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

一、复习导入,引入情境。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6课-------(读题),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游览黄山,去欣赏那久负盛名的-------黄山奇松(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齐答),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那这“四绝”分别指的是什么呢?(指名答)

3、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指题),正如文中所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出示齐读)

4、只要你来到黄山,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出示齐读)。那么黄山奇松究竟“奇”在哪儿?(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这个问题一起来继续探讨!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奇松。

1、要想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首先必须走进奇松,好好认识一下黄山奇松。那么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课件出示句子)谁来读?(指名读)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读朗读课文第2 自然段,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画出描写几种松的句子。

3、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4、文中是如何描写迎客松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陪客松呢?谁来读?送客松呢?(评价:三位同学读得很流利,相信这节课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后,你们会读得更棒!)

5、那么在这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棵松呢?从文中那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

①谁来读?这里的“乃至”可以换成什么词?

②一提到黄山的松树,人们立刻就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人们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所以,迎客松也变成了安徽省的旅游标志了。

过渡:作者为什么对迎客松评价得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奇在何处?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句子)边读边想,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特?

迎客松

1、遒劲

①“遒劲”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给“遒劲”换个词?

②我们比比看,用哪个词语更好呢?为什么?

③谁能把这个词语读好?读出非常有力的样子。(指名读,评价:非常有力)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一遍,齐!

2、郁郁苍苍

①你还能从哪些词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特?

②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迎客松?感受到了什么?

③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评价:老师看到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迎客松。读出了迎客松的顽强。)

3、这课迎客松枝干如此的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并不稀奇啊!因为在黄山有太多像它一样郁郁苍苍的松树了。那么哪个词更能体现它的“奇”呢?

①什么叫“饱经风霜”?你能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吗?

②据了解,迎客松已有800年的历史了,在这800多年里,迎客松都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呢?它的表现又怎样呢?(出示填空)请同学们在小组间相互地说一说。

③是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一次又一次的严寒酷暑,800年过去了,迎客松顶风傲雪,百折不挠,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你们说,奇不奇?谁能把迎客松的奇读出来?(指名读,齐读)(评价:①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松!②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微慢一些,读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读)③这课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女生读)

4、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出示图片)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着我们的到来。请同学们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

①正是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是啊,其实这也是迎客松名字的由来。

②(出示句子:它有一丛…)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同学们的想象力更丰富。想想,这位好客的迎客松会对游客们说些什么呢?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师生扮演:迎客松你好!…评价)

④迎客松如同好客的主人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奇不奇特?能把迎客松的奇特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评价:①呀!迎客松还会把枝干斜伸出去,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奇特啊!谁再来试试?②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啊,难怪会吸引那么多中外游客前往黄山旅游)

5、正是因为迎客松姿态美,生命力顽强,所以,(出示:如今……)

6、同学们,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它的美丽身姿已经走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出示图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里,也陈列着巨幅的迎客松,黄山迎客松不仅是黄山的象征,也成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如今它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7、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出示句子:这是一棵()的迎客松。)

8、下面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这段话(出示)

9、迎客松学法小结

过渡: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在同样的环境中生长,模样也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在这两棵松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读一读,品一品他们“奇”在哪?

9、学生汇报,你们对哪棵松感兴趣?

陪客松

①课文是怎么样介绍陪客松的?(出示图片句子)

②你从哪个词能体会到陪客松的奇?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把陪客松比作----(绿色巨人),这样写好在哪里?

③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陪同游人观赏的绿色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

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评价:①老师看到了一棵十分翠绿,充满生机的陪客松。②读出了陪客松的高大。③老师感受到了这棵陪客松是那么的好客)

送客松

①课文又是怎样介绍送客松的?(出示)

②自由读,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

③“枝干盘曲”是什么意思?有人把它比作什么?

④见过盆景吗?瞧!(出示盆景)盆景美吗?盆景怎么会这么美?是的,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那么,培育送客松的这棵天然盆景的园艺工人又是谁呢?

⑤是啊,看着送客松的独特姿态,我们不禁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喜欢这棵松树吗?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评价:①老师感受到了送客松对游人的依依不舍②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想到了我们告别亲朋好友时伸长手臂,互诉再见的感人情境。)

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一读送客松对游人的依依不舍。

⑦引读: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还会向山下的游人伸出----长长的手臂,还会跟游人----依依不舍得告别。黄山送客松的姿态也真----奇呀!

⑧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配乐)

⑨文中描写的三种松树,其中迎客松写得比较具体,而陪客松,送客松写得比较简单,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是不是它们没有迎客松长得好呢?其实习作时做到有详有略,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所以我们平时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做这一点。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奇松,它们的姿态也很美。你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图片欣赏)

2、看了这些图片,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黄山奇松的姿态吗?

