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报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报业产业化经营成为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我国报业的产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集团化”以及现今正在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是进程中三次重要调整。现今报纸产业正面对互联网的不断冲击,需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寻求新的产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报业;产业化;市场化;

我国近代报业自19世纪初产生以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报业虽已达到一定规模,但由于旧中国政权的长期压制和摧残,人民报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严重制约。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使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报业的发展情况

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的操控下,我国的报纸经营单位长期被归于事业单位的行列,单纯地行使其喉舌的功能,缺乏产业经营意识。

1.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与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发展报业作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为报业发展创造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发展报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恢复出版解放区报纸,即恢复出版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停刊的解放区报纸;二是创建新的人民报纸,即为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创建报纸提供条件;三是接管国民党政府的报业机构,将其作为发展人民报业的物质基础;四是接受、改造和重组私营报纸,使其成为新中国报业的组成部分。由此,新中国的报业开始形成了以党报为主体,包括人民团体报纸、民主党派报纸、私营报纸等在内的基本

格局。

这一期间,我国报业在事业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1956年开始的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为我国报纸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服务国家和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由于受政治气候的影响,在后来的“反右”、“反右倾”、“大跃进”等重大事件中,我国报纸在宣传报道上也犯了不少错误,为“左”的路线与思潮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社会上和群众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这一时期,我国报纸的数量增加不多,到1960年的十年间,才增加了10家,为392家,但总印张却由6.51亿增加到47.84亿。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1965年,全国报纸数为413家。

2.1966——1976年:“文革”重创与灾难时期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报业遭受重创,导致了灾难性后果。在当时的极“左”路线下,报纸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所控制,成为他们篡党夺权,推行极“左”路线,实现其政治野心的工具。当时的报纸“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许多宣传报道不顾事实,不计效果,任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指鹿为马,强奸民意,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也给新闻业本身造成极坏影响。

受极“左”路线的破坏,这一时期,我国报纸的数量锐减,至1970年,全国仅剩下42家正式出版的报纸,而且这个数量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文革”十年,我国报业发展跌入历史低谷,队伍受到严重损失,一直到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才重新获得了发展与振兴的机会。

二、改革开放后报纸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传媒在我国属特殊的产业类别,其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传媒改革的试水者和理论实践者,我国报业在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走在了前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逐步提出了报业产业化问题,报业开始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而产业化经营也将成为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报纸媒

体的产业化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制度”与“技术”成为业界和学界检视相关问题的线索。然而,无论从何种视角出发看待报业的沿革,其“产业化”、“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从未变更。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集团化”以及现今正在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是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均坚持贯彻了以产业为发展逻辑的改革取向。

1.“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以产业为目标的改革起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了全面振兴发展的机遇期。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报纸也进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振兴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宣传和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和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在改革过程中也获得快速发展,整体实力得以大大增强。

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8家在京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告——作为我国报业产业化发展的起点,这次试行实践从资源补偿的角度出发,在经营与管理的层面上实现了突破。

在我国,由于20世纪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人们习惯于将具有重要社会职能的组织机构划分为“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其中,“公益服务”和“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特征描述,其资源补偿也依赖国家财政补贴。但在经历了几十余年的发展后,我国报业显然不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纯事业单位,其广告经营、资本运作等经营管理行为已然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运行和结构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纯事业单位演变为企业组织,我国报业的身份在改革之初便显得十分尴尬,报业介乎于“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含混不清的现状。另一方面,虽然身份不清,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表述却提醒着人们,报纸发行和经营的改革具有产业化的指向,与此紧密相关联的是“财政”、“效率”、“企业制度”等关键词。

①财政补贴改革

任何社会组织的运作都需要耗散资源,作为新闻媒体的报社,其信息采编、印刷发行、人员工资等都离不开资源补偿。事业单位通常有三种资源补偿途径,

分别是“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指的是事业单位经过财政改革,由传统的“全额拨款”转变为“差额”或“自收自支”型,政府不再是新闻生产机构唯一的资源补偿来源。

这项改革的初衷是为了缓解20世纪70年代末政府窘困的财政状况。由于一方面政府不能再对所有新闻机构实行全额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又为了保证新闻机构继续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国家财政部批准了8家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通过让新闻单位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这项资源补偿的改革打破了报社原有财政制度的同时,也为我国报业的改革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将报社的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纳入企业运作的范畴,是我国报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实起点。

②效率提升的内部管理改革

投入产出比,是衡量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社会组织效率的基本指标。“企业化管理”解决的是资源补偿渠道问题、是“投入”,内部管理改革则着重于提升从业人员新闻生产质量,属于“产出”的范畴。

由于变更了资源补偿途径,报纸必须通过广告经营、改善发行来获取利润,于是在报社内部进行了相应的管理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工资改革。改革前的报社遵循事业单位的等级工资制,工作人员虽有岗位分工,但收入只与岗位等级、工龄等指标挂钩,体现不出个人工作的效率和市场价值。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改革浪潮中,从业人员在按照采编、发行、广告经营等岗位进行分工的同时,还将收入与岗位所创造的市场价值联系起来,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内部管理创新,如在采编岗位取消档案工资、实行稿酬制,新设立的广告部门在广告经营初期实行档案工资加营业提成,后改为版面买断经营制。在今天看来,虽然这些处于市场化初期的管理改革措施略显稚嫩,但其考核指标和衡量体系全部无一例外体现了产业化的取向,有效提升了报社从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运作组织过程中的市场效率,使报社在转轨初期基本适应市场化进程。

