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思考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入侵,青少年们有一些迷失,缺乏感恩思想,缺乏感恩教育。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青少年增强感恩意识。本文就什么是感恩教育,青少年感恩教育现状、感恩意识缺失、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青少年

1.什么是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崇高情感, 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在自然界中就有“鸦有反哺之义, 羊有跪乳之恩”的传说。中华五千年文明一直都有感恩的传统美德, 如“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处世信条, 都在警醒着我们, 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懂得感恩。[1]

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 一种情怀和行为, 也就是通常说的知恩图报。[2]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3]

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 让学生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 回报师长, 报效祖国, 回馈社会。[4]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 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 又要施恩不图报。[5]

2.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现状

感恩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严重缺失。其表现如下:

2.1 漠视生命

当今的中学生,整天抱怨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在当前的教育模式和社会背景下,中学生的首要目标和理想就是中考和高考,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他们无法正确看待生命的多姿多彩,无法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无法理解生命意义,因此缺乏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经常沉溺于网络游戏、小说世界等。[6]有的学生甚至想不开,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不顾父母亲人的感受,选择轻生的道路。

2.2 迷失自我

我们常听到中学生说“我不长大该多好啊,长大太无聊,太可怕了”,这是他们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他们可能因为缺乏信仰而担忧前途的渺茫,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干什么;他们可能因为受现实中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盲目而机械地追求成人化、世俗化的“理想”,提早结束学业,进入社会打工;他们可能迷失在网络和暴力游戏的虚幻世界里,不能自拔。缺乏足够生命关怀的他们正在忘却追求人生的远大理想,正在忘记建筑神圣的精神家园,迷失在所谓“自我价值”的泥潭中。[7]

2.3 冷漠恩人

对父母:大多数中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鞋带都不会系,不愿意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来不参加任何劳动;部分中学生是家里的“太上皇”,一不顺心就跟父母吵架,只知道无限制地向父母索取,却从不懂得关心父母,感恩父母;一些中学生盲目跟风,挑吃挑穿,互相攀比,不懂得理解父母的艰辛,甚至抱怨父母无能,却不知道真正无

能的是自己。[8]

对老师:一些青少年受商品经济的影响,把美好的师生感情变成了功力的“商品关系”,认为老师付出劳动教自己是应该的,是自己花钱买来的,所以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老师,认为老师的提问和改错惩罚都是故意刁难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行为;部分学生在校园遇到老师,就像不认识一样,课堂上更是无视老师的存在;不少学生把取得成绩全部归结为自己的努力,但是一退步就是老师的责任,认为自己所有的不好都是老师的无能,从来不知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老师的工作。[9]对同学朋友: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更多时候表现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好的经验和参考资料不能和同学分享,独自占有;只重索取,不求贡献,需要朋友的时候一个样子,不需要的时候什么都不是,不懂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桃李”的意思;物化朋友之间的友谊,认为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购买和衡量的;锱铢必较,心眼比针鼻还细,不能宽容别人对自己的伤害,甚至想找机会报复。

3.青少年缺乏感恩情怀的原因

3.1 家庭因素的影响

(1)父母不以身作则, 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俗话说, “孩子是大人的影子, ”有不少父母不能以身作则, 对自己的老人不尽孝道, 等到子女不孝时, 又怨天尤人。殊不知,种瓜得瓜,种豆得都,种什么因,得什么果。[10]

(2)父母教养缺失, 导致孩子不懂得感恩。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 家长的教养观念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 中国的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 而轻视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 他们的理念就是“只要你学习好, 就是什么都好”这种片面的教养观念。使孩子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顺理成章, 天经地义。孩子的这种心理是绝对不可能产生任何感恩之情的。

3.2 学校对德育的忽视

长期以来, 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 只重智育而忽视德育。虽然理论上讲“五育并举, 德育为先”, 但德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 抓起来不要”。正所谓“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11]这些教育的功利性强有力的排挤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这就难怪青少年缺失感恩之心、感恩之情。其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学问。

