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胚胎学

组织胚胎学

组织胚胎学
组织胚胎学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上皮组织主要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或衬贴

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

皮。上皮组织的特点:①上皮组织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

极性,游离面和基底面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别;③上皮组织内一般无

血管。

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

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园,居中。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从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这些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核的位置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因此在垂直切面上观察貌似复层,而实为单层。

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因表层细胞是扁平鳞片状,又称复层鳞状上皮。从基膜到表面有矮柱状的干细胞,数层多边形细胞,几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最表层为已退化的扁平细胞

6、变移上皮:可分为表层细胞、中间层细胞和基底层细胞。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和扩张状态而变化。

(7、复层柱状上皮)

微绒毛光电镜结构和功能:微绒毛是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常见于电镜下可见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小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即是由密集的微绒毛整齐排列而成。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面积,促进细胞的吸收。微绒毛的胞质可使其伸长或变短。

纤毛光电镜结构和功能:纤毛是上皮细胞的游离面伸出的细长指状突起,比微绒毛粗长,光镜下可见。电镜下,纤毛的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微管,二联微管的一侧伸出两条短小的动力蛋白臂。动力蛋白具有ATP 酶活性,分解ATP释放能量使微管之间产生滑动,导致纤毛的运动,呈节律性定向摆动,可清洁细胞表面。

缝隙连接:①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除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外,还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细胞(如骨细胞)之间、心肌细胞之间、神经细胞之间等;②缝隙连接常呈斑状;连接处细胞间隙变窄,仅2~ 3nm;③相邻细胞膜上有配布规律的柱状颗粒(连接小体),每个颗粒由6个连接蛋白分子组成,中央有一条直径2nm的管腔,相邻细胞膜上的连接小体对接,管腔通连;④缝隙连接是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相邻细胞内的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可借小管彼此交换,传递化学信息;缝隙连接处电阻低,也有利于细胞间电冲动的传递。

基板:①基膜是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在光镜下一般难以辨认。③电镜下基膜可分为基板和网板。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主要成分 IV 型胶原蛋白、疏酸肝素蛋白聚糖等。网班由成纤维细胞产生,主要由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⑤基膜除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外,还是一种半透膜,有利于上

皮和结缔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基膜还能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蛋白质分泌细胞(浆液性腺细胞):大多呈锥形或柱状,核圆,靠近基底部,基底部细胞质呈强嗜碱性,顶部细胞质充满嗜酸性酶原颗粒。电镜下细胞基底部有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核上方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分泌颗粒。具有这些结构特点的细胞又称蛋白质分泌细胞。

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重要的细胞。细胞和细胞核大,多突起,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弱碱性。电镜下胞质富含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游离核糖体。成纤维细胞主要合成和分泌构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的蛋白。静止时候称纤维细胞,受伤时可转成纤维细胞参与组织修复。

①光镜下,成纤维细胞扁平.多突起:细胞核较大,呈扁卵圆形,染色质颗粒细小稀疏,着色浅,核仁明显;细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②电镜下,细胞质内富有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③上述结构特点表明,成纤维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旺盛,既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也合成和分泌基质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④成纤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时,称为纤维细胞。光镜下,细胞变小,呈长梭形,细胞核小,呈长扁椭圆形。着色深,细胞质少,常呈嗜酸性;电镜下,细胞质内相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⑤在一定条件下,如创伤修复、结缔组级再生时,纤维细胞又能再转变为成纤维细胞;⑥成纤维细胞常通过基质糟蛋中的介导附着在胶原纤维上,在超化因子(如淋巴因子、补体等)的吸引1下,可作超化性运动成纤维细胞还有一定的吞噬异物颗粒和胶原蛋白的能力。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随功能状态而改变,功能活跃者,常伸出较长的伪足而形态不规则。胞核较小,圆或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和微绒毛,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巨噬细胞行使多种功能参与免疫应答。a吞噬作用b抗原呈递作用c分泌功能。

浆细胞:浆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核圆,多偏居细胞侧,异染色质常成粗块状,从核中心向核被膜呈辐射状分布:胞质丰富,呈嗜碱性。电镜下,其胞质内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或杀天细菌和病毒,促进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

肥大细胞:肥大细胞较大,圆或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位于中央;胞质内充满租大的嗜碱性分泌颗粒。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分布,在皮肤、呼吸道和消化管的结缔组织内较多,它们通过释放多种物质(组胺、白三烯、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启动针对病原体的炎症反应。在少数人,当肥大细胞受到过敏原刺激时,大量释放颗粒内物质(脱颗粒),引起荨麻疹、哮喘、休克等过敏反应。

①一般认为,肥大细胞的祖细胞来源于骨髓,经血流迁移到结缔组织内,发育为肥大细胞;②光镜下,细胞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小,多位于中央;细胞质内充满嗜碱性颗粒,颗粒具有异染性和水溶性;③电镜下,颗粒大小不一,表面有单位膜包裹,内部结构常呈多样性,在深染的基质内含螺旋状或网格状晶体,或含细颗粒状物质;④肥大细胞颗粒内含组胺、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可迅速释放;细胞质基质含白三烯,其释放比较迟缓;⑤肥大细胞分布很广,常沿

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也存在于某些器官被膜、周围神经的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结缔组织内。在身体易接触外界抗原的地方,如皮肤、呼吸道和消化管上皮下方的结缔组织内,肥大细胞特别多;⑥肥大细胞的功能包括:接受过敏原刺激时释放多种介质,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皮炎和过敏性休克等;颗粒内还含有类胰蛋白酶、胃促胰酶和糜蛋白酶,释放后可降解结缔组织的基质成分,促进基质的新陈代谢;激活后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增生,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释放的肝素还可促进血管内皮迁移,导致血管增生;此外,肥大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微环境。

纤维(1)胶原纤维的数量最多,呈嗜酸性,相细不等,有分支并交织成网。电镜下,胶原纤维由更组的胶原原纤维构成,其生化成分为1型胶原蛋白。胶原纤维的韧性大,抗拉力强、

(2)弹性纤维在HE染色切片中着色淡红。弹性纤维很细,有分支交织成网。电镜下,弹性纤维的核心部分由均质的弹性蛋白组成,外周覆盖微原纤维。弹性纤维富于弹性,与胶原纤维混合交织在一起,使疏松结缔组织兼有弹性和切性,有利于所在器官和组织保持形态和位置的相对恒定,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3)网状纤维分支多,交织成网,主要由亚型胶原蛋白构成。网状纤维主要存在于网状组织。

蛋白多糖聚合体(分子筛)的立体构型为有许多微孔隙的结构,称为分子筛。小于孔隙的水和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而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不能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

红细胞

形态:红细胞直径7.5pm,双凹圆盘状,中央薄,周缘厚,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功能:①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②可改变形态,以便通过毛细血管;③细胞膜中的血型抗原A和/或血型抗原B构成人类ABO血型抗原系统。5类白细胞

