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秦峄山刻石

秦峄山刻石

秦峄山刻石
秦峄山刻石

秦《峄山刻石》

(2010-12-09 17:58:40)

转载▼

标签:

文化

公元前219年秦皇东巡至山东济宁邹城峄山立下的刻石,即后世所称《峄山刻石》,是现存最早的秦篆刻石。

《峄山刻石》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史记·秦本纪》载: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曾与鲁诸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祭山川之事”,说明秦始皇曾上峄山(今山东省济宁邹城境内)立《峄山刻石》;后又上泰山,立《泰山刻石》;再东行至琅琊(今山东胶南县西南),立《琅琊台刻石》,其内容皆为歌颂他立国的功德,《峄山刻石》是他的第一个刻石颂扬其废封建立郡县的功绩。其形式皆为四言韵文,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

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齐化一、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这些刻文,对后世碑刻铭文书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李斯(?—公元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少年为郡小吏,后任客卿、廷尉乃至丞相。在书法方面,李斯精通大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他曾主持以秦国通行的文字形体为主,确立了小篆并将其颁布为通行全国的规范化的文字。唐张怀懽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由此可知李斯的书法结体稳健匀称,法度谨严,故书界有“学篆必先宗‘二李’(秦,李斯;唐,李阳冰)”之说。

原秦峄山篆碑,立于峄山书门。唐《封演闻见记》云:此碑后被北魏太武帝登峄山时推倒。但因李斯小篆盛名遐迩,碑虽倒,慕名前来摹拓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仍络绎不绝。当地官民因常疲于奔命送往迎来,便聚薪碑下,将其焚毁,从此不可摹拓。到了唐代,有人叹惜秦碑被毁,便将流传于世的拓片摹刻予枣木板上。因此,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的句子。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称峄山刻石有7种翻刻本(今称有9种之多),即“长安木”、“绍兴本”、“浦江郑氏本”、“应天府学本”、“青社本”、“蜀本”,“邹县本”等。《宋史》记翻刻峄山碑的郑文宝,善篆籀书,师事徐弦。今西安碑林所藏《峄山刻石》,便是南唐徐弦临写,郑文宝重刻的,现存于西安碑林第五室,圆首方座,通高218,宽84厘米,两面刻文,共15行,满行15字。此石刻于宋淳化四年(993年),距今约有九百余年的历史。

《邹县志·古迹卷》记载:“宋元佑八年(1093年),邹令张文仲于北海王君向获李斯小篆,刻诸厅峄阴堂,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县令宋德,乃夏津人也,叹是碑残缺,恐致泯绝,乃命工砻石纂刻于其侧。” 今济宁邹城孟庙存有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篆刻《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原立于邹城县衙大堂,民国初年移入孟庙致敬门内,1973年移入启圣殿内保存,现存于邹城市博物馆。刻石呈竖长方形,水成岩石质,四面刻字。碑高1.9米,宽0.48米,四面皆同。正面、左侧面刊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小篆体,每面5行,共222字:“皇帝立国,惟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他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令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该碑刻文今已泐毁37字,尚存185字。左侧面以行书刊刻跋语,记述摹刻经过。

李斯峄山刻石字帖

李斯峄山刻石字帖 王君敏/编

李斯简介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 家。 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随荀卿学习,当任廷尉。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一直期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李斯就和赵高、胡毋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

蔡人李斯所整理。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教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鑴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会稽刻石》。相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峄山刻石》简介 《峄山刻石》,亦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古峄山也作绎山、东山,故也有文献称为《绎山刻石》《绎山石刻》《绎山 碑》《绎山铭》的。 《峄山刻石》,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后,于次年东巡到 峄山,为炫耀其文治武功,命丞相李斯等书写并镌刻的第一块刻石。 《峄山刻石》书体是小篆,文字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为“皇帝诏”, 计144字,刻于公元前219年。后部分为“二世诏”(即“皇帝曰”之后), 计79字刻于公元前209年。由于封建等级制度原因,“二世诏”字要略 小一些。 《峄山刻石》高218厘米、宽84厘米。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乱, 原石早已被北周武帝派人推倒,后又被野火焚毁。目前,见于著录的 秦峄山刻石有四:一是宋淳化四年(993年)郑文宝据南唐书法家徐铉 摹本刻石于长安,现存西安碑林内的峄山刻石即为此,称为“长安本”;

北风之神核潜艇

北风之神:振兴俄军的"国之重器" 的 资料图:“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海航中。

资料图:“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战略核潜艇是俄罗斯最新一级的战略核潜艇——“北风之神”级的首艇。 据俄罗斯海军司令2010年底声称,鉴于白海的冰况,原定于2010年12月17日在白海进行的年内第三次“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试验将推迟到2011年春季进行。如果不出所料,这次推迟后的试射很可能首次在“北风之神”级(955型)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上试射,并采用水面发射导弹的方式进行。通过此举,新型“布拉瓦”导弹将与其运载系统“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实现“珠联璧合”,共同承载起俄罗斯振兴海军的梦想和期望。而这一刻,俄罗斯海军也正在热切盼望着携带“布拉瓦”导弹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的早日归编。 “北极熊”为何钟情“北风之神”? “北风之神”级属于俄罗斯第五代(第一代H级;第二代Y型;第三代D级,分D-l型、D-2型、D-3型、D-4型;第四代“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被命名为“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原计划于2002年投入使用,但因经费跟不上致使入役时间一拖再拖。目前,北德文斯克造船厂正在根据俄国防部订货建造4艘“北风之神”级潜艇,共需几万亿卢布,每年5000亿-7000亿卢布。此外,俄罗斯还计划在2015年前使“北风之神”核潜艇的数量达到8艘。俄罗斯人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使其作出如此慷慨之举而发展海军重器? 首先,北约东扩的锋刃已逼临俄罗斯国境线。俄罗斯感觉到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气息。俄决心在21世纪保持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而拥有一流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正是关键所在。面对俄水面舰艇实力无法与美抗衡的现实,俄军唯有下力发展潜基弹道导弹才能弥补其打击力量的不足。俄海军认为,未来俄潜基核打击力量要占俄“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57%以上,要能担负70%或更多的战略使命,所需费用却仅占国防开支的6%。俄海军这种“合

