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勿忘初心,适应自然,静待花开

——读《大教学论》有感

《大教学论》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最重要的一部着作。它是近代西方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但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并没有认识它的巨大价值。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它的捷克文原稿被发现后,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流行于世界各国。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高度概括了班级授课的优越性。从此,班级授课制为各国所采纳,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各国各级各类学校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其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增加光明、和平与宁静。

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用了好多章节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一切好的教育教学原则、法则和方法都需要受这种普遍规律的支配,必须服从(或适应)这种普遍规律,这就是自然适应性。

夸美纽斯对自然的理解与前人不同。他自己称,“自然”所指的是“我们的最初的和原始的状况,我们应当回复这种状况,如同回到一个起点一样”。这实际上是强调要保持一种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原始倾向,外界不加干预,非人为的意思。涉及到教育,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为使教育适应人类本身的“自然”,夸美纽斯又对人的自然本性、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了许多的观察和研究。

所谓“适应自然”,按夸美纽斯的看法,除遵循自然界的“秩序”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循人的自然特性。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规律(普遍规则),夸美纽斯称其为“秩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的教育都应服从这一普遍规律,要按照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来改造旧学校,创办新教育;要依

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自然界的变化总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动植物都是在春天里生长和繁殖的,人类的教育也应从“人生的春天”,即从“儿童时期”开始。

夸美纽斯在对教育要适应自然的论述中,大量引用了人类运用机械原理的许多事例,如钟和船的运行,大炮发射以及印刷术等,说明一切事物只需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和谐的合作,就可以产生大的力量并获得成功。教学工作也不例外,一旦我们发现了正确的方法,那么教育工作同样可以进行得迅捷、省力而有效。夸美纽斯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创设新学校的主导原则。他说:“改良学校的基础应该是万物的严谨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夸美纽斯相信自然界是从一般开始的——就像鸟从卵孵化形成鸟的本质开始——再过渡到个别,所以自然是遵守适当的时机,给予一定的材料,选择合适的物件去运动,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由普遍到特殊一步步地前进,并坚持到最终。适应自然的教育不仅要通过运用当前的力量从内部顺着自然的途径来实现主体的发展,而且还要“循序渐进”,通过自然来实施。

根据“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创立了整套教育体系。他确信人生来就具有渴求知识和美德的不可遏止的意向,他认为应当研究人的这些生来就有的意向,要给予机会并适当培养,以便满足人在多方面的自然需要。夸美纽斯说:“为了鼓励求知的意向,首先方法本身必须很自然。要知道凡是自然的事情都是自己发展起来的。水往山下流用不着强迫的;一旦水坝等阻止水流的东西移开以后,它就立刻会下流……”换句话说,夸美纽斯希望学习在以兴趣为基础的活动中展开。“如果不首先唤起学生的兴趣,就不要施教。”而且,“任何时候都要讲授既有趣又有益的知识,这样学生才会头脑充实,积极进取,注意力专注”。实际上在这方面,夸美纽斯是想要教育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天性,“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夸美纽斯指出:“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望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因此,他要求学校教育“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学习”。

可以说,包含在夸美纽斯“教育要适应自然”这条原则中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影响也是广泛的。他提出的“教育要适应自然”原则成为儿童中心论的思想来源。如法国教育家卢梭受夸美纽斯的影响,在其《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论,要求培养反封建的自由人。当然,除了卢梭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如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杜威等人都论述过有关自然教育的思想,他们无不受到夸美纽斯及其思想的影响。

21世纪的今天,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获得一些知识,掌握一些技能,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学生本身的发展水平、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应当是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也是教育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倡导“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然而,对于夸美纽斯的“适应自然”原则,我们应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夸美纽斯所谓的“自然适应性”思想并不完全是从什么“自然原理”中引申出的,而是他以丰富的教育实践为根基,又运用了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果,而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又得自于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尊重。依据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为了使教育更好地“回归自然”,教育工作者必须去真正认识、了解、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并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依其自然本性进行教育,不要强迫学生生硬地接受违背自然本性的东西,要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态快乐学习。同时还要使学生对世界永远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升华,最终使学生得到高度自由、快乐、均衡、和谐的发展。

