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讲话(完整版)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讲话(完整版)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讲话(完整版)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讲话(完整版)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坚定信心深化医改

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大同市卫生局局长张翠萍

(2010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围绕医改开展的各项工作,按照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2010年医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推进卫生资源调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联系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20 09年,通过参加全市第二批、指导开展全系统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保障健康上水平,实现卫生新跨越”的主题,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共识。局党组以身作则,立足医改,完成了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等“六个方面”的调研报告,查找了影响和制约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七个方面”问题,建立了人才强卫、社区卫生、卫生应急等“八个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化解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难题的良策。整个活动联系实际、紧扣主题,有特色、有创新,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大同市上报省委两个学习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之一。

二是把握大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根据全国和全省医改精神,市政府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组,广泛动员,深入调研,起草了《大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市卫生局组织各县区卫生局长和市、县级医院院长共46人,集体赴京参加医改培训,把握医改实质,增强医改信心。确定城区、南郊、左云、灵丘四个县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全面实施了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4项新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省率先制

定了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方案,全年新农合基金支出1.63

亿元,补偿受益农民达85.86万人次,住院实际补偿比达4 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积极探索了公立医院改革,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了摸底调研,顺利完成了市肿瘤医院与市二医院的合并,实现了市级机关第一门诊部、部分企业职工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型。

三是全力应对,甲流防控等卫生应急工作有力有序。面对全球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市、县政府高度重视,共安排432万元用于甲流防控专项经费。市卫生局迅速成立了防控领导组,制定并启动了应急预案,建立了日例会和无节假日工作制度,指定了定点收治医院10所、发热门诊20个、病床345张,新建了网络实验室,改建了负压病房,组建了甲流防控宣传小分队,制定了中药防控措施,在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重点区域免费发放中药20余万袋。广泛宣传、群防群控,使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开展危、重病例救治和甲流疫苗接种,累计治愈确诊病例806例,接种26.8万人。在防控工作中,市疾控中心、市四医院、市七医院以及各医疗机构讲政治、讲大局,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各区县履行属地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全市甲流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已投入运行,建立起覆盖全市11个县区的急救网络体系。全力处置了“1.31”云冈路段重大交通事故和“6.12”四老沟矿冒顶事故。圆满完成全国棚户区改造大同现场会的医疗卫生

保障任务。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理了1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是夯实基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完成了7所县级医院、28所乡镇卫生院、546所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23亿元,特别是在空白村卫生室建设中,灵丘县政府配套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广灵县政府超额完成配套任务。为全市99所乡镇卫生院集中招标采购价值791万元的医疗设备,87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达标,达标率87.9%。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了价值5000元的基本医疗设备,总投资908.5万元,为配合村卫生室全覆盖,全市统一考试录用乡村医生1131人,使每个村卫生室人员符合执业资质,空白村村医配备率达到100%,提前完成了省政府村卫生室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5个国定贫困县共派出69名中高级专业人员对口支援2 9个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五是强化内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09年新改扩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投资1525万元,已完工3个。积极开展创优示范活动,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单位,同煤集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了中心、站的一体化管理,效果明显。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分级管理绩效考核,全市9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16个单位被评为优秀,12个单位被取消举办资格。全省首家成立了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全省首家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全省首家实现了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网络化

管理。省厅在我市成功举办了全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大同现场会,受到省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六是抢抓机遇,重大卫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9年,是我市卫生事业投资力度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发展机遇,开工迁建新建了市一医院、三医院、五医院、六医院、中医院、卫生学校、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及市药监局、药检所、卫生监督所综合业务楼和市肿瘤医院放疗室,总投资24.43亿元,建设规模582762

平方米。目前,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市三医院和市肿瘤医院放疗室已投入使用,其余项目正在建设。

七是完善网络,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保障有力。全市“五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96.18%;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957例,完成全年任务103.5%,治愈去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095例,治愈率达90.8%;全年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4 3例,对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全部提供免费治疗;对符合条件的200名重症精神病患者实行了档案化管理;圆满完成了第一批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巩固工作和第二批地