1. 中性粒细胞

形态:细胞呈球形,核呈杆状或分叶状,胞质含许多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功能:①趋化作用,穿出血管壁,聚集细菌周围:②嗜天青细胞具有吞噬及消化细菌和异物作用;③杀菌作用,特殊颗粒内含的溶菌酶和吞噬素具有此作用。

2.嗜碱性粒细胞

形态:细胞呈球形,核呈分叶、或S形或不规则形,常被大小不等、分布不

均的嗜碱性颗粒覆盖。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

3. 嗜酸性粒细胞

形态:细胞呈球形,核一般为2叶,胞质充满粗大的、分布均匀的嗜酸性

颗粒。

功能:①趋化作用,移行到过敏反应部位;②抑制过敏反应;③杀灭害

生虫。

(二)无粒细胞

1.单核细胞

形态: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呈球形,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

胞质丰富,灰蓝色,含有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功能: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2.淋巴细胞

形态:核呈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大小不等,可分大、中、小淋巴细胞。外周血

以小淋巴最多。胞质含大量游离核糖体,呈强嗜碱性。淋巴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

胞。

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一)骨髓的结构

骨髓有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为造血组织,黄骨髓为脂肪组织,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和网状组织和基质细胞构成。其结构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内充

满血窦、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巨噬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细胞和间充质细

胞等。

骨髓基质细胞包括骨髓巨噬细胞、网状细胞、血窦内皮细胞等,这些细胞分泌多

种细胞因子,调节造血细胞分化与增殖,产生细胞外基质。

(二)造血干细胞

1.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起源于人胚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

要存在于红骨髓。生物学特性:①具有很强的增殖潜能;②具有多向分化能力;③具

有自我复制能力。

骨祖细胞:位于骨组织的表面,体积小,呈梭形,细胞核椭圆,胞质弱嗜

碱性。骨祖细胞能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常单层排列,胞体呈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与相邻的成骨细胞或骨细胞突起形成缝隙连接。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嗜碱性。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成骨细胞产生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形成类骨质;并释放基质小泡,在钙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成骨细胞被其分泌的类骨质包埋后,便成为骨细胞。

骨细胞:位于骨组织内部。胞体小,呈扁椭圆形,有许多突起。单个分布于骨板内或骨板间,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相连。骨细胞的胞体位于骨陷客内。突起位于骨小管内。骨陷窝和骨小管内含组织液。可营养骨细胞。骨细胞具有一定的溶骨和成骨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

破骨细胞:数量较少,散在骨组织边缘,是一种多核的大细胞,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胞质呈泡沫状,嗜酸性,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贴近骨质的一侧有皱褶缘。电镜下皱褶缘是许多不规则的指状突起,破骨细胞有溶解和吸收骨基质的作用。

哈弗系统又称骨单位,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密质内,沿骨的长轴排列。骨单位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及其中的骨细胞组成,呈圆筒状;中央的管道

称中央管或哈弗管,衬以骨内膜,管内含小血管和神经等。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单位。

2.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多核,核位于细胞膜下方。在肌浆中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有明带和暗带。暗带中央有H带,H带中央有M线,明带的中央

有z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肌节由平行排列的粗、细肌丝构成。每个肌节由1/2 I带十A带+1/2 I带组成。带中有细肌丝、细肌丝一端

固定于Z线,另一端伸入A带;A带的两侧部分有细肌丝和粗肌丝,中间部分只有粗肌丝,为H带。肌节依次排列构成肌原纤维,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①骨骼肌的肌原纤维由粗.细肌丝沿肌原纤维长轴平行、规律排列而成;

②粗肌丝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中央借m线固定。细肌丝位于肌节两侧,一端附着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末端游离。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组成。肌丝滑动导致缩短。

闰盘是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的结构。电镜下,闰盘位于Z线水平,是由相邻心肌纤维的连接面彼此凹凸嵌合而成;在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着牢固的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有利于肌纤维间交换化学信息和传递电冲动,保证心肌纤维同步收缩。

神经元胞质(尼氏体)(神经原纤维)

尼氏体具强嗜碱性,均匀分布,呈粗大的斑块状、或细颗粒状。,电镜下,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表明神经元具有活跃的蛋白质合成功能。主要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神经递质。神经原纤维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内;电镜下由神经丝、微丝和微管构成。它们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称实

触。突触分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二类,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媒介传递信息,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构成;电突触的本质是缝隙连接。以电流作为信息载体,促进神经元的同步活动。

神经胶质细胞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是最大的一种,胸体呈星形,胞质内含胶质丝。发出的突起伸至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之间,起支持和绝缘作用。

有些胞突末端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一脑脊液屏障的神经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分化、功能的维持,以及创伤后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2.少突胶质细胞核圆,染色较深,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

3.小胶质细胞是最小的一种,细胞突起细长有分支,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可转变为巨噬细胞,参与吞噬。

4. 室管膜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村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

室管膜。室管膜细胞可产生脑脊液。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施万细胞是周围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2.卫星细胞是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具有营养和保护神经节细胞的功能。

运动终板又称神经肌连接,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骨骼肌,其轴突末段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与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支配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活动,此连接域呈板状隆起,故称运动终板。

神经元的结构

胞体为营养代谢中心,大小形态不一,

(1)细胞核,位手胞体中央,大而圆,着色浅,核仁明显。

(2)细胞质,含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离核糖体构成的嘈碱性颗粒或小块。神经原纤维为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3)细胞膜,具有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神经末梢两大类(感觉)(运动)

(一)感觉神经末梢

是感觉神经元周围突的末端,通常和周围组织构成感受器。

1.游离神经末梢较细的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终末反复分支而成,参与感受冷、热、轻触和痛的感觉。

2.触觉小体分布在皮肤真皮乳头处。感受应力刺激,参与产生触觉。

3.环层小体分布在皮下组织、肠系膜等处。体积较大的卵圆形或球形小体,周围有多层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细胞,感受较强的应力,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

4.肌梭分布在骨骼肌内的梭形小体,表面有结缔组织被囊,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在梭内肌纤维两端。肌梭为本体感受器,感受肌纤维的伸缩变化,调节骨骼肌活动。

(二)运动神经末梢

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起于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的有随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时失去髓鞘,轴突反复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

2.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心肌、各种内脏及血管的平滑肌和腺体等处。神经纤维较细,无髓鞘,分支末段呈串珠样膨体与效应细胞建立突触联系。

心壁的分层

①心壁分三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

②心内膜由内向外还可分为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内皮和出入心腔的大血管内皮相连;内皮下层主要是由较为细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心内膜下层为较疏松的结缔组织其中含小血管和神经。

心肌膜主要由心肌构成,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纤维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心外膜是心包腔的脏层,属浆膜;有血管、神经和脂肪组织;

在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有由心内膜向腔内折叠而成的心瓣膜;具有防止血液逆流的功能。

