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内容摘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儿童的任务。近些年,早期教育大力提倡为幼儿的明天作准备,提出幼儿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具有合作、宽容、承受挫折、有爱心等健康品质。

然而,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玩好的,象温室中的花朵,被家长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久而久之,养成了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好的事物都应该给自己的不良品质。他们只知道向别人索取爱,而不知道将爱奉献给别人,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呵护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因此,成人在教会幼儿享受爱的同时,应教会幼儿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这样才能使幼儿知道爱是需要双向交流,只有付出了爱才能得到爱,从而使幼儿的身心更加健康发展。所以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爱心、对物的爱心行为、幼儿、培养

一、背景和意义

1、幼儿教育的改革向幼儿园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21世纪,人类社会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此

相适应,教育领域在价值观、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幼儿的品德教育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得以重视和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在教育部2001年6月29日颁布的《幼儿

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突出了幼儿教育中情感、兴趣、态度、人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而当今家长对这一方面的教育意识叫薄弱,无论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还是非独生子女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方面,而对品德教育方面要求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家长把孩子智力发展看成头等大事,识字、绘画、舞蹈、钢琴、珠心算等样样让孩子去学,而有意识引导孩子关心、帮助他人、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却要求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吃亏,这种错误的观念正是造成幼儿缺乏爱心的主要原因。如何贯彻纲要的精神,使幼儿教育具有整体性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对幼教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2、从区域活动中看幼儿的爱心行为

幼儿教育不管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都是一个整

体,在孩子眼里,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整体,他们更关注具体事物为什么是这样或者是那样,而并不在意这些感觉来自于哪个学科的范畴。幼儿教育的发展就应该充分发展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成为一个系统,因此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过于分化。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区域活动便实现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区域活动的开设给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即带来了挑战又带了机遇。区域活动要顺应教育的需求,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玩具和操作材料。这些玩具和操作材料的投入使用正是考验幼儿爱心行为的好时机。要想延长玩具和操作材料的使用寿命就需要每个幼儿的爱护,即要要求幼儿具有爱心。往

往幼儿在对物的爱心行为相当冷落。本班有在对待区域活动中的玩具和操作材料是没有爱心。这可以从我班幼儿的举动中体现出来。本班幼儿只要一听到区域活动开放就拼命地奔向自己喜欢的活动区,进入区角后就开始争抢玩具、藏玩具的情况,有的幼儿用手扔、用脚踢,当成了发泄工具,有的幼儿在放学家人来接时就把自己玩过的玩具随便一摊,一走了之。既然幼儿对自己玩过的玩具都不能收拾好,他还能把掉在地上的玩具主动地捡起来送回原处,这简直是天方夜谈!玩具能经得起幼儿这样的折腾吗?玩具还能以原来的面貌出现在区角吗?所有的疑问可以在幼儿的爱心行为没有得以形成中找到答案。

3、从饲养小兔看幼儿爱心行为

发展是永不变的话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幼儿的道德品质是否也在

发展呢?现就从本班幼儿饲养小兔中再看幼儿爱心行为。

有一天,小翔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兔。当时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一向被我们认为小气的他也学会了和人分享,担心的是本班幼儿连区域中的玩具和操作材料都不能爱护,小兔能照顾好吗?这下不是给我找麻烦吗?幼儿见到小兔格外兴奋,各个手舞足蹈,争先恐后得围在小兔身边。自然地孩子告状的现象就增多了,孩子的道德品质就毫无掩饰的流露出来了。我听到孩子间一阵阵的争吵声“你为什么要推我啊”、“你不可以站旁边一点的”、“小兔不是你一个人的,你干嘛挡住别人”、“我和小翔是好朋友,你不是,你不能看”等等的吵声此伏彼起。过了一会儿小翔的声音从吵闹中惊醒了大家,他说:“好了,你们不要吵了,再吵小兔就要

饿死了,小兔也要安静的环境,你们一吵它就要烦了,然后它就不吃草了。小兔和我们小朋友一样,讨厌噪音,你们再吵小兔就要回到兔妈妈的身边,这样我们就再有看不到可爱的小兔了,你们快闭上嘴巴”。他的话音一落,全场一片安静。这片安静给我这位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多思考。为什么孩子们听到小翔的话能保持安静呢?这不就说明了孩子对小兔还是有很强的爱心吗?他们懂得了小兔和人一样需要一种环境。