3.3 社会的负面影响

从社会层面看, 我国正处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各种外来文化和思想相互碰撞。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口的流动性日益频繁, 人际交往日益打破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的束缚,人际关系日益“陌生化”, 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情感的交流逐渐减少, 变得逐渐疏远和冷漠。[12]同时, 由于现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增加, 社会风气败坏, 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这些现象都会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产生不良的影响, 严重阻碍他们正确道德观的形成。

4.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策略

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没有权利去责怪现在有道德缺陷的青少们, 但我们有义务去改善和挽救正在渐渐淡化的道德观念和日益冷漠的心。只有全社会各个部门都行动起来, 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重视起来, 我们的和谐社会关系才能建立起来, 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4.1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作为孩子最初教育者的家长们, 应该以身作则, 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爱孩子,

就要习惯让孩子干一些家务, 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要学会做一个“懒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家里的困难、父母工作的辛劳, 从而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珍爱家庭,对父母产生尊敬、爱戴和感激之情。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因为爱他才会为他付出这么多, 让他们了解父母生活、工作的压力和艰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自己学着洗衣服、做饭。家在农村的,利用假期,家长可以让孩子下地帮忙干活,或者做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让孩子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父母的艰辛。[13]

4.2 学校和老师要清楚基础教育固然重要, 道德教育更不能松懈

(1)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一位合格的班主任,应该是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都要对学生加以关心和引导,但是这并不表示班主任就是学生的保姆。班主任要学会“偷懒”,没有必要事事都亲力亲为,平时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做事, 既能锻炼学生做事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当学生完成得出色时,班主任要及时鼓励, 予以肯定表扬。让学生明白“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很多事,从中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 老师的苦心,同时也增强自信心。[14]

(2)以身作则, 做好学生的楷模。爱的传递永远不可能靠说教来实现, 榜样的表率作用是最有效的。教师的思想素质对学生会构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的, 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 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 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它体现在教师的品格之中, 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注入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修养, 以身立教。教育讲究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感恩并不是简单的行为习惯养成。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效仿的楷模。在品德教育中,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并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人和社会的感激。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的行为,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生不自己觉的就跟着老师学。

4.3举行感恩活动, 加强感恩意识宣传。

( 1) 在班会中结合社会中的感恩典型事例(这些典型事例都要求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最好是贴近大家生活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展开讨论, 在班级中树立感恩的基本意识。

( 2) 多读书看报,感受书中的温暖,并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恩心得体会。

( 3) 感恩从身边小事做起, 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学生履行学生的基本义务, 遵守学校基本规范; 在班级大扫除中, 要求学生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自己承包打扫任务, 并对自己的劳动负责; 要对保洁的同学感恩, 不随地乱扔垃圾; 要对帮助自己的同学感恩, 多说谢谢。

( 4) 回报父母养育恩, 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说打扫卫生、做饭、给父母洗衣服、为父母洗脚、亲口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等, 从中体验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寻找父母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东西, 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

( 5) 感恩不仅仅是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朋友,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等。在学校,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感恩的征文活动、演讲比赛。

4.4社会正面感恩教育必不可少

社会媒体要造成正面宣传,发扬社会正能量,对于社会中出现的过河拆桥, 落井下石等与感恩之心背离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批判和打击。

5.结束语

句俗话:“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 有了感恩之心, 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 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相信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会充满感恩之情。

参考文献:

[1]唐晓龙著.感恩的心[N].人民出版社.

[2]苏婷.体验.把感恩印在心头[M].中国教育报2006- 10- 25.

[3]唐骏波,祖霞.教会孩子感恩[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4]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5]陈代玲.在互动中学会感恩[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11).

[6]原亮.常怀感恩之心[J].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2006(6).

[7]《感恩教育的思考》.叶华茂著

[8]李玲.感动, 班主任之友[J].2006,( 2) .

[9]林云霞.系列活动促感恩, 班主任之友[J].2007,( 2) .

[10] 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 .北京教育( 高教版) ,2005, ( 5) : 13.

