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4章练习题

第14章练习题

第14章练习题
第14章练习题

复习提纲:第十四章气相色谱法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 色谱法的起源(了解)、基本原理(掌握)、仪器基本框图(掌握)、分类、特点及应用(了解)

2. 色谱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

基线:可用于判断仪器稳定性及计算检出限(掌握)

峰面积(峰高):定量基础(掌握)

保留值:定性基础(掌握);死时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相对保留值γ(选择性因子α)等(掌握)

峰宽的各种表示及换算(掌握)

3. 色谱基本原理:

热力学(掌握):分配系数K,仅与两相和温度有关,温度增加K减小

分配比k,k除与两相和温度有关外(温度增加k减小)还与相比β有关(相比的概念)

k=t r'/t0;k=K/β;α=K2/K1=k2/k1)塔板数(柱效)及理论(有效板高)的计算公式及有关说明(掌握);塔板理论的贡献及不足(了解)

速率理论:H=A+B/u+Cu中H、A、B、C、u的含义(掌握);减小A、B、C的手段(掌握);u对H的影响及最佳流速和最低板高的计算公式(掌握);填充物粒径对板高的影响(掌握)

4. 分离度分离度的计算公式;R=1.5时,完全分离;R=1时基本分离(掌握)

5. 基本色谱分离方程

两种表达形式要熟练掌握;

改善分离度的手段:增加柱效n(适当增加柱长

分离对热力学的基本要求:两组份的α>1或K、k不相等;α越大或K、k相差越大越容易实现分离

动力学: 塔板理论:理论(或有效

的前提下减小板高)、增加选择性因子α(GC:改变固定相和柱温)和控制适当的容量因子k(GC:改变温度及固定相用量)(掌握)

分离度与柱效、柱长、分析时间(即保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掌握);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了解);相关例题(熟练掌握)

6. 定性分析

常规检测器用保留时间(相对保留值也可以)定性,但该法存在的不足要知道,双柱或多柱可提高保留时间定性的可靠性;质谱或红外等检测器有很强的定性能力(了解)

7. 定量分析

相对校正因子和绝对校正因子的概念(掌握);归一化法各组分含量的计算公式(掌握);内标法定量的计算公式(掌握相关作业)

归一化法和内标法不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外标法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了解)

气相色谱法

1. 气相色谱法流程和适用对象;气固和气液色谱的适用对象(掌握)

2. 气相色谱法的仪器:

◆气路系统:

通常采用N2、H2、Ar、He等惰性气体做载气(高压钢瓶提供),载气纯度、流速的大小及稳定性对色谱柱柱效、仪器灵敏度及整机稳定影响很大,因此载气纯度要高、流速要适当而且稳定。

载气与组分无作用力,因此载气的种类不影响α、K和k,但载气的分子量大小影响组分在其中的扩散系数,所以会影响到速率方程中的B和C项(如何影响应该知道);载气的选择和纯化通常由检测器决定(了解)

进样气化系统:

液体或溶液通常用微量注射剂进样(μl级);气化室温度通常在最高沸点附近以确保试样可以瞬间气化但不能分解。

?色谱分离系统:

柱型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内径、长度、柱效、容量因子等方便的区别要掌握);采用毛细管柱时需要柱前分流(固定液膜很薄,容量因子很小,允许进样量很小,为了准确进样又避免样品量超载所以要采用柱前分流的方式)和柱后尾吹(毛细管柱内径小,流量小,组分流出柱后进入检测器时,流速变慢,柱外扩散增加,因此柱后加上尾吹气,避免其柱外扩散)。

气固色谱: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了解),易对组分产生半永久性滞留,故只能分离永久性气体和低分子量有机物(掌握)

气液色谱:对载体的基本要求、载体的类型、表面处理和选择(了解);对固定液的基本要求及与组分间的作用力类型(掌握);

色谱柱使用温度下限(固定相呈液态,低于其凝固点),使用温度上限(固定相不能有明显流失,远远低于其沸点)决定了气相色谱可分离分析的样品最高的沸点。(掌握)

固定液相对极性的概念(了解);固定液的选择(了解,但要知道相似相容的原则及同系物的出峰顺序);常见固定相(聚硅氧烷和聚乙二醇,要知道);色谱柱老化的操作和意义(掌握)

?检测器:

通用型和选择性检测器,质量型和浓度型检测器(了解);

热导检测器:通用型,浓度型,不会破坏样品,基于载气和样品蒸气导热系数的差异实现检测,要获得高的灵敏度应适当提高电阻丝的桥电流,降低热导池池体温度(但不能低于柱温,以避免组分凝结),选择H2、He等导热系数高的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一定选择性(对不含CH的无机物不响应,但对有机物均响应且有很高的灵敏度),质量型,破坏样品,基于组分在氢火焰氛围内的化学离子化产生的电流大小进行检测,分子量大的载气(如N2)及适当的氢气和空气流量可提供检测器灵敏度,检测器温度原则上不低于100?C,以免水凝集。电子捕获检测器:选择性,浓度型,用于含卤素、氧、硝基等微痕量有机物的高灵敏检测。火焰光度检测器:用于含S、P的微痕量有机物的高灵敏检测

?控温系统:气化室的温度、柱温、热导检测器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温度控制(掌握)

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了解)

3.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柱长、载气的类型及流速(掌握)。柱温(掌握):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尽可能好的分离前提下,同时兼顾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时,采取适当低的柱温。对于窄沸程(<100?C)的多组分混合物,可采用恒定柱温的方式,柱温可选择在平均沸点附近;对于宽沸程(>100?C)的多组分混合物,应采取程序升温法。进样量:不能超载

一、单选题(本题共35小题)

1. 色谱流出曲线上,两组分的峰间距取决于相应组分在两相间的()

A. 保留值

B. 分配比

C. 扩散速度

D. 理论塔板数

2. 色谱峰的宽或窄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A. 保留值

B. 分配系数

C. 运动情况

D. 塔板数

3. 以下涉及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因素的参数是()

A. 保留值

B. 分离度

C. 半峰宽

D. 理论塔板数

4. 假如溶质的分配比为0.1,那它在色谱柱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

A. 0.1%

B. 10%

C. 90%

D. 91%

5. 分配比为9.7的溶质在固定相为2.2 g,死体积为2.4 mL的色谱柱上的调整保留体积为()