起搏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心部位,细胞较小。有分支连接成网,细胞器和肌原纤维较少,糖原较多,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浦肯野纤维是心传导系统的终末分支,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其形态特点是: 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而肌原纤维较少;

细胞彼此间有较发达的缝隙连接。房室束分支末端的浦肯野纤维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将冲动传至心室各处,引发心室肌的同步收缩。

四类动脉的结构功能特点。

1.①大、中、小、微动脉的管壁都分三层,从内向外称为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中膜含平滑肌或弹性膜;外膜为结缔组织,有营养血管;

②大动脉内膜较厚,内弹性膜多层;中膜主要为40~70层弹性膜,弹性膜之间有弹性纤维、环行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其功能是维持血液流动的连续性;

③中动脉内膜的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组成;外弹性膜较明显;其功能是调节器官的血流量;

④小动脉中膜由数层平滑肌纤维构成;较大的小动脉也可见内弹性膜;主要功能是调节器官与组织的血流量,并形成外周阻力,参与正常血压的维持;

⑤微动脉无内弹性膜,中膜仅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是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调节各组织血流量。

三类毛细血管的电镜结构和物质交换方式及其分布。

①电镜下毛细血管分为三类: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②连续毛细血管特点为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封闭了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中有大量吞饮小泡。是连续毛细血管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参与血-脑脊液屏障组成。

③有孔毛细血管特点为内皮细胞有许多内皮窗孔,易化了血管内外中、小分子交换。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④血窦特点为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间隙大;内皮细胞可有窗孔,易化了的大分子物质和血细胞出入血液;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

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又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返回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如此反复循环,称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将全身的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的协作,提高免疫功能。

血-胸腺屏障

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共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称血-胸腺屏障。

由毛细血管内皮及周围连续的基膜、连续的内皮基膜;含有巨噬细胞的血管;周隙胸腺上皮细胞的基膜和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构成。血液内抗原物质和药物不易透过此屏障,从而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把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

脾与淋巴结结构上的异同点

均具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均含有淋巴小结和胸腺依赖区,均含有条索状的淋巴组织,即淋巴结的髓索和脾的脾索。不同点:淋巴结的被膜较薄,表面无上皮覆盖,而脾的被膜较厚,内含平滑肌,表面大部有间皮覆盖;淋巴结的结缔组织小梁细,而脾的结缔组织小梁粗,且含平滑肌;淋巴结的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而脾则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淋巴结内的淋巴小结位于外周即皮质部分,脾脏的淋巴小结即脾小体则散在分布于整个脾脏的实质内,在脾小体的一侧往往有中央动脉穿行,中央动脉周围包有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结有淋巴窦,其中流动的是淋巴液,而脾有血窦,其中流动是血液。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深层有皮下组织。皮肤内有毛、皮脂腺,汗腺等附属结构

表皮分层和角化过程

①表皮是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薄皮肤的表皮无透明层;

②基底层附着于基膜上,由一层矮柱状的基底细胞组成;胞质嗜碱性,含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基底细胞是表皮的干细胞,分裂增殖,向上推移,形成其他几层细胞,在皮肤的更新和创伤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棘层由数层多边形棘细胞组成:细胞有许多短小的棘状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以桥粒相连;胞质呈弱嗜碱性,含游离核糖体,具有旺盛的合成功能。胞质内出现板层颗粒,能防止组织液外渗,阻止外界物质进入。

④颗粒层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与细胞器退化,胞质内板层颗粒增多,出现许多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主要成为为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

⑤透明层由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嗜酸性,界限不清,核和细胞器均消失;

⑥角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已经完全角化,变得干硬,光镜下呈嗜酸性的均质状;电镜下,细胞内充满密集、粗大的角蛋白丝束及均质状物质;细胞膜内面有一层外皮蛋白,使细胞膜增厚而坚固;细胞间隙充满由脂质构成的膜状物;浅层细胞间的桥粒已消失,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成皮屑;

⑦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分化为角质细胞、然后脱落的过程,与此伴随的是角蛋白及其他成分的合成。角质细胞使表皮对多种物理和化学刺激有很强的耐受力;表皮细胞间隙中的脂质膜状物可阻止外界物质透过表皮,并阻止组织液的外渗。

朗格汉斯细胞是散在于表皮棘层浅部的抗原提呈细胞。核深染,胞质清亮;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特征性的伯贝尔颗粒。朗格汉斯细胞能捕捉皮肤中的抗原物质,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分布于细胞表面。伯贝克颗粒参与抗原的处理。朗格汉斯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生物、监视癌变细胞中起重要作用。黑素细胞胞体散于基底细胞之间,突起深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胞内含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防止表皮深层的幼稚细胞受辐射损伤。

毛:分为毛干、毛根和毛球三部分。在皮肤外的称毛干,皮肤内的称毛根,包裹毛根的上皮和结缔组织称毛囊,毛根和毛囊下端合为一体呈膨大的毛球,毛球底面向内凹陷容纳毛乳头。毛球是毛发的生长点,毛乳头对毛的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

皮脂腺

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腺泡周边为一层较小的幼稚细胞,有活跃的分裂能力,中心的细胞大,呈多边形,充满脂滴。腺细胞解体后,连同脂滴一起排到皮肤表面。

汗腺

又叫外泌汗腺,分泌部为单层锥体形细胞,在腺细胞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导管为两层染色较深的立方形细胞。

垂体门脉系统

由大脑基地动脉环发出的垂体上动脉供应血液。垂体上动脉进入垂体后在正中隆起和漏斗柄处分支并吻合形成毛细血管网,称为第一级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网下行,在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并继续下行到远侧部,再次形成毛细

血管网,称为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加上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可将下丘脑分泌的神经激素运送到远侧部,调节其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

下丘脑对垂体的调控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多种激素经轴突释放入漏斗处的第一级毛细血管网内,再经垂体门微静脉运送到远侧部的第二级毛细血管网,继而调节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下丘脑通过所产生的释放激素和抑制释放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内各种细胞的分泌活动被称为下丘脑-腺垂体系。

甲状腺

甲状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实质内含大量甲状腺滤泡和许多滤泡旁细胞。甲状腺滤泡由单层立方的滤泡上皮细胞围成,滤泡腔内充满胶质,胶质呈均质状,嗜酸性,是滤泡上皮细胞的分泌物,即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滤泡旁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细胞稍大,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着色淡。肾上腺

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实质的80%为皮质,余为髓质,腺细胞有丰富的血窦。

皮质由表及里分为球状带:细胞较小,呈锥形,胞质含少量脂滴,产生盐皮质激素,醛固酮。束状带: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细胞索,胞质内含大量脂滴。产生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网状带:呈嗜酸性,内含较多脂褐素和少量脂滴;产生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髓质:主要由排列成索或团的嗜铬细胞组成,其间为血窦和少量结缔组织,髓质中央有中央静脉。髓质细胞:产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三、问答题(不要求)

1.①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相连,二者是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统一体;