于是,我接过小翔的话说:“对了,小兔是很聪明的,它知道了你们在吵嘴,它就不吃了,我们应该给它一种安静的环境,让它过得开心,你们说好不好啊?”所有的幼儿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会做到的,我们一定会做到的,你放心,张老师。”此时彬彬脱口而出问了我一个问题:“张老师,我们小朋友每天要吃饭,那小兔饿了怎么办啊?谁来喂它?”彬彬的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的幼儿说让小翔自己带菜叶来,小兔是他自己的;有的幼儿说让我们张老师带菜叶,因为张老师是我们的老师;有的幼儿说到厨房里要点菜叶;有的幼儿说让每个小朋友轮流照顾小兔一天;有的说干脆把小兔放到传达室给大伯管……经过讨论后我们最后决定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每天轮流照顾小兔一天。第二天轮到包顺泽小朋友,他一大早就提着一袋青菜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对我说:“张老师,你来瞧瞧我带来的青菜可新鲜了,是我爷爷跑到很远的地方买来的,很鲜很嫩的,小兔肯定很喜欢吃的,是我特意吩咐我爷爷的。爷爷说现在很多菜叶是打过农药的,小兔吃了会拉肚子”。说完话就朝小兔的方向跑去,之后,他又对我说:“张老师,小兔的笼子好脏,我们一起把笼子洗洗干净,让小兔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听到阿顺的这些话我被感动了。原来的阿顺是

全园有名的皮大王,任性、缺乏爱心、没有同情心的人,曾经把我班的小乌龟从三楼扔到一楼,摔的粉身碎骨。可现在他却变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轮到的幼儿都自觉主动地照顾好小兔。一转眼周末快到了,周末小兔该怎么办呢?我的问题一提很多小朋友都抢着要带小兔回家过周末。一番你争我抢的场面久久难以平静。最终西西小朋友的一句话使大家拱手把小兔让她带回家过周末。西西说:“小兔和我过周末吧,因为我妈妈是医生。万一小兔生病了,我妈妈会给它药吃的,我一定会把小兔照顾好的”。果真如此,星期一小兔回到班级后所有的小朋友都觉得小兔好象长胖了点。接下来的周末兔子都是和我班的小朋友共同度过。可见,每个幼儿是最有爱心的。从此,助认为乐,关心他人,学会分享在孩子间已蔚然成风。

二、概念界定

爱心行为分为对人的爱心行为和对物的爱心行为两部分。对人的爱心行为又

分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和与他他人分享五类,对物的爱心行为分为爱惜物品、关心动植物两类。

我认为要着重培养幼儿对物的爱心行为。因此幼儿爱心行为的发生受发生对象的影响,幼儿对人的爱心行为往往高于对物的爱心行为。据具体记录来看,幼儿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如父母、伙伴,较易产生爱心。在家中,他们能主动地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父母忙或不适时会体谅他们,不去麻烦他们、打扰他们。在幼儿园更是如此。每天一早来到幼儿园他们就帮老师做事情而且还会帮能力弱的幼儿系鞋带、扣扣子。可

是在对物的爱心行为上就不够理想了。他们对待班级的植物角态度冷淡,都要在老师再三叮嘱下记住给植物浇水。同时对班级中的公共设施,幼儿很少会去爱护,特别是区域活动中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很多幼儿看见玩具和操作材料掉在地上,他们不但不去捡而且是不屑一顾甚至部分幼儿用脚踢、用脚踩。可见,对幼儿进行对物的爱心教育势在必行。

三、影响幼儿爱心行为的因素

影响幼儿爱心行为的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熏陶、个

体因素等,但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家长的教育因素。

1、家长的儿童观影响

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科学的儿童观对幼儿爱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影响。现在仍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只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依附于自己,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立特殊的社会成员。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家长往往更多的是呵护,照顾甚至是溺爱,很少以平等的心态给孩子义务、权利、责任。这样无形中便影响和阻碍了幼儿爱心行为的正常培养。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儿童观对幼儿爱心行为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2、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对这一方面的教育意识叫薄弱,无论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好是非独生子女

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方面,而对品德教育方面要求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家长把孩子智

力发展看成头等大事,识字、绘画、舞蹈、钢琴、珠心算等样样让孩子去学,而有意识引导孩子关心、帮助他人、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却要求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吃亏,这种错误的观念正是造成幼儿缺乏爱心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必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3、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

采取依赖的包办代替的态度还是放手让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方法呢?在两

种不同的旧方式方法下孩子的表现大不相同。放手让孩子自由行动的方式方法,使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尝试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而那种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怕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会的事事包办代替的家长,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习惯于“等”而不“做”,变得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责任意识薄弱,所以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要科学大胆。

四、培养幼儿爱心行为的对策

影响幼儿爱心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么关于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也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从幼儿区域活动和饲养小兔两方面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心理学中寻找答案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必须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地,让他能行使自己的权利、尽自己的义务、负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包办代替。一个对培养幼儿爱心行为有帮助的建议是:

“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要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所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自己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就家长而言,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爱心行为的培养,首先,要求家庭具有良好的民主气氛。平时家长多向孩子讨论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见解,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涉及伦理道德等问题的事例,引导孩子对社会现象独立做出正确的解释。其次,强调孩子的主题作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绝不是完全被动的角色,对一种现象,如果他心中原有的解释没有出现矛盾,他就永远不会接受新的解释。

(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

1、家长要为孩子作出爱心榜样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孩子是天真、幼稚、好模仿,因此在家中父母应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外出时遇有机会也要对他人付出爱心,如扶盲人过马路、帮老人扛东西、公交车上给年幼老少让座等。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正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人”。

2、家长要结合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结合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如:在公交车上

看到老年人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看,奶奶年龄这么大,站着多辛苦,多累,给奶奶让个座吧”。当孩子表现出关心、呵护、帮助他人等爱心行为或为爱心行为作出努力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进行

心理上的强化。这样,时间久了,习惯就成自然了,孩子会逐渐形成思维定势,爱心行为也将日益增多。

(三)、教师应增强对幼儿进行爱心行为教育重要性认识,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1、有意识地选用爱心教育方面的教材。目前,有关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专用教材、书籍很少,教师需付出努力,多方面阅读,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加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结合日常生活,创作适合幼儿学习、理解的爱心教材。

2、教育目标,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对幼儿的爱心教育目前大多数采用随机教育,没有一定的主题目标。有的幼儿园开展“爱”的主题教育,也只局限于一时一事,时间过后,“爱”的主题教育也随之结束。幼儿园中的爱心教育没有系统教学目标,不能象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等有总目标,阶段目标、年龄目标,还有具体的课时目标。因此,要使爱心教育象其他教育目标一样正规化、系统化,教师在进行爱心教育时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幼儿更有兴趣更好的掌握。如游戏活动,游戏是具有社会性与实践性,又是幼儿喜欢活动。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让幼儿在娱乐中轻松的掌握爱心行为。随机教育,这种方法是我们教师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时运用较多的一种。但教师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仔细的观察幼儿在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活动,抓住每个教育契机,随时随地,有的放矢的教育。

3、意识创设教育环境。环境对幼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创设各种活动区,布置环境时,应有意识地加入爱心行为教育的内容,

将爱心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的各项活动和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

[幼儿园教案网]

结语

有爱心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催化剂,而在素质教育全面提倡的今天,爱心行为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了。它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因而,有待广大的幼教工作者与家长在生活和教育中共同不懈的努力!

