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zhengli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案(全册按课时)_-人教版

zhengli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案(全册按课时)_-人教版

zhengli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案(全册按课时)_-人教版
zhengli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案(全册按课时)_-人教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3)、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基础知识】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练习】X 、Y 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

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 的非金属性比Y 强的是 ( )

A 、 X 原子的电子层比Y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 、 X 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 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 、 X 的气态氢化物比Y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 Y 的单质能将X 从NaX 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思考: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Cl MgCl 2 AlCl 3 H 2SiO 3 H 3PO 4 H 2SO 4 HClO 4

2、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 = 思考:写出下列化合物中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 2CO 3与CH 4 H 2SO 4与H 2S HCl 与HClO 4 分析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得出结论: 。

【练习】某元素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XO 4,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若其水溶液呈现酸性,且能与AgNO 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位置是: 。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

【练习】Ra (镭)是原子序数最大的第ⅡA 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是第ⅡA 族中最大的

B 、 遇冷水能剧烈反应

C 、 位于第七周期

D 、 Ra(OH)2是两性氢氧化物

2、寻找所需物质

在 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 ; 在 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 ; 在 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自主探究】

(08年海南高考卷)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位 构 性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填

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_____;

(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大于_____(填化学式)。

【自我测试】

1.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能用于( )

A.制新农药B.制半导体材料C.制新医用药物D.制高温合金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3.某元素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XO2n-2:,则在某气态氢化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 )

A.一(12—5n) B.一(12—3n) C.一(6—3n) D.一(10一n)

4.X、Y、Z三种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碱性,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酸性,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则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加的顺序是( )

A.X、Y、Z B.X、Z、Y C.Z、Y、X D.Y、Z、X

5.下列叙述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更活泼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比l mol B多

D.常温下,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

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字母i所代表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

B.字母a、c.d、h所代表的元素形成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C.上表14种元素中n元素失去核外第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D.上表14种元素中m元素失去核外第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少

7.(2007·广州模拟)元素A、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一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

A.能与水反应B.能与硫酸反应C.能与NaOH反应D.能与碳酸钠反应

8.(08年宁夏高考卷)短周期元素E的氯化物ECl n的熔点为-78℃,沸点为59℃;若0.2mol ECl n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

A.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在ECl n中E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

C.E的一种氧化物为EO2D.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A族

9.(08年全国山东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H4比CH4稳定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10.(08年全国四川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除零族元素,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概念的理解;(2)电子式的正确书写

【基础知识】

一、书本实验:

二、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NaCl

的形成过程

三、离子键

注意:(1)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不能单纯地理解为静电引力,而是包括引力和斥力两个方面。当阴、阳离子相距较远时,相互间的引力起主导作用,而当其距离靠近时,斥力逐渐增大,直至距离缩短到一定的程度,斥力与引力平衡,于是就形成了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斥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子与电子之间;二是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2)阴、阳离子是形成离子键必不可少的微粒,缺一不可。(3)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间形成离子键。少数非金属间亦能形成离子键,如NH4C1等铵盐。

四、离子化合物

由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注意:(1)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是离子化合物,但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2)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3、BeCl2等是共价化合物。

五、电子式

(1)在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电子(价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如:钠、镁、硫、氯原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2)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可用电子式表示,如氯化钠的形成可表示为:

【自主探究】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归纳有关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及如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测试】

1.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苛性钠B.碘化氢C.硫酸D.醋酸

2.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

A.Be2+中的质子和电子

B.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03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阴离子一定只含有非金属元素

B.某金属元素的阳离子和某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后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

D.金属K不能从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6. 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7. 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8、.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9、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10、下列关于电子式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可以写出电子式

B.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它的离子符号相同

C.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加方括号表示

D.电子式就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式子

11、用电子式表示。

①铝原子_________________ ②硫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③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12、某化合物XY2中,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电子总数为54,则XY2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13、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键结合的,它形成过程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三节化学键(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概念的理解;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和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基础知识】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成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当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时一般不发生电

子的,通常通过形成化学键。

(2)共价键的概念:叫做共价键。

(3)共价键的分类:①非极性键:由的原子问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成键的原子因此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由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因为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显,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一方显。像这样共用电子对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二、结构式