秦峄山刻石

秦《峄山刻石》 (2010-12-09 17:58:40) 转载▼ 标签: 文化 公元前219年秦皇东巡至山东济宁邹城峄山立下的刻石,即后世所称《峄山刻石》,是现存最早的秦篆刻石。 《峄山刻石》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史记·秦本纪》载: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曾与鲁诸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祭山川之事”,说明秦始皇曾上峄山(今山东省济宁邹城境内)立《峄山刻石》;后又上泰山,立《泰山刻石》;再东行至琅琊(今山东胶南县西南),立《琅琊台刻石》,其内容皆为歌颂他立国的功德,《峄山刻石》是他的第一个刻石颂扬其废封建立郡县的功绩。其形式皆为四言韵文,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

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齐化一、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这些刻文,对后世碑刻铭文书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李斯(?—公元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少年为郡小吏,后任客卿、廷尉乃至丞相。在书法方面,李斯精通大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他曾主持以秦国通行的文字形体为主,确立了小篆并将其颁布为通行全国的规范化的文字。唐张怀懽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由此可知李斯的书法结体稳健匀称,法度谨严,故书界有“学篆必先宗‘二李’(秦,李斯;唐,李阳冰)”之说。 原秦峄山篆碑,立于峄山书门。唐《封演闻见记》云:此碑后被北魏太武帝登峄山时推倒。但因李斯小篆盛名遐迩,碑虽倒,慕名前来摹拓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仍络绎不绝。当地官民因常疲于奔命送往迎来,便聚薪碑下,将其焚毁,从此不可摹拓。到了唐代,有人叹惜秦碑被毁,便将流传于世的拓片摹刻予枣木板上。因此,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的句子。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称峄山刻石有7种翻刻本(今称有9种之多),即“长安木”、“绍兴本”、“浦江郑氏本”、“应天府学本”、“青社本”、“蜀本”,“邹县本”等。《宋史》记翻刻峄山碑的郑文宝,善篆籀书,师事徐弦。今西安碑林所藏《峄山刻石》,便是南唐徐弦临写,郑文宝重刻的,现存于西安碑林第五室,圆首方座,通高218,宽84厘米,两面刻文,共15行,满行15字。此石刻于宋淳化四年(993年),距今约有九百余年的历史。 《邹县志·古迹卷》记载:“宋元佑八年(1093年),邹令张文仲于北海王君向获李斯小篆,刻诸厅峄阴堂,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县令宋德,乃夏津人也,叹是碑残缺,恐致泯绝,乃命工砻石纂刻于其侧。” 今济宁邹城孟庙存有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篆刻《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原立于邹城县衙大堂,民国初年移入孟庙致敬门内,1973年移入启圣殿内保存,现存于邹城市博物馆。刻石呈竖长方形,水成岩石质,四面刻字。碑高1.9米,宽0.48米,四面皆同。正面、左侧面刊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小篆体,每面5行,共222字:“皇帝立国,惟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他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令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该碑刻文今已泐毁37字,尚存185字。左侧面以行书刊刻跋语,记述摹刻经过。

