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记录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记录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记录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记录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 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如食物关系等。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第二单元光 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 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有时候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4、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光强热量就大,光弱热量就低。 5、物体吸收太阳光和热的多少和物体材料的特性、接受光的位置、角度有关。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类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获得更多的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就是一些成功的事例。 7、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沉和浮》习题 一、填空 1、放入水中不能分散开来的固体有的 会,有的会。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____ __有关。 3、把图中的两个塑料瓶放在水中,空塑料瓶 会,装满水的塑料瓶会。 而两个瓶子的相同, 不同,从而可以看出,体积相同 的物体,质量越容易上浮。 4、没有充气的游泳圈放在水中会, 充满气的游泳圈放在水中会。两 个游泳圈相同,不同,从 而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 易。 二、判断。 1、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力。() 2、质量大的物体容易下沉,质量小的物体容易上浮。

() 3、物体在气体中也有沉与浮的现象。 () 4、橡皮泥放入水中一定下沉。 () 5、生鸡蛋在自来水中会沉入水底,而放入盐水中会浮在水面。 ( )6、潜水艇是靠改变质量来控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 7、沉在水下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 8、木头是浮的,铁是沉的。 () 9、物体的沉浮和物体大小有关,和物体的轻重无关。 () 10、潜水艇可以改变自身的重量和大小在水里沉和浮。 () 11、改变浮标的重量可以使它上沉或下沉。 ()

12、大的马铃薯在水中会沉,小的马铃薯在水中会浮。() 13、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易浮在水面上。()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 三、选择题 1、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轻重 B、大小 2、马铃薯放在()里会浮。 A、清水 B、盐水 C、油 3、下面哪种液体的浮力最大() A、盐水 B、油 C、水银 4、下列几种物体会成到水底的是() A.木块 B、泡沫。 C、胡萝卜。 5、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是改变物体的()或()。A重量 B体积 C颜色 6、下面哪种方法可以使在清水中的马铃薯浮起来。() A往清水里加盐 B把水倒掉一些 C往清水里加清水7.胡萝卜在清水中会()。 A、上浮 B、下沉 C、既不上浮也不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实录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而且更深地认识到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科学探究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并学会给液滴加热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节课也给大家演个魔术。(出示两个水槽1号清水、2号盐水)看老师这里有两槽液体(出示一个小马铃薯)孩子们可能会说是土豆,告诉学生土豆的学名是马铃薯。(先把马铃薯放入1号水槽中——沉,吹口气说“变”,再放入2号水槽中——浮)这是怎么回事呢?(提出课题) 2、学生解放猜测发言。 (1)预设一:(有的学生会说到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浮。你是怎么知道的?科学讲究证据,你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2)预设二:如果学生没有提到盐水中浮则请一学生上来将一小马铃薯轻轻放入1号槽中。 你们认为马铃薯的沉浮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孩子们这时会说到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会说2号杯中放了盐。 师:你怎么知道2号杯中放了盐?(生:猜的)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3)预设三:你认为老师在2号槽中加了其他东西是不是?加了盐?你肯定我是加了盐吗?科学讲究证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确实加了东西?3、交流汇报想法。(说出猜测的理由) 生:用眼睛看颜色(同学走到台前看)颜色一样。 生:用鼻闻气味。(同学走到台前闻)都没有气味。 生:用手摸一下。(同学走到台前摸)手感都一样。 生:比较水的多少。(同学走到台前比较)水量一样。 生:用耳听一听。(同学走到台前听)都没有声音。 生:用嘴尝一尝味道。 师:在不知道实验液体是什么时,不能轻松用嘴尝不卫生。 生:把两盆水都放在太阳底下晒用蒸发方法来观察。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水被太阳晒干了,水里的东西就剩下了。 师:把水放在太阳底下,等它蒸发非常好。但是时间太长了。能不能使它干的快一点? 生:能、用火加热。 师:恩,用火加热在这里是个好办法。你能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实验一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使水快点蒸发完进行观察吗?那怎样加热?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 科学知识: 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实验中理解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中理解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引导学生学习溢水法测体积 科学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中获得数据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要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通过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实验数据—总结结论),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解释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中,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关于沉浮的现象。 教学重点: 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2个钩码、两个马铃薯、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一杯浓糖水、酒精、5个烧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两种液体:盐水与清水,分别将马铃薯放入其中,观察沉浮现象。复习巩固上一节课通过液滴加热法发现两杯液体不一样。提出问题: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为什么在不同液体中沉浮情况不一样? 新课讲授: 一、探究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 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由于用马铃薯不方便测量,所以先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每个小组都要做一组实验,获得一组实验数据,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七课【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了解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白要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假设和不断的实验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一个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教学难点】 1.加热时需注意的安全事项。 2.通过实验来不断证明自己的假设。 【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体沉浮的关注,一般只看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这一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一课,继续研究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沉浮的概念。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已包装好)、40克白糖(已包装好)、2只烧杯、一根筷子,打火机和小木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马铃薯 师:现在我要将它放在这杯水中,你们猜一猜,它会沉还是浮? 二、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三、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说明注意事项,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一勺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勺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四、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慢慢加盐,搅拌溶解。食盐

