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数学课堂更精1

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数学课堂更精1

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数学课堂更精1
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数学课堂更精1

放飞学生的思维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界牌镇第一中心小学周礼明

什么是思维?思维就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言”“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建议”中多次提到关于思维训练要求。郭沫若老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老师应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放飞自己的思想,让课堂呈现精彩。

一、创设教学情境放飞学生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为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从而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学好数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材本身理性重于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数学的魅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学贵有疑”“疑能生趣”。在教学中,如果能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情境,就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良好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候,我设计了学生郊游的场景,准备了一些学生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分一分,再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数字来表达出来,在用整数无法表示的情况下——引出了分数。特别在

三年级学习“几分之一”时候当出示八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许多学生很快说出八分之二,原因就是学生心中习惯性把一个苹果看成一份,这是学生思维束缚在已有的认知方面,我从学生认知出发,仔细让学生明白“八分之二”的表示意义,最后自我修正得到“四分之一”。在教“圆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车轮的形状,车轴的位置,然后设问: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能不能做成其他形状?车轴为什么在轮子的中间?使学生产生要弄个明白的愿望,再引导学生寻找圆的特征,去大胆探求,去认识圆。学生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就会运用已学知识去思考,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二、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放飞学生思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1、让“爱意”充满课堂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抑扬顿挫,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深情的语言赞美学生的进步,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和创新。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记得有这样的一个学生,他的成绩平时只能在及格左右徘徊,怎么辅导都难以有的提高,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课时,他的表现特别优秀,出示的问题好同学都没

有他反应快,我当堂表扬了他。课后他的这个表现始终在我脑海——是不是他对于图形就有特别的感觉。根据我自己的猜测,以这个例子来鼓励他激励他。让他真实感觉自己是很棒的,也可以成功。后来他的成绩渐渐上来了。

2、让“创意”引领课堂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把学生看着是主体不能光有形式,要真正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才会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140

三、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飞学生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进入积极的思维境界,也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展示数学学科的非凡魅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动,好奇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巧设疑问,创设悬念,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不难发现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和问题,并产生主动探究的心理欲望,这种心态有助于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巧设情境,激发想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而且尝试去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想法标新立异。如:我在执教《10的加减法》时,在教学中设计了“小鸡吃食”的故事情节,即有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左盘围了4只小鸡,右盘围着6只小鸡,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对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学生非常熟悉,因此争先恐后的把自己所想到的数学问题告

诉老师。有的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食?”有的提出:“左盘比右盘少几只?”有的提出:“右盘比左盘多几只?”接着,老师又提问:“小鸡吃的时候,可能会从左盘跑到右盘,或从右盘跑到左盘,请你猜想一下,还会出现哪些情况呢?”这个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学生在这熟悉的生活实例中进行猜测,很快将10的加减法写了出来,每一位学生都不同程度的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

四、要发扬儿童的创造天性放飞学生思维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学生的头脑“被裹头布缠了起来”,主动性受到压抑,无法进行创造性学习,我们的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展示好的个性,发挥创造的潜能。因此,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在我们的数学课上,作为老师更加不可扼杀学生的思维,不可抹灭学生灵感的火花。如我在教学《归纳整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课,其中一道例题:学校给五年级买来45本儿童读物,按4:5分别借给一班和二班,这两个班各借得多少本?当归纳出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意义时,一位学生大胆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题里4:5是一个比,可是却叫按比例分配呢?什么是比例呢?教师听后立即表扬他,并因势利导启发其他学生思考:"他提出的问题你有没有想到?如果有疑问,你为什么没勇于问老师?我们要向他学习,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要善于并敢于提出别人想不到的又有价值的问题。"此时,学生在教师的赞扬和鼓励下,学习的动力被充分调动起来,燃起了创造火花。

又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在新课开始时,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2)怎样观察发现这一性质?(3)学习分数基本性质能解决什么问题?(4)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推导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一位学生提出:"在分数中为什么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学生不仅自己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该性质解决问题,而且理解了分数为什

