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还有人不知道肥胖增加癌症风险吗

还有人不知道肥胖增加癌症风险吗

还有人不知道肥胖增加癌症风险吗
还有人不知道肥胖增加癌症风险吗

还有人不知道肥胖增加癌症风险吗?

调查显示,约半数英国人不了解超重或肥胖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同时,癌症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慢性疾病。你知道吗?

肥胖和癌症关系咋样

呢?

半数英国人不知道肥胖增加癌症风险

目前,超重或肥胖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五位危险因素,同时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等人类主要杀手的关系也早已众所周知。

但是,超重或肥胖与目前人类二号杀手、未来潜在的头号杀手——癌症的关系可能并不为所有人熟知。日前,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在英国进行的一项涉及2000人的调查中,约半数(44%)被访问对象不了解超重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这是基本事实,约三分之一的人更倾向认为癌症发病主要与家族遗传相关。

事实上,科学研究证据显示,只有约5%~10%癌症的发生归因于遗传因素,而不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是酗酒、缺乏运动和体重超重推高了人们罹患包括癌症在内的慢性病的风险。

超重或肥胖是癌症第二位危险因素

德克萨斯奥斯汀大学Stephen Hursting实验室的大多数小鼠患有癌症。然而,相同基因和负荷相同类型肿瘤的小鼠,其癌症发生和预后却差别巨大,有的小鼠可以一直健康地活着,而有的则进展迅速并更容易扩散。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它们饮食和体内脂肪量的不同。负责人Hursting教授通过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迅速给出哪些小鼠的肿瘤会出现快速进展和恶化,那就是那些肥胖小鼠。

大量动物实验证据表明,肥胖动物更容易患癌症,而且癌症也长得更快更大,更容易扩散,同时对治疗更有抵抗力。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一规律同样适于人类。2003年美国癌症协会一项涉及90万的美国成年人、长达16年的大型跟踪调查给出两者之间明确的相关性关系。研究人员发现,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肥胖妇女死于癌症风险增加62%,肥胖男性增加52%。涉及肿瘤类型包括结直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食道癌、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癌、和卵巢癌。

结论是,肥胖与癌症之间具有强大的相关性。

肥胖,癌症潜在的头号危险因素

进一步的研究明确,乳腺癌(绝经期)、结肠直肠癌、肾癌、食管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甲状腺癌和胆囊癌与超重直接相关。而卵巢癌、宫颈癌、肝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前列腺癌与超重可能相关。

在美国,目前约20%的癌症死亡与超重或肥胖相关,直逼头号危险因素吸烟的30%。科学家预计随着控烟运动的深入和全球人群肥胖的流行,到2030年肥胖可能会超过吸烟成为癌症的头号危险因素。

发生机制

尽管研究人员和流行病学家早就怀疑饮食、肥胖与癌症相关,发病机制的解释则困难重重、进展缓慢。

早期,科学家注意到与肥胖相关的癌症更主要是腹腔内那些处于脂肪“海洋”包围的组织、器官,因而认为脂肪可能为癌症的发生、进展提供了一个很“享受”的环境。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肥胖与癌症的关系只要还是由于一些相关活性因子作祟:

1.脂肪组织产生过量的雌激素,已知高雌激素水平与乳腺癌(绝经后、受体高表达的)、子宫内膜癌,以及其他一些癌症风险相关联。

2.肥胖者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升高,可以促进某些肿瘤的发展。

3.脂肪细胞产生的脂肪因子,可刺激或抑制细胞生长。如,肥胖者高表达的瘦素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而肥胖者体内相对缺乏的脂联素具有抗增殖作用。

4.脂肪细胞可能通过调节因子来直接或间接影响肿瘤的生长,包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AMP-活化蛋白激酶等。

5.肥胖者体内过度堆积的脂肪会产生和吸引一些炎症介质造成慢性低水平,或亚急性炎症反应,这已经被证实与增加癌症风险相关联。

6.其他可能的机制包括改变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等。

有趣的进展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近年来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被发现是控制细胞生长和能源利用的“总开关”,雷帕霉素将其关闭,因而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而IGF-1则能打开它,从而促进肿瘤生长。

肥胖者的脂肪细胞可以开启并增加mTOR表达水平,从而帮助细胞,包括肿瘤细胞生长。而当阻止肥胖实验小鼠mTOR时,它们的肿瘤不再快速生长,说明mTOR在肥胖促进肿瘤发生和生长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Endotrophin是一种从胶原蛋白VI裂解下来小分子胶原肽,也作为脂肪细胞的结构支撑,并可以吸引IGF-1。在Endotrophin相对含量低小鼠,肿瘤生长更缓慢,更不容易出现全身扩散。增加endotrophin后,小鼠容易开发乳腺癌,肿瘤出现迅速增长,并更快扩散到肺部。当用药物阻止endotrophin后,小鼠的肿瘤生长缓慢并不容易出现扩散。因此,脂肪组织Endotrophin高含量是肥胖者更容易开发肿瘤,并快速生长和扩散的危险因素。