方病防治示范县的建设任务;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达到了国家和省验收的条件。全市8个县区建立乡镇卫生监督站68个,乡镇卫生监督站覆盖率达86%。聘任乡镇卫生监督员176名;医疗服务市场日益规范,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监督覆盖率达到98%以上,乡村医疗机构的监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采供血机构的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百日专项行动,罚款36万元,取缔无证行医的黑机构410所;加

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节、假日期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八是提高质量,医院内涵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上等达标工作,灵丘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定,浑源、广灵、阳高、南郊4个县区人民医院基本达到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相比2008年,全年门急诊人次增加165.18万,人均门急诊费用降低3元,平均住院日缩短0. 7天,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走在全国前列,满足了全市临床用血需求。全面实施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共完成白内障手术296例。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事业逐步振兴,广灵县通过了“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县”验收,县中医院通过了二级乙等医院评审。

九是落实责任,党风行风建设扎实推进。坚持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重新制定了《大同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实施细则》。在全市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开展了治理“三乱”自查自纠活动,今年以来市直医院共有658人次拒收“红包”20余万元,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认真贯彻全省医德医风建设工程推进会精神,确定市一医院和浑源县人民医院为医德医风建设工程试点单位。

总结当前全市医改形势,有以下三个有利条件:

一是政府支持力度空前。耿彦波市长、李世杰常务副市长多次听取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并作重要批示。在今年“项目多、任务重、财力紧”的情况下,投入24亿多用于卫生项

目建设,投入791万用于村卫生室建设,投入208万用于甲流防控。可以说,对于卫生工作方面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迫切的,政府都想方设法给予支持。这种重视的程度、支持的力度都是空前的,为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二是思想作风明显转变。通过开展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保障健康上水平,实现卫生新跨越”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共识。同时,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 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强化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意识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为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作风基础。

三是团结协作共克难关。面对繁重的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我们积极转变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各项工作任务,加强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在全社会形成了积极支持、关心、帮助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我们的各项工作行动更快、效果更好。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省卫生厅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党组,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

门和立足本职、勤奋敬业、忠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全市卫生战线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面对成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全市卫生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需攻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不够均衡;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机制尚需健全;各类传染病控制能力仍需提高;卫生监督网络急需规范;医德医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新的一年里,锐意进取,奋力攻坚。

二、2010年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省卫生厅“24”字工作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个中心,强化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两个重点,抓好疾病防控、医政管理和卫生监督三项基础工作,实现应急能力建设、中医药事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党风行风建设四个突破,加快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确保“十一五”各项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围绕一个中心,深化五项重点改革

一是努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省政府今年为全省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3月1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会,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

抓好落实。关于这项工作,我市已进行了专门部署。这里我再强调“五个严格”,即严格基本药物配送管理,严格基本药物临床使用,严格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严格基本药物政府补偿,严格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监管。四个试点区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抓紧协调,确保零差率后政府补偿到位。其他县区要提前准备,确保9月底前全市60%以上的区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日常监管,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市卫生局将不定期组织督查,对违反制度规定,影响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的单位要追究责任。

二是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从2010年起,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了每人每年150元,实际参合农民151.6 11万人,参合率91.6%,预算筹集基金2.27亿。今年要以“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为着力点,重点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服务监管能力。合理调整规范补偿方案,降低县级以上医院起付线,将住院封顶线提高到4万元。全面推行普通门诊统筹工作,扩大补偿范围,提高受益水平。年内要对未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区实行新农合药品统一派送,降低药品价格,减轻参合农民用药负担。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防止过度医疗,坚决从严查处违规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法行为,确保基金安全,在严格控制基金结余同时,防止基金透支。要加快信息化管理建设,建立网上审核、网上结算和网上监控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三是努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新、改、扩建一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确保每个县有1所符合标准的县级医疗机构,中心乡镇卫生院得到进一步改造。结合城市建设,重新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重点是御东新区、棚户区、居民安置区的机构布局和设置,各涉农县区按照城镇人口数至少完成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

任务,实现城镇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全覆盖。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力争6个社区中心通过立项并在年内完成建设任务。

