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1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1.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1.2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

(1)预防性原则:依据矿井职业活动开展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该方法能预先、充分辨识危险源及评价风险。

(2)分级原则:充分辨识评价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级别。

(3)一致性原则:应依据矿井各类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方法合理、有效辨识危险源及风险评价。

(4)输出性原则:该方法的实施应能为人、物两大方面的控制提供输人信息及充分明确设备要求、人员培训需求及运行控制改进的需求。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2识别范围

危险源识别应覆盖矿井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1)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识别;

(2)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识别;(3)退役、报废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识别;(4)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识别;

(5)工作人员进人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识别;(6)外部提供资源、服务的危险源识别;

(7)外来人员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8)外来设备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3识别应考虑的危害类型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粉尘、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病动物、植物等。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4识别方法

4.1通用部分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由工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主持,组织员工以会议讨论的形式,确定出通用部分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识别表和危险源评价表。

(1)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重大自然灾害直接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

(2)本单位员工在工作现场都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例如:工作面风量不足、无管理人员跟班上岗、安监员空岗、无规程、措施施工等。

(3)员工自人矿门到下井前,地面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

(4)员工从井口进人工作现场时,在路途中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

4.2工作现场特殊部分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指定一名班组长或工长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无班组长的零星岗位可指定一名安全责任心较强的员工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同时由值班人员发放给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在工作现场组织员工对当班工作中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做好纪录。

(1)按工种进行危险源识别。煤机司机、绞车司机、扒装机司机、机电工、爆破工、钻眼工等工种,在现场工作时,遇到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并现场填写《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进行签字。

(2)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掘进工作面现场可以按打眼、放炮、临时支护、扒装运输、验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采煤工作面现场可以按割煤、出煤、移溜、移架、支护、放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在打眼工序中,可以识别出电煤钻电缆漏点、风管脱落、断钳子、水管断裂等危险源。

(3)按岗位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绞车房、压风机房、零星岗等工作岗位的环境和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

(4)在现场工作时,不但要对静态危险源进行识别,也要对动态危险源进行识别。静态危险源就是现场客观存在的、不随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危险源,例如:火药管理不善,发生意外爆炸。动态危险源就是在现场生产时,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危险源。例如:采煤生产过程中,冒顶片帮、支柱卸荷、煤机牵引链断链等危险源。

5危险源识别过程

各单位组织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收集本部门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安全管理文件,对本部门范围内生产、服务全过程进行危害事件排查,识别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初步评价,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分类填人“危险源辨识表”,经单位主管审批后报安监处,安监处汇总、确认重大危险源。

6风险评价

6.1风险评价方法

(1)定性方法: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方强烈投诉的、受到主管部门警告等危险源直接列为重大风险因素。

(2)定量计算、打分评价的方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k)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p)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h)等三个方面打分。

6.2风险界定

采用公式W=k×P×H,W为风险等级,当W≥300时定为不可承受风险,当160成≤300时,定为重大风险,当70

≤W<160时,定为中度风险,当W<70时定为一般风险。

6.3风险评价的实施

(1)K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①完全可以预料K=10分

②相当可能K=6分

③可能、但不经常K=3分

④可能性小完全意外K=1分

⑤很不可能,可以设想K=0.5分

⑥极不可能K=0.2分

⑦实际不可能K=0.1分

对用现有的控制措施能够控制住的危险源K=0.1~1

(2)P-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①连续暴露P=10分

②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P=7分

③每月几次暴露P=4分

④每年几次暴露p=2分

⑤非常罕见的暴露p=1分

(3)H一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①重大灾难,许多人死亡H=100分

②灾难,数人死亡H=40分

③非常严重,一人死亡H=20分

④严重,重伤H=10分

⑤重大,致残H=5分

⑥一般,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H=1分

按上述评分方法对危险源进行打分评价,确定出重大危

险源,编制《重大危险因素登记表》,予以实施。

7结论

识别矿井生产活动、产品、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源,评价危害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因素,可以有效的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减少企业财产损失。