大学毕业走上讲台已快十载,今日重拾学生时代的教本,从书中聆听教育大家的谆谆教诲,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自己回归到了教育本真,勿忘初心,适应自然,静待花开。

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对于教师教学的启示 《大教学论》是捷克著名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除了这一篇著作之外,他还另有《语言学入门》、《泛智论导言》、《论天赋才能的培养》等著作。可以说,在教育的发展进程之中,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人的见解与倡导总是与个人经历紧密相连。为什么夸美纽斯要写《大教学论》,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观点又是因何提出的?这些都要从他的背景中寻找答案。 夸美纽斯,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在他12岁的时候,失去了双亲,从而中断了学习生活。16岁的时候由兄弟会资助进入了一所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学习哲学和神学。在大学期间,系统的学习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人文主义的思想,接收新兴自然科学知识,了解当时最新潮的理念与进步主义思想。他对宗教改革进行了解,并探讨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改革新主张,为以后的文化活动打下基础。之后捷克爆发战乱,失去独立地位,夸美纽斯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一方面接触着最新的人文主义教育,一方面保留了封建主义思想。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著作里主张人人平等接受同样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又是建立在宗教所倡导的理念之上。 即使他受到宗教影响,书中的很多观点在今天已经不太实用。但

是从他在教育中所倡导的理念来说,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受用。他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使用至今的班级授课制也由他正式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各国各级各类学校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个别教学逐渐被取代并慢慢消失于教育的舞台之上。即使是在今天,网络技术如此发达,兴起了各式各样的网络授课模式,教师开始在线一对一授课,学生按照各自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进行学习,也还是无法取代班级授课的地位。班级授课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而设置,在今天的社会,它在学校的地位就相当于小型的社会,学生作为这个小集体中的成员会在进入社会之前模拟人际交流,学会合作,提升智商与情商。阿尔弗雷德在《自卑与超越》里反复提到集体观念。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和行为都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并为之努力,他的人生自然会朝着最能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集体主义观点生长的极好。 当然,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其中所提及的自然与前人不同。他认为“自然”指的是“我们最初的和原始的状态,我们应当回复这种状况,如同回到一个起点一样”。这实际上时强调我们应当在教育的过程中爆出原有的面貌和原有的倾向。认为教育不应该也不能够是外界强行干预的,非人为的思想理念,而是指人的天性。而如何要使得教育适应天性?这就需要对人的身心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找到适合人的每个阶段发展所必须进行的教育。这有点类似于“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在同样的基础上,对两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相

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的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的读书报告《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重要的教育著作。它全面论述了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框架,使教育学从综合性的知识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书共三十三章,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目录划分为10个部分,其中,1-4章是关于人性论的论述,5-6章论述了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7-9章分析了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10-15章叙述了有关学校的问题,16-19章简述了教学的原则,20-24分别讲述了各科教学法,25章可以单列,26-27章讲述学校的纪律与学制划分,28-31章从纵向的角度对各级学校进行了描绘,32-33章是对普遍秩序与方法的分析。 我将简述以下几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本书的成书背景、作者的生平、全书梗概、其中包含的主要教育思想及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及评价。 《大教学论》成书于1632年,此时正值西欧社会的转型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对知识的需求提高、自然科学兴起、学校教育发展等等。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等陆续发生,这些划时代的事件促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具有了新的特点。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也要求从封建贵族的教育向资产阶级的教育过度,从而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便是变革时期教育领域的代表作。 1592年3月28日,夸美纽斯出生于拉摩维亚一个属于“捷克兄弟会”的磨坊主的家庭里,早年就失去父母,成为孤儿,16岁起由“兄弟会”担负其学费,受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受到新教教派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1616年大学毕业后,被选为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的学校且被推为普利洛夫学校的校长。 1618年,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当时夸美纽斯积极参加了反对德国贵族和天主教会残酷镇压捷克人民和迫害新教徒的斗争。战争爆发后,和兄弟会的其他会员同时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有几个月被迫躲居于崇山森林之中。战火中,夸美纽斯失去了多年的心血——全部书稿和珍贵藏书,瘟疫又夺去了妻儿的生命,在祖国与家庭连遭不幸的日子里,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社会政治性学术著作——《世界的迷宫与心的天堂》,揭露了贵族的贪婪、教会的黑暗、侵略的罪恶和人世间的不平。 1627年,德国皇帝下达了迫害新教徒的法令,为坚持新教信仰,兄弟会成员3万户居民于1628离开祖国,赴波兰的黎撒。离开捷克时,他曾在边境的山顶上面向祖国跪下,失声痛哭。1628年,在捷克兄弟会迁居于波兰时,在黎撒,

