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式与非正式信用制度下的信用活动博弈分析

正式与非正式信用制度下的信用活动博弈分析

220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l期

正式与非正式信用制度下昀信用活动博弈分析

褚俊虹

(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70)

提要:根据制度经济学的思想,将信用制度划分为信用法制、信用文化和信用执行机构三部分。这其中信用法制和信用文化分别作为正式与非正式的约束手段,都起到降低信用活动中的交易成本的作用,但其约束效果与实施成本存在差异。通过对信用活动的博弈分析,揭示了这些差异与交易者对诚信、失信行为的选择概率及同等条件下约束手段的选择概率之间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信用法制;信用文化;博弈

中图分类号:F0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09)0l一02加一04

一、信用制度:信用法制、信用文化及信用执行机构

以科斯、诺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I璐titu.tion)看作一种秩序,由规则所构成。T?w?舒尔兹说:“我将一种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Lu诺思还提出了“非正式约束”作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制度是由一系列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及其实施机制所构成。诺思认为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观、道德规范、习俗和意识形态等,它们在人类历史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得到了社会的公认BJ。

正式约束主要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或是由公共权威机构制定,或是由当事的有关各方共同制定的。正式规则一旦制定,必须执行,正式约束具有强制力。正式约束规定了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中的活动范围,体现着一个社会的制度化水平。

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通常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尤其是能够解决许许多多正式约束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对正式约束的补充、扩展、细化以及限制。在非正式约束的诸多内容中,意识形态是核心和根本。因为意识形态既可以包容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且又可成为正式约束规则安排的指导思想或最高准则。当人们所处的现实生活的复杂程度超出了理性边界时,他们就会借助其意识形态来作出某种选择p1。所以,意识形态是一种节约信息费用的工具,既能减少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费用,又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和其他规章制度的费用。当然,非正式约束是建立在人们的自觉性和对信念虔诚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且又缺乏强制性的正式约束,那就会使复杂的交换不能进行,造成经济活动的混乱,增加实施成本。

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在社会中相互交叉,互相补充,理想的状态是两者一致,融为一体,但现实中往往相互不一致,因而引发了制度的变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制度实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经济关系、进行交易活动的某种特定方式,也就是行为规则,其形式既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那么信用制度可以定义为与信用相关的人与人之间发生经济关系、进行交易活动的行为规则。由此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与信用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实施条例、契约、操作机构、道德习俗、意识形态都被纳入到信用制度的范畴中来。这个定义的内涵远大于通常意义上以信用法律法规及体系结构为主体的范畴。根据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执行机构的划分原则,信用制度可划分为信用法制、信用文化和信用执行机构。这其中执行机构只是起到实施作用,信用法制和信用文化才是对信用活动规则所做出的具体界定。

很显然信用法制包括由国家政权发布的,宪法、经济法中关于信用的相关条款及专门针对信用问题的信用法及由经济实体或组织制定的信用相关规定及条例。而信用文化包括与信用相关的道德风俗、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非正式约束。信用文化这种非正式约束可以经过自我实施、非正式机构的推行或社会推动等几种方式来实施,而信用法制作为正式约束,其实施多数情况下是以国家为主体,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

信用文化不仅是作为对信用法律和信用规定及条例的补充而存在的,在对信用活动的影响上,信用文化往往起着不逊于信用法律的作用,可有效降低信用法律的执行成本。组织和个人在决定其信用活动时,在客观上主要受到正式约束的限制而不得不屈从,在主观上受到自己对信用活动的认识、态度、观点的影响而产生偏好,最终做出决策。主观上所产生的这种偏好即是受到信用文化的影响而形成。客观上的限制无法取代主观偏好对决策所产生的影响,而且即使是客观上的限制也有部分来自于信用文化在舆论上的监督,因而信用文化是与信用法律具有同等地位的制度,两者相互倚重,缺一不可。