么有这样的性质。此时的我从心中感到多么高兴呀,,同时也深深地感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多么的可贵,应好好地加以保护,,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放飞自己的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要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学习、探索,在碰撞融合中放飞他们的思维,才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

小学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材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兴趣小组 活动目的: 通过配合课堂教学,延伸课内知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数学思维能力专项训练,对于进一步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数学视野、培养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具有莫大的好处,为学生中学阶段学好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动内容活: 自编数学思维训练教材,主要包括小数的简便运算和循环小数与计算、数的整除、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因数的个数与因数的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奇数与偶数、巧算表面积和体积等。 活动时间: 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进行(其中,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复习期间暂停3次) 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组织办法: 在开学第二周,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情况,选拔活动小组成员。 效果评价:以作业、上课表现和测试结果来进行评价。 参加人员:五年级学生 指导教师:王建民 第一讲小数乘法的运算技巧 探究目标: 1、能熟练的根据乘法运算的规则、数字特征、运算定律、性质、公式等,进行简算和速算。 2、培养善于观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能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解答有关运算问题。 3、养成整体观察、深入理解、有序思考、细心解题的良好习惯。 探究过程: 例1计算:(1)438.9×5 (2)574.62 ×25 解析:(1)由于5=10÷2,因此,可以先把438.9乘以10,再除以2,所得的商就是438.9与5的积。即 解:438.9×5 =4389÷2 =2194.5 (2)由于25=100÷4,因此,可以先把574.62乘以100,再除以4,所得的商

就是574.62乘25的积。即 解:574.62×25 =57462÷4 =14365.5 或574.62×25 =574.62÷4×100 =14365.5 例2计算(1)47.39÷0.5 (2)12.348÷0.25 解析:(1)47.39÷0.5 =473.9÷5 = 473.9×2÷10 =94.78 (2)12.348÷0.25 或12.348÷0.25 =1234.8÷25 =1234.8÷25 =1234.8÷5÷5 =1234.8×4÷100 =246.96÷5 =4939.2÷100 =49.392 =49.392 例3:计算1.25×0.25×0.05×64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数字特点,为了凑整,将64分解成2×4×8,然后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解: 1.25×0.25×0.05×64 =1.25×0.25×0.05×(2×4×8) =(1.28×8)×(0.25×4)×(0.05×2) =10×1×0.1 =1 例4:计算:9.728÷3.2÷2.5 解析:全面观察题目,由运算定律性质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变得简便。 解:9.728÷3.2÷2.5 =9.728÷(3.2×2.5) =9.28÷(0.8×4×2.5) =9.728÷[0.8×(4×2.5)] =9.728÷(8×10) =9.728÷8 =1.216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3.6×0.75×1.2)÷(1.5×24×0.18)=() 2.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运算符号。 (1)4×1.25×口×8=10 (2)4.8÷0.4÷0.12=4.8÷(0.4口0.12) (3)32×0.125×0.25=口×0.125×口×0.25 二、选择 1.选面除法算式商最大的是()。 A. 2.021÷0.08 B.2021÷8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通过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还可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数学中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小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只有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给以下的思维以强动力。例如教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快乐的动物旅游团一行32个人来到了森林饭店。森林饭店的主人猫咪笑呵呵地告诉导游:“我们饭店里还有5张空桌子,请随便坐。”导游猴儿一听急了:“才5张桌子,我们这么多人坐得下吗?”猫咪一听也不知该怎么办好了,它转向屏幕,向小朋友求救:“聪明的小朋友,我这里每张桌子坐8个人,他们32个人能不能坐得下呢?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最后指出:可以先算一算32人要坐几张桌子?算式是:32÷8。这节课,通过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初步地感受到了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学生暂时还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障碍,在求知心理与问题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的源泉被打开,滚滚的泉水尽情地流淌。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突破定势,转换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一般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常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机智