脂肪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相互影响

脂肪细胞可以通过像mTOR和endotrophin分子影响的肿瘤细胞,另一方面,研究发现癌症细胞,甚至是扩散转移的癌症细胞又可以吸引脂肪细胞加入癌症组织,脂肪细胞的加入又反过来促进了癌症组织的生长和扩散。

癌症是可预防性慢性疾病

癌症是人类最主要的杀手。但是,好消息是,癌症又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慢性疾病。

之所以说它是慢性疾病是因为癌症的发生、到生长直至出现临床症状通常是一个历时十几年乃至数十年的长期慢性过程。

如上文所述,目前认为仅有5%~10%癌症发生是由于遗传因素,而更多的是环境因素更主要是生活方式因素在起作用。科学家认为,最常见的癌症中的三分之一是可以透过维持健康体重、健康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完全可以避免的。

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谈癌色变,远离烟酒、健康饮食、保持健康体重、积极体力活动,至少可以使三分之一癌症绕道而行,关键还在你自己。

癌症现状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人们与致癌因素的接触越来越紧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恶性肿瘤已经超过心脑血管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2月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1400多万新发癌症病例,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100多万。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近六分之一,多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许多癌症病例诊断过晚,癌症病例多是在癌症晚期才得到诊断和发现,治愈的机率较小,希望渺茫。 目前我国癌症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0万,死亡约250万。近2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肺癌、乳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还将不断上升,癌症发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灵的创伤。中国进入全面防癌抗癌时代!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癌症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癌症防治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 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

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36%; 肺癌为发病率、死亡率双率第一; 甲状腺癌快速上升; 40岁之后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达到高峰; 中等城市,如重庆、武汉,济南癌症发病率最低; 小城市男性和大城市女性发病率高; 大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和肠癌风险高; 大城市女性: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风险最高; 癌症死亡率:小城市高,大城市低; 死亡率排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 关注8大风险 预期寿命85岁时,累计患癌风险高达36% 癌症发病两头高,中间低:中等城市癌症发病率最低 女性癌症在大城市最高,男性癌症在小城市最高 50岁以下,成年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肺癌仍为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已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消化道癌症是我国居民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负担 前列腺癌随城市化发展程度逐渐上升,大城市男性应提高警惕 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趋势快,需格外引起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早期诊断可拯救生命和降低医疗费用 癌症综合控制包括预防、早期诊断、筛查、治疗、姑息治疗和康复治疗。所有这些均应作为国家癌症控制计划的组成部分。世卫组织制定了全面的癌症控制指南,以帮助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计划,预防癌症,并为患者提供治疗。 2017年2月3日 | 日内瓦 - 世卫组织在世界癌症日(2月4日)前夕推出有关癌症早期诊断的新指南,旨在通过确保卫生服务机构重点关注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机会。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82.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201062J】JJPublicHealthandClinicalMedicineV olume6,Number2,May2010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翁幸鐾,糜祖煌 术专家论坛术 通讯作者:糜祖煌(1962一),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1982年毕业于镇江医学院(现改为江苏 大学),研究员,任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所长;任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常务编委,编辑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世界感染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审稿专 家,中华医学会微免学会支原体学组成员,亚洲支原体组织(AOM)理事;先后在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Ⅸ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世界感染杂志》 和国外专业期刊发表论着,述评,专家论坛栏目文章共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个,省市基金项目多个;参编专着3部.主要研究方向:从事微生物分子鉴定,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及菌株亲缘性分析等. 摘要:人体肠道定植的微生物群落绝大多数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它们就像器官一样行使实质性功能. 一 旦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本文阐述了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以及微生物群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并探讨了治疗方案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Q939.121文献标识码:A 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ndDiseasesWENGXing-beM1Zu—huang2(| Departmentof MedicalLaboratory,NingboNO.Hospital,Ningbo,31501~China,2Departme ntofBioinformatics,Wuxi CloneGen—TechInstitu把.Wuxi,214026.Chma1 Abstract:Themajorityof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reharmlessorevenbene ficialbyperforming functionsessentialforoursurviva1.Shiftsinthemicrobialspeciesthatresideino urintestineshavebeen associatedwi也alonglistofpathogenesis.Thereviewprovidedanoverviewontheformationof