②在结构上,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赫令体和亚体细胞构成,并含干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其无髓神经纤维是下丘脑视上核和空旁核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后者经漏斗终止于神经垂体的神经部,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束;在轴突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常聚集成团,使轴突上出现串珠状膨大,即为赫令体;③在功能上,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包含在分泌颗粒内,沿轴突运输到神经部贮存,当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窦;④抗利尿激素主要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水;催产素可引起子官平滑肌收缩,并促进乳汁排泌。崇2.①肾上腺皮质根据细胞的排列特征,从浅到深可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②球状带细胞排列成球团状;细胞呈矮柱状,胞质较少,核小染色深;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關,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钠及排出钾;

③束状带最厚,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细胞索;细胞边形,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细胞核圆,较大:柬状带细胞分泌售

皱襞

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黏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面突起,形成皱襞。

环行皱襞是小肠腔面的特殊结构,在十二指肠末段和空肠头段最发达。它是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环形隆起;其中轴是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周围

是粘膜,粘膜上有小肠绒毛。环行皱襞可使小肠腔面表面积扩大约2~3倍,促进小肠的吸收。

绒毛

为黏膜上皮和固有层一起向肠腔共同突出形成的特殊结构,主要分布在小肠上皮等结构。其表面由黏膜上皮覆盖,内部富含毛细血管,并有中央乳糜管。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消化效率。

小肠绒毛是小肠的特征性结构,是粘膜上皮和部分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绒毛中轴是固有层结缔组织,含1~2条纵行的中央乳糜管和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还含有散在的平滑肌纤维和其他结缔组织细胞和纤维;其表面覆以单层柱状上皮,含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小肠各段绒毛的形态不同,以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的绒毛最发达。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扩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中央乳糜管

是位于小肠绒毛中轴结缔组织中的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它以盲端起始于绒毛顶部,向下穿过黏膜肌层进入黏膜下层形成淋巴管丛;中央乳糜管腔大,内皮细胞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大。中央乳糜管与脂肪消化形成的乳糜微粒的吸收有关。

十二指肠腺

是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层的复管泡状黏液腺,其导管穿过黏膜肌层开口于肠腺的底部。十二指肠腺分泌黏稠的碱性黏液,可中和来自胃腔的食糜的酸性,防止胃酸对十二指肠的腐蚀,并为胰酶提供合适的PH;此外,十二指肠腺还可分泌表皮生长因子,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增殖。

微褶皱细胞:散在分布于回肠集合淋巴小结内侧的粘膜上皮中,其游离面有微褶皱,基底面质膜内陷形成一较大的穹窿状凹腔,内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可摄取肠腔内抗原物质,以囊泡的形式转运并传递给下方的巨噬细胞,后者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引发免疫应答。

胃底腺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壁细胞是胃底腺的重要组成细胞,其体积大,多呈圆锥形。核圆而深染,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呈嗜酸性。电镜下胞质中有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和丰富的线粒体。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参与对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胃底腺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又称胃酶细胞,具有典型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特点,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电镜下,核周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顶部有许多酶原颗粒。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被HCl激活形成胃蛋白酶,可初步分解蛋白质促进小肠的吸收。

与小肠吸收和分泌有关的结构基础?

小肠内壁有肠腺可分泌肠液,有消化作用,小肠很长,可增加消化、吸收时间。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可增加吸收面积.环形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上有微绒毛均可增大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便于物质交换.小肠的分泌功能主要是由小肠壁粘膜内的腺体(十二指肠腺和肠腺)完成的。

试述气管壁的结构及上皮中细胞成分的功能

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 第七章神经组织 1、神经元形态: 核大色浅,膜/仁明显,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尼氏体: 强嗜碱性,均匀分布胞体和树突中,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轴丘无尼氏体神经原纤维: 仅镀银染色可见,伸入树突轴突。 2、轴突运输: 慢速运输(单向): 胞体内新形成的神经丝、微丝和微管缓慢向轴突终末延伸。 快速运输(双向): 正向: 轴膜蛋白、神经递质合成酶、含神经调质小泡、线粒体逆向: 代谢产物、终末摄取物质 3、兴奋传单神经元神经冲动起始(轴膜)沿轴膜传导 4、神经元分类: 多级神经元、双级神经元、假单级神经元传入神经原,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5、突触定义: 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结构,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组成: 突出前成分(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 1 / 21

触后膜)作用过程: 冲动流沿轴膜传向轴突终末(突触前成分)电位门控 Ca2+ 通道开放突触素磷酸化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突触后膜电位改变膜电位改变6、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胶质细胞脑和白质中纤维性胶质细胞脑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CNS)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PNS)卫星细胞胶质细胞施万细胞①星形胶质细胞形态: 最大,星形功能: 支持和绝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支持和绝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增生胶质瘢痕脚板: 形成胶质界膜、神经胶质膜②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③小胶质细胞形态: 最小,扁平或三角形,染色深功能: 吞噬,来源于单核细胞④室管膜细胞分布: 衬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单层上皮,功能: 产生脑脊液⑤卫星细胞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⑥施万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的构成,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7、血脑屏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神经胶质膜 ( 星形胶质细胞突起) 8、神经结构 9、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

组织胚胎学

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组织学:组织的概念,四种基本组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关系。 胚胎学:胚胎学的概念。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技术 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及制作过程。HE染色法、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含义。 透射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技术、组织化学术、免疫组织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图像分析术、组织培养术、组织工程。 3.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上皮组织 概述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分布与功能。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概念和一般结构。 1.被覆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分布,各种被覆上皮的光镜下形态结构和功能。内皮、间皮的概念。 微绒毛、纤毛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连接、缝隙连接的结构和功能;连接复合体的概念;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的结构和功能。 2.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的来源,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概念。全浆分泌、顶浆分泌、局浆分泌的形式。浆液性细胞、粘液性细胞的结构、分布、分泌方式和功能。含氮类分泌细胞、类固醇分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单细胞腺、多细胞腺的概念、多细胞腺的组成特点。 3.上皮组织的更新再生。 第三章结缔组织 概念 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功能及起源。 1. 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光镜结构,纤维和基质的形成过程;巨噬细胞的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吞噬功能;浆细胞的来源、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肥大细胞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脂肪细胞光镜结构及功能;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理化特性和染色特点。 基质:基质的组成、特性及功能;分子筛与组织液的概念。 2.致密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基本特点及功能。规则、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的特点。 3.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的组成;黄色、棕色脂肪组织的特点、分布及功能。 4.网状组织 网状组织的组成、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第四章骨和软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模拟试题(一)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8分) 1、椎间盘 2、上运动神经元 3、关节囊 4、反射弧 5、纤维束 6、气血屏障(定义、结构组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多数突触利用_________________作为传递信息的介质,称为化学性突触。 2、膝关节由股骨下端、_______和_______构成。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囊的前壁有_______,两侧有_______副韧带和_______副韧带。 3、气血屏障是指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它包括I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_______及_____________。 4、胸腺髓质内散在分布着许多圆形、大小不等的________ 。 5、角膜的结构由前向后分为五部分,依次为前上皮、前界膜、_______、后界膜、后上皮。 6、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又称降钙细胞或称C细胞,常单个镶嵌于_____________ 之间,或成群分布在滤泡间的结缔组织内。 7、分布在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与功能的结构称_______。 8、骨可以根据外形分为长骨、短骨、_______和_______。 9、牙组织由牙质、_______、和粘合质构成。 10、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为纤维膜、________和视网膜。 11、人体的心跳、血压、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的_______内。 12、正常的受精部位是在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的细胞分裂,称为卵裂,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称________,12-16个子细胞构成的实心细胞团称________。 13、卵管内侧端开口于________;输卵管外侧端称为________口,它开口于________。 14、结膜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15、固有结缔组织中的_______组织分布十分广泛,即分布在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 16、电镜下,相邻心肌纤维的肌膜相互嵌合,在纵向的接触面上具有________。 17、卵巢实质的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以下关于心肌纤维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粗、细肌丝不形成明显的肌原纤维 B.具有横纹 C.具有二联体

