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板蓝根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杨建昕

板蓝根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杨建昕

板蓝根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杨建昕
板蓝根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杨建昕

141

第18卷 第7期 2016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8 No. 7 Jul .,2016

板蓝根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杨建昕,李峰,李娜,刘雯,张美玲,张天锡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摘 要:

板蓝根作为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该文通过对板蓝根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与总结,发现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多肽类、多糖类等为板蓝根的活性成分,并就其活性成分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途径进行系统概括,以期为进一步的板蓝根抗病毒开发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活性成分;抗病毒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7- 0141- 03

收稿日期:2015-10-16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基金项目(XTCX2014)作者简介:杨建昕(1991-),女,山东诸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资源研究。 通讯作者:李峰(1957-),男,山东安丘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资源研究。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viral Active Ingredients of Isatidis Radix

YANG Jianxin,LI Feng,LI Na,LIU Wen,ZHANG Meiling,ZHANG Tianxi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Shandong,China)

Abstract:Isatidis radix clinical commonly used as a heat of poison,is widely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isatidis radix nearly 10 year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ing,alkaloids,organic acids,styrene acrylic element class,polypeptide and polysaccharide of isatidis radix,the active ingredient,and is the active ingredient antiviral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the way of the system,so as to further the isatidis radix antiviral development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research work.

Keywords:isatidis radix;active ingredient;antiviral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1]

,性寒,味苦,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及免疫增强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板蓝根的抗病毒化学成分已得到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其可

能作用机制也已有报道。本文就近10年来板蓝根

抗病毒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做如下综述,并为板蓝根抗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1 化学成分1.1 生物碱类

大量实验发现,生物碱是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

343 ( 3 ):370.[ 14 ] 李后强,程光铀.分形与分维[ M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0.

[ 15 ] 林鸿滋,李映雪.分形论[ M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

[ 16 ] Goldbergeer AL.Fractal mechanism of the cardiacelectrophysiology [ J ] .IEEE Med Biol Eng,1992,11:47.[ 17 ] 艾竹茗,寇建秋,杨永年,等.铅染毒大鼠脑电信号的分形特

性研究[ J ] .生物物理学报,1996 ( 4 ):613-618.

[ 18 ] Gerald Liew,Paul Mitchell,Elena Rochtchina,et al. Fractal

analysis of retinal microvasculatur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J ]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1,32:422-429.

[ 19 ] Mike Martin. Researchers Suggest That Universal‘Law’

Governs Tumor Growth[ J ] .NCI J Natl Cancer Inst,2003,95 ( 10 ):704-705.

[ 20 ] 张声闳,陈静,李佩斌. 经络研究的新思路(一)[ J ] .辽宁中

医杂志,1999,26 ( 11 ):488-489.

[ 21 ] 陈杰,牛松青,王伟,等.手针疗法的进展[ J ] .吉林医药学院

学报,2010,31 ( 3 ):161-164.

[ 22 ] 刘智斌,牛文民.头皮发际区微针系统[ J ] .中国针灸,2010,

30 ( 6 ):522-524.[ 23 ] 周瑞娟,方晓丽.面针疗法与生物全息律[ J ] .亚太传统医

药,2007 ( 6 ):11-12.

[ 24 ] 周达君,闵晓莉.从生物全息律看腹针的几个要点[ J ] .时珍

国医国药,2009,20 ( 11 ):2906-2907.

[ 25 ] 钟新淮,乔正中.耳穴诊治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 J ] .中国

针灸,2002(增刊):211-212.

[ 26 ] 黄雁南. 分形几何学、分形生理学和人体穴位分布的分形结

构[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 ( 6 ):34-36.

[ 27 ] 邓宇,朱栓立,施仲源,等.中医分形集[ J ] .数理医药学杂

志,1999,12 ( 3 ):264-265.

[ 28 ] 姜志强.分形理论应用研究若干问题及现状与前景分析[ J ] .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2 ( 1 ):57-61.[ 29 ] 陈云,王洪艳.分形理论及其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 J ] .高

分子通报,2002 ( 4 ):41-46.

[ 30 ] 张济忠.分形[ 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31 ] 孙霞,吴自勤,黄韧畇. 分形原理及其应用[ M ] .合肥: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 32 ] 张有会,李秀丽,王运格,等. 以折线为母线的自相似分形图

形的程序实现[ J ] .计算机工程,2001 ( 1 ):125-127.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6.07.042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8卷

关键成分。何立巍等[2]通过动物体内实验对板蓝根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发现总生物碱类对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小鼠有保护作用,由此证实,板蓝根总生物碱有抗病毒活性。徐丽华、马丽娜等则相继采用不同方法对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结果发现表告依春有显著的抗流感病毒活性,且据最新资料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板蓝根抗病毒活性与表告依春浓度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3-5]。叶未央等[6]陆续发现靛玉红、靛蓝、4-3(H)喹唑酮、表告依春有显著抗 FM1(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的作用,同时靛蓝还具有抗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活性。部分学者还发现板蓝根甲醇提取物、靛蓝及靛玉红不但能抑制 JEV(乙型脑炎病毒)的活性,而且较其他成分细胞毒性低,特别是靛玉红,对感染乙脑病毒的小鼠模型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7]。据国外文献最新报道[8],靛玉红不能直接抑制病毒,而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感染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活化趋化因子[正常T细胞和 RANTES(分泌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何立巍等[9]在板蓝根水提物抗病毒活性部位分离纯化出新化合物单体,3-[2'-(5'-羟甲基)呋喃基]-1(2H)-异喹啉酮-7-O-β-D-葡萄糖苷,经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抗 HSV-Ⅱ 型病毒的活性。此外,板蓝根生物碱还具有抗 PPV(猪细小病病毒)的效果[10]。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板蓝根生物碱酸性部位还能抑制 NDV(新城疫病毒)的释放、吸附,但对已被病毒吸附的细胞没有作用[11],由此可以推断,其对 NDV 有预防效果而没有治疗疗效。

