的歌辞,以至清明扫墓时所供的麻果和草饼等,在即兴闲聊中传达出一种优游自在的恬淡趣味,写野菜,写民俗,一切皆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没有任何人工雕饰的痕迹,细细品味,又觉得意境深远,耐人咀嚼。

④简洁、古雅、含蓄、凝重的语言风格,其语言是一种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杂糅调和的语言,涩而有味。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智慧与机巧,体味到周作人笔下一股时隐时显,时浓时淡的苦涩味,这正是真率自然的作家自我心境的流露。“他的作风可用龙井茶来打比,看去全无颜色,喝到口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⑤此外,浓郁的地方风味和平民化的写作立场,也是本文的另一特点。

●“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作者这样写的真正含义

作者要写故乡,却先说“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笔调一下子荡了开去。但正是这样一个于故乡无甚特别情分的周作人,在听到妻子不经意间提及的菜场里有卖荠菜的时候,却是第一时间“想起浙东的事来”。于是,一场关于浙东野菜的盛宴就此开幕。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三种浙东乡间最常见的野菜,被以植物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的笔力,描述得生动而详实,引经据典之余,还有民俗、民谣的助兴。对野菜这样田间地头自生自灭的低微生命而言,作者予其的待遇不可谓不隆重。

于故乡的冲淡,于野菜的隆重,在此形成了有意味的对比。对比的前提是十分明白的:野菜何尝不是故乡的一个符号,一个标志,一个物化的精灵。所以,联系文本开头关于故乡的那番表白,作者于野菜的深刻记忆和无限念想,流露的恰恰是细致真实而不无矫情的故乡情怀。所以在作者对野菜的谈论中,无一处不掩藏着他眷恋故乡之深情。

《凤凰涅槃》

●解读《凤凰涅槃》

《凤凰涅槃》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宣告着: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凤凰是他的象征)正经历着伟大的涅槃和“死灰中更生”的历史过程。诗中,“凤歌”与“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生动、自由、净朗、华美的民族振兴时期的到来。

思想上,《凤凰涅槃》最集中地的表现了作者在“五四”时期热情奔放的火山爆发般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充满了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势不两立和对现实反抗的强烈精神。诗中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体现诗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

②对新的理想社会表现出热烈的追求和对新生活积极创造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平等,和谐的新社会的无限向往。同时饱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诗人通过凤凰的再生,来抒发他对社会的改造的勇气和决心,是他对祖国新生的强烈渴望在诗作中的自然袒露。

③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结合的自我力量,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

凤凰的形象体现了五四时期觉醒了的中国人民追求光明、自由、新生的革命愿望。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刻画凤凰的这一形象:

首先,是旧社会的叛逆者。凤凰自焚前的歌集中地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揭露和控诉。“凤歌”以极度的悲愤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宣告了与旧社会彻底决裂的决心。凤凰作为旧社会的叛逆者的形象,就这样凸现出来了。

其次,凤凰也是为了新社会献身的战士。由于对旧社会的污浊、黑暗有着切身的感受,所以表现出彻底决裂的决心和意志。当凤凰意识到只有焚毁整个旧社会,新社会才能诞生的时候,就不顾代表腐朽落后的“群鸟”的嘲笑、讥讽,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烈火中。这种自觉的彻底的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他们为了新社会献身的崇高品质。

再次,凤凰还是迎接祖国新生的使者。集香木自焚,是为了新社会和新“我”的更生。经历了痛苦的蜕变,新社会和新“我”终于在鸡鸣声中诞生了。凤凰激情

礼赞新社会的一切,满怀着幸福和欢乐的情绪,表现了用生命和鲜血去争取光明的战士的自豪感,所以说凤凰同时也是迎接新社会到来的使者。

凤凰的“涅槃”不是寂灭,而是新生,是经过斗争之后的新生,是从烈火中求得的新生,它预示着旧中国的灭亡,新社会的诞生,这里寄寓的是诗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艺术特色

①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本诗以历史和神话传说为背景,选取了具有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气质的形象,表达了“五四”雄伟博大的时代精神。诗篇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势,抒写了凤凰自焚追求新生的全过程,基调高昂而悲壮。想象丰富,色彩瑰丽,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它任凭感情驰骋,于内在的情绪节奏中表现一种雄浑肃穆的悲壮气氛。充满了英雄主义的基调和传奇色彩。

②象征、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凤凰涅槃》通篇都是象征形象。凤凰是祖国的象征,也是勇于献身的革命者的象征;凤凰自焚,象征着“我”和旧社会的灭亡;凤凰的更生,象征着“我”和新社会的更生;凤凰自焚前的那种“冷酷”、“黑暗”、“腥秽”、“衰败”的景象,是旧中国社会面貌的象征;群鸟是中国落后和反动势力的象征;“火”是光明的象征,也是人民革命的象征…这些象征体都寓有深刻的内涵。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赋予事物更深一层的含义,创造了更含蓄深邃的意境,起到了“言此及彼”的艺术效果。

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极为高明。这里有形象的对比,如凤凰的远见卓识和敢于叛逆、勇于献身的崇高形象,与鼠目寸光、卑劣的群鸟形象的对比;也有环境的对比,如旧中国的黑暗、冷酷、污浊,与更生后的新中国的华美、鲜明、芬芳的对比;还有情绪的对比,如凤凰自焚前的悲哀、烦恼、忧郁、激愤,与经过烈火洗礼后再生的欢乐、挚爱、和谐、欢唱的对比,等等。通过对比,突出了真善美,谴责了假恶丑。

③诗情的戏剧化。将诗情的戏剧化,是变抽象为具体,变流畅为凝结,变无形的意识为具体的形象的一种手法,起到直观的效果。整篇长诗象一幅多幕剧,序曲可以看作是序幕,而后通过“群鸟歌”凤凰自焚前的独白,更生后的雀跃欢唱等场面,把充满戏剧冲突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

④形式上雄丽兼备。这首诗在形式上是自由诗体,但不同于五四初期的自由诗。由于诗人有很深的我国民族文化根底,又有丰富的外国文化修养,所以在这首诗里既热情奔放,纵横恣肆,又严谨典雅,蕴藉含蓄。诗的节奏时而低沉哀伤,时而高昂欢乐,恰到好处的渲染了特定的气氛。大量的排比句和复沓歌咏也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诗句既工稳严整,又在整齐中富于变化,代表了自由体新诗的较高境界。