二、信用活动的博弈模型

实际上无论是信用法制还是信用文化,都是交易者在参与信用活动、制订信用契约时所采用的维护契约完备性的手段。区别之处只在于信用法制是正式手段,通常在契约中明确规定并有强制执行效力,而信用文化作为非正式手段,在契约中通常没有明确规定,而作为一种默认约束存在来规范交易双方的行为,使契约的完备性得到补足。交易者在制订信用契约时,会根据交易收益、约束手段的效果与成本、违约概率来选择是采用信用法制还是信用文化作为维护契约完备性的手段,并在契约已制订的条件下决定是采取诚信行为还是失信行为。我们可利用博弈模型来分析不同情况下交易者的行为。

管理221

≤一》瑷信弼文纯秀约束手段酶溥奏横登

以一个简化的:人模型来考虑,首先假设其中维护契约完备性的是信用文化:以甲乙二人构成的交易模型,交易按契约执行时酃获德r懿收益,霹将}称鸯契终收益。翔采一穷诚蔼而另一方不诚信,那么契约将被违背,失信方获得r+e的收益,诚信方获得r—e的收益,eW称为被失信损失。如果双方都不按契约执行,交爨失败,双方都无法获霉嚣收益。无论契约执行情况如何,交易双方在制订契约时为了维护契约完备性都必须付出成本,假定选择信用文化方式的成本为a,但是因为信用文化方式缺乏强制机构,所以戈法使失信方{寸出赔偿或找到惩弱。

那么双方的得益矩阵如表~所示:

表一信用文化约泉条律下的得藏矩薛

信露文亿交象者乙

诚信失信

诚信(r—a,r—a)(r—a—e。r—a+e)

交易者甲

失信(f—a+e,r—a—e)(一丑,一a)交易者甲为诚信状态时,交易者乙选择诚信的收益为f—a,选择失信的收益为r—a+e,失信收益大乎诚信收益。

交爨者甲为失信状态时,交易者乙选择诚信的收益为r—a—e,逡撵失信的收益为一8。

当r—a—e<?a时,即r《e时,诚信收益小于失信收益,交易者乙仍会选择失信状态,这时无论交易者甲采取何种策略,交荔者乙戆最饯策略都是失信。对手交易者甲来说也是鲡此,那么(失信,失信)就构成双方的一个均衡。这类似予囚徒困境,博弈双方出乎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的选择却导致整体的最大穰豢不毙实现。

儇疑如果r—a—e>一a,即r>e时,诚信收益小予失信收益,交易者乙会选择诚信状态。这样针对交易者甲的不同选择,交易誊乙可以邋过改变自身策略来获取更太收益。对这个博弈矩阵来说,不存在具有稳定往的纳骨均衡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博弈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采取混和策略。

考虑混和策略的丽个原则:1.不能让对方知道或猜到自己的选择;2.选择簿释策略的耩率一定要渡对方无视谣乘滓l。假设交易者甲选择诚信的概率为P诚,选择失信的概率为P失,那么这概率分布一定会让交易者乙选择诚信的期望得益和选择失蘩煞鬻望褥盏稳等,手是露:

(r—a)P试+(r—a—e)P冀=(r—a+e)P城+(一a)P失

可得e枣P诚。(r—e)P失

凌予p蘧+P失=l,霹褥

P诚=(r—e)/r(1)P兜=e/r

(2)露冤在这种情琵下交易者乙选择渡信的概率为(r—e)/f,由契约收益r与被炎信损失e决定。被失信损失越大,选择失信的概率越大;契约收益越大,选择失信的概率越小。对于交易者警瓤言,其概率分布也是如此。

瑟信用文亿藏零对博雾方的策略不产警任蔼影嚷,凌e>r时均衡为双方失信,e<r时混和策略的概率分布也是完全由e、r所决定,这是因为在界定只以信用文化方式来维护契约完备性戆条{牛下,不褥簿弈方策略细簿,萁都必须键篷成本基,健对于博弊对手的任何行为却都不能对其得益有所影响,因此必然不会改变褥雾策臻。

(二)以信用法制为约束手段的博彝模型

如果不以信用文化方式而以信用法制方式来维护契约完备性,基震法潮方式震要纣穗的残本秀b,鼹予失傣者,信鼹法制会强迫其进行赔偿并臆加惩罚,导致其付出失信成本w。同时信用法制会保证在对方失信状态下的己方收益不致降低,仍然缳持秀卜奄,毽是在双方都失售时,囊子都采用了售耀法制方式保护自己投益,会导致双方都不遭受损失,却也无法获得保护收益,交易彻底失败。双方的得益矩阵如表二所示:

袭二信用法铡约束条件下的碍釜矩薄

僚翔法制交荔者乙

诚信失信

诚信(r—b。r—b)(f—b,r—b—w)

交易者甲

失蘩《f—b一擀,f—b)(一b,~b)可以看到在交易者乙选择诚信状态时,交易者甲选择诚僚的收益r—b大午选择失信的收益r—b—w;而在交易者乙选择失信状态丑寸,交易者甲选择诚信的收整r—b也小鼍:选择失信的收益一b。冤论在何种状态下,诚信都是交易者警的最优选择,因此其会确定其策略。对于交易者乙来说也是如此,博弈存在确定的纳竹均衡(诚位,诚信)。

与信焉文化方式襁磁,信用法制方式露成本鬣然更太,镶魑以强制手段对失信行为进行处罚,使失信行为熙有成本,同时通过保护博弈方的权益iiii消除了被失信损失e,通过这两种方式爱失信稳为|羚收益减零瑟戎本趣大,于是圭霉簿稳定在双方诚信的状态下。

(三)信用党化与信用法制混和约束方式下的博彝模型

信震法簇努式虽然霹豫汪单一纳转均鬻戆存在,但是这种均衡并菲整体所能达到的最优状态,将其与信用义化方式对比,就可发觉倍用文化方式下的(诚信,诚信)才能给整体带来最大的利益,但是由于个体单独追求其最大利益的规律,这一状态却不能稳定达到,为戴才不得不戳信用法裁来弥补信用文化之不足,规范博弈方的行为。但由予信用文化方式下存在达到最优状态的可能,所以也不能完全放莽信用文化丽以信用法制努式来代替,在实际隽滋中,交易者本来也是可敬自壶选择以信用法制或信用文化作为维护契约完备性的手段。这样就形成了信用法制与信用文化并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假定交荔双方毒鑫符选释维护契终完釜性熬方式,那么其褥盏又会发生变化。

通过加入对信用文化岛信用法制的选择权,每个博弈方可遮豹策略扩充到汪静,分剃是(诚揍,靛瘸文化)、(渡菇,信惩法制)、(失信,信用文化)、(失信,信用法制),为分析方便,对交易者甲和交易者乙的这嘲种策略分别以A、B、C、D和E、F、G、H来指代。麓莲已经分秽孚过都在倍髑文毒i二条件下或都在信耀法制条俸下褥奔双方的褥益情况,这燕所增赭的蹩博弈双方分别处于不同约束情况下的得益,例如即使双方都选择诚信,出于交易者甲选择信用文化为约束条件、交易者乙选择信用法麓秀约束条佟,其褥益就分嬲隽r一8冬r—b。悉在交易者甲选择(失信,信用法制)、交易者乙选择(失信,信用文化)时,最然双方都失信而未忠实执行契约,但由于交易者甲肖法制保护其收益,簸叛荬收益蛰然秀r—b,嚣交麓者乙不但来获褥交爨完成所带来的收益r,还被迫支付信用义化成本a与失信成本

222甘肃辜士基科学2009年第l期

w,其最终收箍为一a—w。双方的得益矩阵如表三所示:

裹三自由约束条件下的得益矩阵

EFG珏

(城信,《诚信。《失信,《失僖,

信用文化)信用法制)信用文化)信用法制)

(诚信。(r—a.(r—a。(r—a—e,(r—a—e.

信用文亿)r一8,r—b1r—g+e)r—b+e)

(漩绉,≤r—b。≤f—b。(f—b,(f—b。

信用法制)r一直1r—b)r—a—w、r—b—w1

(失信。(r—a+e。(r—a—w,(一a—w。

C(一a。一扛)

信用文化)r一8一e'f—b1r—b)

≤失信,(f—b÷e。《r—b一鬻。《f—b,

D《一b。一b)

