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athor Cup】第1问论文

【Mathor Cup】第1问论文

【Mathor Cup】第1问论文
【Mathor Cup】第1问论文

第1问

1 问题分析

氮在水中主要以离子形态存在,主要包括硝态氮、铵态氮和亚硝态氮,也有相当部分的氮以有机质的形式存储在水体有机物中。水中的各种含氮物质通过氨化、硝化、反消化和同化作用等进行相互转换。水体中的磷则以活性磷酸盐为主体,存在部分有机磷和无机磷颗粒。在沉积物中,氮主要以含氮有机物形式存在,并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变为无机氮向水体扩散。而磷则无机与有机参半,其中能溶解并与水体交换的磷是各种评价的主要研究对象。[1] 在了解水体氮磷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探究池塘中常见N、P理化因子的关系,应当包含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横向探究各种理化因子自身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关系。另一个维度是纵向各种理化因子在沉积物、间隙水、水体间的扩散转移。对于各维度的关系,可以在相对忽略另一维度关系影响的情况下,单独讨论。

附件一中包含的数据为“连续15周,对1到4号养殖池,分别在A、B两处采集底泥、间隙水、池水三种环境中的样本,并检测包括总氮与总磷在内的6种理化指标的含量值”。因为理化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具有稳定性,因此抽取1号养殖池数据分析,其结果可以代表整体。对于A、B两个采样点的数据取均值,作为被测理化因子的实际含量。

在横向探究理化因子间的自身影响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三种环境下各理化因子的综合指标,以消除理化因子纵向扩散转移关系对横向关系探究的影响。然后对6项理化因子综合指标做相关性分析,初步判别个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对,具有较强相关性的理化因子做进一步函数拟合,解读其相关关系。纵向探究不同环境中理化因子的扩散转移关系的思路与方法与横向探究一致。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1综合指标提取

求综合指标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其基本步骤为“数据标准化”,”建立变量相关系数矩阵R“,“求R的特征根λ1,λ2,λ3……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T1*,T2*,T3*……”,“由特征根及特征向量求主成分表达式与综合评价函数”,“带入标准化的原始数据,求综合评价值”。值得注意地是,从本质上讲,综合评价函数数对原始指标的线性综合。从计算主成分到对之加权,经过两次线性运算后得到综合评价函数。求综合指标的Matlab代码在附录1中给出,这里仅给出计算结果。表1为横向探究中的理化因子综合指标,表2为纵向探究中的池塘环境综合指标。