《炉中煤》

●思想内容

本诗作于1920年,是一篇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

《炉中煤》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诗作。它的恋歌的形式写颂歌,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全部的光和热。这首诗处处洋溢着真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向往。诗中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十分巧妙,合切,新颖,使感情的表达淋漓尽致。该诗节拍整齐,婉转回环,有一种割不断的绵延情意,正好适合表现眷念祖国之情。

●艺术特色

①主要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主题。全诗四节,应用了不同的比喻。第一节,诗人用“年轻的女郎”比喻“五四以后的中国”,以歌颂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新生与美好。第二、三节,诗人又用煤“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被“活埋在地低多年”,来比喻自己空有报国的志向和才华,却无施展的机会,以控诉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而煤终于“重见天光”,又是比喻诗人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和祖国的觉醒。最后一节,则用通体燃烧着的煤把光和热献给人类这一形象,抒发了诗人眷念祖国的情绪。

②全诗洋溢着火一般真挚、纯洁、强烈的爱国之情,激扬着恳切、急迫、刚烈的报国之志,给人以振奋的力量,通篇即以“炉中煤”的口气,向“年轻的女郎”倾诉衷肠,一唱三叹,以抒写“我”眷念祖国的情绪。

③韵律和节奏的和谐。它是一首比较严谨的格律诗,章法、句式、韵律都很讲究。从章法看:全诗四节,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发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叙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取复叠形式,前后呼应,将全诗推向高潮。从格式、韵律看:每节五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韵旋,一韵到底,而各节均以“啊,我年轻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的呼唤起唱,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诗情随诗律跌宕起伏,韵味深长。

《再别康桥》

●思想内容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它表达了诗人旧地重游产生的眷恋,惜别而略带忧伤的情怀,是一首优美精致的抒情佳作。

诗人通过对夕照下的康桥美景的描绘,抒写了自己的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艺术特色

①形式上,诗歌富于建筑美。全诗共7节,节与节之间大体匀称, 每节四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一、三行稍短,二、四行稍长,每行六至八字不等,力求整齐而不呆板,参差而又均衡。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②语言上,诗歌富于音乐美。注重音节的匀整与流动,每节二四句压韵,依据情绪的差异每节换韵,加之首尾两节反复和某些词语的重复,形成了节奏舒缓和谐又有所变化的旋律。

③意境上,诗歌富于绘画美。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首先,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同时,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香市》

●思想内容

《香市》是茅盾写的一偏独具浙江农村乡土气息的散文。全篇通过作者真切的见闻感受,描写了别有异趣的家乡“香市”。“香市”是带有封建宗教色彩和地方风情的古老乡村风俗,它像一扇赫然敞开的窗子,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广阔而久远的农村社会生活的全貌。作者从早年亲切的生活回忆和对农村现实的细致观察出发,描写了“香市”今昔的历史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农村经济的日益崩溃,农民生活的日益贫困。

●艺术特色

①作者在结构安排上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截取了“香市”昔盛今衰的两个的片段进行对比描写。同样的乡镇、同样的“香市”,今夕迥然不同,对比非常鲜明。前者描绘了五六十亩地的广场上人头攒动的热烈气氛,作者深情写来,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后者写香市的“恢复”,但情景却与此前迥异:社庙残破不堪,锣鼓声单调,连空气都似乎很阴惨;尽管来了“南洋武术班”,节目精彩,表演卖力,“委实好看得多”,但是看客寥寥,尤其是农民“差不多不见”了。作者从游人、场面、声响、气氛等方面一一作对比,昔日“香市”的热闹,反衬出今天的冷落,昔日的兴旺,反衬出近日的的萧条,前盛后衰,对比强烈,同时深刻地揭示作品的主题。

②作者善于选材,通过小的典型来反映大的主题。作者从一个特有的角度,精心选择了“香市”这个江南小镇的典型,通过“香市”的今昔变化来表现帝国主义入侵和国民党统治给江南农村造成的颓境这样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主题,可谓独树一帜。

③作者运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寓深意于简洁朴素的文字之中,有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同时,象征、暗示等手法的运用,也使本文叙述委婉含蓄。作品对昔日香市的描写指出了香市历史悠久和为农民带来的幸福感受,从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当时的中国农村时平静但有些闭塞的。对造成“香市”悲剧性历史变异的原因,没有做正面的、直接的、详实的交待,只是在勾勒今日“香市”面貌时,用寥寥数语涉及了背景,暗示着农村经济走向衰败贫困的社会命运。

象征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公安分局”借社庙的左屋做了衙门;社庙的左偏殿又挂上了“‘蚕种改良所’的招牌”。前者象征着国民党军阀的反动统治;后者则象征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另外,“南洋武术班”也被作者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此种象征突出了本文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④另外,恰到好处的运用数字,是这篇散文的又一特色。文章虽然只有九百多字,运用的数字却多大二十多个,这些数字有起到了各自特定的作用。作品前部分对数字的运用体现了香市狂欢的气氛,而后半部分则体现了香市的衰落。

●结尾一段的含义

此篇文字固然有为村俗乡习——“香市”做记的美意,但作者更深远的旨趣乃在于表现“香市”的今昔巨变,用以勾画农村衰败贫困的趋向。所以,前半部的胜景喜情的描写虽有佳妙之处,而后半部的凄境忧意的记叙则尤为发人深思。结尾一段语言相当简朴,但暗示的意味是深远的,现在的香市是由镇上的小商人重兴的,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但“他们失望了”,因为此香市已非彼香市,热闹的香市早已留在小镇过去的岁月里。香市是属于农村、属于农民的,而中国的农村经济早已遭到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和摧毁,农民们流离失所后,香市早已没了主角,难怪小商人们也失望了,在这背后潜藏着多少不幸和辛酸。

《文学的趣味》

●思想内容

这是一篇内容丰赡、有独立见解、论证周密而又深入浅出的文艺论文。

作者围绕“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这个中心论题,议及文学趣味的重要性、导致文学趣味分歧的原因、克服文学趣味欠缺的方法等问题。其结论是:要获得“纯正的趣味”,就必须加强学问修养,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即多读作品,而且要读不同种类、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从中加以比较,以提高鉴别力。

其实,作者自己就是在现身说法。他通晓文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知识渊博,因而才能旁征博引,见微知著,析理深刻,使本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启发性。

