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事项会计理论的现实选择与理性思考

事项会计理论的现实选择与理性思考

事项会计理论的现实选择与理性思考
事项会计理论的现实选择与理性思考

事项会计理论的现实选择与理性思考

事项(“Events”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ory,又称为“事项法”)由美国会计学家George H.Sorter于1969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会计的目的应该是提供可能在各种决策模型中有用的相关事项的信息。会计人员应该提供有关原始的经济事项信息,由使用者自己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以生成其决策模型所需的输入价值。作为一种致力于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彻底改革的会计理论,事项会计理论有其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然,这一理论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限制了它的。一、事项会计理论:完美中的缺陷在Sorter提出事项会计思想后,西方一些学者对他的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其中以建立在事项会计理论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为主要方向。总的说来,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事项会计理论在西方会计学界产生了不小的。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西方主流会计期刊上很少见到专门论述事项会计理论的论文,这一理论也未能再向前得到发展。笔者认为,要探究事项会计理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我们首先应该研究这一理论本身存在的缺陷,而不要因为事项会计理论领域的一些经典作家观点的大转变而全盘否定这一理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环境赋予了事项会计理论新的生机。从推动这一理论向前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事项会计理论自身的一些重大缺陷。笔者认为,事项会计理论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一)详细披露所有事项信息可能会泄露的商业秘密事项会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供原

始的或汇总程度较低的经济事项信息,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事项进行重构。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这种会计模式更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个性化决策,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大可行,因为详细披露所有事项信息可能会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面临的市场渐趋饱和,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日益加剧,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它们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和,从而形成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曹如中、吴桂鸿,2005)。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包括其所拥有的独特资产,如商标、专有技术、专门人才,而且还包括对企业对自身资源的有效组合的能力,包括管理水平等。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的要素。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之所以在全球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拥有独特的配方,配方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核心机密,只掌握在该公司的几个高层管理者手中。假如企业详细披露这些信息,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获取,则企业的竞争力优势将不复存在。显然不会有企业愿意这么做。从强制披露的角度来说,政府部门不仅不会强制要求企业披露其商业秘密,反而会加以保护,如我国1993年就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特别强调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二)披露过于详细的事项信息可能会导致信息超载和信息混淆所谓信息超载,是指由于人脑在处理信息过程中具有一个上限,在一定时间内如果信息量超过了这一上限,将导致信息处理的低效甚至无效。而信息混淆是指由于信息过量导致人脑不能准确识别所需要的信息。

传统会计通过通用的财务报告来提供会计信息,这种通用的财务报告具有标准的格式,报告的是经过多重浓缩后得到的,因此便于使用者快速吸收。而在事项会计下提供的是原始的或汇总程度较低的事项信息,相对于通用财务报告而言,这种信息量是巨大的,特别是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使用者面对的将是庞杂的信息体。为了做出特定的决策,信息使用者必须对不同企业的相关事项信息进行提炼和对比,大量的事项信息可能会导致使用者无所适从,出现信息超载和信息混淆现象。从使用者角度来说,他们也并不一定需要很详细的会计信息。如陆正飞等(2002)通过对投资者的调查发现,投资者更倾向于需要前瞻性的信息,他们并不认为披露的越多越好。(三)事项会计的缺乏可行的规范一种会计理论要得到实际应用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规范,例如会计准则的制定。从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或许我们可以体会制定会计规范的重要性。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的会计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状态,全国没有统一的会计规范,企业也没有报送财务报告的义务,只有少数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从社会上获取更多的资金才报送财务报告,但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却互不相同,根本不具有可比性(魏明海、龚凯颂,2001)。这导致会计工作处于极度混乱状态,同时也限制了会计理论的发展。这也是导致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次危机后,美国成立了专司会计准则制定之责的会计程序委员会(Committee on Accounting Procedure,CAP)(1939-1959),其后又经历了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APB)(1959-1973)和财务会

