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越剧角色行当

越剧角色行当

越剧角色行当
越剧角色行当

越剧的角色行当随着剧种的发展,逐渐衍化,从单纯到齐全。在初期,由于剧目多为表现农村中爱情、婚姻题材的"对子戏",故以"二小"(小生、小旦)、"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以后随着题材的扩大,发展为"四柱头"(又称"四庭柱",即"三小"加老生),老旦、花脸地位不高。40年代越剧改革以后,打破了严格的行当界限,但仍保持着基本的行当体制。

现在越剧角色行当,分为六大类:

一、小旦。饰青年、少年女性角色。其中又可细分为6种路子及称谓:

悲旦,专饰命运悲惨的青年、中年妇女角色,类似京剧中"青衣",以唱工为主、做工为辅。如《三官堂》中的秦香莲、《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梅花魂》中的陈杏元、《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等。在越剧传统剧目尤其是40年代的"第二传统剧目"中,有大量悲剧,对形成悲旦这一行当起了重要作用。

花旦,专饰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少女角色,表演以做工取胜,动作灵巧轻快。如《箍桶记》中的九斤姑娘、《西厢记》中的红娘、《玉连环》中的李翠英、《打金枝》中的公主。

闺门旦,专饰名门闺秀、千金小姐一类角色,表演特点是举止端庄、文静大方,唱工和做工兼擅。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彩楼记》中的刘月娥、《西园记》中的王玉贞等。

花衫,饰演古代青年女子,表演形态介于闺门旦和花旦之间,既有闺门旦的大家子身份和端庄大方的仪态,又有花旦俏丽、活泼的举止。如《梁祝》中的祝英台、《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情探》中的敫桂英等。

正旦,主要饰演做了母亲的中年妇女一类角色,穿着素净,动作稳重,在戏中一般做配角。如《红楼梦》中的王夫人和薛姨妈、《碧玉簪》中的李秀英之母、《二堂放子》中的王桂英、《打金枝》中的皇后等。

武旦,专饰有武艺的女性角色,表演以武功、武戏见长,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樊梨花》中的樊梨花和薛金莲、《杨八姐盗刀》中的杨八姐、《白蛇传·盗仙草》中的白素贞、《十一郎》中的徐凤珠等。越剧一向以文戏为主,武戏很少,武旦所演剧目和所学武功,多为从其他剧种吸收。演员中无人专演武旦,有关角色一般由武功基础较好的其他旦角行当演员兼演。

二、小生。饰青年男性角色。在女子越剧中,由于小生由女演员扮演,故比其他剧种的小生行当更具柔美特色,在剧种中的地位也更重要。其中又可分为4种路子及称谓:书生,又称儒巾生、风雅小生,头戴秀才巾、解元巾(统称方巾),主要饰演儒雅潇洒、文质彬彬的读书人,表演特点是洒脱庄重、温文尔雅,富有书卷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盘妻索妻》中的梁玉书、《西厢记》中的张君瑞、《何文秀》中的何文秀、《西园记》中的张继华、《梅花魂》中的梅良玉、《碧玉簪》中的王玉林、《沉香扇》中的徐文秀、《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等。

穷生,又称鞋皮生或破巾生,因脚拖鞋皮、头戴破巾、身穿百衲衣而得名,主要饰演穷愁潦倒的落难公子和寒家子弟一类角色,表演特点是带有寒酸相和迂腐气。如《情探》中的前期王魁、《珍珠塔·前见姑》中的方卿、《杜十娘》中的李甲、《李娃传》中落魄时的郑元和、《彩楼记》中的吕蒙正等。

官生,主要饰演古代官员、显贵一类角色,头戴乌纱,身着官袍,表演带有一定的工架和气度。如《打金枝》中的郭暧、《贩马记》中的赵宠、《胭脂》中的吴南岱等。

武生,主要饰演有武艺的中青年男性角色,表演特点是英武挺拔,文武兼长,能参加武打场面。如《双枪陆文龙》中的陆文龙、《貂蝉》中的吕布、《樊梨花》中的薛丁山、《辕门责夫》中的杨宗保等。越剧中武戏不多,无人专工此行当,一般根据剧情需要,由武功较好的小生演员兼演。

三、老生。饰老年男性角色。演出挂髯口,分黑髯、花髯、白髯三类。按表演特点,可

分为2种路子及称谓:

正生,戴黑髯,唱、做并重。如《打金枝》中的唐皇、《二堂放子》中的刘彦昌、《凄凉辽宫月》中的道宗、《红楼梦》中的贾政、《李娃传》中的郑北海等。

老外,戴白髯和花髯,过去戏文中称"末",以做工为主,表演动作性强,如《珍珠塔》中的方本、《情探》中的王忠、《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公远、《李娃传》中的宗禄等。

老外常兼文武老生,主要饰演有武艺的将帅一类角色,表演讲究工架,气度不凡。如《打金枝》中的郭子仪、《金山战鼓》中的韩世忠、《辕门责夫》中的杨六郎等。

越剧中以老生为主要角色的剧目不多,以上3种老生在演员中没有严格分工。

四、小丑。又称小花脸,因过去化装时鼻梁上常画一白方块而得名。表演特点是幽默、机智或狡猾、阴险,动作灵活、夸张,表情丰富。其中可分为4种路子及称谓:长衫丑,又称文丑,多饰演花花公子、品行不端的读书人,或其他有喜剧色彩的正面角色。如《碧玉簪》中的顾文友、《王老虎抢亲》中的王天豹和《仁义缘》中的周惠吉、《双狮宝图》中的张友义等。

官丑,饰演反派的或可笑的官吏。如《春草闯堂》中的胡涂知县、《盘夫索夫》中的赵文华等。

短衫丑,通常饰演茶博士、店主或店小二、佣人、衙役或公差等角色。如《玉堂春·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箍桶记》中的张箍桶、《落帽风》中的范仲华等。

女丑,又称彩旦,通常饰演媒婆、巫婆、老鸨和风趣的中、老年妇女等角色。如《珍珠塔》中的方朵花、《碧玉簪》中的陆氏、《何文秀》中的杨妈妈、《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杜十娘》和《李娃传》等戏中的妓院鸨儿等。

五、老旦。饰老年女性角色。表演特点是沉稳老练,唱做并重。

如《红楼梦》中的贾母、《珍珠塔》中的方杨氏、《血手印》中的林母、《西厢记》中的崔夫人等。

六、大面。亦称大花脸,多饰演奸臣和奸邪的员外、恶霸,多施白脸。

如《仁义缘》中的赵德贵、《卖花三娘》中的曹超豹、《红鬃烈马》中的魏虎等;也有扮演耿直忠勇或性格粗犷的角色,如《秦香莲》和《追鱼》中的包公、《三看御妹》中的刘天化等,除包公勾脸外,其他角色一般不勾脸。越剧中该行当不发达,40年代改革后,常由老生兼饰,50年代起已经弱化,文化大革命后,无人后继,几近绝行。

京剧行当

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扇子是帮助角色表现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一种特殊道具。如《拾玉镯》中的傅朋、《西厢记》中的张君瑞等。翎子生,又称“雉尾生”,头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将或文武兼备的人物。演翎子生要有武功,凭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许多舞蹈动作。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吕布与貂蝉》中的吕布、《穆柯寨》中的杨宗保等等。穷生,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书生,“表演上特别注重做功,”以表现人物的酸腐气为主,习惯于把鞋后帮踩倒在脚下,以示其潦倒之状,故又称“鞋皮生”,身穿富贵衣是其主要标志。富贵衣,是补缀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补丁的青褶子,意思是说这些人现在虽然很穷,衣着褴楼,但将来仍要腾达,故有“富贵衣”之名。如《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连升店》中的王明芳等。武小生,大多扮演年青英武的人物,表演著重武功,也兼重唱功、念白和做功。从武打功夫上看,武小生与武生差不多,但是唱与念全用小生方法。如《八大锤》中的陆文龙、《借赵云》中的赵云、《石秀探庄》中的石秀等。 ③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俗称“墩子武生”、“撇子武生”,“墩子”是指穿厚底靴子,“撇子”是指穿薄底靴子。长靠武生扎大靠,武打、工架并重,如《长坂坡》中的赵云、《战冀州》中的马超、《挑滑车》中的高宠等。短打武生身穿紧身短装。偏重武打特技,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十字坡》中的武松、《夜奔》中的林冲等。扮演中老年英代人物的称武老生,如《百凉楼》中的吴祯、《剑峰山》中的邱成等。武生还兼演部分勾脸戏(武净戏),如《铁笼山》中的姜维、《拿高登》中的高登等。猴戏中的孙悟空一般也由武生扮演。 ④红生指勾红脸的老生,主要扮演关羽、赵匡胤等角色,演唱嗓音高亢浑厚,表演具