3、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4、文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还会有什么样的松树呢?(出示填空)

5、这些造型太神奇了,看一看这一段是什么结构?课后同学们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黄山的其它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

四、总结延伸

1、课文学到这里,回顾上课前的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里?你有答案了吗?谁来说?

2、你们说,黄山松奇特不奇特?(?--!)

3、(出示图片)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叮咚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产生喜爱至极,发出赞叹呢!可是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出示)

4、是啊,这么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却受到人类的破坏和污染,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布置作业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生读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来欣赏黄山的奇松 ..。 二、图文对照,辨别特点 瞧,我们来到了观松最佳处——玉屏楼,这里有黄山的三大名松,它们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那到底谁是迎客松,谁是陪客松,谁是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给三大名松冠名。 冠名,说理由。同学们赞同他俩的观点吗?点示名称(恭喜同学们冠名成功) 三、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过渡:那三大名松到底怎么个奇呢?让我们再走近一点,来细看个究竟。 1、迎客松 (1)先来看看迎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迎客松段落,边读边想迎客松奇在哪儿? (点示:迎客松段落) a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遒劲: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是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2)你是怎么理解饱经风霜的? 瞧,这棵迎客松有10米多高,年龄有800多岁了,在这漫漫的800多年中,它禁受了多少艰难困苦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是呀,岩石困不住它,狂风撼不动它,烈日晒不死它,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 往。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 虽然它饱经风霜,但它——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虽然它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奇不奇?这是一株怎样的迎客松呀?(板贴——百折不挠生机勃勃)有人写了这样的诗句赞颂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谁来把迎客松的这股精神通过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嗯,大家被你的朗读感染了,一起来读一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继续交流 b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学生做动作、看图)远远望去,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在热情地欢迎游客的到来?——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在作者眼里,这不仅仅是一株松树,更是一位怎样的主人?(板贴——热情好客)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谁能把迎客松的热情读出来?指名两生读 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人流连忘返。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也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一起读。 同学们,正因为迎客松是黄山松中的元老,它有这样的奇姿态,奇精神,所以,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原来这迎客松非同一般啊,请同学们好好练读迎客松这一整段。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奇松中的奇松吧,齐读.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山奇松》这一课。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①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 ③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作为“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奇松有以“迎客松”“陪客松”“迎客松”为首的三大奇松以及其他

各种形态不一的奇松,他们个个姿态优美,形态独特,让人情有独钟,他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 ④指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⑤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奇山,那么黄山奇在什么地方? ⑥小组交流,展开讨论 交流展示: 1、有“云海、怪石、温泉、奇松”四绝闻名于世 2、黄山有奇松,让人们情有独钟,到处都有他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相机理解闻名于世、潇洒、挺秀、情有独钟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进行精确理解) (对文中的难写字如“誉”“陡”进行相关辅导) ⑦黄山奇松让人们情有独钟,那么他到底奇在什么地方会让人如此对他情有独钟呢?(黄山奇,奇松更奇) 小结: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探讨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黄山松的“奇”,知道人们为什么对它情有独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黄山奇松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黄山三大名松松的“奇”。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读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课文,领略三大名松之奇美。 (一)读松 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著名的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黄山后,觉得观松的最佳位置在“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让我们循着徐霞客的足迹一起登上玉屏楼来观赏黄山的三大名松吧!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二)品松