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FASB)(1973-)几个阶段。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变更所带来的是准则制定水平的逐步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会计理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从有关事项会计理论的来看,还没有谁提出建立规范的,这极大地限制了事项会计理论的发展。从事项会计理论的特点来看,要制定规范,必须考虑如下几个问题:(1)事项确认标准。一个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纷繁芜杂,确定将哪些事项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将面临很大的难度。在这方面,传统会计强调重要性原则,但由于事项会计的立论基础是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可知,因此也很难确定哪些事项具有重要性,即对信息使用者而言是决策有用的;(2)事项计量方式与计量属性的选择。事项会计强调多维计量方式和多重计量属性,但要选择合适的计量方式和计量属性存在困难。例如,人力资源信息以什么形式加以报告?是以雇员的背景、工作经验还是以企业在他们身上的支出来报告?(3)事项披露方式。在披露事项信息时,必须根据事项的属性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难以确定。此外,以什么方式披露与某一事项相关的多维计量方式和多重计量属性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4)财务报告的格式与内容标准。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而言,他们根据某一企业或不同企业的同类事项信息进行重构所得到的报告格式与内容应该是一致的,否则所得到的财务报告会缺乏可比性,因此也应该制定财务报告的格式与内容标准。

感谢您的阅读!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近年来一直是会计以及资本市场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目的就在于利用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有关会计政策选择的事项,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力图揭示目前现状所表现的规律性,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原因剖析,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有所裨益。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年度报表 一、引言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特定主体的具体环境。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会计处理时依据既定规范(此规范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组成),对可供选用的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后,拟定决策并加以执行的过程。它是企业主体在会计准则等规范的约束下选择会计政策的行为,其本质是为目标服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也更加复杂多样,财务信息质量将更多的与会计政策选择相联系,会计的确认、计量无一不以会计政策选择为前提。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与计量以及再次确认和计量都基于对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可以说,财务报表的生成是一系列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决策的正确程度,进而影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学者们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至今仍不能说对会计政策选择的认知已经做到一览无余,相反,会计政策选择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领域还很广。有学者提出,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为减少会计政策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会计准则规范制订者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利弊,在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同一会计政策的可选择范围。但是,我国2000年以后颁布和修订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却给予了企业更大的会计选择权,与一些学者理论研究的结果有差距。目前,多数学者只是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层面以及所采用的某一会计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对会计政策选择内容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文章还很少,因而,笔者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力图揭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现状,对反映的现象剖析深层次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公司内部及外部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 为了保证样本的可比性,本文研究对象限定于2003年12月31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剔除金融类企业),同时选取其中2003-2005年年报数据较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有效总体共计276个。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的官方网站,各上市公司2003-2005年度的年报。由于本文数据收集在2006年度开始。当时2006年报尚未披露,所以没有将2006年报数据包括在内。采集的信息包括:股票代码、证券简称、资产计价基础、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 (一)资产计价基础的会计政策选择 笔者在分析了2003-2005年年报后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资产计价基础大部分以历史成本为主,占到了总样本的70%多,其次为实际成本。将近28%。企业并未用可变现净值或现值等词语进行反映。在这点上我国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中还需进一步改进。另外需要说明

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一)