肥胖与疾病

精心整理 肥胖与疾病 (一)肥胖与性功能障碍 人体脂肪含量过多,不论男女,都会有明显的性功能衰退。因为性激素是通过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去的,如果过多的沉积在脂肪组织内,就会引起性功能衰退。男性肥胖者由于体脂量增加,使雄激素较多的转化为雌激素,血中浓度可增加一倍以上;较高的雌激素浓度可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进而使睾丸的睾酮分泌减少。由于肥胖男子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使男性的“男子气”削弱,“脂粉气”增强,性功能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高脂饮食可降低男性体内睾酮水平,引起多过频系。肥胖5-10谢不平衡所引起此的体毛反常生长)出现。肥胖还会导致阴道感染一些经前并发症,从而引起许多不愉快和不方便。而肥胖的女人会分泌过量的雌激素,当体内雌激素过多、黄体素太少时,可能会引起水肿或脑水肿,从而使体重增加。 (四)肥胖与皮肤病 肥胖者末梢循环衰弱,皮肤对外界变化的反应较慢,抵抗能力也很低,因而极易患皮炎、湿疹、疥癣、冻疮等皮肤病。同时由于肥胖者流汗较多,会破坏皮肤预防感染的功能,这会大大增加皮肤病的发生率。 (五)肥胖与心脏病 脂肪增多会使体重增加,人体所消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也就相应增加。这就要求心脏额外费力地工作,加强收缩,输送更多的血液,才能把足够的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满足身体的需求。这

就大大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影响了心脏的功能,增加了患心脏病的危险。美国波士顿的研究人员对11.6万名年龄在30岁—35岁的妇女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后发现,身高16.6米,体重在62千克—67千克的妇女患心脏病的危险是同样身高、体重低于57千克的妇女的1.3倍;而同样身高,体重为68千克—78千克妇女患心脏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妇女的1.8倍。因此认为,肥胖比吸烟更容易导致心脏病。 (六)肥胖与癌症 在不少妇女看来,中年以后发胖是自然规律,其实,有些妇女突然发福是体内肿瘤生长的信号,对此不容忽视。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妇女,以成为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50岁以上的病人占到75%--90%,其发病率已接近宫颈癌。近年来的临床资料表明,肥胖妇女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绝经后乳腺癌发生率随体重增加而升高。患子宫内膜癌的妇女多肥胖,常伴有绝经期延迟、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它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体重增加而增高。此外,在肥胖患者中,胆囊 25千克 肌肉 —4倍。 男人多 (九)肥胖症与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脂肪组织在体内大量增加,对人体造成额外的负担,使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增加30--40%。肥胖者因胸壁增厚,膈升高而降低肺活量,引起活动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缺氧、紫绀、高碳酸血症,终末期呈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症,病人嗜睡。可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肥胖者经常因为肺的功能下降,肺泡换气不足而出现呼吸短促、易疲劳、怕热多汗等病症。同时由于肥胖者颈部积累了大量的脂肪,气管受到挤压,呼吸时气流不畅,呼吸困难,导致大脑及身体其他组织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肥胖者会因此感到睡眠不足和乏力。而肥胖者越睡的多越容易肥胖。这种现象被称为睡眠障碍症候群。一旦恶化就可能出现肺心综合症,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跳加速、浮肿、神志不清等症状,需要及时的抢救。 (十)肥胖症与肾脏疾病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清除雪中的废物和毒素,维持其中的盐分和水分和其他物质的平衡。一般来说身体过于肥胖易伤害身体的主要器官,因高血压和糖尿病都和肥胖关系密切,

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要点

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一、癌症是一类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慢性病 (一)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防控形势严峻。 (二)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近年来,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三)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四)致癌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二、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二)我们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进行癌症的防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

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 (四)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三、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二)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三)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四)癌症的发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四、癌症不会传染,但一些致癌因素是会传染的 (一)癌症是由于自身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是不传染的。 (二)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会传染的。

教你10种降低癌症风险的方法(2021年)

教你10种降低癌症风险的方 法(2021年)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22

教你10种降低癌症风险的方法(2021年) 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改变,如饮食、锻炼和吸烟。事实显示,在美国每年56万例癌症死亡病例中,三分之一与饮食、锻炼和体重有关,三分之一与吸烟有关。梅奥诊所(MayoClinic)最近提出了10项方法,对于预防癌症可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1.不吸烟与吸烟有关的癌症发生风险与一个人吸烟时间的长短及吸烟的量有密切关系。与吸烟有关的最常见癌症是肺癌,是美国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凶手。远离烟草可以降低肺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生风险——不管以前烟龄有多长。 2.多吃水果和蔬菜美国癌症协会推荐每天至少吃五种水果和蔬菜,因为它们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物和其他物质,这些都可以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近年来,一些研究指出食用水果和蔬菜

与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想象的紧密,不过大多数专家仍旧坚信以植物为主的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主要方法。 3.限制脂肪摄入量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或者特定类型的脂肪摄入过多与结肠癌和绝经后的乳腺癌有密切关系。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高脂饮食意味着高能量和肥胖发生率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了解哪些类型的脂肪应该避免和它们是如何影响癌症的发生。 目前的指导方针推荐每日脂肪摄入占所需能量的20%到30%,大多数脂肪来源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如鱼、坚果和植物油。 4.保持健康的体重超重和肥胖都可能增加绝经后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食道癌和肾癌的发生。已有事实证明肥胖会增加前列腺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胃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的发病风险。一些研究表明,在美国,超重是成人中14%到20%癌症死亡的一个因素。 5.经常参加锻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那些参加锻炼的人发生