信用法制)f—a—e)f—b】一a—w、

当交易者乙选择策略E时,交易者甲选择策略C的收益最

大,鸯r一矗+e;当交易卷乙选择策略F嚣重,交易溪擎选择策略

A的收益最大,为r—a;警交易者乙选择策略G时,交易者甲的

策略取决予b与a+e之间的相对大小:b>a+e时,选择策略

A收益最大,b<8+e时,选择策略B、D的收益都是r—b,同为

最大;当交弱者乙选择策略嚣时,与其选择策略G时裰类议,b

与a+e的栩对大小也决定了具体的策略选择.b>a+e时。选

择策略A收益最大为r一8一e,b<a+e时,选择策略B的收益

最大,秀r—b。

可见对交易者甲来说。不存在最优的纯策略。同样对交易

者乙来说也是如此。那么对博弈双方来说,都必须设计一种混

狸策臻,以使鑫己戆牧兹最大讫。

设交易者甲选择A、B、c、D四种策略的概率分别为Pa、

Pb、Pc、Pd,那么这四种概率必须满足让博弈对手冤法通过改变

自身策略采获拳l鑫§条传,邸搀弈对手在任何一种策略下的收益

都相同,那么可得:

Pa?(r—a)+Pb堆(r—a)+Pc臻(r—a—e)+Pd}(r—a

—e)=P8枣(r—b)+Pb掌(r—b)+&謇(r—b)+P哇奎(f—b)

P矗搴(r—a+e)+鹣事(r—a—w)+Pe宰(一8)+瑚事(一

a—w)=Pa?(r—b+e)+Pb宰(r—b—w)+P℃?(r—b)+Pd

宰(一b)

&宰(r—b)÷魏事(f一氧)+&幸(f—b)+瓣搴≤f一§》嚣

Pa枣(r—a+e)+Pb?(r—a—w)+Pc.1(一a)十Pd?(一鱼一

w)

对其孛每一方程式猿立纯篱,霹褥

Pa幸(b—a)+Pb幸(b—a)=乳幸(a+e—b)+Pd幸(a+e

—b)

P8辜油一矗)+臻搴秘一a)=羚搴(&+r—b>+踺搴(鑫+w

—b1

Pa?(b—a+e)+pb囊(b—a—w)=Pb奉(a+r—b)+Pd

拿(a+w+r—b)

对这方程缰联立纯简,可得

Pc?(e—r)=Pd?(w—e)

Pa?e—Pb七w=Pd掌r

曲一a)(pa+鹣)=(嚣+e墙)(&+瓣)求解可得(3)(4)(5)

Pc/Pd嚣(e—w)/(r—e)(6)(e+w)(b一8)(e—f)阿残=((8+e—b>簟w宰(w—f)+r(b—a)(e—r))(7)(e—r)(e+w)(b—a)Pb/Pd=((8+e—b)_e?(w—r)

一r(b—a)(e—r))(8)A.博弈方对诚信与失信行为的选择

擞撰方程缰熬褥懿Pa、鹃萼残之闼憋琵锲关系羧秀复杂,对萁各影响因素直接求导分析而得出的黼数不难以童观地表现出其相互间的影响关系。因此转而对等式(5)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鹣+Pb)/(&+Pd)=(矗+e“)/(b一8),

(Pa+Pb)是博弈方选择诚信状态的总概率,可将其定义为Ph,掰(Pc+Pd)是博弈方选择失信状态的总概率,可将其定义务孙。鄢么有糯+&=l,容易藤得:

PlI=(b—a)/e(9)Ph=(a—b+e)/e(10)式(9)、《10)谈隳决定薅粪穷在诚售鸶失信羯徽爨选择酶因素是由信用文化成本a、信用法制成本b、被失信损失e。在a、e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蓿信用法制成本b的增加,博弈方选择诚痿鳇概率会减夺,纛选择失信的摄攀会增大。瓣与之楣反,隧着信用文化成本a的增加,博弈方选择诚信的概率会增大,而选择失信的概率会减小。

这个结论可以扶现实意义上这样理辩:褒同等情况下,邸交易契约不变的情况下,敬信臻法翩来维护契约完备性的成本越高,博弈方选择诚信状态而获取的收益相对于选择失信状态丽获取的收益就越少,这是因为信用法制成本的势高可能会导致薄雾对手损蠢予选择信耀文化为契约维护方式,嚣在瓣手选择信用文化的情况下,失信行为不会因法制制裁而被迫付出失信成本,因此失信行为带来的收益增加。于是博弈方会降低选择渡僖款态酶概率。

