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物理——柳孝图

建筑物理——柳孝图

建筑物理——柳孝图
建筑物理——柳孝图

柳孝图版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第一份

建筑热工篇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对流换热量qc,辐射换热量qr,人体的蒸发散热量qw8。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风降水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11、微气候影响因素:地段下垫面,建筑群布局、选用的建筑材料等

第二章传热基本知识

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对流方式: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

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辐射传热特点:

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吸收系数接近于1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单色辐射本领: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波长从0到∞范围的总能量,称作物体的全辐射本领,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W/㎡。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单色辐射本领。

灰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鱼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为不大于1的常数。

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

4、平壁稳态传热过程:平壁内表面吸热,平壁材料层导热,平壁外表面散热

5、简谐作用下,材料和维护结构的热性指标:材料蓄热系数,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

6、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特性:(1)在建筑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量轻,是经济技术措施(2)如果构造技术可行,在维护结构中用多个薄的空气间层(3)为了减少空气间层的辐射传热量,可在温度较高一侧的表面涂贴,防止间层结露。

7、建筑传湿:凡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就是湿空气。湿空气的压力pw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pd和水蒸气的分压力p之和

第三章建筑保温

1、建筑保温的途径:

1)建筑体形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2)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3)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4)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3、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形式:1)保温、承重合二为一2)单一轻质保温层;3)复合构造(内保温,外保温,中保温)

4、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当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气含量不等时,在围护结构的两侧,就存在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较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较低一侧渗透扩散,这种现象称为蒸汽渗透。

5、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

1)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a.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层宜采用蓄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利用它蓄存的热量起调节作用,减少出现周期性冷凝的可能。高湿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采用不透水材料层,在构造上采取措施将表面冷凝睡滴导流,并有组织地排除。

b.防止地面返潮:地面应具有一定的热阻,减少地面对土层的传热量;地面表层材料的虚热系数要小;表面材料有一定的吸湿作用。

2)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

材料层次的布置应符合“难进易出”的原则;设置隔隔汽层;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热桥保温,在建筑热工学中,将那种容易传热的构件或部分称为热桥

第四章建筑防热

0、建筑室内热量:热空气传入,太阳辐射,反射及长波辐射,屋顶、墙的传热,室内余热

1、建筑防热的途径:减弱室外热作用;窗口遮阳;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3、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1)屋顶隔热: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少当量温度;增大热阻与热惰性;通风隔热屋顶;水隔热屋顶;种植隔热屋顶。2)墙体隔热:砌块;钢筋混凝土大板,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复合大板;

第五章建筑日照与遮阳

1、太阳方位角:指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

角。太阳高度角: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2、遮阳形式及适用朝向

水平式遮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适用于南向附近窗口;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既适用于南向窗口又可用于北向窗口。

垂直式遮阳:适用于北向、东北向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综合式遮阳:适用于东南向或西南向附近窗口,适应范围较大挡板式遮阳:适用于东向、西向附近窗口

3、玻璃遮阳:吸热玻璃,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

建筑光学篇

第一章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1、能够引起人视觉感觉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为380-780nm

2、光谱视效率:表示波长和波长的单色辐射,在特定光度条件下,获得相同视觉感觉时,该两个单色辐射通量之比。

3、视野范围(视场):水平面180°,垂直面130°,上方为60°,下方为70°

4、普尔钦效应:在不同的光亮条件下,人眼感受性不同的现象。

5、光通量φ(流明lm):人眼对光的感觉量

6、辐射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或接收的辐射能量或在某种介质中单位时间传递的辐射能量。

7、发光效率:单位辐射通量产生的光通量。

8、发光强度Ω(坎德拉cd):光源在空间的光通量分布状况,就是光通量的空间分布密度。

9、照度E(勒克斯,lx):在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10、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发光强度与照度的关系):计算点光源产生照度的基本公式,某表面的照度E与点光源在这方向的发光强度I成正比,与它至光源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11、亮度L(熙提,sb):视网膜上物像的照度是和发光体在视线方向的投影面积Acosα成反比,以发光体朝视线方向的发光强度成正比,

12、定向反射: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表面的法线处于同一平面。玻璃镜、很光滑的金属表面

13、定向透射:如材料的两个表面彼此平行,则透过材

料的光线方向和入射方向保持一致。窗玻璃

14、视度:看物体的清楚程度,影响因素:适当的亮度、物件尺寸、亮度对比、识别时间、炫光

15、减弱反射炫光

(1)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为无光泽表面,以减弱规则反射而形成的反射眩光;(2)应使视觉作业避开和远离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规则反射区域;(3)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4)使引起规则反射的光源形成的照度在总照度中所占比例减少,从而减少反射炫光

第二章天然采光

2、光气候是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扩散光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3、地面反射光:太阳直射光和天空扩散光射到地面后,经地面反射,并在地面与天空之间产生多次反射,使地面的照度和天空的亮度都有所增加,这部分称为地面反射光。

4、全云天的地面照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云状、地面反射能力、大气透明度

5、晴天的地面照度由太阳照度和天空扩散光两部分组成。

7、采光系数:室内给定水平面上某一点的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有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的比值,

8、采光系数标准值:临界照度:室内完全利用天然光进行工作时的室外天然光最低照度。我国规定为5000lx。四川、贵州4000lx。

10、侧窗缺点:照度不均匀;优点:构造简单,不受建筑物层数限制,布置方便,造价低廉,光线具有明确方向性

11、天窗矩形天窗(纵向矩形天窗,横向天窗,井式天窗)、锯齿形天窗、平天窗

12、民用建筑有效采光面积规定:

1)离地高度:0.5m以下的采光口不计入采光面积;2)采光口外部有宽度超过1m 的遮挡物的,按70%计算采光面积

第三章人工光源

1、灯具:是光源所需的灯罩极其附件的总称,其光特性a配光曲线b遮光角c 灯具效率(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总光通两之比,用η表示,小于1,他取决于灯罩开口的大小和灯罩材料的光反射比,光透射比)