教师读书随笔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夸美纽斯《大教 学论》读后感 心得带着虔诚的心,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这位异国的教育哲学家,实干家在文字构建的空间里对话,内心洋溢着一种 满足与冲动。我的心提醒我:把感受写下来,祭奠先哲的智慧, 启迪有志于学校教育的读者。 《大教学论》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人人都知晓,但是真正阅读过的人很少,我身边的不少教师就没有读过,偶尔几个刚毕业的 教育院校的学生说自己读过,是在教授的要求下阅读的,但深究 其内容和书中真义,坦言早就荡然无存,不免觉得可惜。中国的 学校教育制度就源于这本《大教学论》,但从事学校教育的我们却没有亲临教育的源头,无怪学校教育有诸多困惑和无序。 夸美纽斯开篇就说,此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 部艺术”,是“使青年男女毫无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 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与虔敬地去学习现世与来生所需 要的一切事项”。无疑,这是人安身立命、自足发展、服务于世 所必须修炼的真理。我似乎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 必读书目,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和教育沾边的人所必 须阅读的书。因为我们的现世都在为来世做准备,今天我们受教 育的程度与最后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影响着我们共同

的未来。 阅读这样一本书,最好有宗教的基础。书中大量引用宗教教义,章节,这是没有宗教基础知识的中国读者在阅读上可能或产生的障碍。初读时的晦涩感是真切的。但我也相信只要是有一些耐心,这些含着真美的纯净文字是能够被理解和沁入的。同时,我也感受到正是因为作者对宗教信仰的无限虔诚,才使得他对“教育人”这件神圣的事充满着信心和信念,坚定不移地推广,宣扬。例如,开篇第一章节,夸美纽斯就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接着又说“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他要以此让大家明白:教育就是人的未来。我以为,这些来自内心的笃信正是一个教育学者必须持有的,这也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源脉所在。做教育的,必须是有信仰的人。 阅读这本书,我很感兴趣的是夸美纽斯的表述方式。习惯于阅读行云流水般集中,顺畅表述的中国读者,初次接触到这本书会觉得新鲜:难道大教育家就用这样的“只言片语”在阐述他的观念。是的,恰是这样的只言片语有着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自然现象+实例分析+模仿+偏差分析+纠正措施。整个论述的过程比较生硬,但契合了教育所需具备的理念:从自然中模仿,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过程中反思,做好改进调整使之趋于完善。整个表述的过程带着温和不争的风格,但在不争中却已经有了不需要争辩的结论,征服的是读者的心。例如他阐述的教学便易性原则,