感悟“迎客松” 1、读读画画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课件出示迎客松) 指名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在文中作者用了好多词语写迎客松的神奇,请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 2、汇报交流 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迎客松枝干遒劲,理解“遒劲”,指名说说“遒劲”是什么意思?(结实,粗壮雄健,雄健有力,粗壮有力,笔直有力。)。(出示图片)观察“遒劲”,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2)迎客松饱经风霜,理解饱经风霜: 谁来说说饱经风霜的意思? 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自由表达各自的观点。) (生长在岩石缝中,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狂风猛烈地扑向他,妄想把它连根拔起,滂沱大雨泼向他,企图让他屈服,雷电气势汹汹冲他吼,似乎要将他劈成两半,火辣辣的太阳要将他烧焦,厚厚的积雪压在他的身上,恨不得把他压垮,凛冽的寒风几乎把他冻僵。) (3)虽然迎客松饱经风霜,却仍然傲然挺立在悬崖上而且越战越勇,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迎客松就是这么神奇,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迎客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悟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 3、情感升华 学到这里相信你对迎客松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试着填一填: 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 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 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 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 …… (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了800多年,但迎客松神奇的还不止这些,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我们的手臂?人们叫它迎客松真是名副其实。你看,它正热情地欢迎客人呢,看到观光的游客,它会怎么说? (2)看来,你们和迎客松一样好客!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800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虽然饱经风霜,却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让我们再来品读句子用心感悟迎客松的神奇。(指名读、齐读) 感悟“陪客松”“送客松” 1、我们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课件出示),文中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请一个同学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游人,高大的陪客松就在你身边,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温馨、亲切)指名说说并带着这种感受读出陪客松特点。 2、真好,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我们饱览了的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我们依依不舍的送别?(出示送客松课件)作者描写送客松突出了“送”的含义,想想看,哪些词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学情分析: 就本文而言,由于学生对黄山以及黄山奇松感性认识上的不足,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体会情感出现障碍,对感悟课文内容,读好课文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如何结合本课的实际,准确定位好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好本节课的立身之本。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抓住读写结合切入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发挥想象的方法写出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先学后教、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学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圈划批注、情境体验等。 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加入录像、图片等资料将语言的理性表达转化为丰富影像的感性展示,以文字、声音、图像等方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思维领域,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观看视频、谈感受。 1、交流黄山四绝的资料。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引导孩子将资料删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的亲身经历较少,课前让学生搜集黄山“四绝”资料,初步感受黄山的奇美,激发阅读期待) 一、读课题,抓文眼,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分) 同学们,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黄山中最绝的板书:黄山奇松。 看课题你觉得作者是抓住哪个字什么来写的。突出奇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 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课前欣赏:黄山四绝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 1、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作业。 2、小组或代表汇报自主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并重点指导“誉、屹、卧”的写法。 (2)有关词语和问题理解。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进一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老师提问:四绝是什么?指名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啊,人们对它更是(“情有独钟”)。(看书上插图或课件)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和你们再次走进黄山,感受它们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一)、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二)、出示自学要求:(1、你最喜欢什么松?2、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它的奇特之处,请划出来。3、读出奇特之感)(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1.迎客松 (学生说出书中哪幅是迎客松)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枝干遒劲”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其生命力的顽强。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你们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造句吗? 迎客松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②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 ③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这幅图,这从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啊?(像)正是因为太像了,所以它才叫作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停顿),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并能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并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生读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来欣赏黄山的奇松 ..。 二、图文对照,辨别特点 瞧,我们来到了观松最佳处——玉屏楼,这里有黄山的三大名松,它们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那到底谁是迎客松,谁是陪客松,谁是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给三大名松冠名。 冠名,说理由。同学们赞同他俩的观点吗?点示名称(恭喜同学们冠名成功) 三、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过渡:那三大名松到底怎么个奇呢?让我们再走近一点,来细看个究竟。 1、迎客松 (1)先来看看迎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迎客松段落,边读边想迎客松奇在哪儿? (点示:迎客松段落) a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是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有着奇美的姿态,板书奇姿态)

4、同学们,刚才我们领略了三大名松的奇特之处,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第 二自然段,想想作者在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时有什么相同之处?(①写出了三大名松的特点,——板贴抓住特点;②展开想象)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有详有略)追问为什么要详写迎客松?(因为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 5、是呀,作者依据三大名松的姿态特点,展开想象,赋予了奇松生命,详略有 致地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魅力,现在就让我们捧起书本,齐读第二自然段,用朗读来尽情地展现它们的神奇吧。 三、欣赏奇松,仿写奇松 1、现在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其它的黄山松吧,点示:最后一段。 2、这一段围绕哪句话在写? 自由读读第二句,看看是什么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还有哪儿也突出了黄山松千姿百态?(省略号,板书……) 3、欣赏图:那就让我们来欣赏这千姿百态的奇松吧,说感受,齐读 4、仿写: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我们何不也来写一写pk一下。(写孔雀松 或团结松,姿态+想象)提示:提笔即练字,坐姿,握笔 交流评价,随机根据学生的交流板贴——团结拼搏。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同学们,刚才我们仿写了黄山松。有一位诗人,在游览了黄山后,也写了 一篇诗歌《黄山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同学们,这首诗歌重在歌颂黄山松的什么?是呀,作者不仅仅歌颂了黄山松的奇精神,更是在歌颂中国人民的奇精神,歌颂中华民族的奇精神! 3、同学们,要是我想读出黄山松的奇姿态,怎么读课题? 4、我想读出黄山松的奇精神,怎么读课题? 5、看着同学们坚毅的眼神,挺拔的身姿,我仿佛看到了39棵傲然挺立的黄山松! 下课!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百折不挠 奇姿态 抓住特点陪客松广迎四海 展开想象奇精神 有详有略送客松团结拼搏