信用文化成本的增加带来的博弈方失信概率减小的原因与此类似:信用文化成本的增加导致博弈对乎倾向于选择信用法制为契约维护方式,瑟信用法裂会使博穷方隽其失僖褥为付出失信成本,因此博弈方会增加选择诚信状态的概率。

而随着被失信损失e的增加,博弈方选择失信状态的概率将减小,隰失被失傣损失的增鸯g将使博弈对乎采取措施对薄弈方的失信行为加瑕防范,这样会增加失信成本丽使搏弈方失信行为的收益减少,予是博弈方会倾向于选择诚信状态。

B.博弈方对约策手段的选择

搬摄式(7)、(8),霹褥

(e+w)(b—a)(e—r)(Pa+Pc)/Pd=((a+e—b)?w幸(w—r)+r(b—a)(e—r))+(w—e)(e+w)(b—a)

(e◆鬻)《b一基)《e—f)(P瓤◆琵)/残=((鑫+e—b)搴e辜(w—r)一r(b—a)(e—r))+(e+w)(b—a)(e—r)

则有

(您+Pc>/(鳓+聪)

=(e幸e事(w—r)+(b—a)(e2+f2+wT—er))/(w?e事(w—r)+(b—a)(e2一r2一wr+er))(11)(妇+Pc)即为博弈方选择以信耀文化隽维护契约究备性手段携概率,(Pb+粼)力搏弈穷选择泼信耀法镄蠹缭护契约完备性乎段的概率。

如欲令博弈方爨倾向于选择信用文化,那么应有(Pa+Pc)><孙+黠),将式(11)我入,逶常情嚣下容(w幸e事(w—r)+(b—a)(e2一,一wr+er)>O,故可得?(e?e?(w—r)+(b—a)(e。+,+wr—er)>(w?e搴

管理223

(w—r)+(b—a)(∥一rz—Wf+撑)),

化简可得(b一尊)>(w—e)事e?(w—r)/(2r奎(r+w—e)),即此条件成立埘,博弈方选择信用文化的概率超过信用法裁,获现实意义主_来说,蓿臻法裂成本必矮麓够寒或是痿震文化成本必须足够低,以使两者之差大于由w、e、r所确定的限度,博弈方才会有足够的动力选择以信用文化成本作为维护契约完备憔熬手段。

以(b—a)为自嶷量,将(Pa+Pe)/(Pb+pd)对(b—a)求导。可得’

d((鹣+Pc)/(鳓+Pd))/d(b—a)

=(w拳e?(w—r>+(b一8)(e2一f一雠+ef))‘2((e2一r2一wr+er)?(e水e?(w—r)+(b—a)(e2+r2+wr—er)+(e2+r2+孵一er)事(w牵e幸(w—r)+(b—a)(e2一,一wr+嚣))

可以得出此表达式值大予零,说明(Pa+Pc)/(Pb+Pd)与(b—a)成正相关关系,随(b—a)的增加而增加,即信用法制成本与信箱文凭或本的差额越大,博弈方选择嫠震文纯力燹终完备性维护手段的概率也就越大。

C.失信条件下对约束手段的选择

蠢姣(4)霹以豢爨砥e、r决定了&与瑚之闻的关系,将P∥Pd对w求导,可得

d(pc/Pd)/dw拳_1/(r—e),

在r>e的情况下,Pc/Pd足等w成负栩关关系的,鄙蘧著w薛增螽拜,Pc相对予糊将减小,其现实意义是失信成本的增长会使博弈方降低在失信条件下选择信用文化为维护契约手段的概率,但是还必须注意这是柱r>e的条件下得出的缕论,即交易敌益必须大予失信收益。翔采这条律零成立羲是失信收益大予突易收益,那么r<e会使p℃/Pd与w成正相关关系,随着失信成本w的增加,Pc相对于Pd将增大,即博弈方会增加在失嫠祭箨下选择嫠耀文诧瓣裰薄概率。这实际上撂囊了:虽然失信成本的增加使失信者面临更严厉的处罚,但是在失信收益足够大的情况下,博弈方仍然会倾向于磁失信条件下选择信罴文化兔维护契约的手段,并慝这种饭囊挫蘧善失信成本的增加丽增长。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憝,P∥蹦数俊的变化代袭的是两者概率的相对变化,而非其绝对数值的变化,由于Pc+Pd不恒等予蔡一数值,所以即使Pc樱对于Pd增犬,其绝对数值也有可畿减小。

