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18471022.html, 2011年09月06日10:12 新华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日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中国的和平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1年9月

目录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3)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 (7)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12)

四、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5)

五、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 (17)

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集中起来就是,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包容性、开放性。在长期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努力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长处,自强不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封闭的门户,内忧外患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战乱不已,民不聊生。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苦苦追寻变革救亡之路。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斗争。然而,这些探索和斗争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的期望,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虽然历经曲折,中国人民却孜孜以求、与时俱进,不断总结汲取本国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艰苦努力,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更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看,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是尊重并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尊重人权和人的价值,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自主发展。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把国家发展的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只有坚持自主发展,才能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才能更好地同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

——开放发展。中国从自身发展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结合起来,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完

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关上,开放水平只会越来越高。

——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深信只有和平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发展才能实现人民丰衣足食,把为国家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作为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同时,中国积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绝不搞侵略扩张,永远不争霸、不称霸,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

——合作发展。国际社会始终会存在竞争和矛盾。各国应该在良性竞争中取长补短,不断寻找合作机会,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共同利益。中国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端,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致力于通过同各国不断扩大互利合作,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协力解决关乎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进步的重大问题。

——共同发展。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只有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让更多人分享发展成果,世界和平稳定才有坚实基础和有效保障,世界各国发展才可以持续。因此,中国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自身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与他国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中国真诚期待同世界各国并肩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沿着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实现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从1978年到2010年翻了四番多,达到5.88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从1.8%增加到9.3%。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从2005年的24.9%提高到2010年的46.8%。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臻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从引进外资到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从敞开国门搞建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9740亿美元。1979年至2010年,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0483.8亿美元。迄今同1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署10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同129个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96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实践者。中国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从加入世贸组织前的15.3%降到目前的9.8%,并取消了大多数非关税措施。中国积极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促进形成机遇共享、共同发展的周边合作局面,巩固并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谊和团结合作,与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融日益加深,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更加广泛。

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

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过去10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从中国累计汇出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2000年至2010年,中国非金融类年度对外直接投资从不足10亿美元增加到590亿美元,有力促进了有关国家经济发展。2009年境外中资企业实现境

外纳税106亿美元,聘用当地员工43.9万人。中国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10%以上。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起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大幅贬

值情况下,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区域经济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参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参与国际贸易融资计划和金融合作,组织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向陷入困境的国家伸出援手。中国认真落实联合国(微博)千年发展目标,成为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贫困人口减半国家,并根据自身能力积极开展对外援助。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向161个国家、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2563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减免50个重债穷国和

最不发达国家债务380笔,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人员12万人次,累计派出2.1万

名援外医疗队员和近1万名援外教师。中国积极推动最不发达国家扩大对华出口,并已承诺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输华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

为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中国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派出救援队,为打击海盗行为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遣海军护航编队。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是最早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节能减排力度最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为应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推动形成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中国同12个陆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处理同邻国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以建设性姿态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尽最大努力维护南海、东海及周边和平稳定。中国通过开展双边合作并参与区域次区域合作,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共同发展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并努力作出贡献的国家。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

中国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是,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合作、求和平。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通过同世界各国长期友好相处、平等互利合作,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并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这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发展规划和大政方针,落实在中国发展进程的广泛实践中。

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两步目标已经实现。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步走”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富民与强国的统一。同时,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中国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实现“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和平发展的近中期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指引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今后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同时,中国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汇合点,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从温饱到小康再到中等发达水平,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集中体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意图。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决心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调整优化国内投资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注意学习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确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提升资源保障程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进一步挖掘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

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将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实现持续发展。预计到2015年,中国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1.56亿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将达到15%,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2%,可以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劳动力。中国矿产资源和耕地面积总量居世界前列,粮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尽管人均国内资源拥有量较低,但通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功能和推动科技进步,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中国将发挥原材料、装备以及消费品制造等产业优势,满足本国民众的物质需求,为世界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决定了中国拥有巨大国内需求潜力。随着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国内投资稳步提高、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中国还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更大的市场空间。未来5年,中国消费结构将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潜力将