趣味分歧原因在于:①质禀性情②身世经历③传统习尚

文学趣味欠缺表现为:①根本不知②知得不正确③知得不全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思想内容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发思古之幽情。

作者以桨声灯影为切入点,作为夜游秦淮,品味秦淮的独特角度,以细腻传神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秦淮的桨声灯影,旖旎风光,绮靡声色。文章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桨声”中的、喧闹的、歌声笑语的秦淮河,后半部分描绘了“灯影”中的、优雅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秦淮河。“两条”秦淮河构架了一个立体的秦淮世界——诗意的、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尘俗的秦淮世界。

文中既有作者对秦淮河美景的陶醉,有抚今追昔时内心淡淡的惆怅,有对不幸沦落风尘女子的哀怜,亦有面对女性、诱惑时深受道德律的压迫的内心冲突。而这中沉重感又代表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渴望革命却找不到出路的共同理想。

●艺术特色

①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巧缜密。它以时空的转移即游踪为行文的外在线索,写作者从利涉桥、东关头到大中桥,一路领略繁华绮丽的“秦淮河的滋味”。同时,又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为行文的内在线索,其转折点是在大中桥外遇到歌妓的“纠缠”,于是超然物外的心态被“满载着的怅惘”所取代,而且这现实的苦闷与篇首“船儿如何载得起”的历史的“愁梦”暗相贯通,从而赋予作品以丰富的思想内涵。

②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绵密细致的描摹,作者注意深入观察和体味灯光、月色、河水交相辉映中的情韵,从景物的色泽、光线、形态乃至音响的勾画中表达深切微妙的主观感受,并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在细腻、洒脱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空灵朦胧的意境美,创造出情景交融、诗意浓郁的艺术境界。

③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秦淮河在作者笔下诗、如画、如梦一般。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而以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船只、绿水、灯光、月色、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创造出了情景交融、诗意浓郁的艺术境界。

④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本文记叙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入发思古之幽情。作者在描绘秦淮河的景色时,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

⑤另外,作品的语言清丽、典雅、优美,显示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

●思想内容

《发现》是闻一多爱国诗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表现的是诗人从美国回来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残破祖国的失望与忠贞的爱。

诗人用故意否认的方法,强化了诗人心目中祖国与现实祖国巨大反差,以此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期望。诗人满怀热情急切地回国,看到的却是令人伤心失望“恐怖”、“噩梦”和“悬崖”,而问天地又不得消息,是多么地激动、悲愤!这情感真实而强烈,巨大地震撼着读者的心扉。末句,诗人发出了“你在我心里”的呐喊,强烈地抒发出诗人对祖国挚爱不渝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仅12行,虽短小却立意非凡,构思新颖奇巧,尤其是开头结尾十分不寻常。诗歌的开头,诗人单刀直入,呼天抢地的呼喊:“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一呼喊,给人以突兀峥嵘之感,吸引读者迫不及待阅读下去。

接着,诗人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句和几个贴切比喻来直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和令人窒息的失望,从而使诗更扣人心弦,表现力更强。

结尾四句是本诗最精彩绝妙之处。“在我心里”这一句,石破天惊,出乎意外又合乎情理。它既指出了这才是真正的发现,又突出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爱之深切。

《发现》全诗12行,格式整齐,富有赤诚和激情,气势磅礴、浓烈鲜明。从表面的发现到心中的发现,在虚中写实,首尾呼应,发现真谛,使全诗最后得到升华。

●思想内容

《边城》以交通闭塞,地处川湘交界的小小山城茶桐为背景,围绕老船夫外孙女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边城儿女纯朴、自然、健康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边城》展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健康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崇尚,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深忧患。其题旨是为要重塑民族性格,构建“人性神庙”,摒弃“惟实惟利的人生观”,维系作者所心仪的“精神家园”免受现代文明的侵扰。作品结尾处,写到白塔的重建,翠翠终日守候渡口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则意味深长地传达出作者对民族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艺术特色

①出色的环境描写。故意淡化情节,以清淡的散文笔调去抒写自然美,从宁静优美的环境中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契合”:自然是“人格化”的自然,人更是“自然化”的人,两者融合无间,皆充满生命活力与纯朴之美。加上作者在描写时又用一种温柔的笔调出之,感情平缓而深远,如自然生命之流注,这就创造出了独特的审美意境,酿就了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

②作者以较多的笔墨展现传统文化色彩浓郁的乡风习俗。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副副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如酉水岸边的吊脚楼,茶峒的码头、绳渡,碧溪的竹篁、白塔等都作了细致的描绘,来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处处可见从和谐与自由中孕育而成的雄强、坚忍、质朴、善良的民族性格。

③将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大量的有关“人事”的描写,运用潜意识、梦境、幻觉、象征等艺术手法,深入而细腻的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独特的个性,将祖孙之间、兄弟之间、邻里之间与男女之间种族淳厚、朴素的人性与人情表现得格外动人。

④小说不仅是“温柔的牧歌情调”,一个作者心造的理想的彩色光环,而且还分明显露出作者心灵深处的忧郁情怀,形成作品的深层次结构。翠翠母亲的殉情而忘,老船夫雷雨之夜的悄然离世,傩送的驾舟远行……正是这些交织着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的变故,造成了人物的悲剧命运。作品结尾处,写到白塔的重建,翠翠终日守候渡口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则意味深长地传达出作者对民族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⑤小说结构严谨疏放,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傩送、天保两人钟情与翠翠为经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又以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为明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为暗线。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

⑥诗化的语言、富有情感美、色彩美。他的文笔任意识的流动纵情去写,多用水一般流动的抒情笔致,通过描摹、暗示、象征甚至穿插议论,来开拓作品的情念、意念,加深小说文化内涵的纵深度,制造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人物形象

翠翠

①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是这样的柔美如水、恬淡自守的形象所提供的典型的湘西人生样式。翠翠恬静、温柔、纯净、忠贞,从外表到内心皆姣好无比,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她那超越一切世俗利害的朦胧的爱情,以及他们恬淡自足的生活,都灌注了作者美好的怀旧、想象与企盼,也隐伏着深深的悲剧感。

②翠翠身上的“美”,更表现在她的爱情故事之中,她的爱单纯、自然、真挚,同时她在爱情的挫折中,又展现了坚强的一面,她远比自己绝望的母亲更加勇敢坚强,她怀着希望与坎坷的命运做挣扎。在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时,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柔中有刚的美,也是翠翠对爱情执著追求的阶段。