1.2有机酸类

部分学者通过鲎试验法、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和脂多糖致小鼠死亡实验,研究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成分的抗内毒素作用,发现板蓝根中的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丁香酸、苯甲酸、4(3H)-喹唑酮、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均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作用,并且在免疫系统被激活前给予上述物质,将更好地有助于抗内毒素作用的发挥[12-14]。内毒素是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使菌体死亡破裂而产生的,容易对受损组织进一步造成损害,且引起机体发热。而有机酸类作为抗内毒素的活性成分,能在体内外有效抑制由内毒素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与过度释放,阻滞其级联反应,保护机体不受高热伤害,从而达到间接抗菌、抗病毒的作用。程妍等[15]采用板蓝根提取分离后得到的有效部位进行体外抗 H1N1(甲型流感病毒 A/PR8/34)活性研究,发现总有机酸部位抗病毒效果最好,其他部位次之,由此可以看出有机酸通过间接作用较好的发挥抗病毒活性。

1.3苯丙素类

已有体内外实验证明,苯丙素类单体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16]。叶未央等[6]通过探讨板蓝根中化学成分的抗病毒活性发现,新橙皮苷、异甘草素、异牡荆苷、紫丁香苷及蒙花苷均具有较强的抗FM1效果,且异牡荆苷抗FM1活性较利巴韦林活性更强;同时异甘草素、异牡荆苷、紫丁香苷还具有抗RSV的活性。此外,亦有研究人员发现,从板蓝根粗提物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木脂素类化合物Clemastanin B 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且

不产生病毒抗药性[17],其抗病毒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流感病毒早期蛋白 NP 的表达和核输出途径,阻断病毒早期的复制繁殖。王晓良等[18]则采用 CPE (细胞病变法)对4'-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进行体外抗病毒活性筛选,结果发现该化合物对 H3N2(流感病毒A/汉防/359/95)、Cox-B3(柯萨奇病毒B3型)、HSV-Ⅰ(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4多肽类

板蓝根中的多肽类成分含量较高,在体内外均显现出良好的抗流感病毒效果,且实验研究表明,起抗病毒作用的是含氨基酸或小肽的化合物,而非游离的氨基酸。刘思贞等[19]采用鸡胚羊膜腔半体内法进行抗流感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结果证明抗流感病毒的活性部位为结合氨基酸。徐咏书等[20]通过比较3种板蓝根制剂对流感病毒核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板蓝根凝集素有较好的阻断核蛋白(NP)基因表达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南楠、刘西京等[21-22]通过小鼠模型实验亦发现板蓝根多肽成分具有抗 H1N1 流感病毒和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说明板蓝根多肽可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而达到较好的抗病毒效果。

1.5多糖类

研究发现,板蓝根多糖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效果。王宏艳等[23]将一定范围不同浓度的板蓝根多糖分别给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结果发现板蓝根多糖不但对机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且还明显提高小鼠脾指数和 E-玫瑰花环的形成率。陈功义等[24-27]也分别对板蓝根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进行了验证。板蓝根多糖可能是一种新型机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免疫增强剂,对侵入体内的病毒产生的免疫过程发挥着调节作用。左娅等[28-29]通过预防、治疗和直接作用3种实验模式发现板蓝根多糖在体外有抑制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且在感染流感病毒前注射多糖效果更显著,说明板蓝根多糖不仅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还对其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张诗静等[5]将从板蓝根中新分离纯化出的双糖化合物 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 (FG)采用与上述实验相似的方法进行实验,发现其在体外能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而较好的发挥抗 A 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左娅等[30]还研究了板蓝根多糖体内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作用,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板蓝根多糖治疗组小鼠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降低,CD4+/CD8+的比例也相对正常;体外实验证明板蓝根多糖抗 HSV-Ⅱ 效果与现在临床上用于治疗 HSV-Ⅱ 的合成药物无显著区别,由此说明板蓝根多糖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较好的抗HSV-Ⅱ效果。此外,板蓝根多糖对 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31]、鸡新城疫病毒[32]、小鹅瘟病毒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动物疫苗的免疫增强剂使用。

1.6其他成分

据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尿苷、鸟苷、腺苷等核苷类成分亦具有抗病毒的活性,其抗病毒机制是干扰病毒核酸的合成。方建国等[33]通过实验探讨不同浓度的腺苷对 HSV-Ⅰ病毒的作用,结果显示腺

142

18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苷可抑制 HSV-Ⅰ病毒的生物合成,起直接杀灭病毒的作用,且病毒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2 板蓝根抗病毒作用机制

板蓝根不仅能够直接杀灭病毒,还能扶助正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即板蓝根通过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来发挥抗病毒作用。目前研究显示,其具体抗病毒机制主要有:(1)通过干扰病毒自身核酸的合成发挥直接抗病毒作用;(2)有效成分作用于细胞膜表面,与病毒产生竞争性吸附,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途径;(3)通过阻碍病毒在细胞内的生物合成发挥抗病毒疗效;(4)板蓝根中有机酸类具有较强的抗内毒素活性,能清除氧自由基,并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与释放,起间接抗病毒的作用;(5)促进抗体生成,提高机体防御功能。

3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板蓝根抗病毒的功效并不仅仅依赖于某个单独的成分,而是多个活性成分相互协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物碱类如表告依春等是抗病毒的主要成分,可起直接杀灭病毒作用;有机酸、苯丙素、结合氨基酸及多糖等是抗病毒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间接作用。根据最新研究报道,有学者把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苯丙素、生物碱、有机酸及其相互不同的组合进行体外抗FM1(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和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实验,发现这3个成分均对FM1及RSV有抑制作用,且这3个成分协同作用效果更佳[34]。何立巍等[35]通过对总生物碱提取纯化及其抗病毒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虽然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但不如板蓝根颗粒显著,由此亦说明板蓝根通过多种成分发挥协同作用,符合中药整体用药的特点。