1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16.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致力描写黄山之松的姿态优美独特,富有情趣,重点介绍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充分展现了它们的奇特之处,饱含了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美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我国名山无数,你都知道哪些名山?还有一座山以奇出名那就是黄山。今天我们就去黄山看一看(板书黄山) 师:有没有人去过黄山?(去过,让学生来介绍黄山的景色。没去过,没关系今天咱们就去欣赏一下。看视频)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云海温泉,只观奇松,(补充题目)一起来读题---黄山奇松 二、检查预习 师: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用黄山奇松做题目?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师:是呀,黄山奇松“奇”在哪?这是一个大问题,同学们要记住。看看谁能解决它。 师:不过要想去黄山看奇松,必须先过字词关。看看你会读吗?(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自己放开声音读。 师:谁来读?(指名分行读词) 师:全班一起用这个节奏读---(生齐读生字词) 师:“卧”这个字没有词,谁来给他组个词?(如果提到卧倒,要给予评价,这是一种姿态。)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这个词念----(指玉屏楼) 师:要是你们没学这篇课文,你绝不知道这个词,课文中“玉屏楼”在这句话中,一起念—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玉屏楼是什么吗?(理解为的一处观景的地方。) 师:你知道“黄山绝胜处”是什么意思吗?(黄山最妙的观松处=黄山绝胜处=玉屏楼) 师:很好。当我们理解词语是,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许就能找到答案了。 三、初读感知 师:字词已经难不倒你们,现在我们去看黄山奇松了。打开课本90页,我请三个同学来读读这篇文章。 朗读的同学很幸运得到了展示的机会,请你让每个同学都听见你悦耳的声音。听的同学责任更重,你要竖起耳朵听每一个字的读音,读完后咱们来评一评。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预习得很好。有没有同学要说点什么。下面再请同学们再认真地到文章里默读课文并初步思考: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学生默读课文) 四、分析课文 师: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千姿百态生长的位置) 师:别忘了“黄山绝胜处”乃——我们一起到玉屏楼去看三大名松。师引读,随即请学生来读三大名松。 师:不愧是名松,各有各的特色。咱们先来看迎客松。请自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你能从句子挑一个词填进去吗? ▲出示填空:这是一棵()的迎客松。(姿态优美、充满生机、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也可以是自己想出的词语。)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姿态优美,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在哪? 师:你说说看它怎么姿态优美呢?(出示迎客松图片)迎客松,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单。它的姿态优美主要是在中一丛青翠的枝干——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 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通过上节课的学 习,谁能告诉老师这“四绝”分别是什么?(生答: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谁能用正文中的一 个词语来准确地形容这种情感?(生答: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今天,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 于松。”那么,黄山奇松究竟“奇”在哪?(板书:奇)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 问题来感悟课文。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要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首先必需走进奇松,好好的认识一下黄山奇 松。 1、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张黄山游览路线图(出示图片),如果要让我们去寻 个最佳观赏点,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生答:玉屏楼) 2、你从哪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指读第二节第一句) a、谁对徐霞客有简单的了解?(指名回答) b、谁来说说什么是“黄山绝胜处”?(生答:此处是黄山松独一无二的、最妙 的观松处。) 3、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树的 句子。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三大名松。)(板书:迎客 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评:读的很流利,相信这节课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后,你们会读的更棒!

《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绿线中的四个只识不写的生字。 3.能正确、流利的通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学法:读写结合法,合作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老师自制的生字卡片,小黑板以及黄果树瀑布的背景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大致了解黄果树瀑布的背景。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松》这一课,谁能告诉老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在上课前,老师想请位同学来背一背我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你背得真有感情,这节课就让我们到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去游览观赏一番。(老师板书课题) 二、走进背景林 请大家齐读课题,再读一遍。好,课前呢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回去