得到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达到8万亿美元,这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商机。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夯实社会和谐的民生基础。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继续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继续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依法保障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充分尊重并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实现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转变,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进口规模,促进国际贸易收支趋向基本平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妥善处理国际经贸摩擦。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不断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拓宽渠道、提高质量,加快引进智力、人才、技术,引导外资投向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保护外资企业在华合法权益,对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持开放态度,创造公平有序的投资环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更加重视对外投资和合作。鼓励各类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和合作经营,支持在境外开展技术研发投资合作,开展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深化国际能源资源开发互利合作。大力开展有利于改善东道国民生和增强东道国自主发展能力的项目合作,尊重当地宗教和风俗习惯,遵守驻在国法律,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和义务,促进驻在国发展。优化对外援助结构,创新对外援助方式,提升对外援助效果。

有序扩大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对外开放。构建服务高效、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既为各国对华开展贸易投资互利合作带来更大便利,也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创造和平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探索建立和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方针,发展同周边国家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通过援助和投资等方式,真诚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和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和全球性问题治理,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深入开展同各国议会、政党、地方、民间等各方面交流合作,扩大人文领域对外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有广阔的领土和辽阔的海洋,陆地边界2.2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中国面临复杂多样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受到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等威胁。推进国防现代化是中国合理的国家安全需求,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要保障。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中国国防开支是合理适度的,是与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的,中国不会也无意同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不会

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中国重视加强国际军事交流,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对未来的世界怀有美好期待,坚持与和平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关系理念和对外方针政策。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认为这既是一个长期目标,又是一项现实任务。为了建设和谐世界,应努力做到: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都应受到国际社会尊重。维护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核心地位,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各国内部事务应由本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应得到尊重和维护。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努力建立公正、公开、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使经济全球化成果惠及世界各国。携手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21世纪成为人人享有发展成果的世纪。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大力提倡不同文明间对话和交流,消除意识形态偏见和隔阂,使人类社会一天比一天和谐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通过协商对话增进信任、减少分歧、化解纠纷,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提倡创新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人民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求同存异、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中国充分尊重各国维护本国利益的正当权利,在积极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充分顾及他国正当关切和利益,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中国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同各国各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

——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中国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寻求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注重综合安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内涵扩展到更多领域。国际社会需要强化综合安全观念,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多样化安全挑战。

追求共同安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命运休戚与共,国际社会应增强共同安全意识,既要维护本国安全,又要尊重别国安全关切。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同盟对抗,通过多边合作维护共同安全,协力防止冲突和战争。充分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建立公平有效的共同安全机制。

促进合作安全。战争和对抗只会导致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对话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的唯一有效和可靠途径。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保安全、以合作化干戈、以合作促和谐,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本身就是对世界负责任最重要的体现。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中国遵循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认真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中国以积极姿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和国际规则制定,参与全球性问题治理,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各国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应按照责任、权利、实力相一致的原则,着眼本国和人类共同利益,从自身国力出发,履行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力所能及地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

中国同周边各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合作,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亚洲。主张地区各国相互尊重、增进互信、求同存异,通过谈判对话和友好协商解决包括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密切经贸往来和互利合作,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完善现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对其他区域合作构想持开放态度,欢迎地区外国家在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不排挤任何国家,中国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对周边邻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将始终秉承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开放包容、同舟共济的“亚洲精神”,永做亚洲其他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四、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和平发展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中国文化自古就认为世界应是一个和谐整体,这个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

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理念,以和谐精神凝聚家庭、敦睦邻里、善待他人。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铭刻下中国古人追求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互利合作的历史足迹。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现的是中华灿烂文明和先进科技,留下的是和平与友谊。

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融合,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不同文化、不同观念,注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