在化学上,用表示的图式叫做结构式。

三、共价化合物

以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如H20、C02、Si02:、CH3CH20H等都是共价化合物。

四、化学键

(1)定义:使相结合或相结合的通称为化学键。

(3)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旧化学键与新化学键的过程。

五、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①概念: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

②强弱: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它主要影响物质的、、

等物理性质,化学键属分子内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越大,分子间作用力,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

④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由分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共价单质和稀有气体的分子之间。在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物质中只有化学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

(2)氢键

①概念:像、、这样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汽化,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②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这是因为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消耗更多的能量。

【自主探究】

1、根据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结合电子式的书写讨论、分析原子形成分子或物质时原子最外层是否达到8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概念、所含化学键的类型、达到稳定结构的途径、常含元素的类型及电子式的书写等方面讨论总结

有关两类化合物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测试】

1.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2.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 .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3.已知乙醇分子内含有C —C 键,则固体乙醇分子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 ) A .离子键 B .极性键 C .非极性键 D .范德华力

4.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 A .C02 B .PCl 3 C .CCl 4 D .N02

5.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 A .一定是离子键 B .一定是共价键 C .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08年广东高考卷)元素X 、Y 和Z 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 3;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 和Z 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

A.XYZ 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 与Y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 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 与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 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 与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 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 与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3

7.(08年海南高考卷)HBr 分子的电子式为: ( )

8.(08年宁夏高考卷)短周期元素E 的氯化物ECl n 的熔点为-78℃,沸点为59℃;若0.2mol Ecl n 与足量的AgNO 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g 的AgCl 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E 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在ECl n 中E 与Cl 之间形成共价键

C .E 的一种氧化物为EO 2

D .

E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A 族

9.(08年全国重庆卷)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的冰雪灾害中,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 2,X 、Y 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 2含有54mol 电子。 ⑴、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X 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是__________。 ⑵、元素D 、E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 与Y 相邻,则D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D 与E 能形成一种非极性分子,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D 所在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⑶、元素W 与Y 同周期,其单质是原子晶体;元素Z 的单质分子Z 2中由3个共价键;W 与Z 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⑷、元素R 与Y 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R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R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表

物质的化学式 写出④⑤⑦的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①②③⑥

的形成过程

属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或单质) 含哪些化学键(非极性

键、极性键、离子键)

①H 2O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化学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 (满分100,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 :14 O :16 Na :23 Ag :108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Co 6027是γ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对Co 6027原子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质量数是60 B 、质子数是60

C 、中子数是33

D 、电子数是27 2、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和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 、LiI

B 、NaBr

C 、KCl

D 、CsF

3、硼有两种同位素B 105和B 115,硼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10.8,则对硼元素中B 10

5的质量分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20%

B 、略大于20%

C 、略小于20%

D 、80%

4、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 A 族的氢元素,也可放在Ⅶ A 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 、HF

B 、H 3O +

C 、NaH

D 、H 2O 2

5、某元素A 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4,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氧占60%,且A 的原子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则A 的元素符号为

A 、C

B 、Cl

C 、S

D 、P

6、某元素X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XO 2n -2,则在某气态氢化物中,X 元素的化合价为 A 、5n -12 B 、3n -12 C 、3n -6 D 、n -10

7、有X 、Y 、Z 、W 四种主族元素,已知阳离子X 、Y 和阴离子Z 、W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并且离子半径X>Y ,阴离子所带电荷数Z>W 。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

A 、X>Y>Z>W

B 、Y>X>Z>W

C 、Y>X>W>Z

D 、Z>Y>X>W

8、某元素B 的核电荷数为Z ,已知B n —和A 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 元素的原子序数用Z 、n 、m 来表示,应为

A 、Z+n -m

B 、Z -n+m

C 、Z -n -m

D 、Z+m+n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漏选得1分,只要有一个选错,得0分,共30分)

9、A 与B 两种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1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A 放出的能量大于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的氧化性小于

B B 、A —还原性大于B —

C 、A 的氧化性大于B

D 、B —还原性大于A —

10、短周期元素X 、Y 、Z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Z 一定是活泼的金属

B 、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C 、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D 、1 molY 单质跟足量水反应时,有2 mol 电子发生转移 11、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六周期,与铝同主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 ,以下对铊的性质的推析不正确的是 A 、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B 、能生成+3价离子