③深层次产业化发展的铺垫与瓶颈

站在文化体制改革的今天回看30年前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我们发现当时提出的“企业化管理”改革理念在将报业引上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的同时,也为今日新闻出版行业的事业单位整体转制积累了经验。但因为这种阶段性改革

具有浓厚的“半吊子”特色,为报业深层次的产业化改革带来阻碍,至今都没能完全突破“事业单位”的体制瓶颈。

作为国民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要步骤,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国有企业的转制浪潮,一部分国有企业逐渐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了应对市场竞争的组织效率。虽然报纸作为具有双重属性特征的特殊产业组织没有直接被划入企业转制改组的范畴,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理念还是对报业接下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在于以企业法人制度的建立,其改革直接指向产业组织的高效化。然而,报业因为特殊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两分开”改革也在实践操作中停滞于“节目与广告、宣传与经营分离”层面,且“事业单位”的身份定位也极大制约着报纸产业组织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与显现。在困难重重的改革进程中,关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报纸产业法人制度、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划分实现较为彻底的媒体资产剥离,为解决难题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参考。

2.广告、发行与媒介资源扩张:重要的政策调整与产业实践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改革理念一经提出,我国报业便被推上飞速的发展道路。作为这项改革战略的具体落实,“重启广告业务”、“自办发行”、“厚报化”、“子报拉动”、“整合报业集团”、“集团资本运营”、“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扩张”等七项措施激发了报业的产业欲望,让我国报业的产业属性在几十年年内得到极大彰显。其中,“重启广告业务”、“自办发行”与“厚报化”对我国报业产业链的建构、完善起到重大作用,是进入集团化发展阶段前最重要改革尝试。

①重启广告业务

1979年以前,全国经营广告的公司不超过10家,而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单纯扮演着“喉舌”的功能,基本上不经营广告业务。这种从上至下单向度的简单结构直接导致了报纸社会功能的单一,与之相适应的是资源补偿方式的单一。当政府无力支撑报纸媒介资源耗散时,“重启广告业务”作为改革的重要实现方式势在必行。1979年11月8日,中宣部正式发布《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全国报业不得刊登广告的禁令得以解除,广告主成为继政府财政补贴后又一重要的资源补偿力量。可以说广告业务的重启标志

着我国报业在实践层面跨出“企业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重建报业产业链的第一步。

不得刊登广告的禁令解除后,我国报纸的广告经营迎来了一个世所罕见的超高速发展时期。全国广告市场在经历了1979~1987年的迅速恢复期、1988~1997年的高速增长期后,逐渐步入一个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均匀增长阶段,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千年,又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即便2008 年发生的金融危机给整体宏观经济带来极大压力的背景下,我国广告市场在2008~2009还是呈现出高于预期的增长。

在全国广告市场经营额高速增长的同时,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2008年,全国广告经营额达到1899 .56亿元(1979年为1000万元),媒体广告经营额达到971.29亿元(1979年解禁前,媒体基本不经营广告),占广告经营总额的51.13 %,其中,报纸广告经营额达到342.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48亿元,增幅达6.36%。广告经营的重启,不仅在实践的层面落实了媒体“企业化管理”的资源补偿途径,还使包括报业在内的媒介产业组织在文化产业的竞争中占据了较好的优势地位,并积累下资本,为下一轮的扩张提供必要准备。

②自办发行

若说重启广告经营是对报纸产业经营的重要补缺,而“自办发行”则是报社作为本产业的内容生产者向渠道经营者的一次角色扩张。就产业与市场的普遍规律而言,大多数生产者不会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在二者间还存在着一组具备多种产业职能的中介机构,人们习惯称呼这些中介机构为营销渠道。中介机构能有效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促进商品流通,为生产者、消费者双方节省营销和消费成本,是市场与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组织结构。

在报社自办发行前,在我国报纸产业链中扮演渠道角色的是邮政系统。

1950年2月,邮政部邮电总局与《人民日报》签订了一份报纸发行工作协议,约定北京市邮政局负责报纸发行工作。1952年12月,邮电部与新闻出版总署发布通知,决定包括报纸、期刊在内的定期出版物由邮电局负责总发行,不定期出版物发行工作则由新华书店负责,这种被人们称作“邮发合一”的发行体制一直持续了30余年,其间,邮政系统扮演着报纸产业链中的渠道商角色。

“邮发合一”的规定使邮政局成为我国报纸唯一的发行渠道,在这种极度简

单划一的发行模式的影响下,征订成为报纸最主要的发行方式,零售的份额被极大限制。此外邮局还规定了统一的发行费率,无论距离远近,均为报纸发行总收入的30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邮政系统几次提升报纸的发行费率,部分地区的发行费率甚至达到60 %。为了降低发行成本,《洛阳日报》于1985年首家提出自办发行并将自己的发行费率降低到20%,各地报纸纷纷效仿。至1996年,全国2200家报纸中有766家报纸自办发行,实施了30余年的“邮发合一”体制被逐渐打破。