从5000多年文明史中走来的中国人民,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赋予这一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和平发展是中国基本国情的要求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近20%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要由13亿多人共享,不断满足众多人口生存和发展需求是巨大难题。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4400美元,居世界100位左右。中国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等发展的瓶颈制约突出,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任务艰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国际产业体系和贸易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现代化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难度,在当今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中国仍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化,集中精力解决发展和民生问题;始终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即使中国将来强大起来,和平依然是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理由偏离和平发展道路。基本国情、文化传统和国家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内生动力。

——和平发展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选择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变革的要求突出,国际社会正面临越来越多新的历史课题。共同用好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成为各国人民的愿望。

经济全球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趋势。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再也承受不起世界大战,大国全面冲突对抗只会造成两败俱伤。

全球性挑战成为世界主要威胁。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金融危机、严重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攸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应对。如果不能通过全面持续的国际合作抑制各种负面因素,世界和平与发展将面临重大障碍,甚至可能遭受更大灾难。

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难以阻挡。新兴市场国家、区域集团和亚洲等地区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类非国家行为体迅速成长,借助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拓展影响,成为各国和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国际社会应该超越国际关系中陈旧的“零和博弈”,超越危险的冷战、热战思维,超越曾把人类一次次拖入对抗和战乱的老路。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停滞;要对话,不要对抗;要理解,不要隔阂,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五、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这条道路的成功既需要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努力,也需要外部世界理解和支持。

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是近代历史上一些大国崛起的老路。特别是在20世纪,追逐霸权、实力对抗、兵戎相见,使人类惨遭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国基于自己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基于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认识,对21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格局变化的认识,对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认识,郑重选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参与国际事务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途径。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对了,没有任何理由加以改变。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为更多国家提供了通过经济发展和互利合作实现振兴的历史条件,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正是因为这样,世界经济规模和发展空间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抵御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能力才明显增强,国际经济体系变革才有了更强劲的动力。中国和平发展顺应了这一世界发展大势,中国乐见并支持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改变自身命运,也乐见和支持发达国家继续繁荣发展。

在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无论什么主义、什么制度、什么模式、什么道路,都在经历时代和实践的检验。各国国情千差万别,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万能的、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只有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形成于、立足于本国国情。中国深刻认识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认识到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将更加注意总结和运用自身的成功经验,更加注意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更加注意研究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新挑战,为和平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密不可分,中国未来发展更需要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我们衷心感谢所有理解、关心、支持、帮助中国发展的国家和人民。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新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我们欢迎一切友好建议和善意批评。我们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传统,尊重中国人民对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的珍视,理解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需要逐步解决的各种发展难题,理解中国人民渴望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富裕日子的心情,相信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和决心,支持而不是阻碍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民主法治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基本国情等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和平发展机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地缘政治环境的制约、国内一系列制约性的根本因素、如何面对现有国际秩序、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能否成功化解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疑虑等是我们走和平发展之路要迎接的挑战. 关键词:和平发展,机遇,挑战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上升,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疑虑。于是,中央决定研究和平发展道路问题和加强和平发展道路的宣传。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走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民之路。 一、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 l、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朝着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方向积极变化。 由于国际力量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已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加速从两极走向一超多强;国际上遏制冲突和战争的和平力量将继续发展壮大,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各种冲突和战争,其规模、目标、强度等局限性也在增大、可控性进一步增强;现代战争的巨大破坏性。这些因素使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中国目前也没有明显的、直接全面的军事威胁。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赶上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赶上了第三次技

术革命——信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稳定发展的道路。 3、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和平发展的优势。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尚未完全开发,人才的素质较高而且使用成本较低。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带来政局稳定、民族团结。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制度支持。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增强了13亿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支持。 二、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挑战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苏两极霸权的世界力量结构宣布“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曾宣扬要单独领导世界。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持续高速发展也大大增强了其综合国力。“一超多强”的世界力量结构逐渐形成。“一超多强”意味着“多强”可以崛起为“多超”,这种担心权利的转移与再分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中国正逐渐成为最有可能在全球影响力方面向西方挑战的国家。 美国一直明里暗里,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战略对手,非常提防中国。美国全方位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在经济上,借口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将其国内经济衰退归咎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利用知识产权问题在WTO起诉中国并扬言经济制裁等等;在科技上,限制美国高新技术及产品输入中国,阻止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阻止其盟国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在政治上,利用人权问题打压中国,支持中国的民族分裂主义等;可以说,美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放弃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对此我