浅谈幼儿园对幼儿的爱心教育

浅谈幼儿园对幼儿的爱心教育 发表时间:2019-05-08T16:39:36.91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作者:蔡启霞[导读]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明确的标注,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对其德肓教育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对幼儿情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在培养方式上要能够做到移默化的影响到幼儿的生活中。 蔡启霞(杭州市江干区八堡幼儿园浙江杭州 310019) 摘要: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明确的标注,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对其德肓教育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对幼儿情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在培养方式上要能够做到移默化的影响到幼儿的生活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能够发现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对于幼儿园来讲,其重点在于对幼儿的情感教育,用爱来感染学生,本文就对幼儿爱的教育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情感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128-01 一、让爱的教育融入课堂 当今时代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或者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个性都较为的自我,养成这种个性的主要原因是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们都困绕他来转,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也认为只有这一个孩子应该宠着,只要不哭不洞就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心里学家从中得出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其习惯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抓住这一时期,重点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为今后幼儿的发展莫定良好的基础。针对这一教学任务我们目前面临的难点就是如何对这么小的孩子讲述大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先让孩子懂得去爱是非常关键的,就章孩子玩玩具来讲,我们可以先让孩子爱上玩具和玩具交朋友,这样就能改掉孩子破坏玩具的习惯。 在教幼儿场《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的过程中我先给孩子们设置问题,比如:小乌鸦小时候是谁喂它们吃虫子的?以及歌曲中的乌鸦为什么急匆匆分回家?然后我为幼儿放这首歌曲,听完整首歌曲之后孩子们就开始对以上两个间题进行回答,答案多数都是:一是乌鸦妈妈给小乌鸦喂虫子;二是乌鸦着急回家是要给年老的妈妈为虫子。然后我会接着进行提问“歌曲中的小鸟鸦爱它的妈妈吗?那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爱谁呢?”这时孩子们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爱妈妈,有的爱爸爸,有的爱爷爷奶奶等等。然后我会问孩子们:“那么以后要不要听我们爱的人的话?大人们照顾我们很辛苦对不对?”孩子们的回答是让我满意的,都是肯定的答案。最后我会点名几个家长反映在家中喜欢动手的孩子,他们向我保证不会再打长辈之后我编给予其表扬,并奖励一枚小印章。这节课对于我来讲是非常成功的。 我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通常会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来讲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我还会对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并结合实际情祝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这样持绩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的坏习惯会得到有效的改善。从中我们能够发现,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不能溺爱孩子,必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够让孩子实现健康成长。 二、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之心教育幼儿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一个慈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不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用爱心塑造幼儿的心灵,用爱心激发幼儿的热情,爱心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催化剂,我们只有时刻把他带在身边,就一定会创造美好的明天”。刚入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整天在父母的身边,入园时面对着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小朋友,独立性强的幼儿能融入集体生活,胆小,性格内向的幼儿哭闹不停,这时就更需要教师付出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小朋友对他们的爱和关心。 三、给幼儿的心里存款学会感思 感思教育是目前教育者进行幼儿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和报恩等,这被划分在人文教育范围内,这一教育方式必须要潜移默化来进行。我认为只有让孩子先懂得去爱オ能学会感思。感思是发自内心的对人和事的宽容和理解,其中互相的信任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能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会爱和感恩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中多一份快乐,只有这样才会感受到幸福。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给孩子们讲述以感思为主題的传统故事,这样能够潜移默化的让幼儿记住感思。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二父母,就必须要担任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多天心孩子,还要及时的发现孩子表现的关爱行为并及时对其进行表扬。 现在听人都在议论:“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自私,只为自己着想一点也没有想到别人。特别是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可是我们是曾想到一切责任是否归于我们自己。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是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雕刻家,把孩子雕刻成一个怎样的人,难道不是我们的责任吗?所以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共用进行教育,在爱和懂的感恩的教育下使孩子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邵梦雅. 奏响爱的音符——浅谈幼儿园对幼儿的“爱心”教育[J]. 幼儿教学研究, 2011(1):44-45. [2]邓天秀. 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浅析幼儿爱心教育[J]. 软件:教育现代化, 2012(10):193-193. [3]赵洁. 开启幼儿的爱心之门——浅谈幼儿爱心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下), 2012(9):170-171. [4]段海霞. 爱,是教育的起点——浅谈正确的幼儿教育之爱[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5):39-40.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能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给予儿童们相应的帮助指导。以下是为大家精心的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是一门与中职教育类专业相结合的一门理论课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普及和推广,对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关键词: 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思考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境来看,教学情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怕学的学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论性。学生对课程对象―幼儿缺乏实际的研究,造成了教学内容毫无根据可言。学生缺乏与幼儿接触和相处的经历,对幼儿身心变化规律了解不甚了解,对理解所学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设置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法;拓展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储备量;创新作业形式,提升作业实效等方面,浅析了中职幼儿教学心理学课程教学。 一、设置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师生双向活动过程。因而,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还必须研究学生如何学。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即学生能否以主体角色参与学习,把自身蕴藏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这在职业中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众所周知,职业中学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方面,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法 一个项目的过程包括设定目标、实施方案、评估和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项目教学法,需要学生花费课余时间完成项目,教师要随着对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在“儿童心理健康”的一章中,针对儿童行为的偏差进行矫正,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六人一组。 2、第二步,拟定实施项目的方案,分配成员任务,制定任务计划表。实施者要针对幼儿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方案,方案中包括:制定活动的总目标和层次目标,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品质作为总目标,层次目标可以有单元目标、动机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活动的步骤,可以使用主体单元等系列方式;选用的方法最好是游戏法,游戏中的玩具和情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 导读:篇一:幼儿教育论文 一、寓教育于游戏中 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几乎所有的家长从孩子牙牙学语就教孩子识字、数数、背唐诗,还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去学英语、学舞蹈、学音乐,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全能手。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不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有点拔苗助长的味道。如果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就觉得读书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从而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本来很好的教育目的却走向了反面,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方法是我们值得反思的。“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过家家、搭积木、听故事、讲故事、捉迷藏……这些游戏是孩子们热衷于玩的,是百玩不厌的游戏。看起来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对周围的事物毫不在意,恰恰相反,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对周围人、事物的认知就是从这里启蒙的。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是无师自通的,没有人教,他们在刻意模仿别人的言语表情行为。一岁以前的婴儿就能模仿出成人的脸部表情,两岁的婴儿会打电话,模仿着大人的各种行为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想象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比如他们可以将一块积木当成照相机,这就是想象力的表现。他们还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具体的情节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更有耐心,