表1 理化因子综合指标

周数总磷磷酸盐磷总氮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

1 0.179 0.1601 0.1913 -0.0889 0.0724 -0.1744

2 0.1222 0.0566 0.1802 -0.1671 0.0825 -0.1445

3 0.1533 0.1032 0.132

4 -0.1101 0.1266 -0.1904

4 0.1553 0.0871 0.1868 0.0071 0.1029 -0.2055

5 0.1617 0.1048 0.1828 -0.1187 0.032

6 -0.1841

6 0.163 0.0945 0.142

7 -0.2447 0.0622 -0.2622

7 0.1187 0.0924 0.0755 0.0062 0.0852 -0.0965

8 0.1617 0.1384 0.1457 -0.1542 0.3066 -0.1654

9 0.1839 0.2441 0.2173 -0.3453 0.8489 -0.2543

10 0.1621 0.1454 0.1619 -0.5243 0.3524 -0.1659

11 0.1749 0.1612 0.2281 -0.0898 0.0955 -0.1869

12 0.1775 0.1793 0.1827 -0.083 0.0446 -0.114

13 0.2079 0.2723 0.2446 -0.1135 0.0963 -0.2221

14 0.2153 0.3584 0.2596 -0.0164 0.0711 -0.1896

15 0.227 0.4416 0.2129 -0.0077 0.0752 -0.1764

表2池塘环境综合指标

周数池水间隙水底泥周数池水间隙水底泥

1 0.2528 -0.2109 -0.330

2 9 0.3534 -0.0819 -0.3638

2 0.0714 -0.238

3 -0.311

4 10 -0.002 -0.2551 -0.3609

3 0.097

4 -0.2937 -0.3611 11 0.112

5 -0.4581 -0.341

4 0.0968 -0.3002 -0.328 12 0.2319 -0.1433 -0.2748

5 -0.0471 -0.2742 -0.3503 13 0.2933 -0.235 -0.3996

6 -0.0483 -0.3176 -0.3335 14 0.4332 -0.438

7 -0.4643

7 0.062 -0.1647 -0.3239 15 0.5473 -0.4504 -0.3924

8 0.139 -0.1213 -0.3601

2.2 相关性分析

利用malab中的相关性分析函数corr()分别对理化因子综合指标和池塘环境综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理化因子综合指标相关性

总磷磷酸盐磷总氮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

总磷 1.0000 0.9122* 0.7734* 0.1193 0.0476 -0.3908

磷酸盐磷0.9122* 1.0000 0.6547* 0.1824 0.1017 -0.1738

总氮0.7734* 0.6547* 1.0000 0.0730 0.0784 -0.4127*

硝态氮0.1193 0.1824 0.0730 1.0000 -0.6315* 0.3046

亚硝态氮0.0476 0.1017 0.0784 -0.6315* 1.0000 -0.3747

铵态氮-0.3908 -0.1738 -0.4127 0.3046 -0.3747 1.0000 可以发现总磷与磷酸盐磷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总磷与总氮、总氮与硝酸盐磷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总氮与硝态氮、亚硝态氮无显著相关关系,但与铵态氮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硝态氮与亚硝态氮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表4 池塘环境综合指标相关性

池水间隙水底泥池水 1.0000 -0.1979 -0.5357

间隙水-0.1979 1.0000 0.4611

底泥-0.5357 0.4611 1.0000 显然,池水与底泥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底泥与间隙水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池水与间隙水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可能是波动性地此消彼长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究。

2.3 数据拟合

为进一步探究各因素之间的深层关系,在分析线性相关性强弱的基础上,利用matlab 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拟合。

2.3.1横向数据拟合

由表3知总磷与磷酸盐磷,硝态氮与亚硝态氮,总磷与总氮,总氮与铵态氮间显著相关

且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相关度更高的拟合,探究其深层关系。拟合的中间步骤在附录2中给出,正文中只给出具体分析用到的拟合图像和相关信息。

图1磷酸盐磷-总磷的二次多项式拟合

图2总磷-磷酸盐磷的二次多项式拟合

分别对磷酸盐磷、总磷做多项式拟合与指数拟合,发现二者总是呈正相关关系,但一次

项拟合效果较差,二次及以上的多项式拟合及指数拟合效果较好,且无太大差别。因此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着总磷浓度的增加,磷酸盐磷浓度的增加的速率逐渐增大,且无

明显波动。调转x,y坐标数据,得到图2,这种情况下拟合精度较图1中情况的更低。

说明磷酸盐磷-总磷占主导影响的是总磷。

图3亚硝态氮-硝态氮的四次多项式拟合图

在使用四次项多项式进行拟合时,R=0.8167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从整体趋势上来看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图4亚硝态氮-总氮的二次高斯拟合

图4硝态氮-总氮的三次高斯拟合

亚硝态氮与硝态氮和总氮进行多项式拟合时无法达到较高拟合精度,因此总氮与这二者关系较小。利用高次高斯拟合,则能较好的拟合,说明二者与总氮的关系相对复杂,存在波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亚硝态氮-总氮的二次高斯拟合(图4)中出现的两个波谷,和在硝态氮-总氮的三次高斯拟合(图5)中出现的两个波峰具有位置一致性。

这佐证了硝态氮与亚硝态氮间相互转化“此消彼长”的关系。

图5 铵态氮-总氮的二次高斯拟合

可以发现,在总氮指标为0.18左右的地方,曲线出现了极大值。同时也存在两个极小值。而这两个极小值分别在亚硝态氮-总氮曲线和硝态氮指数-总氮指数曲线极值的两侧。

图6总氮-总磷的四次多项式拟合

显然,总磷与总氮间的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波动性并不明显,以线性相关关系为主。