组织胚胎学期末考试

组织胚胎学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1分/题,共计30分) 1.下列哪一器官的上皮属于复层扁平上皮() A.胃 B.气管 C.膀胱 D.口腔 2.下列哪种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不常见() A.杯状细胞 B.肥大细胞 C.浆细胞 D.脂肪细胞 3.以下器官哪个主要由纤维软骨构成() A.会厌 B.椎间盘 C.肋弓 D.气管环 4.降钙素主要由下列哪个内分泌器官所分泌() A.肾上腺 B.甲状旁腺 C.甲状腺 D.垂体 5.贮脂细胞位于() A.肝板 B.肝血窦 C.中央静脉 D.窦周隙 6.滤过屏障不包括以下哪种结构() A.裂孔膜 B.有孔内皮 C.基膜 D.血管系膜 7.大动脉中层主要由()组成。 A.平滑肌 B.胶原原纤维 C.弹性纤维 D.致密结缔组织 8.受精发生于输卵管() A.峡部 B.壶腹部 C.漏斗部 D.子宫部 9.以下哪种结构在肝门管区不常见() A.胆小管 B.小叶间动脉 C.小叶间静脉 D.小叶间胆管 10.胃底腺位于胃壁的哪一层() A.上皮层 B.固有层 C.肌层 D.黏膜下层 11.肝细胞形成血浆蛋白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 B.溶酶体 C.微体 D.粗面内质网 E.滑面内质网 12.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肝板. B.肝细胞C.肝血窦D.胆小管E.肝小叶 13.垂体细胞是一种:( )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内分泌细胞 D.结缔组织细胞 E.色素细胞 14.胃底腺主细胞的特点之一是:( ) A.分布在腺的颈部 B.细胞呈圆锥形 C.大量粗面内质网聚集于顶部胞质 D.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15.软骨囊是指: A.软骨表面的结缔组织 B.软骨细胞周围的纤维 C.软骨细胞周围的基质 D.软骨细胞所在的空隙16.儿童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 A.呆小症 B.侏儒症 C.巨人症 D.黏液性水肿 E.肢端肥大症 17.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 A.A细胞 B.B细胞 C.C细胞 D.D细胞 E.PP细胞 18.关于精子顶体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为帽状的扁平囊 B.覆盖核的前2/3 C.由高尔基复合体形成 D.内含多种水解酶 19.在肝内,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是( ) A.淋巴细胞B.肝巨噬细胞C.胆管上皮细胞 D.肝细胞E.以上都不是20.关于肾单位结构那一项是错误的:( ) A.肾小体 B.近端小管 C.弓形集合小管 D.细段 E.远端小管 21.关于肺泡的结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 A是多面性有开口的囊泡 B.肺泡为单层扁平上皮,由I型和II型肺泡上皮细胞组成 C.相邻肺泡之间的组织称为肺泡隔 D.肺泡隔中有平滑肌和毛细血管 22.关于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哪项是错误的( ) A. 淋巴器官 B. 淋巴组织 C.淋巴细胞 D.内皮细胞E巨噬细胞 23.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肥大细胞 B成纤维细胞C浆细胞D嗜中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24.软骨囊是指( ) A.软骨表面的结缔组织 B.软骨细胞周围的纤维 C.软骨细胞周围的基质 D.软骨细胞所在的空隙25.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 A.游离神经末梢 B.触觉小体 C.环层小体 D.肌梭 E.运动终板 26.骨板的组成是( ) A.平行排列的细胞. B.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 C.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的和骨盐 D.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27.感受温觉、痛觉和轻触觉( ) A.游离神经末梢 B.触觉小体 C.环层小体 D.肌梭. E.运动终板 28.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 ) A.食道 B.输精管 C.输卵管. D.气管. E.胆囊 29.平滑肌纤维中的中间丝起( ) A.收缩作用 B.连接作用. C.滑动作用. D.保护作用. E.骨架作用 30.能分泌内因子的细胞( ) A.杯状细胞 B.壁细胞. C.主细胞. D.颈粘液细胞. E.潘氏细胞 二、填空题(2分/题,共计20分) 1.单层上皮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疏松结缔组织内常见的纤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骨组织内细胞常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类。 4.神经组织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细胞构成。 5.胰岛A细胞主要分泌___________,胰岛B细胞主要分泌___________。 6.胃底腺主细胞又称___________,壁细胞又称___________。 7.感光细胞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 8.肾小球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 9.在一个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变化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期。 10.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由___________分泌。 三、名词解释(4分/题,共计20分) 1.极性: 2.血象: 3.骨单位: 4.中央乳糜管: 5.血—气屏障: 四、问答题(10分/题,共计30分) 1.简述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2.简述肝小叶的结构? 3.简述肾上腺皮质的结构?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101) 一、培养目标 1. 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 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 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 实验胚胎学: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各类畸形发生的机制和相应的预防措施;本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常见神经管发育缺陷致病基因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的研究工作,并着重分析在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外信号;研究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 2. 生殖生物学:研究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分子调控。胚胎干细胞的建系及定向诱导分化: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并研究使其定向分化为不同组织中不同细胞的诱导方法,为器官和组织移植及器官修复开辟新型供体途径。研究胚胎早期发生、分化和胚泡着床的机制并探讨抗早孕避孕方法。 3. 淋巴与肿瘤研究:利用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淋巴水肿的机理及治疗、淋巴细胞粘附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肿瘤发生、转移等过程的生物学意义及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机制、肿瘤生物靶标的筛选和鉴定、淋巴再生的机制、肿瘤治疗方案的优化等。 4. 神经再生、神经移植及神经系统疾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子杂交、电生理及神经细胞培养后移植等方法探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机理。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发生机制研究。 5. 初级传入与痛觉调节机制:利用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物行为学检测等手段研究炎症及其它相关疾病状态下初级传入神经与痛觉的调节机制。 6. 断层影像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采用国人断层标本、CT、MRI、PET、SPECT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题及答案(九)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表格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特点不包括() A.柱状细胞数量最多B.属于单层上皮 C.上皮游离面均有纤毛D.所有细胞都附着于基膜上 E.内含杯状细胞 2.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髓鞘的胶质细胞是()A.星形胶质细胞B.少突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D.室管膜细胞 E.施万细胞 3.下列哪项细胞连接又称为通讯连接() A.半桥粒B.缝隙连接 C.中间连接D.紧密连接 E.桥粒 4.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主要作用是() A.合成和分泌抗体B.抗原提呈作用 C.分泌生物活性物质D.吞噬体 E.变形运动 5.胞质内含异染性嗜碱性颗粒的细胞是() A.脂肪细胞B.巨噬细胞 C.间充质细胞D.肥大细胞 E.浆细胞 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细胞是() A.杯状细胞B.小颗粒细胞 C.Ⅰ型肺泡细胞D.Ⅱ型肺泡细胞 E.克拉拉细胞 7.骨密质的主要构成单位是()

