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龚雪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龚雪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龚雪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龚雪

西南大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试

答卷纸

考试科目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曹华清)

培养单位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级别

2013 级

学年

3年

学期

第一学期

姓名

龚雪

学号

112013313221365

类别

免师研究生

领域

历史教育

2013年 1 月25 日

研究生院制

课程类别

课程考试方式

题号得分教师评价

总分

任课教师签名: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

语。

历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一、一年来的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问题一:历史学科地位问题

问题二:教学内容和形式问题

问题三: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选题: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选题价值: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指在初高中过渡阶段关于历史学科课程的教学衔接。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推进,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更为重要。而高一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显现。通过高一教学实践,现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由于初高中衔接不足而出现的的问题做一简单的罗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中历史新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比较高,但是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在初中形成的一对于本学科的学习态度与高中的要求之间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初中学习中很容易养成对老师的过度依赖,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历史学习无用论”在学生中有很大的市场。这也很大程度造成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要求比较低,学习态度动力不足。

2、学生缺乏基本历史学习的方法,对于历史学习的方法仅停留在识一记的层次。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一记忆。会考和中考要求比较低,即使完全不学,在临考前一两周花点时间背诵也能考个相当不错的分数。这也造成学生升入高中后认为历史学习是简单的,方法也不过是背诵而已。

3、学生对历史概念陌生,对历史发展线索的叙述非常混乱。例如进入高中所接触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生就已经混乱了。对于古代中国的时间不清楚,不懂何谓政治制度,不太了解中国古代所经历的基本朝代,更不晓得中国经历的三个社会形态。当学习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后,就更混沌不清了。不清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和关系,更难以弄明白古希腊为什么会产生民主政治。

4、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课后基本不阅读书本,更谈不上养成预习的习惯了;未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只顾记笔记,不得要领,理解不透,缺乏积极思维的习惯,或者说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通过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目标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一方面初高中历史课程是一脉相承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实现是可能的。另一方面初高中课程形式的差异带来的课程内容之间差距非常大,表现在:一、历史知识在知识广度、深度上存在着梯度不合理的现象,甚至是缺乏必要的梯度。二、历史发展线索的模糊和时序性的混乱。再通过从师生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初高中教与学差距的明显,为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文献综述:

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的问题在初、高中历史教学领域已有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愈加突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就相关或相近研究成果略作如下介绍:张慕颖的《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衔接问题—以苏州地区使用的教材为例》,立足苏州地区初高中所使用的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通过比较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历史知识的深度、广度等方面的差异和差距,仅从历史知识的角度,探讨研究初高中的教学衔接问题。朱煌的《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编撰的衔接性问研究一以抗日战争史部分为例》从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主题涵盖面、内容重复性、叙述深广度等方面比较了高中四个版本教科书与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衔接状况。王洪、易吉华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现象及其解决对策》、董志辉的《高一历史教学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等都提出了要切实加强初高中新课程的衔接,并且也从课程本身来分析形成初高中知识断层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的建议。而从初中和高中两个层面来探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论述就比较少。

研究假设:

通过本课题研究,找出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衔接不足之处,并探究解决方案,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和过渡,让学生能够及时适应高中历史教学,并掌握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研究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结合自身的教学衔接,立足初高中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两者间的差距和相似之处,找寻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为初高中教学衔接找寻依据。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来探究从初中和高中层面来探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解决方法。最后针对教学的现实,提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究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龚雪

摘要:通过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目标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一方面初高中历史课程是一脉相承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实现是可能的。另一方面初高中课程形式的差异带来的课程内容之间差距非常大,表现在:一、历史知识在知识广度、深度上存在着梯度不合理的现象,甚至是缺乏必要的梯度。二、历史发展线索的模糊和时序性的混乱。为此我们更深入探究初高中历史教材的异同,以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历史教学;教学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指在初高中过渡阶段关于历史学科课程的教学衔接。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推进,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更为重要。而高一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显现。通过高一教学实践,现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由于初高中衔接不足而出现的的问题做一简单的罗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中历史新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比较高,但是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在初中形成的一对于本学科的学习态度与高中的要求之间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初中学习中很容易养成对老师的过度依赖,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历史学习无用论”在学生中有很大的市场。这也很大程度造成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要求比较低,学习态度动力不足。

2、学生缺乏基本历史学习的方法,对于历史学习的方法仅停留在识一记的层次。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一记忆。会考和中考要求比较低,即使完全不学,在临考前一两周花点时间背诵也能考个相当不错的分数。这也造成学生升入高中后认为历史学习是简单的,方法也不过是背诵而已。

3、学生对历史概念陌生,对历史发展线索的叙述非常混乱。例如进入高中所接触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生就已经混乱了。对于古代中国的时间不清楚,不懂何谓政治制度,不太了解中国古代所经历的基本朝代,更不晓得中国经历的三个社会形态。当学习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后,就更混沌不清了。不清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和关系,更难以弄明白古希腊为什么会产生民主政治。

4、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课后基本不阅读书本,更谈不上养成预习的习惯了;未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只顾记笔记,不得要领,理解不透,缺乏积极思维的习惯,或者说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但通过对人教版初高中历史教材的队伍研究,不难返现无论是课程形式、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初高中历史课程都是一脉相承的,课程设计思路都体现了学科知识和方法基础上的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无论是“专题”还是“主题”的设置,都是为了强调历史发展的完整性,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基于这一点考虑,初高中历史课程是完全可以进行良好衔接的。从这一点说,初高中的衔接是可能的,是完全有条件的。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1](P2)事实上,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在课程形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面虽注重了衔接,但仍然有很大的区别。