四是努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内容,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建立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推进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落实到位。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30%以上,服务人口多、疾控妇幼等基础工作相对扎实的浑源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要力争

达到50%。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职业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队伍建设,力争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专职妇保、儿保专业人员,并加强培训,构筑完整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要加强鼠防基地建设和设备配

备。城区等县区要全力做好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建设和全球基金项目工作。

五是努力探索试行公立医院改革。做好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要树立大卫生观念,逐步实现全行业管理。为此,今年我们要重新修订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整合卫生资源,合理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规模,努力推动卫生工作由重外延向重内涵建设转变。以市四医院和灵丘县人民医院作为改革试点,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等重点和难点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逐步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包括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为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

(二)强化两个重点,提升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提高农村三级医疗网服务水平。继续以“村覆盖、乡达标、县提高”为工作目标,整体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努力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加强内涵建设,使其成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努力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通过强化培训等措施,提高卫技人员素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卫生院整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开展村卫生室“五化”创建活动:推进“管理一体化”,依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业务、财务、药械、档案“五统一”管理;推进“建设标准化”,力争80%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达标;推进“资质合法化”,

使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生;推进“考核制度化”,对乡村医生定期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聘用并发放补助;推进“服务规范化”,使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做到“看病有登记、配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收费有票据”。努力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业务合作,不断引深“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继续推进市一医院、三医院、五医院、同煤总医院分别与1—3所县医院,每所二级医院与3-5所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实行责任制,支援医院必须派业务副院长带队,挑选优秀管理人员到受援县级医院担任常务副院长,任职最少一年,加强医院管理,帮助指导开展业务工作,确保年内受援县级医院无等级上等级、有等级上台阶。

二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矿区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城区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步伐,力争达标率在70%以上。以开展创优示范活动为抓手,至少创建6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扎实开展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工作。进一步完善以市公立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推行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继续实施绩效考核,促进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加强全科医师骨干、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

(三)抓好三项基础工作,保障医改及卫生事业实现新跨越

一是突出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卫生工作由重治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践证明,预防投资1元,可以节省医药费8元,减少重症抢救费100元。因此,今年我们要以绩效考核为手段,细化考核指标,严格使用考核结果,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加强传染病医院、二、三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健康教育与促进工程,逐步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大力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继续做好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工作,做好碘缺乏病省级考核验收工作,加大布病防治力度,推广天镇县布病防治经验,争取2010年布病发病率低于去年。继续加大甲型H1 N1流感防控力度,实现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继续开展学校、关键岗位公共服务人员等相关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强化哨点医院和网络实验室的管理,加强甲流患者的医疗救治,中西医并重,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二是突出抓好医院内涵建设。要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创新管理模式,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上,放在改善服务环境、体现公益性质、降低医药费用上。持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逐步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医院运行监管,建立三级医院巡查制度,提高医院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和运行绩效,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扎实推进单病种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拓展临床检验报告“一单通”工作。要改进医院评价办法,对市级医院重点考核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承担应

急救治、抢险救灾、支持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情况;对于县级医院,要重点考核其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医疗急救的能力和上等达标情况及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帮扶情况。

三是突出抓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卫生监督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制和机制建设,健全地方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职责,建立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县区卫生局设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市、县卫生监督所设立食品安全协调科室,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检验、风险检测工作,年内对一些群众关心的食品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提高食品安全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组织协调开展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牵头做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顿,建立健全全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全市食品安全信息联络网,做好全市食品信息发布和通报工作。

大力推进乡镇卫生监督站建设,年内做到办公场所、人员、监督工作三到位,实现市、县、乡三级卫生监督网的全覆盖。建立医疗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将医疗机构执业情况和卫生监督情况向社会公布,维护患者知情权,引导医疗行业严格自律、诚信经营。组织开展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无证行医、非法采供血、出租承包科室、非卫技人员行医、非法从事性病诊疗、违法发布医疗广

告等违法行为。加大生活饮用水工作力度,力争做到底数清楚,监管到位。深入开展“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强化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第一责任人和主体作用,加大对企业职业健康监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管。