A.外环骨板B.骨单位 C.内环骨板D.间骨板 E.骨小梁 8.下列哪个部位的上皮称内皮() A.胃黏膜B.呼吸道内膜 C.肾小管上皮D.肠上皮 E.心内膜 9.严重肾疾病引起的贫血是由于() A.铁供应不足B.血浆蛋白降低 C.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下降D.叶酸缺乏 E.维生素缺乏 10.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 A.胃蛋白酶原B.盐酸 C.内因子D.粘液 E.组胺 11.骨板的组成主要是() A.平行排列的细胞B.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 C.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D.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E.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细胞 12.关于上皮组织的特点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B.细胞排列和结构有极性 C.细胞基部均附着于基膜上D.细胞游离面有不同的特殊结构E.无血管,有神经末梢 13.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实际上是() A.感觉上皮细胞B.特殊的心肌细胞 C.特殊的神经细胞D.特殊的运动神经元 E.特殊的感觉神经元 14.胆小管位于() A.肝血窦和肝板之间B.肝细胞之间 C.肝血窦之间D.肝板之间 E.肝小叶之间 15.骨骼肌纤维内只有粗肌丝而无细肌丝的是()

最新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高频考点整理版)(超详细)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绪论 1.H-E 染色的基本原理: .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与嗜碱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与 嗜酸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粉红色。 2.组织:是由形态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群体结构,是构成 细胞的基本成分。 第二章:上皮组织 1.上皮的特点、分类 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②具有明显的极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 2.各类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分布功能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淋 巴液流动;使器官表面光滑而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 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湿润,有利于内脏器官的活动; 气体交换和保护等。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吸收和分泌。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和子宫等保护吸收和分泌 假复层纤毛柱呼吸管道等腔面。

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口腔,食管,阴道(未角化)皮角化的:保护,分泌,防止水肤(角化)分丢失。保护。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腔面。保护 变异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保护,有利于器官扩张或收缩。 面。 3. 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4.上皮的特殊结构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名解) (名解) 纤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较大突起。 5.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填空) 第三章:结缔组织 1.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血液、淋巴、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3.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功能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 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银染法)(选择)

组织胚胎学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上皮组织主要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或衬贴 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 皮。上皮组织的特点:①上皮组织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 极性,游离面和基底面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别;③上皮组织内一般无 血管。 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 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园,居中。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从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这些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核的位置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因此在垂直切面上观察貌似复层,而实为单层。 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因表层细胞是扁平鳞片状,又称复层鳞状上皮。从基膜到表面有矮柱状的干细胞,数层多边形细胞,几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最表层为已退化的扁平细胞 6、变移上皮:可分为表层细胞、中间层细胞和基底层细胞。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和扩张状态而变化。

(7、复层柱状上皮) 微绒毛光电镜结构和功能:微绒毛是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常见于电镜下可见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小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即是由密集的微绒毛整齐排列而成。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面积,促进细胞的吸收。微绒毛的胞质可使其伸长或变短。 纤毛光电镜结构和功能:纤毛是上皮细胞的游离面伸出的细长指状突起,比微绒毛粗长,光镜下可见。电镜下,纤毛的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微管,二联微管的一侧伸出两条短小的动力蛋白臂。动力蛋白具有ATP 酶活性,分解ATP释放能量使微管之间产生滑动,导致纤毛的运动,呈节律性定向摆动,可清洁细胞表面。 缝隙连接:①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除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外,还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细胞(如骨细胞)之间、心肌细胞之间、神经细胞之间等;②缝隙连接常呈斑状;连接处细胞间隙变窄,仅2~ 3nm;③相邻细胞膜上有配布规律的柱状颗粒(连接小体),每个颗粒由6个连接蛋白分子组成,中央有一条直径2nm的管腔,相邻细胞膜上的连接小体对接,管腔通连;④缝隙连接是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相邻细胞内的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可借小管彼此交换,传递化学信息;缝隙连接处电阻低,也有利于细胞间电冲动的传递。 基板:①基膜是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在光镜下一般难以辨认。③电镜下基膜可分为基板和网板。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主要成分 IV 型胶原蛋白、疏酸肝素蛋白聚糖等。网班由成纤维细胞产生,主要由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⑤基膜除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外,还是一种半透膜,有利于上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人体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四大基本组织。 2.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3.系统:多个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4.内脏:将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的器官合称为内脏。 5.解剖学姿势:亦称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体的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二、填空题 1.头、颈、躯干、四肢 2.细胞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第二章基本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组织:形态结构特点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群,由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2.肌节:相邻两个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称肌节,包括一个完整的A带和与A带相邻的两个1/2I带,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神经纤维:由轴突或轴索及包绕在它外面的神经膜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构成,可分为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 4.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接触部位称突触。 二、填空题 1.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状细胞、锥体细胞、呼吸道 2.外分泌、内分泌 3.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4.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5.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 三、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D 5.B 6.C 第三章运动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相连处,微向前突出,两边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标志。 2.翼点:颞窝内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相交形成“H”形的骨缝。 3.肋弓:第8~10对肋借前端的肋软骨依次与上肋相连形成的弓状结构。 二、填空题 1.骨膜、骨质、骨髓 2.红骨髓、黄骨髓、髂骨、胸骨、椎骨 3.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4.椎体、椎弓、椎孔 5.颈曲、腰曲、胸曲、骶曲 6.胸椎、肋、胸骨 7.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 8.主动脉裂孔、腔静脉孔、食管裂孔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C 5.C 6.D 7.B 8.C 四、简答题 1.简述关节的基本构造。 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2.椎骨的连结结构有哪些? 椎体的连结有: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弓的连结有:关节突关节、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 3.膈上有哪几个孔?各有什么结构通过? 膈上有三个孔: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 第四章消化系统 一、名词解释 1.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2.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3.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外、中1/3交点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4.腹膜腔:脏腹膜和壁腹膜相互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 二、填空题 1.左季肋区、腹上区