更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去。游戏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及时选取与游戏有关的物品,为幼儿的思维发展提供了物质寄托,各种物质的外在条件又能创设很多不同的幼儿活动的情景,各种情景又能产生不同的问题,一系列的活动场景为幼儿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景,所以,游戏中的各种场景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经常开展各种智力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比赛,这样大大提高了幼儿思考问题的速度及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在教学中,我不问:“小朋友们,算算看1+3等于几?”如果这样上课,用不了几天,他们就不愿上课了。如果用一副扑克牌来认识1-10的数字,那么小朋友们肯定是乐于接受的,在玩中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数的运算。 二、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有天早上吃完小点心后,有个小朋友问:“老师,现在到院子里去玩,好不好?”“好的,你们可要听话哟!”玩了一阵阵时间,有些孩子为了活动区域,争抢了起来,都要争着玩刚添置的过山车。这时我想,不参与他们的争抢,看看他们怎样处理,他们处理不了我再参与处理。结果,他们采用“石头、剪刀、布”方法,决定谁先来玩。我及时表扬了孩子们的做法。在院子西北区域的数学区里,我放置了我制作的“玩具”。“这是用什么来做成的呀?”几个孩子边玩边好奇地问。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我只是微笑,尔后点点头,以示他们自己发表各自的想法看法。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爱心的培养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爱心的培养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爱心的培养 前几天,我们全班小朋友集体种豆子,在活动中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很高。当小朋友们种完豆子后,我就此让他们讨论:“我们该如何来照顾小豆子?”小朋友们顿时积极的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要每天去看看小豆子。”有的说:“我会和小豆子说话。”还有的说:“我要给小豆子浇好多好多的水。”听到小朋友们的发言,我感到他们真的长大了,懂得了关心爱护小植物了。于是,我讲解了应该怎样照顾小豆子以及注意事项。比如:浇水时,水不能太多。看小豆子的时候,不要用手去弄小豆子等。我发现,他们都听得很认真。 接下来的几天,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小朋友们会在吃饭后或区域活动的时候,围在小豆子旁一起观察交流,发现问题还会及时的提出来,并且当由小朋友提出问题时,别的小朋友会为他解答或找老师帮助。 由此,我觉得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他们还能相互交流讨论,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大类:1.摘要式笔记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 (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 (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 (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

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内容摘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儿童的任务。近些年,早期教育大力提倡为幼儿的明天作准备,提出幼儿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具有合作、宽容、承受挫折、有爱心等健康品质。 然而,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玩好的,象温室中的花朵,被家长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久而久之,养成了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好的事物都应该给自己的不良品质。他们只知道向别人索取爱,而不知道将爱奉献给别人,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呵护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因此,成人在教会幼儿享受爱的同时,应教会幼儿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这样才能使幼儿知道爱是需要双向交流,只有付出了爱才能得到爱,从而使幼儿的身心更加健康发展。所以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爱心、对物的爱心行为、幼儿、培养 一、背景和意义 1、幼儿教育的改革向幼儿园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21世纪,人类社会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此 相适应,教育领域在价值观、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幼儿的品德教育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得以重视和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在教育部2001年6月29日颁布的《幼儿

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突出了幼儿教育中情感、兴趣、态度、人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而当今家长对这一方面的教育意识叫薄弱,无论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还是非独生子女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方面,而对品德教育方面要求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家长把孩子智力发展看成头等大事,识字、绘画、舞蹈、钢琴、珠心算等样样让孩子去学,而有意识引导孩子关心、帮助他人、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却要求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吃亏,这种错误的观念正是造成幼儿缺乏爱心的主要原因。如何贯彻纲要的精神,使幼儿教育具有整体性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对幼教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2、从区域活动中看幼儿的爱心行为 幼儿教育不管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都是一个整 体,在孩子眼里,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整体,他们更关注具体事物为什么是这样或者是那样,而并不在意这些感觉来自于哪个学科的范畴。幼儿教育的发展就应该充分发展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成为一个系统,因此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过于分化。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区域活动便实现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区域活动的开设给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即带来了挑战又带了机遇。区域活动要顺应教育的需求,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玩具和操作材料。这些玩具和操作材料的投入使用正是考验幼儿爱心行为的好时机。要想延长玩具和操作材料的使用寿命就需要每个幼儿的爱护,即要要求幼儿具有爱心。往