[11]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 .教育科学,2004, ( 4) : 9.

[12] 刘咏宝.关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思考[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 4) .

[13] 李元卿.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少[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 05- 17.

[14] 叶澜.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而努力[J] .教育研究,2004, (2) .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

“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总结

“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总结 在草长莺飞,百花飘香的季节,盐池中学伴随着浓浓的春意正开展着一场撼动人心的德育教育活动——感恩励志教育。现已取得了超出预料的效果。我们现将我校的感恩励志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原因 长期以来,**中学一直秉承着“育人以德为先”的办学宗旨,培育了很多优秀学子。但是,在当今新的社会条件下却遇到了新的问题:开设的思想道德之类的课程有些学生不爱听,每年开展的“学雷锋做好事”之类的活动也收效不大。而现实却是学生中存在着很多令人忧心的问题,诸如一些学生政治信仰迷茫:信息归属虚无,理想概念模糊,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任性、傲慢、冷漠、自私;一些学生不明荣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偏激;一些学生心境浮躁,学习不努力,做事不认真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摆在了校领导的面前。经过多次认真讨论,在教委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全校一百余名师生中开展感恩励志教育。 我们所以做出这样一个决定,首先它符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对青少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第二,感恩之心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是为人之本、立身之德,是当前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其三,它符合我校学生思想实际,是所谓“对症下药”,势在必行。 二、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概况 今年开学伊始,教委主任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提出“本学期要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使师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并能自信自立,励志成才。”还决定将2011年5月定为“德育教育集中活动月”。于是,以“感恩励志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在全校师生中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5月12日,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学会感恩,励志成才”倡议书。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 随之各个班级相继召开“感恩励志教育主题”班会。一场场感人心扉的主题班会,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恩故事在师生们的心底回响、激荡。于是感恩励志的文章、书画如雪片般飞来。据初步统计,在近两周的时间里,全校举办了3场感恩励志教育主题班会;收集到有关感恩励志的各类手抄报、板报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班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演唱感恩歌曲、举办感恩朗诵会、制作宣传感恩内容的手抄报等等。学校校园春意浓浓,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如润心田的春雨,如明媚的阳光洒落在每位学子的心田。 通过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感恩并不那么遥不可及,感恩也并不那么复杂。感恩无处不在,感恩就在你身边。感恩,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如何把师生们的感恩之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这是摆在校领导面前的又一课题。经过讨论认为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会做人,做人的关键是要磨砺宏大而坚定的人生志向。周恩来所以能自幼便发愤学习,就因他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茅以升能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桥梁专家,是因他早就萌

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思考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入侵,青少年们有一些迷失,缺乏感恩思想,缺乏感恩教育。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青少年增强感恩意识。本文就什么是感恩教育,青少年感恩教育现状、感恩意识缺失、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青少年 1.什么是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崇高情感, 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在自然界中就有“鸦有反哺之义, 羊有跪乳之恩”的传说。中华五千年文明一直都有感恩的传统美德, 如“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处世信条, 都在警醒着我们, 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懂得感恩。[1] 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 一种情怀和行为, 也就是通常说的知恩图报。[2]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3] 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 让学生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 回报师长, 报效祖国, 回馈社会。[4]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 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 又要施恩不图报。[5] 2.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现状 感恩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严重缺失。其表现如下: 2.1 漠视生命 当今的中学生,整天抱怨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在当前的教育模式和社会背景下,中学生的首要目标和理想就是中考和高考,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他们无法正确看待生命的多姿多彩,无法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无法理解生命意义,因此缺乏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经常沉溺于网络游戏、小说世界等。[6]有的学生甚至想不开,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不顾父母亲人的感受,选择轻生的道路。 2.2 迷失自我 我们常听到中学生说“我不长大该多好啊,长大太无聊,太可怕了”,这是他们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他们可能因为缺乏信仰而担忧前途的渺茫,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干什么;他们可能因为受现实中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盲目而机械地追求成人化、世俗化的“理想”,提早结束学业,进入社会打工;他们可能迷失在网络和暴力游戏的虚幻世界里,不能自拔。缺乏足够生命关怀的他们正在忘却追求人生的远大理想,正在忘记建筑神圣的精神家园,迷失在所谓“自我价值”的泥潭中。[7] 2.3 冷漠恩人 对父母:大多数中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鞋带都不会系,不愿意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来不参加任何劳动;部分中学生是家里的“太上皇”,一不顺心就跟父母吵架,只知道无限制地向父母索取,却从不懂得关心父母,感恩父母;一些中学生盲目跟风,挑吃挑穿,互相攀比,不懂得理解父母的艰辛,甚至抱怨父母无能,却不知道真正无