京剧的角色

京剧的角色 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它的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脸谱,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与其辉煌艳丽的头饰服装,都成为京剧独特的风格。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有四百多个。 "生"分为: "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旦"分为: "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京剧的特点 (1)舞台和时空方式 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京剧舞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比如,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台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当一个人在自己家里闲坐无事,想到朋友家走走,便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圈(叫做“圆场”),他的家也就转换成他朋友的家了。又如,当剧中人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感到震惊,这本是个瞬间的心理反应,但是为了刻画人物,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来歌唱。相反,像写信、看信、饮酒过程,本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为了简炼,只表演一下姿态,同时吹奏一支唢呐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观众在欣赏京剧时,需要随着演员的念白、歌唱和表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理解戏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2)角色类型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如生行中有: 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有些唱打兼有的武将,如花云、岳飞、黄忠等,则属于“靠把老生”,亦归老生行)、武生(勇猛战将或绿林英雄)、小生(主扮演英武气盛、风流倜傥的人物,如周瑜、吕布,以及英俊的青少年人物)、红生(如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剧中的儿童一类角色,则称娃娃生。 旦行中有: 正旦(或称青衣)(端庄娴静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巾帼女将,绿林侠女及神话中的妖女灵仙等)、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性格爽朗风趣的妇女或刁顽的恶婆等)。

京剧服装行当的划分及作用 之大衣篇

京剧服装行当的划分及作用之大衣篇 1.大衣:大衣是京剧服装内部分工的行当之一,它的存在是为演员创造角色服务。从技术职能来讲是管、拌、扎、勒,所谓的服装的管理保养,在演出中负责演员的服侍的装扮、特殊人物的扎勒,大衣在管理上有很强技能操作以及服饰的名称识别和塑 造不同人物着装类型,为此服装的分行对表演起到了保证作用,为艺术的完整,达到 预期效果,发挥着集资的智慧和才能,大衣行当在技艺处理上有其自己的范围和特点。 (1)范围及作用:大衣类中的服装名称有: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学士官衣、判官衣、开氅、鹤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宫装、古装、裙、裤、袄以及其它服饰配件。 大衣类中各种服装名称在使用上有它的一定范围,如:表现宫廷帝王将相以及朝 廷名官等身份的人物通常穿蟒,身居地方官员则穿官衣,但蟒和官衣都属于朝服及礼服。皇帝身份的有《上天台》中的刘秀、《金水桥》中的唐太宗等。身为亲王的有《辕门斩子》中的赵德芳,身为大将的廉颇,官居首相的蔺相如,其它朝廷命官,可 为朝中大臣,在面见皇上时必须穿蟒。另在各历史时期被朝廷称之为"草寇"和敢与朝 廷分庭抗礼者,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敢穿着蟒服或自称皇帝或占山为王。如: 晁盖、宋江等。 表现地方官员的知府、知县可穿官衣,在舞台上有一句台词"相府门前七品官", 也说明相当与这种身份者均穿官衣,如《七品芝麻官》中的知县,《玉堂春》中的潘 必正、刘秉义等。 表现帝王、官宦绅士在休闲之时常用服装有:帔,开氅,褶子。如:《上天台》 中的刘秀,《斩黄袍》的赵匡胤则穿帔。《碧波潭》中的金宠,《文昭关》中的东皋公,《打渔杀家》中的丁员外也穿帔。又如《锁五龙》中的唐王,《将相和》中的廉颇、蔺相如均穿开氅。 为塑造女性的朝廷命官,皇后、嫔妃等的主要服饰有:女蟒,女官衣,宫装等。 如《打龙袍》中的李后,《打孟良》中的佘太君,《大保国》中的李艳妃,均穿蟒;《樊江关》中的柳迎春穿官衣;又如《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上天台》中的娘娘 则穿宫装。 为塑造女性中的夫人、小姐、女仆以及家贫妇女的主要服饰有:女帔,女褶子,裙,裤,袄等。女帔是夫人、小姐的主要服饰,如:《碧波潭》中的金夫人及小姐金