关于幼儿心理学论文

关于幼儿心理学论文 一、被人爱抚的需要 孩子们总是希望别人喜爱他,喜欢经常得到人们的爱护和关怀。在家里,父母的爱抚能够让他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在幼儿园,孩子们渴望从老师那里汲取爱的温暖,受到鼓舞。教师的每一 句夸奖,每一个轻轻的微笑,都能使孩子们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内向、胆怯,尤其是平时较少得到成人关 心的孩子,爱抚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那些能经常得到爱的满足的 孩子,他们的心理、个性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对幼儿充满 爱心,这不仅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条准则。 三、自尊的需要 四、摆脱过失感的需要 幼儿的过失感是在他对事物萌发出某种责任感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幼儿年龄小,缺乏判断能力,理智感差,心理承受能 力低等,他们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如何,因而一旦犯了过失,就会精 神不振,甚至产生惧怕。这种情绪状态说明幼儿意识到某种责任后 果的发生。儿童越是有责任感,过失感就越重,就越需要从过失感 中摆脱出来。对幼儿发生的过失,成人不宜指责、训斥。那样容易 使其形成压抑的心态,整天心神不安。相反,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待 孩子的过失,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过失,犯错误是难免的,改正了便是好孩子。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的很好:“学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过错并为之痛下决心悔过自新之际,教师最好不要草率行事。拯救灵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 是勇气,是宽容。此时,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他留下了信任、 关爱、期望。须知,一个翘首向善、满怀希望的灵魂,他一定能战 胜自我和超越自我。”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五、感情交流的需要

幼儿教育培养论文6篇

幼儿教育培养论文6篇 第一篇:国内外幼儿教育的差异 一、社会环境的差异 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持续增强,但是,人口众多、资源分配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社会竞争 日趋激烈。同样,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也促使幼儿园之间展开了 激烈的竞争。这些竞争最终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其直接后果就是家长 和部分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拔苗助长,过早地开发孩子所谓 的“智力”,幼儿教育体现出急功近利的特点,强调知识教育,却忽 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为了迎合家长 们的需要,针对婴幼儿的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 们趋之若鹜,孩子们的快乐童年被取而代之的是永无休止的培训、训 练和强化学习,于是厌学情绪来得更早了!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国家, 人口相对较少,资源丰富,社会竞争压力相对小,人力资源的竞争还 没有体现在幼儿教育阶段。德国非常重视早期家庭教育,认为家庭在 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为此,德国父母享有带薪育儿假,而且育儿假时间长达两三年,为父母全身心照顾孩子提供了强有 力的法律保障。德国的早期教育投入相对于适龄学前儿童人口数量而 言是比较充足的,有完善的经费投入机制和监督机制,且各个幼儿园 的软硬件环境和教育理念都差别不大,绝大多数家庭都能实现就近入学,家庭承担的学前教育经费只占当地家庭经济收入很小的一部分, 家庭负担相对较小。德国科技发达,生产方式已经完全实现了现代化,相比较而言,他们的“劳动力”是很稀缺的,对于各类职业不存有任 何偏见和歧视,认为每一种职业都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因此,孩子们 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父母不会因为孩子想选择某 种职业可能会“没前途”而对孩子的选择横加干预,孩子们的想法和 意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重视和尊重。德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幼儿园 不得进行教育活动,即不得对幼儿阶段孩子开展知识教育。幼儿园更 加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孩子在幼儿园期间都是没有

如何爱和怎样培养幼儿的爱心

如何爱和怎样培养幼儿的爱心 爱孩子是应该的,但爱孩子也是有原则的。 1、理智的爱。父母疼爱孩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情感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父母的疼爱中受益。因此,疼爱孩子要受理智的控制,要爱的得当、得体、有分寸,孩子年龄不同,父母对他们疼爱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也应不同。对小的孩子要更多的用身体的接触,如亲亲、抱抱,拍拍、摸摸等,对大些的孩子则要用目光,语言等方式对他们的关心、信任、鼓励、称赞等。理智的爱的最高境界是期望,父母应当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能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自幼便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生活自理能力。 2、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要疼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爱,孩子切不可“在福中不知福。”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不仅表现在生活上,父母的赞扬、鼓励是疼爱,父母的要求和批评也是疼爱。孩子对父母的疼爱感受越多,爱的作用力度也越大,孩子对父母给予的疼爱缺乏感受,爱的力量就会大大下降。 3、让孩子学会爱人,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的教育是双向的,即爱与被爱。有的家长却往往忽视了让孩子学会爱人,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他们对孩子付出了全身心的爱,却不要求孩子对父母、长辈倾注爱心,甚至认为孩子还小,还不必要求。殊不知,其结果便是孩子不懂得用爱心去对待他人,他们渐渐地会成为缺乏情感,不具爱心,同情心,心中无他人的人。这对孩子适应社会生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给予孩子疼爱的同时,务必要让孩子对他人,对周围美好的事物充满爱心。 4、培养孩子自爱、自珍、自重。自爱、自珍、自重是人的潜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这些心理品质是孩子自幼逐渐形成的,随着孩子自发意识的发展,他们渐渐地会认识自己,珍爱自己,保护自己,并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事,学本领,做个有出息的人。不懂得自爱、自珍、自重的孩子,一旦遇到外界的诱惑,便很有可能滑向自弃的危险道路。 尊重儿童是教育的基本信条,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要尊重儿童。 1、对所有儿童无歧视,既对任何民族,任何肤色的儿童,任何家族中的儿童都应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2、尊重孩子就是要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尊重是要求的前提,要求是尊重的条件。他又说:要求越严格对他们尊重越有份量。所以,放纵孩子,不管教孩子,任其为所欲为并非尊重孩子,而恰恰是放弃孩子,放弃教育,是对“尊重孩子’’的误解。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应该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一 摘要:幼儿素质发展代表着未来国民的整体水平,要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并通过“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有力促进对幼儿进行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好习惯,提升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有效方法 礼仪是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反映个体的知识和教养水平、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1.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2.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3.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有所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