老船夫

①老船夫是“善”的化身。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的摆渡,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质朴憨厚、狭义心肠,不仅拒收过客的钱财,而且还善待乡亲。

②老船夫的“善”,主要通过对外孙女翠翠的呵护、关爱充分地表现出来。他是一位慈祥、仁爱,为孙女可以付出一切的爷爷。最大的心愿是翠翠能得到自由幸福的爱情,为此他遵循苗族婚恋习俗。作者对老船夫的刻画是围绕着翠翠的婚事种种,特意“放大”了去表现一个平凡老人充满人情美、伦理美的宽大的胸襟,即一个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个体。

《雨巷》

●思想内容

《雨巷》从表面层次上看,往往容易看成一是首没有得到爱情的伤感的情诗。但从深层次来读,就会看到一个具有典型性和个性统一的艺术世界。诗人的心态,诗人的情绪,诗人的惆怅与追求就在这个世界中得到了暗示性的呈现。诗里撑着油纸伞的诗人自己,那寂寥而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飘过有丁香一样美丽与忧愁的姑娘,这些似真如梦的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繁富的世界;诗人那寻梦者的心态,那种渴望追求而不得的美,显得既朦胧又明白,既确定又飘忽。

此诗写于1927年夏天,正是“4·12”政变不久,它典型地抒写了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可以说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情绪下诗人弹奏出的一支“梦幻曲”。全诗述说了抒情主人公“我”经过一条“悠长”而“寂寥”的雨巷时的感受。“我”希望逢着姑娘在诗中成为抒情主人公理想的化身,这种期盼实际上表达了诗人人生路途上的孤寂和悲哀,渴望在人生的孤途上遇到知己和同道,渴求得到理解和慰藉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的不仅是失落和幻灭,更是渴求和追求,是失落中的渴望,幻灭中的追求。可以说它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悲哀和寂寞,而且写进了“五四”以来整整一代青年所有的世纪性的理想与幻灭,表达了一种普遍的忧郁的时代情绪。

●艺术特色

①象征暗示手法手法的巧妙运用。把重大悲壮的时代主题暗含在诗中,诗人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表现了象征主义轻格律而追求美学特色的特点。使得诗歌的感情表达得隐蔽而朦胧,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意象闪烁不定,若有若无,抒发了诗人内心既微妙复杂,又难以名状的感觉。如以下几个象征意象的使用,十分为人称道:悠长寂寞的“雨巷”,正是诗人漫长而曲折的人生旅途的象征;雨雾弥漫中颓圮的“篱墙”,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乌云压城景象的写照;而那位“丁香姑娘”,正是作者美好理想与希望的象征。

②此诗在当时最令人称道的是音节的优美。深沉、迷濛而优美的旋律,细腻传神地表达了诗人低回迷茫的心境。它因为回荡的旋律与流畅的节奏,被誉为开辟了新音节诗的新纪元。

全诗具有音乐性,以浮动朦胧的音乐暗示诗人迷惘的心情。诗中“ang”韵的反复出现,句中有韵,以一种略带忧伤的凄婉迷茫的乐音,构成了这首诗的主旋律。富于音乐美与旋律美。

此外,诗歌还富有节奏性,诗句长短错落,回返往复,加上诗人吸取了我国民歌和西方诗重唱和复沓的手法,并运用顶针格修辞,给人以听觉的美感,实现了节奏与旋律的相统一。

③全诗富含中国古典诗歌的情韵,将象征手法与古典情韵相结合,创造了兼有比兴寄托和象征韵味的朦胧美,风格朦胧、含蓄、典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以一连串的排比句表现姑娘美丽中略带忧郁的气质;用顶针、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美感;用比喻表现诗人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创造了诗歌透明而含蓄的朦胧美。

武大版摄影测量学重点

摄影测量学 第一章绪论 1、基础地理信息类型传统的 4D 数 据 DLG-Digital Line Graphic,数字线 化图 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 型 DOM - Digital Orthophoto Map,数字正 射影像 DRG - Digital Raster Graphic,数 字栅格地图 2、传统的摄影测量学 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通过像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 3、摄影测量与遥感 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从而获得地球及其环境和其它物体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4、摄影测量是影像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 5、摄影测量的任务: (1)地形测量领域: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特种地图、正射影像地图、景观图 ;建立各种数据库;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2)非地形测量领域生物医学、公安侦破、交通事故、勘察古文物、古建筑建筑物、变形监测、工业摄影测量、环境监测 6、摄影测量的特点 ?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 ?由二维影象获取对象的空间三维信息 ?面采集数据方式,信息丰富逼真 ?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信息 7、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1)模拟摄影测量阶段(1851-1970) ?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 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 (2)解析摄影测量阶段(1950-1980) 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 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 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3)数字摄影测量阶段(1970-现在)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 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 8、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中哲

[11.2][考博]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入学试题 招生专业:中哲(国内) 导师;李中华 一、简论《易传》与《老子》思想之异同(30分) 二、试论支遁与郭象对庄子逍遥义的不同解释(30分) 三、简述先秦时期儒、道、法三家对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评论与总结(40分)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国哲学(国内) 导师:陈来 (共五题,任选四题每题25分) 一、荀子对先秦诸子的评论 二、张载的心性论 三、程颢的生之谓性说 四、王畿的良知异见说 五、康有为与谭嗣同仁思想之异同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 导师:魏常海 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 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非中哲专业 (共四题,每题25分) 一、孟子人性论及其论证 二、张载的气一元论 三、罗钦顺的心性论 四、方以智哲学中的辨证思想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国内) 导师;李中华 一、简论《易传》与《老子》思想之异同(30分) 二、试论支遁与郭象对庄子逍遥义的不同解释(30分) 三、简述先秦时期儒、道、法三家对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评论与总结(40分)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国哲学(国内) 导师:陈来 (共五题,任选四题每题25分) 一、荀子对先秦诸子的评论 二、张载的心性论 三、程颢的生之谓性说 四、王畿的良知异见说 五、康有为与谭嗣同"仁"思想之异同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 导师:魏常海 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 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考试科目:现代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胡军) 研究方向:现代中国哲学 (共五题,每题20分) 一、评述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论 二、谈谈你对梁漱溟前期文化理论的看法 三、金岳霖共相理论的意义及评价 四、贺麟知行观的内容及意义 五、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2006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考题 一、解释与分析 (1)考的是一段殷周宗教改革的引文,出自《国语》 (2)这题是考荀子的那段名言了,“天行有常”那段 二、简答 (1)《周易》书名的由来与要义 (2)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3)《汉书.艺文志》论法家 (4)王弼在魏晋玄学中的地位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传播学部分(精心整理版)