谈谈对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

谈谈对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 临洮县辛店小学罗银萍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人生之路上起着奠基石的重要作用。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家长要从根本上,长远上爱孩子,要宽严有度,让孩子学会独立成长,在严格要求孩子学好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将来成人成才。 [关键词]:家庭教育培养独立成长习惯与品质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三者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父母乃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乃人生第一所学校”。孩子从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人生之路上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家长怎么保护都不过分。这使我想到了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针对子女教育问题讲过一句很经典的话:“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就看你怎么爱。”那么,怎么爱才算合适呢?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一、爱而不溺,宽严有度 现在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不少家长都对孩子百依百顺,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加之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爱,娇生惯养,甚至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狭隘的偏见,对孩子的错误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对孩子所犯错误置之不理,或顾及到自己孩子的名声、孩子

的前途,而竭尽全力为孩子开脱,不与学校合作,到头来往往是事与愿违、后悔莫及。 我班上有个性格很内向的男孩,经常偷拿别人的东西和零花钱,我与家长几次交流未果,因为家长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这样。终于有一天早晨,街上包子馆的老板娘追到学校,指出该生偷了店里一百元钱,并声称已不是初次,要报案。我通知了家长,经过一番追问和调查,情况属实。家长被气的面红耳赤,这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显然,处处袒护孩子,过分的迁就溺爱,不仅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由孩子不良行为导致严重后果,那将是对孩子一生的惩罚。 二、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 在中国小朋友和日本小朋友一起去夏令营的事件中,当时中国的家长都是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有爷爷奶奶舍不得孩子去吃苦,还默默掉眼泪,给孩子塞了满满一包好吃的,甚至有的家长开着车送出了好几里路,而日本的小朋友却自己背着书包跑得满头是汗。后来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等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他们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菜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可那只是童话。其实静心想想,孩子依赖性强,不懂基本的生活技能,并不是我们的孩子很娇气,而是家长为了孩子太乐于奉献了,我们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到孩子身上。

对中班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对中班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然而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曾有调查表明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 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学会感恩。感恩是爱心的沟通,爱的情感交流;是爱心的回报, 爱的种子的发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意味着教育是生长生成不是制造锻铸。幼儿是有生命的作物,幼儿园有义务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而健康的环境,让幼儿体验感恩,学会感恩。当我们审视今天的教育时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感恩教育应成为全部教育环境中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元素。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感恩教育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的发端因素 1、基于尚无发现有幼儿园切实开展感恩教育的课题研究 经过各种途径的搜索及查阅我们尚无发现哪所幼儿园开展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而小学,中学却已开展地如火如荼。或许是在别人看来感恩教育对幼儿来说实在是太难实施了。这不禁让人感慨:幼儿期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黄金期岂不事倍功半?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其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是从幼儿身边所熟悉的人和身边的感恩小细节开始着手进行教育。它的本质是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

感恩励志活动总结范文5篇

感恩励志活动总结范文5篇 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为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感恩意识,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现将本次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活动初始通过利用社区大喇叭、主题展板宣传等活动,让社区青少年了解感恩,想要感恩。随后开展了由青少年及其亲人共同参与互动的感恩活动。活动中,青少年们以真挚的感情和动人的语言表达了对父母等亲人的感怀之情,让他们懂得感恩,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社区青少年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释放出了他们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经过此次活动的开展,青少年们懂得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一个人对祖国、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感恩的主题是永恒的,新时代不仅需要技术人才,社会更需要懂得感恩、懂得合作、懂得生活的素质人才。今后,感恩文化也将成为社区内最亮丽的风景线,成为社区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