最新小学数学思维课堂学习体会

小学思维课堂学习体会 2018年5月15日,我有幸到临沂商城实验学校参加临沂市小学数学思维课堂—数学课堂研讨会活动。通过本次学习、聆听几位名师的课,我感触颇深,对数学广角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教学目标的把握来看,数学广角的教学首先应定位于通过猜想、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本次研讨会的《烙饼问题》,《找次品》、《打电话》都体现了“优化思想”。而讲课的几位名师都运用了合理的数学策略、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思考,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多次设置合理的疑问,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对比分析,优化方案,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动脑、动手比一比、做一做等活动,积累活动经验,找到最优方法,这也是这几节课堂中都充分体现的“优化思想”。并且让学生大胆上台展示,建立自信心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高效进行数学思维课堂,现总结如下: (一)立足思想,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的把握来看,数学广角的教学首先应定位于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二)活动体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亲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因为没有亲身经历就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体验;因此,课堂上应突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构建一个亲身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平台,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培养主动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这需要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不断用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发”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感悟、不断地明朗,直到最后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知识的更新加快,随之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从而强调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因此各国的小学数学都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发表时间:2011-08-22T17:23:20.15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吴永才 [导读]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吴永才(大关县吉利镇回龙村完小云南大关657400) 【摘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关键词】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1.发学生思维激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2.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2.1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 2.2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3.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3.1 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3.2 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3.3 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3.4 一般与特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训练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训练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训练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数学知识。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课堂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训练的一点做法。 1、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我们常教育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情绪不稳定,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以鼓励表扬的语言引导学生该怎样听课。如表扬某个小朋友坐得端正,听得认真等,如:今天上课 ×××表现真好,做的特别端正。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二是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特别是学困生让他重复别人的发言,引起注意力,形成听的好习惯。如: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谁的声音比他再大点,你的声音真好听。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谁来说一说刚才老师先干了什么,又干了什么。谁能像他那样再做一遍。一看老师和同学的板书,老师同学在操作时步骤方法,在看之前要提出要求,学生有目的的看。二看课本。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 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阅读,学生必然会“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本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关键词,也就是今天的先学后教,自学提纲,自学要求。这样学生有目的阅读,学生读的兴趣就有了。教学以书为本,我们应该借助教科书这个工具,在数学课中,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 发表时间:2016-12-07T14:21:07.18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1期作者:冯良云 [导读]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他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四川省华蓥职业技术学校四川广安 63860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022-01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现就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培育学生的思维方法,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他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可见,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他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他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的脉络。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则是抓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主流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渐深入直至终结。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做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系统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的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折、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和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的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用沟通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2、具体与抽象。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中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度上。在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一是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二是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于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趋势。 4、一般与特殊。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提高课堂思维含量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思维含量 发表时间:2012-08-29T15:52:30.653Z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育导向)》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建芬[导读] 变式1 如图2,点B、C、E 在同一条直线上,△ ABC 与△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BD。 浙江省绍兴县鲁迅外国语学校王建芬 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然而,如今有很多的数学课堂追求的是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上的花哨,却降低甚至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我们不可否认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游戏、操作、讨论等一些相应的形式作为承载,但我们更应注重数学教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思维含量。 1. 在问题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个好的问题情景,不仅能吸引学生主动地进入情境, 主动探寻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而且学生还可以清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 有利于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激活数学思维,充满数学思考的含量。案例1 某购物广场张贴了一条巨型广告:“为答谢顾客厚爱,本购物广场特举行抽奖活动,本次活动共设奖金 20 万元,最高奖 1 万元,平均每份奖金达到 200 元。每位顾客消费满 500 元就有机会获得奖券一张,中奖率 100% ”。小红在此购物得到奖券一张,撕开后发现奖金为 10 元,小红感到很失望。于是她又询问周围其他顾客的开奖情况,发现一个也没有超过 50 元的,小红感到自己被广告误导了,于是气愤地去找购物广场经理讨个说法,经理安慰她说购物广场不存在欺骗行为,并向她出示了下面这张奖金分配表: 小红通过计算,发现平均每份奖金确实是 200 元,虽然心里仍是想不通,但也无话可说。你能帮小红分析分析,是谁误导了顾客呢? 类似把数学问题编织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之中,学生理解事件的过程,其实就是主动接触数学,认识数学,感受数学和思考数学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产生,不再是老师刻意要求的结果,而是学生的一种自动生成。课堂效率自然高效! 2. 在问题串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构建适当的问题系列( 问题串) 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线索, 用“问题引导学习”应当成为教学的一条基本准则,是思维课堂的有效载体。 案例2 在“九年级上2.1 节《二次函数》”的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串”,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构建:如图所示, 有长为24 米的篱笆,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a 为10 米),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设花圃的宽AB 为x 米,面积为S 米2。 (1)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要围成面积为45 米2 的花圃,AB 的长是多少米? (3)能围成面积比45 米2 更大的花圃吗?如果能,请求出最大面积,并说明围法;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4)当墙可利用最大长度为40 米,篱笆长为77 米,中间建n 道篱笆间隔成小矩形,当这些小矩形为正方形,且x 为正整数时,请直接写出一组满足条件的x,n 的值。通过上述问题串的设计, 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挖掘题目的深度,采用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然后又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3. 在变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变式教学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创设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使概念或本质不变的一种教学方式。 案例3 如图1,点B、C、E 在同一条直线上,△ ABC 与△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BD。 变式1 如图2,点B、C、E 在同一条直线上,△ ABC 与△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BD。 变式2 如图3,分别以△ ABC 的边AB、AC 为边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连结CE、BG,求证:BG=EC。将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寻规律,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克服思维定势,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只要认真创设问题情境,有效设计问题串和变式,发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它渗透到自己的备课中,渗透到学生思维过程中,在数学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在操作中亲身经历、感受、理解、掌握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地让数学课堂提高思维含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思维训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思维训练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05-25T15:15:30.70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9月作者:马丽 [导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其他能力的基础。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马丽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其他能力的基础。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尚处于开发阶段,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活动,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引起兴趣,调动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方法训练学生,培养他们具备综合的数学思维能力,像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劲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力很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为了让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增加锻炼的时间,就要让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热情。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课堂气氛弄得活跃起来。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一些手段设置一些有利于课堂氛围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融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课堂上要多利用具体实物、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举例要多举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收获一定的学习成果时,就会让他们感到开心和喜悦,这样就会对小学数学产生好感,能够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 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二、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自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好引导者和朋友的身份,在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以开放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发展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研究者、发现者。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切入口,提供研究材料,使学生自主探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例如解决问题中就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看谁的方法多,拓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加深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手口表达,促进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重要外在表现体,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灵活。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关,使学生获得新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的过程内化为思维活动的过程,从而实现该过程的质的飞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 学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的学习较其他学科来说相对较难,同时数学学习不能死记硬背,需要掌握方式方法。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数学思维训练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数学思维训练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6、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才能,激发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活动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武江区茗苑小学数学教研组 ?一、课题名称及界定 ?二、课题的提出 ?三、研究目标 ?四、理论依据 ?五、研究对象、实施教师 ?六、研究方法、研究容与操作步骤 ?七、检测标准及研究效果 ?八、研究结果分析 ?九、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十、课题实施教师成员及分工 一、课题名称及界定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课题研究(茗苑小学) 课题界定:“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就是要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创新为核心,深入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优良的思维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促使思维能力的超常发挥;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人脑+电脑+网络)为基础,改变以现成书本知识为基础的状况;以学生主体和谐发展为目的,改变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状况;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观察视野,改变以在校表现为观察视野的状况。 小学数学课堂:在这里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或教学过程。 思维训练:是一种头脑智能开发和训练技术。其核心理念是相信“人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这里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所进行的训练训练。一堂课的思维训练,它包括一个具体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的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研究: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现状和呈现的的特征进行思考、分析,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和借鉴现代课程教学论、心理科学、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理论等,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小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并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训练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探索和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基本理念和一般操作方法。利用新的理念和方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创新为核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 活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维,启发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提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课前准备阶段 提问技能综合性强,也较复杂。它既与教师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有关,而且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也有直接关系。因此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授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积极找出合理的对策。要准备好适当的教具,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要让学生自己找出疑点,带着问题学知识。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学生自学的习惯,为课堂提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课堂提问形式 ⒈曲问。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维拐个弯,它问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如学习了异面直线的概念后,提问学生“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 直线吗?”学习了双曲线的定义后,提问学生:“平面内与