(四)实现“四个突破”,推动医改及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一是以健全“一案三制”为重点,实现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新突破。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病工作。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加强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加强基层卫生应急常态管理和综合协调功能,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提高紧急救援、机动救援能力。

二是以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为重点,实现中医药事业发展新突破。继续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评价,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标准化建设,加强县级中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大力实施中医“三名三进”战略,加快培育一批中医名医、名科、名院。

三是以创新激励机制为重点,实现人才队伍建设新突破。加大人才培养、选拔力度,使用激励机制,按照耿市长讲话精神,对人才的使用要做到有60%的能力,给80%的使用,给100%的待遇,促进中青年卫生人才脱颖而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梯队建设,年内制定和实施全市基层卫生人才梯队建设方案。实施人才强卫工程,加强重点学科梯队建设。深化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做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工作,吸引和鼓励执业医师到农村服务,年内要组织开展全市乡镇卫生院院长和乡村医生评比表彰

活动,奖优罚劣。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认真落实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

称前到基层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

四是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实现党风行风建设新突破。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重点抓好各项反腐倡廉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加大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深入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工程,继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和医德医风制度建设。今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要全面推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各医疗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按照省厅《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办法》的要求,创新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工作,决不能走过场,考评结果要在全院公示,要与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挂钩。要严格执行《山西省卫生厅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守则》,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要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制度,继续开展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今年要加大明查暗访的频次和查处力度。通过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惩处等多种措施,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推动党风行风持续好转。

(五)统筹协调,促进医改及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加快市级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市一医院、五医院、六医院、中医院、卫生学校及市药监局、药检所、卫生监督所综合业务楼等建设项目年底前全部完工,力争投入使用。配合古城建设,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搬迁新建的规划选址、设计、招标等任务。要做好“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回顾性总结和我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实现审批事项的公开、公正、公平。加强信访和维稳工作。做好卫生新闻宣传,创造有利的医改舆论氛围。继续引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三、强化责任,确保今年医改及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要谋大事、善创新。要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驾驭全局、解决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途径上;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争取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热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要重规范、强管理。今年我市御东新区卫生项目建设要全部完工,各项目资金运作和进度安排仍是管理的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二是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三是确保干部的廉洁自律。项目建设一定要规范实施,科学管理,严格执行规划、制度、标准,按程序、依步骤抓好落实。

三要转作风、抓落实。广大卫生战线的干部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重实绩、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大兴雷厉风行之风,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的安排部署;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一线,了解基层意愿,查找问题根源,分析原因,扎实整改,为民排忧解难;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以务实的工作深化理解,提高认识。

四要明责任、严奖惩。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是落实卫生目标的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总负责”,对所承担的卫生任务要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层层监督,要目标到岗、任务到位、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卫生工作按时圆满的

完成;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把责任追究贯穿于日常工作、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的全过程。