报社自办发行的改革尝试,将自己原先单纯的内容生产者角色扩张至渠道发行商。这种基于产业链的纵向扩张,有效降低发行费率、节约营销成本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接触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报社提升了投递质量,并能够更多接触自己的消费者,为下一步积累受众资源、优化受众市场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③厚报化

在经历了十数年的市场化发展后,我国的媒介、广告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格局。面对逐渐失去稀缺性资源的优势地位的现实,媒介必须以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受众重新确立自己的市场优势。我国媒介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努力进一步加强,扩版竞争、廉价发行和栏目改革等举措层出不穷,与电视播出平台一同,报纸也采取了扩充自身媒介资源的竞争策略。可以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我国报业厚报化浪潮,是在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采用一种增量发展的方式,以达到迅速扩充版面资源为目的的重要改革实践。

许多研究者将这一阶段的厚报化改革视为报纸参与市场竞争作为产业主体意识的觉醒表现,将这种以竞争者的战略为重要参照来制定自身发展战略、开展经营活动的行为称为“博弈”。虽然在整理1979~2008年的全国广告经营相关数据时研究者发现,媒介广告经营额始终占据全国广告市场的50%以上,但在微观和局部的市场领域,以媒介购买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广告资本集团凭借雄厚的资本力量,还是给我国媒介经营者带来不小的压力。在媒介资源稀缺性逐渐丧失的背景下,面对同样位于文化产业链、但更具专业技能的竞争者,媒介经营者必须抢占产业制高点,以“博弈”的方式迅速扩张自身资源,抢占更具商业价值的受众市场——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报业普遍选择了厚报化的增量方式迅速扩充

自身版面资源。

与厚报化的增量式扩张策略同时进行的,还有新闻报道的大众化取向、发行市场的廉价策略,姑且不论这些市场策略在之后较长时间内引发了多少负面效应,但它们在短时间内确实打造出全国范围内报纸产业的整体兴盛,报纸的广告经营额甚至在一定时期内与电视媒介平分秋色——即便是在印刷媒体广告份额普遍下滑的新千年里,报纸仍然占据了35%左右的媒介广告经营市场,与厚报化发展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

3.报纸产业组织的高级形态:集团化发展与实践

随着改革和发展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报业积累下一定资本。由于资本具有天然的增值、扩张特性,既有产业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资本的增值渴求。同时,与媒介同样处于产业链上的广告代理公司也在这段时期内得到快速发展,并在产业链上形成对媒介的威胁。面对自身资本的增值需求、国内市场主体竞争的威胁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外资资本的潜在压力,我国报业走上了一条整合式的扩张道路,“集团化”成为政策制定者和诸报业机构的共同选择。

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为我国第一个报业集团。自此,“报团”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提升到标志性的高度,成为报业改革的主流方向。

“集团化”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市场竞争主体逐渐走向资源整合的发展形态。在产业经济的发展框架内,集团化是作为产业主体的企业出于业务发展、市场扩张和竞争的需求,通过新建、资产兼并、股权运作或相关协议等方式,由单一经营方式向群体经营方式的转化。报业集团的出现,说明我国报业开始寻求一种单体增量发展以外的聚合式发展方式,以求规模经济带来的更高效率和市场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传媒业面临着对原有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调整。然而“事业单位”的身份束缚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市场对即有资源的配置导向能力,反而出现了许多违背政策供给者初衷的“规模不经济”现象。

实践证明,集团化并非一剂适用于我国所有报业的改革药方。当“规模不经济”取代“规模经济”、成为集团化初期改革后的不良症状反应,一部分已然走上集团合并道路的报纸又悄然分家,与集团化伊始的高调形成鲜明对比。研究者

们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反效果,发现其实在集团化发展的初期已然为后来的不良效果埋下隐患。

①“规模效应”存在较为苛刻的前提,即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激活资产、优化配置、集约经营。

在理想的集团化蓝图中,报社应该作为产业主体促进产业整合、实现资源重组,但由于路径依赖,我国报业不仅严重依赖政策,连中微观的业务经营、资本运作等也受到体制的强力制约,以至于属于市场行为的集团化发展脱离了产业发展的逻辑轨迹。

②产业界限的政策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报业的发展时机。

产业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同时兼具闭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当位于产业核心地位的核心生产技术发生了改变时,整个产业的外部界限必然走向模糊。原来与报纸同样属于文化产业的广电、电信,因为核心产业技术区别较大,造成“电波”和“印刷”明显的产业界限。随着传播技术数字化发展,纸面的印刷技术已不足以支撑报业对本产业的绝对优势,但严苛的产业规制却在此时阻碍了报业优质资源向新传播技术领域的扩张,由此造成新媒体对报业市场广告经营份额的蚕食。

③暧昧的跨区域运营和资本运作也为报业集团化的优势显现带来不确定性。

产业发展中集团化优势显现的前提之一就是资源在整体市场中的合理布局,如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理应实现全国市场范围内的自由流通。但由于“事业单位”的身份限制,经营资本与公益资本、经营权与产权难以剥离,导致传统体制下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报业资源难以发挥最佳竞争效率,从而限制集团化优势的显现。同样的尴尬也出现在资本运作层面,关于报纸产业的规制仍然限制了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由于缺乏完善的分配机制,优秀的产业管理人才游离于产业界限之外,特别是与国外传媒产业和国内其他充分竞争的产业相比,人力资源对我国报业发展的贡献十分有限。