“感恩”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生活智慧与处世哲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志心扶志,点燃心中激情,激发人本潜能,重树成功信念与报效责任,从而促进道德认同、人本理解和个性发张,实现“人要我做好”到“我要我做好”的自主性转变。 为筹备这次活动,勤助全体成员多次召开会议,安排筹划,做了很细致的准备工作,这次活动能成功举办,跟之前这些准备活动是分不开的。 我们把 ___做的十分到位,除了做展牌还到各个宿舍进行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这次活动是我们勤助09、10级全体成员一起承办的最后一次大型活动。各个成员之间精诚合作,分工明确合理,确保了这次活动顺利完成。 1、活动开始我们的计划是,前期宣传只在食堂门口设展牌,后来发现,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 2、由于音响设备准备不充分,致使活动推迟。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携手,合力共促。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希望家长能重视以下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一是要培养孩子学习上的吃苦耐劳精神。不肯吃苦难成大器。初中的学业比较重,中考的竞争和压力都很大,家长应舍得让孩子多下功夫,多点磨练,在大好的青春年华里学点知识、长点本领,不要让孩子成为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的人。 二是要给孩子以正能量的追求。让孩子从尊敬师长做起,从遵规守纪做起,做举止文雅、知书达理的人,不能攀比玩乐,不能迷恋上网,把孩子的精力扭转到积极健康的生活上来。现在孩子带手机、玩手机已成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认真求学的一大隐患。有些孩子互相攀比手机的贵贱好坏,有些孩子上课期间玩手机,晚上下半夜还在QQ上聊天,有些孩子通过手机的一些社会人混在一起,纠缠不清甚至摆脱不了。孩子的这些攀比手机、无约束无节制玩手机的做法使我们对他们的学业以及身心发展甚至人身安全都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我们无法硬性阻挠家长给孩子买手机,但请家长们一定做到在给孩子配备手机前务必与孩子谈好约束条款并监督孩子务必做到,否则要坚决没收,万万不可纵容。 三是让孩子学业会自主学习。现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比以往要多很多,家长要引导好孩子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目前,各年级都对学生的家庭自主学习进行了激励和指导,并利用班会和校广播做了自主学习典型的经验交流,非常多的学生都动起来了,没有动起来的学生可能会落伍。希望家长们能够和学校一起努力,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于孩子的果外学习除了在时间上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也很重要。好孩子的经验是:一有很好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安排,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选择学习内容,也会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多少等合理搭配学习时间。二学习的专注程度高。他们一旦坐在书桌前会很快进入学习,外界的声响似乎不会对他们造成干扰,这和有的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或者学习不大一会儿就要四处转转走走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中,同样的作业量,差不多学习水平的孩子其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差别很大,其中有部分原因一定是学习的专注程度有差别。三是学习的认真性强。好的孩子无论是作业还是做笔记都不会乱描乱画,看他们的练习题、笔记和考试卷子,其工整程度令人赏尽悦目。另外,好的孩子无论是相对容易的题目还是拨高题目都能认真对待,所以他们的基本功过硬,他们的“笔下误”很少。相反,不较真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子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方红小学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方红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某学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敬仰科学家,3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自己的父母,而敬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期望甚高。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不平衡。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养

育之恩表现冷漠;孝敬之情在心目中淡化,只知受宠,不知感恩。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使得未成年人,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意识。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学校教育始终未能摆脱考试的圈子。教育看分数、教师压力大,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感恩的教育。2009年“六.一”学校组织庆祝会,学生带上凳子到操场观看。班主任为了调查学生的感恩现状,有意不拿凳子到操场。从开始到结束,两个多小时一直站在学生旁边,结果没有任何班的学生主动为老师让座。 孩子们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思想是人的灵魂,如何拯救这“将要垮掉的一代”?良方在哪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