(完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集萃班级姓名 沉与浮单元概念 1、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沉的。 7、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也是浮的。 8、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9、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浮的。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1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1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14、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排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得货物就多。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向上的。 17、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18、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19、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20、漂浮在水面的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拉力+重力。 2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2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省力。 23、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排开的水量相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24、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有大小。 25、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26、除了盐水外,其他液体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7、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不一定能浮起来。 28、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不一定是盐。 29、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30、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 3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 32、如果1立方厘米的某物体的重量为1克,那么它在浓盐水中就会上浮。 33、比重计是一种能够比较每立方厘米液体轻重的仪器。 34、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浓盐水。 35、塑料块在食用油中会沉。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手将水面上的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4、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比较液体体积轻重的仪器叫比重计。 8、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热传导。 10、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_。 11、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12、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 1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_长短_和__方向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7、日晷利用光影计时,水钟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摆钟的出现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18、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 19、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 20、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膨胀_,受冷时体积__收缩_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_热胀冷缩_。 23、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4、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2牛__。 25、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 0度经线。 二、判断题: 1、沉在游泳池水底的实心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实验操作

实验名称:测量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课题和页码:《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19面 实验目的: 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等 实验步骤: 1、测出钩码在空气的重力。 2、分别测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的重力。 3、计算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拉力) 受到的浮力 我们的发现 现象和结论: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备注: 1、注意弹簧秤的调0。 2、浓盐水、浓糖水的浓度要大些,使实验对比更明显。