同样,将P∥Pd对r求导,可得

d(pc/Pd)/dr嚣~(e—w)/(r—e)2

那么在e>w器重,}与时瑚残受穗关关系,隧善交易牧益r的增大,Pc相对于Pd将减小,博弈方会降低失信条件下选择信用文化为约束手段的相对概率,并且这种减小的幅度将随着r的增热蠢降低。发之亦然。藤翔栗e<w成盘,剜睫蓑交爨收益r的增加,博弈方会增加失信条件下选择信用文化为约束手段的相对概率。

将黔Pd对e求导,可褥d(附Pd)/de=(r—w)/(f—e>2,在r<w时,r与p∥蹦成负相关关系,随着被失信损失e的增大,Pc相对于pd将减小,博弈方会降低选择信用文化的相对概搴,反之亦然。

兰、结论

根据以上对不同约束手段的分析,对其结论可简要衄纳如下:

(一>翔暴肇缝羧售震文纯终秀维护癸约完备憔懿手段,姿r《e时,由于缺乏强制效力来制裁失储行为,且被失信损失过大,交易双方都会选择失信而形成纳什均衡。而如果r>e,博弈努会采取混秘策略,选撂失售静概率与被失信攒失歪提关,与契约收益负稽关。

(二)如果单纯以信用法制作为维护契约完备性的手段,由予僚用法制保证7交易收益与失信成本,交易双方送;}莛都会选择诚信,氇将形成均衡。识蹩这种均衡付出了信糯法懿成本,偏离了本来可能达到的最优状态。

(三)在交易者可目由选择以信用文化或信用法制为维护契约完备佳的手段时,在博舞孛遣会采淑混程策珞。无论采矮何种契约维护乎段,博弈方选择诚信或失信的概率由信用文化成本a、信用法制成本b及被失信损失e决定,失信概率与e、a袋受摇关,与b成歪褪关;露无论昊俸选餐诚薅或失信状态,撼弈方选择信用义化方式为维护契约完备性手段的概率随着信用法制成本b与信用文化成本a的差额增加而增加。

总恧言之,信臻法裁秘信震文诧馋为信臻裁度懿嚣个主要组成部分,都起到了降低信耀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提高活动效率的作用。但是两者之间谯约束能力和实施成本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昊等致了其实旄效果的不嗣,无法绝对地说信用法制德子信用文诧或是稻反,分析表嚼在不同酶条释下博弈方会产生不同的选择,也让我们了解到两者之间互为补充的关系和其舆体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两者的成本及失信损失、失信成本,霹浚有效缝溺蒂簿弈蠢约决策每为,瑷餐薄弈黪总俸收益得到增长。可见,只有在全社会范围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信用法律制度,我网才能在世界经济竞技场中争得一席之地”J。

参考文献:

[1]R.科斯等.财产权利岛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l:253.

【2】扬楚.怒越经济学——详薪裁度缀济学孵瑟度藏[1】.天津馥会科学,1999,(3):38—2.

C3]刘茂松.论新制度经济学的内涵及其借鉴价值[J].湖南商学豌誓援,20∞,《9):l一。

C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艇大学出版社,1997:67。

[5]曾言.刍议信用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

(4):66.