1.课程形式

初高中历史课程都是按照单元体形式进行编写。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探究。比如初中全日制义务教育八上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它设置了“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七个单元。高中教材的编排和初中类似,如必修一设置八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中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从比较中看到虽然两者的教材编排都是以专题形式展开的,但其立足点完全不同。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大致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个学习主题。初一中国古代史教材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自夏商西周到明清结束,完全按照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顺序进行。初二的中国近代史教材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初二的中国现代史教材则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初三的世界历史虽然涵盖三个学习板块,但每个学习板块线索也很清晰。世界古代史描述是按史前、上古、中古文明进行。世界近代史则是从16世纪前后—20世纪初讲述资本主义社会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世界现代史主要是描述一战后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初中这种通史体例的设计,有利于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而认识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同时在初一、初二、初三分别学习不同的的板块,中外历史分开,线索更加的清晰,学习主题也更加的明确,有利于改变“难、繁、偏、旧”的现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兼顾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高中新课标则按照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根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模块”加“专题”的体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I)、历史(II)、历史(III)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学习专题。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这些专题与模块加强了中外历史、古今历史的联系和比较,容易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对历史问题深入探究。

但高中这种体例设计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小的挑战。由于高中教科书必修一、二、三都涵盖了中外从古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时序性很不清晰。如中国近代史内容分布在必修一、二、三个模块。必修一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必修二的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三的第三单元“近代中思想解放的潮流”、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都或多或少涉及了近代史内容。此外,教科书在呈现本身具有联系性和延续性的历史事件时,在中间出现较多的跳跃,这也给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了很大难度。正由于专题与模块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这就对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初中知识储备要求甚高。

2.课程目标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都设置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细看这三个维度,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目标要求的具体差异。

(1)“知识与能力”方面

初高中学生都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线索,都要求具备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初中教学对学生历史知识的要求更加的基础,只要了解历史的条条杠杠。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而高中教学则要上升到更高层次,强调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专题性,在能力方面则要求“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P4)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初高中都提倡历史学习过程中注重探究式学习,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出学生要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并倡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些标准都充分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于初中学生要求更多的是停留在积累客观、真

实的感性的历史知识层次上。而对于高中学生则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对于逻辑性思维要求比较高;同时高中教学目标相比初中对历史探究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由勇于提出问题到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由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到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历史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首次提出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初高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非常类似,都注重人的培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2](P1)高中课标提出“加强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1](P4)。

历史课程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历史课堂更应成为学生人格养成及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阵地。高中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指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1](P5)

通过对初高中课标三维目标的解读,可以看出初高中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目标要求虽然不同,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相似之处,且是一脉相承的。初高中课程标准都强调课程目标是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公民,这种课程目标的一致性,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实现提供了操作的可行性。

3.课程内容

现行初高中历史课程结构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也必然会带来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的变化。这一变化也使初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一、初中历史课程重中国史,轻世界史。初中中国史内容涉及四本书,即义务教育七上、七下、八上、八下,共21个单元共87课,其中古代史7个单元44课,近代史7个单元22课,现代史7个单元21课。而初中的世界史部分只有两本书,即义务教育九上、九下,共十六个单元42课。世界古代史3个单元9课,近代史5个单元14课,世界现代史8个单元19课。世界历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求也是大为降低,例如古代中世纪历史很少,只有一课《中古欧洲社会》,对于法国、德国由来只有在注释中提到。对于英国则只字未提。初中学生对欧洲的主要封建国家缺乏必要的了解,到高中后就更难理解课程中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度的由来、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高中必修一、二、三则中外历史权重大致相当。例如中国史部分13个单元,其中中国古代史4个单元、近代史4个单元、现代史6个单元。世界史部分11个单元,其中世界古代史2个单元、近代史5个单元、现代史7个单元。(也有个别单元跨越两个历史阶段,在整理时就分别纳入两个历史阶段。如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都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纳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历史教材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特点非常明显。

第二、初中历史课程重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相对薄弱。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共43课,要求掌握60个知识点。其中政治史占32课,40个知识点;经济史4课,13个知识点;文化史7课,12个知识点。高中历史课程则改变了这一局面,加大了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三个必修模块历史(I)、历史(II)、历史(III)则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三、从初高中历史教材的涉及的历史知识来看,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大都保留,只是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但初高中历史知识在广度与深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关于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朱煜教授认为:“历史知识的广度是指涉及的知识点与知识面。就历史事件而言,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过程、结局;就历史现象而言,包括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等。历史知识的深度是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分析,包括揭示事件的原因、意义和影响,历史人物的思想、行动的分析

和评价等。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知识的深度是以广度为基础的,广度也体现了一定的深度。”[3](P71)初高中教材在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跨度较大的话不止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学习。

初高中课程教材对于学习内容要求目标都分为三个层次,即识记层次、理解层次、应用层次。初中中国近代史部分,“属于识记层次要求的内容约占总量的70%左右,属于理解层次要求的内容约占内容总量的20%,属于运用层次要求的内容控制在内容总量的10%以内。”

[4]而高中课程则大大提高了理解层次和应用层次的比例。

可以说,初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差异是非常明的,这也是造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最主要的原因。而正由于此,历史教师更要重视初高中的教学衔接。

通过对上述三个维度的分析,体例的创新的确使初高中的历史教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优点不再赘言,但也给高中的教与学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初高中课程形式的差异带来的课程内容之间差距非常大,表现在:

一、历史知识在知识广度、深度上存在着梯度不合理的现象,甚至是缺乏必要的梯度。初高中教科书在历史知识内容的广度、深度上存在着不同趋向:初中教科书知识内容相对低幼化、高中教科书某些专题、知识点的“专业化”、“学术化”。而这种情况更使初高中历史知识在深度、难度上的落差加大,大大增加了高中教学的难度。

二、历史发展线索的模糊和时序性的混乱。初高中教科书的体例,弱化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完整性。初中的“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强调历史发展的完整性,但历史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模糊;高中的“专题+模块”体例使时序性的淡化和混乱和发展线索的不明晰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新生面对社会发展完整性被破坏,历史发展联系性被割裂的历史又怎么来学习呢,更何况学好呢?