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作者:张美玲杜震宇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01期 摘要:动物体消化道栖息着一个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落,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生理代谢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国际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与高等动物相比,水生动物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水生动物肠道共生微生物形成的影响因素、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特点、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策略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取得的进展,阐述了消化道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在水生动物营养代谢、免疫及发育调控中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水生动物;益生菌;免疫调节;营养代谢 中图分类号:Q93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5641.2016.01.001 0引言 动物体消化道内栖息着一个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落,约含1000~5000种微生物,并由此在宿主肠道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目前已知,消化道菌群与宿主及消化道环境(如食物、体温、pH值等)三者之间构成了相互作用与依赖的“三角”关系,共同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能量代谢的过程,在高等动物中,已有很多研究阐明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营养代谢或免疫调节.新近的研究工作发现,人体肠道内的拟杆菌具有独特的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可以有效地提高细菌对于膳食纤维的结合能力,增强其降解多糖的效率,帮助宿主利用膳食中的多糖类物质,人体肠道内的柔嫩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通过分泌特定的代谢物阻断NF-κB的激活及IL-8的产生,从而抑制肠道炎症疾病的发生,随着对肠道微生物功能解析工作的逐步深入,现在学界已逐渐认识到,在动物生理学尤其营养代谢研究中,必须充分考虑肠道细菌的作用。当前,高等动物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生理代谢的相互关系与调控机制已成为国际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生理的关联与调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于陆生脊椎动物,水生动物处于更为复杂的生态环境之中,其肠道微生物结构和陆生动物相比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也给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带来了挑战。尽管如此,国内外仍有一些学者对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1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与其它动物相类似,目前的研究表明水生动物的遗传背景、饲养环境、饲料组分均可以显著影响其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关于宿主的遗传背景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目前在国内外均有报道,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生长环境中的斑马鱼肠道存在一个核心菌群,而生活在同一淡水环境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2018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1 【单选题】(B)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2 【单选题】通过(B)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3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A)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4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对)

【判断题】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错) 1.2 霍乱与破伤风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D) A、酸中毒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血压上升 2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A)。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3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A)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4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错)5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错) 1.3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 1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D)。 A、50% B、30% C、40% D、20% 2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C)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3 【单选题】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B)是其原发地。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 【判断题】 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对) 5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错) 1.4 黑死病 1 【单选题】通过(A)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 A、空气 B、食物 C、水源 D、唾液 2

肥胖的两大指标、肥胖与疾病

专家晒数据,水桶腰风险更大 肥胖也是一种疾病?2013年美国医学会决议正式认定肥胖是一种疾病。上海疾控中心肿瘤防治科主任医师郑莹昨天晒出了一张高BMI (即体质指数)相关癌症人体图,“这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综合了多项研究的一份结果,目前已证实大肠癌、胰腺癌、肾癌、食管腺癌、女性的胆囊癌、卵巢癌、子宫癌、绝经后乳腺癌等8种类型癌症与超重和肥胖有高度相关性,估计要占到全球年均新发癌症病例的1/4以上。” 在8个高BMI相关癌症中,胰腺癌、大肠癌、肾癌、女性胆囊癌都是集中在腹部。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的脂肪容易堆积在腹部,也容易造成富贵病。”郑莹透露,肥胖者中,水桶腰的癌症风险更大。 事实上,就在去年底,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肿瘤分刊上刊发了一篇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联合多国开展的研究报道,估计在2012年全球新发的1400万癌症病例中,可以认为是由超重或肥胖造成的,其中女性病例占到72%。本市的情况依次以大肠癌(13%)、胰腺癌(4.2%)和绝经后乳腺癌(3.9%)为最多。男性的占比为20%,女性则为35%。 绝经后不控制体重,乳腺癌高发 上海到底有多少胖子?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07-2013年上海居民超重和肥胖率从34%增至42%,其中成人中男性比女性更胖。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2,一般亚洲人群的正常范围是18.5-23.9,过低过高,都不利于健康。监测发现,男性平均均值是24.1,女性是23.1。让人惊讶的是,上海38.6%的成年男性超重,超重女性则占26%。与此同时,有一成男性属于肥胖,9.1%的女性属于肥胖。拥有水桶腰的人则更多,中心型肥胖率上,近三成男性腹部肥胖,26.4%的女性同样属于腹部肥胖。 更让人担忧的是,女性受超重或肥胖致癌影响的程度是男性的3倍,主要癌种为乳腺癌、子宫癌和结肠癌,而且这些乳腺癌绝大多数发生在女性绝经之后。其中绝经后乳腺癌的未来发病趋势更受关注,数据显示上海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在45岁以后进入多发期,近10年来,还呈现出45岁之前发病率略有下降,