武汉大学传播理论真题 1999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态度; 3、把关人; 4、类语言; 5、完形趋向 二、简答 1、拉斯韦尔提出了什么样的传播模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媒介有哪些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 3、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普通语文学家所提出的语言特性有哪些? 三、论述 1、根据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论述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2、结合实际谈“议题设置”理论在客观实际中的运用。 2000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简答 1、简述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有何不同? 2、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谈谈“学习论”和“一致论”在态度研究上的差异? 二、论述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掌握和运用“使用满足论”。 2、谈谈“经验派”和“社会批判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差异。 2001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简答(20×3) 1、论述非语言符号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2、谈谈“使用满足理论”的特点和缺陷。 3、谈谈“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 二、论述(40) 你认为INTERNET将对现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产生哪些影响? 2002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3×5) 1、阿尔及尔宣言 2、塔罗瓦尔宣言 3、大众传播 二、简答题(5×13) 1、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 3、简述“民主参与理论”

4、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享有哪些权利? 5、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论述题(20) 谈谈你对“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认识与理解。 2003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观念的自由市场 2、沉默的螺旋 3、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答 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2、“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3、传播学派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上的分歧。 三、辨析 1、2题目是给你一个材料,分别原文取材于李彬的,郭庆光的,涉及到“把关”理论和“培养”理论,请分别对这两个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其中“把关”题目还要谈及其缺陷。 四、论述题 1、传播模式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试从传播的发展模式角度,论述传播思想的进步和变迁。 2、传播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麦克卢汉用“延伸”来反映媒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请论述传播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2004年武汉大学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拟态环境 2、知识沟 3、知情权 4、可信性研究 5、大众文化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谈谈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谈谈传播学理论中关于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的理论。 3、为什么说电视是娱乐导向性媒介? 三、分析题(20分) 麦奎尔于60年代在英国所做的关于公众观看政党节目的动机的实验调查。他先在小样本中使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公众的目的,以这些问卷的结果作为选项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再次调查并进行分析。(本段非原话) 请问这一实验是根据什么理论进行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有何意义? 四、操作题(20分) 假设你受某组织之托对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的大众传播状况进行调查,该村人口约200户,1000人左右,目的是揭示我国农村大众传播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请问:

武汉大学版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适用考中科院的同学)

第一部分:AES,AAS,AFS AES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待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所辐射的特征谱线的波长和强度,对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特点: 1.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 2.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 3.试样用量少,测定元素范围广 4.局限性 (1)样品的组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进行定量分析时,常常需要配制一套与试样组成相仿的标准样品,这就限制了该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分析速度等的提高。 (2)发射光谱法,一般只用于元素分析,而不能用来确定元素在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状态,更不能用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基团;对一些非金属,如惰性气体、卤素等元素几乎无法分析。 (3)仪器设备比较复杂、昂贵。 术语: 自吸 自蚀 ?击穿电压:使电极间击穿而发生自持放电的最小电压。 ?自持放电: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后,即使没有外界的电离作用,仍能继续保持电离,使放电持续。 ?燃烧电压:自持放电发生后,为了维持放电所必需的电压。 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仪器: 光源的作用: 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跃迁。 光源的影响: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光源的类型: 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 电火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ICP 原理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 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开始时,管内为Ar 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粉色),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ICP-AES 法特点 1.具有好的检出限。溶液光谱分析一般列素检出限都有很低。 2.ICP 稳定性好,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约1%。 3.基体效应小。 4.光谱背景小。 5.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1%,干扰少。 6.自吸效应小 进样: 溶液试样 气动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不连续的信号 气体试样可直接引入激发源进行分析。有些元素可以转变成其相应的挥发性化合物而采用气体发生进样(如氢化物发生法)。 例如砷、锑、铋、锗、锡、铅、硒和碲等元素。 固体试样 (1). 试样直接插入进样 (2). 电弧和火花熔融法 (3). 电热蒸发进样 (4). 激光熔融法 分光仪棱镜和光栅 检测器:目视法,摄谱法,光电法 干扰: 光源 蒸发温度 激发温度/K 放电稳定性 应用范围 直流电弧 高 4000~7000 较差 定性分析,矿物、纯物质、 难挥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交流电弧 中 4000~7000 较好 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分析 火花 低 瞬间10000 好 金属与合金、难激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ICP 很高 6000~8000 最好 溶液的定量分析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 式输出。 2-2: 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 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衍射后有不同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6

2019武大中哲考研经验分享

2019武大中哲考研经验分享 历经一年的千锤百炼,如愿考上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深感考研的迷茫与艰辛,愿通过本文分享此次考研的经验,帮助还在研路上的你。本文仅为经验之谈,有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一、如何选择学校以及2019武大中哲考研情况介绍 1.如何选择学校 我将学校大致分为如下几个层次:清北、重点985院校、211院校、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及以下。建议大家选择考研目标院校时,在本科学校层次上提升一至两个台阶即可。因为考研只能报考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而调剂又是万分艰难的,往往因为复试时间无法岔开等不可控的原因而错失调剂的机会。故而建议大家保守选择院校,当然如果你准备投入巨大的精力,并且有接受失败的勇气,我也是非常支持和欣赏你选择更好的学校。 除了考虑本科学校层次外,你还需要参考你们学校上一届学长学姐们的考研情况。与你排名大致相同的学长学姐考的是什么水平的院校?成功几率如何?这些都是重要的信息,最好能联系到直系学长学姐,可以求取很多帮助。考研不易,二战不易,还望慎重选择学校。 2. 2019武大中哲考研情况介绍