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一) 2000年7月1日施行的《会计法》第十八条和第四十二条等有关条款中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属于违法行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很明显,法律赋予了各单位行使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权,但各单位在选择权的使用上不能带有随意性。会计处理方法属于会计政策的内容,实际上法律赋予了各单位具有会计政策的选择权。目前实行的会计改革,要求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进行职业判断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这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知道、了解、运用职业判断,从而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相反,有些上市公司又存在着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操纵的情况。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会计政策的内涵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是这样定义会计政策的:指企业翟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它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和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明确地得出的结论是: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只能是选择、执行、采用会计政策的主体。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内容,从会计政策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遵守执行、无权变更的,如会计期间、借贷记帐法等的规定;各类资产的划分;会计报告的格式等。一类是给企业留下选择余地的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如对于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在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时,既可以采用按投资总体计提准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按投资类别计提准备的方法,还可以按单项投资计提准备的方法。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也就不得随意变更。下文所述会计政策均指的是后一类会计政策。二、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1.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财务会计应向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现有的股东、潜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相关性更低。政府为了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并使其制定的准则、制度能使各利益方早日顺利接受,从而使制定后的执行成本降低,因此政府就会放宽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2.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准则、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统一性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具体原则、多样的会计处理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也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地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3.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采用一些特定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因此,会计核算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人的主观判断,这表现为人们可能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观点,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也由此就产生了会计政策。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原会计政策,转而选择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同时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这些均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环境,使会计政策选择这项工作变得十分必要。1.会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 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2.下列选项关于资产的定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B.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D.现在就应该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的是()。 A.所有者权益 B.负债 C.利润 D.资产 4.下列各项资产中,企业不能够确认为资产的有()。 A.已经付款并收到发票,但尚未到达企业的原材料 B.经营租入的设备 C.融资租出的设备 D.预付的购货款 5.下列各项收到的款项中,不属于“收入”的有()。 A.出租固定资产收到的租金 B.销售商品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 C.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 D.提供劳务收入收到的价款 6.根据负债的基本特征判断,下列不是负债的是()。 A.应付账款 B.预收账款 C.其他应付款 D.预付账款 7.下列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会计主体必然是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8.A公司2007年9月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发票已经开出,商品已经发出,已经办妥托收手续,但此时得知对方企业在一次交易中发生重大损失,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为此A公司本月未确认收入。这种处理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实质重于形式 B.权责发生制 C.谨慎性 D.历史成本 9.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其会计计量属性是()。 A.现值 B.可变现净值 C.历史成本 D.公允价值 10.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相关性B.可靠性C.重要性D.可比性 1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1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

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摘要: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应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各契约主体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控制在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 会计政策选择利益共享 会计政策是一种核算的规范和标准。现代企业实质上是由与企业合同有关联的并在企业具有一定产权的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为了避免某个利益集团产生有损于企业价值增长的行为,便产生了会计政策如何选择的问题。新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的第二章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八个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在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必须遵循以上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及特性 (一) 会计政策的内涵 会计政策作为政策的外延之一,有其具体的限定内容。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政策是“那些被报告会计主体的管理当局认为在当前环境下最能恰当地表述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从而被依循的会计原则及运用这些原则的方法”。上述定义都强调会计政策要能“最恰当地表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认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就现实而言,会计政策根据其指定的面向整个国家及社会的,一些通用、重要的会计方针、原则及方法程序,通常以准则的形式固定下来;第二层是企业根据微观实际“, 量身定做”制定出的会计政策,其适用范围仅限于自身。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人们给了会计政策不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会计政策包括在编制财务报表上,企业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二是企业会计政策也称企业会计方针,是指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为正确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则及程序和列示方法。三是企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四是企业会计政策实质上是企业为编制会计报表而对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的选用所作的决定。 (二) 企业会计政策的特性 1. 企业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则、基础、方法、惯例、规则和程序。但会计政策的实现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政策的阶段性,显示出重大政策、特殊政策和创新政策的区别,从而形成企业会计政策体系和过程,相辅相成,互为推动。 2. 企业会计政策的功能和作用,首先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和未来;其次它不仅解决局部问题,主要是解决大大小小的全局问题,一项会计政策往往影响一项业务、一张报表,甚至一个企业。 3. 企业会计政策的目标,包括日常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揭示行为。会计政策是报表编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报表揭示的组成部分,但它贯穿于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通过日常业务和报表业务的规范,以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4. 企业会计政策必须具备公认性。企业会计政策必须符合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规范要求,一般不允许制定和使用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会计政策。 5. 企业会计政策必须具备适用性。企业会计政策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适应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以及会计管理需要。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