2、照明方式: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建筑声学篇

1、线声源:将许多很靠近的单个声源沿直线排列,辐射柱面波,还有面声源

2、倍频带:实际应用中,两个不同频率声音相互比较时,起作用的不是它们的差值,而是两个频率之比值。噪声控制领域对频率作比较的概念称倍频程或倍频带。

3、1/3倍频带:31.5,63,125,250,500,1k,2k,4k,8k,16k

4、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音能量W,单位瓦

5、声强:在声波传播过程中,每单位面积波阵面上通过的声功率,记为Ι,单位是瓦每平方米

6、声压:空气质点由于声波作用而产生振动时所引起的大气压力起伏。I=p2/pc

7、混响: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由于多次反射或散射延续的现象,或者说声源停止发生后,由于多次反射或散射而延续的声音

8、回声:人们的听觉系统把连续的反射声整合在一起的能力有限,大小和时差都大到足以能和直达声区别开的反射声就是回声。

9、声级计分:为ABCD四种频率计权特征,D用于测量航空噪声

10、A声级:用A计权特性测的的声压级成为A声级

11、人对声音的感受的特征:视察效应,掩蔽,双耳听觉

12、吸声材料分:(1)多孔吸声材料(2)共振吸声材料(3)特殊吸声材料

13、声波在建筑中的传播分为:空气传播(经由空气直接传播,经由维护结构的振动传播)和固体传播(固体传声是维护结构受到直接的撞击或振动作用而发声的)

14、吻合效应:墙板本身存在着频率而变的自由弯曲波传播速度Cb,当受迫弯曲波的传播速度Co/sinθ与自由弯曲波的传播速度相等时,墙板振动的振幅最大,使声音大量透射。吻合临界频率(出现吻合效应的最低频率称为)

15、声桥:如果双层墙之间有刚性连接,则一侧墙体振动的能量将由刚性连接件传至另一侧墙体,空气层将失去弹性作用。

16、轻质隔墙提高措施:(1)空气层大于7.5cm(2)多孔材料填充空气层(3)石膏板(4)多层复合,各层质量部等

17、城市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生产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18、声环境质量标准0类声环境功能区

19、噪声的危害:(1)对人耳听力损害(2)多种疾病(3)影响生活(4)降低效率(5)损坏建筑物

20、噪声控制的步骤:(1)调查噪声的现状,以确定噪声的声压级;同时了解噪声产生的原因以及周围环境的情况(2)根据噪声现状和有关的噪声允许标准,确定所需降低的噪声声压级数值(3)根据需要和可能,采取综合的降噪措施,21、包括从城市规划角度考虑:(1)人口密度的控制(2)功能分区(居民区和工业商业区)(3)控制道路交通噪声(1、道路分级为:地区、主要、市区2、利用屏障降低噪声3、利用绿化)

第二份复习资料

1.导热系数λ: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影响因素:材质;密度;含湿量。

2.传热系数K: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3.热阻:R=厚度d/导热系数λ,热阻+内外表面换热阻=总热阻,总热阻的倒数就是总的传热系数。

4..温室效应:建筑可以通过玻璃获取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室内构件吸收辐射而温度升高,但室内构件发射的远红外辐射不能通过玻璃再辐射出去,从而可以提高室内温度。

5.封闭空气间层传热:辐射散热70%,对流和导热30%。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量轻,是一项有效而经济的技术措施;如果技术可行,在围护结构中用一个厚的空气间层拨入用几个薄的空气间层;为了有效地减少空气间层的辐射热量,可以在间层表面图贴反射材料。

6.周期性不稳定传热:简谐热作用

7.材料层热惰性指标D:表示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8.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该状态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9.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蒸汽量的百分比。

10.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以不考虑夏季隔热;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温和地区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11.城市气候主要特征:大气透明度差,削弱太阳辐射;城市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风速减小。风向不稳定;城市降水增多;城市蒸发弱,空气湿度小;城市雾日增多,能见度差。

12.热岛效应:在建筑物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地面覆盖物吸收的辐射较多,发热体较多,形成城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改善: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扩

大绿地面积;避免形成方形圆形城市面积设计,多采用带型城市。

13.建筑保温设计的综合处理原则: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冷风渗透的不良影响;合理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

14.建筑保温设计的稳定传热计算理论基础:建筑保温设计考虑的不利情况是冬季阴天,室外为稳定低温,且昼夜温度波动较小,室内是由供暖设备保持一定温度,热量持续由室内流向室外,因此冬季围护结构传热可粗略地按稳定传热计算。

15.外保温优点:可减小热桥部位的热损失,并防止内表面结露;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对房屋的热稳定性有利;保护主体结构,大大减少温度应力变化,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不占用建筑的使用面积;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改造。缺点;对保温材料要求较高,要不受雨水冲刷和大气污染;构造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限制外墙装修材料。

16.内保温优点:不受室外气候因素的影响,无须特殊防护;对间歇使用的建筑,室内供热温度上升快。缺点:与外保温的优点相对,占用室内使用面积。

17.减少窗户的传热损失: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框材;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截断金属框扇形材的热桥,制成断热桥式窗框;利用框料内的空气腔室或利用空气截断金属扇的热桥);改善玻璃的保温能力;提高气密性,减少冷凝渗透;采取合适的窗墙面积比。

18.热桥:围护结构中,一般都有保温性能远低于主体部分的嵌入构件,如外墙体中的钢或钢筋混凝土骨架、圈梁、板材中的肋等。这些构件或部位的热损失比相同面积主体部分的热损失多,其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分低。建筑热工学中,形象地将这类容易传热的构件或部分称为“热桥”。

19.防止和控制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措施:合理布置材料层相对位置,保温材料应尽量布置在蒸汽渗透通路中围护结构的外侧,使水蒸气进难出易;在蒸汽流入一侧设置隔汽层;在围护结构内部设置通风间层或排泄通道;外墙内部设置封闭空气层。

20.防热途径: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优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合理组织房间的自然通风;采用合理的窗口遮阳措施;进行环境绿化。

21.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空气温度与太阳辐射当量温度的逐时叠加。

22.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隔热重点是屋顶、西墙和东墙;外表面做浅色饰面;设置通风架空层,如通风屋顶、通风墙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利用水的蒸发作用和植物对光的转化降低建筑物温度。

23.自然通风的组织: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房间的开口与房间通风;建筑体形与穿堂风的组织;导风构件的设置