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措施和实践6页

中 国 对 外 贸 易 发 展 史 11报关班聂冰楠 11070501058 2012-05-16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清朝以前,中国各代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官方、民间贸易往来频繁。 1)构建: A.汉代的“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西汉与西域、西亚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转运到安息,再经安息转运至西亚和欧洲的大秦,此乃“丝绸之路”,它成为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和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前60年设立、后东汉恢复的西域都护,有效保护了东西商旅往来。与此同时,西汉从广东沿海港口

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它加强了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联系,此乃“水上丝绸之路”,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B.唐代对外贸易发达。唐代封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从陆路、水路都可东达朝鲜和日本,往西经“丝绸之路”可达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许多国家;经“水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唐政府鼓励外贸,广州和长安分别为唐朝南北国际大都会,在广州,唐政府设立市舶使,管理外商外贸往来。 C.宋元政府鼓励对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宋元对外贸易频繁,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征收商税。广州、泉州、明州是当时的重要港口,朝鲜、日本、越南、阿拉伯等是其重要外贸伙伴。 D.明代前期贡赐贸易发达。为显示国威,明成祖命郑和出使西洋,它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外交活动,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广州、泉州、宁波、福州是明代主要的港口。 2)特点:官方外贸与民间外贸共同发展;商品品种的多样化,有丝绸和丝绸制品、书籍、茶叶、中药材等;中国处于主导、出超地位,政府积极鼓励,保护商贸往来,征收税收,成为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但中国官方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以购取奢侈品为主,更与外交活动交织在一起。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创造和平环境,各国才能具备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各国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既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如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呢?首先,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十分珍惜世界上爱好和平与追求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其次,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是保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同时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 再次,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中国努力推动多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际经贸规则,与各国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市场。 最后,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为建立和谐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人民的共

