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浅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摘要: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以及道德判断、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为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其局限性在于他忽视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不同,过于重视理性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科尔伯格

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继承了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观,构建了关于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策略的庞大理论体系,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他的理论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1)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

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观点,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一切道德行为,都不是主体按特定规则机械作出的,而是以已有的认知对自身、事件、他人、社会期望、法律等因素进行分析决策的结果。个体品德水平的高低,并非是因为他读到或记住更多更好的道德规则,而是道德认知水平的差异。在道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对不同环境的要求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儿童道德行为与道德判断的一致不是来自对某种社会规则的遵从,而是一种决策能力,即个体道德认知力。按照柯尔伯格的看法,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他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的最重要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前提。因此,他所研究的道德认知发展主要集中于道德判断的发展。如柯尔伯格所说,“我之所以坚决主张道德发展以道德认知为核心,意思在于主动性判断是道德的显着特征。”

柯尔伯格认为,认知有两种类型,一种指智慧意义上的,一种存在于道德中。“道德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是以特定的逻辑运算思维为基础的,道德阶段与逻辑阶段在结构上虽然相似,但智慧发展往往是先于道德发展的或是与其平行的”。“一个人的逻辑阶段决

定了他所能达到的道德阶段的限度”。智慧发展是道德判断力的基础,但却不能自然生

成道德认知力。

(2)“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模型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可以从其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加以界定。道德判断的内容

是指思考了什么,包括有关的道德事实,供参照的道德观念及相应的看法。道德判断的结构是指怎样加工的方法和过程。“道德阶段只是道德判断或推理的结构, 道德判断的结果必须与道德判断的内容区别开来”。因此,评价人们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不能着眼于道德判断的内容,而必须考虑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

道德判断的结构限定道德发展的阶段。根据道德判断结构性质的不同,柯尔伯格把

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水平一:前习俗阶段。包括阶段:阶段1—惩

罚与服从阶段;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包括阶段:阶段3—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阶段 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阶段5—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反映的是个体道德认知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

发展的一般趋势。这在一切文化中都是如此,文化和教育可以加快、延缓或阻止个体道

德发展,但决不能改变其阶段顺序。

(3)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

柯尔伯格认为,发展不是机体本能趋向的延伸,也不是外部刺激对心理作用的相加,而是个体内在特性在与客体互动中,按一定形式上的内在适切标准建构起来的。适切性

是指道德认知结构与社会情景的关系而言。由此,他指出,道德发展是按一套发展顺序,

由适切性小的认知结构进化到适切性较大的认知结构,即阶段的转型升级。它使个体不

断调整与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更能做出符合人类普遍价值原则的道德判断,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的心理平衡, 从而实现自我。在这里,普遍性原则是指

道德认知结构指导社会行为的公平性而言。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在特定阶段上有其独特的形式,而且这一形式是与相应的智力判断的形式是平行的”。即每一道德发展阶段都以特定的逻辑运算为基础。可见,逻辑阶段的发展是道德阶段的必要条件。

儿童的逻辑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且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道德发展。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社会化道德本身就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其中社会

规则和社会认可的各种角色是造成智慧与道德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形成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而“社会角色承担是发展个体社会认知力的关键。角色承担又称社会认知,它指个体在他们相互作用过程中想到他人的态度,意识到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由此柯尔伯格提出,角色承担是道德判断的核心,个体道德判断的差异关键是看他在社会上获得的“角色承担机会的数量”。因此,儿童的逻辑认知发

展和社会认知(角色承担)发展是制约其道德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

(4)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为促进儿童道德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

法。道德讨论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引起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提高。公正团体法概括地说,是指通过一个公正的生活共同体(合作性团体)的实践活动过程,经由师生的民主参与、

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以达到团体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团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水平、促发道德行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概括地讲,是指根据集体教育原则形成的,旨在影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发展的道德教育方法。2对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自提出后,对道德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

传统的科学分为实证科学和规范科学。实证科学是以科学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规范科学是以哲学思辩为基础,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思想家试图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但都没有找到一条成功的途径。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着重探索了道德发

展的认知基础,揭示了逻辑阶段的发展是道德阶段发展的基础,逻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条件。这样,柯尔伯格就在实证科学(道德心理学)和规范科学(道德哲学)之间成功地架起一座桥梁。他把道德现象的某些可实证的内容,交由心理学进行实证研究,使之具有了科学的形态。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促进道德现象的研究

走向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

柯尔伯格在三十多年的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

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这一模型反映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根据这一模型,

应当在个体现有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加一”的道德水平上进行道德教育。柯尔伯格

还揭示了道德发展的本质是个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借助于平衡化建构起来的,因而反对“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方法,提出用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来促进个体

的道德发展,从而改进了不科学的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为进行道德教育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的灌输和说教。它不仅效果不佳,

导致青少年对传统道德教育严重的排斥心理,而且造成青少年言与行的不一致。这种局

面必须尽快革除。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把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作为道德发展、道德行为的核心和前提,把个体的智慧因素和逻辑认知引入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崇尚理性对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指导作用,重视主体与环境的互动而反对单向的说教灌输,这一点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它一方面延续了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对道德认知和

理性的重视,另一方面它改变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倡导个体的积极参与,通过主体与道德环境的互动实现道德的内化,从而改变道德教育的低效率状态。此外,根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学校、家庭社会多创造条件,开展多种道德教育活动,增多个体角

色承担的机会,也会促进个体道德水平的发展,这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3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不足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过于注重人的理性因素而忽视了人的情感等其他因素。在应用道德认知实践方法的过程中该如何有效控制人的非理性因素对道德认知结果的影响。

科尔伯格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更注重男性研究对象,但是男性和女性在判断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应用道德认知实践方法过程中该怎样操作,才能有效的判断男生与女生道德认知结果。这些问题根源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在理论上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理论完善、实证研究并得到充分论证。基于心理学测量层面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测量方法的本土化研究比较薄弱。此外,有学者提出道德不仅包括道德认知,还包括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可从知、情、意、行等任何一个切入点入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从道德认知入手,只是其中一个切入点。因此,我们绝不能只采用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学校实施德育的惟一根据,否则就会窄化甚至误解学校的品德教育等。对于怎样在道德认知发展

理论的应用中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这些研究仍然是否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小敏.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2015(09).

[2] 毛智贤, 杨定坤.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德育教育的启示[J].理论研究,2015(09).

[3] 娄先革.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策略及其启示[J].他山之石,2009(07).

[4] 张倩.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中学生道德教育[J].理论前沿,2015(04).

[5] 常硕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特征及其本土化[J].学术交流,2012(09).

[6] 李娜.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德育教学的启示[J].理论前沿,2012(08).

[7] 祁艳.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今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及价值分析[J].百花园地,2014(06)

[8] 王彩如.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局限探究[J] .百花园地,2007(08).

[9] 屈正良,夏金星,彭希林.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34)

[10] 方正维.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7).

[11] 董秀娜.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5(06).

[12]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基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0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