C 、氢氧化铊是两性氢氧化物

D 、TL 3+的氧化能力比Al 3+强

12、氯只有35Cl 、37Cl 两种稳定同位素,它们在氯气中的原子数之比35Cl:37Cl 为3:1,则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氯气分子数之比可能是

A 、5:2:1

B 、5:2:2

C 、9:3:1

D 、9:3:2

13、Y 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4;Y 元素与M 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并在水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该化合物是

A 、KCl

B 、Na 2S

C 、Na 2O

D 、K 2S

14、某元素R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总数的

3

1

,该元素的氧化物可能是 A 、R 2O B 、R 2O 2 C 、RO 2 D 、R 2O 5 15、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B 、两个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个

D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6、某元素X 最高价含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且X 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 2X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 3XO 4

B 、X 是第二周期V A 族元素

C 、X 是第三周期Ⅵ A 族元素

D 、X 的最高化合价为+4

17、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 2O 5

B 、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 、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

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18、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电子数均相等,它们不可能是 A 、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B 、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C 、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 、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二、填空题(共20分)

19、(8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 和B 为分子,C 和E 为阳离子,D 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 溶于A 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 和D ;A 、B 、E 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 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 :

B :

C :

D : (2)写出A 、B 、

E 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0、(6分)A 、B 、C 、D 、E 、F 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E 同主族,且E 元素原子的

核外电子数是A 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的两倍。B 、C 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D 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F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用电子式表示B 、F 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⑵ A 、C 两元素的化合物与B 的氢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Y X Z

⑶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填―大于‖、―小于‖)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1、(6分)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如果A和B同在I 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若A元素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ACly,式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6,则y=____________。

22、(9分)A、B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B两元素的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在反应中A单质为氧化剂,B单质为还原剂,则:

(1)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A元素位于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新发现A的一种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AO,其中A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3)A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分)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B元素的离子结构和N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5.8 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 mL 2 mol·L—1盐酸完全反应;B 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元素C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A元素是___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___,D元素是__________。

(3)A与D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判断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是否变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6分)

X,其氯化物XCl2 1.11 g配成溶液后,需用1 mol·L—1的AgNO3溶液20 mL才

24、某元素的同位素A

Z

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已知同位素中有20个中子。

(1)计算X的质量数为多少?

(2)指出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

2.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

3.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

4.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

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学习过程:

阅读与思考

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人类文明始于用火――热能的使用,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在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各种因素中,能源居于首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它在燃烧时放出热能。那这些热能从何而来呢?它与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高温条件提供的热能在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氢气与氯气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________________,生成氯化氢的能量比原反应物的能量高还是低?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

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_____,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需要______。

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 Cl2中含有1mol Cl-Cl键,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 Cl-Cl键要吸收243 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 kJ的能量。

则(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

(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

(3)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的计算:________________。

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练习

已知拆开1mol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拆开1mol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3 kJ的能量,试说明2H2+O2=2H2O中的能量变化。

3、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上面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又许多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因而我们可以理解为各种物质中都储存有_____。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物质由于组成、结构不同,因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____也随之改变,如H2与Cl2、O2的反应。那么,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能量。

(2)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能量。

归纳小结

1、断开化学键要能量;形成化学键要能量。

2、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能量也___________。

4、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 时,该反应有能量释放出来;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该反应要吸收能量。

课时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1997年,某报报道,东北某人已经研究出可在水中加入催化剂,利用水制成汽油,并可大量投入使用。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A.成本低,可节约能源B.它是一条致富的好出路

C.它不符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D.该报道是真实的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 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2Q1 + Q2 > 4Q3B.2Q1 + Q2 < 4Q3

C.Q1 + Q2 < Q3D.Q1 + Q2 = Q3

4、已知破坏1mol N≡N键、H-H键和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kJ、391kJ。试计算1molN2(g)和3 molH2(g)完全转化为NH3(g)的反应热的理论值。

补充与反思:

收获与感想: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知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通过生产、生活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4、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基本概念。

学习过程:

二、化学能与热量的相互转化

1、课前预习

(1)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相结合的,而化学键是与______联系在一起的。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要________(放出或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要_________(放出或吸收)能量。因此,一个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2)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_______________等。