考试科目:政治(满分100分)、英语1(满分100分) 业务课一哲学基础(满分150分)、业务课二中国 哲学史(满分150分) 复试分数线:政治、英语50分,业务课90分,总分360分 2019年中哲上线人数共15人,其中两位优秀营员免复试录取(所以大家要积极参加夏令营,政策很好),最终13人参加复试,录取7人。院内宗教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以及院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中国哲学专业接受调剂。由此我们知道复试被刷的概率很大(几乎一半),而调剂名额有限,所有被一志愿淘汰的考生皆可参加调剂复试,竞争异常激烈。我初试成绩排第八名,中哲今年只录取七名同学,按照以往经验,复试翻盘概率渺茫,但我用实际行动证明,复试可以反超。复试后,我总成绩排第六,甚至超过了两位同学,复试经验会在下文分享给大家。 二、初试经验分享 1.专业课 (1)参考书目 近年武大官方并没有给出参考书目,综合以往经验以及自身考试经历,推荐给大家如下书目: 哲学基础:《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冯达文、郭齐勇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就业率是多少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就业率是 多少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凯程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武汉大学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武汉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武汉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武汉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计划招收43人,北京研究生班招生30人。总体来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武汉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与学费介绍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总额为5万元,学制两年。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方向为: 01新闻学 02广播电视 考试科目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四、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您直接问一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新闻与传播硕

武汉大学测量学基础2006年试卷

武汉大学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大地测量学基础科目代码:857 一.单选题(从给定的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括号空处4分,共40分) 1.用于描述地球形状的地球椭球体得基本元素是()。 A。长半径和扁率B。长半径和子午圈半径C。短半径和偏心率D。第一偏心率和扁率 2.按高程性质,我国实际计算使用中的高程系统属于()。 A。正高B。力高C。正常高D。大地高 3.同一大地水准面上的每一点都具有()得位势, A。不确定B。相同C。变动D。零 且每点的切线都与该点的()垂直。 A。法线方向B。引力线方向C。离心力线方向D。铅垂线方向 4.在球面上解算小三角形的勒让德尔定理指出,如果将球面上小三角形的各角减去球面角超的(),则该球面三角形的解算就可按平面三角形来处理。 A。1/4 B。1/2 C。1/3 D。1/3.5 5.高斯投影是一种等角投影,在轴子午线方向上投影后长度()。 A。变形极小B。没有变形C。变形为负D。变形最大 6.大地高是指地面点沿()法线到()的距离。 A。似大地水准面B。正常位水准面C。参考椭球面D。大地水准面 7.根据克莱劳定理,位于旋转椭球面上的大地线上各点得() A。子午圈半径B。卯酉圈半径C。平行圈半径D。赤道半径 与大地线在该点的方位角正弦的乘积总是() A。零B。一个常数C。按比例改变D。不确定 二.判断题(对下面叙述做判断,在给定的括号内对的划√符号,错的划×符号,每小题3分,共30分) 1.()。我国传统国家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是由大到小,逐级控制。 2.()。大地控制网的二类优化设计问题也就是观测权的最佳分配问题。 3.()。一般说,沿地面某点的法线和垂线到达其相应的基准面时,这两条线往往是重合的。 4.()。国家级精度水准测量中的误差估计可用每公里高差平均值的偶然中误差和系统中误差衡量。 5.()。我国现行使用的高程类别是正高。 6.()。赫尔莫特第二类大地微分公式是处理椭球参数变动而引起大地坐标和方位角的改正计算的。 7.()。对于两端都有起算边和方位的平面网,其最弱点位将会出现在网的中央。 8.()。水准作业中使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或减弱水准仪的I角误差。 9.()。导线网的特点是形状自由,精度又高。 10.()。当高度角为零时,经纬仪水平轴倾斜误差对水平方面的影响也为零。 三.简答题(20分) 大气折光对大地观测有何影响?应对方法如何? 四.证明题(20分)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完整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称取纯金属锌,溶于HCl 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计算 Zn 2+溶液的浓度。 解:213 0.325065.39 0.0198825010 Zn c mol L +--= =?g 2. 有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L 。问应加入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LNaOH 溶液25~30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 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 解: 844:1:1NaOH KHC H O n n =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 22422:2:1 NaOH H C O H O n n ?= 1111 2 1 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2221 2 1 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 6.含S 有机试样,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 2242S SO H SO KOH ::: 100%1 0.108/0.028232.066/2100% 0.47110.3%nM w m mol L L g mol g = ????=?= 8.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溶解,煮沸除去CO 2,用LNaOH 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计算试样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解: 32CaCO HCl : NaOH HCl : 00 1 ()2100%100% 1 (0.2600/0.0250.2450/0.0065)100.09/2100% 0.250098.24%cV cV M nM w m m mol L L mol L L g mol g -=?=??-??=?= 9 今含有 MgSO 4·7H 2O 纯试剂一瓶,设不含其他杂质,但 有部分失水变为MgSO 4·6H 2O ,测定其中Mg 含量后,全部按MgSO 4·7H 2O 计算,得质量分数为%。试计算试剂中MgSO 4·6H 2O

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课后思考题

西哲史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试从“有定形”和“无定形”的角度来说明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思想的发展脉络。 2、为什么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创了西方形而上学之源端? 2、说明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火与逻各斯的关系。 4、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所指称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古代最早提出唯理论思想的人? 5、试分析芝诺的诡辩论与高尔吉亚的诡辩论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6、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是如何导致了自相矛盾的后果? 7、梳理从“四根说”、“种子说”到“原子论”的内在逻辑线索。 8、根据“原子自动”的思想,总结古希腊自然哲学在质料与动力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发展。 9、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10、说明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基本特点? 11、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它如何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根基? 12、试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柏拉图“理念论”之间的根本对立和内在同一性。 13、根据“理念论”与“回忆说”的关系,说明形而上学本体论与先验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1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如何对古希腊哲学关于本原问题的思考进行总结的? 16、简述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基本内容? 17、说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差异及其意义。 18、比较伊壁鸠鲁主义与斯多葛主义的异同之处。 19、试说明古代怀疑主义“悬置判断”的思想观点。 20、分析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精神联系。

1、说明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2、奥古斯丁的“原罪”理论如何表现了一种神秘主义决定论思想? 3、波菲利提出的“共相”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4、唯名论与实在论在“共相”问题上的根本差异是什么?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在神学上将可能导致什么结论?梳理二者各自的发展演变情况。 5、分析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6、分析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7、托马斯·阿奎那是如何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学说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 8、试论作为英国自然实验科学思潮之开创者的罗培尔·培根的主要哲学思想。 9、简述邓斯·司各脱的意志主义神学观。 10、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它的哲学意义何在?