要缓解初高中课程差异的矛盾,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是较好的途径。只有创新的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才能够有效的减轻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更能适应高中的专题学习,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初高中的衔接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

但同时也应看到无论是课程形式、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初高中历史课程都是一脉相承的,课程设计思路都体现了学科知识和方法基础上的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无论是“专题”还是“主题”的设置,都是为了强调历史发展的完整性,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基于这一点考虑,初高中历史课程是完全可以进行良好衔接的。从这一点说,初高中的衔接是可能的,是完全有条件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朱煜.《历史教材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于惠民.谈新编初中历史教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4(3).

《山羊不吃天堂草》捍卫人性尊严成长的论文

《山羊不吃天堂草》捍卫人性尊严成长的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曹文轩的长篇少年成长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向读者展示了贫困的农村少年明子在城市的艰难成长。这里有明子对城里人的歧视抗争,有对师傅三和尚权威的挑战,更有对金钱诱惑的艰难抵制,还有朦胧爱情的青涩体验。经过这一切苦难的锤炼,明子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心灵最终走向了成熟。 关键词:苦难抗争尊严 《山羊不吃天堂草》是曹文轩少年成长小说系列之一,成书于20世纪90年代初,略早于被称为成长小说三部曲的《草房子》、《红瓦》和《根鸟》。但其所展示的乡村少年在城市这个特殊背景下的艰难成长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这本长篇小说讲述了小主人公明子因债务所迫跟随木匠师傅三和尚和另一少年师兄黑罐一起来到城里,靠手艺谋生,在肉体和心灵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终于成长起来。 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发展一直不平衡。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与乡村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出现了两极分化,大批的农村人为摆脱贫困来到城里,明子就是其中之一。城市五彩缤纷、发达繁华,但城市不是他们的天堂。这里有对人性尊严的践踏,有让人堕落的诱惑,有窒息生命的冷漠,少年明子不屈地反抗着,抗争着,随着身体的成长,心灵也一步步成熟起来,步入了这个复杂的成人世界。 一维护人格尊严的抗争

曹文轩的少年小说不再囿于传统儿童文学的题材,开始将社会的某些丑陋与丑恶现象如父母离异、城市人对乡村人的歧视、师傅对徒弟的剥削等纳入自己小说的表现范畴,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真实社会背景。这些社会的阴暗面也同样成为了少年成长中苦难的制造者。城市便是明子成长故事的发生地。明子远离故土乡村,当在陌生的城市面对种种艰难困境时,他不由自主地选择了抗争。 首先是对城里人的抗争。城市在向明子显现它充满魅力一面的同时,本身的阴暗面也被暴露了出来。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不同,造成农村人和城里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一些城里人自认为尊贵,瞧不起明子等人,称他们是“土老帽儿”、“土鳖”,看他们的眼神也是“鄙夷”的。面对城里人的轻视、侮辱,明子没有自轻自贱,而是自尊自重,奋起反抗。明子当学徒的时候只有15岁,身材瘦小,年龄和阅历决定了明子的抗争是单纯的、幼稚的。例如,在澡堂洗澡师徒三人和三个城里人打了起来,城里人“白皮”用几张百元大钞贿赂保安头儿想逃避惩罚,这一幕被明子看见,明子离开时,面对保安头儿,“瞪着他,往地上啐了一口,才走出去跟上三和尚和黑罐”。又如,对眼睛只盯着有钱人的饭店老板用“坐着不肯动”以示不满,面对强势的城里人,明子还不会据理力争。明子也深知自己和对手力量悬殊,所以更不会有肢体冲突,只会有对饭店老板的“坐着不动”对澡堂保安头儿“站着不肯走”的耍赖似的动作。 明子维护尊严的抗争也透着少年的狡黠和勇敢,所作所为有时近似于孩子的恶作剧。例如,明子在受到雇主让吸“霉烟”,喝“剩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2015.1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短文,完成1—6题。 甲午元旦① 孔尚任 萧疏自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1、甲午元旦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3分)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2、下列诗句与《甲午元旦》一诗尾联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B.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C.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D.钱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3、下列对联不适合做“春联”的一项是(3分) A.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B.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风和气中。 C.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D.百福尽随新节至,千祥俱自早春来。 4、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言浅意浓,请以“竟”“催”“倾”中的一字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赏析。(3分) 5、请根据诗歌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过一个和谐文明的春节,100字左右。(5分) 6、用(/)给下面文言短划横线部分断句。(5分)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韶光渐短添得一番甲子增得一番感 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晴雪条风,消融腊气。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仍.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两檐之外,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屦,徜徉乎其间。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阴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其.所友者谁欤?”予指以告。客

2021届全国百强中学新高考原创预测试卷(十三)语文试题

2021届全国百强中学新高考原创预测试卷(十三) 语文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莫言 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伟大文体的尊严。 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就像金钱豹子,虽然也勇猛,虽然也剽悍,但终因体形稍逊,难成山中之王。当然,有许多篇幅不长的经典小说,其力量和价值胜过某些臃肿的长篇,但那种犹如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却是精巧的篇什所不具备的。当然,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艺术的大营造。大苦闷、大悲悯、大抱负、天马行空般的大精神,

看《简爱》长篇小说的观后感700字作文

看《简爱》长篇小说的观后感700字 作文 看《简爱》长篇小说的观后感700字作文1 坚定不移的心,清澈的眼神,主人公简爱的那种不去,无论对生活还是命运,从来都是不屈的。这种力量,这种精神是我一直想要拥有的,我觉得跟我还是蛮像的,相貌平平,没有显赫的背景,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改变,我比她幸运,没有那么坎坷的命运,没有那么曲折的经历,如果我能拥有简爱一半的力量,我想我就会成功。 故事讲简爱在里德太太家,10岁的简面对舅母、表兄妹的歧视和虐待,已经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当舅母嚷着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她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囚禁在空房中时,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在孤儿院,简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彭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海伦·彭斯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而简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