俄罗斯“拉达”级常规潜艇

俄罗斯海军近几年的发展虽说不能用迅速来形容,但也是稳步前进,不断推陈出新。以潜艇装备为例,俄罗斯“红宝石”中央设计局相继推出了最新型的“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和“拉达”级柴电动力潜艇。根据俄海军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俄共需要建造40艘“拉达”级潜艇,以替换现役的“基洛”级潜艇。“基洛”级潜艇的作战和生存能力本就颇为可观,将来更为先进的“拉达”级潜艇取代它之后, 俄海军的浅海作战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甚至是俄海军多方位整体作战能力都将有质的突破。 为了增强海军濒海作战能力,特别是海上封锁与对陆攻击作战能力,以应付未来可能面临的多种威胁,俄海军规划于2015年全面更新其潜艇武器装备。对于处理政治与军事危机而言,拥有精确远程对陆攻击武器显得非常重要。相对于其他军种,海军潜艇舰队具有独特的优势,即其可通过海上抵近发生危机的地区而不受它国领土领空的制约,美国海军就是凭借这一优势及其远程对海/对陆攻击导弹而四处发威的。相比之下,俄海军由于缺乏必要的濒海作战能力而相距甚远。为改变这种局面,俄罗斯海军投入巨资研制“拉达”级新型潜艇和“俱乐部”-S族海基潜射远程巡航导弹等。 “拉达”应运而生 “基洛”级潜艇是上世纪80年代俄罗斯“红宝石”中央设计局设计的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由于其先进的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出色的隐身性能和较强的生存能力而备受多国海军的青睐。“拉达”级潜艇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研制的第一种非核动力潜艇,汲取了“基洛”级潜艇成功的技术和经验,精心地进行了安静化综合设计。该级潜艇的首艇“圣彼得堡”号是在其前身877级,也就是“基洛”级潜艇基础上研制的。其最大设计特点是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首次在苏联和俄罗斯潜艇制造实践中采用单体结构设计。据俄罗斯安全国防和法制问题学院副院长鲍里索夫海军中将透露,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在苏联国防部某研究所工作的费奥克季斯托夫工程技术海军少将就向海军司令部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详细论述了单体结构潜艇的优势,如可降低噪声水平,提高隐蔽性能。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正负责苏联第三代新型双体结构潜艇研制工作的一名海军上校的排挤,这种富有创新性的大胆设计被弃之如履,提出该建议的费奥克季斯托夫少将也因此受到惩罚,被迫退役。 “拉达”级最早的研制工作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1989年,苏联海军授予曾设计过“基洛”级潜艇的“红宝石”设计局一份合同,委托其负责设计新的第四代常规潜艇。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对潜艇的需求大大减少。归属俄罗斯的“红宝石”设计局为了生存,把目光主要投向国外,在设计时从“小”(小型潜艇)处着手,希望能开创自己的国际市场。基于这种思想,根据不同用户需求,“红宝石”设计局最终完成了一个“拉达”级潜艇家族的设计工作,以标准排水量的不同分别命名为550型、750型、950型、1450型、1650型和1850型,这在俄罗斯潜艇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所有型号的潜艇均采用相同的设计和整体布局,使用统一的设备,主要差别在于潜艇的外形尺寸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潜艇武备数量、海上自持力、续航力及艇员编制上的差异。由于“拉达”级潜艇采用模块化系列设计,可根据不同需要 建造相应吨位的潜艇,因此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冷战结束后,由于西方海军潜艇威胁的消除,在俄海军中有人就认为常规潜艇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其实不然,新型AIP常规潜艇的灵活性、有效性、持久性、机动性、自主性、可达性及其隐身性,使它在濒海浅水战场上大有作为,而沿海浅水区正是西方大国海军在21世纪的主打战场。新型“拉达”级常规潜艇的主要任务除反潜和攻击水面舰艇、为俄海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护航外,还增加了重要的对陆纵深打击作战任务。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常规潜艇能够在近海水域实施联合作战,如监视、情报收集、特种部队渗透以及超视距对陆导弹攻击作战等。 “拉达”级首艇“圣彼得堡”号早在1997年12月26日便已由“海军”造船厂开始动工兴建,但由于资金短缺,工程断断续续,进展缓慢,其下水日期一拖再拖。直到2004年10月28日,“海军”造船厂建厂300周年庆典之时,“圣彼得堡”号才在涅瓦河“姗姗来迟”地下水。虽然比最初预计时间晚了三年,但是它的下水开创了俄海军第4代柴电潜艇研制、建造的历史,不仅标志着俄罗斯新型柴电潜艇的建造进入实质性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俄海军造船业在技术经济性和工艺方面的突破。日前,“圣彼得堡”号一下正处于海试阶段,预计将在今年年底交付俄海军使用。第二艘“拉达”级潜艇也将于年内由“海军”造船 厂开始建造。俄海军将在2010年前建造、装备3艘677“拉达”级潜艇。 “拉达”技高一筹 “拉达”级是在“基洛”级的基础上研制的,吸收了“基洛”级潜艇成功的技术和经验。它身上有“基洛”级的烙印,但是整体水平又比“基洛”级高出数倍。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容它最为贴切。 目前为俄海军开工建造的“拉达”级潜艇标准排水量1765吨,最大排水量2600吨,长67米,宽(艇体直径)7.1米,最大潜航速度21节,水面速度10节,下潜深度250米,极限下潜深度300米,3节经济速度潜航航程650海里,柴油机工作时7节速度潜航航程600海里,自持力45天,单体设计。由于引入了能够对艇上所有设备进行综合自动化管理的控制系统,该级潜艇上的艇员数量较“基洛” 级大幅减少,从52人减至35人。

2020年(发展战略)潜艇重大技术发展动向

(发展战略)潜艇重大技术发展动向

潜艇重大技术发展动向 2005年世界潜艇领域有几个大的技术发展动向很值得我们关注,壹是美国下壹代攻击型核潜艇关键技术的开发论证工作正式启动;二是美国海军拟为下壹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战术武器;三是常规潜艇纷纷瞄准AIP技术,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例如,韩国和印度相继购买AIP潜艇,而日本则是引进AIP技术加装到自建艇上;四是潜艇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壹、美海军着手开发新壹代攻击型核潜艇关键技术 2005年是美国海军新壹代攻击型核潜艇关键技术有实质性进展的壹年,6月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分别和通用动力XX公司、诺·格XX公司和DRS技术XX公司签署合同,开始这些技术的开发和论证工作。 早于批量建造“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同时,美国海军就于探索未来攻击型核潜艇概念。美国海军期望新壹代攻击型核潜艇的尺寸和建造费用均仅是“弗吉尼亚”级的壹半,但作战能力却和之相当。2004年11月,美国海军就发展新壹代攻击型核潜艇所需的关键技术制定出详细计划,该计划称作唐格·布拉沃(Tango-Bravo)。这项为期4年共投资9700万美元的计划主要于5个关键的潜艇技术领域开展研究:①无轴推进;②艇外武器储存和发射; ③艇体共形声纳阵;④艇体、机械和电气(HM&E)基础结构的简化;⑤指控中心高度自动化。这5项关键技术如果均能实现,对潜艇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无轴推进。目前潜艇尾部的推进系统占据了整个艇长的50%左右,支配了整个设计。如果这些设计约束被解除,将为动力装置和艇内其它设备的布置带来极大的方便,潜艇的设计和建造将比当下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为了解除这些设计约束,美国海军打算于未来攻击型核潜艇上不采用当下的核动力-齿轮传动方式,而是采用核动力-电力推进方式。采用电力推进就可去掉减速齿轮装置和推进轴系,使艇体尺寸大大减小,且保证新壹代攻击型核潜艇的最高航速达到“弗吉尼亚”级的水平。