A. 26 mL

B. 23 mL

C. 16 mL

D. 11 mL

6. 容量因子k与分配系数K的关系为()

A. k=K/β

B. K=k/β

C. k=β/K

D. K=β/k

7. 其它条件不变,仅使理论塔板数增至原来的2倍,则相邻2组分的分离度将是原来()倍

A. 1/2倍

B. 2

C. 2

D. 4

8. 在一米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68,若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至少为()

A. 2 m

B. 3 m

C. 5 m

D. 9 m

9. 其它色谱条件不变,若固定相用量增加一倍,样品的调整保留时间将会()

A. 减少一半

B. 基本不变

C. 稍有增加

D. 增加一倍

10. 根据范氏方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最佳流速时,塔板的高度最小

B. 最佳流速时,塔板的高度最大

C.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

D.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

11. 载气速度较小时分子扩散项起主要控制作用,此时宜采用下列哪种气体作为载气()

A. 氮气

B. 氢气

C. 氖气

D. 氦气

12. 气液色谱中通过降低液相传质阻力以提高柱效的措施有()

A. 降低柱温

B. 提高载气流速

C. 适当减小固定液膜厚

D. 增加柱压

13. 采用低固定液含量,高载气线速进行快速气相色谱分析时,采用下列哪种气体作为载气可以改善气相传质阻力()

A. 氮气

B. 氢气

C. 二氧化碳

D. 氦气

14. 载气相对分子量的大小对以下哪两项有直接影响()

A. 涡流扩散项与分子扩散项

B. 分子扩散项与传质阻力项

C. 保留时间与分离度

D. 色谱峰宽与柱效

15. 气相色谱中选择程序升温方式进行分离的样品主要是()

A. 同分异构体

B. 同系物

C. 沸点差异大的混合物

D. 极性差异大的混合物

16. 在气相色谱中,调整保留值实际反映的分子间作用力是()

A. 组分和载气

B. 载气和固定液

C. 组分与载气及固定液

D. 组分与固定液

17.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能使被测物保留时间缩短的操作是()

A. 增大流动相分子量

B. 升高温度

C. 增加塔板数

D. 增加固定相的量

18. 实际测定中,对气相色谱柱分离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柱温

B. 载气的种类

C. 柱压

D. 载气的流速

19. 气液色谱中,下列哪个条件的变化不影响二个溶质的分离度()

A. 改用更灵敏的检测器

B. 增加柱长

C. 较慢的进样

D. 改变载气的性质

20. 气液色谱中,下列哪个条件的变化对溶质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

A. 增加固定液的量从5%到10%

B. 改变载气流速

C. 增加柱温

D. 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

21. 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的()

A. 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小

B. 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大

C. 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大

D. 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小

22. 气相色谱测定苯中微量的水,适宜的固定相是()

A. 氧化铝

B. 分子筛

C. GDX

D. 活性炭

23. 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混合醇试样,选择下列哪种固定相最合适()

A. 硅胶

B. 聚乙二醇

C. 角鲨烷

D. 分子筛

24. 下列不符合气相色谱对担体要求的是()

A. 表面是化学活性

B. 多孔

C. 热稳定性好

D. 粒度均匀且细小

25. 气液色谱中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组分时,固定液与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

A. 静电力

B. 诱导力

C. 色散力

D. 氢键

26. 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

A. 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 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 固定液的沸点

D.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27. 使用热导检测器时为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为载气()

A. N2

B. H2

C. Ar

D. H2-N2混合气

28.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时,在控制一定条件下,采用下面哪种载气灵敏度最高()

A. N2

B. H2

C. Ne

D. He

29. 热导池的灵敏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 池体的温度

B. 桥电流

C. 色谱柱长

D. 热敏元件的阻值

30. 从速率理论来看,气相色谱中毛细管柱比填充柱更具分离效率的缘故是毛细管柱中()

A. 不存在分子扩散

B. 不存在涡流扩散

C. 载气通过的阻力小

D. 传质阻力很小

31. 下列关于气相色谱的操作条件哪个是正确的()

A. 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的与被测组分的热导系数接近

B. 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采用较低的柱温

C. 载体的粒度越细越好

D. 气化温度越高越好

32. 对于同一样品,有关程序升温与恒温色谱的对比正确的是()

A. 程序升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与恒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目相同

B. 程序升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大于恒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目

C. 改变升温程序,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改变但是峰的个数不变

D. 程序升温时样品中各组分在适宜的柱温下分离,有利于改善分离

33. 气相色谱柱温升高引起的现象是()

A. 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B. 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不变

C. 组分的保留体积减小

D. 两组分的分离度增加

34. 测定含有不挥发组分的试样不宜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 内标法

B. 外标法

C. 内标标准曲线法

D. 归一化法

35. 为研究成分复杂废水中一有毒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宜采用的色谱定量方法是:

A. 外标法

B. 归一化法

C. 内标法

D. 均可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28个空)

1. 长度相等的两根色谱柱,其Van Deemter常数如下:

(1)若载气流速为0.50 cm?s-1,则哪根柱子的理论塔板数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柱1的最佳流速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组分在一2 m长的色谱柱上的分配比为3.0,若载气流速为28 cm?min-1,请问在理想状态下20 min后该组分柱中的位置(峰值对应位置)____________,组分流出色谱柱所需时间______________。

3. 用柱长为2 m?2.0 mm的色谱柱分离乙酸甲酯、丙酸甲酯和正丁酸甲酯。它们的峰面积分别为18.1、43.6、29.9,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分别为0.60、0.78、0.88,试计算丙酸甲酯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4. 气相色谱法中,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的性质越相近,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就越______________,该组分的出峰时间越_____________。

5. 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和正壬醇,以20%的聚乙二醇-20000于Chromosorb W 上为固定相,其出峰由先到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气相色谱柱在制备完毕后需要进行“老化”,“老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化”的操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化”时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和填充柱气相色谱在仪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常见的浓度型的气相色谱检测器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当在最佳流速附近,流速增大时,色谱流出曲线的色谱峰高______________,峰面积______________;常见的质量型的气相色谱检测器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当在最佳流速附近,流速增大时,色谱流出曲线的色谱峰高______________,峰面积______________。