妥协的倔强性格。离开孤儿院后,简爱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并与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相爱,但不幸的是在婚礼的那天,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妻子了,出于尊严和爱,她离开了庄园,即将到手的幸福也就这样破灭了,不管怎么样,简爱这一生都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追求,面对讥讽,勇敢的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最后,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 简爱这样说: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无论上帝给你什么,你都有权利拥有自行,拥有追求幸福的理由。 简爱还说:。那些无论我做什么去讨他们的欢心都始终厌恶我的人,我也应该厌恶他们;对那些不公平的惩罚我的人,我就应该反抗。身份卑微,相貌平平,那有怎样,她就是这样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 每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每当我们迷茫,难以前进时,想想简爱这一路,或许就有走下去的力量了。 看《简爱》长篇小说的观后感700字作文2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阳光洒在我的脸上分外温暖。 拿起妈妈送我的《简爱》就又读了起来,她——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一个灰姑娘的形象,在逆境中不屈不

北京市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期末汇编(含答案)

高三期末汇编之 2015实用类文本阅读 海淀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①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一伟大文体的尊严。 ②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A)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B)那些篇幅不长的小说很难有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C)当然,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D)那些能够营造精致的江南园林的建筑师,那些在假山上盖小亭子的建筑师,当然也很了不起,但他们大概营造不来故宫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万里长城那样的浩大工程。 ③我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写好长篇小说,关键是要具有“长篇胸怀”。“长篇胸怀”者,胸中有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之谓也。要有粗粝莽荡之气,要有容纳百川之涵。所谓大家手笔,正是胸中之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的外在表现。 ④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密集的人物当然不是沙丁鱼罐头式的密集,而是要个个鲜活、千姿百态。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 ⑤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种思想的冲突。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的正确思想,只有所谓简单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好的长篇应该是“众声喧哗”,应该是多义多解,很多情况下应该与作家的主观意图背道而驰。 ⑥长篇小说的难度,是指艺术上的原创性,原创的总是陌生的,总是要求读者动点脑子的。难也是指结构上的难,语言上的难,思想上的难。长篇小说的结构,当然可以平铺直叙,但结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形式,它有时候就是内容。好的结构,能够凸现故事的意义,也能够改变故事的单一意义。好的结构,可以超越故事,也可以解构故事。长篇小说的语言之难,是指具有鲜明个性的、陌生化的语言。但这陌生化的语言不是故意地用方言土语制造阅读困难,而是将其融入叙述语言,这才是对语言的真正贡献。 ⑦长篇小说的长度、密度和难度,造成了它的庄严气象。它排斥投机取巧,没有肉麻和精明,不需献媚和撒娇。伟大的长篇小说,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⑧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它应有的尊严。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某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长篇小说,就是要这么长,就是要这么密,就是要这么难。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也要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取材于莫言《〈四十一炮〉序言》) 12.统观全文,从中摘取最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5个关键词。(5分) 13.整体把握第②段内容,将“就像金钱豹子,虽然也勇猛,虽然也剽悍,但终因体形稍逊,难成山中之王”这句话还原到A、B、C、D哪一处最恰当?(3分) 14.下列词语不是作者用来表现“好的长篇小说”特点的一项是(3分) A.波澜壮阔千姿百态 B.粗粝莽荡平铺直叙 C. 排山倒海有血有肉 D.汹涌澎湃众声喧哗 15.第④段说“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请以一部经典名著为例,简要说明“好的长篇小说”的这个特点。(6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小说人物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方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教学设想: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做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考纲) 三、知识准备 1. 活动一:假如你是一位小说家,如果以班主任为原型来塑造人物,你将如何来塑造? 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2. 活动二:欣赏视频片段,视频中的主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侧面描写: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小说中人物形象题型探究。

(一)出示历年考题 概括人物形象 【09安徽】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7分) 【10安徽】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的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11安徽】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11广东】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11山东】19.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变式①简析、分析、赏析人物形象 【09浙江】16.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 【10江苏】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10全新】(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1辽宁】(2)“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变式②概括、简析、分析、人物性格 【09辽宁】(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10山东】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11全新】(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二)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3、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三)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及答题步骤。 例一、烛心李丰春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②“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名著导读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研讨课教案_21

《简·爱》读书交流会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简·爱的性格,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人物表现。 2.通过再读,对简的“出走”和简式爱情,能通过不同的视角,表达自 己的个性化理解。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印制作者简介、内容简介以及他人评价,方便学生前期阅读。 2.前期活动准备:两周的时间阅读全书,指导学生合理规划阅读进度;并指导学生从人物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批注人物性格;在被打动的细 节之处做标记。 【教学创意】 1.与文本携手,与人物同行。教学设计中处处关注文本细读,以文本中的经典段落为抓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与生活交流,与自己沟通。将人物分析和生活感悟相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在19世纪的英国,如果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亲,那么这个男的一般都会问这个女的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生自由发言,老师揭示答案:那个男的有可能问:你读过《简·爱》吗?从而导出本课的学习。 2.作品简介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简·爱》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轰动。当时已经驰名文坛的萨克雷评价说:”《简·爱》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 二、谈感受: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些天在阅读《简·爱》,你们能否说说读了《简·爱》之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师:大家都是从主人公的角度来谈论读《简·爱》的感受,能不能从这本书的角度来谈谈呢? 三、理脉络:

《食草家族》读后感

我眼中的《食草家族》 在寒假期间,天气寒冷,家里事情又比较多,也没出去做什么,便拿起同学最近送的一本书《食草家族》来读。他推荐说《食草家族》是莫言写的,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非常牛!据我 所知,莫言是我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我这里指的是纯粹的、土生土长的第一个中国诺贝尔奖,我想莫言可能是当下中国文坛最博大、勤奋的作家。之所以说博大,是因为其写法多而宽,充满试验性的创新精神,其笔法自由率性。至于勤奋,看其写作的数量和质量便知,他实实在在地开拓了文学界。 之前我看过他的《红高粱》,不过是以电影的形式,影片里,点点滴滴都在彰显着那种古朴、狂放的原始生命力。譬如影片开头颠轿那段,意思很简单,却很有趣。轿子里是一个弱女子,也就是女主角——九儿,抬轿人皆是很强壮的男子,裸露着上身一边高歌一边颠轿,这幅画面对比颇为鲜明。值得一提的是九儿出嫁时没有娘家人陪,而且直到娶到家,新郎才出现,在过去的中国,按道理说是很传统的,这里颇显不合情理。另外,“我爷爷”在十八里坡大闹时,不顾九儿和其嫂子在场,率性向酒里撒尿,结果竟然酿成了好酒十八里红,这些貌似很不合逻辑和道理,然而,恰恰是这些不合乎情理的事情把人们那种原始的生命力展现了出来,古朴与野性,张扬与狂放。