24.建筑遮阳:水平:南向;垂直:东北、北、西北向;综合:东南、西南;挡板:东西向。

25.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方向所夹的角。

26.组织自然通风:建筑朝向、间距、布局及外形;房间的开口与房间通风;建筑体形与穿堂风的组织;导风构件的设置。

27.遮阳构件种类及适用方位:水平遮阳:南向窗;垂直遮阳:东北、北、西北;综合遮阳:东南、西南;挡板遮阳:东西向。

28.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平面正南的夹角。

29.日照间距与建筑布局:调整建筑朝向:15°以内影响很小,15°-30°

仍能获得较好的冬季日照辐射热;调整建筑布局和外形:前栋建筑顶层采用北侧退台式,错排行列式或交叉错排行列式可利用上下午斜向日照。

1.光通量φ(流明lm):人眼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灵敏度;发光强度I(坎德拉cd):光通量的空间密度;照度E(勒克斯lx):被照面上单位面积的光通量;照度L(cd/m2):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发出的发光强度。

2.材料的光学性质

反射材料:定向反射、定向扩散反射、均匀扩散反射、混合扩散反射;

透射材料:规则透射、定向扩散投射、均匀漫透射、混合透射。

3.视度的影响因素:物体的亮度;物体相对大小;对比;视功效的特征;识别时间;眩光。

4.眩光:当看到物体时,视觉适应了某个亮度水平之后,如果在视野内增加亮度不同的视觉对象或光源,眼睛就会感到不舒服,降低视觉功效或物体的可见度,甚至丧失视力。

直接眩光:由视野中的高亮度的未曾充分遮蔽的光源产生的;反射眩光:由视野中的光泽表面反射所产生的(一次眩光,二次眩光);

光幕眩光:视觉任务区域发生反射减小了视觉任务和紧邻的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引起的。

控制措施:(1)直接眩光:限制光源亮度;增加眩光源背景亮度,减少亮度对比;减少光源视看面积;尽可能增大眩光源仰角;(2)反射眩光:避开、远离镜面反射区域;尽量选择无光泽表面,以减弱镜面反射。

5.采光系数C:室内给定水平面上某一点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照度(En)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Ew)的比值,即:C=(En/Ew)×100%

6.采光质量:照度均匀度;眩光的限制;合适的光反射比;紫外线的防止。

7.侧窗采光:优点:构造简单,布置方便,造价低廉;不受建筑层数的限制;光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有利于形成阴影;可提供景观和通风。缺点:室内照度分布不均;易造成眩光;占用过多墙面。

8.天窗采光:优点:均匀的照度分配;不易形成眩光;不受立面造型的限制,不占用墙面面积;多用于大跨度建筑或不适宜周边开窗的建筑。缺点:构造复杂,造价相对较高,还存在漏水、积雪、热负荷等问题。

9.中小学教室采光设计要点:足够的照度,且照度分布比较均匀;合理安排教室环境的亮度分布,消除眩光;合适的光线方向,减少阴影影响。

设计:(1)室内装修:a.顶棚、内墙窗间墙采用光反射强材料,窗间墙宽度尽量小,无顶棚时梁的方向尽量与外墙垂直 b.黑板采用背后涂刷黑色或暗绿色油漆的,毛玻璃,且顶端宜向前倾斜适当角度;(2)剖面设计:a.侧窗采光时窗口加设横档,其上部窗口使用扩散光玻璃或指向性玻璃,宜采用双面开窗形式 b.天窗采光时在透光屋面下作扩散顶棚处理,且宜采用北向单侧窗。

10.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要点:照度水平与均匀度;亮度分布;色温与显色性;投光方向;眩光控制。设计:照明方式:一般照明方式,加强对黑板的照明可采用混合照明方式;灯源与灯具的选择与布置:荧光灯,遮光角灯具没,垂直于黑板放置;黑板照明单独设置,局部照明。

11.美术馆采光设计要求:适宜的照度;合理的照度分布;避免直接眩光;避免

一、二次反射眩光;适宜的环境亮度和色彩;避免阳光直射展品。

设计:侧窗采光光线充足具有指向性仅适用于进深不大的小型展览室或以展出雕

塑为主的展室;高侧窗通过调节窗口位置的高低与内墙与窗口的距离使照度最高值处于展品中心;顶部采光采光效率高室内照度分布均匀易于防止直接眩光,且可供展品布置的墙面面积大,展品布置灵活,为防止出现二次反射眩光可在天窗下设不透明或半透明挡板,或将中部屋面降低形成垂直或倾斜的采光口。

12.照明节能设计:采用高光效、长寿命光源;选用效率高、利用系数高、配光合理的灯具;根据视觉作业要求,确定合理的照度标准值,并选用合适的照明方式;选用配光合理的灯具;室内表面(顶棚、墙面、地面)宜采用浅色装饰;室内声场的特点:声波在各个界面引起一系列的反射,吸收,透射;与自由声场相比有不同的音质;由于房间的共振可能引起某些频率的声音被加强或减弱;声能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

混响时间:是声源在室内持续发声时,当声场到达一个稳态后,声源立即停止发声,声音开始衰减,自此刻起声压级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

吻合效应:声波入射墙体,使墙体发声弯曲振动,当弯曲频率和墙体的固有频率相吻合,这时发声墙体弯曲共振,隔声量大大减少。

轻质墙隔声:(1)多层复合,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玻璃棉或泡沫塑料)等分隔,做成夹层结构。

(2)多层薄板叠合,采用双层或多层薄板叠合构造,与同重量的单层厚板相比,可避免板材的吻合频率落在主要声频范围(100~2500Hz)。如25mm厚纸面石膏板约1250Hz;而两层12mm板叠合约2600Hz。(3)双墙分立——分离式双层墙,龙骨可采用木龙骨或轻钢龙骨A.设空气间层:厚7.5㎝,提高隔声量8~10dB。B.空气间层中加填吸声材料,提高隔声量2~8dB。C.弹性连接:轻型板材固定在龙骨上,板材与龙骨间用弹性垫层。吸声尖劈用于消声室,是消声室中最常用的强吸声体,其构造为钢丝构架填吸声材料如玻璃棉外包罩面材料。

吸声原理:声阻抗渐变。使用不同容重的玻璃棉叠合在一起,形成容重逐渐增大的形式,可获得更大的吸声效果。

吸声特点:吸声系数大于0.99。

1、隔声门:(30~50dB)应重(复合结构)且填缝。木质、钢制隔声门较重,故开启不方便。

2、声闸:为达到较高的隔声量,可以设“声闸”——在两道门之间的门斗内布置强吸声材料,从而达到两道门的隔声量。(有音质要求的厅堂如报告厅,公建须经常开启,隔声门重且难密封,使用声闸后隔绝外部传来的噪声).