环境会计基本理论初探

环境会计基本理论初探 环境会计基本理论初探 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日益先进的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1971年比蒙斯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的《污染的会计问题》,环境会计逐渐获得学者的研究和发展。一、环境会计的概念按照《现代会计百科辞典》收录的词条,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导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它旨在指导经济资源作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按照学术观点,环境会计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业会计。环境会计核算各会计要素,都采用一定的方法折算为货币进行计量。按照劳动价值理论,只有交换的商品,其价值才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对于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的物品,是不计量的,会计不需对其进行核算。但环境会计货币计量单位的货币含义不完全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这些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的物品有相当部分是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因此环境会计必须建立能够计量非交换、非劳动物品的价值理论。国外将利用货币工具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的范畴统称为环境会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会计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是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的计量,因此,也常被称为自然资源会计。微观的环境会计主要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一般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二、环境会计的目标设定(一)环境会计的目标定位分为两个层次:1、基本目标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最优化。基于对环境宏观管理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2、具体目标环境会计的具体目标是: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对自然资源的价值、环境保护的支出、自然资源的耗费、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收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规划等有关资料。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为相关客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的最终目标是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环境保护投资的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2012 届) 设计(论文)题目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 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陈梦婕 分院经济管理分院 专业班级会计学081班 指导教师(职称)潘自强(教授) 论文字数8299 论文完成时间 2012年4月12日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学部制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会计学081班陈梦婕指导教师潘自强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会计政策选择的概念、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通过对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分析,针对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发展现状提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旨在通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判断力,完善企业内外部的监督机制,创造会计事业的持续繁荣,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字: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存在问题;对策 The Study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ccounting Instructor:ChenMeng jie Abstract:The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choice of accounting policie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of the status quo, through the enterprise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situation analysi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for the enterprise problems,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status quo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recommendations. To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ystem throug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narrow spa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and professional discretion, improve external oversight mechanism within the enterprise, and create sustained prosperity of the accounting industry, generate substanti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Accounting Policie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纳税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必然的环节,企业的纳税支出不仅是单方向的经济利益流出,而且还体现现金支出的刚性特点。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通过有利的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从而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会计政策与税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自的出发点却不尽相同。政府为了节约企业的纳税申报成本,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有一定的空间,即税法有规定的,按税法规定处理,税法没有规定的,按会计政策的规定进行处理。由于会计政策存在可供选择性,这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机遇,企业管理当局会通过合适的会计政策竭力降低相关税负的税基和税率。 (三)规避市场管制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 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收入确认于某一会计期间,就会直接增加该期间的会计收益;费用确认于某一会计期间,就会直接减少该期间的会计收益。因此,为了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扩展,企业往往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影响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影响收入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 (二)对企业的股东产生影响 企业股东的目标是追求财富最大化,而在现代化的企业里,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这样,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会首先考虑股东的利益。因为当企业满足了股东的相应偏好(比如派发现金股利),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股东往往会愿

意为所“喜爱”的企业支付较高的股票价格,从而实现企业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三)对企业的债权人产生影响 债权人主要关心其债权的安全,即贷款本金和利息是否能够按时足额收回;而管理者往往较多考虑股东和自己的偏好,思考如何运用负债的杠杆为股东和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债权人为了降低风险,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出借资金的时候会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当企业可能会出现债务违约时,管理者可能会选择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移至当期来的会计政策。 (四)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 当会计政策选择的效应传导至资本市场时,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股价,而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可能是与股票的价格挂钩,而股票的价格又受管理者的选择行为的影响,管理者的报酬又是来源于股价的。所以,管理者往往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这种特殊的手段来进行操纵收益。 三、完善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在制定会计准则等相关会计规范时,要适当缩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操作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给予企业一定的会计选择空间是必要的,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健全,会计信息可靠性不高,企业的信任度严重不足,现阶段应适当收紧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这样才可以有效遏制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随意变更以粉饰财务报告的蔓延趋势,努力降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增进相关利益人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会计政策选择动机与公司治理机构具有内在重要联系,合理的内部结构是达到会计政策目标的一份保证。公司具有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才会更加合理化。因而要积极完善公司