2.3.2纵向数据拟合

以间隙水环境综合指标为横坐标,底泥环境综合指标为纵坐标进行多项式拟合和高斯拟合,发现三峰高斯函数拟合效果最佳。从总体上来看,间隙水环境综合指数与底泥环境综合指数呈现明显负相关,由此可以推测间隙水中的理化因子主要来自于底泥。曲线有两个明显的波峰波谷,可能是池水清淤和投放饲料等造成的。也可能是当间隙水和底泥理化因子含量较少时,底泥中的理化因子快速向间隙水中转移,当间隙水中的理化因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容易发生沉降。

图1 底泥-间隙水三峰高斯函数拟合

图2 池水-间隙水三峰高斯函数拟合

以间隙水环境综合指标为横坐标,池水环境综合指标为纵坐标进行多项式拟合和高斯拟合,同样发现三峰高斯函数拟合效果最佳。从总体上看,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随着池水综合指数增大速率逐渐变大。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第一个波峰的位置和图1中波谷位置相同,推测该峰值是由于环境改变造成底泥理化物质迅速向水体转移。图1中的峰值稍延后于图2中的峰值,推测该峰值是由于污染水体流入造成,污染水体的流入造成池水氮磷含量骤增,而后发生沉降。

图3 底泥-池水六次多项式函数拟合

底泥和池水的关系相对不明显,使用六次多项式拟合时,才能获得较高精度。从总体上看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可以推断,水体中的各种理化因子主要来源于底泥,且理化

因子从底泥向间隙水扩散的速率高于理化因子从间隙水向池水扩散的速率。

3 结果分析

从理化因子的相互转化关系来看:

①总氮与总磷同步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氮与磷是构成的生命的重要元素,在生物体及外界输入物质中同时存在。

②总磷与磷酸盐同步变化,且总磷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总磷的增多,磷酸盐增多的速率逐渐增大,其主要原因是水体中磷酸盐是磷的主要存在形式,水体中磷的增多主要得益于磷酸盐的溶解。

③总氮与铵态氮间有一定联系,呈有规律的波动,主要原因是将底泥中的有机氮转化成铵态氮的氨化作用。

④硝态氮与亚硝态氮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底泥和上层水体间不断发生硝化与反硝化作用,这二者的相互转化对维持水体氮平衡有重要意义。

从理化因子在池塘不同环境中的转移关系来看:

①底泥是各种理化因子的源,理化因子从底泥向间隙水和池水扩散,且理化因子从底泥向间隙水扩散的速率高于理化因子从间隙水向池水扩散的速率。

②底泥中各种含氮有机物不断分解,含磷物质不断溶解是影响水体理化因子含量的主要原因,其分解或溶解速率与水体理化环境有密切关系。

③污染物进入会造成水体理化因子异常偏高,而后会发生沉降作用,使得水体中的含氮与含磷物质沉积于底泥中。

鸦片战争的反思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国皇家海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之外,其实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落的封建制度已无力抗争日益上升的新兴资本主义的冲击。 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随着鸦片的输入,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越来越依赖这种毒品来消磨荒淫无度的寄生生活。他们既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又依赖这种毒品的走私,从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着两广总督或粤海关监督的旗号,威风十足地从伶仃洋驶进广州。清廷的贵族大臣,则从广东和沿海官吏那里,获得丰厚的贿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为这种“通商”关系里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烟与反禁烟、战与和的问题上,他们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战守无策,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当战争受挫时,他们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当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维系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时,他们就屈辱投降。