(1)窗玻璃有足够的厚度,层数应在两层以上,两层玻璃不应平行,以免引起共振;为避免隔声窗的吻合效应,双层玻璃厚度应不一样。(2)双层玻璃间应有足够的间隔。铝合金钢窗的中空玻璃,因间隔很小(<10mm),不起隔声作用,仅对保温隔热有良好的效果(因窄缝内空气不易对流)。(3)保证玻璃与窗框、窗框与墙壁之间要密封。两层玻璃窗樘上应布置吸声材料(玻璃棉)。

环境噪声控制的原则和方法:控制声源、声波的传播途径、对受声者进行保护。——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

1、降低声源噪声,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如改进设备、降低声源的噪声辐射功率及声源处采用隔声、吸声、隔振及安装消声器等措施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

2、在噪声传播途径中采取措施:1)远离噪声源,利用声源的指向性,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2)合理的城市防噪规划和建筑平、剖面设计;3)吸声降噪处理;——吸声4)利用天然或隔声屏障及建筑构件隔声处理;——隔声5)通风设备的消声处理。——消声

3、对工作人员采取保护措施,如佩戴护耳器、减少噪声暴露时间。

城市降噪措施1、与噪声源保持必要的距离2、利用屏障降低噪声3、利用绿化减弱噪声

4、降噪路面——低噪声路面

5、利用建筑总图布局及单体建筑设计遮挡噪声

建筑设计与噪声控制:1)把静室安排得远离吵闹房间和外部噪声源;2)静室不面向吵闹房间和外部噪声源设置窗扇;3)利用建筑物内部的交通空间或对降噪要求不高的房间,将静室与内、外噪声源隔开;4)集中布置吵闹房间,减少其影响范围;5)将吵闹房间与静室的建筑围护结构断开,以减少或消除固体传声途径。

混响声与回声的区别:50ms以外的反射声一般被认为是混响声,对声音延续;而50ms以外的强反射声会产生回声,与直达声相比听起来是两个声音。

混响声与回声和反射声的关系:混响声与回声均为反射声,混响声为有益的反射声,回声为有害的反射声。

音质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防止外部噪声及振动传入室内,使室内的背景噪声足够低。——注意避免室内外噪声的影响2)使室内各处都有足够响度,并保证声场分布尽可能均匀。——充分利用直达声以保证合适响度3)听众各点应安排足够的近次反射声。——合理分布近次反射声4)使房间具有与使用要求相适应的混响时间。——正确控制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5)防止出现回声、多重回声、声聚焦、声影区、声染色等音质缺陷。——注意避免和消除声缺陷,与体型设计有关。

1回声:(1)产生条件:2个条件缺一不可强度和大小大到足以和直达声相比较的反射声;时差大于50ms的反射声。(强度小无害,时差小于50ms有益)(2)出现部位:舞台、乐池、观众厅前区能听到回声;

(3)产生部位:后部天花、楼座栏板、后墙。

(4)防止措施:后部天花、楼座栏板、后墙:吸声、扩散、改变后墙倾角。

2颤动回声(多重回声):一连串回声

(1)定义:声波在特定界面间的往复反射所产生,声源位于两平行界面间。声源位于吸声较强的舞台,观众席里又布满观众,不易发生颤动回声。

(2)出现部位:平行墙面间,且声源位于两平行界面间。

(3)产生原因:(体育馆建筑、公共空间)声源与接收点(观众)在同一空间——地面与天花间。

(4)防止措施:墙夹角大于5°;吸声、扩散

3声聚焦:凹曲面(如弧形墙面、穹顶等)使声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1)出现部位:弧形墙面、凹顶棚前空间的某个区域

2)防止措施:A.控制圆弧形半径R与高度h,应使h很大于R;B.凹曲面上强吸声,通过减弱反射声强度来避免声聚焦;(如空间吸声体)C.凹曲面下悬挂扩散反射板。

4声影区:观众席较多的大厅,一般要设眺台,以改善大厅后部观众席的视觉条件,若眺台下空间过深,则易遮挡来自顶棚的反射声,在该区形成声影区

(1)出现部位:楼座眺台下部

(2)出现原因:眺台过深

(3)危害:眺台下响度不足

(4)防止措施:控制眺台开口比即开口高度H和深度D的比例;多功能厅:D

≤2H;音乐厅:D≤H眺台下顶棚应可能向后倾斜,使反射声落到眺台下座席上。4声染色:由于共振频率的简并会出现声染色。(低频、小房间)由于大房间、高频共振频率数目较多,容易分布均匀,故大房间可不考虑声染色现象。

克服措施:1)改变房间尺寸、比例。——小房间1:1.25:1.6;中1:1.6:2.5。2)房间墙面或顶面做成不规则形状。3)不规则布置吸声材料。4)布置声扩散构件。

建筑物理 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1.建筑防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建筑防热的途径有: (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何谓室外综合温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指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而的热作用。

(2)室外综合温度的物理意义一般用室外综合温度计算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性能、建筑冷负荷和热负荷。 (3)室外综合温度受影响的因素 主要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太阳辐射照度、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影响。 3.由【例1. 4-2】可知,该种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隔热要求。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a)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增加20mm厚的苯板(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下同);(b)在钢筋混凝土内侧增加20mm 厚的苯板。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构造方案的内表面温度是否能满足要求?哪种构造方案的效果更好? 己知:苯板的热工指标为:干密度P o=30kg / m3;导热系数入=0. 042W / (m -K);蓄热系数S24=0. 36W / (m2 ? K)。 答:略 4.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是否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试

分析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 同。 答:(1)对于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不一定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因为冬季保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阻,而夏季隔热则与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蓄热性能密切相关。 (2)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在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阻都有一定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惰性指标也应该满足在谐波热作用下保证有足够的热稳定性的要求。 ②不同之处之在于围护结构保温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阻。而围护结构的防热主要的为了控制内表而的最髙辐射温度,因此防热设计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惰性指标。 5.屋顶隔热的措施主要有哪些?这些措施的隔热机理是什么? 答:屋顶隔热的措施及其隔热机理是:

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1.1章课后练习题 (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屋中将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采暖和空调设备;因此,建筑热工学的知识,对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节约能源消耗,降低采暖和空调费用,取得全面的技术经济效果,意义尤为明显。 (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答: 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2.对流换热:取决于着衣体和空气间的温度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3.辐射换热: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的,它取决于两者的温度,辐射系数,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4.人体的蒸发散热:它与空气流速、从皮肤表面经衣服到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衣服对蒸汽的渗透阻等因素有关。 (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 答:人体舒适度与人体本身和室内热环境有关;其中人体本身包含人体产热量、衣着情况;室内热环境包含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四个因素。 (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 答: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Δq= qm ±qc ±qr –qw W / m 2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许多种不同的组合都可以满足上述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换句话说,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5)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A:有效温度:根据半裸或者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作为决定各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不足:对湿度影响估计过高,未考虑热辐射影响 B热应力指数:是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不足:只适用于空气温度偏高,衣着单薄的情况,常用于夏季 C预计热感觉指数:为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活动与衣着)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实验研究,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感觉指数。根据房格尔热舒适方程,绘制的线图,可以根据房间的用途,球的不同衣着及活动量时,确保人体热舒适状态的气候因素的组合,作为设计依据。 D心理适应性模型:是解释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和PMV预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并归纳出室内热中性温度和室外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 (7)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8)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对设计有何要求? 答: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划分成五个区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河南理工大学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 闫海燕职晓晓编 光 班级: 学号: 姓名: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

2011年3月

目录 学生试验守则 (2)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实验 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3) 实验二建筑日照实验 (5) 第二篇建筑光学实验 实验三照明模型试验 (7) 实验四天然采光模型试验 (9) 第三篇建筑声学实验 实验五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 (12) 实验六环境噪声测量 (14)

建筑物理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一、要按时进入实验室并签到,迟到15分钟禁止实验。 二、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回答指导教师的提问,否则应重新预习,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进行实验。 三、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穿拖鞋、短裤和背心,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废物,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四、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不得弄虚作假。 五、要爱护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内其它设施,节约使用材料。使用前要仔细检查仪器设备,认真填写使用情况登记表,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对不听劝阻造成仪器设备损坏者,按学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人身事故,防止损坏仪器设备,若出现问题,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指导教师,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七、实验结束后要如实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无误后方可离开,严禁擅自将实验室任何物品带走。 八、值日人员要认真打扫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学生应认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指导教师批发的报告要认真改正。实验报告交实验指导教师留存。 十、课外到实验室做实验,须经实验室主任同意。 十一、学生因病、事假缺实验者,可凭假条找任课教师补做实验。因旷课缺实验者,必须写出检查,经辅导员签字同意后,方可补做实验。 十二、学生未完成实验室安排的全部实验无权参加最后考试。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实验 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指导老师: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温湿度计 热舒适度仪 自动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三)建筑学专业

(三)建筑学专业 1、专业基础平台 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实习教学大纲 实习时间(周数):1 一、参考书与资料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钟训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的涵意》刘育东天津大学出版社 美术3(Fine Arts(3)) 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 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 先修课程:美术1、2 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美术3(Fine Arts(3))实训(实操)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102 实训(实操)学时数:102 实训(实操)项目数:5 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 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 先修课程:美术1、2、3 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实训(实操)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美术 课程总学时:102 实训(实操)学时数:102 实训(实操)项目数:5 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建筑力学(1)(Architectural Mechanics(1))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理论力学》马棣勋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力学(2)(Architectural Mechanics(2))一、课程说明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 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建筑物理第三版本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本社课后习题包括答案1.4章.doc

---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1.建筑防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建筑防热的途径有: (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何谓室外综合温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 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指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而的热作用。 ---

--- (2)室外综合温度的物理意义一般用室外综合温度计算出建筑外围护 结构的热性能、建筑冷负荷和热负荷。 (3)室外综合温度受影响的因素 主要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太阳 辐射照度、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 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影响。 3.由【例 1. 4-2 】可知,该种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隔热要 求。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 a) 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增加20mm 厚的苯 板(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下同); (b) 在钢筋混凝土内侧增加20mm 厚的苯板。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构造方案的内表面温度是否能满足要 求?哪种构造方案的效果更好? 己知:苯板的热工指标为:干密度P o=30kg / m3;导热系数入 =0. 042W

/ (m -K);蓄热系数S24=0. 36W / (m2? K) 。 答:略 4.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是否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试---

--- 分析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 同。 答:(1) 对于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不一定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 热性能。因为冬季保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阻,而夏季 隔热则与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蓄热性能密切相关。 (2)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在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阻都有一定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惰性指标也应该满足在谐波热作用下保证有足够 的热稳定性的要求。 ②不同之处之在于围护结构保温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阻。而围护结构的防热主要的为了控制内表而的最髙辐射温度,因此防热设计的设 计指标主要是热惰性指标。

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 1.1章课后练习题 (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屋中将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采暖 和空调设备;因此,建筑热工学的知识,对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 寿命,节约能源消耗,降低采暖和空调费用,取得全面的技术经济效果,意义尤为明显。 (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答: 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2.对流换热:取决于着衣体和空气间的温度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3.辐射换热: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的,它取决于两者的温度,辐射系数, 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4.人体的蒸发散热:它与空气流速、从皮肤表面经衣服到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衣服 对蒸汽的渗透阻等因素有关。 (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 答:人体舒适度与人体本身和室内热环境有关;其中人体本身包含人体产热量、衣着情况; 室内热环境包含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四个因素。 (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 答: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q= qm 土qc 土qr -qw W / m 2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许多种不同的组合都可以满 足上述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换句话说,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5 )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A:有效温度:根据半裸或者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 作为决定各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不足:对湿度影响估计过高,未考虑热辐射影响 B热应力指数:是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不足:只适用于空气温度偏高,衣着单薄的情况,常用于夏季 C预计热感觉指数:为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活动与衣着)对人体热舒适 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实验研究,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感觉指数。根据房格尔 热舒适方程,绘制的线图,可以根据房间的用途,球的不同衣着及活动量时,确保人体热舒 适状态的气候因素的组合,作为设计依据。 D心理适应性模型:是解释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和PMV预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