中国和平发展三大挑战与对策

中国和平发展三大挑战与对策 所谓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重大挑战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中国的对外关系受到严重干扰,致使和平发展风险被升高、代价被增大、进程被迟滞,乃至陷入对外战略困境,中国的主要战略精力与资源被迫由国内转向国外,以致干扰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工作重心;二是中国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受到现实威胁,甚至被迫卷入大规模局部战争,致使和平大局被破坏、发展大业被中断,重新恢复和平需花费相当时间。在中国实现第一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之前(20142020年),中国的和平发展主要面临美国战略压制升级、日本右倾化顽固、国内外舆论战加剧三大挑战。 三大主要挑战 首先,美国将中国视为其“一超独霸”地位的主要挑战者,对中国和平发展“赶超”战略加大反制掣肘力度,花样翻新:一是以所谓“战略再平衡”为幌子、着力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极力争夺亚太地缘战略利益,重点利用中国与一些邻国的海洋领土争端,大搞“以邻制华”,企图陷中国于周边争端乱局乃至战端,进而打乱中国和平发展与崛起进程;二是凭借网络霸权与“民主、自由、人权”等强势价值观,利用中国转型期社会矛盾,扶植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华实施渗透颠覆,破坏中国的国内稳定与政治安全;三是利用所谓“高标准、高门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在亚太人为制造市场分裂,大肆争夺亚太市场份额,竭力排挤中国并重点围堵中国的国企,企图侵蚀中国的经济基础与发展利益;四是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借口,以承担“大国责任”为幌子,一再敦促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和提前接受强制性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企图加大中国的发展成本,削弱中国的竞争优势,延缓中国的经济增速;五是利用军事尤其是海洋霸权压制中国的军事现代化,遏制中国发展远海与远洋海军,同时诱使中国陷入军备竞赛误区;六是利用话语霸权抹黑中国的发展模式与政治体制,败坏中国的国际形象,企图在国际上将中国归为“异类”,使中国陷入政治孤立。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范作军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为了消除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恐慌,从而为自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对我国国际战略做的新概括。它是对我国原油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条在社会注意条件下既通过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区维护世界和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白皮书 1、2005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①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回顾历史,阐述和中国平发展道路必要性 ②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数据 ③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如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实现与各国的护理共赢和共同发展 ⑤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2、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①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19世纪中叶~1911年辛亥~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探索,成功。 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特征:科学、自主、开放、和平、合作、共同。数据 ②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三步走,2020全面小康、十二五规划、经济转变方式:坚持扩大国内 需求,又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像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④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⑤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 三、十八大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十七大和十八大变化,三个国际战略取向: 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潮流,根本利益,宣传,不通过掠夺方式。安倍。 ②积极推进,推动建设一个持续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解决矛盾方式:两种,美国多样性 ③始终不移的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新情况,新背景,新思维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过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依托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长远看,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出现了很多现实问题。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又该何去何从?我想关键在于“变”,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也不例外,下面我们试用对外贸易的理论来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交替发展的历史。一国不同时期采用的贸易政策,往往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政府的政策目标:当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增长,贸易交换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并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时,就会倡导自由贸易政策;而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及其利益与工业化发展之间出现矛盾时,必然转向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并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和层次上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理论基础。如从需求角度解释贸易发生的重叠需求理论,从供给角度的规模经济、差异产品和不完全竞争来阐述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等。而保护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要保护的目的,其理论基础包括早期的重商主义、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凯恩斯的贸易保护理论观点等,以及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等。其次,根据政策目标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由于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对各国实施明显抑制了关税壁垒作用但是非关税壁垒却成为一种更加无法应对贸易保护。当前新的贸易政策措施层出不穷,并成为实现政府政策目标的工具。最后,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政府的政策目标,从而成为继续或将来实施的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和地位的提升,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拉动了经济的总需求;另一方面与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凸显出来,而这

中国的和平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 在清朝时期,由于中国坚持“闭关守国”,不求上进,而西方列强正迅速发展,也正好瞄上了中国这块肥肉,对中国发动各种战争,迫使中国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中国也遭受各种耻辱,从此沦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一蹶不正,走向了衰落的时代。 熟话说,乱世出英雄,果然不假,在毛主席等先辈的努力奋斗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也解放了全中国,拯救了全中国。 虽然中国得到了解放,但是那时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没有综合实力,还是被一些发达国家看不起。此时,小平同志提出,韬光养晦的政策,一心一意搞经济,改革开放,和平发展。 在和平环境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经过艰辛探索,中国终于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明确地宣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发展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思想:第一,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既为我们争取和平、促进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我们争取和平、促进发展提出了任务。第三,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第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和平,争取和平就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五,奉行不结盟的政策,有利于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和国际局势的稳定。第六,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第七,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着眼于自身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注意策略的灵活性。这些重要思想,使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准确定位、善于自处,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动力。 1978~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增至24.66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亿美元升至 2.1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从 1.67亿美元增加到 1.52万亿美元,全国财政收入由1132.26亿元增至5.13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由250美元增至2000多美元,贫困人口由2.5亿降到0.15亿,总体上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自2005年跃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量自2004年跃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自2006跃居世界第1位。中国通过对外经贸合作,得到了自身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8千亿美元,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快速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2010年中,中国的GDP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了。 但是,美日印等国家却掀起“中国军事威胁论”。2005年以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中国军事战略、国防政策、军队实力发展、相关军事活动等领域进行无端猜疑、诋毁和指责,掀起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 人类社会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大国崛起而又相续衰落的历史。大国崛起似乎是历史长河中永恒不变的现象,同时也是每一个新兴大国最为期盼的梦想。不过,历史上大国的崛起从来都是战争实现的多,而和平完成的少,所以多数情况下一个大国的崛起总是容易使其他强国心存疑虑,令世界各国感到惶恐不安。 现在,我们国家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面对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反应不一,既有积极乐观的论调,也有消极悲观的思潮。比较积极的论调主要有“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贡献论”,而消极的论调主要有“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输出通缩通胀论”、“中国统计水分论”,其中又以“中国威胁论”