京剧行当介绍

老生介绍 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因为老生都挂胡子。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除了须生和胡子生,还有一个名词叫正生,表示严肃端庄的意思。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又叫真声或大嗓)。照规矩,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叫作“黑三”)。另外还有灰色的三绺胡子,即花白的三绺胡子,专门名词叫“黪(音惨)三”,或“苍三”。还有白色的三绺胡子,叫作“白三”。还有一种胡子,不分绺,就是整片满口的胡子,术语叫作“满”,如黑满、白满、黪满。 照京剧原来的传统,不论是戴黑满的,或是戴黪三、黪满、白三、白满的,都不属于老生扮演的范围。只有戴黑三的,才能算是真正的老生。其他的角色都由“末”行或“外”行来应工。现在“末”“外”都合并到老生行当里,老生扮演角色的范围大为扩大,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为主。为什么叫安工老生呢?我想是因为这种老生既以唱为主,那么他的动作性就比较次要,动作幅度较小,态度比较安闲从容,唱的时候总是比较沉着安稳的,因此叫作安工老生。例如《二进宫》的杨波,《捉放曹》的陈官,《击鼓骂曹》的祢衡,《文昭关》和《鱼肠剑》的伍子胥,《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空城计》、《雍凉关》、《战北原》、《脂粉计》、《七星灯》等剧的诸葛亮,《四郎探母》的杨延辉,《碰碑》的杨继业。《桑园寄子》的邓伯道,《让徐州》的陶谦,《逍遥津》的汉献帝等等,都属于唱工戏。还有一种介乎唱工戏和做工戏之间的以念白为主的戏,唱工老生和做工者生都可以兼演,仍如《十道本》的褚遂良,《夜审潘洪》的寇准,《审头刺汤》的陆炳,《审刺客》的闵觉等,都属于这一类。由于大段念白很难掌握,从表现技巧看,比起唱工和做工戏,难度大得多,所以这类戏现在很少演出了。做工老生又叫作哀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衰派老生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类老生专门扮演年老体弱、戴白胡子的角色,所以叫作衰派。例如《清风亭》的张元秀,《扫松下书》的张广才,《三娘教子》的薛保,《九更天》的马义,《徐策跑城》的徐策等等,都屑于这一类。另一种解释说是因为以做工为主,一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激,情绪紧张,神态粗犷,动作激烈的角色,这些角色的精神状态近乎颓唐衰朽,所以叫作衰派。例如《坐楼杀惜》的宋江,《打棍出箱》的范仲禹,《失印救火》的白槐,《春秋笔》的驿丞张恩,《战蒲关》的刘忠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我认为衰派老生这个名词并不全面,还是说做工老生,特点就是侧重以表演为主,这样比较科学、严谨。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属于文老生的范畴。 武考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就是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作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简称,就是兵器,俗称刀枪把子,也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凡是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例如《定军山》的黄忠,《阳平关》的黄忠,《失街亭》的王平,《战太平》的花云,《震潭州》、《八大锤》等剧中的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以及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不同身份,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一)“生”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生”又可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这是说老生在舞台 上扮演人物时要在嘴上挂一个胡子。胡子在京剧里有个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还有一个名 称叫正生,这是说由正生扮演的大多是严肃端庄的人物。老生一般在剧中扮演正派人物,或 帝王将相。老生所挂胡子的颜色则表示了人物的年龄。例如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是 中年人,所挂胡子就是黑色的。京剧《秦香莲》中的王延龄是老年人,所挂胡子就是白色的。根据表演侧重的不同,老生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文武老生等。唱工老 生的演唱部分要多一些,做工老生的念白与身段、表情表演相对要吃重一些,文武老生则是 能唱又能打,如京剧《定军山》里的黄忠就是由文武老生来应工的。因为文武老生在穿戴上 大多穿靠衣(盔甲衣),紮靠旗(后背上插四面靠旗),所以又称为靠把老生。老生在剧中 一般注重演唱、念白和细腻的表演,在唱腔上也比较丰富。老生的念白和演唱都用真声。念 白用韵白来表现。老生的表演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庄重、潇洒为主 要基调。 “红生”,红生在京剧行当里,是指老生应工扮演关羽、赵匡胤一类勾红脸的角色。京剧界一 般认为王鸿寿(老三麻子)是京剧红生行当的创始人。以前虽然也有关羽戏,但剧目较少, 因此并没有形成红生这个表演行当。清末民初,王鸿寿从关羽的化装、服装、盔头、髯口、 服装、青龙刀,还有造型、身段、唱腔等各方面,对关羽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还 把关羽戏的剧目发展到数十出,并把关羽戏从南演到北,形成了王鸿寿风格的关羽戏一统天 下的局面,有了众多的追随者,这才有了红生这个行当。红生的表演风格独特。红生吸收了 老生、武生、净,三个行当的艺术因素,但与这三个行当又迥然而异。 "小生",扮演的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特点是不挂胡子,扮相一般都比较清秀、俊美。他 们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 声一般说比较尖、比较细、比较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从声音上跟老生有较明显的区别。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旦角所用的假声并不一样。听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这种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 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京剧《群英会》中的周瑜,都是由小 生扮演的。根据表演技艺侧重的不同,小生又可分为武小生、文小生。比如《八大锤》中的 陆文龙就是武小生,《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就是文小生。还可以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不同, 有不同的穿戴,再细分为袍带生、穷生等。服装不同也就是人物的身份不同,境遇不同,在 表演上当然也就会有区别。 “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男性角色。武生首先要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他 们要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武生可分为这样几大类:长靠武生、短 打武生、箭衣武生。长靠武生身穿靠衣(铠甲衣),插靠旗,戴头盔,穿厚底靴子,一般都 是使用长柄兵器,或是锤、鞕等兵器,表现骑马作战。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 大将风度,有气魄,身段要优美、稳重、端庄。如传统京剧《挑滑车》里的高宠就是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同长靠武生相对。短打武生穿薄底靴,作战时身穿紧身短装,大多使用短兵器,表现步战。这类武生,要求身手矫健、敏捷,表演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动作不拖