预习了这篇课文,并让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背景资料,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你们课前的预习工作做得怎么样。首先,同学们通过预习,都了解了黄果树瀑布的那些情况呢?谁先来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 嗯,看来大家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初步的了解了黄果树瀑布的背景知识了。那接下来大家就来听听老师找的一些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背景知识吧。(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补充) 三、伴你解生字 刚才啊老师检查了同学们对黄果树瀑布背景资料预习掌握的情况,现在老是再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词你们预习得怎么样。请大家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等候交流。在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那老师现在就来检查你们对课后的生字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老师先来检查这些生字的字音,谁先来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好,这些生字的读音你们已经掌握了,那它们的字形呢?你们通过预习又记住了多少?(老师指名让学生说说他们所记住的这些生字的字形) 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啊也记住了这些生字的字形,但是呢老师的方法跟你们的不一样,老师给每个生字都编了一个口诀,有了这些口诀,记住这些生字就不会费力气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编的是什么口诀呢?(老师用小黑板出示) “哗”:中“华”一张“口”,声音震五洲。 “缝”:相“逢”在前“线”(纟)。 “隙”:“小”(“小”字头)太阳(日)在耳(“耳’字旁)边.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中完成。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较自主地深入探究,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渴望自己的学习得到肯定,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游览自然风光的经历和体验; 4.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同伴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5.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识字能力,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可以较好的掌握应用本课的四个生字。. 6.学生能根据课文的示范,结合观察积累,根据提示仿写有关黄山奇松的练笔,并乐于表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 (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进行生字词的识记,自主探究不明白的问 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如:“比较品味”引导学生去比较品味课文中关键的重点句子。从“读――比――读――品味”,在反复读以及玩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赏读品味,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培养学生把课文内容与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文字、影片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感悟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中描写了黄山风景区的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西湖》、《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借助网络、结合课文语言文字,以迎客松为突破口,感悟黄山松之奇。(姿态之奇、经历之奇、精神之奇)从黄山松成长的艰辛中了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品读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疑—感—读”的方法,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引导。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问问,你们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明朝有位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在游玩黄山后,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千古名句。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仅是山,也是海,是松之海,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板书:黄山)

黄山奇松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课前欣赏:黄山四绝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 1、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作业。 2、小组或代表汇报自主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并重点指导“誉、屹、卧”的写法。 (2)有关词语和问题理解。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进一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老师提问:四绝是什么?指名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啊,人们对它更是(“情有独钟”)。(看书上插图或课件)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和你们再次走进黄山,感受它们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一)、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二)、出示自学要求:(1、你最喜欢什么松?2、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它的奇特之处,请划出来。3、读出奇特之感)(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1.迎客松 (学生说出书中哪幅是迎客松)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枝干遒劲”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其生命力的顽强。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你们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造句吗? 迎客松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②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 ③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这幅图,这从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啊?(像)正是因为太像了,所以它才叫作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停顿),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北师大版第十一册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教学实录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城西小学蔡果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我们知道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这四绝分别指什么?(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就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去黄山尽情饱览“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 二、精读品味,感受奇松。 1、过渡:老师首先带大家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出示课件玉屏楼图),在玉屏楼前,举目四望,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这些奇松的名称。 同学们,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课件三奇松,) 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题目前画“?”)请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根据自学提示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这些问题:(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合作,自学提示: ①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这三棵松树的句子。说说本段采用了什么构段方式? ②阅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说一说:A、这些松树有什么特点?B、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C、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棵松?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③读读这些优美的语句,具体体会一下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3、集体讨论交流。 (一)品味迎客松。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先说说本段采用了什么构段方式?(总分结构)三大名松尽收眼底,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棵呢?(迎客松)你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乃至”,表示意思更深一层。你能给“乃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甚至) 如今,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就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B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出示迎客松画面)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它的神奇呢?(指名交流:) (1)姿态奇: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出示句子)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神奇?(点红: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你知道“遒劲”的意思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雄健有力)“遒劲”常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的线条。你能把这种雄健有力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读“枝杆遒劲”)(我真佩服你,读得很有力量。)来,男生一起读这个词,读出它的力量。引读:枝干(遒劲)。 理解“郁郁苍苍”: .“郁郁苍苍”什么意思?(青翠茂盛)那么“郁郁”和“苍苍”究竟哪个说的是“茂盛”,哪个说的是“青翠”呢?(“郁郁”:茂盛的样子;“苍苍”:青翠,表示颜色。) (2)精神奇: 理解“饱经风霜”: 这样“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的迎客松,作者却说他“饱经风霜”,那“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结合上节课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出示资料指名说(它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风霜雨雪,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查资料)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8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却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句子、齐读) (评价:你的朗读让我听出了迎客松饱经风霜、充满活力,感受到了它的顽强。) (3)名字奇: .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谁能找到相关的句子。指名说(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0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共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课文。《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扣词应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共同来学习的一篇写景文——黄山奇松。 2、理解奇的字义。(出示“奇”字在字典中的义项)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罕见的、特殊的、不平凡的松树让人们情有独钟? 师: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哪个生字你最想给同学提个醒,我们都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预设:“屏”字头上不能多一点,“屹”字不能多一横,“卧”字左边为“臣”。 评点:“屹”、“陡”要注意左窄右宽,“卧”为左宽右窄。 2、小结过渡: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组词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