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中级财务会计》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蔡志忠 第一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一、会计职业 ?企业会计(Private Accounting) ?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会计(Governmental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ccounting) ?审计(Audit) ?会计教育(Accounting education) (一)企业会计 1.财务会计:依据公认会计原则向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和管理所需要的关于该企业整体及其分部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 2.管理会计:主要根据企业管理部门的特定需要,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信息。 3.成本会计:着重研究成本的计算、控制和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为企业经营决策或理财决策和业绩,评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成本信息的会计系统。 4.税务会计:纳税人以税收法规为准绳,运用会计方法进行税务筹划与纳税申报的一种工作。广义上说,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延伸。 5.财务管理:对单位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进行管理。 (二)政府与非赢利组织会计 对政府部门和各种非盈利组织,(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图书馆、慈善机构、各种基金会等)各种基金的拨入和使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三)审计 (四)会计教育:从事会计教育是会计职业的一个主要方面,包括会计教学、会计学术研究。 (五)会计事务管理:政府财政部门从事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及管理。 二、财务会计的概念和特征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美国会计学会(AAA):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辨认、 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程序。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原则委员会(APS)发表的第4号公告:企业财 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着眼于有关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通用报告即财务报表。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SFAC NO、1中指出:财务会计关注的是企业的资 产、负债、收入、费用、盈利等方面的会计。 我国的定义:财务会计是按照一定的会计程序,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财务报告为主要手段为企业外部联系人提供决策信息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二)财务会计的特征 1.财务会计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法规、制度的规范要求;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论文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属于违法行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表明,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一方面扩大了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即以法律形式赋予了各单位行使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也要求各单位在选择权的使用上不能带有随意性。本文拟就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理以及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进行探讨。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 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规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其中,具体原则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所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在诸多可选择的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 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会计核算直接依据的原则和方法。会计政策中所包含的具体会计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针对某一类具体会计业务而言的,不是指一般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比如统驭整个会计工作的客观性、及时性、可比性、一贯性等原则,或者设置账簿、复式记账等一般会计核算方法。 2.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在允许的会计具体原则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中做出的具体选择。从会计政策可选择性角度来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执行、无权选择或变更的原则和方法,如会计期间、借贷记账法、会计报表格式等;一类是企业可以选择采用的会计具体原则或会计处理方法,如发出存货成本确定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 3.在我国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企业只能是选择、执行会计政策的主体。这包括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方法和程序;二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同时,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也就不得随意变更。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影响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需求者是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股东、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顾客以及企业管理当局,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各自有独立的利益要求,且利益不完全一致。会计信息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也就是说,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将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企业将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会造成利益的重新分配。以折旧方法为例,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资产价值的确定和当期成本费用的水平,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而这些会计信息也会影响到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由于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同,在占用社会资源、社会财富分配等方面处于不同的地位。

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思考分析

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思考分析 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思考,针对会计政策选择的概念、遵守的原则、改革的思路进行认真的理论阐述,指出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国际会计准则将会计政策定义为在编制会计报告时,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法规和程序。但在使用中需要根据的具体情况,选用最能恰当地表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政策。而我国《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会计政策是指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概念 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主体一种有目的的、在会计政策中进行挑选的行为,它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会计政策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原会计政策,即对以往选定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一种行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同时,会计准则中的真空地带即没有规定的一些超前、特殊的经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之处,也属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此时拥有完全的选择权。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将导致各个关系集团之间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因此,各相关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问题。 (二)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原因分析 1.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不论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义影响如何,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的价值。从本质上说,经济后果就是认为的会计政策及其变化是有影响的,虽然可能不影响现金流量,但却能影响的价值及其股票价格。会计规范制在制定准则或规章时,要考虑制定会计规范的成本;会计规范使用者要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因此,会计规范是规范制定者和各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产物;是在相互平衡妥协的基础上暂被利益各方认同的准则。 2.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合约,它的制定并不是纯技术性的,而是各利益相关方相互间多次博弈的结果,在不断地博弈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均衡,从而不断完善修订准则。因此,会计准则是一种不完全的合约,这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与对策-企业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与对策-企业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一)税收筹划 纳税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必然的环节,企业的纳税支出不仅是单方向的经济利益流出,而且还体现现金支出的刚性特点。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通过有利的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从而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会计政策与税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自的出发点却不尽相同。政府为了节约企业的纳税申报成本,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有一定的空间,即税法有规定的,按税法规定处理,税法没有规定的,按会计政策的规定进行处理。由于会计政策存在可供选择性,这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机遇,企业管理当局会通过合适的会计政策竭力降低相关税负的税基和税率。 (二)融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贷款的安全

