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石油炼制与化学工程

▲1前言

中国石油化工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在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十五”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和进步,面对国际油价连续3年处于历史高位,2006年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在中国政府有效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以引人注目的速度继续发展。

2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特点

2006年是中国“

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①原油产量超过1.8×108t,天然气产量达到600×108m3,石油新增可采储量超过1.8×108t,天然气新增可采储量达到3000×108m3左右;

②原油加工量、

乙烯产量均创新高;③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

④特别是正在形成的新产业布局过程中,呈现出快速增长和新的发展模式。

2.1国内加大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油气产量

及储量有新的增长

面对全球油价连续处于高位的新形势,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CNPC)、中国石化(SINOPEC)、

中国海油(CNOOC)均加大了各自在国内油气资源开发的力度。2006年,中国原油产量超过

1.8×108t,达到了18367.6×104t,比2005年增长了1.7%;天然气产量也有了较快增长,达到了585.5×108m3,比2005年增长了19.2%;石油新增开采储量超过了1.8×108t,天然气新增可采储量也达到了

3000×108

m3

左右。中国2006年继续保持原油稳定

增产、天然气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更可喜的是,

油、气储量同步增长,还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发现。渤海湾冀东滩海南堡区域发现了储量超过10×108t的南堡大油田;继发现川东北、达县地区普光大气田后,在四川盆地中北部的龙岗地区天然气资源预探有重大突破———钻获高产气流,预计储量规模将十分可观;在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均有重大发现与突破。

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还加大了国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取得很大成果,2006年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约4000×104t。

2.2炼油、

石化行业生产稳定增长,满足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6年中国原油加工能力达到了约3.66×108t/a,原油加工量超过了3×

108t,达到了3.065×108t,原油加工量比2005年增长了6.3%;汽油、煤油、柴油三大成品油加工量超过了1.8×108t,达到了1.820×

108t,比2005年增长了4.5%。由于汽柴油国内价格远低于国际水平,中国的炼油工业几乎承担了全部国内汽柴油市场供应的责任,充分说明中国的炼油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乙烯产量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22.2%,达到941.2×104t;合成树脂产量达到了2528.7×104t,比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刘均安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11)

摘要

阐述了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特点,提出了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中应关注和研究的若干问题。关键词

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经济效益工业布局项目环保市场原油价格需求影响

作者简介:刘均安,高级经济师,1964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专业,曾任职于南化公司和扬子石化公司,1999年调至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任院长。多年来曾从事石化产品国际贸易、石油石化工业战略规划、经济政策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liuja@cpccc.sinopec.com.cn

?68?

第12卷第5期2007年10月

中外能源

SINO-GLOBALENERGY

年份中国GDP/亿元增长速度,%全球名次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增加值/亿元占中国GDP比例,%20011096558.1643784.0

20021203339.1642153.5

200313582310.0657044.2

200415987810.1668814.3

200518386810.4487344.8

200620940710.74121315.8

表1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在全国GDP中所占比例

虽然由于中国大陆成品油市场价格尚未和世界市场接轨和同步升降,中国炼油工业2006年继续亏损,但中国整个石油石化行业2006年仍实现利润4377.4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676亿元,增长18.3%。其中,原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3618亿元,占全行业的82.7%,比2005年增加23.8%;炼油业亏损391亿元,而炼油业产值、主营收入则分别增长26.8%和26.7%。

美国《财富》杂志按2006年营业收入排列的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石化(SINOPEC)以1316.3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第23位上升而到第17位,中国石油(CNPC)从2006年的第39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24位。

2.4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布局调整态势突出,发展迅速2006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两个重要文件,明确了中国炼油石化工业发展的方向、政策。