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习题a[1]

上皮组织 一、最佳选择题 1.变移上皮分布于 A.气管 B.食管 C.膀胱 D.结肠 2.杯状细胞常见于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复层扁平上皮 D.单层立方上皮 3.内皮衬贴于 A.气管 B.食管 C.膀胱 D.血管 4.纤毛的内部有 A.微丝 B.微管 C.中间丝 D.张力丝 5.具有屏障作用的细胞连接是A.桥粒 B.缝隙连接 C.中间连接 D.紧密连接6.下列哪项不是细胞侧面的细胞连接A.桥粒 B.半桥粒 C.中间连接 D.紧密连接 7.下列哪项细胞连接又称为通讯连接A.桥粒 B.缝隙连接 C. 中间连接 D.紧密连接 8.腺是 A.以腺细胞为主要成分的腺上皮B.有大量分泌细胞的器官 C.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D.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9.浆液性细胞的最主要形态特点是A.核为圆形,居细胞偏下部 B.有粗面内质网 C.有高尔基复合体 D.有酶原颗粒 10.粘液性细胞的最主要形态特点是A.有粗面内质网 B.有粘原颗粒 C.有高尔基复合体 D.核扁圆形,居细胞基底部 二、多项选择题 11.单层扁平上皮可见于A.腹膜 B.食管C.血管 D.淋巴管 12.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可见A.桥粒 B.半桥粒

C .质膜内褶 D .基膜 13.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 A .口腔 B .食管 C .膀胱 D .表皮 14.上皮细胞侧面的细胞连接有 A .桥粒 B .半桥粒 C .中间连接 D .紧密连接 15.有关基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由基板和网板构成 B .于毛细血管,基膜仅由基板构成 C .基板和网板均由上皮细胞产生 D .基膜是半透膜 16.上皮组织的特点包括 A .细胞排列紧密 B .细胞有极性 C .上皮组织内大都无血管 D .上皮组织内大都有血管 17.有关紧密连接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紧密连接两侧的细胞膜完全融合 B .紧密连接可呈带状环绕细胞 C .紧密连接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D .紧密连接多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18.有关缝隙连接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间隙极狭窄 B .有大量连接小体 C .连接小体由6个连接素分子围成 D .具有屏障作用 2名词解释 19.内皮 20.杯状细胞 21.浆液性细胞 22.粘液性细胞 23.混合性腺 24.微绒毛 25.纤毛 26.紧密连接 27.缝隙连接 28.桥粒

组织胚胎学练习题库十套之七(含答案)

家伙——卷七 一选择题 、A型题(50分) A.上皮由锥体细胞、梭形细胞及柱状细胞组成 B.所有的细胞基底部均位于基膜上,游离面均达到腔面 C.细胞的游离面均有纤毛结构 D.只有杯状细胞和纤毛柱状细胞可达上皮游离面 E.纤毛柱状细胞的游离面有纹状缘 2.关于复层扁平上皮正确的是 A.细胞层数多,是最厚的一种上皮B.浅层为柱状细胞 C.细胞间隙宽,其中有毛细血管D.上皮与结缔组织的连接平直 E.细胞间无游离神经末梢 3.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B细胞B.浆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肥大细胞 4.破坏基质分子筛防御屏障的物质是 A.酸性磷酸酶B.胶原蛋白酶C.弹性蛋白酶D.透明质酸酶E.碱性磷酸酶 5.下列哪种细胞无核,无细胞器 A.血小板B. 浆细胞C.红细胞D. 脂肪细胞E.巨噬细胞 6.下列哪种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7.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杀伤寄生虫的是 A.浆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肥大细胞 D.血小板 E.中性粒细胞 8.骨板的组成是 A.平行排列的细胞B.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C.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D.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E.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细胞 9.属于细胞连接结构的是 A.肌膜B.闰盘C.肌质网D.肌原纤维E.粗面内质网 10.骨骼肌纤维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明带B.暗带C.H 带D.Z线E.肌节 11.具有吞噬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A.少突胶质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施万细胞 E.卫星细胞 12.神经组织的组成成分是 A.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B.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C.神经细胞和神经膜细胞D.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E.神经细胞和卫星细胞 13.感受强光和颜色的细胞是 A.视锥细胞 B.节细胞 C.双级细胞 D.视杆细胞 E.色素细胞 14.内耳螺旋器盖膜是何种细胞分泌形成的 A.毛细胞 B.指细胞 C.柱细胞 D.螺旋缘上皮细胞 E.血管纹上皮细胞 15.连续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 A.中枢神经系统 B.胃肠黏膜 C.内分泌腺 D.肝、脾 E.肾血管球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1.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2.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3.生物膜:包裹在细胞外表面和细胞器及细胞核的表面,化学成分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少量糖类。在电镜下可见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中间一层电子密度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是脂类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排列成的液态膜。生物膜的功能主要为物质交换、屏障、细胞识别、细胞分化等。 4.细胞器:是分散在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有形成分。包括核糖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微丝、中心粒、中间丝、微量网格。它们能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细胞的各种功能。 5.核仁:具有制造核糖体的功能。核仁呈球形,多为1~2个。核仁位置不定,数量及大小常随细胞类型及功能状态而改变。核仁由蛋白质、RNA和少量DNA构成。 6.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包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7.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薄膜共同向外伸出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的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8.缝隙连接:又称通信连接,呈斑状。相邻细胞间有2~3nm间隙,有许多连接点。冷冻蚀刻复型法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每个连接小体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相邻连接小体对接,小管相通。其功能是进行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细胞间交换、传递化学信息、协调细胞功能及降低电阻,有利于细胞间传递电冲动。 9.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PAS反应呈阳性。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和网板。基板由细丝状物和细颗粒状物组成,由上皮细胞产生。网板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膜的化学成分为IV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硫酸乙酰肝素和纤连蛋白。其具有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10.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液体,内含有营养物质、氧和电解质等小分子物质,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细胞的代谢产物经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或毛细淋巴管,回流入血液或淋巴液。组织液对维持组织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11.分子筛:是由长链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孔隙的网状结构。小于孔隙的水、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构成局部可限制性扩散的防御屏障,可防止细菌等蔓延。 12.肥大细胞:是结缔组织细胞的一种,常沿小血管分布,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中含异染性颗粒,内含祖胺、肝素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当受到刺激时,颗粒内物质释放,导致过敏反应。 13.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密质中,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密质的主要支持性结构单位。骨单位是由中央管和数十层骨单位骨板所构成的圆筒状结构。中轴为中央管,内含穿行的血管、神经等,其周围有4~20层呈同心圆环绕排

