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新疆乌鲁木齐一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新疆乌鲁木齐一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新疆乌鲁木齐一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有利于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B. 叶绿体的内膜上有叶绿素,有利于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蓝藻的线粒体内膜突起形成靖,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

D. 轴突末梢膨大成突触小体,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2.下列关于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录只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只发生在细胞质

B. 转录产生的RNA碱基序列与非模板链相同

C. 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能提高蛋白质合成的速率

D. 翻译以mRNA为模板,产生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3.人类性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决定胚胎发育成男性,人群中发现有XX

男性、XY女性、XXY男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正常女性中一定无SRY基因

B. XX男性可能是父方产生精子过程中Y染色体与X染色体间交叉互换所致

C. XY女性可能是父方SRY基因突变所致

D. XXY男性可能是父方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4.将幼年沙蚕后部体节切去,沙蚕能重新长出体节。科研人员设计实验探究其原因,

实验内容及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沙蚕体节的再生与幼年时期脑神经节有关

B. 幼年沙蚕的脑神经节能抑制沙蚕的性成熟

C. 幼年沙蚕体节再生与性成熟属于体液调节

D. 成熟沙蚕脑神经节分泌功能比幼年沙蚕强

5.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B. 同一组实验中所选的植物材料要相同

C. 浸泡法和沾蘸法处理插条时间要相同

D. 插条上芽的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6.下列有关控制害虫危害的技术,叙述错误的是()

A. 农田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防治控制害虫可减少能量损失

B. 化学防治效果好,但对环境有破坏,应以生物防治为主

C. 利用音响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捕食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D.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7.某兴趣小组将金鱼藻放置于不同波长的光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1小时

后测得O2相对变化量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与B点相比,C点时O2相对变化量大,从光反应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

(3)把金鱼藻长期放置于A点波长的光下培养,金鱼藻能否正常生长?为什么?

______;______。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测定金鱼藻在不同波长下的真正光合作用强度,应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8.下表是一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査结果,表中的A、B、C表示生态系统

三种生物成分,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图是该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盘变化示意图。

单位:102千焦/m2

Pg Pn R

A157.865.092.8

B870.7369.4501.3

C211.520.1191.4

()据表分析回答: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这个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据图分析回答:

①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

②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悄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演替。

③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④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______(写出二种影响因素)等环境条件

决定。

9.萤火虫的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A+(红色)、A(黄色)、a(棕

色)控制,等位基因的显隐关系是A+对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即A+>A>a,且A+A+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只有基因B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表现为黑色。

(1)现有红色萤火虫(甲)与黑色萤火虫(乙)杂交,F1中红色:棕色=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F1中棕色个体交配产生F2中黑色个体的概率是______。

(2)欲判断B、b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现利用F1萤火虫设计如下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实验方案:取F1中一只红色雄性萤火虫与F1中多只棕色雌性萤火虫进行交配,

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B、b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

b.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或______,则B、b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3)上述实验最终证明B、b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四种颜色的萤火虫基因型共有______种。

10.以苹果汁为原料生产苹果醋需要两个阶段,第Ⅰ阶段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第Ⅱ阶

段醋酸杆菌利用乙醇产生苹果醋。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醋酸杆菌的显著特点是______。

(2)生产苹果醋的第Ⅰ阶段中,乙醇是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场所)形成的,苹果汁中的糖源对酵母菌的作用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该阶段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因为酶______。

(3)生产苹果醋第Ⅱ阶段是把第Ⅰ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该过程的反应式为______。醋酸发酵中,醋酸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在该图上方坐标系中画出醋酸杆菌增长速率的曲线图。______。在Ⅳ,醋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11.请分析回答下列关于培育转基因小鼠的问题。

(1)PCR技术利用了______原理解决了打开DNA双链的问题,从一种Taq细菌中分离到______,解决了DNA聚合酶失活的新问题。

(2)利用PCR技术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目的基因时,首先要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出______。在第______轮开始出现目的基因片段。

(3)获取小鼠受精卵时,将雌鼠注射促性腺激素的目的是______。然后从雌鼠______中取出卵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成熟;并从雄鼠附睾中取出精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