两个规划要求:一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依托和优化现有企业,实现炼化一体化,合理布局,规划发展,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率;二要严格准入条件,在规模(改扩建、新建炼油项目必须达到800×104t/a,乙烯项目达到80×104t/a)、能耗、环保及生产安全等方面必须达到先进水平,新建石油石化项目要尽可能依托现有大型企业尽快实现炼化一体化,外资在中国炼油和乙烯项目中的持股比例不能相对控股。

中国一批炼油、乙烯、芳烃等大型项目相继在新的布局调整中兴起。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布局更加合理,装置规模明显增大,充分体现了区域优化(选择性地开发西北、振兴东北)、相对集中、资源利用率高、竞争力强的鲜明特点。中国正在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这三大地区的大型石油石化行业骨干企业群,通过区域优化下的新投入、新建并引入外资和合作伙伴,以及现有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中国石油石化工业正面临新的一轮扩能建设期。

目前,中国已拥有茂名、广州、镇海、上海、高桥、金陵、齐鲁、大连石化、大连西太平洋及兰州10个千万吨级的炼油骨干企业,茂名、惠州、上海、上海高桥、扬子、齐鲁及燕山7个80×104t级和100×104t级乙烯的大型石化企业,而且2006年又有一批大型的炼油、乙烯等石油石化项目开工建设。具体项目有:广西钦州1000×104t/a炼油项目;广州石化1000×104t/a炼油改扩建项目;福建泉州1000×104t/a炼油炼化一体化项目;浙江镇海100×104t/a乙烯项目;扬子石化140×104t/a芳烃改扩建项目;山东青岛1000×104t/a炼油项目;天津石化1000×104t/a炼油、100×104t/a乙烯项目;大连石化新建1000×104t/a炼油项目;抚顺石化1000×104t/a炼油、100×104t/a乙烯项目;四川彭州80×104t/a乙烯项目;新疆独山子100×104t/a乙烯项目。

一旦上述大型炼油、石化项目付诸实施,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布局调整态势将非常突出。特别是环

2005年增长了17.6%,其中聚氯乙烯达到823.8×104t,比2005年增长了23.3%。

2.3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整体实力增强

在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稳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2006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2602亿元,同比增长26.7%,完成工业增加值12131亿元。2006年中国GDP总量已超过英国、法国,列美国、日本、德国之后居全球第四位。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在全国GDP总量中所占比例,2006年达到了5.8%(见表1),较2005年的4.8%有较大的增长。

?69?

第5期刘均安.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渤海湾地区石油石化工业的兴起已引起业内的极大关注,在南堡大油田,抚顺、大连、天津、山东大型石油石化项目,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及京、津、冀都市区经济建设中,炼油、石化工业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由此可见,布局调整、结构调整的原则是:在区域优化的基础上,依托、提升现有3个重点地区的现有企业,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通过技术改造和新建并举、大力引入外资和合作伙伴,以“油化一体化、园区化、大型化、基地化发展石油石化工业”为新思路,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形成三大石油石化骨干产业群,辅之以新疆、甘肃、四川等中西部重点乙烯生产骨干企业。

可以预计,到“十一五”末期,中国将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104t/a左右,同时决心淘汰低效炼油装置能力约2000×104t(尽管淘汰地方小炼油装置难度仍较大),炼油总能力可能达到3.9×108~4.1×108t/a,增加乙烯能力约1000×104t/a左右,乙烯总能力达到1700×104~1800×104t/a,而三大区域的炼油及乙烯能力将超过全国的60%。

2.5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加强科技攻关的重点明确按“十一五”规划,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加强科技攻关的重点明确:重点开发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加快国产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进程。

炼油方面:优先考虑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降低能耗,开发和发展低成本清洁燃料生产等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清洁生产、自主开发能力,提高成品油质量;根据中国国情,加快引进高含硫、高含酸等特质原油加工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进程。

乙烯方面:重点加快乙烯生产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采用其他原料生产乙烯的工艺路线,改变乙烯生产原料相对单一的状况,在积极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增产高附加值产品,努力做好乙烯及其衍生石化产品生产装置的成套工艺技术、催化剂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推进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基地化。