4.当下报纸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建议

报纸产业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报业历经了诸多变革,获得长足发展,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事业和一定经济实力的文化产业。68年中,我国报业走过一段发展的黄金期,我国报业的事业

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整体实力日益提升,如今,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多样化的现代报业体系已经形成。2016年中影股份、新华网、南方传媒等传媒类企业纷纷上市融资。

受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影响,人群阅读习惯逐渐由线下向线上迁移,纸媒发行量萎缩,发行收入下降。报纸广告市场自2012年进入负增长开始连续萎缩,自2011年起,报纸发行种数连续小幅下降。2015年共8种报纸相继停刊或停止出版纸质版,2016年共5种报纸相继停刊或休刊。从发行情况看,全国报纸发行种数、总印数及销售量等指标均成下降态势。

①现今中国报业的发展五大特点

首先,报纸广告整体持续大幅度下降。广告是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都市报广告又是受新媒体影响最大的“重灾区”。2012——2016年中国报业广告刊登额分别是7.3%、8.1%、18.3%、35.4%和38.7%。2016年的报纸广告市场规模不足六年前的三成,与2011年比较,2016年的降幅已达到72%。

其次,报纸普遍缩版、减发行、裁员来调整供给侧。近几年,随着广告收入降幅扩大,经营环境恶化,减少出版版数,缩减发行量已经成为报业的普遍现象,甚至有一些报纸经营不下去而停刊关门。一直以来,报纸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都是广告,广告收入持续大幅度的下降使得报纸的出版和运营面临严峻考验。经营亏损,意味着压缩成本支出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版数和发行的减少,使得采编、发行、经营人员,甚至行政管理人员均出现过剩现象,部分人员转到报业的新媒体部门或者是非报经营部门,更多的过剩人员则不得不被裁掉。然而,仅仅靠压缩开支改变不了衰退的趋势,2016年《京华时报》和《东方早报》停刊的消息尤为令人唏嘘,这两份报纸都曾经是都市报中的翘楚,以个性和态度吸引了大批读者,然而在行业转型中也难逃关停的命运。

接着是以“两微一端”为核心,新媒体爆发式增长。经历手机报、网络电子版、网站、阅读器、手机版等种种形式,报业新媒体的发展一直未能成功。2009年以来,各家报社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陆续开通;2015年下半年,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达到231个;2016年,报业新闻客户端呈现爆发式增长,两微一端成为报业的新媒体标配和标志,报业的微信、微博已经普及,其新闻客户端也增加近一倍。

再者,政府财政资助党政报刊。2016年,政府开始动用财政资金支持报业发展,以巩固主流报媒新闻舆论主阵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收到市财政局3.5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深圳报业集团得到连续6年、每年1亿元的财政资助;《羊城晚报》、《文汇报》、《南方日报》、《解放日报》等得到政府财政各种形式的补贴。

最后,报业的多元化经营成为主流。多元化经营、跨界经营,是报业经营转型的必经之路。

②报纸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拓展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报纸的生态环境。报纸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拓展,走上和新媒体融合的转型发展之路。

从全国报业来讲,现在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来保障生存和发展。为应对新媒体的冲击,有的报社进行全媒体转型。有的报社一方面提高办报质量,向厚报、海量发展;另一方面,进行多元化探索,寻求更多的收入来源。也有的报社利用“品牌优势”组织各种“论坛”,搞一些“商务活动”,如在中国财经类报纸中广有影响的《经济观察报》专门成立了品牌活动部,举办“中国成长型企业论坛”“中国最具创新企业评选”等15类活动。

我国报纸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拓展方面发力,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这种探索,不仅在生产力的层面,即技术层面要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而且在生产关系的层面,要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商业模式,把盈利模式由主要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变成主要依靠运营内容产品和客户,最终实现报纸的全媒体发展。同时,在产业布局上,要以报纸为依托,深入挖掘现代市场经济中“信息”这一生产要素,通过“信息”挖掘出好的经营项目,再用好的经营项目配置生产要素,不断地开发其他衍生产品,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打开媒体和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通道,形成报纸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报纸的整体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创造出一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回顾我国报纸产业的发展历程,报业的改革大体上存在着“产业”的发展取向,报纸的采编、发行和经营逐渐成长为一个重要的产业组织,承担着日益重要的国民经济功能。发展迅速是因为改革顺应了产业的逻辑,发展遭遇瓶颈则是因为既有结构与产业逻辑间的错位,无论这种基于产业的发展逻辑将为我国未来的媒介化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产业逻辑还将继续极大地

