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概要

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概要

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概要
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概要

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

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5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 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罗布考 0.5 g,2次/d,连续30 d,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分)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

功能测定。结果普罗布考治疗后在神经功能改善的同时,能够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并且血小板功能亦得以改善。结论普罗布考具有降低C反应蛋白和改善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高敏C反应蛋白;普罗布考;血小板【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obucol and its effect on functions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rat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equally and randomly divided to control group ( receive routine therapy) and treatment group ( receive routine therapy plus 0.5 g probucol,bid,for 30 days).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NIHSS) was evaluated and the C-reactive protein andrat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C-reactive protein andrat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were markedly improved following improvement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Conclusion Probucol possesses the effects of reduce C-reactive protein andrat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Probucol;C-reactive protein;Rat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A S)形成血栓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活化、抗凝和纤溶活性降低以及血流变异常有关。脑梗死的复发率较高,因此,从不同角度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对脑梗死患者的威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反应

蛋白升高和血小板聚集是诱发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因素[1],笔者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的原则,对28例脑梗死 (CI)患者给于普罗布考治疗,以观察其对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效应,以便进一步探讨普罗布考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本文所选56例患者均为急性期入院的持久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病程均在1周之内,并经脑CT 证实。排除标准:小于18或大于85岁,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消化道遗疡病史、孕妇、正在服用延长心电图 QT 间期的药物如胺碘酮等、对普罗布考不能耐受、不依从或可能退出的患者。退出标准:在服药期间受试者出现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药物过敏反应、依从性差、病情加重或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停药者。将上述患者按人院时间先后依次编号 1~56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8例和普罗布考组28例。常规

治疗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 49~79岁,平均(63.2±11.7)岁,内有高血压患者 10 例、糖尿病患者5例; 普罗布考对照组28例,男 17例,女11例,年

龄48~82岁,平均(62.1±8.5)岁,内有高血压患者9例、糖尿病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合并症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另设健康对照组 20 例,均为本院健康查体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2~79岁,平均(60.4±8.5)岁。 1.2 给药方法常规治疗组: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100 mg/d)、降颅压治疗、并发症处理及基础疾病治疗等。普罗布考组在以上治疗的同时加用普罗布考0.5 g,2次/d,早、晚餐时服用,连续服药30 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伴随疾病所用的药物与治疗前保持一致,不用任何其他降血脂药和影响脂代谢的药物。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及肌酶变化。 1.3 观测指标血清CRP测定:于入院72 h内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 ml,置于非抗凝试管内,2 h内分离血清,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仪器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型号Array 360 system,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CRP试剂盒由美国BECKMAN公司提供。 1.3.1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rat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PAgT )测定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仪器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提供的LBY-NJ2型血液凝聚仪,诱导剂为40 uM的二磷酸腺苷(ADP)、15 mM的花生四烯酸(AA),由北京普利生公司提供。检测方法为比浊法,操作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 1.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反应蛋白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且普罗布考组在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

3.2 血小板聚集率见表2。

由表2可见,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下降,且普罗布考组在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3.3 神经功能评分(NIHSS)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 讨论普罗布考最初以降脂药物应用于临床,主要是降低血清胆固醇,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氧化作用,而且还具有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等多方面的作用[2]。本研究证实,普罗布考还能够降低C反应蛋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CRP是一种环状五球体蛋白,受炎性淋巴因子(IL-6,IL-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而由肝脏上皮细胞合成。CRP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中被发现,由于它能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上的C-多糖起沉淀反应,故而称之为C-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以微量(0.07~5 mg/L)形式存在于健康人的血清中。据文献报道,CRP可以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其释放增加会加强局部血栓形成,加重缺血,并认为CRP浓度是卒中后存活的一项独立的预测指标。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动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及破裂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炎症组织的细胞因子可刺激肝脏合成CRP 。目前认为,CRP作为脑卒中预后的一个较有价值的标志物,可以独立预测脑卒中的死亡率及其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其可能的机制有:①CRP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②凝血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功能的激活与CRP水平升高患者卒中的发生部分有关;③CRP可激活补体系统,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促进血栓形成。因此,降低CRP对于降低脑梗死的再发有重要意义[3,4]。血小板对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血管内皮受损时,血小板黏附于破损的血管