大教学论

读《大教学论》之我见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重要的教育著作。它全面论述了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框架,使教育学从综合性的知识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书共三十三章,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目录划分为10个部分,其中,1-4章是关于人性论的论述,5-6章论述了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7-9章分析了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10-15章叙述了有关学校的问题,16-19章简述了教学的原则,20-24分别讲述了各科教学法,25章可以单列,26-27章讲述学校的纪律与学制划分,28-31章从纵向的角度对各级学校进行了描绘,32-33章是对普遍秩序与方法的分析。 我将简述以下几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本书的成书背景(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全书梗概、其中包含的主要教育思想及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及评价。 一、时代背景 《大教学论》成书于1632年,此时正值西欧社会的转型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对知识的需求提高、自然科学兴起、学校教育发展等等。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等陆续发生,这些划时代的事件促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具有了新的特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也要求从封建贵族的教育向资产阶级的教育过度,从而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便是变革时期教育领域的代表作。 二、作者生平 1592年3月28日,夸美纽斯出生于拉摩维亚一个属于“捷克兄弟会”的磨坊主的家庭里,早年就失去父母,成为孤儿,16岁起由“兄弟会”(捷克的一个民主教派.其成员多为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担负其学费,受完中等教育(在普利洛夫拉丁学校上学)和高等教育(在德国的赫尔朋大学、海得堡大学上学),受到新教教派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1616年大学毕业后,被选为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的学校且被推为普利洛夫学校的校长。 1618年,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当时夸美纽斯积极参加了反对德国贵族和天主教会残酷镇压捷克人民和迫害新教徒的斗争。战争爆发后,和兄弟会的其他会员同时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有几个月被迫躲居于崇山森林之中。战火中,夸美纽斯失去了多年的心血——全部书稿和珍贵藏书,瘟疫又夺去了妻儿的生命,在祖国与家庭连遭不幸的日子里,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社会政治性学术著作——《世界的迷宫与心的天堂》,揭露了贵族的贪婪、教会的黑暗、侵略的罪恶和人世间的不平。 1627年,德国皇帝下达了迫害新教徒的法令,为坚持新教信仰,兄弟会成员3万户居民于1628离开祖国,赴波兰的黎撒。离开捷克时,他曾在边境的山顶上面向祖国跪下,失声痛哭。1628年,在捷克兄弟会迁居于波兰时,在黎撒,夸美纽斯又主持已改为古典中学的兄弟会学校,长达13年之久。在此期间,夸美纽斯由于所写的几本有关教育的著作的出版而享有世界声誉。这些著作是:《语言和科学入门》、《母育学校》、《大教学论》、《物理学概论》、《泛智先声》等。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读书笔记 夸美纽斯(JOhann Alnos COmenius,1592一1670)就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者,就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革新家。她总结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教育成果与当时进步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一套系统而又全面的教育理论。同时,她还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新运动,为近、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因而被称为“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与“现代教育之父”。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称她就是“一位精髓而有独到见解的哲学家,她在新生一代的教学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完成了一场革命,她就是一位博学而天才的教育家”。《大教学论》就是她于17世纪20年代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作被认为就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就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一、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就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夸美纽斯指出,普及教育要从学前期开始。她认为:“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应该赶快对上天的植物及时加以培植、修剪与灌溉,把她们谨慎地形成,使在学问、德行与虔信方面获得兴旺的进展”。她认为一切人都要受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就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就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 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就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基础水平与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到法制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从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到西部“两基”攻坚,从实施

教学论读书笔记3篇

教学论读书笔记3篇 本文是关于教学论读书笔记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他生活于是1592年到1670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书中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的: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情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 夸美纽斯的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本书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纪律等。全书共33章,每一章都谈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生动的事例。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读后感 有些东西历经岁月的冲刷而越显其光彩,正如久经打磨的玉石,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也是同样如此,其中的教育理论甚至超前历史两百年,因此在夸美纽斯去世后也被埋藏了近两百年,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历史的尘垢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冲刷,世人不解的诋毁终究遮掩不住《大教学论》的灼灼光华。当寂寞等待的两百年过去时,当实现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历史条件成熟时,在1863年的时候,劳默尔像一个寻矿人一样,他率先向人们展示了《大教学论》这一被埋藏多年的金矿。 夸美纽斯,这个教育界的先知,就像一个考虑周到的建筑师,他在建筑“教学论”这个建筑前,先阐明了这个建筑产生的必要性,他认为“为了解救沉沦的人类,除了年轻一代的教育以外,天底下再没有更可靠的办法了。”①把教育看做拯救人类的唯一办法,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可以看出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的作用如此重要。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是一种让教师和孩子都疲于应付的枯燥乏味的东西,以至于这样的教育是不能达到“解救沉沦的人类”的目的。因此,他认为“我们敢于承诺一种伟大的教学法,即是说,将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无所不包的艺术,它是真正能以确定性教授它们、务使必有成效的教学艺术,它是愉快地进行教授的艺术,即是说,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没有烦恼或厌恶,而是双方都引为最大的乐事。”②这样一来,“教学论”的出现就显得必要而恰如其分了。其次,他为了让人们能够走近甚至更透彻地了解“教学论”这个建筑,他不惜花了大力气来铺路。好让人们能够畅通无阻地明白他的用意。在《大教学论》中,从第八章到第十三章,他用了整整六章来铺平道路,说明为了更好地实施完美的教学方法,应该建立适宜的教学环境,即学校。他认为“因为人的职业和人大量增加了,既有充足的知识又有充足的闲暇教导他们的孩子的人是罕见的。因此形成了一个明智的习惯:为了他们的共同教育,把儿童托付给经过挑选的、在有关事物的知识和严肃道德上声名卓著的人。对这种青少年的教导者用了导师、男教师、校长和教授的称号,而将专用于进行这种共同教育的地方称为学校、初等学校、讲堂、学院、公学和大学。”③这条路铺的非常好,他阐述了学校存在的 ①《大教学论》献词第18页 ②《大教学论》向读者致意第7页