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辽阔绵长的中国海岸线,长期疏于战备,有边无防。以八旗、绿营为主力的清军,长时期养尊处优,懒于训练,军心涣散,纪律松弛;将帅素质低下,军事思想保守落后,不会组织、指挥打仗。鸦片战争爆发后,许多将领不谙敌情,株守建筑落后的营垒要塞,一线防御,不顾纵深侧后;许多地区的守军,远远看见敌军即开炮轰击,未等敌军靠近,便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甚至举起白旗投降。宁波、余姚、慈禧、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战自弃。而以林则徐、邓廷桢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虽有决心,有成果,但他们最终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诗人陆嵩语)。任用投降主义分子耆英、伊里布等去抵抗侵略者,无疑是缘木求鱼。 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在民族自卫战争中,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本来是敌寡我众的形势,但在实际战场上却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甚至当中国人民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者时,他们却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责他们“潜相煽惑”、“为害甚大”,横加反对、破坏、镇压,直至堕落到去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爱国人民的抗侵斗争。这样的反动、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当然,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伴随着侵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②家是温馨的港湾。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七”的爱意延伸,这种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③爱家不能小家子气,更不应局限于小情怀之中。公益短片《家国与边关》曾在全国上万家影院播出,感动了无数观众。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最低气温达零下57度的伊木河,边防战士与恶劣环境、枯燥孤寂搏斗,无怨无悔,只因脚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国。现实中,执勤交警、电力工人,白衣天使,他们都是普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这,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的有力诠释。 ④“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作者:石羚)(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概括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最后________。 (3)请在第③段划线处写一段话,使之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答案】(1)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2)直接提出家是温馨的港湾的观点;列举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意义的种种情形论证“家是温馨的港湾”的观点;引用名言说明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价值理念 (3)坚守平凡岗位,守护万家灯火。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第①段“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2)解答此类题,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分析先论证什么,接着论证什么,然后论证什么,最后如何总结全文,最后套用运用答题模式概述。第②段开篇提出家是温馨的港湾,这是直接提出了本段的分论点,结合第2句“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来论证了“家是温馨的港湾”的观点,紧接着,引用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两个名言,说明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将这些内容运用答题模式进行概述即可。 (3)要结合前文“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工作岗位也是普通的工作岗位,由此可以概括上一句为“坚守平凡岗位”,结合下文“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的有力诠释”,要连接下文,必须要能体现家国之间的整体关系,再结合本段的开头,可以概括下一句为“守护万家灯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1)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1)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停下来,做个发现者 张勇 ①李斌先生在文中谈到,大学时的老师来北京出差,邀请三两门生去喝茶。老师亲自沏茶、斟茶,并传授洗杯、闻杯、品茶的技巧。临走时老师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品茶静思的时间。” ②忙是一种节奏,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生活。现在社会,何人不忙?何事不忙?生活的逼迫,学习的压力,梦想的追求,常常让我们行色匆匆,不肯停下前进的脚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感到无力,彷徨,孤单……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 ③立陶宛有一种叫做“螺旋树”的松树,这种树在幼年时,长势过快,一味地疯长,顶端的幼芽就显得柔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每当刮风下雨,这些脆弱的幼芽往往是不堪一击,几乎全被毁掉。顶芽被毁后,螺旋树就生长出许多侧芽来顶替,这样一来就渐渐地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树。 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人可以精力无限、奔腾不息,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适度的停顿犹如登山过程中的休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激昂迈向激昂的必经阶段。就像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节奏;________________。 ⑤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停”是为了更好地走,这是中国古人智慧在“亭”中的形象体现。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面对山之厚重,水之浩淼,难道你就不会有些许所感所悟么?那些洗净铅华,浮躁的心灵同样可以清丽脱俗,摄人心魂,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现在你,需要整装待发,重新起航。不偶尔停一下,你如何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呢?不偶尔停一下,你又怎能成为生活的主人,美的发现者、欣赏者。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偶尔停下来”会有哪些收获? (2)下面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们行到水穷处时,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坐看云卷云舒。 B.举螺旋树的例子是从正面论证人如果急于求成,不懂得适当的停顿就会根基不稳,以承受生活的重压。 C.只有学会劳逸结合,在停中补充体力,才能为今后的行路增添力量。中国的“亭”形象地诠释了这一智慧。 D.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尽情领略生活的美好。 (3)请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写一个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2、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3、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二、教学思路 (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难点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教学方法 分组学导,自学讨论法。 “分组学导”教学模式为济南市区课题组所创,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一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七年级新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科学的、实用的。 三、教学过程略 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新课标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一研读“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议论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4题。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1、“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 2、第②节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分条加以概括。 答: 3、文中④到⑥节从哪两个反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论述的角度与前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 4、结合第⑦节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石雅彬 ①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294