9. 测定相对较正因子时,采用TCD检测器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做为标准物质;采用FID检测器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作为标准物质。

10.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检测器为:

(1)酒中的水含量________________;(2)测定含硫磷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苯和二甲苯的异构体__________;(4)从野鸡肉中萃取液中分析痕量的含氯农药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请掌握作业及课件上的例题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

1. 温度在气液色谱分离过程中的作用如何?请从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阐述。

2. 某商品色谱柱有关说明书内容仅为“PEG-20G(聚乙二醇-20000)GC柱,柱效为2500 m-1”,这种表示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 气液色谱(填充柱)的载体粒度由60目变为100目,假如其它条件均不发生任何变化,试问H-u 曲线将发生什么变化?画出示意图。

4. 有人认为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单位分离能力比填充柱高,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5. 气相色谱中,需要控温的部分有哪些?其温度应如何选择?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部分题解:

1. 本质上讲,色谱峰的峰间距是由两组分的分配比决定的,保留时间的差值只是表观现象

2. 不考虑柱外效应的话,色谱峰宽由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动情况决定(参考速率理论) 4. k=m s /m m =0.1? m m /(m m + m s )=91%

7. 根据色谱基本方程k 1k 14n R +?

α-α?=?2

12

21n n R R =???

?? 8.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塔板高度H 不变),柱效与柱长成正比(n=L/H );结合题7中的结论?(R 1/R 2)2=L 1/L 2

9. 其他条件不变,仅固定相用量(体积)增加1倍?相比β为原来的1/2;根据k=K/β?k 增加1倍;

0'r t /t k =,且0t 不变?'r t 增加1倍

11. 减低分子扩散项系数,应该选择分子量大的载气以减小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 12. 降低液相传质阻力的有效方式是升高柱温、减小载气流速以及采取较薄的固定液膜 13. 降低传质阻力项系数应该选择分子量小的载气以增大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 15. 混合试样中各待测组分的沸点差值>100?C ,就应该选择程序升温以获取较好的分离度 16. 通常认为在GC 中,载气(流动相)与组分之间没有作用力

18. 柱温并不是影响GC 分离的最主要因素。固定相的选择、载气流速的影响更大,但通常这些条件事先已经确定了,因此柱温相对其他因素自然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19. 分离是在检测之前的,这一点要明确,所以检测器的性能与分离度无关。(利用选择性检测器可消除难分离干扰物质的影响,但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分离效果)

20. 正是因为考虑到流速变化会导致保留时间变化而影响定性分析结果,所以因为了保留体积的概念,因此流速的改变当然不会影响保留体积。

22. GDX 是指高分子聚合物多孔微球,是分析水分的理想固定相。

23. 醇为极性物质,因此应选择极性固定相(固定相选择基本原则,相似相容)

26. 色谱柱最高使用温度上限为了保证色谱柱固定相(主要指气液色谱)不至于有明显流失,不同固定相的最高使用温度上限不同,正常使用时应尽量低于这个温度30-50?C (延长色谱柱寿命),此外这个温度也限制了气相色谱所能测定的物质范围(目前使用的固定相最高使用温度下也仅能保证沸点500?C 以下的物质呈现气态,因此无法用于一些热稳定很高但气化温度也很高的物质的分析测定)

28. 条件一定时,氢火焰检测器的灵敏度与载气分子量成正比。

32. 在保证分离效果及分析时间的情况下,较低的柱温有利于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 33. 保留体积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这是经理论证明的。

34. 归一化法使用的前提所有组分均出峰且能被检测,因此原则上不能有无法气化的成分(实际测

定时其实是可以使用的,但要说明所得结果是在所有挥发性成分的比例)

二、填空题

(1)相同;1.3 cm?s-1(2)140 cm;28.6 min(3)47.8%(4)相似相溶;大;长(5)t正己醇

正辛醇

流;柱后尾吹(8)TCD;ECD;不变;减小;FID;FPD;增高;不变(9)苯;正庚烷(10)TCD;

FPD ;FID;ECD

四、简答题

1.柱温在色谱分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是动力学因素又是热力学因素。柱温作为动力学因素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的大小,从而决定了组分间选择性因子的大小。从增大选择性因子的角度来看,应该选择较低的柱温。柱温作为动力学因素在速率方程虽未体现,但是柱温的变化却直接影响到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扩散系数,从而影响到分子扩散相和传质阻力相的大小。柱温升高,扩散系数增大,分子扩散项系数增大,但是传质阻力相系数却减小。另外温度的变化还会使得固定压力下的载气流速发生变化。由此来看柱温对分离的影响是复杂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仔细选择,是分离效率得到优化。

2. 不正确,说明柱效时,必须注明该柱效是针对何种物质、固定液种类及其含量、流动相种类及流速、操作条件等。

3.根据速率方程:填充颗粒变小,A和C项减小,B项基本不变,因此同一流速下板高减小,最佳流速变大,且流速对板高影减小,示意图如下:

4.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虽然毛细管柱没有涡流扩散项,单位长度的柱效比填充柱要高,但是分离能力大小除了柱效以外还要受到选择性因子和容量因子的影响(基本分离方程),毛细管柱的容量因子要比填充柱小的多,因此不能简单说单位长度的毛细管柱的分离效果比填充柱好。

5. 气化室温度:在不引起样品分解的前提下,能够使样品瞬间气化即可,一般选择在组分最高沸点附近。色谱柱温度:最高使用温度不能超过固定液的使用最高温度,最低使用温度应是固定液保持液态,具体温度由实验条件决定:若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相差不太大(<100?C),可采用恒定柱温,柱温较平均沸点低30-50?C;若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相差较大(>100?C),则应采用程序升温方式,使各组分在各自适宜的温度下流出色谱柱。检测器:不同检测器要求不同,热导检测器池体温度应在避

免样品凝聚的前提下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不能低于柱温,氢火焰检测器需要避免水凝聚,应设定在100 C以上。