019秦代《峄山刻石》考析

秦代《峄山刻石》考析 --兼论古代的“奏下诏书”制度 王铭陈建忠 (苏州大学档案系江苏苏州 215021) 摘要本文考证了秦代峰山刻石的历史背景和文献学价值;扼要分析其写作特色;并结合篇章结构,对秦代诏书形成途径作了勾沉。 关键词秦代峄山刻石奏下诏书制度 一、《峄石刻石》及其文字疏证 《峄石刻石》原著录于《金石萃编》卷四。前144字,为《秦始皇登峄山纪功刻石》。后79字,为《秦二世注明金石刻刻主诏》。公元993年,郑文宝据南唐徐铉摹本重刻时,误合为一。后世学者,遂有误认全文皆秦始皇所刻者,亦有错以为全文皆秦二世歌颂之辞者。 《峄石刻石》中原文字疏证:“高号”,指皇帝位号。“孝道”,教导。“孝”,疑为“教”字磨灭右半。“道”通假“导”。秦朝抑儒而崇法,于意以“教导”为顺。“绎”通假“峄”。“功”通假“攻”。《金石文字记》曰:“古人攻、功通用。”“乐石”,即砾石。《金石遗文录》注引颜师古说,释为“以泗滨浮磬作碑。”“著”,意为“附着”。“丞相斯、去疾”,指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臣德”,史书失载其姓。“昧死”意为“冒死”。 二、峄山刻石的历史背景与文献学价值 刻石,是秦代在公文书写材料方面的一次革命。南宋史学家郑樵曰:“三代而上,惟勒鼎彞。秦人始大其制而用石鼓;始皇欲详其文而用丰碑。”其兴起,既反映了深刻的历史、社会、思想根源等外部原因,又有其内在决定因素。兹简析其由:(1)历史根源。秦代早就形成以石材作书写载体的传统。存世的战国时期“石鼓文”十枚,记述了秦襄公因救周伐戎有功而受封西岐,以及游猎、行乐之盛况。(2)社会根源。郭沬若《奴隶制时代》认为:“殷、周时使用铜刀乃至石刀,刻石不易。春秋时已开始用铁,故刻石文字便随而增益,秦以后形成了压倒优势。”这是生产力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社会必然。(3)思想根源。周代重名器,珍贵档案文件多镌刻于代表了拥有者之名份、爵位、权益的青铜彞器。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频繁,带来观念变革。正如近代金石学家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所论:“自周室衰微,诸侯强大,名器浸轻,功利是重。于是以文字为夸张之具,而石刻之文兴矣。”(4)刻石自身特性,适应了实际公务活动的迫切需要。清代学者龚自珍《说刻石》曰:“石在天地之间,寿非金匹也!其材巨形丰,其徙也难”。与龟甲兽骨、青銅彞器相比较,刻石具有取材广泛、容字量大等优点;与竹木简册相比较,刻石具有存诸久远的优点。 由峄山刻石可知,秦代刻石又名“金石刻”(金字、石底之刻文)。是用金屑嵌入石面所锲字痕而成。就其形成年代和内容性质辨异,则每处刻石应区分为密切相联的两件公文:其一,秦始皇的《纪功刻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数次出巡,东至于海,十年间共刻石八处。兹列于下: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有峄山、泰山、之罘、琅琊刻石;二十九年有之罘、东观刻石;三十二年有碣石刻石;三十七年(前210年)有会稽刻石。虽然文意皆为“宣威武”、“颂功德”、“明法纪”、“齐风俗”,但文辞各异。

李斯峄山刻石字帖(打印稿)