整理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三 整理人尼克 版课后答案

高纲207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9688建筑环境学 扬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建筑环境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探讨的是外部环境的特性、室内环境的形成原因与特性,以及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是一门反映人-建筑-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建筑环境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了解和掌握各种内外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创造适宜的建筑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有九章内容。在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过程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通风与气流组织、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典型工艺过程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八部分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建筑环境学的研究内容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为创造适宜的建筑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热、湿、声、光、空气质量等物理因素对人的健康、舒适的影响,人类生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微环境;了解外部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气象参数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对室内微环境产生直接影响的外部因素; 2、了解和掌握各种外部因素对建筑环境各种参数的影响,人类生活与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湿量、空气污染物等产生的规律以及对建筑环境形成的作用;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手段。。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由单纯的机械设备系统向综合的建筑环境系统转化的产物,是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基础课,其内容涉及热工学、流体力学、

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

第三章建筑保温 习题 3-1、采暖居住房间的密闭程度(气密化程度)对卫生保健、经济、能源消费等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就保温而言,房间的密闭性越好,则热损失越少,从而可以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保持室温。但从卫生要求来看,房间必须要有一定的换气量。另一方面,过分密闭会妨碍湿气的排除,使室内湿度升高,从而容易造成表面结露和围护结构内部受潮。 3-2、试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分析,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正方形平面与长方形平面何者有利? 答: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分析,就要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即建筑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对于同样的体积的建筑,在各面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情况均相同时,外表面面积越大,热损失越多,所以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正方形平面更为有利。 3-3、为什么我国规定围护结构的总热阻,不得小于最小总热阻Rо?min? 答:规定围护结构的总热阻,不得小于最小总热阻Rо?min主要是因为: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即内表面温度不得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同时还要满足一定的热舒适条件,限制内表面温度,以免产生过强的冷辐射效应。 3-4、说明允许温差[Δt]的意义,并回答[Δt]大或小,哪一种的质量要求高?为什么? 答:允许温差是根据卫生和建造成本等因素确定的。按允许温差设计的围护结构,其内表面温度不会太低,一般可保证不会产生结露现象,不会对人体形成过分的冷辐射,同时,热损失也不会太多。 使用质量要求高的房间,允许温差小一些。因为在同样的室内外气象条件下,按较下的允许温差确定的最小传热阻值,显然要大一些,从而其围护结构就具有了更大的保温能力。 3-5、试说明一般轻质材料保温性能都比较好的道理,并解释为什么并非总是越轻越好? 答:影响材料保温性能因素之一就是材料的密度。材料导热系数的差别就在于材料的孔隙率的不同,孔隙越多,则孔隙传热的影响就越大,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所以说一般轻质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 但当孔隙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其孔壁温差变大,辐射传热量加大,同时,大孔隙内的对流传热也增多,特别是由于材料骨架所剩无几,使许多孔隙变成互相贯通的,使对流传热量显著增加。所以说并非越轻越好。 3-6、试详述外保温构造方法的优缺点。 答:外保温的优点: 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2、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外保温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 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部表面局部结露 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外保温的缺点: 1、适用于规模不太大的建筑,才能准确判断外保温是否提高房间的热稳定性;

建筑物理1

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建筑物理 适用专业:建筑技术科学 建筑光学(40分) 1.完成以下选择题(每题5分,共15分) (1)在照度定义式中,表示()。 A. 球面角 B. 发光强度 C. 亮度 D. 光通量 (2)在下列光源色温中,何者色温的色表是冷色的?() A. 6000K B. 5000K C. 4000K D. 3000K (3)下列光度量单位中,何者不是亮度单位?() A. cd/m2 B. sb C. asb D. cd 2.某灯具的光通亮为2000lm,其光通在下半空间均匀分布,则其在下半空间与竖置方向成45°夹角方向的发光强度是多少?(10分) 3.简要叙述绿色照明的含义与照明节能的主要措施。(15分) 建筑声学(55分) 4.完成以下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室内声学现象中,不属于声学缺陷的是()。 A. 回声 B. 声影 C. 声聚焦 D. 声扩散 (2)下述房间尺度比例,从音质设计的角度考虑,何者最佳?() A. 1:1:1 B. 1:2:3 C. 1:1.25:1.6 D. 1:1.5:3 (3)有两台机器单独工作时的声压级分别为85dB和70dB。若两台机器同时工作,这时的声压级为()。 A. 88dB B. 85dB C. 70dB D. 155dB (4)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是错误的? A. 声压[Pa] B. 隔声量[dBA] C. 声压级[dB] D. 声功率级[dB] (5)在噪声评价曲线中,NR评价数等于()Hz倍频带声压级的分贝数。 A. 500 B. 1K C. 2K D. 4K 5.简述多孔材料的吸声频率特性及影响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10分) 6.某厅堂的尺寸为20m×30m×10m,其1KHz的混响时间为1.3s,则厅堂界面在该频带的平均吸声系数为多少?(15分) 7.在无反射的自由声场中,距某点声源1m处的声压级为90dB,则距该声源10m处的声压级为多少分贝?(15分) 建筑热工学(55分) 8.阐述材料导热系数随材料的温度、含湿量、密度变化的规律。(15分) 9.带空气层的墙体构造中,有三种强化隔热能力的方案:空气层内表面刷白色涂料、墙体外表面刷白色涂料、空气层内表面贴铝箔,试问哪种方案隔热效果最好,并分别阐述各自的隔热原理。(15分) 10.一种由植被层和楼板构成的屋顶,测得其平均热流强度为16w/m2,室外气温36℃,室内气温26℃,楼板的厚度为100mm(导热系数为2.0w/m.k),屋顶内表面的换热系数取8 w/m2.k,外表面的换热系数取23 w/m2.k。试计算: (1)该屋顶的总热阻是多少?(10分) (2)植被层的热阻是多少?(15分)