浅议幼儿的爱心情感的培养

沧州市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论文评定表

(标题: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情感)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参评学科: 申报时间: 2013年 3 月 日 初评编号:

浅议幼儿的爱心情感的培养 信庄小学 论文摘要: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 关键词:情感爱心培养 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

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小蓉蓉跑来问我:“柴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骁骁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铭哲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游戏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来到游戏中间,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和幼儿们一起游戏,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游戏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和朋友相处,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发他们爱的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记得那次我感冒了,很严重。我嘶哑着嗓子去给小朋友上课,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大呼小叫地说:“老师好!”我刚张开嘴让他们安静下来,突然有个声音大声地说:“不要吵了!

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 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 衣食方面。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 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 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 上海市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因此,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全状态受多种交叉、渗透、影响的因素制约。这些因素可以 笼统分为环境、生物学、保健措施的易得性以及生活方式这4种类型。我们应从这4个方 面的心理加以教育渗透。 二、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其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 康的普遍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心理是否健康可参考以下标准:1乐于学习,发展智力;2 适应生活,学习自理;3悦纳自我,具有自信;4乐于交往融入群体;5调节情绪,初学自控。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成人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不但要从以上五个标准出发,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 三、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据和根本教育方法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 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我认为应该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做好幼儿健康心态的表率 儿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也就是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 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幼儿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如果幼儿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会指责;如果幼儿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会打架;如 果幼儿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 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陈鹤琴这句话也反映出同样的道理。所以,父母应精心营造良好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快乐学习是幼儿教育的有效方法 【摘要】快乐是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重视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快乐学习,使其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不可忽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快乐学习;幼儿教育;有效方法 一、幼教过程中,教师既是快乐学习的积极倡导者,又是模范执行者 幼儿快乐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幼儿快乐学习的保证,因为教师担当着培养健康儿童的职责,所以教师要当好自己的心理调节师。将我们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为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倡导形成合作的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关系。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学前儿童,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儿童情绪、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使者.并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培养乐观向上,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当好自己心理的调节师,才有可能为孩子的终身幸福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的成长过程既是感受的过程,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种情绪体验的过程,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不仅要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合理的变化,还要促进幼儿活动情绪愉快的变化,在快乐中实施教育,使之实现一种快乐成长。对幼儿来讲能导致影响幼儿快乐的大致有三方面一是身体是否处于舒适的状态(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二是幼儿所感兴趣的活动,是否身心自由,三是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某种目标,获得成功所产生的感受。作为活动过程中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快乐对促进幼儿成长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能引导和鼓励幼儿主动活动,作为一种动机力量增强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能有助于幼儿形成人际依恋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有助于幼儿成为心理功能完备的人;和幼儿成就相关的快乐能让幼儿自我肯定.包含着力量和信心,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基础。因此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我们几乎总是关注幼儿的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幼儿去学习。 二、实施快乐学习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几种有效方法 1、在实际的活动体验中得到陡乐的情绪体验和知识收获 现在社会的变化使幼儿在生活学习中亲身体验的机会减少,对实际生活的关心减少,

关于学前教育论文.doc

关于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兴趣培养 【摘要】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舞蹈教学中,应通过舞蹈魅力的展示,以及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对学生的舞蹈兴趣进行培养。本文针对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前教育;学习兴趣;策略 本文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表扬和鼓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舞蹈训练。有些学生因为年龄偏大,未能有效开发身体的柔韧性、肌肉能力、深和柔软度,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后,需要从基础做起。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的适度的鼓励和表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每一次点滴的进步都适时地给予鼓励。努力营造一种融洽和愉快的课堂氛围,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喜欢舞蹈课,而不再是惧怕和反感这门功课。 二、在美的感染中增强兴趣 舞蹈是一门人体动作艺术,承载着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进行美