影响着下一步的报业改革。

中国直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直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类型:直销课堂发布日期:2012-8-17 浏览量: 中国直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直销诞生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1990年11月14日)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一家磁性保健床垫公司“偷渡”到中国,标志着直销在中国开始萌芽 1990年11月14日,中美合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以传销申请注册成立,正式的直销企业诞生 二、直销发展初期(1990年11月14日―1998年4月21日中国禁止传销) 1992年7月广州至诚百货直销公司成立 1992年8月28日广州电视台开办“直销848广告杂志”节目 1993年开始其它直销公司纷纷进入内地:深圳世点电脑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斯汀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雅婷日用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妮蕾德(广州)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纽蔓氏之家 1993年,非法传销引起的纠纷让政府开始关注 1994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草拟有关管理办法 1994年8月国家工商管理局发出233号《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违法行为的通告》 1994年9月2号发出240号《关于查处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 1995年3月28日,国家内贸部办公厅发文,正式成立“多层次传销管理条例” 立法工作机构,起草多层次传销管理办法 1996年9月22日,国务院厅发出《关于停止发展多层次传销企业的通知》,随后,制定了《关于审查清理多层次传销企业的实施办法》 1996年,官方首次批准了41家传销企业可以开展传销业务,其中广东8家, 1996年6月26日,上海市传销行业召开第一次例会,首次向社会公布行业守则 1997年1月10日,国家工商局公布了传销行业的第一部法规:《传销管理办法》,多层次传销公司由国家工商局批准,单层次传销公司由地方省级工商局批准在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传销史上最为混乱的局面,以西藏诺迪奥(41家之一)公司在全国有名的B计划(老鼠会制度双赢制)为标志。所有的传销商都在迷惑:是自己能力不行赚不到钱还是公司制度不行。后来有富乐公司的龙凤制,再有电脑排网、公排等,更有既无公司又无产品的纯粹博采的地步。再后来出现了德国的“王牌88”、“香港金咭”等类似连锁性的运作方式。 三、转型直销时代(1998年4月21日―2005年9月)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当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当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汽车行业目前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但仍有许多不足,据权威媒体的分析人士表示,政府在扶持汽车业发展时,最应该做的是停止以牺牲民营汽车企业为代价的,对国有汽车企业的大力扶持。在中国政府2006年制定的相关法规中,规定电信业完全国有,汽车等其他重要行业的国有化比重要非常高。中国政府同意各国有汽车企业与国外厂商展开合作,以创办合资公司、生产国外厂商的车型的方式来提高各自的效益。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几乎每一个国有汽车企业都实现了与国外厂商的合作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例如,在2006年重庆长安汽车公司实现了与法国PSA 集团的合作。在2010年奇瑞汽车公司实现了与捷豹和路虎的合作。 对于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合资企业功不可没。合资企业提出合资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思路无疑是与时俱进适应中国汽车市场实情的举措当前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存在着多方面的有利因素。 第一政策优势汽车产业政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纵观我国近些年来的汽车产业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在对小排量的汽车的优惠和鼓励政策尤为明显而合资企业汽车很难享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已上市的几款合资自主品牌汽车主要是低排量的小型低端汽车。因此合资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汽车政策优势明显。 第二技术研发优势与我国本土自主品牌汽车相比合资自主品牌的在技术研发方面可以更好的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更容易进行新的技术研发。 第三产品定位优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日益提高我国一线城市汽车逐渐呈现饱和状态未来我国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存在着较大消费空间合资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汽车扩大低端车市的市场份额无疑为在我国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上分一杯羹积蓄力量打好基础。由2010年我国各地区千人汽车拥有量图可以看出北京天津浙江等城市千人保有量在100~230辆/千人之间其他城市千人汽车保有量在30~100辆/千人之间不等中国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二、三线城市汽车需求空间还较为宽阔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定位低端市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品牌定价优势2011年合资自主品牌汽车未上市之前合资企业的汽车主要是合资企业生产技术和品牌均是使用国外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合资企业品牌技术优势明显。 合资企业生产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占有了品牌优势又因属于自主品牌可以实现不影响外资品牌价值的情况下自由定价。从而在抢占低端城市汽车市场份额时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占据价格优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在增加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学习到国外厂商的先进技术。通过与国外厂商合作势必会增加各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技术交流层面所得到的“效益”却是很少的。这是因为国外厂商在技术方面或多或少是对中国厂商有戒备心理。而且中国国内国有汽车企业大都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忽略了向国外厂商学习先进技术。此外,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希望国有汽车企业不断增加其规模,但大部分厂商现阶段的能力不足以实现大规模的扩张。 争夺低成本领先地位:国外与国内企业不断在汽车领域内注入资金,这将导致一个产能过剩的阶段。目前零部件是汽车成本的主要来源:尽管中国劳动力成本极低,但中国的制造业成本有时甚至比世界一流水平高约20%,因此中国零件