(3)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另一种能量,但是总的能量_______,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 的变化。

(5)化学上把_____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______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2、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1[实验2-1] 实验目的

1、了解铝与盐酸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情况;

2、学会观察和测定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方法。 思考与讨论

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实验中,对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了解Ba(OH)2?8H 2

O 与NH 4Cl 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情况;2、学会观察和测定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方法。 思考与讨论

1、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实验中,对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了解中和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情况;

2、学会观察和测定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方法。 思考与讨论

1、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实验中,对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实验,我们知道金属与酸的反应是____反应,反应中____能转化为____能,中和反应是____反应,反应中____能转化为____能;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____反应,反应中____能转化为____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吸热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思考与交流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你认为在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你准备如何设计并进行实验?请与同学讨论、交流。

课时练习

1、已知某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发生时,一定不需要加热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如果该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反应一定能继续进行

2、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全部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4、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石墨是放热的。据此,以下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

B、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

C、分解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补充与反思:

收获与感想: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共2课时)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氧化还原反应)

3、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4、初步学会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重点难点:

1、 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过程: 思考与交流

1、举例说明什么是一次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是二次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能属于___________。

2、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或你了解的范围里,还有哪些需要使用电池的产品或器具?各使用什么样的电池?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火力发电工作原理: (1)火力发电的原理分析:

化学能 ( ) ( ) ( ) (2)火力发电的化学深层本质分析:

(3

2、原电池 实验探究

关键 本质 引起

1、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由____偏向____,说明电流由______片流向______片。

2、当把铜片和锌片同时浸入稀硫酸时,由于金属______比金属_____活泼,_____原子容易______电子被________成________进入溶液中,_______片上的电子通过______流向________片,溶液中的_______从______片获得电子而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_________片上逸出。

(1)原电池定义:原电池是将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的装置。

前提:存在一个能自动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形式:①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极反应式与电池总反应式:

根据右图所示的锌铜原电池填表

电极反应式

①由两极材料判断,较活泼的金属为______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非金属)为_____极;

②利用干电池已知的正负极和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对照;

③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为_____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______极。

(5)原电池反应的应用:

①判断金属的金属性强弱:负极的金属性___________正极的金属性;

②原电池的反应比一般的化学反应速率快,如:纯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__________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③制造化学电池。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下列各组成金属和溶液,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Cu、Cu、稀硫酸

B、Zn、Cu、稀硫酸

C、Cu、Zn、酒精

D、Zn、Cu、CuSO4溶液

2.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联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b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3、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极有Cl-逸出,正极有H+逸出

B、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

C、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

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

4、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 + 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 = 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 = Li+

C、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 + e- = MnO2–

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 = Li2+

5、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A. B. C. D.

正极Zn Cu Zn Cu

负极Cu Zn Cu Zn

电解质溶液CuCl2CuCl2 ZnCl2ZnCl2

6、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a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列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7、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污染小,效率高的新型化学电源,可应用于航天器上。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可表示为( )

A. H2-2e-=2H+

B. 2H++2e-=H2

C. 2H2O+O2+4e-=4OH-

D. 4OH--4e-=2H2O+O2

补充与反思:

收获与感想: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

【回顾与思考】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导入】人们关心的化学反应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在下列的一些现象中,哪些化学反应进行得快,哪些反应进行得快?

炸药爆炸_________金属腐蚀________食物腐败_______离子反应________

塑料老化_________溶洞形成________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

(2)通常用或来表示

(3)常用单位

【练习】

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注意事项】

①化学反应速率只取绝对值,不取负值。

②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反应速率。

③对于某个反应,各物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

【思考】已知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反应中,用氮气的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5mol ·(L·s)-1,则氢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它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①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②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2

为。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③浓度

思考课本第43页思考与交流2、3、4题,你认为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主要有、、、、等。

【练习】

1、在2L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2秒内由8mol变为7.2mol,则用此反应物来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0.4mol·(L·s)-1

B. 0.3 mol·(L·s)-1

C.0.2 mol·(L·s)-1

D. 0.1 mol·(L·s)-1

2、对于反应A+3B=2C+2D来说,下列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15 mol·(L·s)-1

B.v(B)=0.6 mol·(L·s)-1

C.v(C)=0.4 mol·(L·s)-1

D.v(D)=0.45 mol·(L·s)-1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1所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s)-1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来越明显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大,则该物质反应就快