性放在首位。金融机构在决定贷款的额度和期限时,必然会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提出一些限制性条件。偿债能力是指企业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扩大经营规模离不开资金,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的途径就是通过企业财务报告,因而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能融资的需要去选择能够提高企业资信能力的会计政策。 (三)规避市场管制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受政府管制的,政府并没有完全放权。政府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考核和管制。比如,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终止在证券市场挂牌交易。为避免被摘牌,管理层往往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如利用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转移不良资产增加收入、冲销资产的减值准备增加公司的利润。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 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收入确认于某一会计期间,就会直接增加该期间的会计收益;费用确认于某一会计期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更是只有短短几十年。目前,不论是在西方的研究中还是我国国内的研究中,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都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体系。首先,要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不得不先提到管理会计这一概念。管理会计这一概念首先是在1922年1922年H·W·奎因坦斯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提到的,1952年在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会计界正式提出“管理会计”这一概念。而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不同的机构或会计学者认识各有差异。 如美国会计学会(AAA)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58年对管理会计是这样下定义的: “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与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订符合合理的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明智的决策”。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在1982 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提供所需的信息的那一部分会计工作,使管理当局得以:制定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保护财产的安全;向企业外部人员( 股东等) 反映财务状况;向职工反映财务状况;对各个行动的备选方案作出决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88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在一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 财务和经营) 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1997年为管理会计所下的新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 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1997年,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等合著的《管理会计( 第2版) 》中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 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被引入我国。国内会计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较有代表性的有:汪家佑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中心,分析过去,控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目录 一、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成因 (2) 二、影响会计政策的主要因素 (3)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要性 (3) 四、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 五、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遵循原则 (8) (一)合法性原则 (8) (二)一贯性原则 (8) (三)适用性原则 (8) (四)时效性原则 (9) (五)成本效益原则 (9) (六)谨慎性原则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会计政策是一种核算的规范和标准。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而本质上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将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并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各关联方的利益和决策。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认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就现实而言,会计政策依据其制定主体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企业外部或政府机构或民间职业团体制定的面向整个国家及社会的一些通用、重要的会计方针、原则及方法程序,通常以准则的形式固定下来;第二层次是企业根据微观实际,“量身定做”制订出的会计政策,其适用范围仅限于自身。 【关键词】会计政策核算标准

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特定主体的具体环境,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会计处理时依据既定的法律法规,对可供选用的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后,拟定决策并加以执行的过程。它是企业主体在会计准则等规范的约束下选择会计政策的行为,其本质是为企业服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也更加复杂多样,财务信息质量将更多的与会计政策选择相联系,会计工作的确认计量无一不以会计政策选择为前提。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与计量以及再次确认和计量都基于对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可以说,财务报表的生成是一系列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决策的正确程度,进而影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臵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内外学者们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学术界对会计政策选择的认知至今仍不能说已经做到一览无余毫无争议。相反,会计政策的选择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领域还很广很深。有的学者提出,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为减少会计政策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利弊;在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同一会计政策的可选择范围。但是,我国2006年颁布和修订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却给予了企业更大的会计选择权,与一些学者理论研究的结果有差距。笔者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力图揭示我国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现状,对反映的现象剖析深层次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内部及外部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成因 从提供会计信息的角度出发,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人们可以通过它所提供的信息来分析和推断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这就需要指导那些编制财务报表的人,告诉他们应如何处理每一笔会计事项。为了保护诸如信贷者和所有者这些依赖会计资料但又不能对这些会计资料的生成施加直接影响的人,使他们所收到的会计资料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就必须有一定的标准来规范企业信息的生成,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而会计政策就是一种核算的规范和标准。 在现代企业错综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主体双方存在着利益非均衡