2.6政府继续加强石油石化市场管理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先后于2004年12月11日、2006年12月11日分别对成品油零售、批发市场全面开放,商务部为促进石油石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制定了《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又对《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这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石油市场的对外开放,正确引导中国企业进入石油市场,也将加速中国石油流通领域市场的进程,逐步培育多元化市场格局,进而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市场体系。

同时在石油、天然气价格税收方面继续稳步推进改革,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针对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的现象,逐步提高天然气市场价格。

在继2005年上调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税的基础上,2006年3月开始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自产原油的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2006年6月又发布了《关于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的通知》,规范补偿费减免管理,强化依法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严格补偿费上缴国库管理等。

“十一五”期间,仍要继续研究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或改为按占有资源量或与资源储量消耗挂钩等办法征收,进一步完善特别收益金管理办法,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矿产税体系。2.7燃料乙醇、煤化工、煤制油发展过热,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

由于油价居高难下,中国市场石油需求持续旺盛并逐年升温,2006年中国燃料乙醇、煤化工(煤制甲醇、二甲醚等)及煤制油项目投资日趋活跃,如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粮生物乙醇的意向性项目的生产能力已近1000×104t/a,国家发该委于2006年12月15日、12月18日连续发出通知,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并命令各地不得以玉米生产燃料乙醇。

由于煤制油项目在技术上、生产成本及投资控制方面均存在相当风险,温家宝总理2006年6月视察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时明确指出要尊重规律,先行试点,不能一哄而上。2006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健康发展的通知”,进行宏观降温调控。

3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几个问题

3.1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处于高位,中国原油进口量仍将增加

相对而言,2006年国际油价仍处高位,中国大

2007年第12卷

?70?

中外能源

SINO-GLOBALENERGY

陆市场2006年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尤其是航空煤油及燃料油进口)均大幅增长。2006年原油净进口量约1.4×108t,比2005年增长16.7%。2006年进口成品油约3640×104t,比2005年增长15.7%,其中燃料油、航煤、润滑油进口量约为3485×104t,占成品油进口量的95.73%,而汽油、柴油进口量非常少。2006年中国大陆自产原油虽稳定增加达到1.84×108t,但增幅只有1.7%,2006年市场原油总供应量达到3.2×108t左右,2006年对外依存度从2005年的40%上升到43%。2006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同比下降1.23%左右,与国家2005年初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值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2006年中国进口原油总共花费外汇约861亿美元,占全国进口货物总金额的约10.9%,比2005年上升3.6%。

2007年上半年中国大陆进口原油约为8154×104t,与2005年上半年的7334×104t相比,增加了11.2%。随着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原油消耗仍将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实施“立足国内,积极开拓海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方针和“深化东部,加快西部,发展海域,探索新区”的战略部署,但应清醒认识到,油气储量和产量的增长仍落后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原油对外依存度仍将进一步升高。

中国“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为了推进节约能源,中国政府加大对高耗能行业调整力度,同时调整了必要的税收政策,调控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这无疑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但要在根本上更为有效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建议进一步关注和研究以下问题。

一是在国家宏观层面上,切实调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二是在能源价格政策上,要在尽可短的时间内和国际市场价格体系接轨,例如汽油、柴油及天然气价格长期和国际市场价格严重倒挂,不利于节能政策的落实。

关于国际原油价格,可以认为,只要在各国经济发展仍然向好,美元弱势地位仍未根本改变,且市场供需矛盾、地缘政治动荡、自然灾害及一些主要产油国政局不稳定,加上OPEC国家增产无望的情况下,油价仍将处于历史高位,同时不排除突破85美元/bbl、90美元/bbl甚至更高的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如果世界各主要工业国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受阻,甚至出现拐点向下滑坡时,国际原油价格则肯定会出现下滑。但不能改变的是目前阶段中国进口原油数量仍将继续增加。