中国直销行业发展历程

直销立法,意味着直销业将在法制的保护下得到健康的发展。据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直销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达到5000万以上!也预示着这个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十年,十年后,有很多人因为十年前与直销这个行业擦肩而过而后悔;十年后,许许多多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的企业家,将从这个行业里诞生! 直销改革是现在的趋势,是个人择业的好机会,这一观点已经获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一)引入期 (1990-1993年)以美国雅芳/安利/仙伲蕾德等直销巨头率先登陆中国为标志。此时,国内企业尚未大批介入。 (二)混乱期 (1993-1996年)外资大量涌入(以台湾为主导),内资企业也纷纷紧随其后,市场开始出现混乱。期间,政府进行了首度的打传行动。 (三)试营期 (1996-1998年)由国家工商局于96年4月批准了41家多层次传销企业,并于97年1月10日颁布了《传销管理办法》。之后,由于很多传销企业以“滚动制”/“双轨制”/“电脑排网”等进行制度炒作,出现了大批传销难民,引发了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传销”被政府认定不合当时国情,并于98年4月“一刀切”,全面禁止了传销经营活动。 (四)转型期 (1998-2005年)政府在98年4月对直/传销“一刀切”后,于同年6月份又批准了10家外资转型企业,这些公司包括:安利/雅芳/玫琳凯/日晖/富迪/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娜丽丝,允许它们以“店铺+直销员”的方式继续经营。(“十家转型”企业的直销许可于2006年12月31日正式废止)

(五)开放过渡期 2005年被视为中国的直销元年。因为政府终于在2005年9月2日由国务院正式出台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两个条例,并分别于2005年12月1日和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这就意味着直销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合法的行业了。从两个“条例”正式实施至今,所有的直销企业都在为适应这个新的法规而进行着内部调整和积极的申牌工作,这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渡期”,而且还将持续着。 (六)过渡高危期 (2006-2008年)在“开放过渡期”当中,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段更加特殊的时期。这段时期是直销业最敏感的时期,对直销企业和经销商来说也是高度的危险期。主要表现在政府主管部门对拿牌后的直销企业的严管和对所有传销活动的严厉打击。即便是已拿牌的企业,如果不能遵守《条例》的规定,同样不能从事直销活动,甚至取消其直销牌照。 (七)开放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到来,将标志着《直销法》的正式完善和实施;将标志着《中国直销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机构的成立和运行;将标志着中国直销与《世界直销联盟》的融合;标志着中国直销对外全面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 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 从神本走向人本 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景下应运而生的。 四、秦汉: 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公元前221年,经过多年兼并战争,秦王赢政终于完成“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一统帝国——秦王朝建立。秦始皇统一文化的措施固然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政治为目的,同时也有力地增进了秦帝国版图内各区域人们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统,还包括思想学术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对中国文化其后的历程影响至深至巨。 五、魏晋南北朝: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崛兴、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的相互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这一时期因匈奴、鲜卑、羯、氐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引发的胡汉文化的大规模冲突,更使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在文化的多重碰撞与融合中,中国文化得到多向度的发展和深化,强健而清新的文化精神大放异彩。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浅谈中国直销业十大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直销业十大未来发展趋势 任何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都是顺势而为的结果,中国直销业的发展自然也不例外。所谓“顺势而为”,便是扬其长,避其短,在包容鼓励的基础上限制行业的弊端。一个健康理性的社会应该是能够听到不同声音的社会。同样,一个进步的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包容的社会,包容事物的弊端,而发展其对于社会经济进步有益的一面。直销业的发展模式对于我们现阶段的经济特点而言,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可以解决很多社会深层次的矛盾。 用人用其长,做事取其大,对于直销行业,我们不是对其正面的引导太多,恰恰是过少。因为一些人的急功近利,因为存在失败者,我们的社会便缺少了包容,导致绝大多数人对这一行业产生误解。在我看来,对于这一行业理性地批判是必要的、有益的,但当这种批评变成了无情的打击,就有可能扼杀了这个行业,同时也扼杀了整个社会的包容性。 凡事讲求“先起步,再稳定;先稳定,再发展”,无论你如何精于规划,当你真正开始做事时就会发现:之前你所想到的问题有时并不是问题;之前你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倒是都成问题了。直销业在中国的发展恰恰就是遵循了这样的规律:“先起步”,自九十年代初,雅芳、安利、仙妮蕾德等等这些直销巨头进入中国以来,政府采取了静观其变、默许待望的方式,让这一新兴营销模式得以在中国开始;“再稳定”,随着《直销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的出台,先紧后松,稳定大局的思路,让中国直销业平稳过度;“再发展”,接下来便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各企业顺势而为,骑虎不下,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 为了迎接这一美好愿景的到来,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直销人才研究室秉承着“用知识改变直销人才命运,用智慧提升直销人才人生”的研究理念应运而生。下棋讲求看三步者胜一步,看五步者胜三步,在此我们不妨为这场中国直销业的搏弈棋局把把脉,也算是做个天气预报,以便诸位未雨绸缪、料事三分。 1、企业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趋势 “直销”在国人听来,这不是一件正事,但却有可能使自己一夜暴富;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百姓知道这的确是一件正事,但却绝不会使自己一夜暴富。我常常感慨,网络业也好,金融业也罢,无论哪行哪业,到了中国总要变一个基调,在国外从事这些炙手可热行业的领军人物,来到国内刚开始都是雄心万丈,到头来折戟沉沙者比比皆是。无论你是国外的新兴行业还是朝阳企业,如果不懂得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相融合,那你就是不懂得把握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心理,你就准备好用五千年的时间来打入这个市场吧。 所以说,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直销企业安利、雅芳、仙妮蕾德、日晖、如新、康宝莱、玫琳凯……也许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并不算领军企业,但在中国市场,他们早已经抢滩占地、先入为主,早已对“中国特色”深喑其道。那么对于未来中国直销市场来说,能够进一步与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史