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常数的轨迹会不会是一条直线?”这种拐弯的提问方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⒉悬问。所谓“悬问”,即通过提出悬而未解决的问题,引出悬念,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情境,如在研究平面的基本性质,引出公理和推论之前,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把一根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平的桌面上,可以看到直尺边缘就落在桌面上,为什么?”“为什么有的自行车的后轮旁只安装一只脚?”对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要追根究底查原因时,学生却感到茫然,因而产生了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急迫地希望知道结果的状态,激发了听课兴趣。 又如在“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教学中,可先问学生:“直线与圆、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分别能作几条直线?”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能作几条线?也是两条线吗?激起悬念,叫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忍。 3.逆问。所谓“逆问”,即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以制造矛盾,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可提问:“有同学认为,因为y=c中只有一个变量y,与定义中‘有两个变量x和y’的条件不相符,所以y=c不是函数,这个观点正确吗?”又如在“反函数”的教学中,学习了“原函数与它的反函数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研究论文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论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B-0046-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确保其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中。这样在遇到各种数学问题时,学生才能迅速理清思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数学模型,找准数量关系,高效解决问题。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思维发散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习惯通过形象思维认知新事物,而数学教学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其思维的开发程度。教师不能被传统教学观念限制,而应引导学生挣脱束缚,敢于质疑周围的事物,勇于表达自身观点,这样学生才会对自己好奇的事物保持较强的求知欲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具体而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参与积极性提高,充分发散思维,发挥主动学习能力。 例1:在超市买4块橡皮要花2元钱,如果要买15块同样的橡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常见的应用题,由于涉及到两次计算,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两