对初二学生家庭教育的八点建议

对初二学生家庭教育的 八点建议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对初二学生家庭教育的八点建议初二时中学生两级分化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二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对他们的认识,投入更多的关注。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危险期”。 对初二学生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缓解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当今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特点,但在方法上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尤其是目前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平时只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家里习惯宠爱他们,而一旦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并向习惯的家长权威挑战时,家长们的反应只能是不知所措。如何教育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1、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 把孩子当作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决策权部分的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2、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

试图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来理解孩子。对某些现象和观念家长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为了让孩子服从而坚决反对。 3、防止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过渡纵容,一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4、家长本身的自律意识要强。 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甚至强烈叛逆。 (二)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压情趣。社会应该在某些方面加强舆论引导,如:中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在当今价值多元的时代,中学生该如何选择?显然,一味的强调课堂知识的重要性不是明智之举,主张课堂知识主动积极的向课外延伸,学生通过走出校园,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了解社会,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步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法制教育。

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实施)

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为此,德育处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冷漠、不知感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又普遍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多层面的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意识,引导广大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的求知精神和感恩心态,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对父母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对生活感恩,增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中、小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 希望通过此次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和造就具有感恩意识的人,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要求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应当”的道理,做到既有报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具体表现在: 1、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知恩报恩; 2、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文明礼貌; 3、在社会:遵守公德,尊老敬贤,关爱他人。 二、活动主题:“学会感恩、爱心永恒” 三、活动时间:2009年2月22日—4月30日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四个“感谢”活动(由班主任负责安排) 1、感谢祖国培养我:爱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国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爱国是全体国民的神圣职责,爱国是当代民众的精神需求,爱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旗帜,爱国是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1)每一次升旗仪式每位学生要认真参加,认真听讲国旗下讲话,不能缺席。 (2)组织学生认识《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 (3)了解关于祖国的“世界之最”,如科技、军事、文化、人文等有关资料。 2、感谢父母养育我:如果感恩之心能从小养成,长大后就一定会知恩图报,孝敬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而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就不可能去爱事业、爱国家、爱别人。 (1)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我为家里经常必做的五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帮厨洗碗、洗衣物;给父母客人敬茶;随父母探望长辈、亲戚。 (2)寄给父母长辈一封《谢谢您,我的......》感恩的信。 (3)有条件的随父母长辈工作一天,感受父母长辈的辛勤劳动。 (4)倾听父母长辈的成长过程和艰苦创业史,谈谈自己的感想。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

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

“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总结

“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总结 “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总结在草长莺飞,百花飘香的季节,盐池中学伴随着浓浓的春意正开展着一场撼动人心的德育教育活动——感恩励志教育。现已取得了超出预料的效果。我们现将我校的感恩励志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学一直秉承着“育人以德为先”的办学宗旨,培育了很多优秀学子。但是,在当今新的社会条件下却遇到了新的问题:开设的思想道德之类的课程有些学生不爱听,每年开展的“学雷锋做好事”之类的活动也收效不大。而现实却是学生中存在着很多令人忧心的问题,诸如一些学生政治信仰迷茫:信息归属虚无,理想概念模糊,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任性、傲慢、冷漠、自私;一些学生不明荣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偏激;一些学生心境浮躁,学习不努力,做事不认真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摆在了校领导的面前。经过多次认真讨论,在教委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全校一百余名师生中开展感恩励志教育。 我们所以做出这样一个决定,首先它符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对青少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第二,感恩之心即是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是为人之本、立身之德,是当前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其三,它符合我校学生思想实际,是所谓“对症下药”,势在必行。 二、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概况今年开学伊始,教委主任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提出“本学期要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使师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并能自信自立,励志成才。”还决定将2020年5月定为“德育教育集中活动月”。于是,以“感恩励志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在全校师生中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5月12日,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学会感恩,励志成才”倡议书。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 随之各个班级相继召开“感恩励志教育主题”班会。一场场感人心扉的主题班会,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恩故事在师生们的心底回响、激荡。于是感恩励志的文章、书画如雪片般飞来。据初步统计,在近两周的时间里,全校举办了3场感恩励志教育主题班会;收集到有关感恩励志的各类手抄报、板报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班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演唱感恩歌曲、举办感恩朗诵会、制作宣传感恩内容的手抄报等等。学校校园春意浓浓,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如润心田的春雨,如明媚的阳光洒落在每位学子的心田。 通过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感恩并不那么遥不可及,感恩也并不那么复杂。感恩无处不在,感恩就在你身边。感