透过《红高粱》,我默认作者莫言是一个很率性疯狂的一个作家。再看一下,即将要读的“食草家族”,我就在想这将是一个如何疯狂的故事呢?食草家族又寓意着何种动物或人类呢?怀着一颗原始、清澈的心,我走进了这本书。 不例外,翻开书的第一页是莫言关于“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的代序言。他自说斗胆写道:“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伟大文体的尊严。”他是谦虚的;他说过去那些描写战争的小说和电影,是虚伪和虚假的,他是真实的;最后,他重申“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自己应有的尊严。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他是个性、勇敢的。 接下来,书中共分为六梦。是作者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肆意挥洒他的奇崛想象力的长篇小说。书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通过吃草净化灵魂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膜拜,表达了对蹼膜的恐惧,表达了作者对性爱与暴力的看法,表达了对传说和神话的理解,当然也表达了作者的爱与恨,袒露了其灵魂,丑的和美的,光明的和隐晦的,浮在水面的冰和潜在水下的冰,梦境与现实。这是作者莫言对这本书说的话。这对我理解以及分享给大家这本书的意义有着很大的帮助! 先来说说第一梦——“红蝗”,它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最原始的人类应该是食草动物,像孔子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在高密东北乡就有了祖先食草家族之说。传说食草家族的人由于

公务员行测试题

1.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乙醇可以替代汽油成为汽车的燃料。实际上,世界上已经有超过 500万辆汽车使用乙醇作为燃料,这些乙醇燃料汽车不仅比使用汽油作燃料的汽车更经济,而且几乎不会向环境排放有害的温室气体。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推出的是() A.乙醇燃料具有经济的特点 B.只有乙醇可以替代汽油成为汽车的燃料 C.世界上大部分汽车都在使用乙醇作为燃料 D.乙醇燃料将是绿色能源的一种出路 答案D [解析] A项是本段文字的直接表述并非推论,B、C两项是错误的理解。由文中的“乙醇可以替代汽油成为汽车的燃料”和“几乎不会向环境排放有害的温室气体”可以推出D 项正确。 2. 氢能无限,在地球上的氢主要以其化合物,如水、甲烷、氨、烃类等的形式存在。而水 是地球的主要资源,地球70%以上被水覆盖;即使在大陆,也有丰富的地表和地下水。 水就是地球上无处不在的“氢矿”。 不属于本段文字所反映的信息的是() A.氢是一种化合物 B.氢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的特点 D.水是氢能最重要的来源 答案A [解析] 由“氢能无限”以及来源于水等可以看出氢能的可再生、来源多样的特点, B、C两项表述正确。由“水就是地球上无处不在的‘氢矿’”不难推出D项正确。 而A项完全是断章取义。 3.现代传媒已经比传统传媒有了较大的重心位移,即从出卖传媒本体原有价值过渡到营销 传媒附加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重心转移造成了传媒与受众的脱节,一句话,传媒不再像从前那样依赖受众了,传媒如今更加依赖广告商了。 作者想要表述的观点是() A.现代传媒越来越市场化了 B.现代传媒的重心转移不失为一种好现象 C.现代传媒与传统传媒相比有较大的局限性 D.现代传媒的绝大多数收入来自广告 答案A [解析]B、C两项倾向性过于明显的或褒或贬都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D项属于对本段文字的过度推断,不是此段论述的重点。所以选A,可以完全概括作者的观点。4. 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城市包括它周围的农村地区如果能相对的自给自足将更好地实现可 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它将有能力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当然这不排除和其他周围城市甚至更远地区的贸易交换,但本土地区不能依赖这种贸易往来来维持生存。 作者的态度是() A.认为只有自给自足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B.对贸易交换持否定态度 C.在可持续性城市发展中,人们的基本需求应该脱离贸易 D.与乡村地区相比,城市更容易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答案.C [解析]A项论述过于绝对。由“当然这不排除和其他周围城市甚至更远地区的贸易交换”可知B项错误。D项作者并未谈及。由“如果能相对的自给自足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本土地区不能依赖这种贸易往来来维持生存”可知D项正确。

2020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单元桥边的老人含答案

桥边的老人 昂起头来真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 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的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的,珍妮虽 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得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 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 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 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原来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就已经把蝴蝶 结弄丢了。 【哲理启发】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 很多快乐。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 来,快乐、自信会使你变得美丽可爱。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踯躅.. ( )( ) 轮辐.( ) 脚踝. ( ) 眺.望( ) 疲惫. ( ) 岔.路( ) 撑. 起( ) 骡.车( ) 【答案】 zhí zhú fú huái tiào bèi chà chēnɡ luó 2.多音字 尽???( )尽管( )尽力 撇???( )撇开( )撇嘴 露???( )露面( )露珠 强???( )强制( )勉强( )倔强

炮???( )开炮( )炮制( )炮羊肉 落???( )落后 ( )丢三落四( )落枕( )大大落落 【答案】 jǐn jìn piē piě lòu lù qián ɡ qi ǎn ɡ jiàn ɡ pào páo bāo luò là lào luō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答案】 陡 徒 徙 跚 姗姗 珊 瞅 揪 锹 饶 绕 娆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侦查·侦察 ①我的任务是过桥去 ________(侦查/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 进到了什么地点。 ②经过 ________(侦查/侦察),查明了案件事实、获得了确凿犯罪证据、犯 罪嫌疑人已经到案的即为破案。 【答案】 ①侦察 ②侦查 2.爆发·暴发 ①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 ________(爆发/暴发)。 ②前几年本来有一座小桥,山洪 ________(爆发/暴发)时,被冲毁了。 【答案】 ①爆发 ②暴发