壁并被活化发生聚集,血小板内的颗粒含有许多活性物质,活化的血小板可释放多种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速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诱发脑梗死。血小板聚集试验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检测血小板活化的方法,是反映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一个指标,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对降低脑梗死的复发有重要意义。脑梗塞的5年内平均复发率在40%以上,是属于发病率高的进展性慢

性疾病,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脑梗塞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对未发生脑梗塞疾病的危险人群而言)和二级预防(对脑梗塞患者而言)。脑梗塞二级预防,指对已经发生了脑梗塞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脑梗塞复发。脑梗塞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普罗布考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能够起到抗氧化、调节血脂等积极作用已经被人们逐步证实[5-7],本研究提示,普罗布考还能够降低CRP、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而这两项指标的降

低对于卒中的二级预防将起到关键作用[8]。长期服用普罗布考能否象阿司匹林那样具有预防脑梗死的作用,人们还期待着循证医学的最新结论。

参考文献[1] Nakou ES,Liberopoulos EN,Milionis HJ,et al.The role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 overview.Curr Vasc Pharmacol,2008(4):258-270. [2]

Park SY,Lee JH,Kim CD,et al.Beneficial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oncurrent treatment with cilostazol and probucol again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in rats.Brain Res,2007,57(9):112-120. [3] Tanous D,Hime N,Stocker R.Anti-atherosclerotic and anti-

diabetic properties of probucol and related compounds.Redox

Rep,2008,13(2):48-59. [4] Ayaori M,Ogura M,Kusuhara

M.Probucol.Nippon Rinsho,2007(28):470-475. [5] Tanous D,Brsen JH,Choy K,et al.Probucol inhibits in-stent thrombosis and neointimal hyperplasia by promoting re-endothelialization.Atherosclerosis,2006 (2):342-349. [6] Doggrell SA.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probucol derivative AGI-1067 prevents vascular

growth.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3(11):1855-1859. [7] El-Demerdash E,Ali AA,Sayed-Ahmed MM,et al.New aspects in probucol cardioprotection against 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03 (5):411-416. [8] Witting PK,Wu

BJ,Raftery M,et al.Probucol protects against hypochlorite-induce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pathway of probucol oxidation to a biologically active intermediate.J Biol Chem,2005 (16):15612-15618.( )

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1、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多项选择)ABCD A.阿司匹林 B.噻氯匹啶 C.氯吡格雷 D.双嘧达莫 2、2周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应继续下述那些治疗:(多项选择)AB A 控制血糖、血脂,监测血压 B 阿司匹林100mg/d C 达比加群110mg Bid D 定期输液 3、属于静脉溶栓并发症的是(多项选择)ABCD A.脑出血 B.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 C.血管再闭塞 D.脑血栓 4、男性患者,72岁,晨起突发眩晕,呕吐,走路不稳,言语不清,饮水呛咳。既往糖尿病,高脂血 症。查体:Bp 140/90mmHg,神清,脑膜刺激征阴性,垂直眼震,左侧软腭上抬差,悬雍垂偏右,左侧指鼻、跟膝胫不稳。急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此患者考虑诊断:(单项选择)C A 脑出血 B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C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 D 脑炎 5、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引起脑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而产生的软化灶。 (单项选择)B A.血管壁病变 B.脑供血障碍 C.血栓栓塞 D.血液成分改变 6、脑血栓形成的病理分期,坏死期是(单项选择)C A 1~6小时 B 6~24小时 C 24~48小时 D 3日~3周 7、挽救什么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单项选择)C A.缺血半暗带 B.再灌注时间窗 C.再灌注损伤 D.脑血栓 8、脑梗死的治疗原则及要点(多项选择)ABCD A.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神经内科急症 B.时间就是生命 C.应用溶栓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外科 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D.早期诊断&超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9、上述患者发病2小时来院,1小时内完善头颅CT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凝血、ECG正常。 治疗方案首先考虑:(单项选择)D A 抗血小板聚集 B 抗凝治疗 C 降纤治疗 D 静脉溶栓治疗 10、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多项选择)ABCD A.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B.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急性脑梗死诊疗规范 一、评估和诊断: 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和体征 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3.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常用量表有: (1)NIHSS。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⑵饮水实验。(3)MRS评分。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 (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1.脑病变检查: (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3)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