近年来,由于SARS、禽流感、甲型 H1N1 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大型传染病的爆发,板蓝根等抗病毒中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更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板蓝根性苦寒,多服易伤脾胃,且有临床报道,其中所含的靛蓝、靛玉红成分能显著抑制肾的OAT 功能。因此,板蓝根应该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不可滥用。

目前,板蓝根抗病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多见报道,但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及途径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板蓝根在抗病毒方面的应用和开发。因此,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选择合适的药理指标及药效评价方法对其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筛选和追踪,阐明板蓝根的抗病毒物质基础及作用途径,以尽快研发出特异有效的板蓝根抗病毒药物。◆

参考文献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 2 ] 何立巍,吴晓培,杨婧妍,等. 板蓝根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病毒药理作用研究[ J ] .中成药,2014,36 ( 12 ):2611-2614.

[ 3 ] 徐丽华,黄芳,陈婷,等. 板蓝根中抗病毒活性成分[ J ] .中国天然药物,2005,3 ( 6 ):359-360.

[ 4 ] 马丽娜,章从恩,鄢丹,等. 超滤质谱技术筛选板蓝根中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 J ]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 ( 5 ):812-815.

[ 5 ] 张诗静,刘明华,李寒冰,等. 板蓝根药材中表告依春与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双糖体外抗病毒作用及

量效关系研究[ J ] .中国新药杂志,2013,22 ( 9 ):1083-1087.[ 6 ] 叶未央,李祥,陈建伟. 板蓝根中 11 个化学成分抗病毒药效的筛选[ J ]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 ( 11 ):1772-1774.

[ 7 ] SJ CHANG,YC CHANG,KZ LU,et al. Antiviral Activity of Isatis indigotica extract and its derived indirubin against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 ]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2 ( 2012 ):7.

[ 8 ] Nai-Ki Mak,Chung-Yee Leung,Xiao-Yi Wei,et al. Inhibition of RANTES expression by indirubin in influenza virus-infect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J ]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2004,67 ( 1 ):167-174.

[ 9 ] 何立巍,董伟,杨婧妍,等.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J ] .中草药,2013,44 ( 21 ):2960-2964.

[ 10 ] 陈瑞亮,王林青,崔保安,等. 板蓝根生物碱抗猪细小病病毒的作用[ J ]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 ( 22 ):20-23.

[ 11 ] 徐玉凤,刘家国,赵彪,等. 板蓝根生物碱酸性部位对新城疫病毒吸附和释放的影响[ J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33

( 6 ):90-94.

[ 12 ] 李敬,江一唱,陈竞,等. 板蓝根中苯甲酸的抗内毒素作用[ J ] .

中南药学,2007,5 ( 3 ):198-201.

[ 13 ] 李敬,刘云海,黄明生,等. 板蓝根中4(3H)-喹唑酮的抗内毒素作用[ J ] .华西药学杂志,2008,23 ( 1 ):7-9.

[ 14 ] 王喜芬,刘云海. 板蓝根中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的抗内毒素作用研究[ J ]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 ( 2 ):

262-264.

[ 15 ] 程妍,李祥,陈建伟,等. 板蓝根有效部位的抗病毒药效研究 [ J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 ( 2 ):155-157.

[ 16 ] 王莹莹,李祥,陈建伟. 板蓝根水提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J ]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 ( 2 ):54-56.

[ 17 ] YANG Zifeng,WANG Yutao,ZHENG Zhaoguang,et al.

Antiviral activity of Isatis indigotica root-derived clemastanin B

against human and avian influenza A and B viruses in vitro[ J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2013,31:867-873. [ 18 ] 王晓良,陈明华,王芳,等. 板蓝根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 ( 8 ):1172-1181.

[ 19 ] 刘思贞,祝希娴,邵玉芹,等. 板蓝根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的筛选[ J ] .中草药,1999,30 ( 9 ):650-651.

[ 20 ] 徐咏书,孙坚,何士勤. 三种板蓝根制剂对流感病毒核蛋白表达的影响[ J ] .山东医药,2010,50 ( 27 ):8-10.

[ 21 ] 南楠. 板蓝根多肽的提取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 D ] .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3.

[ 22 ] 刘西京,林素静. 板蓝根多肽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J ] .中国药房,2014,25 ( 7 ):590-592.

[ 23 ] 王宏艳,麻延峰,周文仙. 板蓝根多糖的毒性试验及对小白鼠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 J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

( 2 ):75-80.

[ 24 ] 陈功义,银岭. 板蓝根多糖对缺乳仔鼠免疫器官发育及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J ] .中兽医医药杂志,2015 ( 1 ):15-18. [ 25 ] 何立巍,李祥,王洪兰,等. 板蓝根多糖的结构特征及活性研究[ J ]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 ( 16 ):2179-2182.

[ 26 ] 薛瑞,章激,曹军华,等. 板蓝根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J ] .中医药导报,2012,18 ( 9 ):94-96.

[ 27 ] 晋玉章,宋光明,赵艳威,等. 板蓝根免疫调节作用活性部位的筛选[ J ]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 ( 7 ):538-543.

[ 28 ] 左娅,代明,王志勇,等. 板蓝根多糖对小鼠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 J ] .华西药学杂志,2008,23 ( 6 ):666-667.

[ 29 ] 杨子峰,王玉涛,秦笙,等. 板蓝根水提物 S-03 体外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 J ] .病毒学报,2011,27 ( 3 ):

218-223.

[ 30 ] 左娅,朱慧娟,刘军,等. 板蓝根多糖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实验研究[ J ] .华西药学杂志,2013,28 ( 3 ):267-269.