同志们,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实现之年,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圆满完成各项卫生工作目标任务,为促进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程及动力机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程及动力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日益凸现,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更是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总结,并通过分析其动力机制,探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制历史演进动力机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危机重重、民众中传染病、寄生虫疾病、营养不良疾病肆虐的现状,选择了异于西方国家的医疗模式,发展了具有重大革新性的公共卫生体系:主要依靠经过很短时间就可培训出来的较低技能医护工作者,发展了劳力密集而不是资本密集的医疗技术;强调预防和初级保健,集中精力实施公共卫生计划,而不是单纯关注个体健康。 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四项指导方针,并确定了接下来30年时间内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框架:在城市建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在乡伤残军人和部分在岗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农村,亿万农民则普遍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人民公社所属乡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资金,各地的合作医疗采取农民之间合医合药、合住院合门诊、合预防合保健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了全国性、广覆盖、低水平、综合性和全民性医疗保障制度,极大地改善了国民身心健康状况。 但这一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总体投入和专业技术教育赶不上医疗服务体系的迅速扩张,致使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技术水平较低;过分严格的政府计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服务机构及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体来说,计划经济时期,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我国用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1979年卫生部大胆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随即开展了对医院的“五定一奖”(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奖励)工作。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1985年,国务院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讲话(完整版)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坚定信心深化医改 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大同市卫生局局长张翠萍 (2010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围绕医改开展的各项工作,按照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2010年医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推进卫生资源调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联系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20 09年,通过参加全市第二批、指导开展全系统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保障健康上水平,实现卫生新跨越”的主题,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共识。局党组以身作则,立足医改,完成了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等“六个方面”的调研报告,查找了影响和制约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七个方面”问题,建立了人才强卫、社区卫生、卫生应急等“八个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化解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难题的良策。整个活动联系实际、紧扣主题,有特色、有创新,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大同市上报省委两个学习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之一。 二是把握大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根据全国和全省医改精神,市政府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组,广泛动员,深入调研,起草了《大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市卫生局组织各县区卫生局长和市、县级医院院长共46人,集体赴京参加医改培训,把握医改实质,增强医改信心。确定城区、南郊、左云、灵丘四个县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全面实施了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4项新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省率先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卫生和医疗两部分,但是由于历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区分,所以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回顾,而医院改革则作为本部分的主要线索。按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医疗改革的实际进展情况,现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划分为五个阶段,并逐一分析每一阶段改革的背景原因,具体措施及改革成果。 第一阶段 1978~1984年 背景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坚持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等一系列正确方针路线,建立了完善的农村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1981年的67.8岁,新生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降低到1981年37.6‰,孕妇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家在经济上濒于崩溃,财政基础薄弱,卫生费用紧缺;医疗卫生队伍青黄不接,领导水平、技术水平、工作效率都十分低下,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期间虽然做出过一些努力,但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很多医疗机构硬件设施落后,医生护士比例失调,护理人员不足,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知识老化;许多地方疾病多发,卫生状况差。与此同时卫生系统长期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导致我们不得不思考新的路径进行恢复性的改革的孕育。1978年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拉开了中国30年改革的序幕,一方面为医改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为卫生事业提出新的要求。 具体措施 本阶段的改革主要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同时,也包括培养相关人员业务技术,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等内容。 1979年,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提出“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医疗卫生现代化建设上,建设全国三分之一重点县”。同年,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接着又开展了“五定一奖”和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的办法,并展开了试点。传统医院管理的弊端在这一阶段逐步显露出来,随后加强医院管理的政策相继出台。1981年3月,卫生部下发了《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开始扭转卫生机构不善于经营核算的局面。在此基础上,1982年卫生部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对医院相关工作要求。 在加强对医院管理的同时,也开辟了医疗主体多元化的先河。1980年,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得到国务院批准,这为转变国有、集体医疗机构一统天下,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疗服务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促使国有医院的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

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动各项医改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7〕37号)要求,我省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重点推进和落实以下工作任务。 一、研究制定的文件 1.制定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2.制定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3.制定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4.制定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5.制定完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6.制定我省或转发国家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省国资委负责) 7.制定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8.制定医教协同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教育厅共同牵头负责) 9.制定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10.制定建立卫生人员荣誉制度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人社厅共同牵头负责) 11.制定在部分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的指导性文件。(省编办负责) 12.制定改革完善仿制药管理政策的指导性文件。(省医改

办负责) 13.制定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文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14.制定药品购销信用管理文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以上任务只列牵头部门,未列参与部门。其中1、2项任务按国家规定时限完成;3—14项任务于国家相关文件印发后3个月内完成。 二、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 15.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范围,确定1个市(地)作为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推荐1个县(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候选县(市),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下同) 16.明确省卫生计生委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属(管)医院参加属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以齐齐哈尔市为试点,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编办、财政厅、物价监管局、人社厅负责)