基金凄强:拳文受广东鬻软葶}学壤臻(2007B簖蝴52)支持,受暨南大学珠海学院优秀人才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编号2005一oo一001)。

终老篱奔:绪俊虹(1孵5一≥,男,凑就宣骞人,蘩惫天学珠海学院企管系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与企_簸财务。

责任编辑:林杰;校对:亚中

正式与非正式信用制度下的信用活动博弈分析

作者:褚俊虹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70

刊名:

甘肃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GANSU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R.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1991

2.杨龙超越经济学--评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观 1999(03)

3.刘茂松论新制度经济学的内涵及其借鉴价值[期刊论文]-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0(09)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 1997

5.曾言刍议信用权[期刊论文]-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夏青.刘志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信用观分析-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2(2)

良好的信用观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前社会信用缺失严重,信用观有待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信用观包括信用文化观、信用经济观、信用法制观.信用观缺失的根源有传统观念、制度因素等等很多方面.必须从创新信用文化观、强化信用经济观、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来加强信用观建设.

2.学位论文文亚青“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200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随着我国于2001年成功加入WTO,一场由政府发起并大力推进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运动正方兴未艾,企业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核心和基础在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我建”到“我要建”的思想变革后,目前已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企业全面启动、开展信用管理活动中,普遍出现了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全盘照搬西方征信国家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错误做法,亟待澄清和纠正。 比如,就“信用”的本质认识来看,有的企业固守传统的信用意识,把它看作纯道德范畴的概念,认为“信用”实际上就是指“信守诺言”的一种道德品质;有的企业则全盘西化,把信用看作纯经济范畴的概念,认为“信用”就是指“借”和“贷”的关系,是“在一段限定的时间内获得一笔钱的预期”。其实,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信用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内涵,它在不同的时间或多或少都包含着伦理道德和经济契约等方面的含义。

现代企业信用管理是“泊来品”,要解决中国目前可能发生的社会信用危机,仅靠中国数千年传承下来儒家信用伦理,自然不行;而全靠发达国家成熟的信用管理制度、技术和方法,更是不行。严格来说,整治中国企业目前的失信状况,关键不在制度和技术而在观念。

本文的研究始终沿着问题—理论—应用这一条主线展开并深入。本文最大的贡献就是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全面论述了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本文认为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在属性、企业信用管理模式的演变规律、中西信用管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是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理论产生的主要背景。

第二,首次提出了企业“全面信用管理”新概念。它强调对“信用”的伦理道德、契约经济和法制规章三内涵的统一管理,强调对生产过程信用和经营过程信用的全面管理,认为构筑我国良好企业信用秩序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不仅在于建立与完善有关信用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

,更在于变革不合时宜的信用管理理念。

第三,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的框架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将企业信用文化、员工忠诚管理、顾客忠诚管理、企业受信管理与授信管理以及信用制度建设融为一体,将企业内部信用与外部信用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将道德信用、经济信用、法制信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适应和满足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实践的需要。

第四,基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本文在分析比较企业目前流行的四种信用管理组织模式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独立矩阵型全面信用管理组织模式。

第五,本文从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提出了企业实施“三位一体”的全面信用管理的控制策略。

第六,本文以茂名某化塑企业为例,努力剖析和挖掘其开展“三位一体”的全面信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理论的推广应用提供实证支持。

3.期刊论文陈依元试论"信用宁波"的"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26(4)

"信用宁波"建设也要做到"软硬"结合.文章指出"信用宁波"建设的新途径包括"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后者包括制定总体建设规划、评估指标体系、个人信用征信制度,职业信用评估体系以及信用法制建设.

4.期刊论文文亚青.WEN Ya-qing"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理论及特征探析-学术交流2008(4)

基于现代市场经济意义上传统的信用销售和企业信用管理实践起源于1830年的英国和1837年的美国,其标志是征信公司及相关的调查服务业的出现.随后又逐步诞生了包括企业授信前、授信中和授信后的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以及包含企业授信和受信的全过程信用控制理论,但它们均不能有效满足现代企业信用管理需要.只有包含"经济信用、法制信用和道德信用"三位于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理论是以建树高效有序企业信用文化、满足顾客和员工信用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永恒性等特征.