[ 31 ] 王学兵,张红英,崔保安,等. 板蓝根多糖对PRRSV的体外抗病毒试验[ J ]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 ( 1 ):198-200.

[ 32 ] 陈光明,李巨银,颜友荣,等. 板蓝根多糖的制备及其对鸡新城疫 Lasota 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 J ] .安徽农业科学,2014,

42 ( 36 ):12920-12921,12990.

[ 33 ] 方建国,汤杰. 板蓝根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作用[ J ] . 中草药,2005,36 ( 2 ):242-244.

[ 34 ] 叶未央,李祥,陈建伟. 板蓝根中化学部位及其不同组合的抗病毒活性的筛选[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 ( 12 ):

2444-2446.

[ 35 ] 何立巍,吴晓培,杨婧妍,等. 板蓝根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病毒药理作用研究[ J ] .中成药,2014,36 ( 12 ):

2611-2614.

143

病毒的致病机理

病毒的致病机理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分析,病毒致病特征与其他微生物的差异很大;但从整个机体或群体上研究,发现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与细菌感染有很多相似之处。 病毒侵入机体是否引起发病,取决于病毒的毒力和宿主的抵抗力(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因素),而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指病毒侵入体内并在靶器官细胞中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病毒性疾病:指感染后常因病毒种类、宿主状态不同而发生轻重不一的具有临床表现的疾病。有时虽发生病毒感染,但并不形成损伤或疾病。 一、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1、按有无临床症状,分为: (1)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不明显。 相关因素:病毒的性质、病毒的毒力弱、机体防御能力强 隐性感染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病毒仍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播散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显性感染 某些病毒(如新城疫病毒、犬细小病毒等)进入机体,可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造成组织和细胞损伤,机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2、依病毒在机体内滞留时间的长短,分为: (1)急性感染

病毒侵入机体后,在细胞内增殖,经数日以至数周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 在潜伏期内,病毒增殖到一定水平,造成靶细胞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宿主动员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因素清除病毒。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后常获得特异性免疫(因此,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受过感染的证据) (2)持续性感染 病毒可长期持续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一般不显示临床症状;或存在于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而不显示细胞病变。 持续性病毒感染有病毒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力完全清除病毒;病毒在免疫因子不能到达的部位生长;有些病毒可产生缺损型干扰颗粒(DIP);某些病毒基因可整合道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某些病毒无免疫原性(如朊病毒),不产生免疫应答;某些病毒对免疫细胞亲嗜,使免疫功能发生障碍或消失。 持续性感染有下述4种类型: ①潜伏感染 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的病毒子。 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在非发作期,用一般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病毒。 ②慢性感染 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可继续感染少部分细胞,也能使细胞死亡,但释放出的病毒只感染另一小部分细胞,因此不表现病症;病毒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③慢发感染 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很长可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平时机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一旦发病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最终常为致死性感染。 ④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可在急性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疾病。如:犬瘟热→脑炎、猫全白细胞减少症→小脑综合征 兽医临床常见的具有持续性感染特性的病毒 疾病名称病毒分类持续感染方式持续部位 口蹄疫小RNA病毒科 口蹄疫病毒属 短期循环动物咽部 猪水疱病小RNA病毒科 肠道病毒属 短期循环 抵抗力强的病毒 动物咽部 牛瘟、犬瘟热、新城疫副粘病毒科短期循环动物咽部蓝舌病呼肠孤病毒科中间宿主,持续感染,先天性造血系统

板蓝根颗粒的质量研究进展

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刘红梅 摘要:对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控制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板蓝根颗粒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中国药典对其鉴别只是采用简单的荧光与显色反应,专属性不强,且无含量测定指标,难以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有必要对其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板蓝根颗粒质量控制研究 板蓝根颗粒[1]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由单味药板蓝根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主要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侯者。板蓝根为十字化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主要化学成份包括1-硫氰酸-2-羟基-3-丁烯、(+)5-乙烯噁唑烷-2-硫酮、腺苷、棕榈酸、β-谷甾醇、蔗糖、靛蓝、靛玉红及精氨酸等[2]。中国药典中对板蓝根颗粒的鉴别只是采用简单的荧光与显色反应,专属性不强,且无含量测定指标,难以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在板蓝根颗粒质量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1鉴别 1.1薄层色谱 迟芳振等[3]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板蓝根颗粒。方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靛蓝、靛玉红、板蓝根药材为对照品,;以氯仿-丙酮(9:1)为展开剂。供试品色谱中,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王小龙等[4]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主要成分精氨酸与靛玉红进行了鉴别

研究。经研究认为精氨酸与靛玉红对照品色谱中相应的位置上显现出相同颜色的斑点,斑点清晰,无杂质干扰,因此建议采用专属性较强的薄层色谱法鉴别板蓝根颗粒的主要成份。 1.2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发展迅速,指纹图谱是反映中药多种成分特点的一种质量控制技术,也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点内容。板蓝根及其制剂的质量很难找到一个指标性成分进行有效地控制,多成分综合评价的质量控制体系较为客观。 曾令杰等[5]研究了板蓝根颗粒氨基酸部位的指纹图谱,由于氨基酸没有紫外吸收,以DNFB柱前衍生化的HPLC法,BDSC18色谱柱(4.6 mm×250 mm)为分析柱、pH 6.4的醋酸钠缓冲液-乙腈(95∶5)梯度洗脱,紫外365 nm下建立氨基酸部位的指纹图谱,以角余弦系数和距离系数来计算不同批次的样品之间的质量一致程度,结果显示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此方法可有效地判断和控制板蓝根的质量及其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吕红等[6]研究了板蓝颗粒的UV指纹图谱,取供试品加水溶解,滤液用氯仿萃取,萃取液分别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45~800nm间隔1nm扫描,参比液为经水萃取的氯仿试剂,建立指纹图谱,以相关系数来计算不同厂家的板蓝根颗粒和板蓝根药材之间的一致程度,结果显示精密度、重现性良好,此法可作为鉴别板蓝要颗粒中是否含有板蓝根的一个依据。 郑岸冰等[7]应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对3种板蓝根中药材进行分析鉴定,获得其对照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合其几何拓扑图形,和9种板蓝根颗粒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 题目名称: 题目类别:论文 系别:制药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 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 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 80μm;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提取工艺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方法 多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科学研究已经确认糖类物质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降血糖和抗病毒等,而且对机体几乎无毒副作用。中药多糖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降血糖等药理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毒性与副作用,因此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们的关注。多糖是板蓝根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目前,多糖较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 2.1.1 水提法 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多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用热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浸提。水提取的多糖多数是中性多糖。一般植物多糖提取多数采用热水浸提法,该法所得多糖提取液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或者利用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高浓度乙醇沉淀提纯多糖;但由于不同性质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沉淀所需乙醇浓度不同,它也可以用于样品中不同多糖组分的分级分离;还可按多糖不同性质在粗分阶段利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对植物