【医疗药品管理】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

县卫计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情况报告 尊敬的市检查组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计部门的精心的指导下,我县扎实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现将2017年医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改工作落实情况 1、公立医院改革。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编办、省发改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卫体改发〔2014〕2号)的要求,2015年4月1日我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实施。改革实施两年半以来工作平稳开展,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改革医院内部管理,转变服务方式,改善就医流程,实行先治病后付费,节假日门诊,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等,为群众就医提供更多便利,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所有药品实施零差率销售,切断了医院药品加成收入来源,增加了医疗服务收入,“以药养医”机制得以改变。2017年,药品总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从医改前的48.3%下降到39.7%,同比下降9.4%;中草药使用情况与同期相比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县中医医院门诊中药收入占门诊药品比例的84%,住院中药占住院药品费用的44%,达到了“业务量上升、药品比例下降”的预期效果。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得到

一定程度体现。伴随药品价格的下降和药品总收入的减少,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的回归。 2、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我县已于9月底开通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县人民医院为我县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已进行外出务工农民信息数据采集,可以进行跨省异地住院联网结算。 3、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县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自2011年6月20日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省级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100%。根据市卫计委《关于做好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工作的通知》(Y卫计药政发〔2016〕1号)文件要求,我县制定了《关于做好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实施办法》(X卫计函〔2016〕6号),要求全县范围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基本药物(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省增补目录的670个药品通用名中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的品种、剂型、规格)作为首选药物,优先配备使用,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品规占比达到50.9%。 4、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我县制定了《XX县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根据县域医疗技术水平及基层医疗技术力量,进一步细化病种,真正做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各级医疗机构切实调整并落实服务功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让亿万百姓病有所医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北京11月6日电(吕诺、胡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百姓病有所医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任务已经明确,改革扎实推进。 ——2013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为2.65亿人、2.71亿人、8.05亿人。全国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约为75%,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为70%。 ——2013年,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20种重大疾病保障,在明确临床路径和限定费用的基础上,实际补偿比达到70%左右。 ——2013年8月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在23个

省份的94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已有7个省在全省推开,覆盖城乡居民2.1亿,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四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慈善救助等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 国务院医改办政策组负责人傅卫说,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进程,巩固和扩大覆盖面,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不断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问题。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医改的攻坚方向:“基层”将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注的重点。 2013年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巩固完善

疾控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疾控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年是国民经济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推进的一年。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是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措施,事关医药卫生行业利益格局重大调整和健康发展,其根本目的是要建立新的基层医疗卫生运行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使广大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我中心认真组织落实和推进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重点完善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现将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 情况汇报如下: 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主要成效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实施居民健康工程,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年全县共建立健康档案人数人,规范建档率。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去年共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次,出健康教育专栏期,利用气象平台宣传期,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份,健康教育受益群众人次。有效地加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预防疾