健康风险评估系统

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而我对健康管理的理解,其中的内涵可以用14个字表达,那就是健康的教育、调查、体检、分析、评估、干预、指导。健康体检只是这个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健康体检的数据是评价机体状况、疾病预测、生命质量水平的基本条件之一。它只是健康管理中信息采集的重要环节,他与健康管理既有关系又有区别,可称之为“健康管理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一、健康管理----健康金钥匙

三、健康管理----评估指导书 健康管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概念,健康管理的范畴还是基本上停留在疾病管理方面,而健康管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在国内一直缺少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体系,即找出隐藏在人群中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和解决。我在从事健康管理几年来,一直处于摸索运营模式及医疗文件研发的阶段,具体到一份“健康评估报告”、一份“健康信息采集表”、一份“个性化体检项目设计”的模版编制,逐步各种健康管理文件的模块成型。在实际应用中,市场需求量很大,回访中客户反映良好。具体操作细节,供各位同仁参考: 1、建立专业化的团队:具有一支专业化的科研队伍,要求医疗、营养、运动、心理、护理、 文学等多学科人才的汇集。 2、基本信息数据汇总:从多学科入手研发基本信息数据汇总,对影响健康因素的重要指标 逐条解释指导,提供相应的健康标准指标及指导。 3、仔细阅读每份体检报告,(体检病历中的每一个关键数据与疾病的关系、与健康危险因 素的关系、与疾病并发症的关系、与疾病遗传及预后的关系)重点分析四大关系,以重点为突破点和切入点做相应的干预与指导。 4、综合评价:针对每个客户存在的潜在疾病危险因素,指出危险的程度,危险的趋势,危 险的代价,危险的警示。 5、综合评价:膳食结构、膳食行为、膳食搭配是否合理,运动方式、频率、持续时间等。 6、干预指导:主要针对体检报告明确的疾病及个人生活方式进行个性化疾病、保健、护理、 饮食、运动、心理全方位的指导。本章节是评估报告的核心。

2020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的研究进展

2020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的研究进展 人体正常的肠道微生物数量达1012~1014,其平均质量约为1.5 kg[1-2],约6~10个类群(3 000种)微生物组成[2-3]。婴儿在出生之后不久就有微生物在肠道定植,直到肠道微生物达到一个稳定的共生群[4]。肠道微生物对于宿主是有益的,在过去10年的研究中,已经发现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发育、肠道屏障、免疫调节、物质代谢、营养吸收、毒素排出,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导致肥胖、肝硬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孤独症等各种疾病的发生。肠道微生物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宿主代谢,使能量和营养物质更好地被利用,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营养,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帮助寄主抵抗病原菌[5]。最近,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效率远远超过肝的代谢功能。例如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影响视网膜的脂肪酸组成和眼睛晶状体、骨骼的密度、肠道血管的形成[6];而且可以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生物素、维生素K、丁酸等)和消化食用纤维素[7]。肠道微生物同脊柱动物已经一起进化了几千年,因此,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抵抗细菌病原体)的实施需要依靠肠道微生物。同时,肠道微生物是刺激“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和“全身免疫系统”(systemic immune system)成熟的重要因子[8-9]。许多实验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代谢产物对免疫和炎性反应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肠内部免疫系统

崩溃就会引起慢性肠炎疾病,例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10],然而,由于共生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很难断定哪种细菌是共生菌还是条件致病菌,所以对于肠道微生物定植反应的免疫调控是复杂的。近几年,肠道菌群与免疫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就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做一综述。 1 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疾病 近年来,大量肠道微生物与肠道生理功能关系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与疾病方面有重要的作用[11],通过对炎性反应动物模型的研究已经确定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糖尿病、过敏和哮喘等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有重要关系[12]。目前,已经有许多实验发现肠道微生物与肥胖和糖尿病有关,其中一个最新的研究表明,在遗传或者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肠道内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一种存在于黏液层的黏液素降解菌,在健康情况下,它占肠道微生物菌群总数量的3%~5%)菌急剧减少,在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肠道内A. muciniphila的丰度比对照组小鼠低100倍,在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口服A. muciniphila后发现小鼠的体质量降低和身体指数得到改良;进一步研究发现,A. muciniphila可以降低胰岛素耐受性,控制脂肪储存、脂肪代谢、甘油酯和葡萄糖的稳态[13]。另一个研究通过比较Ⅱ型糖尿(T2D)和正常70岁欧洲妇女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现在有糖尿病的群体中,4个乳酸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很多人认为,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即便有关也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但事实上,微生物和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身体的表面和内部,尤其是在肠道里,不为人知地“居住”着许多微生物。在人体内,渺小的微生物最有“发言权”。 我们体内有2公斤重的细菌,但是其中只有大约20%可以被培养和研究。绝大多数的“人体房客”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也还不被理解。 1、基本概念及综述 1.1 肠道微生物的定义:是一类生长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多变的生态系统。这是在已发现的生态系统中细胞密度最高的系统之一。该系统中积聚着大量的微生物,同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紧密地接触在一起。 人类肠道微生物:即生长在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 1.2 肠道微生物的类别: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正常菌群,第二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为外籍菌群。 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约为1014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过路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1.3 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小肠微生物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的微生物结构之间。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远段回肠,厌氧菌的数量开始超过需氧菌,其中大肠杆菌恒定存在,厌氧菌如类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都有相当数量。在回盲瓣的远侧,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肠细菌浓度高达1011~1012 CFU/mL(CFU即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细菌总量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其中厌氧菌达需氧菌的103~