危险源辨识方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名词解释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一级确定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安全: 免不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险源识别的目的: 1、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 2、是全面挖掘系统内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条件、后果及影响,提出消除和控制事故的措施,为后续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3、是真实实现“四不伤害”,落实各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武器; 4、是杜绝各类隐患事故的有效措施; 5、是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危险源的五种识别因素和六种类型。 1、五种因素:能量、有害物质、失控、人员失误、环境; 2、六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性。 危险源时态: 指所识别出来的危险源存在的时态(即过去、现在、未来)。 是非判断法 下列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 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法适当控制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 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 L 值表示); 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危险源辨识评价半定量分析LEC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评价半定量分析LEC评价法 (L ikelihood E xposure C onsequence)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 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 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 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表1 表 表3

D(D anger)——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 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危 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4 评价实例: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气。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气容易扩散的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则有:D=LEC=3×6×15 =270 评价结论:270分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危险源等级为4级,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哪三种

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1、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检查项目可以包括场地、周边环境、设施、设备、操作、管理等各方面。 2、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又称为HAZOP。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蒙德分部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引导词(Guide Words)为核心的系统危险分析方法,已经有40年应用历史。 4、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又称事故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事故树分析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自上而下、一层层的寻找顶事件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件,

直到基本原因事件,并用逻辑图把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 5、LEC评价法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危险源辨识表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单位: 日期:

X04/JL-1 单位: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16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

通过对公司所有作业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制定相应措施,并对其不可接受的风险实施控制,确保进入工作场所的所有人员的安全及生产过程的顺利开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 /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 3.职责 3.1安全环保部门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公司重大危险源的汇总登记、监督检查。 3.2各车间、协作公司协助安全环保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3.3各车间、协作公司负责本单位、本部门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填写危险源调查表。 3.4公司主管安全生产副经理、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主持召开风险评价小组会议,对所找出的危险源进行系统地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不可接受风险清单进行审批,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4.资源配置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专项方案或管理方案;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策划的相关资料、信息。 5.程序 5.1危险源的调查 5.1.1由安全环部门制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表式。 5.1.2各车间、协作公司每年一次按其生产活动、后勤活动和其它支持性活动及管理活动过程逐项识别危险源。 5.1.3每项危险源应确定其时态、状态、类型。 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类型: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心理、行为、其他 5.1.4对识别出的危险源按直接判断法和LEC法确定其风险级别,包括一?五级,并将初步判别结果汇总成《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5.1.5危险源识别应收集的信息 ——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规 --- 相关的行业安全技术标准、规范 --- 历史上的事故、事件的记录资料 ――安全检查、审核中发现的结果 ――管理评审的情况 ——员工及相关方意见 5.2危险源的评价 5.2.1安全环保部门组织相关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风险评价小组,对调查表中列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5.2.2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LEC法,D=LEC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 1.1最大限度地识别出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2最大限度地识别出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3评价出不可接受风险,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确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1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2.2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产生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定义或术语 3.1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3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等。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的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的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4.1企业管理处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及更新信息。 4.2各部门负责对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具体辨识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危险源,并进行控制,并向企业管理处上报本部门危险源更新信息及《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危险源辨识

5.1.1危险源的分类 5.1.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各部门工作场所内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如:施工过程、设计活动、办公室水磨石地面墩地(有滑倒危险)等;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供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公司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5.1.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a.询问和交流;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获取外部信息; e.工作任务分析; f.安全检查表; g.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5.2 危险源辨识的分工 5.2.1企业管理处在以往体系运行识别控制的基础上,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 5.2.2各部门根据各自的活动或承揽的工程项目,在《危险源清单》基础上进行具体辨识。辨识时,要考虑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危险源。 5.3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及标准