组织与胚胎学选择题(标注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 基本组织不包含: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 C.肌组织D.神经组织E.淋巴组织 2.在HE染色标本中,间期细胞核的嗜碱性物质是 A.异染色质B.常染色质 C.常染色体D.性染色体 E.核基质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具有强嗜碱性,染色深,染色质丝包装折叠紧密,与常染色质相比,异染色质是转录不活跃部分,多在晚S期复制。 3. 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蛋白质B.核酸 C.细胞D.组织E.器官 4. PAS反应阳性显示 A.核糖核酸B.脱氧核糖核酸 C.多糖D.蛋白质 E.脂肪 5. 下列关于细胞间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 A.是非细胞物质 B.存在于细胞之间、由细胞产生 C.具有支持、联系、保护细胞及参与构成细胞生存微环境的功能 D.各种组织的细胞间质成分基本相同 E.上皮组织的细胞间质极少 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质( Interstitial substance)。人体组织内的细胞都浸润在细胞间质液中。上皮组织细胞的细胞间质最少,结缔组织细胞的细胞间质较多。细胞间质就是细胞之间的物质,也就是在细胞之间存在的一种或几种与细胞不同的APSC多能细胞等物质。细胞间质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之间。 6. 用于光镜观察的组织切片的厚度一般为 A.5~10μm B.1~2μm C.1~2nm D.5~8nm E.50~80nm 7. 苏丹类染料用于检测组织内的: A.蛋白质B.脂类C.多糖类D.核酸E.酸性磷酸酶 8. 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的组织切片的厚度一般为 A.100~500nm B.50~80nm C.5~8nm D.1~2μm E.5~8μm 9. 低倍镜下结构清楚,但高倍镜下总是看不清楚,其可能原因是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2、上皮细胞的侧面: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模基模内折半桥粒)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上皮细胞的侧面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 (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 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

组织胚胎学

组织胚胎学C 客观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是 A细胞的形态B细胞的层数C细胞的层数和表层的细胞形态D分布和功能2、变移上皮分布于 A气管B食管C膀胱D结肠 3、不属于上皮细胞侧面的细胞连接是 A桥粒B缝隙连接C质膜内褶D紧密连接 4、白纤维指的是 A胶原纤维B弹性纤维C网状纤维D胶原原纤维 5、某些细菌和癌细胞等可产生何种物质来破坏基质的分子筛结构,利于其扩散? A透明质酸酶B淀粉酶C碱性磷酸酶D酸性磷酸酶 6、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由以下哪个细胞形成? A成纤维细胞B白细胞C肥大细胞D淋巴细胞 7、与腱细胞构成肌腱的是 A胶原纤维B弹性纤维C网状纤维D胶原纤维束 8、血液属于何种组织? A结缔组织B肌组织C上皮组织D神经组织 9、微绒毛内纵行排列的结构是 A微管B微丝C中央乳糜管D毛细血管 10、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成纤维细胞B巨噬细胞C肥大细胞D浆细胞 11、不参与血-胸腺屏障的组成是 A有孔毛细血管内皮B内皮基质C血管周隙内的巨噬细胞D胸腺上皮细胞12、壁细胞的细胞内分泌小管减少时,以下增多的结构是 A线粒体B粗面内质网C微管泡系统D微绒毛 13、含有潘氏细胞的腺体是 A胃底腺B大肠腺C小肠腺D十二指肠腺 14、属于门管区内的结构是 A肝索B胆小管C窦周隙D小叶间动、静脉 15、生精小管内最不易见到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精子细胞D精原细胞 16、血液的组成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血浆和血细胞D血清和血细胞17、中性粒细胞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B细胞核分杆状核和分叶核 C能变形运动,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 D细胞质内含有20%的中性特殊颗粒和80%嗜天青颗粒 18、各类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嗜酸性粒细胞为5%~12% B嗜碱性粒细胞为0~1% C淋巴细胞为20%~30% D单核细胞为3%~8% 19、在长骨中,体积最大的细胞是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学科大专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是学习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组合课程,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的一门科学。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组织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则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人体"整体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与畸形;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应注意运用:①进化发展的观点: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学习本课程应运用发生发展的观点,适当联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知识,以帮助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形态和结构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机能活动又影响到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运用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③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或器官都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系统研究人体的组成与形态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式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五、课内学时分配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音像课27学时,实验课40学时,详见课程实施方案。 大纲本文

组织胚胎学知识点

组织胚胎学 一、上皮组织 1.一般特征 由许多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及少量细胞间质所组成 上皮组织细胞呈明显的极性 上皮组织中无血管分布,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功能 2.游离面微绒毛 纤毛 3.基膜基板 基底面网板 质膜内褶 半粒桥 二、结缔组织 1.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网状结缔组织 脂肪结缔组织 2.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基质较多、纤维较少、结构疏松、呈蜂窝状 胶原纤维 纤维弹性纤维 间质网状纤维 基质 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浆细胞 细胞肥大细胞 脂肪细胞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 3. LM:扁平、有突起、核膜、核仁较清楚、胞质嗜碱性成纤维细胞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生成三种纤维基质成分 LM:不规则形、伪足、核小、有吞噬颗粒 巨噬细胞(组织细胞) EM: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 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 LM:椭圆形、染色质呈车轮状偏于一侧、嗜碱性 浆细胞 EM:丰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 肥大细胞 LM:圆形、特殊颗粒嗜碱性 功能:合成分泌肝素、组肝、白三稀

4.软骨软骨组织 软骨膜 透明软骨 软骨分类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 5.骨板——骨胶纤维平行排列,借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形成薄板结构。 环骨板 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骨板之间,由10~20层同心排 列的骨板和中央管组成 间骨板 6.骨原细胞——梭形 骨细胞成骨细胞——柱形或椭圆形 骨细胞——扁椭圆形 硬骨细胞 7.血液细胞 LM:双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 EM:有核糖体、嗜酸性、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高电子密度均质状结构 功能:携带O2和CO2 LM:圆球形、核分2~4叶、胞内含粉红色颗粒 中性粒细胞 EM:中性颗粒、嗜天青颗粒、酶溶体 功能:吞噬细胞、防御 LM:圆形、核分2~3叶、一般分2叶、呈八字形、哑铃嗜酸性粒细胞状、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 EM:溶酶体、组胺酶 功能:吞噬抗原体复合物、杀灭寄生虫 LM:圆形、胞质内有嗜碱性颗粒 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EM: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白三稀 功能:产生肝素、组胺、白三稀 LM:圆形、核呈肾形、胞质呈兰色、嗜天青颗粒 单粒细胞 EM:溶酶体 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 LM: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凹陷、胞质嗜碱性、染成蔚蓝色淋巴细胞 EM:核糖体 功能:免疫 三、肌组织 1.骨骼肌 肌节定义: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一个肌节=1/2 I带+整个A带+1/2 I带 三联体位置:位于明带与暗带的交界处 组成: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 肌质网(肌浆网)位置:位于肌原纤维之间 组成:纵小管、终池、三联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