我对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我对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家长会家长发言稿孩子上初中了,能进入枫叶学校让我感到很欣慰。我跟女儿说,在中国,枫叶学校对你而言应该是最适合最好的学校了。在枫叶的几个月中,我明显地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变化,不光是我女儿的,还包括其他的孩子。他们寝室的几个同学从我最初到他们寝室跟他们打招呼他们充耳不闻,到后来见到我都会主动地问好,这就是变化,这就是进步。从班级网站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活动,那样的欢歌笑语,那样的无拘无束,那样的奇思妙想,使这个小小的集体弥漫着友爱和互助,充满着欢乐和想象,孩子们的自信和开心也展现在他们稚嫩的脸蛋上。 几周前,姑娘回家提到要开家长会,问我能否准备个材料发个言。我答应了,之后跟刘老师有过交流,刘老师建议我就家庭教育这个问题谈谈看法。我也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我心里是很打鼓的,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很成熟的考虑,有些实际的做法可能也很摆不上台面。但既然老师说了,我就得尝试着做,因为,我姑娘说了,“不听老师的话,将来是要讨饭的”。 我很理解刘老师。孩子是我们家长的心血所在、无价之宝。孩子的成长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我想,如果我们把对孩子的培养简单地归纳为对孩子智商和情商的培养的话,那么,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在这两方面做出努力,做出贡献。不同的是,学校

更侧重于前者也就是智商的培养,而家庭更侧重于后者也就是情商的培养。学校和家庭注重交流、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方方面面都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会成为一个将来受社会欢迎、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具体表现在自信、开朗、诚实、善良,具有团队精神,懂得感恩和回报。可能有人觉得对这么大的孩子提这些要求太多了。其实看上去多,实际上不多,很多具体表现是相辅相成的。为达到这个目标,我在对孩子的日常家庭教育方面,有意识的注重了下面几点: 首先就是表扬。非常重要。孩子第一次考试语文得全班倒数第二,得到了我的表扬,我告诉她我原本是准备好了她要考好几次倒数第一的。我确实相信,孩子不是骂出来的,更不是打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对孩子,我们要多点惊讶、多点赞许,少点责怪、少点批评。当然表扬必须是真诚的。 其次是鼓励和激励。我经常对孩子说,如果你能再努力一点、认真一点、仔细一点,你一定会做的比现在更好,好得多。当孩子真的尝试这样做以后,也一定会取得这样的结果。适当的时候,也需要予以一定的激励。期中考试以后,姑娘很得意地电话我说,爸爸这次你要带我去泡温泉了。因为,她的语文考了倒数第七名。而我承诺过

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很多人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只知接受,不知责任……这一现状与我们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是有很大关联的,当前很多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缺失,并付诸行动,如何推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联动,形成“感恩”的整体氛围,是放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道大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对本课题的研究。 (二)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 1、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树立“感恩是种责任”的种子,让他们学会尊重、感谢、赞美、帮助别人,懂得生命的重要。 2、培育感恩的幼苗,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进而学会做人。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义务教育。 3、推动家长了解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使他们常揣感恩之心,常怀感激之情。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老师对自己有教育之恩,同学对自己有协助之恩,社会对自己有关爱之恩等等,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具备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方式,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 二、研究对象 镇海区**小学三(1)班学生。 三、研究内容 1、知恩教育研究。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