(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PWI 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灌注不匹配(PWI显示低灌注区而无与之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已超过静脉溶栓目前公认时间窗 h的患者,可考虑进行CT灌注或MR灌注和弥散成像,测量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以选择潜在适合紧急再灌注治疗(如静脉/动脉溶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方法)的患者。这些影像技术能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更好的临床决策。 2.血管病变检查: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MRA和CTA 都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 DSA的准确性最高,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三)实验室检查及选择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平扫脑CT/MRI; ②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⑤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⑥氧饱和度。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

急性脑梗死诊疗规范 一、评估和诊断: 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和体征 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3.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常用量表有: (1)NIHSS。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⑵饮水实验。(3)MRS评分。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 (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1.脑病变检查: (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3)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

(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PWI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灌注不匹配(PWI显示低灌注区而无与之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已超过静脉溶栓目前公认时间窗4.5 h的患者,可考虑进行CT灌注或MR灌注和弥散成像,测量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以选择潜在适合紧急再灌注治疗(如静脉/动脉溶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方法)的患者。这些影像技术能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更好的临床决策。 2.血管病变检查: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MRA和CTA都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 DSA的准确性最高,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三)实验室检查及选择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平扫脑CT/MRI; ②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⑤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APTT);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依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常见的病因:脑血栓形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脑栓塞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子;腔隙性脑梗死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微栓子等。 一、症状体征: 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 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天病情达到高峰。 1.主要临床症状: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临床表现类型: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 种类型。

(1)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 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 (2)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 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 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 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72h 以上者,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此类型脑卒中,脑CT 扫描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的梗死灶机会多,提示脑组织已经有了不可逆的病损。 (5)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是指缺血性局灶性神经动能障碍在24~72h 才恢复,最迟在4 周之内完全恢复者,不留后遗症,脑CT 扫描没有相应部位的梗死病灶。 二、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流变、血生化等,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2、神经影像学检查: (1)脑CT :主要表现为:①病灶的低密度:是脑梗死重要的特征性表现,此征象可能系脑组织缺血性水肿所致。②局部脑组织肿胀:表现为脑沟消失,脑池、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即脑CT 扫描显示有占位效应。此征象可在发病后4~6h 观察到。③致密动脉影:为主要脑动脉密度增高影,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发生机制是由于血栓或栓子较对侧或周围脑组织密度高而衬托出来。部分患者在缺血24h 内可出现。

脑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

脑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 (一)入院宣教 1、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卫生制度、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病房管理制度。介绍主管医生和负责护士,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2、对患者进行基本评估,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基础知识: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3、安全指导,住院期间需家属陪护,发现病情加重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夜间休息加床档,防坠床跌伤。 (二)住院指导 1、结合患者个体因素,详细讲解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治疗护理方法及预后等知识,寻求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2、饮食指导: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食物以清淡、无刺激性为宜,避免过饥、过饱,勿暴饮暴食,不宜过食油腻、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应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新鲜蔬菜,营养丰富的食物,戒烟酒,忌浓茶,咖啡。吞咽困难病人应于坐位或头高侧卧位喂食为宜,应缓慢喂入,不催促病人加快吞咽速度。起病24-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或反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质,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偏瘫病人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汁或糊状物为宜。 3、用药指导:向家属及患者介绍药物名称,口服药物的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或不规则服药或调药。服药时

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医生可考虑换药并给予处理。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血小板凝集或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小便发红、黑便等出血表现。静脉用药应注意滴速。 4、康复指导:生命体征平稳后,患者应早期康复锻炼,尽早进行床上、床边及床下活动,主动运动患肢。不能自主活动者,家属应注意保持患者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告知患者与家属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帮助分析和消除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因素,落实康复计划。偏瘫康复和语言康复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致残率较高,而且容易复发。在康复过程中应经常和康复治疗医师联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休息和活动指导:急性期卧床休息,为防止脑血流减少,应取平卧位,头部不宜过高。神志不清,躁动及颞叶梗塞合并精神症状的病人,应加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绝对戒烟、戒酒,防止激动或生气以及疲劳过度等。另外,尽量少看电视,少玩游戏,少使用电脑、手机,不长时间下棋、打麻将等。 6、心理指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掌握必要的有关知识,明 确自己的病情。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学会自我调整心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避免养成病人的依赖心理,鼓励和督促病人坚持锻炼,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 (三)、出院指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