浅析京剧中的行当

浅析京剧中的行当 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做角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当时这些行当(角色)的划分还不如现在的科学、细密,各种行当的含义和表现形态,也和现在舞台上的行当,有很大的区别。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种角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角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这些角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不过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惟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它的主要行当和元杂剧一样,还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 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下面对主要行当作个简要的介绍。 生 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老生生行的一个分支。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动作造型庄重、端方。 老生又称正生,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或胡子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上的表演功夫。胡须的颜色表示了人物的年龄。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年约三十岁,所戴胡须为黑色。京剧《秦香莲》中王延龄年约六十,所戴胡须为白色。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小生与老生相对应,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明亮。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小生中又可分为扇子生,翎子生,武小生,穷生等。“娃娃生”则是小男孩。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长靠武生:装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将,一般使用长柄武器。表演要求功架优美、稳重、沉着,具有大将风度和英雄气魄。念白讲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短打武

京剧主要行当简单介绍.

京剧主要行当简单介绍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因为老生都挂胡子。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除了须生和胡子生,还有一个名词叫正生,表示严肃端庄的意思。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与老生相对应的是"小生",小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声一般说比较尖,比较细,比较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这样就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区别。采用这样一种发声方法,是为了表示这种行当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些青年人。可是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扮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声并不一样。如果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旦角完全一样的话,那就不对了。小生的唱法虽然也是用假声,但是应该比较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这种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 "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 其实,在京剧生行里,还有一个行当——红生,也应该附在老生这个门类里来讲一下。红生就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这两个角色。从前这类角色有的由花脸来应工,所以又叫红净。后来由花脸应工的日益减少,大多由老生,甚至由武生来扮演,所以现在基本上都叫红生。红生在老生这一行里,也算一个专门的行当。因为红生戏比较少,所以专工红生

浅析京剧的行当

《京剧艺术赏析课》论文 《浅析京剧的行当》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语(英日)102班 姓名:余婷 学号:5101510055

浅析京剧的行当 在开学之初,我观看了电影《梅兰芳》,在其中,了解了梅兰芳先生。从那时开始,觉得京剧不再是我以前想象中的那样枯燥无味吵闹,反而,我觉得京剧是一门与国人气节相关的艺术。二梅兰芳先生出神入化的表演更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么艺术表现形式。我也正是因为他,而开始了解京剧。正好,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这么选修课,因此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也对京剧有了更多的认识。下面,我将谈谈京剧的行当。。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和“武生”“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上的表演功夫。胡须的颜色表示了人物的年龄。年约三十岁,所戴胡须为黑色。年约六十,所戴胡须为白色。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与老生相对应的是“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明亮。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小生中又可分为扇子生,翎子生,武小生,穷生等。“娃娃生”则是小男孩。“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如“正旦”、“花旦”、“彩旦”等等。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例如《红娘》中的红娘。“彩旦”俗称丑婆子,唱念都用本嗓,实际是用丑角来应工的。简单说彩旦是重说白的,而且基本上都说京白,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的角色。这类角色并不全是坏人,有的是用来讽刺愚蠢和自作聪明的人,比如《凤还巢》里的大姐程雪雁,《西施》里的东施等。还有一些是表示性格爽朗、粗犷、豪放的妇女,例如《串龙珠》里的花婆,《四进士》里的万氏,《铁弓缘》里陈秀英的母亲等等,还有的是塑造了风趣、诙谐的艺术形象,例如《拾玉镯》的刘媒婆等。“武旦”和“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也扎靠服,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甚至女仙、女妖等。武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往往还伴随着热闹的锣鼓点,烘托场上的气氛。“老旦”,指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演唱用真声表现。 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分“文丑”“武