(完整word版)第三版(柳孝图)建筑物理复习笔记

建筑热工篇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对流换热量qc,辐射换热量qr,人体的蒸发散热量qw 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风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11、微气候影响因素:地段下垫面,建筑群布局、选用的建筑材料等 第二章传热基本知识 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 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 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 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吸收系数接近于1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波长从0到∞范围的总能量,称作物体的全辐射本领,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W/㎡。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单色辐射本领。 灰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鱼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为不大于1的常数。 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 4、平壁稳态传热过程:平壁内表面吸热,平壁材料层导热,平壁外表面散热 5、简谐作用下,材料和维护结构的热性指标:材料蓄热系数,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 6、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特性(1)在建筑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量轻,是经济技术措施(2)如果构造技术可行,在维护结构中用多个薄的空气间层(3)为了减少空气间层的辐射传热量,可在温度较高一侧的表面涂贴,防止间层结露。 7、建筑传湿,凡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就是湿空气。湿空气的压力pw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pd和水蒸气的分压力p之和 第三章建筑保温 1、建筑保温的途径: 1)建筑体形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2)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3)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4)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3、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形式:1)保温、承重合二为一2)单一轻质保温层;3)复合构造(内保温,外保温,中保温) 4、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当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气含量不等时,在围护结构的两侧,就存在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较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较低一侧渗透扩散,这种现象称为蒸汽渗透。 5、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 1)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层宜采用蓄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利用它蓄存的热量起调节作用,减少出现周期性冷凝的

建筑物理_第三版_刘加平_复习资料

本文由北风逐云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本书为建筑工业出版社刘家平主编 第一章建筑声学基本知识 1、了解声音的基本性质,明确声功率、声强、声压、声功率级、声强级、声压级、频程和频谱等有关建筑声学物理概念及计算方法。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符号:W,单位:瓦(W),微瓦(μW)声强:在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所通过的声能。符号:I,单位:(W /m2),声强与声功率的计算: I= w/s 声压:某瞬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压强的改变量。符号: p,单位: N/m2, Pa (帕)μ, b(微巴)。1N/m2 = 1 Pa = 10 μb 声压级:一个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 20。Lp = 20lg (p/p0) (dB) (在 0~120 分贝之间)式中 p0——参考声压(基准声压), p0=2′10-5N/m2,使人耳感到疼痛的上限声压为20N/m2 声强级:一个声音的声强与基准声强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 10。LI = 10lg (I/I0 ) (dB) (在0~120 分贝之间) 式中 I0——参考声强(基准声强), I0=10-12 W/m2,使人耳感到疼痛的上限声压为1 W/m2。声功率级:一个声音的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 10。LW = 10lg W/WO (dB) (在 0~120 分贝之间) 式中W0——参考声功率(基准声功率),W0=10-12 W 声音的叠加:P270-271 公式 频谱表示某声音频率组成及各频率音量的大小倍频程(倍频带):f2 / f1=2n, n=1,中心频率:125,250,500,1000,2000,,4000… Hz。 1/3 倍频程(1/3 倍频带): f2 / f1=2n, n=1/3 2.掌握声音在户外的传播的规律和计算(一)点声源随距离的衰减在自由声场中,声功率为 W 的点声源,在与声源距离为 r 处的声压级 Lp 和距离 r 的关系式: Lp =Lw – 11 – 20 lg r (dB) 从上式可以看出,观测点与声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降低 6 dB,(二)线声源随距离的衰减线声源,如公路上的车辆,声波以圆柱状向外传播,当线声源单位长度的声功率为 W,在与声源距离为 r 处的声强为 声压级为: Lp = Lw – 8 – 10 lgr (dB) 因此,观测点与声源的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降低 3 dB。 (三)面声源随距离的衰减如果观测点与声源的距离比较近,声能没有衰减,在距声源较远的观测点有 3 ~ 6dB 的衰减。 3.理解声音的三要素;掌握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扩散、吸收和透射等概念;理解驻波和房间共振现象以及克服此现象的措施。(一)声反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块其尺度比波长大得多的障板时,声波将被反射。对于平面,反射声波呈球状分布,曲率中心就是声源的“像”。凹面使声波聚集,凸面使声波发散。(二)声折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密度变化时还会发生折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白天由于近地面的气温较高,声速较大,声速随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导致传播方向向上弯曲;夜晚相反。(三)声衍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比波长大的障壁或构件时,声音绕到障板的背后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在它的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声衍射。同样尺寸的反射板对低频声的衍射作用较大,反射作用较少。(四)声扩散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凸的表面,其突出的部分如果不小于入射声波波长的 1/7 时,会发生声扩散。(五)声吸收声波入射到建筑构件时,声能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过构件,还有一部分由于构件的振动或声音在其中传播时介质摩擦、热传导而被损耗,我们通常说它被材料吸收。吸声系数是指被吸收的声能(即

《建筑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建筑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范围:2012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 0401108180 课程名称:建筑物理 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Physics 课程类型: 必修 总学时/实验学时:48/8 学分:3 适用专业: 建筑学专业、建筑学(古代建筑修缮与保护方向)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筑物理本身就是和应用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建筑物理实验是建筑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加深对建筑物理课程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了解先进科技在建筑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概念、规律、理论的理解,并且培养学生科研实践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对各实验内容的了解、实验仪器的操作、实验任务的完成、实验报告的编写等教学环节,学会按照有关规范,对建筑环境的基本物理量测量。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运用、设计的能力,具有分析检查与排除故障、解决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为后续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

四、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采用的考核方式评定,用百分制为评定标准。实验成绩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组成。实验总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20%。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自编。 参考书:《建筑物理实验》,刘加平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年; 六、说明 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实验项目具体时间由实验教师安排。如果,由于设备问题实验没开出,成绩评定标准可以由任课教师进行调整。 制订人:审订人:×××批准人:××× 20 年月日