病发生,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三)落实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年接种儿童疫苗达人次,儿童接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加强免疫接种率达。自年以来,消除脊髓灰质的成果得到巩固,实现了无脊髓发病状态,年我县一定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和我国政府承诺的消除麻疹的奋斗目标。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中儿童计划免疫实现了高接种率、高保护率,相应传染病有效的得到了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广大老百姓真正的享受到了国家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 (四)、重视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各乡镇指导开展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老年健康干预建档管理例,管理率。并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工作。 (五)、加强对慢性病人的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量血压,对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开展疾病咨询、指导用药和健康锻炼、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去年高血压健档管理例,管理率。辖区岁以上成人首次测血压率≥以上;糖尿病建档管理例,管理率,跟踪随访率达到。 (六)、强化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 对我县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疾病建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我国医疗改革存在问题 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这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右。同时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和农村承担基本医疗的功能不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老百姓得了病,在基层得不到有效治疗,只好奔向城市大医院。因此,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在偏远农村地区看病更难现象凸现。 2、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公益性淡化 我国对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非常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家每年给医院的补贴常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群众看病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负担医院工资、奖金、买设备、盖病房。政府为了弥补补偿不足,允许医院对购进药品加成15%,这就意味着,药品进价越高医院收入越多。没有合理的制度机制控制,“以药养医”于是泛滥。有人戏称“天使”下凡至人间,非人非鬼。的确,中国的医改,让白衣“天使”增添更多的困惑、更多的无奈。“人鬼”情结,多年来医生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徘徊,医院在公益与市场之间摇摆。 3、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农村医疗没有一套完整的农村医疗保障法律体系,缺乏法律规范。缺乏法律规范是导致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至今仍然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薄弱之处。许多农村人口因为经济收入较低,一旦生病,就会产生“因病致贫”的后果。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大大危害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现行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导致如下结果:一是上述人群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个人及家庭面临的医疗风险难以化解,从而带来经济、社会方面的消极后果。二是在一部分人有医疗保障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体制外人员以各种方式侵蚀体制内医疗资源的问题。 二、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思考 1、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医疗药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服务模式的改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在各级医院普遍运用。初建的网络都是用传统的布线方式来进行的。在运行过程中,网络管理员最能体会到的是良好的布线系统对网络的稳定运行、顺利传输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新型的综合布线系统是指按标准的、统一的和简单的结构化方式编制和布置各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各种系统的通信线路,包括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监控系统、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它将相同或相似的线缆(如对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缆)、连接硬件组合在一套标准的且通用的、按一定秩序和内部关系而集成为整体,因此,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医院信息化系统是综合布线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医院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 医院综合布线是一个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又是所有其他系医院综合布线系统的承载平台。它将语言、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也使医疗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与传统布线相比,综合布线有着许多传统布线无法企及的优越性。表现为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特点。一次性布线后,确保在15~25年内系统性能不会下降,功能不会落后,更不会如传统布线方法那样,因为网络配置变化而重复土木工程,破坏建筑物的原有结构,增加不必要的投资。可以说综合布线真正达到了一次性投资,多年受益,充分利用好医院的医疗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医疗流程,完善医疗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医院楼宇建筑设计的同时,就要充分考虑医院建筑物整体和区域性的功能定位与医疗流程,合理进行结构化的综合布线设计,为医院未来信息化发展应用做好基础。曾经有人说综合布线系统如同人脑的神经系统,可见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 2 综合布线的标准、原则 医院布线与其他行业布线一样需要遵循行业通用的标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及测试标准和规范主要有:《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2002》、EIA/TIA 568B 《商业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商业建筑物通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 《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TIA/EIA TSB67《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性 能现场测试规范》等,国内标准和规范有:CECS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等。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具有标准、设计、施工及信息界面的无源系统,不包括任何相关的有源连接设备。医院综合布线系统以标准化模块化、安全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网络互通,资源共享性、系统冗余及可扩充性为设计原则,并对其服务的设备有一定的独立性。 3 医院综合布线的设计与架构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求物理拓扑结构为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各分子系统相互独立,每个分子系统的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支持多种网络结构,既支持集中网络,又能支持分布式网络系统,通过统一规划和模块化设计,满足语音和数据信息点的即插即用和随时互换,建立的系统能够支持综合业务数字网络传输,并方便地与Internet或数据专网互联。选用灵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医改“改道”谁见曙光?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的结论出现在媒体上的时候,医改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热的温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很快,到8月3日时,卫生部官方网站就全文公开了卫生部部长高强关于医疗改革思路的最新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今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并表示方案“初步确定了试点城市”。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历经2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征程之后,竟煮成了“夹生饭”: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医改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痛定思痛的医改走向最终会为谁带来机遇的曙光? 医改失败:未瞄“靶”射“箭” 医改一直朝解决药价虚高的方向努力,但在执行的具体过

程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却偏离了轨迹,导致了与初衷背道而驰的后果 在人们的表面理解中,医改的不成功就是表现在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贵的事实上,所以,将所有的诟病一股脑地推给了医疗机构,在人们的口舌争议甚至尖刻指责中,医疗卫生机构再次处在风口浪尖上,处境尴尬。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多少有点不公平。 有资深人士指出,其实,纵观整个医改过程,药价问题其实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既复杂,又相当敏感。也许到现在为止,也没人能够说得清楚,药价虚高到底是谁的责任?是医疗机构的以药养医,还是药业本身的不合理定价以及流通环节混乱所造成的? “事实上,医改一直朝解决药价虚高的方向努力,但在执行的具体过程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却偏离了轨迹,导致了与初衷背道而驰的后果。”中国医疗产业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腾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药品流通领域相当混乱,药品价格层层加码;另一方面,医院也乐于依靠药品的收入增加收益,加之医生存在回扣的行为,使药价虚高成