山东省威海荣成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含参考答案)

山东省威海荣成市2020届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莫言 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伟大文体的尊严。 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就像金钱豹子,虽然也勇猛,虽然也剽悍,但终因体形稍逊,难成山中之王。当然,有许多篇幅不长的经典小说,其力量和价值胜过某些臃肿的长篇,但那种犹如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却是精巧的篇什所不具备的。当然,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艺术的大营造。大苦闷、大悲悯、大抱负、天马行空般的大精神,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感悟,这些都是“长篇胸怀”之内涵也。以“大悲悯”为例多说几句。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非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有正视人类之恶,认识到自我之丑,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密集的事件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 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简·爱》文学常识,梳理《简·爱》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人物形象。 2.外国小说的阅读方法指导。 3.小说专题探究。 教学重点 1.了解《简·爱》文学常识,梳理《简·爱》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人物形象。 2.外国小说的阅读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 小说专题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阅读名著。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847年,对英国文坛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三颗耀眼的文学新星(同一个家庭的三姐妹)在这一年同时出现在英国文坛:夏洛蒂·勃朗特出版《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出版了《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出版了《艾格尼丝·格雷》。而夏洛蒂·勃朗特是“勃朗特三姊妹”中最著名的一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她和她的代表作《简·爱》。 二、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作家。她与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夏洛蒂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8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于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2.作品简介

《简·爱》讲述了贫苦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也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 《简·爱》一经问世就引起巨大轰动。当时已驰名文坛的萨克雷说:“《简·爱》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我国著名学者朱维之说:“《简·爱》描写了一个谦谨、坚强而有独立精神的女性的形象,在英国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 三、小说内容 (一)小说情节 简·爱是一个孤儿,寄住在舅母家,从小受尽欺侮和白眼。她被送进一家慈善学校,在那里,她学会了如何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并最终成为该校的一名教师。后来,她登广告求职,来到桑菲尔德庄园,担任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收养的小女孩阿黛尔的家庭教师。简·爱相貌平平,出身寒微,却诚实真挚,独立自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罗切斯特被简·爱深深吸引,而她也爱上了罗切斯特。就在他们即将成婚之际,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室,她就是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简·爱拒绝了罗彻斯特要她留下来的请求,离开了桑菲尔徳。无家可归的简·爱被圣约翰里弗斯兄妺收留,原来他们竟是表亲。圣约翰要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的品格非常适宜做牧师的妻子,于是向她求婚,而简·爱却对罗切斯特念念不忘。一天晚上,她仿佛听见罗切斯特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于是她又回到桑菲尔徳,却发现昔日的庄园已被伯莎点的一把火化为灰烬,而罗切斯特也在抢救伯莎时受伤,双目失明。这时已经继承了一笔遗产的简·爱决定留在罗切斯特身边。 (二)人物关系 简·爱:追求平等与自主的知识女性。 罗切斯特:贵族,被简·爱不平凡的精神所吸引。 海伦:简·爱在学校的朋友,得热病去世。 布洛克尔赫斯特:坏人,孤儿院主持。 圣约翰:简·爱的表兄,简·爱的追求者之一。 戴安娜和玛丽:简·爱的表姐,圣约翰的胞妹。 爱丽思·费尔菲克斯:罗切斯特的女管家,简·爱的朋友。 阿黛勒:罗切斯特的朋友的女儿,罗切斯特是她的监护人,简·爱的学生。 英格拉姆小姐:长得十分漂亮,但只看重钱的贵族小姐,她根本不爱罗切斯特先生——罗切斯特的追求者。 (三)人物形象 1.貌不惊人、人格独立、心灵强大,现代女性的象征,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舅妈家,面对恶毒的表哥、舅妈以及冷酷的校长对抗,长大后

2019二模《语文》试题(带答案)

**市2019年春季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一(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漫溯.(sù)船舷.(xuán) 谥.号(shì)长歌当.哭(dàng) B.莅.临(lì)箴.言(jiān) 纳粹.(cuì)量.体裁衣(liáng) C.轶.闻(yì) 悄.然(qiǎo)嗟悼.(dào)瞠.目结舌(chēng) D.浸渍.(zì)遒劲.(jìn)桀骜.(ào)叱咤.风云(zh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题纲潇洒斑驳陆离一愁莫展 B.峥嵘销烟春寒料峭罔费心机 C.脉搏瞋目枯躁无味舐犊深情 D.蹒跚精粹趋之若鹜仗义执言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情趣。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 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丰子恺的。“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至关重要。 A. 冷峻深沉温和娴雅幽默闲适清雅淡泊 B. 幽默闲适清雅淡泊冷峻深沉温和娴雅 C. 冷峭阴沉温和娴雅冲淡平和幽默闲适 D. 幽默闲适冲淡平和冷峭阴沉清雅淡泊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我不知道进行这种宣传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 (语文试题共10页) 第1 页

2015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2015.1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短文,完成1~6题。 甲午元旦①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1.《甲午元旦》诗中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3分) A.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B. 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D. 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2.下列诗句与《甲午元旦》一诗中尾联所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B.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C.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D. 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3.下列对联不适合作“春联”的一项是(3分) A.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B. 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风和气中 C.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D. 百福尽随新节至,千祥俱自早春来4.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言浅意浓,请以“竟”“催”“倾”中的一词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赏析。(3分) 5.请根据诗歌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过一个文明和谐的春节,100字左右。(5分)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韶光渐短添得一番甲子增得一番感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晴雪条风,消融腊气。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