分析化学第14章练习题

复习提纲:第十四章气相色谱法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色谱法的起源(了解)、基本原理(掌握)、仪器基本框图(掌握)、分类、特点及应用(了解) 2.色谱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基线:可用于判断仪器稳定性及计算检出限(掌握)峰面积(峰高):定量基础(掌握) 保留值:定性基础(掌握);死时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相对保留值(选择性因子)等(掌握) 峰宽的各种表示及换算(掌握) 3.色谱基本原理: 热力学(掌握):分配系数K ,仅与两相和温度有关,温度增加K 减小 分配比k,k 除与两相和温度有关外(温度增加k 减小)还与相比有关(相比的概念)k=t r /t0;k=K/ ;=K2/K 1=k2/k1 分离对热力学的基本要求:两组份的>1 或K 、k 不相等;越大或K 、k 相差越大越容易实现分离 动力学:塔板理论:理论(或有效)塔板数(柱效)及理论(有效板高)的计算公式及有关说明(掌握);塔板理论的贡献及不足(了解) 速率理论:H=A+B/u+Cu 中H、A、B、C、u的含义(掌握);减小A 、B、C的手段(掌握);u 对H 的影响及最佳流速和最低板高的计算公式(掌握);填充物粒径对板高的影响(掌握) 4.分离度分离度的计算公式;R=1.5 时,完全分离;R=1 时基本分离(掌握) 5.基本色谱分离方程两种表达形式要熟练掌握;改善分离度的手段:增加柱效n(适当增加柱长的前提下减小板高)、增加选择性因子(GC:改变固定相和柱温)和控制适当的容量因子k (GC:改变温度及固定相用量)(掌握) 分离度与柱效、柱长、分析时间(即保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掌握);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了解);相关例题(熟练掌握) 6. 定性分析常规检测器用保留时间(相对保留值也可以)定性,但该法存在的不足要知道,双柱或多柱可提高保留时间定性的可靠性;质谱或红外等检测器有很强的定性能力(了解) 7. 定量分析 相对校正因子和绝对校正因子的概念(掌握);归一化法各组分含量的计算公式(掌握);内标法定 量的计算公式(掌握相关作业)归一化法和内标法不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外标法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 (了解) 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流程和适用对象;气固和气液色谱的适用对象(掌握) 2.气相色谱法的仪器: 气路系统:通常采用N2、H2、Ar、He 等惰性气体做载气(高压钢瓶提供),载气纯度、流速的大小及稳定性对色谱柱柱效、仪器灵敏度及整机稳定影响很大,因此载气纯度要高、流速要适当而且稳定。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4章 人员配备

第十四章人员配备 一、教学要点 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2、外部招聘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3、内部晋升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4、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5、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和方法。 6、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7、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8、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9、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10、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12、彼得现象的基本内容。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 13、关键名词:人员配备、因事择人、因材器使、人事平衡、外部招聘、内部晋升、贡献考评、能力考评、工作轮换、助理职务、代理职务、彼得现象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以设计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依据。 3.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管理人员的招聘程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试和评估候选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借助___________或称_________的方法。 6.培养能力与改变态度的培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9.为了得到正确的考评结果,首先要分析考评表的________________。 10. 人事考评首先是为了列出企业_________的清单,了解企业____________的基本状况。 11.人员配备也是为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所以要考虑组织成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人员配备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 14.要根据组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全员培训。 15.人员配备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管理人员的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外部招聘具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A.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 B.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客气。 C.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D.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 E.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2.下列关于贡献考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企业目标

畜禽解剖生理第14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4章综合测试 一、名词解释 1.等热区: 2.临界温度: 3.辐射散热: 4.对流散热: 5.传导散热: 6.蒸发散热: 二、填空题 1.在临床上多以()代表畜禽的体温。 2.畜禽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但在生理状况下,体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称为()。其变化幅度一般在()左右。 3.畜禽体温能够相对恒定,是在体温调节机制的调控下,畜禽机体的()和()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结果。 4.动物安静时以内脏器官产生热量较多,其中以()代谢最为旺盛,产热最多。运动或使役时,()成为产热的主要器官。 5.动物的等热区随()、()、()、()、()及()而有差异。 6.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动物机体产生的热量,除供维持体温外,其余热量主要通过()运送到体表由皮肤散发,少部分经呼出的气体和排出的粪尿散发。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可通过皮肤以()、()、()等方式散热。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则只能以()方式散热。 7.辐射散热量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及机体()等因素。 8.不管环境温度高低,体表总是要蒸发水分的。这种水分蒸发过程称为()或()。 9.温热环境引起的汗腺分泌汗液称为(),由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引起的汗腺分泌汗液称为()。 10.体温调节中枢在()。在高温条件下,()是体温调节障碍、机体内积热的标志。通常可根据在炎热环境中机体()的幅度作为评定家畜的耐热性指标。家畜中以()的耐热能力最强。 三、简答题

1.体温波动受哪些因素影响? 2.畜禽体温为什么需要维持相对恒定? 3.畜禽在寒冷时是如何调节体温的? 4.畜禽热平衡破坏有哪些表现? 第14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在适当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在生理的最低水平而体温仍能维持恒定,这种环境温度的范围称为动物的等热区,又称等热范围。 2.因气温下降而开始提高代谢率、进入化学调节的外界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通常称为临界温度。 3.机体把热量直接放射到周围环境中去的散热方式,称为辐射散热。 4.动物机体通过与体表接触的气体或液体流动来交换和散发热量的方式,称为对流散热。 5.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称传导散热。 6.动物机体皮肤表面蒸发的水分和呼吸时呼出的水蒸气能将热量散发出去,这种散热的方式称为蒸发散热。 二、填空 1.直肠温度 2.生理性波动1℃ 3.产热散热 4.肝脏骨骼肌 5.种属品种年龄被毛状态营养水平管理条件 战栗、非战栗 6.皮肤血液循环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7.温度差有效散热面积 8.不感蒸发隐汗蒸发 9.温热性发汗精神性发汗 10.下丘脑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绵羊