李斯峄山刻石字帖 王君敏/编 李斯简介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随荀卿学习,当任廷尉。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一直期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李斯就和赵高、胡毋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教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鑴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会稽刻石》。相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峄山刻石》简介 《峄山刻石》,亦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古峄山也作绎山、东山,故也有文献称为《绎山刻石》《绎山石刻》《绎山碑》《绎山铭》的。 《峄山刻石》,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后,于次年东巡到峄山,为炫耀其 文治武功,命丞相李斯等书写并镌刻的第一块刻石。 《峄山刻石》书体是小篆,文字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为“皇帝诏”,计144字,刻于 公元前219年。后部分为“二世诏”(即“皇帝曰”之后),计79字刻于公元前209年。由 于封建等级制度原因,“二世诏”字要略小一些。 《峄山刻石》高218厘米、宽84厘米。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乱,原石早已被北 周武帝派人推倒,后又被野火焚毁。目前,见于著录的秦峄山刻石有四:一是宋淳化四 年(993年)郑文宝据南唐书法家徐铉摹本刻石于长安,现存西安碑林内的峄山刻石即 为此,称为“长安本”;二是青州县学内,宋初书法家张建中据徐铉摹本,于金明昌五年 (1194年)所刻,称为“青州本”;三是元至正六年(1346年),绍兴路总管府申屠駉据 郑氏刻本,翻刻立石,立于绍兴,称为“绍兴本”;四是邹县元摹峄山刻石,称为“邹县 本”。《峄山刻石》虽多,最佳者当为“长安本”。 唐朝大诗人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诗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对杜甫的说法颇不以为然,他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 说:“峄山传刻典型在,千载笔法留阳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认为峄山虽系传刻之碑,但典型仍在,并不“失真”。 今存之《峄山刻石》虽系摹刻翻本,但仍保留了秦代原刻石书法原貌,为历代书法临习篆书的范本,实为研究文字发展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其字体苍古虬屈,质朴劲厚,圆转流丽,笔画细而匀整,字体呈方形,篆法左右对称均衡,沉着凝重,用笔“骨气丰润,方圆绝妙”。后人称秦小篆为“玉筋篆”。《峄山刻石》风韵与泰山刻石不同,其篆式是不是李斯小篆的原样?郑文宝所刻的底本,是徐铉的临写本,还是徐铉所藏原石拓本?因宋人的记录文义不明确,而成为书法界的一件疑案。另,《史记》等许多史料没有提及《峄山刻石》,历代研究者对其真伪均未评定。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潜艇,是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继任者,在冷战末期1989年开始建造。被认为是当时昂贵的核潜艇,预计单价达到十亿美金,同时也被认为是最安静的核潜艇。最初美国海军打算在10年间以每年3艘的速度,建造29艘海狼级潜艇,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删减国防预算和部分的技术问题,造价过于高昂的海狼级建造计划被取消。海狼级第三艘吉米卡特号造价高达32亿美元,高成本导致在1995年海狼级潜艇的订单全面被取消,美国海军只批准建造了三艘海狼级潜艇,其部分任务改由较小的NSSN百夫长级,也是后来的维吉尼亚级所取代。 -------华丽丽的分割线-------研发历史 冷战时期,美国為对抗苏联的战略核潜舰,丝毫没有放松核动力潜舰的研发与量产,无论隐密性与攻击能力均较洛杉矶级明显提升的海狼级核动力潜舰于是应运而生,首艘海狼号(SSN-21)於1997年7月服役。 虽然海狼级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前进行的最后一个核动力攻击潜舰计画,但建军理想仍必须顺应世局变化。当冷战走入歷史,美国海军的建军构想与作战需求也随之改变,鉴于海狼级的造价高昂,后续的量產计画也被迫取消,使得海狼级一共只有3艘被建造,分别是海狼号、康乃狄克号、吉

米卡特号。其中,吉米卡特号是以1977~1981年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命名,主要是因為卡特总统曾毕业於美国海军官校,也在美国海军潜舰部队服役过,也是唯一一位服役於潜舰的美国总统,以其命名极富意义。性能特点 海狼级潜艇比以往洛杉矶级潜艇更安静、更大和更快,共有8具660毫米口径鱼雷管发射管,这8具鱼雷管发射管都较过去的口径大,以便未来可安装新服役的武器,如当时在洛杉矶级潜舰曼菲斯号(Memphis SSN-691)所装设的实验性762毫米发射管。海狼级没有垂直发射系统,这也体现了它海战优势的设计思想。本潜艇设计深海作战优势,为了猎杀当时苏联海军先进弹道飞弹潜艇,如台风级,以及阿库拉级核潜艇。但是他们也有广泛的设备用作浅水作战,其中包括一个浮筒仓能够部署八个作战蛙人及其装备。该船还可以携带多达50个战斧巡航导弹攻击陆地和船舶的目标。海狼级潜舰设计的长宽比颇低,且具有六片舰艉平衡翼,有利其操控性的提升。而舰艏平衡翼可收缩至舰体,以利冰下操控。海狼级能够用极为安静的方式在水下以20节的速度航行,除了使海狼级更难被侦测到外,也不会受到潜舰本身的噪音影响搜寻,海狼级以HY-100高张力钢板建造,最大潜深可达610米。“海狼”级外形一改美国核潜艇传统的较大长宽比,而重新采用了“大青花鱼”号试验潜艇的小长宽比水滴线型,与“洛杉矶”级相比,“海狼”级的长宽比从10.88

《曹全碑》鉴赏

摘要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历经了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行书一直到最后的楷书。无论在哪个时期哪个朝代优秀的书法作品真可谓数不胜数。在此,我仅结合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来谈谈对汉隶代表作——《曹全碑》的一些见解,不当之处还请老师指出。 隶书始于秦而兴于汉,尤其到了东汉, 碑刻最为发达,留下了不少书法艺术的精 品,其中的《曹全碑》可以说是隶书发展中 技法最为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曹全碑》 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 碑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 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十月。碑阳凡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上列一行,二列二十六行,三列五行,四列十七行,五列四行。就其拓法而言虽不为精善,但较之当时所拓,神理浑沦可爱。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含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中除记述曹全之生平、功绩,以及世系外,并记载了汉代以张角为首发动的农民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作为订正历史之参考。