(4)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后,外源基因会随机插入到小鼠受精卵DNA中。

这种受精卵有的可发育成转基因小鼠,有的却死亡。请分析因外源基因插入导致受精卵死亡的最可能原因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2.黑豆在发芽后其各种营养物质更利于人体吸收,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

IAA、乙烯利、脱落酸(ABA)浸泡黑豆种子,探究在这些激素处理下黑豆种子的萌发三指标:发芽势为发芽3天后的总共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发芽率为发芽7天后的总共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发芽指数为S (每天发芽的种子数/相应的发芽天数),发芽指数越高反映种子萌发状况越好,旨在筛选不同激素处理黑豆的最佳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豆种子萌发形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______,豆芽作坊在发豆芽过程中,每天要用清水冲洗豆芽一次,目的是______。

(2)发芽势和发芽率相比,更能反映种子健康情况的是______,原因______。(3)对黑豆种子萌发表现出两重性的激素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应选择浓度为:______的______处理黑豆,对其发芽的促进作用最强。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A

解析:解:A、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有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A正确;

B、叶绿体内通过类囊体膜堆叠形成基粒使膜面积增大,类囊体膜上具有光合色素,有利于光能充分利用,B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C错误;

D、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A。

1、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内类囊体膜,暗反应是叶绿体基质。

3、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有丝分裂、神经兴奋的传递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对于生物体是有利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答案:C

解析:解:A、真核生物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A错误;

B、转录产物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产物是RNA,RNA碱基序列与非模板链对应区段不完全相同,主要是碱基T与U的区别,B错误;

C、原核细胞中无核膜阻隔,因此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能提高蛋白质合成的速率,C正确;

D、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加工后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1、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

2、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答案:C

解析:A、据题干信息,性别决定基因决定胚胎发育为男性,而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推断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因此正常女性无该基因,A正确;

B、XX男性说明是X染色体上出现了SRY基因,结合该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推断,是父方在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导致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交换到X染色体上,B正确;

C、XY女性是因为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丢失,是父方减数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发生缺失或者Y染色体与X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导致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缺失,C错误;

D、XXY男性细胞中多一条X染色体,可能是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XY的精子导致,也可能是母方减数分裂过程异常,产生XX的卵细胞所致,D正确。

故选:C。

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据题干信息SRY基因决定胚胎发育成男性,则该基因位于Y染色体,XX男性则是X染色体上具有了该基因,XY女性的出现是Y染色体上丢失该基因,XXY男性的性染色体多一条。

本题以性别决定基因为材料创设,考查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伴性遗传知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4.答案:D

解析:解:A、实验①中,切除幼年沙蚕后部体节并除去脑神经节后,沙蚕不能长出新的体节,而实验②将幼年沙蚕的脑神经节植入实验①沙蚕体腔中后,沙蚕体节生长并长出新的体节,实验③将性成熟沙蚕的脑神经节植入实验①沙蚕体腔中沙蚕却不能长出体节,证明沙蚕体节的生长、再生与幼年时期脑神经节有关,A正确;

B、对比实验①(切除幼年沙蚕脑神经后迅速性成熟)与实验②(将幼年沙蚕的脑神经节植入实验①沙蚕体腔后沙蚕性成熟被抑制)、实验③(成熟沙蚕的脑神经节植入实验

①后沙蚕迅速性成熟)可知,幼年沙蚕的脑神经节能抑制沙蚕的性成熟,B正确;

C、幼年沙蚕脑神经节分泌某种物质控制沙蚕的再生与性成熟,这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

D、对比实验②(将幼年沙蚕的脑神经节植入实验①沙蚕体腔后沙蚕体节生长并长出新的体节)与实验③(成熟沙蚕的脑神经节植入实验①后沙蚕不能长出新的体节)可知,幼年沙蚕脑神经节分泌功能比成熟沙蚕强,D错误。

故选:D。

体液调节是指细胞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激素、CO2等),通过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作用一般比较缓慢,广泛而持久。