教你10种降低癌症风险的方法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7958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教你10种降低癌症风险的方法正式样本

教你10种降低癌症风险的方法正式 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改变, 如饮食、锻炼和吸烟。事实显示,在美国每年56万 例癌症死亡病例中,三分之一与饮食、锻炼和体重有 关,三分之一与吸烟有关。梅奥诊所(Mayo Clinic)最近提出了10项方法,对于预防癌症可能 具有较好的效果。 1.不吸烟与吸烟有关的癌症发生风险与一个人 吸烟时间的长短及吸烟的量有密切关系。与吸烟有关 的最常见癌症是肺癌,是美国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 主要凶手。远离烟草可以降低肺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生

风险——不管以前烟龄有多长。 2.多吃水果和蔬菜美国癌症协会推荐每天至少吃五种水果和蔬菜,因为它们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物和其他物质,这些都可以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近年来,一些研究指出食用水果和蔬菜与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想象的紧密,不过大多数专家仍旧坚信以植物为主的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主要方法。 3.限制脂肪摄入量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或者特定类型的脂肪摄入过多与结肠癌和绝经后的乳腺癌有密切关系。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高脂饮食意味着高能量和肥胖发生率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了解哪些类型的脂肪应该避免和它们是如何影响癌症的发生。 目前的指导方针推荐每日脂肪摄入占所需能量的

肠道菌群领域研究进展(完整版)

肠道菌群领域研究进展(完整版)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相关,肠道菌群科学家们2019年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 【1】Nat Biotechnol:突破!科学家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鉴别出100多种新型肠道菌群!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桑格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从健康人群的肠道中分离出了100多个全新的细菌类型,这是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对人类肠道菌群进行的最全面的收集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获奖帮助研究人员调查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文研究结果能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检测人类肠道中存在的细菌类型,同时还能帮助开发出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新型疗法,比如胃肠道疾病、感染和免疫疾病等。人类机体中细菌大约占到了2%的体重,肠道微生物组就是一个主要的细菌聚集位点,同时其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肠道微生物组的失衡会诱发诸如炎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然而由于很多肠道菌群难以在实验室环境下生存,因此研究人员就无法对其进行更加直观地研究。

【2】Science: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药物出现毒副作用的罪魁祸首 药物本是用于治疗很多患者,但是一些患者遭受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一种令人吃惊的解释---肠道微生物组(gut microbiome)。他们描述了肠道中的细菌如何能够将三种药物转化为有害的化合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研究者表示,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肠道微生物组对药物代谢的贡献,那么我们能够决定给患者提供哪些药物,或者甚至改变肠道微生物组,这样患者具有更好的反应。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抗病毒药物,它的分解产物可引起严重的毒副反应,并确定了肠道细菌如何将这种药物转化为有害的化合物。他们随后将这种药物给予携带着经基因改造后缺乏这种药物转化能力的细菌的小鼠,并测量了这种毒性化合物的水平。利用这些数据,他们开发出一种数学模型,并成功地预测了肠道细菌在对第二种抗病毒药物和氯哌嗪(一种抵抗癫痫和焦虑的药物)进行代谢中的作用。 【3】Nat Med: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或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肠道中“居住”着很多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即肠道微生物组,其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近来有研究表明,评估粪便样本中的遗传改变或能准确反映肠道微生物组的状况,或有望帮助诊断人类多种疾病。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

肥胖可能带来的六种疾病

肥胖可能带来的六种疾病 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养生意识的觉醒,大部分人开始注重自我保健,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饮食作息,人们也都在积极地调整。当然,这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群,青年人出于工作或是交际上的原因,加之疾病看起来很遥远,所以并没有用科学的养生之道来调养自己的身体。相反地,他们胡吃海喝,一切以舒适为宜,肥胖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然而,我们反观一下周围的人们,肥胖早已呈年轻化的趋势,甚至很多孩子,刚出生就是超重的。这跟遗传,或是母亲孕期摄入了过多的营养有关。同时,也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摄入的营养更丰富了,体重也就跟着上去了。 从世界范围来看,肥胖的比例大约已占到了10%,并且还在增长;就中国来说,成年人的肥胖比例已经上升至38.5%,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有专家预计,在21世纪里,中国的肥胖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一半。在所有可预防的致死性因素里,因肥胖而产生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号杀手,并很可能在几十年间跃居第一。 肥胖与疾病相关