清代孙承泽赞誉其:“字法遒秀逸致,翩 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乃“汉石中之宝也”。 万经平其曰:“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 洵神品也。”此外,康有为先生则认为其与《孔 宙碑》为“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从 前人诸多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曹全碑》最 显著的审美特 征是典雅逸静。 与其同时代粗 拙的汉碑相比, 《曹全碑》若一 位翩翩君子,具 有极高的修养, 其个性不激不励,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 飘然逸出,与《张迁碑》等以追求真率拙朴的碑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题目:以汉隶代表作——《曹全碑》为例谈谈我对中国书法的理解。 根据我前面的摘要大家可以初步地了解到,《曹全碑》是秀美典雅的。然而它的典雅逸静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别急,我们慢慢分析。《曹全碑》典雅逸静的审美特征,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一、纯用圆笔,内含蕴藉。书法的用笔方法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为方笔,碑刻中较多见。因为镌刻的原因,其笔画起讫处大多呈方形,后 人写字则有以刀痕的方角为美者,就是追求 因之而成的坚劲刚狠的审美效果。汉碑中如 《张迁碑》多为方笔。第二类为圆笔,笔画 起收都呈圆势,行笔以中锋为主。第三类为 方圆并用。历代多数作品中的笔法以方圆并 用居多:有的以方圆为主,辅以圆笔;有的 以圆笔为主,兼有方笔。《曹全碑》的用笔从 完整的拓本看,则基本为圆笔。圆笔较为温和含蓄,这是此碑之所以能够取得静雅的艺术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运笔平实柔顺。由于隶书基本结构的规定性,其线条绝对不能如行草书一样跌宕起伏,这就造成了隶书主静的天性。但同是主静的隶书,由于运笔方法不尽一致,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也就不同。而《曹全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百科名片 俄亥俄级核潜艇是美国海军1976年开始建造的一个核动力潜艇等级。共有18艘俄亥俄级潜艇在美国海军中服役。 由于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前几舰舰体老化,无力承担战略核威慑巡航任务,因此,俄亥俄级俄亥俄号潜艇、密歇根号潜艇、佛罗里达号潜艇和佐治亚号潜艇在2002年开始进行了改装,成为携带常规制导导弹的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 发展沿革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发展来取代乔治·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与伊桑·艾伦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因为原始设计的限制使她们无法换装较新型的C-4三叉戟弹道导弹。在美国海军最初的规划中,俄亥俄级只是一种放大改良版的拉菲特级战略核潜艇,并且仍旧使用S5W反应炉,极速约在20节左右。但是为了增加静音能力,本级舰采用许多先进静音科技;而为了符合成本效益,最后俄亥俄级竟然设计成拉法叶级的两倍大,成为美国海军最大的潜艇,并使用了推力达60000轴马力、引进自然循环技术来大幅降低噪音的S8G反应炉,弹道导弹搭载量更从16枚增加到24枚,是全球弹道导弹潜艇导弹搭载数量最多的。 舰体设计 俄亥俄级的舰体同样是圆柱形泪滴流线舰壳设计,帆罩较拉法叶级小,前平衡翼位于其上。俄亥俄级的弹道导弹发射管长度突出耐压壳,因此舰体上部有一层上层建筑,从舰艏涵盖到舰体后段,并充分融入舰体的线型,没有破坏流线性,不像苏联德尔塔级核潜艇的背部突兀地突起一大块结构,增加了航行阻力与流水噪音。 本级舰的十字尾翼与洛杉矶级核潜艇相同,都在水平翼端增加两片垂直方形小翼面。俄亥俄级的设计极端注重静音能力,其轮机设备都置于减震浮筏上,拥有两组蒸汽涡轮系统,一组是在高速时使用,另一组则是在低速时使用的涡轮导气驱动系统,具有极佳的静音特性。俄亥俄级的静音性能优于改良型洛杉矶级,在海狼级核潜艇服役前是全世界最安静的核动力潜艇。 电子设计 俄亥俄级的声纳系统较先前弹道导弹潜艇先进,前一代的拉菲特级战略核潜艇的声纳系统较为简陋,体积较小,因此鱼雷管可以置于舰首。而俄亥俄级则如同美国攻击潜艇般拥有舰首大型球形声纳,鱼雷管位被挤到舰身底侧。本级舰使用的BQQ-6声纳系统除了省略舰首球型阵列声纳的主动拍发功能(仍保留听音阵列)之外,其余部件均与同一时期的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的BQQ-5声纳系统相当,搭配的计算机则为MK-118。未来美国计划改良俄亥俄级的BQQ-6声纳系统,包括加装新开发的TB-29拖曳阵列声纳。 舰载武装 前八艘俄亥俄级都使用1970年代研发的三叉戟C-4弹道导弹,尺寸大小与其所取代的UGM-73A海神C-3导弹完全相同,其使用的MK-5惯性导引系统在功能上也与C-3使用的MK-3导航系统毫无差别;不过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MK-5的重量与体积均比MK-3低得多,因此C-4导弹具有更多空间来加强推进系统,因此其射程由C-3的4600km大幅增加至7400km,相当于苏联于1973年推出的SS-N-8弹道导弹。三叉戟C-4随着俄亥俄号于1979年加入美国海军服役,弹体长10.39m,直径1.88m,发射重量33.14吨,采用新的三级固态火箭推进,射程7400km,圆周误差公算约380m,配备八枚MK-4多重独立目标重返载具,每个含有一具W-76十万吨TNT级核弹头。 由于拥有射程长得多的弹道导弹,俄亥俄级在美国势力范围的海域内就能发挥战略吓阻作用,不需如同以往使用C-3导弹的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必须部署于接近苏联的危险海域才

篆刻入门:摹印篆

篆刻入门:摹印篆 前两天在群里有印友提出问题,什么是“摹印篆”,什么是“缪篆”,两者有什么区别?其实我之前已经写过一篇较为详细说明缪篆的文章(具体可见我的公众号:三个小布丁),文中曾提到过摹印篆的概念,也基本界定清楚了缪篆与摹印篆的区别,我认为是足够了。但忽然又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把摹印篆的概念解释一遍。 字法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字法问题是学篆刻的头等问题,也是入门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否则篆刻初学者很可能连入印文字的正确性、统一性都无法解决,何谈更进一步的学习。“印宗秦汉”是学印人的入门点,首先就要分清楚秦印与汉印的不同文字特征。1、秦代印章用的是“摹印篆”准确地说,这里的“摹印篆”的称呼是狭义的“摹印篆”。是指的一种字体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说文解字》中关于秦八体的叙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书同文,车同轨,全国文字严格规定统一执行一个标准,并分别规字了八种字体,如上图所标,第五种就是摹印篆,很显然,摹印篆是不同于其他七种字体(包括大篆、小篆)的字体,摹印篆的作用就是制作印章,它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尤其是转折处略带方意,以适合于方