本题以切除沙蚕的部分体节为背景,结合图表考查沙蚕体节再生状况与性成熟情况,旨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

5.答案:B

解析:解:A、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要做预实验,其目的缩小浓度范围,减少浪费,A错误;

B、实验所用植物材料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中要保持相对一致,B正确;

C、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C错误;

D、因为插条上侧芽能产生生长素,所以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B。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

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分析处理与实验变量、对照组设置的能力,难度适中。

6.答案:D

解析:解:A、农田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防治控制害虫可减少能量损失,A正确;

B、化学防治效果好,但对环境有破坏,应以生物防治为主,B正确;

C、利用音响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捕食害虫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D。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

7.答案:探究光质(不同波长的光)对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金鱼藻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70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多,H2O分解产生的O2多不能因为A点波长的光下金鱼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无法积累有机物,所以无法正常生长将金鱼藻放置于没有光的条件下培养,1小时后测得O2相对变化量(该变化量为呼吸速率),该变化量与光下1小时O2相对变化量之和即为真正光合速率

解析: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质(不同波长的光)对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从光反应的角度分析,金鱼藻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70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多,H2O分解产生的O2多。因此与B点相比,C点时O2相对变化量大。

(3)因为A点波长的光下金鱼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无法积累有机物,所以把金鱼藻长期放置于A点波长的光下培养,金鱼藻无法正常生长。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测定金鱼藻在不同波长下的真正光合作用强度,应将金鱼藻放置于没有光的条件下培养,1小时后测得O2相对变化量(该变化量为呼吸速率),该变化量与光下1小时O2相对变化量之和即为真正光合速率。

故答案为:

(1)探究光质(不同波长的光)对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金鱼藻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70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多,H2O分解产生的O2多(合理即可)

(3)不能因为A点波长的光下金鱼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无法积累有机物,所以无法正常生长

(4)将金鱼藻放置于没有光的条件下培养,1小时后测得O2相对变化量(该变化量为呼吸速率),该变化量与光下1小时O2相对变化量之和即为真正光合速率(合理即可)分析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质(不同波长的光)对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波长的光,因变量是1小时后测得O2相对变化量。

本题结合实验,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8.答案: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的)>R (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水平结构次生逐渐增大直至稳定气候、土壤

解析:解:(1)表中B所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开始;由于输入能量Pg为870.7,ABC三者R的和为92.8+504.3+191.4=788.5,Pg大于R(A+B+C),即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故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

(2)①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②b~d段,从各种植物出现的先后时间可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属于次生演替。

③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越来越多,最后趋于稳定。

④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决定。

故答案为:

(1)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2)①水平结构

②次生

③逐渐增大直至稳定

④气候、土壤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因为B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多,贮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是生产者,则A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曲线图中,a~b段,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水平结构;b~d 段,从各种植物出现先后时间,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本题结合表格和曲线图,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群落的特征,重点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群落演替,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答案:A+aBB和A+abb 红色:棕色:黑色=3:3:2 红色:棕色:黑色=2:1:

1 红色:棕色:黑色=1:2:1 15

解析:解:(1)由题意知,A+AB_、A+aB_为红色,AAB_、AaB_为黄色,aaB_为棕色,__bb为黑色,红色萤火虫甲(A+AB_、A+aB_)与黑色萤火虫乙(__bb为黑色)杂交,F1中红色(A+AB_、A+aB_):棕色(aaB_为棕色)=2:1,说明甲乙都含有a基因、甲不含有b基因,因此亲本基因型是甲为A+aBB,乙为A+abb;子一代棕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1:2:1,黑色个体的

基因型是aabb,概率是。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B(b)基因是否也位于2号染色体上,如果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如果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中红色雄性萤火虫的基因型是A+aBb,多只棕色雌性萤火虫的基因型是aaBb,如果B、b不在2号染色体上,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A+a:1aa)(3B_:1bb)=3A+aB_:1A+abb:3aaB_:1aabb,分别表现为红色、黑色、棕色、黑色,红色:棕色:黑色=3:3:2。