育教育,又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所承担的重大任务。所以,为了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感受美,使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增强。在教学中融入美,在课堂上融入美,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美的一面,而并不仅仅是追求舞蹈技术技能。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 舞蹈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口传身授的方式,这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直至今天,这种方式依然是有效的、重要的和主流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师该如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呢?在舞蹈辅助教学方面,多媒体教学方法非常有效。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录制下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的播放和观看,学生会立即发现自己在动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同样,教师在民族舞教学中,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和民族风情的短篇进行播放,促进学生对该民族的特点进行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这种方式比课堂上教师详尽的描述更加有效。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除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外,还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儿童舞蹈学习中运用"舞林大会"等和舞蹈相关的比较火的电视节目,调动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的变换多样,会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他们也会因此爱上了舞蹈课,期待上下一节舞蹈课,这样就逐渐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精心设计舞蹈展示,使学生在观看作品和老师的表演中,能对舞蹈的美切身感受,进而产生想跳舞的冲动。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在表演前,应为自己表演进行有意识的铺垫,通过全身心的

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一、首先是激发幼儿的感恩意识。孩子小,缺乏爱心,错不在孩子,主要是成人,没有让幼儿学会感激他人、关心他人。因此,应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爱心,教育者要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认识;通过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来体会爱、表达爱。不仅爱自己,重要的是爱他人。 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教育。(一)有意识地选用爱心教育方面的教材。如:故事《孔融让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让座》、手工《红花献给好妈妈》、《爱心卡》等。(二)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思想。笔者认为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行为练习法。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重要的是让幼儿不但懂得道理,而且会做。如:小伙伴跌倒了,扶起来,并给以安慰;帮同伴扣扣子等。(三)创设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植物角种植蒜苗、白菜、花生、向日葵等;在室内饲养各种小动物,如:小蝌蚪、小鱼、小乌龟等。让孩子来喂养、认领、照顾它们,孩子在自己的亲身体会中体验到关爱小动物的快乐。事实证明,让孩子喂养小动物对孩子爱心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伴生病了,没来园,可鼓励幼儿打电话问候;5、12汶川大地震,积极组织幼儿捐款、捐物,关心灾区的小朋友,给他们送去温暖和祝福。让幼儿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了深刻理解,让爱的种子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不仅仅是一次爱心教育,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孩子过生日了,大家为他祝贺,给他唱生日歌,还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并告诉小朋友:“母爱是最伟大的。生日就是妈妈生你的那一天,是妈妈给了你生命,你应该帮妈妈做点小事情,如:倒水、拿拖鞋、听妈妈的话等,让妈妈高兴。将来你还要把你更多的爱回报给妈妈。” 四、利用节日进行爱的教育。一年中,有许多节日,可利用各个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如三八节、母亲节对幼儿进行爱妈妈教育,教师可通过具体事例,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并体验妈妈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重阳节时,教育幼儿更加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并且体会到:关心帮助别人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使幼儿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 五、家园配合,教育一致。对孩子来说,班主任、教师有时要经常换,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辈子不会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农民种地,需要学习、培训,庄稼才能长好,才有好收成;作为家长,更应该需要学习,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家长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心。主要是利用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网络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对幼儿实施爱心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在思想上形成共识,然后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做法。(一)学会接受爱。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最好的、最香的、最可口的,通通都得给他。遗憾的是,大家都没有想到,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的论文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的论文 导读: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 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 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

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

学前教育的论文题目参考

学前教育的论文题目参考 又到了我们写论文的时刻了,大家知道学前教育的论文怎么写吗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题目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幼儿园生成课程及实施策略研究 幼儿园言语教育整体构想 幼儿园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分析和实践探索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现状研究 终身教育与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建构 综合式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 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 试析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 试论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观 语用核心观学前言语教育浅论 赞比亚幼儿教育发展的思考与研究 职前与在职幼儿教师课程观评价研究 自失与重构——入托危机及其策略的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对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播及本土化初探 当代美、日、中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比较研究 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郑州市城市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儿童在向社会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 幼儿甲骨象形识字教学可行性研究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幼儿教师角色转变的启示 幼儿探究性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 城市示范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的研究 多球训练对提高少年儿童启蒙训练阶段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分析研究 self-regulated preschool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论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洛温菲尔德的沙盘游戏治疗理论及其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层次的提升 儿童的道德语言 集体舞学习对5-6岁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影响 游戏的秘密与美好的教育 绵阳市城市幼儿园师幼关系的个案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