形的印面。意思很清楚:秦代通行的字体有八种字体,八种字体各有各的用途,其中的第五种是专门用来制印使用的。这第五种字体专门用来摹印的篆书,就叫摹印篆。2、摹印篆的特征:既然是摹印用的文字,又是官方规定的,那么我们要考察这种字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秦官印里找例子,毕竟官印在法度谨严的秦制之下,字体特征会比较反映摹印篆的本来面目:(中行羞府)(高陵右尉)(左厩将马)(水印)(上林郎池)那么,我们可以从印中的字看出来这样的字体风格,就是跟秦诏版、权量上的文字风格比较一致。 (秦诏版)(秦权)(秦量)是的,他们大致是同一种字体,只是在印章上面,这种字体受印章印面面积限制,于是增可是了线条的排叠感,但是一些长一点的线条跟汉印缪篆字体还是有芪别的,汉印缪篆要盘曲一些,而摹印篆仍然是自由舒展的。(汉印虎步司马)如上图汉印中的“马”字与秦印“左厩将马”的“马”以及秦印“中司马印”中的“马”相比,汉印的马更加方正,秦印中的马则较为舒展。(秦印中司马印)当然这种字体也不同于正规的具有强烈对称和均衡特征的秦小篆,比如:(小篆字体《峄山刻石》部分)我们在理解摹印篆与缪篆字体特征的时候,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摹印篆介于先秦各国印章文字的自由奔放与汉缪篆的排列对称,曲屈均满之间。是介于古玺印字体与汉印字体之间的一种中间风格,属历史过渡字体风格。秦人也很具审美眼

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美国海狼级核潜艇:代号为SSN-21型,是美国第四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由通用动力公司电船部建造,美国海军为在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保持其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优势,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替代洛杉矶级的SSN-21型海狼级新式攻击型潜艇,并于1989开始建造首艇,目前在建两艘。但由于海狼级造价太高, 前两艘平均造价20多亿美元,&127;因此只被批 准建3艘。海狼级潜艇长99.4米,宽12.9米, 吃水10.9米;&127;水下排水量9150吨,将是美 国历史上吨位最大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该级潜 艇应用现代最新技术,在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和 探测器材等设备方面,堪称世界一流。 火力最强大的现役潜艇 “海狼”级潜艇是美国在冷战后期设计的一种 潜艇,当时五角大楼的目的是让它在苏联战略核 潜艇对美国发动核打击之前将其摧毁。因此“海狼” 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了最强大的武器,并 创下水下航速最高、隐身性最好、机动能力最强等多项纪录。 作为“海狼”家族的最新成员,“卡特”号的技术含量最高。它历时10年建造,成本高达32亿美元。艇身全长135米,排水12151吨。它在水下的巡航速度可达25节,最大下潜深度为610米。艇上装备着50枚“战斧”巡航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和MK48—5重型鱼雷,另外还携带100枚水雷。它是美军最先进、火力最强大的潜艇。 “卡特”号核潜艇的静音性比前两艘“海狼”还要好。它采用了浮阀减震、艇体表面敷设消声瓦、泵喷射推进等降噪技术,使噪声降到了90分贝左右,在高速行驶时比“洛杉矶”级核潜艇停靠码头时的动静还小。 理想的“水下间谍” 在下水之前,美海军对“卡特”号采取了极严格的保密措施,让它停靠在一个有顶的干船坞内,防止间谍或侦察卫星拍到它的组装过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该艇将执行特殊任务。 与前两艘“海狼”相比,“卡特”的艇身长了30多米,排水量增加了2500吨,这是因为它加装了一个多任务平台。这个平台能担负新一代武器、传感器和水下航行装置的试验任务,还可以用来对水下战概念进行秘密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因此有人还把“卡特”号称为美国海军的“水下试验室”。 此外,“卡特”的另一项重要使命是担任美国海军的“水下间谍”,在水下搜集情报,包括对重要目标进行侦察与监视,窃听海底电缆通信内容等。美国海军的主力间谍潜艇“帕奇”号去年10月刚退役,它的任务之一是窃听俄海军基地之间的通信。现在“卡特”号将接替它的任务。《海军时报》还透露,“卡特”号搭载了最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可以接近敌国海岸从事间谍活动。此外,它上面还可搭载“先进投送系统”,能一次投送50名全副武装的“海豹”

峄山碑 释文

峄山碑释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 维是发语词,不翻。 嗣世称王,一代代,继承。 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 我们作战的对象,是乱逆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就叫上荐高号。 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 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溥惠, 尃惠。 溥就是普。 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 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 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泰成,就是大成。 完成了统一大业。 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 寴车巛,就是亲巡。 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 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所以,大家才会去争斗。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功战就是攻战。自太古以来就是如此。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无数代以来,到五帝时代,都不能禁止。 阤,延续。 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如今统壹了,不再打仗了。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黔首,就是百姓。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经纪,就是法度,秩序。