浅谈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影响

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摘要:从1840年到1860到,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 府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论文提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仔细说明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讨论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危害及客观进步性。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打击和抑制中国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鸦片战争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对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对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推动我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此外,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我国近代技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鸦片战争背景影响客观进步性 引言: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 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法、美工业革命也正在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此时的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清政府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年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严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任命林则徐禁烟,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却成为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

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B.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 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组赵恒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和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背景,并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能说出并记住鸦片战争的影响; 3.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能说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 在学生上课之初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方向,有目标; 2.情景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讨论比较法 针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在学法上,根据高效课堂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史与中近代史的划分界限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什么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 环节二: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直观准确的把握,明确这节课要掌握什么,学习的方向是什么,已达到服务于考试需要的目的: 1.能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背景说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说出鸦片战争的影响; 3.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环节三:导学案评价 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给予优秀学生进行加分,鼓励他们认真积极的完成导学案,并针对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环节四:独学与展示 针对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独学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讲解,学生在认真思考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 直击中考: 1.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 分析论据及其作用 3. 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 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层次 5.理解文中有关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6.依据要求补充相关内容(论据) 7.联系生活发表见解. 教学目标: 1.复习议论文知识点 2.重点分析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考点 3.掌握阅读解题的技巧,提高议论文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梳理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 和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5.议论文的语言的特点是、等。 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二、把握中心论点 A.有关论点主要题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某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B.解题技巧 1.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标题:有的标题就是论点。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中间:往往借助于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来分析论点。 自己归纳: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须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 2.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一个完整的判断句(表肯定或否定)。 C.注意点: 1.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议论的范围或对象。 回顾所学内容,说说下面文章的题目哪些是论点 A、《怀疑与学问》 B、《多一些宽容》 C、《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D、《学问与智慧》 F、《论美》 2.分论点与中心论点

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可能有几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 例:《怀疑与学问》判断下列哪句属于中心论点 A、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B、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C、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把握论据 1.概念: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2.类型: 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的事例,现实中的现象,自己的经历,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 1 - 道理论据: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议论文论据主要考点 A、概括事实论据 B、论据的作用 C、为下文某个观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1.概括事实论据 A.题型示例 (1)在文中作者列举了哪些冷落母语、轻视本土文化的现象?(《母语》)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中第四段所举的事例。(《宽容是一种爱》) (3)作者在第三段列举了哪些具体材料证明城市“正在失去记忆”?请分条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 B.解题技巧 这类考题常常针对某一个论点,请你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概括论据主要答题模式:人物+事情 【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 论据①: 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 论据①: 2.分析论据的作用 A.题型示例

鸦片战争的历史及影响(英语论文)

HIST 200 Xiao Shuai Oct. 10th, 2011 History of Chinese opium trade and historical influences Why did opium become such a problem and what were the British and Chinese views of the opium trade? Whenever people talking about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opium war is always a fashion topic as it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when people talking about the opium war, the history will stretch back to the time when Britain first finis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middle of 18 century, Britain first started the industrialrevolution. Someone believes tha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tarted in 1750s, however the invention of the Jenny Spinning (1765) normally counts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With the invention of WattSteam Engine, and the promotion and improvement from various users, had greatly enhanced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UK (United Kingdoms). Influences on production methods: 1.Caused the industry to change the factory workshop from manual to mechanization. 2.Greatly improved productivity of the UK. 3.Objectively spreadthe adva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methods to the world.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_完整版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第一部分议论文基础知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全文的灵魂。起统帅全文的作用。)论点要求:鲜明、正确。 鲜明:论点必须表示拥护什么,反对什么。 正确:论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论据:作者用以证明观点的根据。 论证: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第二部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令人信服。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二、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1、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类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2、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