2020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及考研参考书

2020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及考研参考书 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联合各大新传名校导师及考研状元联合整理 2019年9月10日星期日 【温馨解析】就以北京地区为例,招生新闻传播考研的院校就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几年名校新传硕士考研越来越灵活了。建议参考一下书目作为备考的参考: 《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笔记及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笔记、习题详解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此外,院校选择也很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考生信息有限,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我免费给大家做规划和咨询。 【复习技巧】根据育明教育大印老师(V153********)近10年考研咨询经验,建议7月之前在辅导老师的指导(在校教授与在读博士、硕士共同辅导)下一定要明确复习的重点,这个阶段不要做笔记,因为做笔记就是抄书,没有任何意义;8-10月进行背诵并整理笔记,为第二轮复习;11-12月进行第三轮复习并进行4-5次全真模拟练习。【真题笔记】 9.你如何看待虚假新闻和新闻界的“潜规则”? 【育明参考答案】 (1)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潜规则就是不成文的见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的规定和原则,新闻界的“潜规则”包括封口费、车马费等。 (2)虚假新闻和潜规则都是新闻界丧失和违背职业道德的表现,这些新闻的出现,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少数媒体及新闻工作者无视自己的社会使命与道德责任,滥用新闻自由权利,贪图个人私利和小团体利益造成的。 (3)虚假新闻和新闻界“潜规则”的危害 ①破坏了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原则。不少虚假新闻和“潜规则”新闻为了达到某些个人或者集团的利益不惜夸大,歪曲事实,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 ②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大众传媒判断信息的取舍在于新闻价值。虚假新闻和“潜规则”将一些虚假的或者毫无新闻价值的东西充塞版面和节目,挤占了真正有新闻价值报道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影响了新闻宣传报道的质量。 ③腐蚀了新闻工作队伍。虚假新闻和“潜规则”使一些新闻工作者腐化堕落,蜕化变质,既是个人的沦丧,也使所在媒体的公信力遭到破坏。 (4)治理虚假新闻和新闻界“潜规则”的做法

名校考研中哲试题汇总

名校考研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分析 【名解1】 √白马非马(人大9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00);浩然之气(武大00);绝地天通(厦大99);否极泰来(厦大99);温故知新(厦大99); 道法自然(厦大99、南开01、浙大99/00);虚壹而静(厦大99、人大9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00);三表(人大97、复旦99、浙大98);效验(人大99);无为(人大00);中庸(吉大00);有无(复旦97);离坚白(吉大00);道统论(复旦97);抱法处势(南开00);五德始终(复旦97);化性起伪(复旦97、浙大98);天人相分(复旦99);仁(北师大01);不忍人之心(北师大01);和而不同(北师大0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01);涤除玄览(厦大01);克己复礼为仁(厦大01);尽心知性知天(浙大98);参验(浙大98);制天命而用之(浙大98);兼爱(浙大99);天人合一(浙大00);有待无待(人大01);名实(浙大01);三玄(浙大01) 【简答1】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97)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98)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00)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99)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99)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 《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01)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 【论述1】 试述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99)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97)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00) 评述荀子的虚壹而静论(武大00)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意义(浙大00) 【名解2】 葛洪(复旦97);业报轮回(人大98);相竞以器(人大99);《论六家要旨》(复旦97);独化(人大98);二谛(吉大00);贵无(吉大00);止观(复旦97);实相(复旦97);不真空(人大97);性三品(吉大00)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南开00);言尽意论(南开00/01);形质神用(南开00);人副天数(人大00);唯识无境(人大00);《坛经》(北师大01);《封建论》(北师大01);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01);一物两体(厦大01、浙大01);阿赖耶(人大01);天人感应(浙大99);六相圆融(浙大01);自生而必体有(人大01)【简答2】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00) 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人大98) 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是97) 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00) 魏晋时期关于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复旦99)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下册)

16.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H2S+H2O2→ (2)H2S+Br2→ (3)H2S+I2→ (4)H2S+O2→ +H+→ (5)H2S+ClO- 3 (6)Na2S+Na2SO3+H+→ (7)Na2S2O3+I2→ (8)Na2S2O3+Cl2→ (9)SO2+H2O+Cl2→ (10)H2O2+KMnO4+H+→ (11)Na2O2+CO2→ (12)KO2+H2O→ (13)Fe(OH)2+O2+OH-→ (14)K2S2O8+Mn2++H++NO- → 3 (15)H2SeO3+H2O2→ 答:(1)H2S+H2O2=S+2H2O H2S+4H2O2(过量)=H2SO4+4H2O (2)H2S+Br2=2HBr+S H2S+4Br2(过量)+4H2O=8HBr+H2SO4 (1)H2S+I2=2I-+S+2H+ (2)2H2S+O2=2S+2H2O (3)3H2S+ClO3-=3S+Cl-+3H2O (4)2S2-+SO32-+6H+=3S+3H2O (5)2Na2S2O3+I2=Na2S4O6+2NaI (6)Na2S2O3+4Cl2+5H2O=Na2SO4+H2SO4+8HCl (7)SO2+Cl2+2H2O=H2SO4+2HCl (8)5H2O2+2MnO4-+6H+=2Mn2++5O2+8H2O (9)2Na2O2+2CO2=2Na2CO3+O2 (10)2KO2+2H2O=2KOH+O2+H2O2 (11)4Fe(OH)2+O2+2H2O=4Fe(OH)3 (12)5S2O82-+2Mn2++8H2O=10SO42-+2MnO4-+16H+(13)H2SeO3+H2O2=H2SeO4+H2O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考研复试经验贴

18武大哲院心理学复试经验贴 一、时间安排 ●口语面试(10',全程英语) ●专业面试(10'+10') 二、口语面试流程及内容 ●英文自我介绍(2-3分钟) ●抽签决定阅读英文原版心理学教材(如《心理学与生活》)的某个 段落(五分钟时间阅读,段落不长,我的阅读速度比一般人快,读了三遍左右) ●导师要求复述段落大意(不能再看课本) ●导师根据阅读段落提相关的问题——导师要求考生根据所读段落 自由表述观点。 ●具体:我抽到的段落讲的是经典条件反射除了可以影响行为和想 法,也可以影响免疫系统。 具体是:把能引起某种免疫反应的药物与某种特殊口味的液体进行配对,之后单纯让被试饮用液体就可以引起相应的免疫反应。 然后导师问我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想,我说经典条件反射很有用,比如面试之前通过把某种糖果和放松训练配对,那么当面试时吃同样的糖果,就可以缓解紧张。 然后问了经典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我答巴甫洛夫,然后面试结