浅谈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第26卷第7期2010年4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 ol.26N o.7 A pr.2010浅谈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徐彦英 (甘肃省轻工业联合会,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对我国5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6中的会计政策的内涵、特征、产生的原因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选择原则进行了论述,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应对之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我国5会计法6第十八条和第四十二条等有关条款中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属于违法行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赋予了各单位行使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权,但各单位在选择权的使用上不能带有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知道、了解、运用职业判断,从而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相反,有些上市公司又存在着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操纵的情况。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1会计政策的内涵、特征及产生原因 1.1会计政策内涵 我国5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6对会计政策定义为: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包括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和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和方法。因此,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只能是选择、执行、采用会计政策的行为主体。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内容,从会计政策的角度,大致分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遵守执行,无权变更的(规定动作);一类是给企业留下选择余地的,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自选动作)。1.2会计政策的特征 第一必须具备适用性。第二必须具备公认性。第三会计政策内容的完整性。第四政策的功效性。第五会计政策的规范性。 1.3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 (1)利益共享性。企业财务会计应向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现有的股东、潜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 (2)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各不相同,准则、制度在统一性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具体原则、多样性的会计处理之间进行选择,也留给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 (3)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这个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因此,会计核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人的主观判断,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会有不同的看法,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由此产生了会计政策。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原则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原会计政策,而选择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1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1)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会计信息揭示的基础。会计的核心问题是确认和计量,经济业务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及以后的再确认和计量,就是对具体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1.;为什么要管理 会计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说它古老,因为会计工作的实践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当人类进行共同生产的时候,由于管理的需要,它作为生产职能的一个附带工作就开始出现了。说它年轻,因为人们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只不过几十年的。但纵观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有关会计理论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几乎全部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甚至有人认为会计理论就是以认真研究和贯彻公认会计原则(GAAP)。为基本的。直到为止,还很少看到有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专著,在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教科书中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也很少涉及。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西方国家一般都把管理会计理解为是各种专门技术的。譬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将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财务和经营的)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处理、解释和传播的过程,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从上述定义来看,似乎管理会计就是利用经济数据通过各种专门来帮助管理当局作出决策的各项具体工作。即只有技术方法,而没有理论研究。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众所周知,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逐渐派生出来的,距今有数十年的历史。它适应资本主义化大生产的需要,扩大了传统会计原有的事后反映与定期监督的职能,使现代会计科学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灵活的适应能力。就拿我国情况来说,尽管西方管理

会计的引进是在80年代初,起步较晚;但许多大中型企业自从“零敲碎打”地采用了管理会计的一些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等专门方法以后,在改进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就尝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甜头”。所有这些事例充分证明:在管理会计各项工作实践的后面,必然有一定的“哲理”在指导它、它、支持它;否则管理会计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把管理会计实务中内含的各种哲理加以归纳、提炼、升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认为这就是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目的在于建立一套严密的概念框架,用来指导和发展管理会计的实践。2.什么是管理会计理论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根据逻辑推理首先得弄清什么是“会计理论”?关于什么是会计理论,西方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毕业论文 (1)“会计理论是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用来评价、开拓和完善会计实务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合理的原则。”根据这种说法必然认为对会计原则的研究就是对会计理论的研究。 (2)“会计理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用来解释会计实务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或者为什么可以用其它办法的理由。这些理由就构成了会计理论。根据这种说法可以看出会计理论是个多层次的结构。笔者倾向于第二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