教程五:《大教学论》前十章读书笔记

《大教学论》前十章读书笔记 1、第一章《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读书笔记: 此章引用了大量的《圣经》原文来论证人是超越于万物的,说上帝创造了万物,最后创造了人来代替上帝管理万物。因此,上帝的代理者----人,当然是这个世界中最完美的(上帝除外)。而教育,却能使一个蒙昧的人变得博学、德行、虔信,不仅仅是个完善的人,而且是一个完美的上帝钟爱的羔羊。所以,教育是伟大、神圣的,从事教育的人也是伟大、神圣的。一言以蔽之: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真是坑爹啊) 2、第二章《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第三章《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第四章《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学习笔记:夸美纽斯是从宗教神学人生观出发论述教育目的的。他说,“现世的人生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现世怎样去为永生作好准备呢?他认为,人应成为:(1)理性的动物,熟悉万物;(2)一切造物中的主宰,即具有能力,去管束万物和自己;(3)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即使自己和万物均皈依上帝。他认为,要用博学去培养理性的动物,用道德去培养管束万物和自己的能力,用宗教培养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坚信:“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面追求学问、德行与虔信,我们便在相对地向我们终极的目标前进”。博学、道德、虔信的种子,自然已种植于人们心中,教育目的则在于使之通过教育的历程而展露出来,即培养博学、德行和虔信的人。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与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教育目的相比却有不同。后者要人们上天国与上帝共享幸福,必须安贫禁欲,忽视现世生活,必须愚昧无知,盲目信仰上帝;而夸美纽斯认为,要想过上天国的生活,必须有广博学识,高尚道德,信仰上帝,首先过好现世生活,这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精神解放,渴望在智力、道德等方面得到发展,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人的强烈愿望。 (看来,读书脱离了社会背景、时代背景是不成的。原来不知道夸美纽斯写这多《圣经》的东西干嘛,现在才知道,在唯物主义者看来错误的东西,其实,在当时,是正确的观念:反对安贫禁欲、愚昧无知、盲目信仰。) 戏谑感悟一:因为人的终极人生目标在人生之外----与上帝结合,永享光荣与幸福。恶人相信了这个说法,怕见光明的上帝,才迫不得已与人和谐相处;好人相信了这个说法,才不怕死及死后的生活,死前说的话才好听,死相才不难看。 戏谑感悟二: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要见上帝,是要三样东西的:博学、德行、虔信。先准备好的,先去见上帝;后准备好的,后去见上帝;永远准备不成的,就不必去见上帝。你如何选择? 3、第五章《这三者(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自然存在我们身上》读书笔记 人心、感官、劳作、自觉、模仿…………这一切能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博学+德行+虔信的人。何况,还有无所不能的上帝存在。 与此相类似的两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夸美纽斯认为人生来就有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这显然是唯心的,但却表现了他对 1

读《大教学论》有感

勿忘初心,适应自然,静待花开 ——读《大教学论》有感 《大教学论》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最重要的一部着作。它是近代西方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但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并没有认识它的巨大价值。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它的捷克文原稿被发现后,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流行于世界各国。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高度概括了班级授课的优越性。从此,班级授课制为各国所采纳,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各国各级各类学校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其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增加光明、和平与宁静。 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用了好多章节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一切好的教育教学原则、法则和方法都需要受这种普遍规律的支配,必须服从(或适应)这种普遍规律,这就是自然适应性。 夸美纽斯对自然的理解与前人不同。他自己称,“自然”所指的是“我们的最初的和原始的状况,我们应当回复这种状况,如同回到一个起点一样”。这实际上是强调要保持一种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原始倾向,外界不加干预,非人为的意思。涉及到教育,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为使教育适应人类本身的“自然”,夸美纽斯又对人的自然本性、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了许多的观察和研究。 所谓“适应自然”,按夸美纽斯的看法,除遵循自然界的“秩序”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循人的自然特性。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规律(普遍规则),夸美纽斯称其为“秩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的教育都应服从这一普遍规律,要按照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来改造旧学校,创办新教育;要依