我们不能说肥胖直接导致了癌症,但很多癌症绝对是跟肥胖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表明,体重每增加10斤,患子宫癌、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淋巴癌、胆囊癌等等癌症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以英国为例,英国每年都会因肥胖而增加近四千名肿瘤患者。 1、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的一种慢性病,如果平时能注意调养,控制病情,还是可以带病长寿的;但此病一旦控制不好,发作起来,想再恢复原来的健康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体重超标的人群中,有30%都会患上高血压,而患有高血脂的占到大多数。这两种因素都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 2、糖尿病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是不可以多吃再有糖分的食物的,因为糖分在体内会转化成脂肪。也就是说,归根结底,糖尿病人要控制的其实是脂肪。有数据显示,体重正常的人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极低,仅为0.7%;而中度肥胖的话,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加4倍;重度肥胖的人则会使患糖尿病风险增加30倍之多。 3、呼吸暂停综合征

最易引发癌症的几大类食物

最易引发癌症的几大类食物 癌症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疾病之一。不管你的年龄,种族,智力或者性别都有可能受到癌症的攻击。它会影响你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是对你全身造成影响。它可以蔓延的很快也可以是很慢,需花数年的时间。通过众多的研究表明发现只有一件事情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某些因素会造成对一个人的恐惧萎缩疾病风险的剧烈碰撞。食物就是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是这些因素的最主要成分,能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许多研究以证明有些食物会增加患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下面蔬菜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食物包括哪几种:加工处理过的肉类和食物 为了延长保质期,例如热狗,午餐肉和其他的加工食品都充满了化学添加剂和防腐剂。这些添加剂不仅致使这些食物附有毒性,同事还破坏了食物中原有的营养价值。 转基因食物 转基因食物是通过改变其基因来增加作物的自然增长速度并增加其产量。转基因食物的问题在于,从细胞的多元化水平来说即使在技术上市一样的,但是一旦进入人体它们却不会发生相同的反应。它们所含的营养也不会完全相同,并且生长方式也跟非转基因的自然生长的作物不一样。就像克隆,这些食物从视觉,嗅觉和味觉来说是一致的,但是转基因会导致其细胞的基因突变,这也是科学家们所不赞同食用转基因食物的原因。

非有机食品 非有机食品是指那些植物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农药,除草剂,和化学肥料。长期的使用这些肥料使得水果和蔬菜的果皮和叶子不断的吸收这些化学物质。一旦这些化学物质渗入果实内就冲洗不掉,因此当我们食用时,化学物质也会跟随着进入我们的体内。大多数的这些化学物质都是含毒的,摄入后会大大的增加患各种癌症疾病的几率。 烧焦的食物 烧焦的食物不一定会增加一个人患癌症的风险。烧焦的食物中烧的那个部位是增加疾病风险率的主要原因,碳化使致癌物在烹饪中形成。食用烧焦部位就会增加患癌风险率。如果食物烧焦了,就把烧焦的部分丢掉就可以减少患癌风险率。 人造甜味剂和香料 一些人造的甜味剂和香料已经被证明是会增加一个人患癌症的风险率。目前正在密切监测着天冬甜素,三氯蔗糖和糖精的成分以确定是否会增加消费者患各种不同类型的癌症的风险率。