京剧角色划分

生旦净丑 1、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 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 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 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 “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 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 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 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 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 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 ”扇子是帮助角色表现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一种特殊道具。 如《拾玉镯》中的傅朋、《西厢记》中的张君瑞等。 翎子生,又称“雉尾生”,头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将或文武兼备的人物。 演翎子生要有武功,凭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许多舞蹈动作。 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吕布与貂蝉》中的吕布、《穆柯寨》中的杨宗保等等。 穷生,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书生,“表演上特别注重做功,”以表现人物的酸腐气为主,习惯于把鞋后帮踩倒在脚下,以示其潦倒之状,故又称“鞋皮生”,身穿富贵衣是其主要标志。

京剧四大行当,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课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的形成、发展 形成:四大徽班进京,融合多种戏曲曲调形式,形成一种新的剧种,到上海公演的时候,因其来自北京,所以上海人称之为“京剧”,从此流传。 发展:后涌现多位名家,潜心研究,创建自己的演唱风格和擅演剧目及固定的观众群,逐渐形成流派。

四大行当划分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根据其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在京剧专门名词里称作“行当”。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行是扮演女性的角色,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净行俗称“花脸”,一般演男性角色,分正净、副净和武净。 丑行又称“三花脸”,多演伶俐幽默或阴险狡猾的角色。

1.生行 简称“生”。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功老生(如扮演帝王、 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著名生角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刘鸿声、汪桂芬、谭鑫培、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周信芳、孟小冬、马长礼、李少春、王桂卿等。

2.旦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的头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嗓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京剧角色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行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2.旦行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行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5.丑行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京剧主要行当简单介绍

京剧主要行当简单介绍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因为老生都挂胡子。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除了须生和胡子生,还有一个名词叫正生,表示严肃端庄的意思。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与老生相对应的是"小生",小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声一般说比较尖,比较细,比较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这样就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区别。采用这样一种发声方法,是为了表示这种行当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些青年人。可是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扮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声并不一样。如果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旦角完全一样的话,那就不对了。小生的唱法虽然也是用假声,但是应该比较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这种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 "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 其实,在京剧生行里,还有一个行当——红生,也应该附在老生这个门类里来讲一下。红生就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这两个角色。从前这类角色有的由花脸来应工,所以又叫红净。后来由花脸应工的日益减少,大多由老生,甚至由武生来扮演,所以现在基本上都叫红生。红生在老生这一行里,也算一个专门的行当。因为红生戏比较少,所以专工红生的演员也比较少。另外,扮演红生的人,一般都得有比较坚实的武功,演法也跟一般靠把老生不同,要有些特殊的工架,特殊的造型,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 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 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 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老旦的表演特点,就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能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应该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