从《大教学论》看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从《大教学论》看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郑静(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教处,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专著《大教学论》中,他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其教育目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 历史地位。 【关键词】夸美纽斯;适应自然;泛智论;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发展史上,自亚里斯多德首先提出“自然教育”以来,这一原则已为许多教育思想家所接受。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第一个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592年他生于一个磨坊主的家庭,这正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他16岁进入拉丁语学校学习,毕业后入德国赫尔朋大学神学系、海德堡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他研读了古代思想家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家的著作,产生了在人民中间传播知识的民主愿望。1614年,他大学毕业回国,主持捷克兄弟会的文法学校,开始了他一生的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伟大事业。 1628年,由于战乱,他迁居波兰避难。侨居波兰期间,他一面主持一所古典中学的工作,一面从事教育研究。他系统地研究了古希腊、罗马的优秀教育遗产,吸取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总结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经验,并结合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系统地阐述了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思想,写出了大量教育专著和教科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在他大量的教育专著中,《大教学论》成就最高,尤引人注目。《大教学论》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主要思想 (一)教育指导原则 在《大教学论》中,始终贯串着一个核心指导原则,即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的原则。 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认为旧学校的根本错误是它违背了自然,他强调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的恰切的秩序。他借用鸟儿选择春天繁殖,园丁选择春天种植,它们或他们的活动都选择合适的时机,借以批评经院主义教育没有选择运用心理的恰当时机,指出遵循自然的秩序,人类的教育应当从“人生的青春”即儿童时期开始,强调遵守合适的时机。为此,他还列举大量自然现象来论证自己的每一个教育主张。 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身心特点。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自然本性去进行教育,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自然人”。夸美纽斯主张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划分儿童的学龄阶段,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他向自然引证:一年有四季,四季循环有序,依次相连,因此儿童的“全部期间应当分成四个明显的阶段,即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我们应给每期分派六年的光阴和一种特殊的学校”。[1](P19) (二)教学理论 作为教学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专著《大教学论》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阐述,并以课程论、教学过程论和教学组织形式论等基本思想展开。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读书笔记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读书笔记 夸美纽斯(JOhann Alnos COmenius,1592一1670)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者,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革新家。他总结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和当时进步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一套系统而又全面的教育理论。同时,他还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新运动,为近、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因而被称为“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和“现代教育之父”。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称他是“一位精髓而有独到见解的哲学家,他在新生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完成了一场革命,他是一位博学而天才的教育家”。《大教学论》是他于17世纪20年代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一、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夸美纽斯指出,普及教育要从学前期开始。他认为:“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应该赶快对上天的植物及时加以培植、修剪和灌溉,把他们谨慎地形成,使在学问、德行与虔信方面获得兴旺的进展”。他认为一切人都要受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 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基础水平和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到法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从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到西部“两基”攻坚,从实施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论大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书笔记 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是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终生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他一生的着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课教学法的基础。下面仅就“论大学”一章发表评论。 “任何科学或学科的完全训练是应该留给大学的。”这是夸美纽斯在论大学中开篇第一段里的一句话。可见,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大学应当是一个高层次的,全面的教学机构。 大学所具备的特点: 1.学校需要具备博学的老师和图书馆 认为学校需要有一批“精通一切科学、艺术、学部和语文的有能力的教授,能在任何学科上把知识灌输给全体学生”;要有“一所藏有选择得当的图书的图书馆,供大家利用”。由此看来,夸美纽斯对大学的“师资”和“硬件”的要求是很高的。他特别提出了大学要有图书馆,这说明,对于大学生,经常查阅资料,多读书,应该是他们主要的学习任务。由此,想到了我们在大学的学习:图书馆主要被用来当自习室,很少被用来查资料,除非老师布置作业,才不得已而查之…… 2.大学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应当为拉丁语学校毕业的学生举行一种公开考试,根据考试的结果,教师就可以决定谁应当进大学,谁应当从事另种职业。”“只有经过选择的智者,人类中的精英,才去学习。”这种选拔式的入学方法既可以保证学生的质量,又可以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要,是比较合理的。这与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不同,因为在我们的考试制度里只有考上与落榜之分。因此才会出现社会上高水平技术工人的短缺。的确,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大学,但没考上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在其他领域就同样没有发展前途。我们的社会应该多为这些人开办一些高等技术学校,培养一些如农业、机械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只允许勤劳努力、德行优良的学生进大学。”这是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今天的大学生,那么恐怕会有相当一批人不符合要求。也许他们的行为没有夸美纽斯所形容的那么严重,但轻视学习的确是当今大学生的通病。很多人进大学后都觉得自己终于得到解放了,终于没人管了,可以随心所欲了,但当他们即将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也没学到。而再想好好学习却已为时已晚。 他还指出:“不实在的学生,只知道在安逸奢侈中浪费他们的袭产与光阴,因而给别人以坏的榜样是不能宽容的。”夸美纽斯把这种学生比作“病毒”,认为“没有病毒,自然就没有传染,大家便会专心工作了。”其实,坏的风气与好的风气都是可以传染的。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例子:某个宿舍有一个人学习很用功,经常去泡图书馆,弄的同宿舍的人都感到很有压力,于是在她的“带动”下,同宿舍的其他人也开始用功学习,结果全宿舍都拿到了奖学金。而另一个宿舍则恰恰相反,有一个人特别爱玩儿,弄的其他人也跟他一起荒废时间,结果是整个宿舍没一个人得奖学金。 3. 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的要求