束。) 三、专业面试流程及内容 ●两轮,两个教室。先进其中一个,再进另外一个。每个教室三个 导师(两轮面试是平等关系,没有顺序要求)。 ●自我介绍(我们都是一个中文介绍用两次,因为两轮专业面试是 分开的,所以没关系) ●导师根据自我介绍、提交的简历、提交的各种材料(获奖证书、 发表的论文等等,具体哲学学院官网有)等进行提问(不同专业提问的内容也不同,心理学专业一般会问到做的毕设的相关问题,如有的人就被问到spss的某个操作怎么实现等等。所以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复试前务必要把自己的毕设搞清楚。跨考的一般不会问到毕设,提问多半根据前面说的那些内容来,形式比较随意,主要是为了挖掘你的优缺点。) 四、建议 1、面试越早准备越好,准备晚了非常影响心态,进而影响表现,你懂的。武大哲院专业面试这一块每年情况貌似都不一样,去年问了专业问题,今年没问。武大没有提供复试参考书单,准备面试时以统考312参考书为主进行复习即可。初试完可以适当玩一下,但是每天要花一点时间记专业词汇、练口语和读英文文章,我用的是扇贝口语和扇贝阅读,每天只需花十几分钟,贵在坚持(这部分是为英语面试做

武汉大学控制测量学试卷

控制测量学试卷(B) 一、填空题(20分) 1.平面控制网按其布网形式分为三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 及GPS网四种形式。 2.地面起伏较大时,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网; 精度要求低时,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高程网。 3.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分别为:收集资料、实地踏勘、图上选点、实地选点、造标埋石、观测、计算。 4.以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的椭圆绕短半轴旋转得到的形体是旋转椭球体。 5.四等工测三角网中,测角中误差为不大于±2.5″,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不大于1/40000 。 6.控制网一般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大类。 7.在进行水平方向值观测时,当观测方向超过3个时应采用方向观测方法观测。8.二等水准测量中,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为不大于±0.7mm,基辅分划读数较差为不大于±0.5mm。。 9.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 i角误差的影响。 10.以近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称为正常高高程系。 二、选择题(20分) 1.在三角网的精度估算中最佳推算路线是指 c 。 A 所经过的三角形最多的推算路线; B 所经过的三角形最少的推算路线; C 所有的推算路线中边长权倒数最小的路线; D 所有的推算路线中边长权倒数最大的路线。 2.导线测量中横向误差主要是由 c 引起的。 A 大气折光; B 测距误差; C 测角误差; D 地球曲率。 3水准仪i角误差是指水平视线与水准轴之间的 A 。 A 在垂直面上投影的交角; B 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交角; C 在空间的交角。 4.因瓦水准尺的“基辅差”一般为 D 。 A 4687 ; B 4787 ; c 592500 ; D 301550 。 5.在三角测量中,最弱边是指 C 。 A 边长最短的边; B 边长最长的边; C 相对精度最低的边; D 边长中误差最大的边。

[全]中国哲学史-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哲学史-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研] 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武汉大学2015研] 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3“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 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

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4“尚贤”“尚同”[武汉大学2015研] 答:“尚贤”“尚同”是墨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二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①“尚贤”是指任用人才,不计出身贵贱,一切以能力为准。墨子认为,尚贤是政治根本。这种思想直接冲击了宗法世袭制,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广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尚同”是指一切有关善恶、是非的意见及行动上都必须统一、服从于上级。墨子独到地揭示出国家这种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但“尚同”说的专制色彩太浓厚,会引起暴政和集权。这一思想经过法家的吸收和改造,成为中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之一。 5竹林七贤[武汉大学2015研] 答: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七位名士,因他们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所以世称“竹林七贤”。在哲学思想上,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其哲学主张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在文学上,这七人的作品基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的生平遭遇,不仅向后人指出了从事文学艺术活动要保持精神和思想上一定的自由的必要性,更促使后来的文人认真思考自己的文学艺

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试卷

武汉大学1997—1998年第一学期“西方哲学史”试卷 (全校公选课)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西方的“哲学之父”是(),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哲学家是()。 2.赫拉克利特把万物运动所遵循的规律叫做();古希腊智者普罗塔哥拉提出的著名命题是();而第一个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哲学家是()。 3.古代原子论和理念论的代表分别是()和()。 4.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解释实体是如何生成的问题时,提出了()与()的理论。 5.在中世纪,提出著名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经院哲学家是();而提出“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经院哲学家则是()。 6.中世纪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是围绕着()与()的关系问题进行的。 7.近代西欧经验论的创始人是(),他在()一书中系统地制定了经验归纳法和创立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学说;近代西欧唯理论的创始人是(),他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说。 8.洛克的主要哲学著作是(),他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说。 9.斯宾诺莎认为唯一的实体就是(),他同时又把它等同于神,他的这种世界观通常被称为()。 10.莱布尼兹创立了()的世界观理论体系,为了解决“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的矛盾,他又提出了()的学说。 11.贝克莱哲学的两个重要命题是()和“存在就是被感知”;休谟把经验论推向了极端,从而导致了()的结论。 12.卢梭的主要著作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 13.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主要思想渊源有两个,一是笛卡尔“物理学”中的(),一是洛克的()。 14.康德的认识论思想集中表述在()一书中,康德认识论的出发点是()与()的二元对立,前者提供形式,后者提供内容,共同构成作为认识对象的()。 15.费希特哲学的基本概念是(),谢林哲学的基本概念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是()。 16.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它内部所包含的(),而绝对精神运动发展的形式则是()。 17.黑格尔“逻辑学”的起点是(),终点是()。 18.费尔巴哈把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基础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转化为“人”,他的哲学因此而被叫作()。 (说明:以下各题的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二、辨析题(每题判断正误1分,说明3分,三题共12分): 1.柏拉图认为,理念就是对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的反映。 2.洛克认为,我们的所有知识或观念都是来源于感觉。 3.黑格尔哲学最深刻的内在矛盾就是体系与方法之间的矛盾。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回忆说 我思故我在 自然神论 绝对命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