呼吸作文第一课教案

呼吸作文第一课 一,课堂展示。(35分钟) 呼吸作文第一课——开窍魔法 授课对象:三年级及以上学生。 教学目的:会打开自己的眼睛、耳朵和鼻子观察并描写事物。 教具准备: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一个西红柿。分别写着“眼睛”“耳朵”“鼻子”的三张彩色卡片、分别写有“数量大小颜色形状动作……”(竖条状)、“声音”和“气 味”的彩色卡片。 教学流程:1,开课语。 2,点名。 3,自我介绍。 4,喊口号。 5,介绍分组和竞争机制。 6,游戏:鼻子鼻子眼睛。 7,“眼睛”的引入、具体方法输入、围绕“苹果”的描写、总结。 8,“耳朵”的引入、具体方法输入、围绕“声音”的拓展、围绕“苹果”的操练、总结。 9,“鼻子”的引入、具体方法输入、围绕“气味”的拓展、围绕“苹果”的操练、总结。 10,围绕“苹果”的完整描写操练。 11,场景剧:开窍列车进超市。围绕超市的某种水果进行完整描写操练。 12,回顾本节课所学。 教学步骤: 点名:各位同学和家长上午好,欢迎大家走进呼吸作文的公开课堂。首先点一下名字,请大家大声答“到”…… 自我介绍:大家的名字真是丰富多彩,你们知道老师叫什么吗?请各位同学通过下面两个不完整的成语,来猜猜老师的名字:1,飞___在天。(龙)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姓龙。下面来猜猜老师的名字2,无与__比。(伦)大家把刚才猜到的两个字连起来就是(龙伦)不,老师的名字更可爱,叫:龙伦伦,来自上海交大昂立教育集团新概念学校的作文老师。 喊口号:同学们,今天你们即将接触一门神奇的作文课——呼吸作文。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呼吸作文吗?(边呼吸边作文啊!)说得真好,我们之所以叫它呼吸作文,是因为只要你过来学习昂立新概念的呼吸作文,你写作文时,就像呼吸那么简单。让我们响亮地喊出呼吸作文的口号:会呼吸就会作文(先由老师喊)。(老师与学生再一起喊):会呼吸就会作文。 贴画及竞争机制的引入:你们喊得真响亮,充满激情。老师早已准备好贴画,奖励你们的精彩的表现,记住:这些贴画只奖励给那些发言准确和新颖的人。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神奇的魔法——只要你学会这种魔法,任何事物都会在你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读者看你的文章时,你所描写的事物就会从纸面上蹦出。呼吸作文就是如此神奇,你们想不想学?(想)游戏导入:这种神奇的魔法就在我们的黑板上,我看谁最先找到?(开窍魔法),反应真快!奖励你一张贴画。我们今天边学习魔法,边冒险:波斯王子组和加勒比海盗组比一比,哪组积极发言,就把对方的降落伞线擦掉一根。最终,鲨鱼嘴等着(接你们)。说到开窍,我们知道开指的是:打开,那窍呢?(同学陷入深思)通过下面这个小游戏,大家就够了解什么是窍。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指住自己的鼻子,当老师喊:鼻子鼻子耳朵,你们要把手指赶紧指向耳朵;如果老师喊:鼻子鼻子眼睛,你们要把手指立即指向眼睛……大家明白游戏规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2篇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2篇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the Opium War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历史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 2、篇章2:《两次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篇章1:《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 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 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一研读“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 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 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材内容渗透了历史比较方法、心态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

法、口述史学方法等。 1.历史比较法。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是19世纪世 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统 治腐败的封建没落时期。 2.心态史学方法。林则徐痛陈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采取了严厉有效的禁烟措施,将收缴的230多万斤鸦片当众销毁。林则徐的壮举并非当时外国人想象的想发大财。虎门销毁的举措 令许多外国人都对林则徐心悦诚服,赞叹不已。知道这段历史, 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3.计量史学方法。《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将描述对 象的历史过程抽象为数字关系,设计成数理模型,直观、形象地 说明鸦片输入的激增情况,从而让学生对英国“从事毒品鸦片的 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穷”这一历史教训有一个深刻、明晰的认识。 4.口述史学方法。《炮子谣》说明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 的危害,验证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史实。 二从关注学生智能出发,拓展农村中学有限的课程资源, 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 本课为八年级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本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学设计中,尽可能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改善和发展学生的 多元智能;利用学生的智能的多元化特点创造多元的通道来改善 学科教学。《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发学生