抗病毒感染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世界范围传播,危害大,全球携带者3.5亿,我国1.2亿,携带者10%。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多种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失眠、多梦等乙肝症状。少数人还会有类似感冒的乙肝症状。 2.消化道症状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患者因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明显的乙肝症状。 3.黄疸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乙肝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小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 4.肝区疼痛

肝脏一般不会感觉疼痛,但肝表面的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乙肝恶化时,乙肝患者出现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乙肝症状。 5.肝脾肿大 乙肝患者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常有肝脏肿大等乙肝症状。 6.手掌表现 不少乙肝患者会出现肝掌等乙肝症状。乙肝患者的手掌表面会充血性发红,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的压痛感等乙肝症状。 7.皮肤表现 不少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形成的乙肝症状。同时,乙肝患者皮肤上还会出现蜘蛛痣等。 检查 1.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等。 2.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有条件可检测HBV-DNA,DNA-p,Pre-S1、Pre-S2等。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BV-DNA。 3.肝脏活检(肝穿刺检查)。 4.血糖、尿糖、尿常规等。 鉴别诊断 1.药物性肝炎 特点为:①既往有用药史,已知有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如异烟肼、利福平可致与病毒性肝炎相似的临床表现;长期服用双醋酚丁、甲基多巴等可致慢活肝;氯丙嗪、甲基睾丸素、砷、锑剂、酮康唑等可致淤胆型肝炎;②临床症状轻,单项AL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③停药后症状逐渐好,ALT恢复正常。 2.胆石症 既往有胆绞痛史,高热寒战,右上腹痛,莫非征(Murphy征)阳性,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3.原发性单发性肝硬化特点 ①中年女性多见;②黄疸持续显著,皮肤瘙痒,常有黄色瘤,肝脾肿大明显,ALP 显著升高,大多数抗线粒体抗体阳性;③肝功能损害较轻;④乙肝标志物阴性。 4.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孙琴1*,赵剑2,张诗静1,姜黎1 (1.泸州医学院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2.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研究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手段,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及理化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板蓝根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1)正二十一烷酸、(2)β–谷甾醇、(3)靛玉红、(4)腺嘌呤核苷、(5)大黄素、(6)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结论: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satidis Radix Sun Qin1*, Zhao jian2, Zhang Shi-jing1,Jiang Li1 (1. Pharmacy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satidis Radix.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plant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Results: 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n-heneicosanoic acid, β-sitosterol, indirubin, adenosine, emodin, 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 Conclusion: Compounds 1 and 6 are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plants of lsatidis Radix. Key words: lsatidis Radix; chemical constituents 板蓝根Isatidis Radix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病毒性及细菌感染性疾病,其抗病毒的疗效确切。已有学者[1-4]对板蓝根的醇提物和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然而,其抗菌抗病毒的作用物质基础还并不明确,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毒的作用物质,本论文对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为下一步药效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1 仪器和材料 ZF-90型暗箱式紫外透射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ruker Avance 400和500型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Autospec Premier质谱仪(美国Waters公司),薄层层析和柱层析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H-20(Amersham Biosciences),其余试剂均为化学纯或分析纯。板蓝根(Isatidis Radix)购于泸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公司,经泸州医学院生药教研室税丕先教授鉴定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873381) [第一作者] 孙琴(1976-),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药制剂与中药学等学科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Tel:(0830)3162291,E-mail:sdy-0502@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8456909.html,

哪些中药具有抗病毒

哪些中药具有抗病毒、消炎的作用? 一、抗病毒中药的分类 研究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在临床上防制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板蓝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解表药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 (一)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常用的有醋、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蒿、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虎杖、侧柏叶、二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 (二)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有些中草药可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 二、临床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抗病毒中药的种类繁多,应用也极为广泛。很多单味中药有特异的抗病毒功能,但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就目前应用较多的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简单介绍。

(一)单味抗病毒中药 芍药芍药具有养血敛阴、养阴平肝及柔肝护肝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染所致的皮肤损伤,用药后次日即可生效,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痊愈时间长短不一,但效果十分显著。 人参人参对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对病毒感染细胞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人参叶提取液(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对伪狂犬病病毒和狐狸脑炎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上还常用其治疗疱疹型口炎和口腔溃疡,有效率可达80%左右,其作用机理是直接杀伤病毒。 黄芪黄芪是家禽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可直接阻断病毒的核酸合成, 从而杀灭病毒;同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促进抗体的形成,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进而杀灭病原体,作用迅速持久。因此,在养殖业中黄芪常被用于抗病毒,其机理在于通过提高机体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繁殖。 金银花金银花所含成分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化合物、芳樟醇、双花醇等。双花(金银花)喷雾剂体内抗病毒实验表明,其大小剂量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剂量(11. 4克/千克·天)对小鼠肺内流感病毒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可用于流感病毒性肺炎的防治。 连翘连翘是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为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是一味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连翘提取物——金丝桃素用于家禽病毒性疾病的防制效果较好。对禽流感病毒(H5N1、H9N2)以及其它RNA病毒, 如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鸭肝炎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所以该药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研究进展综述 人文与法学学院14汉语言文学4 201430040406 何筠言周一班 【摘要】 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研究进展-药理作用综述 【正文】 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抗病毒作用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1.2抗菌消炎作用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