3.2“环保风暴”中石油石化和化工行业首当其冲2006年8月,中国政府公布了“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政府将在加大环保投入的同时加大监管、监察、问责的力度。2005年底吉化双苯厂爆炸导致松花江特大污染事件后,全国各地又接连发生几起重大污染事件,特别是近期江苏无锡太湖发生严重“蓝藻”环保事件,更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引发了中国石油石化和化工行业的“环保风暴”。

2006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开始对分布在江河湖海沿岸、自然保护区域、人口稠密区域投资规模高达4500亿元的重点石油石化、化工类项目进行环保试验排查,4月环保总局通报了对20个这样的投资项目的排查结果,并明确要求其中12个涉及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存在的重大隐患的项目提出整改要求。2006年7月完成了排查工作,结果显示:总投资近10152亿元的7555个石化、化工项目中,81%建在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各大水域的项目建设存在较严重的环境风险,令人担忧的是相应的防范机制存在明显缺陷。

应该注意到,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均有新的石油石化大型项目正在和将要建设,这些地区的环保容量、环保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环保措施及环保方面的投资是否到位,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跟踪研究的。

3.3高度重视中东地区新建石油石化项目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据报道,中东地区国家,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及伊朗等,正在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炼油能力及以乙烯为主的石化生产能力均将大幅增长。由于中东地区区域需求增长总量不大,这些产品除出口欧洲地区外,将主要出口到中国大陆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石化产品关税税率的进一步降低,可以预见将会对中国的石油石化工业产生重大影响,应该对这一问题

?71?

第5期刘均安.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Status&DevelopmentofChina′sPetroleum&PetrochemicalIndustry

LiuJunan

(SINOPECGroupEconomics&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Beijing100011)

[Abstract]Thearticleexpoundsonthestatus&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ofChina′spetroleumandpetro-

chemicalindustry,andpointsoutsomeproblemstobeconsideredduringthedevelopmentofChina′spetrdeum&petrochemicalindustry.

[Keywords]China;petroleum&petrochemicalindustry;economicbenefits;distributionofindustry;project;envi-ronmentalprotection;market;oilprice;demand;impact

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3.4柴油汽车的发展、

成品油价格一旦与国际接轨对中国成品油市场的影响

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十一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

20%,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效率更高,可节约燃料约20%~30%,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排放量也大幅下降,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较经久耐用,使用成本也较低。

可以预见,节能高效的新型产品和创新技术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发改委、科技部早在2005年就明确指出:“

要鼓励发展节能型汽车和柴油汽车”,柴油发动机技术近几年获得很大的发展。目前外国著名汽车制造商,如奔驰、

大众都加速在中国市场推出柴油车。据报道,2007年1月华泰集团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新建全国最大的柴油机生产基地,年产100×104辆柴油发动机。

面对这一形势,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油品质量的改进。改进油品质量的两大障碍是:①改善油

品质量势必使生产成本增加;②政策上又不能优质优价。中国政府为迎接2008奥运会,对汽柴油质量也明确提出要求:2008年1月1日,北京将实施国

Ⅳ标准(相当于欧Ⅳ标准)。

按国家环保局要求2007年7月1日要实施国

Ⅲ标准,但实际上推迟实施了。目前中国大陆汽柴油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严重倒挂,不要说正常进口,就连“走私”都难以获利。但设想一旦中国大陆市场汽柴油价格按质按价与国际市场同期接轨,进入中国的汽柴油数量势必剧增,这将对中国炼油工业、乙烯工业均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发展趋势及可能性值得关注和继续研究。

总之,中国石油石化工业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快速发展,将与崛起的中东石化工业在中国大陆市场发生碰撞;中国大陆市场成品油价格一旦和国际接轨后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业内人士应关注和研究这些变化。

(编辑周溪华)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zhongwny@163.com

2007年第12卷

?72?

中外能源

SINO-GLOBALENERGY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