大教学论

学习材料 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 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an Amos Comenius(1592—1670)一生著述265种著作。其中,《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泛智学校》中提出的泛智论是探索将一切有用的实际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论。 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就可以自己总结了,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正规考试中,它会明确提问的,准确的应该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的第一本代表著作,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现代教育学独立的标志,也称为科学教育学的标志。因此,你一定要注意是“近代”还是“现代”。 二、被称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的著作是什么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三、教育思想 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在西方世界,整个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均活跃于古希腊民主政体的雅典。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家是柏拉图,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雅典的智者们的思想却与柏拉图的观点相反。也由此,开启了教育史上持续几个世纪的关于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或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教育观的争论。 首先,在雅典,倡导民主、自由,反映在教育上,力图是个人的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多方面和谐发展。而不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公民,应该培养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 其次,柏拉图:教育首先是国家与社会的教育,教育属于国家所有,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而不是促进个人的发展。极力推崇斯巴达政体中的国家教育理想。其思想反映在《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强调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公民;同时,他也主张,教育应使个人得到和谐的发展。正如他说的”必须依靠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本性-----” 遵循自然的教育观点,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著作中多次提到,并从此,为后来西方教育思想所倡导。 把教育分为实用教育与文雅教育,前者是不高尚的;后者才是高尚的,是服务于闲暇的,是符合人性的,值得大力提倡的。他的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并影响欧洲教育达几千年。 古罗马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孔子语录《论语》;战国后期的《学记》、韩愈的《师说》等。 总之,这个时期,教育思想及教育学还处在萌芽阶段,只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分析,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成书的《大教学论》,是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1)提出了教育目的、任务、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德育及管理等; (2)普及义务教育思想; (3)主张建立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即客观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的规律,继承了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4)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百科全书式教学内容。 5)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和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人,18世纪的自然主义的教育家。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教师阅读心得体会 篇一:中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中学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最 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一、教师,珍惜儿 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 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 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 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 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

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 孩子也是一样。 二、教学相长,取 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 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 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 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 三、教师的教育素 养 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 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 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 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 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

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 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 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 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 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 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体会范文之二 读了《一份特别教 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 授业、解惑。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 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 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 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

《教学论》读书笔记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后24章

《教学论》读书笔记大教学论读书笔记后 24章 . 《教学论》绪论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包括教学过程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生、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教学是一个实践过程,教学论就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一节教学的概念、地位和任务 1、教学的概念: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2、教学的地位:教学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是特别重要地位。3、教学的任务: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是智力、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的形成。 第二节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在于探讨教学的本质与有关规律,寻求最优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 第三节教学诸要素的系统分析一、教学活动诸要素:(教学活动七要素:学生、目的、内容、方法、环境、反馈、教师)1、教学活动是为谁而组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 2、为什么要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不