基于化学荧光测定的板蓝根抗病毒效价检测方法的建立

第4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为工作对照品;NA底物,4-methylumbelliferyl-N-acetyba-D- neuraminicacid(MUNANA)Sigma公司;Np-40,FIuka公司;DMEM,GIBCD公司;其余为分析纯。 1.2主要仪器 FLUOstarOPTIMA荧光酶标检测仪,德国BMG公司;96孔荧光酶标板,美国CLLqTAR公司。。 1.3NA的制备 参照文献方法[1厶13],对培养的MDCK细胞接种流感病 毒(A/PR8/34标准株),待完全感染病变后取滤除细胞的病毒液,加NP-40灭活,用0.22肿滤器滤过后分装,作为NA的原酶液,--70℃冻存备用。 2实验方法 2.1NA体外荧光检测原理 化合物MUNANA是NA的特异性底物,在NA作用下的产物4MU(7一Hydroxy-4-methylcoumarin,C40H803)在355nm入射波长激发下,可以产生460nnl荧光,采用荧光检测器测定该波长荧光强度的变化,可灵敏地反应NA活性Ll钉;同样,如果反应体系中加入能够抑制NA活性的药物,则荧光强度会相应减弱,从而该药物的NA抑制活性就能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被表征(见图1)。 Fig.1Schematicdiagramoffluorescence detectionforNAinvitroactivity 2.2反应条件与加样方法 2.2.1样品制备 制取板蓝根乙醇提取物,用时加水溶解,微孔滤膜(O.22肚m)滤过,将滤液等比稀释成供试品溶液。另取工作对照品制成每1mL含50mg的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相同的剂距稀释成工作对照品溶液。 2.2.2反应条件与加样 参考已广泛应用的NA活性测定方法[13J“,为便于对比,将反应设置在96孔荧光酶标板中进行。经考察,MU-NANA的浓度为0.02mmol?L~,酶浓度对原酶液进行10倍稀释(原酶液是在定量的细胞和培养液条件下接种定量的病毒按规范操作成的酶液)时反应的信噪比最大,灵敏度较好。反应体系中首先加入25弘L稀释的原酶液和25pL样品溶液,室温作用30min后加50“LMUNANA,37℃孵育 60rain后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测定荧光强度值,激发波长355劬,发射波长460nn-t,测定温度37℃。为便于活性比 较,同时设样品测试组(NA+样品+MUNANA),背景对照组(样品+MUNANA,buffer补足至相同体积),酶活性对照组(NA+MUNANA,反应终止后再加入同体积样品溶液)。各组样品设复孔加样。根据各组荧光值(取复孔的平均值)计算各样品的抑制活性(2.3.1所列公式)。 2.3数据处理与效价计算 (1)反应抑制率(D计算公式 I--嚆黼蒜耘琶㈣×100oA。 酶活性对照荧光一背景荧光。 (2)效价计算:PT—R?P。(P。为工作对照品的效价约定为1U?mg叫)。具体算法由根据“质反应的平行线测定(4?4)法"[15]效价测定原理编制的计算软件完成。 3结果与讨论 3.1板蓝根抑制NA活性检测 按上述条件和加样方法进行加样,反应结束后检测各组荧光值并比较,作为样品对NA抑制活性计算的参数(图2)。按2.3(1)所列反应率计算公式计算各浓度样品的抑制率,与样品浓度作图(图3)。 Concentrationofsamples/(mg?InL一1) Fig,2Comparisonbetweenreactionandnonreaction forradixisatidiswithNA 1:131ank;2:Testofsamples;3:Bacl【ground 00.02O.04O.I)60.∞0.10.12 Coneentration/(mg?mL一1) Fig.3Dose-effectrelatiomhip 由图2可见药物作用组荧光强度随样品浓度的增加而递减,而背景对照组(MI跗ANA+板蓝根)荧光强度并没有相应减弱(反而略有增加,可能与样品自身含少量荧光成分有关,在计算中予以扣除),可见板蓝根通过抑制NA的活性使荧光性产物(7-Hydroxy-4-methylcoumarin)生成量减少而表现出测得荧光值下降。扣除背景荧光后,通过与空白组(未加药物组)比较(转化成抑制率),抑制率与剂量之间是一条长尾的“肩斜”型曲线(图3),剂量对数转换,则呈对称的“S”型曲线,属典型的药理反应量效曲线Ll引,经计算本反应体系中板蓝根对NA的抑制活性ICso一(o.90土0.20)mg(生药)∞ ∞ ∞ 们 ∞ O