实验名称: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浓盐水的轻重 课题和页码:《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19-20面 实验目的: 1、知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实验器材:量筒、马铃薯、清水、浓盐水、天平 实验步骤: 1、把马铃薯放在烧杯里,用天平称出马铃薯的重量。 2、把马铃薯放入量筒,利用测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测出马铃薯的体积。 3、向量筒倒入和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清水,称出总重量,然后计算出清水的重量。 4、向量筒倒入和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浓盐水,并称出总重量,然后计算出浓盐水的重量。 5、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发现。 实验记录单: 马铃薯清水浓盐水 体积(毫升) 重量(克) 现象和结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备注: 1、本实验需要用到量筒和天平,如何规范使用要向学生做一简单说明。 2、可联系前一课马铃薯在淡盐水中没有浮起来,说明淡盐水比同体积的马铃薯要轻。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题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检测题题库 一、口试题。 第一单元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会发生改变吗? 答: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什么有关? 答:质量和体积。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怎样?轻的物体容易怎样?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怎样?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怎样? 答:沉,浮;沉,浮。 4.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什么来实现沉浮的? 答:轻重。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什么? 答:排开的水量。 6.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怎样?它的装载量也怎样? 答:上浮,增大。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什么? 答: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什么? 答: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9.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0.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什么测出浮力的大小? 答:测力计。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就会怎样?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怎样? 答: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2.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相同吗? 答:不同。 第二单元 13.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至少说三种) 答:运动、吃食物、用取暖器、晒太阳、烤火等都能让自己热起来。 14.衣服能给我们提供热量吗? 答:不能,衣服的作用是保温。 15.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怎样?轻的物体容易怎样?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怎样?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怎样? 答:沉,浮;沉,浮。 1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瓶里的液体不装满是给液体一定的空间,不要液体满出来。17.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它与水比有什么特别的区别? 答:有。空气的变化比水更明显,空气变化得更快。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思路 1、“运动和力”单元: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围绕小车的运动展开的探究和制作活动。 研究不同的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重力、弹力、反冲力) 研究小车载重以及摩擦力 研究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动力大小、小车重量和摩擦力的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设计和制造一辆小车,举办一个赛车会 2、“时间”单元:循着人类计量时间的技术发展史的轨迹,引领学生感受时间 并对不同类型的计时器展开充分的探索。 估算时间活动 探究时钟发明之前人类白天和夜间的计时方法 研究蜡烛钟、水钟、摆钟的计时原理 从摆钟的计时原理深入研究重力摆运动快慢的规律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加深认识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变化来测量时间,还会认识到一些有规律运动和变化的装置也可以计量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时器的计时准确性在不断提高。 3、“生物与环境”单元:侧重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从观察一处花丛开始,从花丛里动物的食物入手,研究生物之间的联系,探讨不同生物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从建造和观察生态瓶、改变生态瓶条件的观察活动,发展到探讨整个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认识。 4、“地球的运动”单元:引领学生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 从不同侧面对昼夜和四季现象进行探究和思考,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和逻辑推理的工具,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了解人类为认识这个客观事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从以上内容看出,本册教材的内容已从前出几册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物质的特性以及变化过渡到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方面。如: 相互关系:小车的运动速度和小车质量、摩擦力、动力大小的关系; 生物和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力摆的摆动快慢和摆线长短的关系; 昼夜和四季变化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 运动规律: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利用; 重力摆运动的规律以及利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二、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影响着物体的运动状态。物质的质量(载重)也影响着运动。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8课时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 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二、推测与验证: 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 3、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 4、如果要验证我们的推测,那么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5、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 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 6、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 三、判断塑料块的沉浮: 1、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判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2、观察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张图片,根据这些物体的沉浮关系,我们能判断这些物体的轻重吗?注意:判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 四、沉浮原理的应用: 比重计的作用可以教师讲解为主,或者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 五、整个单元的总结: 这是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的梳理和总结。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梳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

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 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 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 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 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 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 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 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 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形木块、A4纸、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手影游戏引入,利用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手影,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影子判断是什么小动物。让也有些会手影的学生上台来表演。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知识构建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不错,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的光源。实际上就是光源就是这两个同学说的。哪个学生再来总结一下光源的概念。 同学3: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知道了光源的概念,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呢? 全班同学一起判断。 三、实验探究 师:将一本书放在投影机和白板(屏)之间,学生能看到影子,书本向投影机方向移动时,会发现什么? 生:影子变大。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 1--4单元复习提纲1-2-3套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1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3、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到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很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3.通过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马铃薯的沉浮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1.出示马铃薯,让学生猜测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将马铃薯放入装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3.将马铃薯捞出来,对着它吹口气,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为什么老师对着马铃薯吹口气就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呢?大家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师: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老师表演魔术的破绽呢? 生:把马铃薯放回第一个烧杯,它还是沉,放入第二个烧杯它就浮了。 2、师:你来猜一猜,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跟马铃薯没有关系,是因为两只烧杯中的液体可能不一样。 3、师:都这么认为吗?(是的)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这两种液体是否相同呢? ①尝一尝(尝的方法不可取,因为在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液体时,就随便去尝,既不卫生也不安全,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②用看的方法。(我们一直在看,也没能看出来,看是不可能了。) ③闻一闻。(闻的方法也不行,没有特殊的气味区别。) ④用酒精灯烧。(师:在科学课中烧叫做加热) 现在最可取的检验方法就是用酒精灯加热两种液体了。 4、师:那么,用加热的方法来检验,你觉得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 生:酒精灯、火柴、塑料滴管、铁匙…… (教师引导补充完成实验材料,并展示) 5、师:在这个实验中你觉得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发言) 6、师:根据你们说的,老师帮大家把这个过程归纳为以下四个操作步骤:(出示操作步骤) ①用滴管分别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些液体,分别在两个药匙上各滴加2—3滴。两支滴管分开用。 ②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对药匙进行加热,待液体快要完全蒸发时停止加热。 ③用酒精灯盖熄灭火焰。 ④观察比较两个药匙上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学生按照试验要求完成实验做好实验记录,然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实验结束了,让我们来看看两个铁勺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