同层次、不同性质或方面的目的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或结构,落实到学生身上); 3、教学目的凭借什么去完成?主要凭借教学内容或课程,这是教学活动中最有实质的因素,他指的是一定在知识、能力、思想与情感等方面内容组织的结构或体系。 4、教师怎样根据并运用课程教材来使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的?方法(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环境(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教学环境)。 6、反馈(教学是在教室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 7、教师(指的是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师态度、教学能力)二、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七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要素要围绕学生主体组织安排,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学目的受社会发展和人本身的发展制约; 教学的目的主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与方法来实现; 课程受制约于教学目的; 方法受制约于课程,它是把课程的内容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感情,从而达成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在方法的进程中受到教学环境客观条件的制约; 教学环境受制约与外部环境(物质和精神,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分为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的反馈是师生双方主要围绕课程和方法表现出来的,主要是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捕捉来自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https://www.wendangku.net/doc/098578331.html,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学论》(1632)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副题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共三十三章。《大教学论》是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本书一开始便提到教学法是“将一切事物教给全人类的无所不包的艺术”。这是夸美纽斯泛智思想的核心。一切教学方法理论其实并不是完完全全试用于某个个体,它是适用于全体。而当面向个体时,需要教师个人灵活应变。く大教学论>的创作虽然距今有一段历史了,其不可避免有些宗教思想与自然规律社撰的缺陷。但在当时那个人们都还未形成成熱的教育概念的时代,他对教学法的见解独特,他把零星的教育见解和具体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突破了视圣经为真理的时代束缚,开启了探索教育理论的先河。

一、一切男女青年教育应该进学校——教育公平《大教学论》第一章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这是全书的指导思想之一。“所有的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书中许多处都反映了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身就是尊重人,肯定人。这里有教育公平的意味。教育没有贫贱,教育更没有性别,教育是平等的。这一点正好对应了我国古代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每个人都应当平等地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正如书中所言:“一切生而为人的人,生来都有一个同样的目的,就是他们要成为人,即要成为理性的动物,要成为万物的主宰及其造物主的形象。”二、一切德行都应当培植到青年身上——重视德育夸美纽斯认为值 得看的书本是“可以正当地称为智慧、德行与虔信的源泉的。”《大教学论》中第二十三章至第二十六章所论述的内容都与德育有关,分别论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紀律和学生读物的精选。夸美細斯认为形成高尚道德需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育人为本,德 育为先,这也是当今教育的主题,这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模式方法也有很大的启示。 三、教一切学生,教授一切——教学具体方法《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去教一切学生,并用这种方法去教授一切。如果教师不掌握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在学生履行任务的时候,往往感到疲惫不

大教学论的读书笔记_大教学论的读后感五篇

大教学论的读书笔记_大教学论的读后感五篇 《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在《致意读者》中,夸美纽斯明确表述了 《大教学论》的最基本的目的,关于《大教学论》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 的《大教学论》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神学原则和《圣经》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 神学色彩。但书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措施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留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点:首先是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一个人。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诚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诚 要通过祈祷、教育、行动去取得。 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说话、走路和思考的,这些都是靠后天的教育、学习、训练才能达成的。每一个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能说会道的,而是在父母熏陶、教导、示范、指引下不断学习发音、说话,在老师的教导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逐渐得到发展的。所以我们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更要在课上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及时抓住学生说话当中的漏洞、不足之处、语言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指导,更要时时处处运用规范准确的语言 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来以身示范,给学生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系的规范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容和方式。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阅读好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人生的许多启示, 可以从中体验到那些无法亲自去经历的东西。读课外书的好处可多了。读课外书可以增加识字量;很多同学在没上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就是在课外书上认识的。读课外书可以丰富词汇量;书上有很多优美的词语,成语,可以让说的话很精彩。读课外书可以增添丰富知识;书上有各种各类的知识。读课外书可以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多读书,可以很快就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读课外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读课外书可以增添智慧。读课外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