如果位于2号染色体上,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或aB:A+b=1:1,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分别表现为红色、红色、棕色、黑色,红色:棕色:黑色=2:1:1或A+aBb:aaB_:A+bb=1:2:1,分别表现为红色、棕色、黑色。

(3)实验证明B、b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分析题意可知,四种颜色的萤火虫分别为:A+AB_、A+aB_为红色,AAB_、AaB_为黄色,aaB_为棕色,__bb为黑色,共有基因型15种。

故答案为:

(1)A+aBB和A+abb

(2)红色:棕色:黑色=3:3:2 红色:棕色:黑色=2:1:1 红色:棕色:黑色=1:2:1

(3)15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

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10.答案: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用于合成酵母菌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也是酵母菌的能源物质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

强C2H5OH+O2→CH3COOH+H2O 营养物质缺乏、有害代谢废

物积累、pH不合适

解析:解:(1)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乙醇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因此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苹果汁中的糖源可用于合成酵母菌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也是酵母菌的能源物质;该阶段需要控制反应温度(18~25℃),因为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3)醋酸菌将乙醇转变为醋酸的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醋酸发酵中,醋酸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阶段醋酸杆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因此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是从0开始,先增加后减少,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降为0;Ⅳ阶段,由于营养物质缺乏、有害代谢废物积累、pH不合适等因素,醋酸菌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即增长速率为负值。综合以上可知,醋酸杆菌增长速率的曲线图为

故答案为:

(1)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细胞质基质用于合成酵母菌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也是酵母菌的能源物质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3)C2H5OH+O2→CH3COOH+H2O 营养物质缺乏、有害代

谢废物积累、pH不合适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条件、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1.答案:DNA的热变性热稳定的DNA聚合酶(或Taq酶)两种引物三促进排卵(或超数排卵)输卵管使精子获能外源基因的插入使受精卵内生命活动必需的某些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解析:解:(1)PCR技术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解决了打开DNA双链的问题,即高温解链。该技术从一种Taq细菌中分离到热稳定的DNA聚合酶(或Taq酶),解决了DNA聚合酶失活的新问题。

(2)利用PCR技术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目的基因时,首先要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出两种引物。由于引物A和引物B均不在该片段的端点,因此第一轮循环后,得到的两DNA片段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都不等长;通过绘图可推知,第二轮中亦不会出现等长的引物,所以在第三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3)获取小鼠受精卵时,将雌鼠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排卵(或超数排卵),然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卵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成熟;并从雄鼠附睾中取出精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使精子获能。

(4)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后,外源基因会随机插入到小鼠受精卵DNA中。这种受精卵有的可发育成转基因小鼠,有的却死亡。最可能原因外源基因的插入使受精卵内生命活动必需的某些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故答案为:

(1)DNA的热变性热稳定的DNA聚合酶(或Taq酶)

(2)两种引物三

(3)促进排卵(或超数排卵)输卵管使精子获能

(4)外源基因的插入使受精卵内生命活动必需的某些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解答本题需识记有关PCR技术的相关知识: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概念、原理、条件及具体过程等基础知识,识记胚胎移植的流程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2.答案:减少降温、除去细胞有害代谢产物发芽势细胞分裂分化旺盛,发芽所需时间短IAA和乙烯利两种激素都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150mg/L IAA

解析:解:(1)黑豆种子萌发形成豆芽的过程中,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的总量减少,豆芽作坊在发豆芽过程中,每天要用清水冲洗豆芽一次,目的是降温、除去细胞有害代谢产物。

(2)通过图示分析可知,发芽势和发芽率相比,更能反映种子健康情况的是发芽势,是因为细胞分裂分化旺盛,发芽所需时间短。

(3)通过图示分析可知,对黑豆种子萌发表现出两重性的激素是IAA和乙烯利,原因是两种激素都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选择浓度为150mg/L的IAA处理黑豆,对其发芽的促进作用最强。

故答案为:

(1)减少降温、除去细胞有害代谢产物

(2)发芽势细胞分裂分化旺盛,发芽所需时间短

(3)IAA和乙烯利两种激素都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4)150mg/L IAA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

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