十七年代小说总体特征

十七年代小说总体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十七年,战争点燃的精神圣火被高高擎起,以反映战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成为新中国文学创作的主要话题,并形成了一股热潮?而描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当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长篇小说《红日》《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作品,均属于革命历史题材范畴,正是这些作品的集体诞生,从而使新中国文学出现了第一次创作高潮?在这个时期,小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英雄的崇拜心理,有史诗的创造情结,肯定歌颂现实和片面的追求风格。 综观十七年文学史,典型在这里被过分甚至无限制的夸大,集中表现为一个无数风靡一时的革命战争小说反复出现的名词:英雄。在当时,"题材的重要与否决定作品的价值大小"这一创作判断标准要求作家只能选择"重要题材"来表现,即只能表现光明的东西。其中只有那些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坚强勇敢的英雄形象,才能成为作者和读者共同关心、共同感兴趣的焦点。就如《林海雪原》中的战士们吃苦耐劳,在雪原中纵横,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象不到的困难,在冰天雪地里,侦察奔袭,斗智斗力。战士们都是英雄,看完书后能令人产生高亢激动的情绪。这就是当时时代的需求,领导的希望。《保卫延安》也是歌颂英雄的作品,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的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歌颂了这次战争的辉煌胜利,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于战局的正确分析和估计以及对于战争的英明指示和领导,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人民解放军的艰苦英勇的作战,陕北解放区的忠诚团结之下取得的;也是在无数个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之下取得的。 在那个时代,一些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在战争岁月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则成了这次颂歌浪潮的主体,他们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情感,决心写出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正如《保卫延安》的作者杜鹏程所说,他要写出一部“对得起死者和生者的艺术作品”?因此在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出现了《红旗谱》《红岩》《青春之歌》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革命历史小说, 其中《青春之歌》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静道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的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真正的有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青春。那时的作家通过作品来歌颂时代。 为了选择对社会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使作品充溢着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情感,时代的需要选择了革命历史题材,而作家的政治热情同样选择了这一创作题材?因此革命历史小说创作,也就自然形成了热潮?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捍卫真实就是捍卫科学生命(三则)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捍卫真实就是捍卫科学生命(三则) 捍卫真实就是捍卫科学生命 【素材回放】 当地时间4月20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还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论文提交的评审人建议中,使用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假冒了其电子邮件地址,这让编辑以为文章发送给了真正的评审人。在我们与真正的评审人进行调查和沟通之后,他们确认并没有对论文做过评审。”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Peter Butler)参加了此次的调查,他对有关媒体表示:“同行评审流程是保障科研质量、诚信和可重复性的基石之一。我们撤销这些受到影响的论文,旨在清除不良的科学记录。 据统计,被撤稿的107篇论文作者来自125家中国研究机构、4个国外研究机构。 就国内波及的研究机构而言,不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在列,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也不鲜见。但相比之下,此次被撤稿的论文作者大部分来自国内各大医院。 4家国外机构分别为日本爱知医科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州血液中心、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素材解读】

“医学论文造假”是更可怕的学术"毒瘤",其实,学术腐败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包括英、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内,都有相当级别的腐败问题发生。但是,如此大面积的造假现象,已然隐约呈现一条暗黑学术论文“生产线”。虽说目前在学术科研腐败问题上,“发现即意味着摧毁”,之前涉嫌学术科研腐败的大牌大都身败名裂。然而,“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足以说明举起大棒并不能“一锤定音”。对此我们应该树立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维护学术研究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这就需要形成知识共同体在学术标准上的共识。规范学术期刊杂志,对收费发表论文的期刊进行整顿。对学术不端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以维护学术尊严。 【适用话题】 作伪,心劳日拙一两个人造假是他们的个人问题,一大堆人都造假就是机制的问题 学术圈应该是一片净土拒绝名利的驱使、诱惑 刚性约束,严格惩戒机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心态要不得 治本之策是重建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 科学研究是揭示真相、发现真理的神圣事业,真实诚信是其基本准则 论文造假,绝不仅仅是学人斯文扫地的学术品行问题,也攸关学界名声,更关乎国家竞争力 【素材锐评】

言语理解与表达(5)

言语理解与表达(五) (共35题,参考时限30分钟) 1.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乙醇可以替代汽油成为汽车的燃料。实际上,世界上已经有超过500万辆汽车使用乙醇作为燃料,这些乙醇燃料汽车不仅比使用汽油作燃料的汽车更经济,而且几乎不会向环境排放有害的温室气体。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推出的是( ) A.乙醇燃料具有经济的特点 B.只有乙醇可以替代汽油成为汽车的燃料 C.世界上大部分汽车都在使用乙醇作为燃料 D.乙醇燃料将是绿色能源的一种出路 2.氢能无限,在地球上的氢主要以其化合物,如水、甲烷、氨、烃类等的形式存在。而水是地球的主要资源,地球70%以上被水覆盖;即使在大陆,也有丰富的地表和地下水。水就是地球上无处不在的“氢矿”。 不属于本段文字所反映的信息的是( ) A.氢是一种化合物 B.氢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的特点 D.水是氢能最重要的来源 3.现代传媒已经比传统传媒有了较大的重心位移,即从出卖传媒本体原有价值过渡到营销传媒附加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重心转移造成了传媒与受众的脱节,一句话,传媒不再像从前那样依赖受众了,传媒如今更加依赖广告商了。 作者想要表述的观点是( ) A.现代传媒越来越市场化了 B.现代传媒的重心转移不失为一种好现象 C.现代传媒与传统传媒相比有较大的局限性 D.现代传媒的绝大多数收入来自广告 4.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城市包括它周围的农村地区如果能相对的自给自足,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它将有能力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当然这不排除和其他周围城市甚至更远地区的贸易交换,但本土地区不能依赖这种贸易往来来维持生存。 作者的态度是( )