我国新型医疗体制改革具体内容及变化

我国新型医疗体制改革具体内容及变化 1.主要内容 1.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2.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3.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4.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5.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 6.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7.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管; 8.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9.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2.变化: 公益性列首位,将取消药品加成收入,鼓励社会力量办非营利性医院 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定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 亮点1 公益性位居首位 名为“公立医院”,实则是“营利”医院———近20多年来,我国的公立医院日益为“名不副实”而尴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昨日公布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便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有关专家表示,这意味着我国公立医院将重新回归公益性,这也是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题的正道。 亮点2 取消药品加成收入 指导意见,对饱受诟病的以药养医机制“开刀”。意见提出,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指导意见指出,对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亮点3 非公医院一视同仁 指导意见规定,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院留出足够空间。 亮点4 公立医院统一管理 针对公立医院管理多头现象,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实行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和全行业监管。 亮点5 引保险解决医患纠纷 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协调机制,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的举措。 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要点 指导思想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总体目标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毛概论文-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院校:湘南学院 系别: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网络工程 学号:201114160210 姓名:阳庆 时间:2013年6月27日

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 <一>15年历程 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医疗体制改革,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 1998年,医改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陆续出台医药分家、药品招标采购、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等一系列政策。但总体上说,政策的落实步履维艰。 2000年7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提出:要在2001年底实现90%以上的地市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扭转以药补医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等改革。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病魔让人们发现,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竟然不堪一击。 2005年6月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合作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 <二>主要成效 商业化、市场化走向的体制变革带来的成效主要表现为: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能够开展的诊疗项目不断增加。此外,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 <三>消极后果 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在公平性方面,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数社会成员(包括相当多农村人口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贫困阶层则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享受不到。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数第4。 在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方面,尽管全社会的卫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明显的改善。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增至5.42%,但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卫生、健康指标甚至恶化。改革开放前已被控制的部分传染病、地方病开始死灰复燃,新的卫生、健康问题也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机遇与挑战。面对挑战和压力,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大发展,又一次历史性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全市卫生事业要取得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必须做到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以新的理念和认识重新审视卫生工作,以新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玉门市卫生资源状况 我市现有市属医疗卫生机构82 个,病床610 张。其中:城市设立医疗卫生机构25 个,即2 家县级综合医院、1 家中医院、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 家个体诊所及妇幼保健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一家;农村设立卫生机构57 个,包括11 家乡镇卫生院、个村卫生室。46 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业务用房32686 平米,医疗设备价值3908 万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75 人,其中市属医疗机构正式职工486 人,临时聘用110 人,乡村医生53 人,个体诊所26 人。按全市18.9 万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37 人。

二、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农村医疗资源基础薄弱。截止2007 年,由于我市农农村医疗资源基础薄弱。村医疗机构实行乡办乡管、乡办村管,由于乡村两级财力有限,对医疗机构投入极少,致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简陋、医疗设备匮乏、人员素质不高、医疗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阶段。2007 年我市实行乡镇卫生院划归县级管理,市委、市政府加大对乡镇卫生系统的通入力度,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支出,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还是从根本上没有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差的现状。卫生人才流失严重。 2、卫生人才流失严重。卫生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两名副高职称医生,中级以上人员仅占19.4%,本科学历占14.4%,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奇缺,且都分布在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特别是条件艰苦的移民乡卫生院人才匮乏,严重影响医院的技术进步和建设发展。近年来,由于老市区医疗机构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没有保障,据统计,2002 年以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外流人员达130 余人,其中大多数是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使我市卫生人才薄弱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3、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我市重点地方病之一的鼠疫,其疫源地面积为10572 平方公里,疫源地动物间疫情持续猛烈流行,随时可能在人间发生疫情。同时,我市结核病、乙肝等传染病发病率还处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移民地区和部分边远乡镇,发现率低,传播率高。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流动性的日益频繁,人禽流感、艾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