第十四章练习题

第十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 A 资产阶级 B 无产阶级 C 农民阶级 D 工人阶级 2、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A 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 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 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A 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 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4、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 ) A 经济联盟 B 政治联盟 C 思想联盟 D 文化联盟 5、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爱国人士 6、中国共产党是( )的领导核心 A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B 中国人民解放事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全部人民 7、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B 党内合作共事和广交朋友 C 广交朋友和自我监督 D 党内外合作和相互监督 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B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C 保持各民族传统文化 D 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 9、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是() A 党的建设 B 统一战线 C 武装斗争 D 人民政协 10、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核心是一个字() A 精 B 少 C 多 D 高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E 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三者密不可分,其中( ) A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 B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 C 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目的、手段和结果 D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目的 E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 3、中国共产党是( ) A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 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C 中国最广泛的政治联盟和民族团结阵线 D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E 中国人民的最高权力机关 4、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 A 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B 国家的权力机关 C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 E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5、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 A工人B农民C知识分子D爱国人士 E 新出现的社会阶层 6、党的十六大强调的“四个尊重”指() A 尊重劳动 B 尊重知识 C 尊重人才 D 尊重创造 E 尊重人民 三、简答题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是什么? 2、改革开发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论述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2、为什么新时期工人阶级仍然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最新第十四章习题答案final

1、电子束入射固体样品表面会激发哪些信号?它们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答:具有高能量的入射电子束与固体样品表面的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发生作用,产生下图所示的物理信号: ①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是指被固体样品中的原子核反弹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其中包括弹性背散射电子和非弹性背散射电子。弹性背散射电子是指被样品中原子核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于90°的那些入射电子,其能量基本上没有变化。非弹性背散射电子是入射电子和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非弹性散射而造成的,不仅能量变化,方向也发生变化。背散射电子来自样品表层几百纳米的深度范围。由于背散射电子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利用背散射电子作为成像信号不仅能分析形貌特征,也可用来显示原子序数衬度,定性地进行成分分析。②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是指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核外电子。二次电子来自表面50-500 ?的区域,能量为0-50 eV。它对试样表面状态非常敏感,能有效地显示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由于它发自试样表面层,入射电子还没有较多次散射,因此产生二次电子的面积与入射电子的照射面积没多大区别。所以二次电子的分辨率较高,一般可达到50-100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通常就是二次电子分辨率。二次电子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变化不明显,它主要决定于表面形貌。 ③吸收电子 入射电子进入样品后,经多次非弹性散射,能量损失殆尽(假定样品有足够厚度,没有透射电子产生),最后被样品吸收,此即为吸收电子。入射电子束射入一含有多元素的样品时,由于二次电子产额不受原子序数影响,则产生背散射电子较多的部位其吸收电子的数量就较少。因此,吸收电流像可以反映原子序数衬度,同样也可以用来进行定性的微区成分分析。 ④透射电子 如果样品厚度小于入射电子的有效穿透深度,那么就会有相当数量的入射电子能够穿过薄样品而成为透射电子。一般用它对薄样品进行成像和衍射分析。样品下方检测到的透射电子信号中,除了有能量与入射电子相当的弹性散射电子外,还有各种不同能量损失的非弹性散射电子。其中有些待征能量损失ΔE的非弹性散射电子和分析区域的成分有关,因此,可以用特征能量损失电子配合电子能量分析器来进行微区成分分析。 ⑤特性X射线 特征X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以后,在能级跃迁过程中直接释放的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的一种电磁波辐射。发射的X射线波长具有特征值,波长和原子序数之间服从莫塞莱定律。因此,原子序数和特征能量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利用这一对应关系可以进行成分分析。如果用X射线探测器测到了样品微区中存在某一特征波长,就可以判定该微区中存在的相应元素。 ⑥俄歇电子

第十四章 复习与思考题

第十四章复习与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投资函数:反映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的函数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与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商品市场均衡条件:市场上总需求与总产出相等 利率投资弹性:指利率增加1%时投资减少的百分比 流动偏好陷阱:指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二、单项选择题 1.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 A.使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使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均衡的货币量 C.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 D.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2.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总收入小于总支出的非均衡组合 B.总收入大于总支出的非均衡组合 C.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均衡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 3.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 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变D.斜率增加 4.当利率水平下降时() A.自发总支出减少,IS曲线向右方移动 B.自发总支出减少,IS曲线向左方移动 C.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左方移动 D.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方移动 5.引起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决定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B.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C.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 D.本国汇率升值 6.除()以外,下述因素都不可能导致IS曲线右移 A.转移支付与税收同时增加 B.购买支出增加100亿而转移支付减少100亿 C.货币量增加 D.税收增加 7.假定税率为0,边际消费倾向为0.5,则当投资增加100亿时,() A.收入增加100亿 B.IS曲线左移一个等于200亿的水平距离 C.IS曲线右移一个等于200亿的水平距离 D.IS曲线右移但右移的距离不能确定 8.灵活偏好曲线表明()。 A.利率越高,债券价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越是会下降,因而不愿购买更多债券; B.利率越高,债券价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回涨可能性越大,因而越是愿意更多购买债券; C.利率越低,债券价值越高,人们为购买债券时需要的货币就越多; D.利率越低,债券价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可以还要上升,因而希望购买更多债券。 9.某居民预料债券价格将要下跌而把货币保留在手中,这种行为是出于()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D.保值动机 10.LM曲线是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它的条件是() A.收入、支出均衡B.储蓄、投资均衡C.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均衡 D.总供给、总需求均衡 11.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表示产品市场()。 A.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B.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

模电(李国立)14章习题答案

14 直流电源 自我检测题 一.选择和填空 1. 已知电源变压器次级电压有效值为10V ,其内阻和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可忽略不计,整流电路后无滤波电路。若采用半波整流电路,则输出电压平均值V O(AV)≈ C (A .12V B .9V C .4.5V );若采用桥式整流电路,则输出电压平均值V O(AV)≈ B (A .12V B .9V C .4.5V );半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 A 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半波整流电路中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 B 桥式整流电路中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2.在如图选择题2所示的两电路中,已知:它们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相等,即V O1(AV)= V O2(AV) ≈9V ;变压器的内阻及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均可忽略不计。图(a )中变压器次级电压有效值V 2≈ 20 V ;图(b )中变压器次级电压有效值V 21= V 22 ≈ 10 V 。 ( a ) 图选择题2 3.所示电路中,I V (平均值)≈ B (A .28V B .24V C .18V );D 1 ~D 4流过的电流平均值≈ C (A .60mA B .80mA C .45mA );考虑到电网电压波动范围为±10%,D 1~D 4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 A (A .31V B .28V C .62V );若稳压管D Z 的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5mA ,最大稳定电流I Zmax =25mA ,则负载电流I L 有可能达到的最大变化范围= B (A .5mA B .20mA C .25mA )。 = 6V 图选择题3 4.在整流电路中接入滤波电容后,其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将 A ( A .升高 B .不变 C .减小);这时,二极管的导通角θ将 C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5. 分析如图选择题5所示电路:电容C 1上电压的极性是左 负 右 正 ,C 2上电压