南板蓝根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南板蓝根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摘要:该文对南板蓝根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从南板蓝根中分离出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黄酮、有机酸、苷类、甾醇类、五环三萜类、蒽醌类、氨基酸、糖类化合物。有效成分有靛蓝、靛玉红、有机酸、多糖、氨基酸等。 关键词:南板蓝根;化学成分;有效成分 前言 南板蓝根为南板蓝根是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cusia (Nees) Bremek.的干燥根茎及根,《中国药典》 1995年版除收载秘蓝的根为板蓝根外 ,还把南板蓝根作为新增品种收载[1]。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广泛应用 ,该药材为华南地区常用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等功效 ,是板蓝根根药材及制剂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性寒、味苦 ,归心、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 ,用于温病发斑、丹毒、流感、流脑等[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南板蓝根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等药理作用,其中靛蓝、靛玉红、有机酸、多糖、氨基酸等为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3]。南板蓝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方制剂中 ,复方南板蓝根冲剂在抗病毒、消炎散清等方面的疗效尤为突出。本文就南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1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是中药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南板蓝根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的化合物主要有生物碱、黄酮、有机酸、苷类、甾醇类、五环三萜类、蒽醌类、氨基酸、糖类化合物. 生物碱类化合物:含有吲哚类生物碱、喹唑酮类生物碱及其他类型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有:靛玉红[4 ]、靛蓝[4 ]、 1H2吲哚232羧酸[5 ]、 32(2′ 2甲基丁酸甲酯)21H2吲哚[5 ]. 喹唑酮类生物碱有:色胺酮[4 ]、4 (3H)2喹唑酮[6 ]、 2 ,4 , (1H ,3H)2喹唑二酮[6 ]。其他类型生物碱有:苯并二氢唑222酮[7]、 22羟基21 ,42苯并[7 ]、 (2R) 22O2 β 2D2吡喃葡萄糖基21 ,42苯并嗪232酮[8 ]、 (2R) 222O2 β 2D2吡喃葡萄糖基242羟基21 ,42苯并嗪232酮[8 ] 黄酮类化合物:5 ,7 ,4′ 2三羟基262甲氧基黄酮[5 ]、 3′ ,4′ ,5 ,72四羟基二氢黄酮醇[5 ]. 有机酸类化合物:香草酸[7 ]、月桂酸[9 ]、 11 ,122二羟基27 ,92二烯2十八烷酸[9 ]. 苷类成分:尿苷[8]、松脂酚242O2 β 2D2芹菜糖基2(1 →2)2 β 2D2吡喃葡萄糖甙[8 ]、 ( + )2南烛木树脂酚23 α 2O2 β 2呋喃芹菜糖基2(1 →2)2 β 2D2吡喃葡萄糖苷[10 ]、 [ 22(3 ,42二羟基苯乙基) ]232O2 α 2D2呋喃芹菜糖基2(1 →4)2(42O2咖啡酰)2 β 2D2吡喃葡萄糖苷[10 ]、 [ 22(3 ,42二羟基苯乙基) ]232O2 β 2D2吡喃木糖基2(1 →3)2(42O2咖啡酰)2 β 2D2吡喃葡萄糖苷[8 ]、 ( + )25 ,5′ 2二甲氧基292O2 β2D2吡喃葡萄糖基落叶松树脂醇[10 ]、 ( + )292O2 β 2D2吡喃葡萄糖基南烛木树脂酚[10 ]、 ( + )25 ,5′ 2二甲氧基292O2 β 2D2吡喃葡萄糖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醇[10 ]、

板蓝根化学-药理-质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板蓝根化学\药理\质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提取工艺方法将文献分类综述。板蓝根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和提取工艺有待于改进。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提取工艺 板蓝根Radix Isatidis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广泛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喉痹、丹毒、痈肿、风热感冒等;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现将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化学成分研究 生物碱类物质所含生物碱类物质中,吲哚类化合物有依靛蓝酮、靛玉红、靛蓝、羟基靛玉红、吲哚-3-乙腈-6-O- D-葡萄糖苷、2,3-二氢羟基地-氧吲哚-3-乙腈、(E)-3-(3′,5′-二甲氧基-羟基)-2-吲哚酮;(E)-2-[(3′-吲哚)腈基亚甲基]-3-吲哚酮;喹唑酮类化合物有3-羟苯基喹唑酮、4(3H)-喹唑酮、2,4,(1H,3H)-喹唑二酮、色胺酮、板蓝根二酮B;喹啉类化合物有依靛蓝双酮;含硫类化合物有告依春、表告依春、1-硫氰基-2-羟基-3-丁烯;芥子苷类化合物有黑芥子苷、葡萄糖芸薹素、新葡萄糖芸薹素、1-硫代-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 2、药理作用研究 2.1抗菌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2抗病毒作用对内毒素的作用内毒素是由细菌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板蓝根具有抗大肠杆菌内毒素的作用。经家兔热原检查法、鲎实验法研究证实,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有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的作用,比较发现,不同产地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差异较大,有的抗内毒素作用为0.4U·L-1,而较低的只有0.001 U·L-1。有研究认为,板蓝根中抗内毒素活性物质为有机酸类。 3、质量控制研究 板蓝根中所含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抗病毒成分还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国内各专家学者对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的争议很大。目前主要有将下列成分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 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

5 10 15

摘要目的研究板蓝根抗病毒有效部位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板蓝 根水提物经大孔树脂吸附1050乙醇洗脱得抗病毒有效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反相 硅胶色谱及 Sephadex LH-20 反复分离纯化得到单体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 据鉴定其化学结构MTT 法检测所得单体化合物体外对 HSV 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从 板蓝根水提抗病毒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苷14-12 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2异落叶松脂醇3异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4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落叶松脂素-44 -二-O-β-D-二葡萄糖苷62-羟基-14-苯二甲酸7D-甘露醇8吲哚-3-乙腈-6-O-β-D-葡萄糖苷93-[2- 5-羟甲基呋喃基]-1 2H -异喹啉酮-7-O-β-D-葡萄糖苷 10结论其中 1 个为新化合物7 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板蓝根药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0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 HSV-2 型病毒作用药物浓度为 0125mlgmL 时病毒抑制率 为 5731半数有效量为IC50为 0093mgmL治疗指数TI为 7114 关键词中药化学板蓝根新化合物分离抗病毒 中图分类号R2842 20 Chemical Composition from Antivirus Active Parts of Radix Isatidis 25