京剧行当

生行,扮演的是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及娃娃生。 老生,又名正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人物,戴髯口,故又称须生,或胡子生。老生又分几类。安工老生:重唱工,故亦称唱工老生,尤以扮演帝王角色的“王帽老生”为重。衰派老生:重做工,故亦称做工老生。靠把老生:扎靠持兵器,重工架,有少量武打戏。 小生,是扮演青年男性人物的,分为扇子生、纱帽生、穷生、雉尾生及武小生。扇子生:在表演中往往是手执折扇,故称扇子生,主要扮演潇洒英俊的少年或书生,不戴髯口,多是穿褶子。纱帽生:亦称袍带生,以扮演青年文职官员为主,多穿蟒袍或官衣。穷生:多是穿富贵衣,头戴高方巾,故称穷生,主要扮演发迹之前穷途落魄的年少书生。雉尾生:多为穿蟒、扎靠、盔帽上插雉翎的王侯武将人物,故又称翎子生。武小生:多为武将、豪杰、少年英雄。 武生,扮演的都是有武艺的将帅和英雄人物,分为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箭衣武生和勾脸武生等。长靠武生:顶盔扎靠,穿厚底靴,多使长柄兵器,气势雄伟,工架沉稳,多是身为将帅、能征惯战的人物。短打武生:身穿短衣裤、薄底靴,戴罗帽,多用短兵器,身手敏捷,多为身怀武艺的将士、英雄、好汉。箭衣武生:身穿箭衣、厚底靴,介于长靠、短打之间,唱念较重。勾脸武生:顾名思义,是要勾绘脸谱的武生角色,有些戏原为武净的本工,后由武生搬演。 红生:是或勾或揉红脸的老生,扮演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老生、武生均可应工。红生讲求工架,唱法比老生高亢。 娃娃生:扮演的是剧中的垂髫少年人物。旧时戏班不单设此行,多是从科班、戏校临时单邀童年学生助演。(据中华书局《打开京剧之门》) 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衫、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 青衣 旦行里最主要的一类是青衣。青衣还有一个名称叫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 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二进宫》里的李艳妃,《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春秋配》里的姜秋莲,《贺后骂殿》里的贺后,《红鬃烈马》里的王宝钏,《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六月雪》里的窦娥,《五龙诈》里的李三娘,《大保国》里的

京剧的角色

京剧的角色 京剧的角色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它的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脸谱,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与其辉煌艳丽的头饰服装,都成为京剧独特的风格。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有四百多个。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京剧的特点 (1)舞台和时空方式 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京剧舞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比如,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

京剧角色划分

生旦净丑1、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 老年人物。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 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 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 《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 (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 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 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 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小生演唱 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根据人物性格、 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袍 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 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 三两爬堂》的陈魁等。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扇子是帮助角色表现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一种特殊道具。如《拾玉镯》中的傅朋、《西厢记》中的张君 瑞等。翎子生,又称“雉尾生”,头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 将或文武兼备的人物。演翎子生要有武功,凭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许多舞 蹈动作。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吕布与貂蝉》中的吕布、《穆柯寨》中的 杨宗保等等。穷生,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书生,“表演上特别注重做功,”以表现人物的酸腐气为主,习惯于把鞋后帮踩倒在脚下,以示其潦倒之状,故 又称“鞋皮生”,身穿富贵衣是其主要标志。富贵衣,是补缀有许多五颜六色的 补丁的青褶子,意思是说这些人现在虽然很穷,衣着褴楼,但将来仍要腾达, 故有“富贵衣”之名。如《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连升店》中的王明芳等。

京剧行当的主要类型

京剧行当的主要类型 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下面对主要行当作个简要的介绍。 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 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老生 生行的一支。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动作造型庄重、端方。 小生 生行的一支,与老生相对应,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高腔和地方小戏系统剧种多用真声演唱。昆曲和皮簧系统剧种多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 武生 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长靠武生:装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将,一般使用长柄武器。表演要求功架优美、稳重、沉着,具有大将风度和英雄气魄。念白讲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短打武生:常用短兵器,表演以动作轻捷矫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炽烈见长。舞蹈身段要求漂、帅、脆,干净利索。武生也兼演部分武净戏。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长靠武生:装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将,一般使用长柄武器。表演要求功架优美、稳重、沉着,具有大将风度和英雄气魄。念白讲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短打武生:常用短兵器,表演以动作轻捷矫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炽烈见长。舞蹈身段要求漂、帅、脆,干净利索。武生也兼演部分武净戏。 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女脚色之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脚色。 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昆山腔成熟期,形成 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分支。其后各剧种又繁衍出众多分支。近代戏曲旦脚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正旦 旦行的一支。原为北杂剧行当名,泛指旦行中主角。在近代戏曲中的正旦已成概括一定类型的独立行当。主要扮演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重唱功,多用韵白。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 花旦 旦行的一支。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泼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带喜剧色彩,重做功和念白。 武旦 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种类型。刀马旦多扎靠,骑马,持长兵器,表演重身段、工架、念白;武旦穿短衣裳,重跌扑翻打,常扮演神怪,多表演“打出手”特技。老旦 旦行的一支。扮演老年妇女。唱念用本生 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