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1.1 所属区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1.2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参观者)的活动。 1.3 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无论是本公司提供的还是他人提供的。 2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如下方面: 2.1 三种时态 2.1.1 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 人身伤害事故,并延续到现在的。 2.1.2 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 2.1.3 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在 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 2.2三种状态 2.2.1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 2.2.2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 2.2.3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毒物泄漏等重大突发性事 件。 2.3六种危险和有害因素类型 2.3.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 2.4作业活动的划分 2.4.1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划分; 2.4.2地理区域划分; 2.4.3按设备或装置划分; 2.4.4按作业任务划分; 2.4.5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3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询问交流:与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交谈工作中的危险源。 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生产厂家、文献资料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 4各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时应有员工代表的参与。 5风险评价 5.1评价原则 风险评价首先用“定性法”进行评价,对不能用“定性法”评价的,用“半定量法(DLEC法)”进行评价。 5.2风险评价方法 5.2.1定性法 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按A级管理); 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 直接观察到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 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按A级管理); 对属《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所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按A级管理); 满足上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不可容许风险。 对国家级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危险源其临界量或危险性接近判定标准的(按B级管理)。 5.2.2 DLEC法 5.2.2.1计算公式是: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D—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表格【最新版】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表格 目的 1.1 最大限度地识别出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2 最大限度地识别出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3 评价出不可接受风险,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确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适用范围 2.1 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2.2 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产生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定义或术语 3.1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

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3 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等。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的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的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职责 4.1 企业管理处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及更新信息。 4.2 各部门负责对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具体辨识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危险源,并进行控制,并向企业管理处上报本部门危险源更新信息及《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工作程序 危险源辨识 5.1.1 危险源的分类

5.1.2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 各部门工作场所内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如:施工过程、设计活动、办公室水磨石地面墩地(有滑倒危险)等;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供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公司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5.1.3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a. 询问和交流; b. 现场观察; c. 查阅有关记录; d. 获取外部信息; e. 工作任务分析;

(完整word版)LEC法标准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填表说明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评价出重点风险并有效控制是体系运行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辨识危险源,认真填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 1、设备设施/ 场所/ 岗位:根据实际确定,将所使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填具体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果是多种设备设施,也可填场所,如锅炉房、变电站、空压张、污水站等)、人员的岗位等描述清楚。如“拆箱机/操作工”、“制丝冷端/操作工”、“卷接包装机/操作工”、“变电站/维修电工”;“车间维修组/机修工”、、“叉车/驾驶员”、“成品库/保管员”、“分拣机/操作工”、运输车辆/司机”、“各办公室/管理和技术人员”等。 2、作业活动:该工序或工种所从事的具体作业活动。如“卷接包装机/操作工”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作业有装卡材料、加工操作、排除故障、清理设备等;“维修电工”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作业活动有“登高作业”、“检修电气设备”等、“电焊作业”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作业活动有“开关焊机设备”、“焊接加工”等。 3、第一类危险源:该作业活动中可能接触的第一类危险源,即“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如带电导体、遇水自燃物质、运动的机械、奔驰的汽车、压力容器、悬吊物的势能、有毒品、烟草粉尘、机械噪声----等;一种作业活动中可能有一种或几种第一类危险源。 4、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描述:根据第一类危险源,描述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因素等第二类危险源及其后果,并参考《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填写第二类危险源的代码;如“维修电工”在进行“检修电气设备”时,第一类危险源是“带电导体”,第二类危险源可能有“外露线路绝缘层破损”,后果是“触电”(物,代码11505)、“设备漏电”,后果是“触电”(物,代码11510)、“不按规定监控,停电检修过程中合闸通电”,后果是“触电”(人,代码515)。 5、危险源辨识时的注意事项: a. 应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情况,即正常(如设备正常运转的危险、正常清理设备时的粉尘----)、异常(如设备安全装置失灵时的危险、通风装置失灵时的粉尘、设备维修时的危险----)、紧急(如发生事故时的危险、发生泄漏时的中毒危害----)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源; b. 应考虑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故事件)、现在(目前存在的危险)、将来(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三种时态的危险源; c. 应考虑所有进入现场人员可能接触、可能引发的危险源; d. 应考虑所有设备设施(包括相关方的设备设施,如外来车辆)可能引发的危险源; e 应包括长期或固定相关方现场活动的危险源(如设备维修方、污水处理方---);临时的相关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1.1所属区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1.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参观者)的活动。 1.3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无论是本公司提供的还是他人提供的。 2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如下方面: 2.1三种时态 2.1.1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 身伤害事故,并延续到现在的。 2.1.2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 2.1.3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在维 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 2.2三种状态 2.2.1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 2.2.2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 2.2.3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毒物泄漏等重大突发性事 件。 2.3六种危险和有害因素类型 2.3.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 2.4作业活动的划分 2.4.1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划分; 2.4.2地理区域划分; 2.4.3按设备或装置划分; 2.4.4按作业任务划分;