肠道微生物体外模型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体外模型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微生态学,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有了新的突破性认识。我们现在了解到人体和动物消化道系统中生长着大量的细菌,肠道中细菌的总数量甚至高出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和宿主的遗传背景在决定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方面各自起到50% 的作用。而且由于外部环境在肠道菌群结构形成过程中的巨大影响,个体之间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极为不同。目前的研究证明只有极少数的细菌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肠道中。而个人之间菌群结构的不同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宿主的免疫系统发育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甚至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产生相关。肠道微生物现在认为是人体的一个新“器官”。而肠道微生物生态的研究近十年来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肠道微生物研究存在的重要的瓶颈在于样品的采集。对正常人来说,除了收集粪便之外,小肠、升结肠、横结肠等部位的取样几乎不现实。另一方面,由于肠道细菌受到外部环境和宿主肠道环境的双重影响,如何区分外部环境和肠道内环境对肠道菌群的作用变得十分重要。所以,建立合理而易操作的体外模型对推动肠道微生态学、人体和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非常有意义。本文就国内外目前经常使用的用于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体外肠道模型做一简单介绍。 体外肠道模型的发展 1 静止发酵或罐批量培养模型此模型为最原始、最简单的体外发酵模型。该发酵在小瓶子中或者pH 控制的批量发酵罐中进行。具体做法为在批量发酵罐中接入动物肠内容物或人粪便菌群的悬浮液,培养基中含有不同的待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整个发酵过程在充满氮气或二氧化碳的下进行。该模型简单、易操作,可以同时对多种底物进行比较,所以用于对碳水化合物的初步筛选。缺点是只能用于短期的发酵研究,因为培养物内pH 和营养物水平变化很快群的改变导致该模型对肠道环境的模拟效果不理想。而且,由于死亡的细菌不能及时从发酵系统中清理出去,如果采用分子生态学的检测手段,如荧光定量PCR 或FISH 等方法无法区别死亡细菌还是活细菌,所以该模型不适用于使用16S rRNA 的分子生态学实验手段来测定菌群的变化,使用范围有比较大的局限性。但常规微生态学手段,如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活细菌的方法还是能够测定菌群变化的。由于24 h 之后培养基中养分已被大量消耗,而发酵终产物不断累积,长时间培养结果离肠道实际内环境偏差很大。GIBSON 和FULLER 报道用此模型进行研究在48 h 内结果还是比较稳定可靠. 2 连续发酵培养系统食糜在人体和大部分单胃动物消化系统中按照口到肛门的单方向流动,所以肠道细菌在单胃动物肠道中的发酵可以看做是一种恒温连续发酵的过程。发酵工艺中连续发酵的特点和肠道发酵特点比较接近,所以通过恒化连续发酵工艺从理论上可以模拟肠道细菌发酵的自然过程。COATES 等首先设计了连续发酵培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连续的加入新鲜培养基同时移除使用过的废液。随着设计工艺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已经可以在体外控制这个连续培养系统的pH、温度、氧化还原能和营养状态等,来控制发酵罐中细菌的数量与菌群结。最原始的连续培养是单相连续发酵模型。但由于大肠环境的复杂性及不同肠道位置的解剖结构和环境存在差异,单相连续发酵模型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继而GIBSON 和MACFARLAN 等根据人体结肠的生理特点建立了三相连续发酵模型,同时通过比较该群的结构特点和突然死亡的人体肠道菌群的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相连续发酵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各个肠道解剖位置,即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环境中肠道菌群的实际结构。现在常用的三相连续发酵系统由三个发酵瓶V1、V2 和V 3 串联而组成,它们各自的容积分别为0.22、0.32 和0.32 升,分别代表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的生理位置。根据人体肠道不同解剖位置的实际生理特点,三个罐的pH 分别控制在5.5、6.2 和6.8,整体温度控制在37 ℃。每个发酵瓶都用磁力搅拌器以一定速度进行搅拌以混匀培养基,同时充入无氧氮气,以维持发酵瓶的厌氧环境。如图 1 所示,培养基从培养瓶依次流入V1,再从V1 流入V2,V2 流入V3,最后从V3 流入废液罐中。其营养物质的流向和人体结肠中营养物质的流同。连续培养模型目前广泛应用在肠道细菌的生理、生化研究 1.3 人类肠道微生态模拟器由于三相连续发酵模型仅仅模拟了人体结肠部位的肠道微生物小肠的微生物。1993 年MOLLY 等设计了一个五相反应器,命名为人类肠道微生态模拟器。该模拟系统被认为能够全方位,更好的的模拟人体肠道内的微环境。如图 2 所示,该系统温度仍然保持在37 ℃。其中Vessel l 模拟的是胃环境,反应体积是0.2 L,保留时间为 2 h,pH 控制在2.0 ~2.5。1.3 人类肠道微生态模拟器由于三相连续发酵模型仅仅模拟了人体结肠部位的肠道微生物生态过程,没有涉及胃和 Vessel 2 系统模拟小肠部位,反应体积为0.3 L,保留时间为6 h,pH 控制在5.0 ~6.0。Vessel 3、Vessel 4、Vessel 5 三相反应系统模拟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部位,反应体积分别是.7、1.3、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转自中科院救星益生菌小组编辑 文章来源:武汉病毒研究所发布时间:2015-12-09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不可否认的现实却是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大家,特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逐步变化及环境污染的影响,近年来各种慢性病更是呈井喷趋势。虽然人们常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吃的东西比以前营养丰富了,国人的健康水平却并没有明显改善,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 号杀手,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大家不禁要问: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产生的真正原因 又是什么?真正健康的身体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了解却非常有限。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被尊称为“乳酸菌之父”的梅契尼科夫就认为: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的人体自身中毒学说认为人体垃圾因为某些原因过量沉积在体内,导致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但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据,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新引起重视,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一些国家相继实施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并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有数据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总数约10的14次方、1000-2000 余种、重量约为1-2 公斤 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的总数超过330 万,约为人类 编码基因总数的100倍,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肠道微生物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共生、益生和病原微生物三大类,其中主要是细菌,也包括真菌、病毒和噬菌体,它们在人体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 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肠道微生物这一“器官”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屏障、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等,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营养,还能够合成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供我们利用,并可以将产生的毒素加以代谢,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高脂肪的饮食可以导致有益的双歧杆菌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物质合成与代谢功能外,肠道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分泌抗体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并进一步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维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