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总结

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总结 “感恩”是为人之本,立身之德,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关注反省自己的现实生活,培养感激父母、感激他人、感激祖国、感激社会、感激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进而培养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断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 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形式多样地实施“感恩工程” (一)思想教育先行,典型引路,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 1、宣传发动、着力营造感恩励志教育的良好氛围 各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校园电视、校园广播、阅报栏、橱窗、报告会等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参加各项感恩励志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 2、形式多样地开展感恩思想教育。每学年各校都聘请专家来校做感恩励志报告,有时也邀请家长共同参加。各校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纪实视屏,观看《唐山大地震》、《让生命充满爱》、《山村教师》《.洪战辉》等。一场场报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与此同时学校还邀请成功人士做报告,他们的成功给学生予极大的鼓舞和鞭策。“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梦想”成为众多学生的共识和座右铭,激励着在校学生树雄心立壮志。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把感恩教育具体化、活动化,提高德育实效 1、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主要内容:孝敬父母、勤俭节约、珍惜钱物、帮助劳动。 方法要求: (1)回家时,给父母一句真诚的问候,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算一算自己一学期要花费父母多少钱,想一想该如何报答。养成节约用钱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3)记住父母长辈的生日,并表示祝贺; (4)各班召开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 (5)学唱一首感恩父母的歌曲。 (6)积极参加“劳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 2、感谢老师教导之恩 主要内容,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教导,勤奋学习,不忘师恩。 方法要求: (1)遇见老师给老师一声热情的问候;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3)认真完成好每一天的作业; (4)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5)开展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征文、主题班会、写作竞赛等); (6)积极参加“劳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 (7)教师节表示祝贺,自制贺卡等; (8)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 (9)毕业后,不忘给老师来信来电,常回母校看看。 3、感谢他人帮助之恩 主要内容: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乐于助人、拾金不昧、诚实守信 方法要求: (1)在同学中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共8篇)

篇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高二(11) 一、课程名称感恩主题班会课 二、授课题目珍爱生活,感恩父母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 五、课时一节课 六、教学过程 一、走进经典,理解“感恩” 1、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主持人: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感恩的心》,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感恩”是什么意思? 主持人: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感恩的优良传统。“恩”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的惠赐之恩、父母的抚养之恩、祖国的哺育之恩、社会的关怀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等。 二、真情领悟,分享感恩: 1、讲故事: 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①羔羊跪乳: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片孝心,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小羊为了报达母羊的养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着的。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 ②乌鸦反哺的故事:经过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高又壮,飞翔的速度很快,现在已经长成一只大乌鸦。而乌鸦妈妈渐渐衰老,终于飞不动,整天只能坐在窝里。大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在鸟窝里,肚子一定很饿。大乌鸦将虫子带回家,让乌鸦妈妈吃饱之后,自己才吃剩下的。

对初二学生家庭教育的八点建议

对初二学生家庭教育的八点建议 初二时中学生两级分化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二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对他们的认识,投入更多的关注。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危险期”。 对初二学生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缓解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当今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特点,但在方法上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尤其是目前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平时只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家里习惯宠爱他们,而一旦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并向习惯的家长权威挑战时,家长们的反应只能是不知所措。如何教育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1、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 把孩子当作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决策权部分的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2、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 试图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来理解孩子。对某些现象和观念家长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为了让孩子服从而坚决反对。 3、防止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过渡纵容,一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4、家长本身的自律意识要强。 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甚至强烈叛逆。 (二)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压情趣。社会应该在某些方面加强舆论引导,如:中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在当今价值多元的时代,中学生该如何选择?显然,一味的强调课堂知识的重要性不是明智之举,主张课堂知识主动积极的向课外延伸,学生通过走出校园,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了解社会,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步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法制教育。 初二孩子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家长要了解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并能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指点,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出现的种种烦恼,使他们能更好的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同时不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加强对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四)加强家校联系,多与班主任、学生沟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