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史 当你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看着车水马龙的汽车,你是否也会想起,中国的汽车行业是什么时候发展的如此辉煌,在去年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不仅感叹起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发现这些恍如隔世的变化全部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遥想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的汽车行业,将会发展的更强更大,成为世界上的著名品牌。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70多年过去了,新中国汽车产业变化之大,可以用“当惊世界殊”来形容。然而,这个巨变的历程却很不平凡,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自然而然。1978年以前,中国汽车行业在被西方封锁、计划经济统管一切的条件下缓慢地成长着,政府和企业之间均不熟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经济改革的系统性还不够强,所以,起初的对外合作之路走得踉踉跄跄,有的企业就“中道崩殂”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中国的国门将越开越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会越来越大,竞争将越来越公平。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表明,惟有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竞争,汽车产业才会健康快速地往前发展,中国人的“轿车梦”才能及早实现,日益增长的美好汽车生活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充分满足。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调整管理思想,紧紧抓住维护公众利益这根主线,努力减少对企业具体事务的直接干预,促进竞争,政策制定少打摆子,最好不打摆子,自主品牌汽车产业自会固本强基、行稳

致远。 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汽车行业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些汽车品牌公司已经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但我相信,中国未来的汽车品牌也会走出国门,在汽车行业占据重要的地位。

直销的起源与发展全文

直销本该2010年才来到我们中国,但是当时一个政策性的文件把直销引进来,就相当于一个早产婴儿。国家当时要用一些高档的营养把直销抚养起来,就没有今天这么麻烦了。那接下来我门就来看看它起源于哪里,又将到那里去呢? 1:起源于: 1945年,美国2名哈拂学生。一名叫:迪维斯。一名叫:温安骆。他们研究出来:几何倍增学,人际口碑直达送货,这样的运作模式。放到了一家名为纽催莱的营养食品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安利。 1949年迪维斯,温安骆。买断了纽催莱。该名为安利。就是现在全球最大的直销公司安利。 1975年美国把安利告上了法庭。安利公司用了500万美金和4年半的时间打赢了这场官司。因为美国20%的富翁都是靠他的。还有60‰的正在运用这个致富。也就在1979年给立了法。在美国叫做传销:意思就是说传播精神文明,销售优质产品。 2:发展于:日本。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2次世界大战中是个战败国家,为何经济却那么强大呢?也无非是今天这个行业,早在30年前引进直销。不过在15年前已经立了法。叫做无店面卖货 3:成熟于台湾。 台湾也是中国的宝土,为什么却那么有钱呢??难道真的是蒋介石带过去的金山,银山吗??不是的,俗话说的好,坐吃山空的嘛。就算是带过去,我想也用的完了吧。这个被人们看不起,瞧不起的行业。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引进了,不过在7年钱已经给他立了法。在台湾叫做行销。 第一个发展阶段93年—98年 起步期〈3—5〉年←—但是人们是评着一种“勇气”加入的。他们更本就没有考虑公司的制度。所以成功的只有2%,失败的却有98%。当时是邓小平一个政策性的文件把直销引进来,只有上层次的人才做的了。当时的武汉,郑州,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比当地的人都还多。当时成功的2‰他们就当起了哑巴。因为他不敢说他在这个行业找到了钱。然而失败的98‰却到处乱唱,本来只陪了1000可是他却说5000多。就比如打麻将,你本来是输了200元当回家的时候你敢说你输了嘛````你就只有说个不输不赢。当初的那些人为什么陪钱了呢?该时期主要是非法公司的渗入,及合法公司的柯刻制度。 第二个发展阶段 发展期〈5—10〉年“技巧期” 人们是靠“冷静”的头脑去看,成功的占80%失败的占20%。97年6月5日国家对2600余家直销公司进行了整顿,可是这个行业又要从新开始,但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又差,所以这个行业在当时发展是很难的。国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第三个发展阶段 爆发期<10—20>年成功90%以上。 当直销业立法的时候也就来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发展阶段,成熟期20年后靠重复性消费,在消费者中找下线,也称网络渗透期,网络中没有最后一个,成功率100%。就是这个行业运行成熟了,大家都认可了这行业。直销业在我们中国至少在2016年后才能运行成熟,因为在中国,直销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中国,直销的认同实在是太低了。在中国做销售,尽管销售是一个挣钱比较多的行业,但是它是一个有着体面收入的不体面的行业。销售如此,那直销当然就更加缺少社会的认同,尤其是在1998年,国务院曾经下令停止直销以后,直销的名词很多人都不愿意讲了,很多人都怕讲了。所以社会的认同,将是未来中国直销业发展的一个挑战。但是,我也相信直销一定会战胜这种挑战,因为在直销公司当中,它的那种文化,它的那种对人的激励,培养,我相信它能够突破我们传统社会对销售行业的这种挑战。 那什么叫重复性的消费呢。给大家做个比较,现在工资平均每个月2000元左右,我们先往前推20多年,1986年吧,那时的平均工资大约在70元每个月,就拿100多元的皮鞋来说,你在一个月工资70元的时候,你不舍得买吧?说难听一点就是买不起。那么现在每个月2000元左右工资的时候呢?买一双,一个月后坏了,没事,我再买来一双,我买得起,我消费得起,这叫做重复性消费!我们再往后推20年假如是2026年,据经济学家预算,那时平均工资每个月3至4万元。现在每个月2000元的时候,你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 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50年风雨汽车路 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中国轿车呱呱坠地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