a尊严--浅析《推拿》中盲人的人生追求

现当代文学 小说中写道:“虽然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国文明史世界上最璀璨的伟大发明,但是对于追求精神充实、绝对正义和心灵自由的一切人,对于一切宗教和理想,对于一切纯洁来说,中国文明核心即孔孟之道是最强大的敌人。任何异端、任何理想主义、任何美、任何新鲜的希望,若想存活都必须防止其中国文化中的孔孟之道。”(《心灵史》327页)在这个对比中,张承志从文化批判的角度肯定了哲合忍耶的“异端之美”,赞颂了信仰和理想的价值,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不无偏激的批判。可以说,《心灵史》为我们这些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观照我们所熟知的文化,这一点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心灵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哲合忍耶的苦难多来自官方的镇压和打击,这里的官方主要是指清政府。这样又会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对比,哲合忍耶为了信仰坚守阵地,不肯退让,拒绝同化;而清政府的统治者们却是一群被汉文化同化的满人。已经被汉化的少数民族试图用汉文化同化甚至消灭哲合忍耶这个教徒并不众多的回民教派却未果,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值得回味和思考的问题。 是否被同化的问题似乎也存在于同民族之中。回民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也不乏因各种原因已经被汉文化同化的回民,他们可能只身背回族这个称谓,生活习惯等都已远离回教传统而与汉人无异。但哲合忍耶还在坚守,起码到张承志写好《心灵史》的时候为止,他们依然生活在贫瘠得毫无希望的西海固,维持着贫穷的生活现状,他们完全无视物质上的落后,甚至没想过寻求改变,只守着历代导师的教诲过一穷二白的日子。这样的坚守恐怕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仅仅依靠宗教的信仰真的可以敌得过现实的种种打击和不完美吗?纯粹的宗教感情到底能产生多大的能量?信仰能带给人怎样的力量?沉默的哲合忍耶一直都在用行动回答世人的这些问题,我们或许曾经忽视过这样实实在在的回答,但不应该一直忽视下去,到了我们该正视和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了,我们不能再避而不谈。这恐怕也是张承志写作《心灵史》的一个原因。 有种说法叫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张承志写哲合忍耶的教史,写七代导师的经历,不只是通过严谨的实地和典籍考证,更主要的是将个人的主观感情投入其中,用认真地思考和体验来填补历史记载的空缺。他将一个有血有肉的哲合忍耶摆到了我们的面前,他希望我们可以关注到这个教派,并从这个教派的经历终领悟到一些东西。比如宗教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宗教和现实的关系,比如宗教和正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信仰的力量等,张承志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何不欣然接受邀请,试着去了解、去思考,或许,我们也可以在思考中找到自己的心灵故乡,在自己的心灵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 注释: [1]张伯存.无疆界写作—重读张承志《心灵史》[J].《扬子江评论》,2010(04):54. 作者简介:卢婧(1987-),女,山东淄博人,广西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前言: 从某种意义而言,《推拿》这部小说是毕飞宇自身创作生涯中的一次挑战和飞跃。在小说叙述过程中,作者真诚又客观地反映当下盲人们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将推拿所与外在世界复杂纠结的人情世故来描绘盲人的真实生活,让读者看到的是他们与正常人一样拥有着五味杂陈的真实人生和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 一、 推拿师的爱情 《推拿》这部小说,在一开始,作者就以爱情起头。爱情是什么,对于健全人而言,爱情就是一段普通而又精彩的经历。但是对于盲人而言,爱情就是一种人生的确认和希望,是一种命。王大夫和小孔相爱了,“彼此都有了依靠,有依有靠的感觉真好。多么的安全,多么的放心,多么的踏实。相依为命了。”[1]因为有了爱情,王大夫感到,他再也不能只是个打工的,他要开一家推拿店,让小孔成为老板娘。即便手上没有钱,弟媳挤兑小孔,为了留下小孔,他宁可暂时丢开面子去找他老同学帮忙,因为他和小孔是“一个人”。 如果说王大夫和小孔的爱情是明朗而热烈的,那么推拿中心的小马所经历的一切就只是一场“爱情意外”。小马和其他推拿师都不一样,他是后天失明。九岁的一场车祸不仅使他失去了视觉,更为残酷的是,他也一下子失去了母亲。在接受失明这一事实时,他曾一度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这些幼年时期的伤害,从某种程度而言,在他的潜意识领域产生了一定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总是给人一种冷漠感,这样的“执着于其过去的某点,不知道自己如何去求得解脱”[2]的冷漠,实际是一种对于恐惧的逃避和安全感的封闭。小孔的到来,为小马带来了“嫂子”的打闹和吵嘴,使他开始有了青春的幻想,这些幻想又刺激着他的生理,渐渐地他有了“关于母亲的模糊的记忆”[3]。小马单恋起了小孔,他对自己爱恋上小孔的原因有着说不出来的痛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母亲的追忆。就小马而言,幼年丧母,使他失去了“母亲为爱的第一对象”[4]的机会,也许在他潜意识中,由于母爱的缺失,“恋母”情节早就已经存在。但是道德的约束清晰可见,小马不能对不起王大夫。对于自己的这场爱情,小马早就明白自己的恋爱只是一场“白日梦”,他最终选择了离开。但对于爱情的向往,小马却比任何健全人更执着,他至始至终都直面自己的内心诉求。 整部小说中,最让人为之感动的就是沙宗琪推拿中心老板沙复明的爱情。沙复明是天生的盲人,由于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于爱情,他一向坚持己见:“一定要得到一份长眼睛的爱情。只有眼睛才能帮助他进入‘主流社会’。”然而即便是如此坚定的信念,在“美”的都红的面前,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沙复明喜欢美,他要追求美,在与都红的接触中,他感受到的不仅是美,更是一场漫长的醉人心神的美梦。沙复明喜欢都红,他要竭尽全力的爱护和帮助都红。可都红并不愿意接受,即便是在沙复明真诚地恳求要承担照顾“残废”的都红责任后,都红仍然坚定地拒绝,因为她清楚地明白自己并不会爱上沙复明,她不愿意欺骗他的感情,更不愿意使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盲人的爱情世界就是这样,他们不做假,不矫情,坦诚地享受爱情中的美好,勇敢地担当爱 黑暗中的尊严 ——浅析《推拿》中盲人的人生追求 陆 展 扬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摘 要: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可以说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次突破。作者以真实的笔触来叙述盲人推拿师的日常生活,毫不避讳的揭示盲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灵欲望,使人们真切的认识到盲人不为人知的曲折生活以及在“黑暗”世界中执着追求尊严和光明的美好特质。 关键词:爱情 潜意识 自我实现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8728694.html,1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