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18471022.html, 2011年09月06日10:12 新华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日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中国的和平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1年9月

目录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3)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 (7)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12) 四、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5) 五、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 (17)

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集中起来就是,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包容性、开放性。在长期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努力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长处,自强不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封闭的门户,内忧外患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战乱不已,民不聊生。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苦苦追寻变革救亡之路。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斗争。然而,这些探索和斗争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的期望,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虽然历经曲折,中国人民却孜孜以求、与时俱进,不断总结汲取本国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艰苦努力,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加入WTO以及现在的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来谈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体系。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采取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1949-1978年,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原苏联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国家集外贸经营、管理于一体,统负盈亏。具体来说,根据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的规定,我国确定了“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贸易部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基础。1957年对私营 进出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格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政企合一的外贸体制。进出口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出口实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制,盈亏由国家统负。“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干扰和冲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都被视为“管、卡、压”,受到批判和全面否定。但总体上,进出口贸易仍然在国家的集中安排下,继续根据国家计划的要求进行。(当时最大的外贸公司是华润公司,它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以及东南亚的总代理,成为新中国与世界贸易沟通的第一架桥梁。上世纪70年代,华润公司的对港贸易总额高达700亿港元。) 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倡导贸易自由 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了商品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 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 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 等一系列措施。 (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 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 (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 技术。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包括对外资企业),以及贸易公司 自主化改革,这样加上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 能力,并为外贸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自主经营创造了外部环境。 与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政策相比较,这一阶段的贸易政策更注重奖出与限入 的结合,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此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竞争逐渐激烈,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国家保护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形式。面对各国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市场及其制度环境相当严峻。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中国不像亚洲“四小龙”,不能单向地直接向国际市场迈进,只能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为中心而制订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制度、准则,尽管这些制度、准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完全合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2007年,中国在前几年加强进出口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对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措施有: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以及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扩大了限制类和禁止类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加征或提高了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降低了部分国内需要的资源性产品和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取消了包括钢材、钢坯、塑料原料及部分机械设备、装备、仪器在内的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同时,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针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越发激烈化,中国国际贸易在坎坷中经历了近二十多年

的改革,逐渐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趋于成熟,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国民福利的提升。在中国参与APEC运作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向自由化的贸易不断迈进,贸易政策措施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规范性。 1.在WTO体制下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国已是WTO成员,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WTO这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制,必须在WTO所确定的原则、规则下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一般说来,WTO中对贸易政策及贸易行为而制定的准则、规范提倡的是使贸易自由化逐渐进行。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开放贸易制度。(2)建立并维护贸易环境的公平性。(3)采取规范的、透明的贸易调节政策。(4)允许WTO贸易政策规则以外的经济事项发生。在实际贸易交往中,一些交易和贸易政策部分的与WTO原则相冲突相违背的情况发生也是可以包容的。这些政策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进口损害防御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政策等。在WTO贸易政策规则下,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主要体现在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以及利用WTO‘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产业、企业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保护。 2.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对他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不能盲目地采用西方国家的政策策略。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应适时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实时的贸易政策来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保护主义攻击。如:利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经济的发展,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再次,是由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平发展道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螄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