HE Liwei LI Xiang School of Pharmacy Nan 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Abstract T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ctive part of water extractthey were respectively identified as syringin 1 4- 123-trihydroxypropyl - 26-dimethoxyphenyl-1-O-β-D- glucopyranoside 2 isolariciresino 3 isolariciresinol4 -O-β-D- glucopyranoside 4 lariciresinol

板蓝根

题目: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on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of recent years. Methods Some literatures about Radis Isatidis were refered. Results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as further studi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summed up. Conclus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ere gradually perfecting. 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revea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Key words】Radix Isatid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本品呈圆柱形, 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板蓝根主要化学成份包括1-硫氰酸一2-羟基-3-丁烯、(+)5-乙烯口恶唑烷-2- 硫酮、腺甙(Adenosine)、棕榈酸、β-谷甾醇、蔗糖、靛蓝、靛玉红及精氨酸等〔1,2〕。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板蓝根在我国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 抗病毒作用〔3,4〕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 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肾病出血热病毒(HFRSV)、单疱病毒(HSV-2)、人巨细胞病毒(HCMV)、柯萨奇病毒(CVB3)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 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对板蓝根抗病毒的机制研究较少,有些学者认为板蓝根中所含有效成分嘌呤、嘧啶、吲哚等可干扰多种病毒DNA 的合成。日本学者Yamada 认为欧洲菘蓝中抗病毒成分之一为糖蛋白和多糖,且从该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抗病毒糖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7ku,其中糖为17.5%,蛋白为21.5%,氯离子为28.6%。 1.2 抗菌消炎作用〔5〕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目前虽无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可用于这类抑菌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但许帧灿应用微生物测定法可方便地对其抑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总的评价,重复性好。实验表明, 按一定的抑菌效价方法测定板蓝根丙酮回流值,发现1g药材相当于2 2.284μg苯唑霉素的生物效价。 1.3 对内毒素作用〔6,7〕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早在1982 年就有文献报道。近期刘云海等又提取分离并筛选出F022 部位为抗内毒素活性部位,并且证实F022 部位对于内毒素

中医中药抗病毒更有优势

中医中药抗病毒,更有优势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号脉中医之防治病毒西药已经滞后) 对于真正的抗病毒中药来说,我民族医药有许多良方能干扰病毒DNA、RNA的复制,从而抑制病毒增殖,起到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损害的作用。这些中药方剂不但对流感病毒、新型流感变异病毒等十几种病毒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而且还可为正常细胞提供一层保护膜而免受病毒攻击。 甲型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传染性,不但可以在禽鸟之间传播,而且还可以传染到人类身上。但对于防治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这种病毒的变异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迪克·汤普森曾在日内瓦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常用于治疗流感的一些抗病毒西药对人体内禽流感病毒不起作用。而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病毒的杀灭作用机制多样,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中药对多种病毒有效,对病毒的防治作用明显。

我多年来对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使用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我认为中药抗病毒可应用于人类所有的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而且对病毒具有多重作用,很少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部分药物还兼有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我认为在使用抗病毒中药时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抗病毒与整体调节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SARS及禽流感的出现,提高了人们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警觉性。但是,已有的病毒被征服了,还会出现新的病毒。人类与病毒的较量,将是永远的话题,人们与各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争,也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中医药有两千多年防治传染病的宝贵经验,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中的优势,并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下面我就对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使用原则和方法,以及宜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谈一点见解。 一、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 (1) 中医在抗病毒中药临床应用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属于中医温疫病范畴。中医药治疗瘟疫病,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出现了许多治疗瘟疫病之大家,如张仲景、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如麻杏石甘汤、清瘟解毒丸、银翘散、桑菊饮等。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抗病毒方药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应用,不但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医治疗温疫病的现代科学内涵。据近几年有关文献资料报道,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几乎已经遍及国内目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1957年,北京出现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请近代名医蒲辅周会诊,按暑温、暑湿辨病,按卫气营血论治,分别施以清暑解表、通腑泻热、清热化湿、清营凉血等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对当时医学界振动很大。1998年冬末春初,北方地区流行性感冒流行,有关中医医疗单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为表寒里热,即所谓的“寒包火”,并以此拟定了具有一定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制剂“感冒合剂”,用于防治北京及周边地区患者17万人,取得了良好效果。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低血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患。中药研究治疗出血热812例,病死率为1.1%,而西药对照组病死率为5.08%,表明用中医药治疗出血热比单纯使用西药有较好的疗效。2003年初春,波及全国24个省市的“非典”,给我国人民带来一场灾难,共使5 327人患病。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由于中医药积极参与了“非典”的治疗过程,大量使用了具有抗病毒的中药,使我国治疗“非典”的疗效显著提高。据统计,全世界治疗“非典”的病死率为9.6%,而我国治疗“非典”的病死率为6.5%,明显低于世界平均病死率。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很多医疗单位使用具有抗肝炎病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并用于预防,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艾滋病作为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和临床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可喜苗头。近年来,中医又在手足口病防治中收效奇特。有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优于西药,并且中药的副作用发生率比西药要低很多;临床观察证明导赤散加减方、银翘散加减,湿邪偏重用新加香薷饮加味,中成药选连花清瘟颗粒等,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优于西医常规药物;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达到缩短病程,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效果。中医药参与手足口病治疗,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其他方面中医中药也取得优异成果,比如用抗病毒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单纯性疱疹等等,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 ) 中医在使用中药抗病毒处方的特点与优势是中药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但疗效显著,而且由于其自身的组方特色与药物特性,必然表现出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不同于西药的一些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抗病毒同时,许多方剂兼有解热、抗炎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多重作用,如缩短发热的时间,控制炎症的扩散,促进炎症的吸收等,即对病毒以及病毒引起的病理反应能多途径、多方位起作用,如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药科学配伍,君臣佐使相亙协作,精妙得当;二是在抗病毒同时,部分处方兼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组织,如配伍黄芪、灵芝、西洋参等;三是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