人一组,现场模拟在超市购物的情境,“收银员”要思考计算买15块橡皮的总费用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接着分析这些条件是否已知,如果是未知的应怎样求。通过分析,学生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即先求每块橡皮的单价:2÷4=0.5(元),再求买15块橡皮的总价:0.5×15=7.5(元)。在这种情境中解题,学生不仅会将学习当作责任,也会将其作为一种娱乐,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收获情感体验。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挖掘其学习潜力。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必须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境,打造有趣、形象的数学课堂。通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从已学知识过渡到未知的新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享受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满足感。例如,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矩形面积公式和推导方法,接着鼓励其用割补法自由切割、重组平行四边形,观察能得到怎样的新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并尝试列出了面积计算式,进而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真思考了问题,还做到了手脑并用,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保持其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时机,灵活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最好具有开放性,不是教材中死板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另外,教师可以针对某个

数学计划总结之《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读后感

数学计划总结之《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读后 感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这一章主要是说如何通过数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说起数学,特别是解应用题,其实就是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为什么常常是有的学生解出来好长时间了,可有的学生却还不知道如何去做.关键在于他无法理清应用题中那些已知条件.在头脑中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所以不知从何入手.有时我们教师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只会把这种原因归为脑子笨,不聪明上,但怎样使脑子聪明起来呢,那就要从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苏氏却在这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专门从一年级起就从周围的世界里搜集,发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能够联系各个事物的应用题,来训练学生的脑子,激发他们脑子的内在潜能.像大家都知道的狼、羊、白菜过河的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我们奥数学习中有很多),让他们在紧张地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这一章里,他还强调了一些概念、规则等需要记忆的东西牢固记忆的事情.他是一贯不赞成死记硬背的.但在一些需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的知识,他还是要求必须背诵的.把必要范围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跨入数学之门,如果能注重培养学生思维习

惯和思维意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那么对学生今后“喜欢数学”、“会做数学”、“会用数学”,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老苏在前面的34条中也提到:多年的经验表明,有必要给学生上一种专门的“思维课”.早在学龄前期,就可以经常上这种课.从一年级开学起,思维课就成为智育的一部分.所谓思维课,这就是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练习,找因果关系. 然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数学是什么呢,那么怎样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呢,我觉得我们可以把这些渗透到他们生活中的每一天.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低年级学生学好数学要做到: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说,让他们操作学习中玩数学,在想象交流中去感悟数学,从中逐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