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

D.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s)-1和mol·(L·min)-1

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7、已知KClO3(氯酸钾)在发生分解反应时,会释放出O2并生成KCl,但反应速率很低。(1)写出KClO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你设想一下,有哪些条件可能提高KClO3的分解反应速率?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2)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

【回顾思考】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反应限度

1、可逆反应

(1)什么是可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说明你所知的可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可逆反应这个概念需要注意哪些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平衡状态

(1)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2)什么是化学反应限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第45页科学史话《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1、炼铁高炉进行的两个主要反应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化学角度分析,炼铁高炉尾气之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

②:

③:

④:

⑤:

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思考分析: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2、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实质上是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包括环境)。它的意义在于。

【总结思考】

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或控制一个化学反应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1、哪两个基本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

【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是()

A.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有nmolA2生成,同时就有nmolB2生成

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生成,同时就有2nmolAB生成

D.单位时间内有nmolB2发生反应,同时就有nmolAB分解

3、氢气是21世纪极有前途的新型能源,是各国研究的热点之一。氢能开发的首要问题是研究如何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你认为可行的是()

A.大量建设水电站,用电力分解水制取氢气

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更多的化石燃料,利用其燃烧放热,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Na 23 C l35.5 Mn 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B.锌锰电池C.镍镉电池D.锂电池

2、下列常用干燥剂,不能干燥氯气的是

A.碱石灰B、浓硫酸C、五氧二磷D、氯化钙

3、下列单质中,最容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A.O2B.N2C.F2D.Cl2

4、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氯离子的是

A.氯酸钾B.液态氯化氢C.熔融的氯化钾D.液氯

5、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化学键的是

A.HI和NaI B.H2S和SO2 C.Cl2和KCl D.F2和NaBr

6、把下列金属分别投入0.1mol·L-1稀硫酸中,能够缓慢发生反应的是

A.Fe B.Al C.Mg D.Cu

7、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nB=pC,t秒末,A减少了

1.0mol,B减少了1.25mol,C增加了0.5mol,则m:n:P为

A.2:5:4 B.4:5:2 C.1:3:2 D.1:4:5

8、下列变化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生成的是

A.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B.氯化氢溶于水

C.氯化氢与氨反应D.锌与稀硫酸反应

9、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多人伤亡。作为消防干警在现场作以下处理方法和过程较为合理的是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是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浓氢氧化钠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有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Na2CO3溶液处理过的口罩;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及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⑤⑦

10、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值。一般规律是:离子半径越小,电荷值越大,则离子键越强。试分析:①K2O ②CaO ③MgO 的离子键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019年度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2019-2019 年度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一、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化学这一科的学习成绩不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化学这一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亲其师而信其道。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上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多做好准备课前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入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二、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 三、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能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