中国直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直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发布: 2008-02-22 19:35:03 作者: 尘埃来源: 中国直销网 一、直销诞生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1990年11月14日)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一家磁性保健床垫公司"偷渡"到中国,标志着直销在中国开始萌芽 1990年11月14日,中美合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以传销申请注册成立,正式的直销企业诞生 二、直销发展初期(1990年11月14日―1998年4月21日中国禁止传销) 1992年7月广州至诚百货直销公司成立 1992年8月28日广州电视台开办"直销848广告杂志"节目 1993年开始其它直销公司纷纷进入内地:深圳世点电脑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斯汀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雅婷日用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妮蕾德(广州)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纽蔓氏之家 1993年,非法传销引起的纠纷让政府开始关注 1994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草拟有关管理办法 1994年8月国家工商管理局发出233号《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违法行为的通告》 1994年9月2号发出240号《关于查处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 1995年3月28日,国家内贸部办公厅发文,正式成立"多层次传销管理条例"立法工作机构,起草多层次传销管理办法 1996年9月22日,国务院厅发出《关于停止发展多层次传销企业的通知》,随后,制定了《关于审查清理多层次传销企业的实施办法》 1996年,官方首次批准了41家传销企业可以开展传销业务,其中广东8家, 1996年6月26日,上海市传销行业召开第一次例会,首次向社会公布行业守则 1997年1月10日,国家工商局公布了传销行业的第一部法规:《传销管理办法》,多层次传销公司由国家工商局批准,单层次传销公司由地方省级工商局批准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就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与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就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就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就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与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就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学号:114305244 姓名:徐超专业:旅游管理班级:2 摘要: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成为各大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不一而足。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企业与国外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

中国直销发展四个阶段解析

中国直销发展四个阶段解析 中国佣有5000千多年商业历吏渊源流长,贞观之治、河西走廊、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矛,在清朝末慈琪太后的府败,1949年毛泽东上台实行计划经济封闭式,自给自足,自产自消,当时的油票、布票、粮票,去当地供销社进行购买,文革十年,倡导越穷越光荣,家里有鸡蛋拿到街上去卖,走资西式主义道路,拉到街上去批斗,坚决把尾巴割掉。加上两次战争抗美授朝、越南战争倒至中国经济倒退20年,现在我们过的是2008年生活,如果不经历以上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应过2028年生活。 70年末--80年初邓小平上台提出以科技建设为中心,提高生产力,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于是大量学生、工人纷纷佣入经济市场,体现了省时、省力省钱。 以前100人劳动力现40人+机器剩余60人 剩余60人就面临下岗,在90年代非常流行下岗。 农业人口3.5亿下岗达1亿 工业人口4.5亿下岗达1亿 猪荣基上台精检人口,下岗人数高达4.5亿人口,这些人下岗后同样要生活,消费怎么办?? 他们只有两种选择,打工、经商90年代很流行南下打工。打工打工竹篮打水一场空。如穷字分开来写:一个人在侠小的空间出卖出自己的力气 聪:看待事情通过用去耳朵听,眼睛去看,用嘴巴去说,用心去总结。 打工:工出头那就是土字,工不出头继续干, 贫:一个人拿一分钱当宝贝看,所以他穷 睡大街、赶不上火车睡火车站旁,检垃圾的难到是他们想要的吗?他们都想自己是个有钱人,想挣钱就到富人手中挣,打工不行选择经商,经商--奷商--倒买倒卖 在一个小区开一个小卖部一天能挣50-60元,中国人有个红眼病你挣到钱,我也在你旁边开一个小卖部,小区里的人量还是那么多,消费还是那么多,两家平分只挣20-30元,经商不行又回到打工。 (打工-------经商------打工---------经商) 恶性偱环 打工、经商都满足不了现状怎么办?那就去赌,例如:重庆赌博飞机飞过重庆都能听到抽麻将的声音,丢包甩头带妹仔,引起国家动荡,社会不安宁 80年末--90年初邓小平再次高举旗帜,鼓历国人,胆子放大一点,步子迈快一点,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抓住机遇,改变命运 ,重庆人把(胆子放大一点,步子迈快一点,)理解为胆子放大一点,裤子跨下一点,理解错了,但也能挣到钱了. 什么是机会?? 1、在新生物期 2、在最新经济朦胧期 3、在新旧城市交换期 4、在法律空白区 因行动而成功 当别人知道时,你已行动; 当别人行动时,你已成功; 当别人成功时,你已富有; 当别人富有时,你更富有; 什么是先机,抢先一步,领先一路 今天务正业,就是明天不务正业, 明天不务正业,就是昨天传统, 昨天的传统,就是后天的垃圾, 机会无处不在,看你是怎么抓住,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带动另一部分人富起来,已是同时从国外引进六大新鲜行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