5.期刊论文胡月红.杜鹏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学术论坛2009(4)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构成体系中,企业信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信用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基,它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环境中缺乏信用文化积累,信用缺失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严重、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而企业信用尤其是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已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关注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对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完善信用理论和信用法制体系,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文章从信用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现状及信用缺失现象进行了考察,对申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对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就如何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6.学位论文吴丕安徽省金融生态现状评估与改进策略研究2007

动态平衡系统,具有关联性、适应性、相互依存性、演进性、区域性等特点。金融生态是对金融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系统性概括,它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价值关系,是我国当前金融深化改革的高级阶段。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的总和,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金融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安徽经济的崛起除需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外,更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撑,需要创建金融运行的一系列“软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总的来说,就是有赖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当前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情况下,研究安徽省的金融生态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金融生态的概念和金融生态的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的状况,认为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在我国一切经济金融行为都具有明显的行政干预色彩的情况下,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金融生态都表现为一种“政治生态”;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由于我国实施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惯性以及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不健全,以至于部分省份包括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的都有恶化的趋势;在市场经济体制时期,通过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随后文章构建了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状况5个方面共17项指标的评价体系,依据1978~2005年间安徽省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利用SPSS 14.0软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安徽省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影响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徽长期金融生态环境演进过程中,经济金融发展和社会信用法制改善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在纵向考察的同时,还通过与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典型省份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了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优势和差距,总体来说安徽省的金融生态环境好于西部地区但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与中部其他省份比较中发现安徽省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之处,甚至与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相比,劣势非常突出。差距仍旧表现在经济基础如经济结构和增长潜力与信用法制两个方面。最后,依据2005年的数据,对安徽省17个地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综合实力进行计算和排序;再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各地市综合实力得分将17个地级市分为两大类,并分析了各类地市的相对优势和薄弱环节。 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安徽省17个地市的金融生态环境总体较差,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较多,而且金融生态较好的城市与较差城市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文章最后总结了在纵向考察、横向比较以及总体评价中制约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主要问题或因素,即经济基础薄弱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各地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信用法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中介机构服务发展滞后、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等。然后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文章给出了改进的对策与建议,主要是用科学发展现来指导经济发展、以“中部崛起”为契机、采取帮扶政策缩小各地市经济发展差距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变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上来改善金融主体的生存环境;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树立服务意识的角度来加强金融生态主体的建设;依托“861”计划,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信用文化建设;加大规范金融运行秩序的立法、执法力度来改善法制环境;发挥各级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主导、推动和服务作用、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体系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金融生态建设的良好机制。

7.期刊论文金盛红.高艳华.JIN Sheng-hong.GAO Yan-hua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长春大学学报

2005,15(5)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发展正在遭遇瓶颈.针对中小企业信用问题产生的原因,既要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从根本上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又要全方位地综合治理,包括信用法制建设、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以及尽快形成人人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文化和道德标准.

8.期刊论文朱德林.ZHU Delin略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

要提高信用体系的建设的水平,就要加强信用文化建设,着力信用制度建设,加强信用法制建设.信用建设重在实践,要在征信制度、评估制度、实施与惩戒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信用法制建设是信用体系成功运行的保证.

9.期刊论文魏世军经济体制转轨与信用缺失-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信用缺失现象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之中及其转轨的渐进式特点有密切联系.应该从调整体制改革策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诚信政府和健全信用法制环境与树立信用文化环境等制度改革入手,从根本上扼止信用缺失,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体系.

10.学位论文郑春梅我国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研究2006

科技计划管理是科技单位经营计划管理实践活动在理论上的概括和反映,是科技单位计划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并能反过来指导科技计划管理的实践。就科技活动本身来看,科技计划规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速度、以及具体的科技任务,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及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需求。因此,科技计划的正确与否、科技计划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科技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对科技部门经营管理的成败得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从提高我国科技计划管理水平,确保国家的科技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目的出发,将信用管理引入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通过阐述目前我国科技计划管理中信用缺失的表现,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在我国科技计划管理中实施信用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我国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应遵循的原则。第二,重塑信用文化,强化科技信用意识。第三,发展科技信用管理教育。第四,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第五,鼓励民间科技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第六,加强科技信用法制建设。第七,明确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对象,制定相关主体信用规范。第八,建立科技计划相关主体信用信息评价指标体系。第九,搭建科技计划相关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上述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推进我国科技计划信用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8366573.html,/Periodical_gsshkx200901055.aspx

授权使用:湖南农业大学(wfhnnd),授权号:f8f5a97d-b077-4f4a-a137-9e7401033f4e

下载时间:2011年1月23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