2.4.5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3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询问交流:与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交谈工作中的危险源。 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生产厂家、文献资料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 4各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时应有员工代表的参与。 5风险评价 5.1评价原则 风险评价首先用“定性法”进行评价,对不能用“定性法”评价的,用“半定量法(DLEC 法)”进行评价。 5.2风险评价方法 5.2.1定性法 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按A级管理); 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 直接观察到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 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按A级管理); 对属《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所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按A级管理); 满足上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不可容许风险。 对国家级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危险源其临界量或危险性接近判定标准的(按B级管理)。 5.2.2DLEC法 5.2.2.1 计算公式是:D=L X E X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D—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2、危险源辨识LEC法

LEC法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式中: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为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为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规定其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值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值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如下表: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风险值D求出之后,关键是如何却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在不同时期,组织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下表内容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及其相应风险控制策划的参考。 危险等级划分(D)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应针对以下内进行评审:——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用于实际工作中

危险源辨识 及LEC评价法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范围 (3) 3. 定义或术语 (4) 4. 职责 (5) 5. 工作程序 (6) 5.1 危险源辨识 (6) 5.2 危险源辨识的分工 (6) 5.3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7) 5.4 危险源控制 (10) 5.5 危险源的更新 (11) 6. 相关文件 (12) 7. 记录 (13)

1. 目的 1.1 最大限度地识别出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2 最大限度地识别出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3 评价出不可接受风险,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确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 2.1 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2.2 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产生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3. 定义或术语 3.1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3 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等。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的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的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4. 职责 4.1 企业管理处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及更新信息。4.2 各部门负责对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具体辨识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危险源,并进行控制,并向企业管理处上报本部门危险源更新信息及《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LEC评价法 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具体如下: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3~9人死亡 15 1~2人死亡 7 严重 3 重大,伤残 1 引人注意 风险分析 根据公式:

风险D=LEC 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D值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LEC风险评价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应用举例 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评价法危险源辨识及LEC目的最大限度地识别出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1.11.2最大限度地识别出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评价出不可接受风险,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确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1.3适用范围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2.1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产生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2.2供方定义或术语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3.1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3.23.3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等。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畅所欲言的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毫无顾忌、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的头脑中掀起风暴,职责企业管理处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及更新信息。4.14.2各部门负责对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具体辨识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危险源,并进行控制,并向企业。管理处上报本部门危险源更新信息及《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工作程序危险源辨识 1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危险源的分类5.1.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5.1.2a.各部门工作场所内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如:施工过程、设计活动、办公室水磨石地面墩地(有滑倒危险)等;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供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b.。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公司还是由外界所提供)c.危险源辨识的方法5.1.3询问和交流;a.现场观察;b.查阅有关记录;c.获取外部信息;d.工作任务分析;e.安全检查表;f.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g.危险源辨识的分工5.2。5.2.1企业管理处在以往体系运行识别控制的基础上,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5.2.2各部门根据各自的活动或承揽的工程项目,在《危险源清单》基础上进行具体辨识。辨识时,要考虑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危险源。危险源的风险评价5.3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发现危险源属于如下情况时,可直接确定为具有不可接受的风险:5.3.1 2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a..不符合公司方针的;b.员工或相关方有抱怨和要求的;c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曾经发生过事故,d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5.3.2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级。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5.3.3: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是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D=L×E×C 其简化公式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a.L----,而必然发生的0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概率为的分数定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但在做系统安全考虑时事件概率为1。,所示。如表110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分数定为。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L)1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3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但不经常,可能完全意外,可能性小0.5可以设想很不可能,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b.E----而非常罕见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所示。,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0.5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同样(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2表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4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霹0.5非常罕见地暴露:说明;值取l1.三通一平施工活动中E;值取22.基础开挖、装饰施工活动中E。3主体结构施工中3.E值取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C----事故造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