诵略,因为皇帝的功德是说不完的,所以,大臣说的,只是大略。是为诵略。以上内容,是始皇帝的刻辞。 下面,是秦二世的内容。 上面的是四言诗。 下面的,是散文了。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这是李斯。 臣去疾,此人据说是姓杜。 御史大夫臣德,此人史传无载。 左丞相,右丞相,御史大夫, 是政府首脑。 当时的官制,这三位均是宰相。 当时的制度,是宰相负责制。 可以开府。 就是可以自己组成一个行政班子。 人员由宰相任命。不通过皇帝。 当时的宰相,权利是很大的。 皇帝基本就是个国家象征。 秦始皇很厉害,所以他能管事儿。 到了二世,就不管事了。事全交给宰相处理。 汉朝的皇帝,其实也是不太过问事情的。 政务交给宰相处理。 皇权,相权,在中国历史上, 是皇权越来越大, 相权越来越小。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制曰,可。这是皇帝说的。 皇帝说,可以。 昧死言,就是冒着因冒犯皇帝而可能被处死的危险,来进言。 这是一种大臣上书的格式。 因为皇帝总是对的,皇帝即是圣人。 你对他说话,可能就是错的。 这个峄山刻石就讲完了。 简单的,跟现代汉语没什么区别的词就不用讲了。 其实在战国后期,所有的人, 不论是哪国的百姓, 都是希望统一的。 春秋战国之际的所有思想家,其思想都是要求统一的。 无论是儒,墨,老庄,都要求统一。 社会整体的愿望就是统一,结束战争。 所以,如果不是秦国政治比较急功近利, 他完全可以是一个好的帝国。

潜艇重大技术发展动向

潜艇重大技术发展动向 2005年世界潜艇领域有几个大的技术发展动向很值得我们关注,一是美国下一代攻击型 核潜艇关键技术的开发论证工作正式启动;二是美国海军拟为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战术武器;三是常规潜艇纷纷瞄准AIP技术,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例如,韩国和印度相继购买AIP潜艇,而日本则是引进AIP技术加装到自建艇上;四是潜艇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一、美海军着手开发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关键技术 2005年是美国海军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关键技术有实质性进展的一年,6月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分别与通用动力公司、诺·格公司和DRS技术公司签署合同,开始这些技术的开发和论证工作。 早在批量建造“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同时,美国海军就在探索未来攻击型核潜艇概念。美国海军期望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尺寸和建造费用都仅是“弗吉尼亚”级的一半,但作战能力却与之相当。2004年11月,美国海军就发展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所需的关键技术制定出详细计划,该计划称作唐格·布拉沃(Tango-Bravo)。这项为期4年共投资9700万美元的计划主要在5个关键的潜艇技术领域开展研究:①无轴推进;②艇外武器储存和发射;③艇体共形声纳阵;④艇体、机械和电气(HM&E)基础结构的简化;⑤指控中心高度自动化。这5项关键技术如果都能实现,对潜艇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无轴推进。目前潜艇尾部的推进系统占据了整个艇长的50%左右,支配了整个设计。如果这些设计约束被解除,将为动力装置和艇内其它设备的布置带来极大的方便,潜艇的设计和建造将比现在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为了解除这些设计约束,美国海军打算在未来攻击型核潜艇上不采用现在的核动力-齿轮传动方式,而是采用核动力-电力推进方式。采用电力推进就可去掉减速齿轮装置和推进轴系,使艇体尺寸大大减小,并保证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最高航速达到“弗吉尼亚”级的水平。 耐压壳外储存和发射武器。即取消传统发射管和垂直发射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将武器装在耐压壳外部。与鱼雷发射管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方式相比,新的武器装载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自由选择武器的尺寸,也非常有利于无人潜航器的使用;此外,不需占据艇内的空间,艇体尺寸将大大减小,建造成本更低。目前看,这项技术的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海水长时间浸入武器舱,会影响武器的可靠性和保存性,也会带来检修保养方面的困难。Tango-Bravo计划将通过储存和发射MK 48鱼雷来验证该种能力,并且要求发射时艇的速度和深度跟“弗吉尼亚”级一样。 艇体共形声纳阵。即在艇身全长范围内安装共形声纳阵,实施全方位监视。这种声纳将适应各种艇形,有比较宽的频率范围,探测和跟踪性能将比目前“弗吉尼亚”级的声纳阵更胜一筹,但费用却减少50%左右,艇内的声纳电子器件也有所减少。据报道,在近岸浅水地区,这种声纳能够感知5海里内多达250个目标信息。 简化HM&E基础结构。最大的变化是把液压和机械控制系统换成自动化程度高的电控系统,如消防与安全设备以及操纵系统。这种新的控制系统需要较少的维护和操作人员,使艇上人员编制大大减少。 指控中心高度自动化。新开发的声纳、火控和战术数据显示系统能力与“弗吉尼亚”级相当,但所需操控人员从“弗吉尼亚”级的17名减少到不超过8名。整个中心占据面积约只是“弗吉尼亚”级的50%,对艇体尺寸的减小也有一定的贡献。 Tango-Bravo计划是美国未来核潜艇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它仅仅是一个先期技术探索项目,但可以看出减小潜艇的几何尺寸、提高信息化能力和自动化程度是美国海

第二课 劲健稚拙 古雅天真——《篆书知识及赏析》

第二课 劲健稚拙古雅天真——《篆书知识及赏析》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 1节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式教学、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电脑课件、课前搜集有关画家的资料等。 教材分析:篆书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六国异体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教学目的:学习书法不单是要学习写字,还要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和与汉字书写有关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篆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对汉字的起源和早期的书写状况有所认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篆书作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审美、鉴赏能力,并通过大量的名作赏析及分析讲解,提高学生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培养专业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了解篆书的基本知识,掌握篆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训练 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遵照科学性、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析作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结合课后练习思考分组讨论。 2.授课融互动式问答、演示、观摩、讨论等于一体,做到生动、活泼、直观、有效。 3.以秦篆为讲解重点,由此铺开对清篆、金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素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篆书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篆书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点画单纯,有的字还具某种象形因素的古老的汉字字体,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和简牍文等,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有隶、楷之间的过渡。 (讲解:分析战国时简牍作品特征)。 1、篆书发展简史及特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