第十四章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习题十四 14-1 试说明时序逻辑电路有什么特点?它和组合逻辑电路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答: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电路在某一时刻稳定输出不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而且还依赖于该电路过去的状态,换句话说,该电路具有记忆功能。它与组合逻辑电路的主要区别在于时序电路的记忆功能。时序电路通常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记忆电路两部分组成。 14-2 有一个专用通讯系统(同步时序电路),若在输入线x 上连续出现三个“1”信号,则在输出线Y 上出现一个“1”信号予以标记,对于其它输入序列,输出均为“0”,作状态图和状态转移真值表。 解:该电路要求设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所以状态的改变是在同步时钟脉冲的作用下进行状态转换。 功能要求:在输入端连续输入三个“1”信号时,输出端输出“1”,否则输出端输出“0”。对功能进行描述为:假设初始状态为00,当接到输入信号为“1”时,用状态01表示已经输入一个“1”的状态01,否则,回到初始状态00;若在01状态又接到一个“1”信号,将该状态记为11,状态11说明已经连续收到两个“1”;在11状态,无论下一个输入是“1”还是“0”,都回到00状态,只是在接收到“1”时(说明连续收到三个“1”,然后将状态置于初始状态,准备对下一次检测作好准备)输出“1”,否则输出“0”。因此,至少需要三个状态来描述功能要求(由此可知,需要两个触发器来描述三个不同状态)。 根据以上要求,可以作出电路的状态图如下: 14-3 分析题图14-1所示时序电路的逻辑功能,并给出时序图。 解:该题是将J K 触发器转换为D 触发器,根据D 触发器的状态方程得: D Q D Q D Q K Q J Q n n n n n =+=+=+1 其次注意到JK 触发器是下降沿触发,所以时序图如图所示。 状态转移真值表 次态/输出( Q 2n +1Q 1n +1/Y ) 现态Q 2n Q 1n x =0 x =1 0 0 0 1 1 1 00/0 00/0 00/0 01/0 10/0 00/1 1 0 偏离状态 CP D D 题图14-1习题14-3电路图 CP D Q n 习题14-3的时序图

过程装备基础第14章习题解答

第14章 压力容器设计 14-1 某化工厂需设计一台液氨储槽,其内直径为2600mm ,工作温度为-10°C ~50°C ,最高工作压力为1.6MPa ,材料选用Q345R ,若封头采用椭圆形封头,试设计筒体与封头的厚度。 解:(1)由题可知:所需设计的液氨储槽内径mm D i 2600=,工作温度为-10°C ~50°C ,设计压力的选取要视有无安全泄放装置而定。因题目中未提有安全泄放装置,则可按无安全泄放装置来设计,其设计压力应不低于最高工作压力,取p=1.7 MPa ;由于一般液氨储槽液柱静压力不高,可忽略不计,故取计算压力p c = 1.7 MPa 。 (2)由于液氨储槽材料选用Q345R ,假定储槽厚度范围为3~16mm ,取设计温度为50°C ,查得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t 189=σ;考虑液氨对Q345R 材料有一定的腐蚀性,根据工作经验取腐蚀裕量mm C 22=;壳体采用采用双面焊对接接头、100%无损探伤,则其焊接接头系数0.1=φ 根据圆筒厚度的设计公式可得液氨储槽筒体的计算厚度 []mm p D p c t i c 75.117 .10.1189226007.12=-???=-=φσδ 由于Q345R 钢板厚度负偏差C 1=0.30mm ,腐蚀裕量mm C 22=,故可选用δn =15mm 厚的钢板,此厚度在假定的范围内,故计算有效。 根据标准椭圆形封头厚度的设计公式可得液氨储槽封头的计算厚度 []mm p D p c t i c 72.117 .15.00.1189226007.15.02=?-???=-=φσδ 由于Q345R 钢板厚度负偏差C 1=0.30mm ,腐蚀裕量mm C 22=,因此,封头也可选用δn =15mm 厚的钢板。 应当指出,这个厚度仅是满足承压强度要求所需的厚度,不是最终设计所确定的厚度。 14-2 设计一台不锈钢(06Cr19Ni10)制承压容器,最大工作压力为1.2MPa ,装设安全阀,工作温度为150°C ,容器内直径为1m ,筒体纵向对接焊缝采用双面焊对接接头、局部无损检测,试确定筒体厚度。 解:(1)由题可知:承压容器内直径mm D i 1000=,工作温度为150°C ,最高工作压

财务管理第14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题 1.企业集团的融资特征有哪些? 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要点有那些? 3.简述企业集团的基本组织结构及其新发展。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经营战略上,发展期的企业集团的首要目标是(D )。 A.控制或降低财务风险B.控制或降低经营风险 C.增加利润与现金流入量D.占领市场与扩大市场份额 2、无论是从集团自身能力还是从市场期望看,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集团应采取股利支付方式为(B)。 A.无股利支付策略B.高股利支付策略 C.股票股利支付策略D.剩余股利支付策略 3、在股利分配战略上,可采用高股利支付战略的是企业集团发展的(C )。 A.初创期 B.发展期 C.成熟期 D.调整期 4、在成熟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最核心的任务是(B )。 A.强化价格竞争B.强化成本控制力度,确立成本领先优势 C.实施高股利政策D.研究探索未来投资方向定位 5、.在企业集团初创期,应以( A )融资方式为主筹集资金。 A.股权资本 B.短期负债 C.长期负债 D.项目融资 6、.企业集团总部财务管理的着眼点是(C )。 A.企业集团整体的日常财务事项B.高效而低成本地融资 C.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D.合理安排与调度企业集团资金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集团组建的宗旨或基本目的在于(BC )。 A.实施管理体的集权制B.发挥管理协同优势 C.谋求资源的一体化整合优势D.消除竞争对手 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体的特征是(ACD )。 A.财务管理主体的多元性B.只能有一个财务管理主体,即母公司 C.有一个发挥中心作用的核心主体D.体现为一种一元中心下的多层级复合结构 3、以下实体具有法人资格的是(BC )。 A.企业集团B.母公司 C.子公司D.分公司 4、下列是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的持股比例(假设在任何成员企业里,拥有20%的股权即可成为第一大股东)。则其中与集团公司可以母子关系相称的是(ABC )。 A.100% B.51% C.30% D.D5% 某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咨询案例