初一阅读专题议论文练习题

议论文练习题 一、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 3.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 4.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

鸦片战争论文

《鸦片战争》有感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5计刘泰来 20150501346 摘要: 是鸦片战争这把火燃烧了整个中国,它就像一个信号,一个中国必须改变的信号;它就像一场风暴,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它就像一个种子,播种在所有爱国学子的心里。我们或许应该感谢英国,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强。鸦片战争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我们却不能否认它带给中国的巨大影响。如果不是它,或许现在的我们还是在自我满足中度过,不思进取。正是因为它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开始打开中国的大门,向全世界学习,不再闭关锁国。 关键词: 落后就要挨打;民族团结;洋务运动 正文: 说起近代,我们一定会想起来两次的鸦片战争。在这儿我要说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的一个划分,也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次碰撞。我们不禁想问,鸦片战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840年到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18世纪70年代,英国就把鸦片输入中国,到了19世纪,鸦片输入额越来越多,英国企图通过鸦片来打开中国的市场。 可当时的清政府呢?他们在干什么,他们闭关锁国,以为自己是泱泱大国,其他国家都不过是自己的附庸,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再任何一个方面比得上中国。正是这种自误,正是多年的闭关锁国让他们在荣华富贵中迷失了发展方向。 可笑,可气,可叹,偌大的一个中国,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到中国的现状,或许有人知道,但却没有人说出来。那么多的满朝文武,不去想着让中国更强大,而是一个个以天朝大国为由,看不起西方的国家,当他们发明火枪、大炮时,中国人竟然看不起,当他们发现美洲大陆时,中国人竟然豪不知情。这样的统治阶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第一课:议论文的基本格式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第一课:议论文的 基本格式 第一课议论文的基本格式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根本特点。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法。 [阅读体会] 尚俭戒奢谈 “布衣将军”冯玉祥,是以主张勤俭治国、朴素为人而著称的。1941年,周恩来同志在《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一文中,曾称赞这位布衣将军“一向习于勤俭朴素,有人以为过,我以为果能人人如此,官场中何至如今日之奢靡不振?” 无独有偶,“布衣元帅”彭德怀,更是一位一生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光辉楷模。他不仅经常鞭策自己尚俭戒奢、杜绝腐化,而且一贯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国,不论在顺境或逆境中,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始终如一。 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均已证明,这种尚俭戒奢、艰苦奋斗的精神丢不得,应予弘扬光大。 最近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写尽了封建官僚四大家族的富贵荣华、穷奢极欲,导致的结局是树倒猢狲散,宁荣二府分崩离析、一败涂地。奢靡挥霍,不仅没有给贾宝

玉、林黛玉带来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且也没有使王熙凤、薛宝钗等人落个好下场。飞扬跋扈一时的凤辣子死后被一张 破席卷出门去,其独生女儿寄食在刘姥姥家。这固然是典型 化的艺术描写,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奢靡无度足以败家亡 国的历史教训。对此,不仅历代的先哲高士深知其重要,就 连那些头脑清醒的明君贤臣也懂得其危害。唐太宗李世明从 隋朝败亡的教训中,看到了“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 立至”,所以他能以隋亡为镜,在治国创业中坚持尚俭戒奢,有名的贞观之治与此举关系甚大。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革命队伍的传家之宝。如果“热风 吹得人晕醉,错把中国当美国”,现在就搞什么“福利型” 的“高消费”,大兴豪华建筑,大盖超级宾馆,滥修殿堂庙宇,常摆高档华宴,一味追求“翠盖鸣涛,富丽堂皇”, “珍馐佳肴,花天酒地”,我想不仅预期的目的达不到,而 且还会把崇高理想、雄心壮志、党的宗旨、公仆本色、高风 亮节等等一股脑儿“消费”掉。所以说,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当贯穿 于修身、创业、改革、开放等治国治家的一切领域中,是振 兴中华、富民强国的长远大计,绝非权宜之计,切莫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诗人李商隐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