2016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增长速度缓慢且分化严重,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前景总体不乐观。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一季度缓中趋稳、稳中有进,部分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且分化加剧。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局面尚未出现明显改善,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复苏进程的差异性进一步显现。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总体稳定,房地产市场稳步回升,制造业恢复扩张,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居民消费能力与预期提高,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热点纷呈,但经济增长水平仍低于危机前,企业投资波动性较大。欧元区经济在石油价格低迷、欧元贬值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但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且“难民潮”加剧成员国内部的政治纷争和成员国之间的离心倾向,增加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持续下滑,通缩风险并未解除,货币政策效力递减问题突出,短期难以走出经济困境。受结构性改革滞后、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及政策空间收窄等因素影响,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放缓趋势,但印度等国家在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的推动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IMF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再次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9%,新兴经济体增长4.1%;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0%,新兴经济体增长4.6%。 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可能加剧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美联储在2015年12月启动十年来的首次加息,市场预期2016年美联储将继续推进加息进程。而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的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还在加码宽松货币政策,部分新兴经济体也倾向于进一步降低利率。各国货币政策走势分化,将增加国际资本流动的无序性,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美联储加息将驱动美元进一步升值,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导致新兴经济体融资环境趋紧。国际金融协会预计,2016年新兴经济体资本净流出规模为5000亿美元左右。尤其是那些对外资依赖较大、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对外债务规模高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偿债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减速的巨大压力,甚至可能形成局部性的金融危机。

中国的和平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的和平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白皮书从道路、目标、方针政策、必然选择和对世界的意义上对中国和平发展进行了全面、翔实、深入的阐述,为我们临摹了一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一张中国未来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美好蓝图。学完白皮书,心潮澎湃与心平气和兼而有之,民族自信与民族自省兼而有之,现实认识与未来期待兼而有之。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发表,是中国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以新的视角来阐释自己对和平发展道路新认识的体现。正如白皮书所说,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发展的内生需求。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和重大战略机遇期新十年的开启之年,又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发布这一统领内政和外交的战略性文件,对外宣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实属必要。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更加关注中国走向,担心中国走上“国强必.霸”的老路,有的大国怀有战略疑虑,一些周边国家心存畏惧。中国需要向外界进一步宣示自己的战略意图与方针政策,用以增信释疑,排除干扰。 我国作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有诸多因素。 从内因上讲,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治制度不允许搞对外侵略和掠夺。另外,我国人民历来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和为贵”的道德传统。再者,我国曾长期遭受外来入侵和压榨掠夺之苦,一向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绝不能把自己曾遭受过的苦难加到他国人民身上,这是我们的基本道德观念。 从外因讲,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朝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现实,一方面不允许包括我国在内的任何新兴国家重走西方列强靠武力征服而崛起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始终沿着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主要是依靠党的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经济的发展,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再次,是由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平发展道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和平是各个民族、国家所期盼的与追求的,实现和平发展,也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始终处于外国殖民者的奴役和本国封建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到处是战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的经济始终处于停滞甚至崩溃的边缘。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下,内忧外患,经历了几场局部战争以后,中国获得了一个少见的和平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这四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空前提升,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发展目标而作出的战略决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在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谐的文化环境等时代条件下,走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又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各自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谐的文化环境等必要条件。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先,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每个国家再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国家的发展再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之前的那种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建设已经背离了历史发展的主流。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与世界时时联系及沟通的。此时,就需要因势利导,因时适变,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路子来。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其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中国需要发展,人民需要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广大人民的真实愿望,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何将和平和发展联系起来,如何在和平的前提下发展本国经济及提高人民生活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分析 财务管理133 小组成员: 赵雪瑞20130913086 高玉玉20130913087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一、亚当斯密和李斯特的贸易理论及其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重商主义(2)重农学派(3)绝对优势理论(4) 比较优势理论(5)保护贸易理论(6)相互需求理论。 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2)里昂惕夫悖论 3.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新贸易理论:(1)新生产要素理论(2)偏好相似 理论(3)动态贸易理论(4)产业内贸易理论(5)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 第二阶段(1979-1991年):作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部分的贸易开放 第三阶段(1992年-2001):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是良好的,中国进出口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自从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就面临严峻的形式,为了逆转这种形式,于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今年以来,企业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价值,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应该采取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将有利于增强进出口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明显好转,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实现年内首次月度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五年十二月·北京 目录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结束语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

和谐世界。 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