第14章 习题

宏观经济学第14章试题 一、选择题 1、IS曲线表示满足( )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储蓄和投资均衡 D、以上都对 2、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3、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会变得()。 A、相对平缓 B、相对陡峭 C、保持不变 D、难以确定 4、IS-LM模型中,政府增税会使IS曲线(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不确定 5、自发投资支出减少10亿元,会使IS()。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以10亿元 6、政府购买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l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投资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投资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若LM方程为Y=750十2000 r,当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为()。 A、r=10%,Y=750 B、r=10%,Y=800 C、r=10%,y=950 D、r=l0%,y=900 8、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 B、变得很大 C、不发生变化 D、难以确定 9、水平的LM曲线表示( )。 A、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最大 B、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最小 C、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最大 D、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最小 10、流动性陷阱的后果是()。 A、财政政策失效 B、货币政策失效 C、贸易政策失效 D、以上政策都失效 11、货币供给量增加会使LM曲线右移,表示()。 A、同一利息水平下的收入增加 B、利息率不变收入减少 C、同一收入水平下的利息率提高 D、收入不变利息率下降 1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大学物理2,14.第十四章思考题

1、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4的单缝上, 对应的衍射角为30°,则单缝处的波阵面可以划分成多少个半波带 【答案:4】 详解:依题意,在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的最大光程差为 λλθ230sin 4sin ==οa 因此单缝处的波阵面可划分的半波带数目为 42 /sin =λθ a 2、一束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AB 上,装置如图14-11所示。在屏幕E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一条暗纹的位置,则BC 的长度是波长的多少倍 【答案:1】 详解:由于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一条暗纹的位置,因此 λθ==sin a BC 即BC 的长度是波长的1倍。 3、在如图14-12所示的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如果将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向透镜平移,则屏幕上的衍射条纹间距如何变化 明暗条纹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答案:屏幕上的衍射条纹间距和明暗条纹的位置都不变】 详解:由于屏幕上的衍射条纹间距和明暗条纹的位置与单缝和透镜之间的距离无关,因此当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向透镜平移时,屏幕上的衍射条纹间距和明暗条纹的位置都不改变。 4、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在衍射角等于30°的方向上,单缝处的波面可以划分成4个半波带,则狭缝宽度a 等于的多少倍 【答案:4】 详解:依题意有 E 图14-11 P A B L f C E 图14-12 L f (移动方向)

42 /30sin =λο a 解之得 λ4=a 即此时狭缝宽度a 等于的4倍。 5、波长为500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为0.25mm 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个用来观测衍射条纹的屏幕。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两侧的第三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12mm ,则凸透镜的焦距f 等于多少 【答案:1m 】 详解:中央明条纹两侧的第k 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λa f k x 2=? 由此解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λ k x a f 2?=9 3 3105003210121025.0---??????= m)(1= 6、在如图14-13所示的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明纹的衍射角范围很小。如果使单缝宽度a 变为原来的倍,同时使入射单色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倍,则屏幕E 上单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宽度x 将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答案:】 详解:原来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λa f x =? 单缝宽度、入射光波长改变之后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λ75.05.1?= '?a f x λa f 5.0=x ?=5.0 即屏幕E 上单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宽度将变为原来的倍。 7、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条纹对应的单缝处波面可划分为多少个半波带如果将缝宽缩小一半,原来的第三级暗纹处将是什么条纹 【答案:6;第一级明条纹】 详解:第三级暗条纹对应的最大光程差为 λθ3sin =a 因此单缝处的波阵面可划分的半波带数目为 E 图14-13 L f a

审计学 第1 14章 思考题

审计学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怎样理解审计定义与本质特征? 2.审计产生的基本动因是什么? 3.如何理解审计目标?总体审计目标与具体审计目标间有何关系? 4.具体审计目标与管理当局认定的关系如何? 5.如何理解审计对象? 6.何谓审计职能?不同审计职能间有何关系?不同审计主体审计职能作用程度有 何不同? 7.你对审计需求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如何? 第二章思考题 1.审计按主体分类的意义及各类审计特征。 2.审计按内容目的分类的意义及各类审计特征。 3.审查书面资料方法的构成及应用要点。 4.审计盘存方法的构成及应用要点。 5.简述函证的实施与评价方法。 6.调节法的选择及应用要点。 7.理解和掌握几个概念 审计抽样.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属性抽样.变量抽样.抽样风险.信赖过度风险.误受风险.非抽样风险.可信赖程度.精确限度.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审计程序.审计业务约定书。 8.简述审计抽样的程序。 9.简述审计抽样的种类及特点。 10.样本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及各因素对样本量的影响? 11.简述随机样本选取的方法及应用要点。 12.属性抽样的应用。 13.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14.审计程序的构成及不同审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15.不同审计主体审计程序的特点及区别。 第三章思考题 1.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及特征?