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 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化学课的学习具有与其它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虽然是理科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却具有文科课程的一些特点,比如,许多的化学知识点需要机械性记忆和理解记忆; 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认真做好化学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提高学习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为是第一次教高一化学,经验不足,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我积极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级的老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六、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市面上各种辅助资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这个媒体!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乙醇的应用主要在于:作为能源、饮料、医疗等几个方面。那么,物质的用途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追问] 而物质的性质又决定于什么? 1.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C2H6O一定是乙醇么?C2H6O可能 存在几种可能的结构?请同学们用 碳和氧的排列方式简单表示这些可 能结构。 2.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建生 成的过程。分析乙醇可能断键的位 置? 使学生掌握乙醇 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培养学生通过 论坛平台的交流、协作 能力。训练学生由结 构推断性质的能力 [设问]同学们的推测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推测进入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 [自学]进入乙醇的化学性质的 学习中。 乙醇的化学性质: 能和金属钠发生反应 能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学生实验] 1. 乙醇和钠的反应 2. 乙醇的氧化反应 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 结论。将实验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发 表在论坛上 并完成讨论: 1.分析乙烷、水和乙醇他们是 否可以分别和钠反应。由此我们可 以得出乙醇中是和碳相连的氢还是 和氧相连的氢被钠置换??(是和 氧相连的氢被置换即羟基中的氢) 2.常温下为什么金属钠与乙醇反应 较缓慢,远不如金属钠与水反应剧 烈?(因为乙醇中的氧氢键更稳定, 不容易断裂) 3.铜在反应前后其质量是否发 生变化?同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什 么?(反应前后铜的质量没有变化, 在此反应中作为催化剂) 学生掌握乙醇的 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通过人人动 手实验,规范学生操 作,全面培养、提高学 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 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 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 论坛平台的交流、协作 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科 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假 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进一步假设-再验证- 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讲述]好!同学们都很好的完成了 学习。同学们在论坛上都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同学们的实验操作基本符合规范,具有比较强的实验能力。现在,一起来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总结]和老师一起总结乙醇的 化学性质 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差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对比教学,培养学生对比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善于合作的科学品质,树立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Na2O2与H2O,Na2O2与CO2的反应及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同学们,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水可以用来灭火,那水可不可以用来生火呢?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小魔术,叫“滴水生火”,大家看好了 【实验演示】滴水生火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引入】奥妙是什么?——过氧化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钠的重要化合物。首先学习钠的氧化物 【提问】(1)钠有哪些氧化物?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以及化合价是怎样的? (3)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书写氧化钠与水、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种钠的氧化物,接下来继续学习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 【问题引导】过氧化钠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实验3-5:探究Na2O2和水反应 操作+现象 初步结论 把水滴入少量的Na2O2中,现象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一节(P80课后习题) 1.(1)⑧⑩(2)④⑤⑥⑦⑨(3)①②③④ 2. 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玻璃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其实能与HF、NaOH溶液反应。陶瓷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跟玻璃一样,与HF、NaOH溶液反应。 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H4SiO4 = H2SiO3 + H2O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烧碱时有: SiO2+2NaOH=Na2SiO3+H2O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并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碱”。)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生产。 9.(1)还原剂(2)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剂 (3)SiO2(沙滩物质)—— Si(粗)—— Si(纯)——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 10.(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二者为同主族元素。(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CO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还原等。 11.(1)n(Na2O):n(CaO):n(SiO2)= ::=1:1:6

高一化学_必修1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学设计 第三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本节知识间联系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32 Cu:64 N:14 Cl:35.5 Fe:56 Ba:137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硅 C、镁 D、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a+、OH-、NO3-D.Ba2+、Ca2+、SO42-、OH-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2H++CO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a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OH—+Cu2+====Cu(OH)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D.液氨、石灰水、水银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高一化学:硫酸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硫酸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ulfuric aci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硫酸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浓的性质; 2.使学生了解的用途; 3.使学生掌握检验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浓的性质和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浓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在实验室里利用H?SO?可制哪些气体?

利用H?SO?除了可以制取这些气体外,还能生产出许许多多的化工产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三节 一、 回忆浓有哪些物理性质。 1、纯的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提问】浓的稀释方法。稀有哪些化学性质? 从酸的通性出发,举例说明稀具有什么性质? 讨论 【板书】2、稀的化学性质 ① 酸的通性(强酸) ② H+ 的弱氧化性。 3、浓的化学性质 浓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实验室中常用浓来干燥不与它起反应的气体。 【板书】①吸水性(干燥剂) 三种形式:a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b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c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有吸水性。 结论:浓具有吸水性。 【板书】②脱水性(炭化) 【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 现象: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炭。 【实验6-4】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结论:浓具有脱水性。 说明:①脱水性是浓的性质,而非稀的性质,即浓有脱水性。 ②脱水性是浓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为2:1夺取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③可被浓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被子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 【板书】③强氧化性 【实验6-5】浓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分析

高一化学上学期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讲]刚才同学们发表了很多关于实验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么大家还要注意常用的危险化学标志。请见课本P4。 [讲]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正确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对较大的沙里淘金。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 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来。) [过]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操作原则: 四原则: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一些安全内容的记录,学生能认识到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验安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认识各图标的意义。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学生回答实验注意问题,教师穿插、补充、完善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整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周期: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8。(第一周期除外) 族:每个纵行称为族;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注意:一定要记住主族的表示方法。 (二)、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就是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因为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1、2、3个,容易失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就是元素原子的得电子的能力(因为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容易得电子)。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第一章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第3节化学键 2课时本章复习2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 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 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生:看书、讨论师:巡视 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D1]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D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