柳孝图《建筑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柳孝图《建筑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篇建筑热工学 建筑热工学的任务是依照建筑热工原理,论述通过规划和建筑设计手段,防护或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解决房屋的日照、保温、隔热、通风、防潮等问题,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环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第1章室内外热环境 1.1 复习笔记 一、室内热环境 1.室内热环境组成要素 (1)室内热环境主要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 (2)各种室内微气候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室内热环境。 2.人体热平衡与热舒适 (1)热舒适 热舒适是指人们对所处室内气候环境满意程度的感受。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热舒适程度主要反映在人的冷热感觉上。 (2)热平衡 人们在某一环境中感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是: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相等,即保持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q=qm±qc±qr-qw 式中qm—人体产热量,W/m2; qc—人体与周围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量,W/m2;

qr—人体与环境间的辐射换热量,W/m2; qw—人体蒸发散热量,W/m2; △q—人体得失的热量,W/m2。 从上式看出,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换热的余量即为人体热负荷△q。 △q值与人们的体温变化率成正比 当△q>0时,体温将升高; 当△q<0时,体温将降低。 当△q=0,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在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 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3.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 (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 ①qm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②单位时间内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新陈代谢率,通常用符号m表示,单位为W/m2(人体表面积),1met=58.2W/m2。 ③新陈代谢率的数值随人的活动量而异,人体新陈代谢过程释放出的能量有时部分用来对外作机械功,大部分则转化为人体内部的热量,即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2)对流换热量qc ①是当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空气间存在温度差时的热交换值,取决于着衣体表面和空气间的温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建筑物理A

《建筑物理A》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适用年级:2009级建筑学专业 教材名称:《建筑物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柳孝图主编 注意事项: 本复习指导共分为2部分:基本内容及基础知识的梳理和综合复习指导,共48页。第一部分1至28页,第二部分29至48页。第一部分用于基础知识的梳理,第二部分作为综合复习使用。复习时以第二部分为主。 第一部分基本内容及基础知识梳理 建筑热工学部分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概述:建筑热环境是研究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的热舒适问题,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改善建筑热环境、满足人们热舒适要求。 1.1人与室内环境 一、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热平衡公式:?=±±- q q q q q m c r w 式中:Δq:人体热负荷,人体产热率与散热率之差(w/m2)。 q m: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w/m2)。 q c:人体与周围环境的对流换热率(w/m2)。 q r:人体与环境的辐射热换率(w/m2)。 q w:人体蒸发散热率(w/m2)。 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对流,辐射和蒸发。 人体热舒适充要条件:Δq=0。即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当Δq>0时,体温将升高;反之体温则降低。 二、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对流换热量,辐射环热量,蒸发散热量。

人体舒适度因素:空气湿度,温度,适宜风速,合理壁面温度 影响人体热感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 三、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方法:有效温度,热应力指数,预测热感指数。 1.2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一、室外气候因素 与建筑物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及降水。 太阳辐射:分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总辐射照度3部分。 影响城市区域的气候要素: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太阳辐射; 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 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 4.蒸发减弱、适度变小; 5.多雾、能见度差。 二、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其他设备,人体活动 1.3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与改善室内热环境的途径 一、热工设计分区 严寒地区: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加强防寒措施,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寒冷地区:建筑应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温和地区:建筑应考虑冬季保温,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二、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建筑途径 途径:太阳辐射热的利用与调节,优化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自然通风,做好绿化 太阳辐射热的利用与调节设计方式:窗口设计,透射体设计,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 优化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保温,隔热,防潮 遮阳分类:内遮阳、外遮阳、中间遮阳 固定式遮阳板分类:水平式,综合式,挡板式 第二章传热基本知识 2.1 传热方式 2.1.1 导热 定义:物体内部或物体间热能传递的现象。 发生条件:物体内部或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 1.1章课后练习题 (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屋中将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采暖 和空调设备;因此,建筑热工学的知识,对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 寿命,节约能源消耗,降低采暖和空调费用,取得全面的技术经济效果,意义尤为明显。 (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答: 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2.对流换热:取决于着衣体和空气间的温度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3.辐射换热: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的,它取决于两者的温度,辐射系数, 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4.人体的蒸发散热:它与空气流速、从皮肤表面经衣服到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衣服 对蒸汽的渗透阻等因素有关。 (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 答:人体舒适度与人体本身和室内热环境有关;其中人体本身包含人体产热量、衣着情况; 室内热环境包含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四个因素。 (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 答: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Δq= qm ±qc ±qr –qw W / m 2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许多种不同的组合都可以满 足上述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换句话说,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5)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A:有效温度:根据半裸或者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 作为决定各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不足:对湿度影响估计过高,未考虑热辐射影响 B热应力指数:是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不足:只适用于空气温度偏高,衣着单薄的情况,常用于夏季 C预计热感觉指数:为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活动与衣着)对人体热舒适 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实验研究,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感觉指数。根据房格尔热舒适方程,绘制的线图,可以根据房间的用途,球的不同衣着及活动量时,确保人体热舒 适状态的气候因素的组合,作为设计依据。 D心理适应性模型:是解释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和PMV预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 因,并归纳出室内热中性温度和室外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 (7)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8)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对设计有何要求? 答: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划分成五个区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知识题目解析1.2章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1.2章 1.传热有哪几种方式?各自的机理是什么? 答: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其传热机理分别是:(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固体导热是由 于相邻分子发生的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热能传递;液体导热是通过平衡位置间歇着的分子振动引起;气体导热是通过分子无规则运动时互相碰撞而导热。 (2) 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3) 辐射传热以电磁波传递热能。凡是温度髙于绝对零度的物体,由于物体原子中的电子振动或激动,就会从表而向外界空间辐射出电磁波。 2.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试列举一些建筑材料的例子说明。 答:(1)物理意义 材料导热系数是在稳定传热条件下,lm厚的材料,两侧表而的温差为1°C,在1秒钟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它反映了壁体材料的导热能力。 (2)影响因素

材料导热系数的取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而: ①材质的影响。不同材料的组成成分或结构的不同,导热性能各不相同。矿棉、泡沫塑料等材料的导热系数值较小,砖砌体、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导热系数值较大,金属建筑材料如钢材、铝合金等的导热系数值更大。 ②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干密度反映材料密实的程度,材料愈密实干密度愈大,材料内部孔隙愈少,导热性能愈强。一般来说,干密度大的材料导热系数也大,尤其是像泡沫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一类多孔材料,表现得很明显;但是也有某些材料例外,如玻璃棉这类材料存在一个最佳干密度,即在该干密度时,其导热系数值最小。 ③材料含湿量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增大必然使导热系数值增大。 3. 对流换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值与哪些因素有关?通常在工程中如何取值? 答:(1)物理意义 对流是指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所引起的传递热能。对流换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或固体表面和与其紧邻的运动流体之间。 (2) 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