2.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设置模式及选择。 3.说明政府审计.民间审计组织的职责权限.业务范围? 4.简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内容? 5.说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与界定? 6.说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避策略。 第四章思考题 1.说明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2.简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内涵与作用。 3.说明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构成及层次特点。 4.我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内容有哪些? 5.说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的内容与作用。 6.审计依据的特点及与审计准则的关系? 第五章思考题 1.审计证据的内涵及其与审计依据.审计准则的关系? 2.如何理解审计证据的特征? 3.审计证据的种类包括哪些? 4.各类审计证据的取得方法及证明力的鉴别? 5.审计工作底稿的内涵及作用? 6.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与要素? 7.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及复核方法? 8.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和利用有何要求? 第六章思考题 1.概念 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风险评估程序。 2.审计计划的含义.作用及编制程序。 3.审计风险的构成及评估方法。 4.审计重要性运用的意义及方法。 5.报表层次审计重要性的评估方法。 6.评价审计结果时审计重要性的运用。 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VIP专享】第十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比分析法只适用于下述指标的数量对比:() A.同质 B.同一计量单位 C.价值 D.数量 2.同时影响可比产品降低额和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是() A.产品产量和产品单位成本 B.产品单位成本和产品品种结构 C.产品产量和产品品种结构 D.产品品种结构和产品单位售价 3.作为成本考核指标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 A.可比产品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比本年累计计划总成本的降低率 B.可比产品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比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 成本的降低率 C.可比产品本年累计计划总成本比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降低率 D.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比本年累计实际总 成本的降低率 4.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不再对外报送。因此,成本报表的种类、内容、格式、 编制程序和方法、编制时间和报送对象,由()确定。 A.企业自行 B.主管企业的上级机构 C.财政部门 D.审计部门 5.在影响因素只有两个时更为适用的分析方法是() A.对比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连环替代法 D.差额分析法 6.某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资料中,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为20万元;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为20.5万元;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为21万元。该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 A.5% B.2.44% C.-5% D.-2.44%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指标的 影响。 A.产品总成本 B.产品产量 C.产品结构 D.产品单位成本 8.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关指标比率的是() A.产值成本率 B.直接材料费用率 C.直接人工费用率 D.制造费用率 9.不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计划执行情况的因素是() A.产品单位成本 B.产品产量 C.产品品种比重 D.产品产量和产品单位成本 10.企业以前正式生产过的有历史成本资料的产品是() A.可供销售产品 B.全部商品产品 C.可比产品 D.不可比产品 二、多项选择题 1.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反映的单位成本,包括() A.同行业同类产品实际 B.上年实际平均 C.本年计划 D本月实际 2.分析成本报表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对比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趋势分析法 D.连环替代法

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14章其他功能模块 练习题 【基础题】 1.什么是锁相技术与频率合成技术? 解答: 锁相技术就是实现相位自动控制的一门科学,利用它可以得到频带范围宽、波道多、稳定度高、精度高的频率源。 所谓频率合成技术,就是利用一个或几个具有高稳定度和高精度的频率源(一般由晶体振荡器产生),通过对它们进行加减(混频),乘(倍频),除(分频)运算,产生大量的具有相同频率稳定度和频率精度的频率信号。 2.把锁相环原理用于MCU中,对MCU有哪些有利之处? 解答: 把锁相原理用于MCU中,可以产生大量的具有高稳定度和高精度的频率源。锁相环技术当中所用到得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主要部件都易于集成,一般只加一个分频器和一个一阶低通滤波器,故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安装和调试简单等优点。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在性能上逐渐接近直接频率合成器,所以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简要描述MC908GP32的CGM结构及外部连接。 解答: MC908GP32的CGM结构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晶体振荡电路,通过外接石英或陶瓷振荡器产生稳定不变的时钟信号CGMXCLK,CGMXCLK直接输出给系统集成模块SIM和AD 转换器,同时也输出到时钟选择模块,同时也经过缓冲后输出到锁相环频率合成器,作为PLL信号源。(2)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PLL电路通过压控振荡器(VCO)产生CGMVCLK信号,输出到时钟选择电路。(3) 时钟选择电路,将晶振电路产生的CGMXCLK信号二分频,也可以采用压控振荡器(VCO)产生CGMVCLK信号二分频进行输出。 在典型应用情况下,CGM模块需要9个外接器件,其中晶振电路中需要5个,PLL电路需要2到4个。 4.MC908GP32的CGM有哪些输入、输出,说明各个输出的用途。 解答: 输入:(1)V DDA V SSA;(2)OSC1;(3)CGMXFC;(4)SIMOSCEN;(5)OSCSTOPENB 输出:(1)OSC2:输出经过反向的输入信号; (2) CGMXCLK:向SIM、TIM、ADC输出频率;(3)CGMOUT:信号送入SIM模块后,SIM模块产生MCU的时钟信号 5.叙述MC908GP32的CGM模块有哪些编程寄存器,简要说明各自的作用。 解答: (1) PLL控制寄存器(PLL Control Register,PCTL),控制PLL,包括PLL中断使能、PLL中断标志、PLL开关检测、CGM基时钟选择、预分频。 (2) PLL带宽控制寄存器(PLL Bandwidth Control Register,PBWC),包括自动带宽控制、Lock

第十四章 习题与答案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单选选择题 1、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总目标是() A促进国家的各项改革B统一祖国、振兴中华 C实现我国的战略总任务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 A 艰苦奋斗 B 实事求是 C 群众路线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 A党的宗旨决定的B党的性质决定的C党的路线决定的D党纲党章规定的 4、邓小平多次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 A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无产阶级专政 5、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是() A政治领导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D作风领导 6、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 A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B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C坚持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D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7、新时期统一战线成员不包括() A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全体华人 8、军队全面建设不包括() A革命化 B现代化 C机械化 D正规化 9、中国革命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是() A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B推进科技强军 C推进质量建军 D建设全民国防 10、生产力的要素不包括() A劳动 B知识 C人才 D科技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A 队伍迅速壮大 B 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 岗位流动加快 D 工资增长迅速 E 文化素质提高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有() A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 个体户 D 私营企业主 E 自由职业人员 3、党的十六大所强调的“四个尊重”,是指() A 尊重劳动 B 尊重知识 C 尊重人才 D 尊重创造 E 尊重环境 4、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包括哪些群体的最广泛联盟()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E 全体华人 5、人民解放军的好的制度和作风包括() A 听党指挥 B 服务人民 C 英勇善战 D 艰苦奋斗 E 实事求是 三、判断是非题 1、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 2、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3、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先进科技的代表() 4、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四、简述题 1、为什么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2、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五、论述题 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六、材料分析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三是岗位流动加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第十四章 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第十四章思考习题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再次,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农民工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工人阶级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全国职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6岁左右。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原先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一个由宪法规定的总体的政治判断。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进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2. 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即使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那部分人,虽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但也不同于历史上的民族资产阶级。-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