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大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电大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电大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电大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主观题共17题(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共题,每题5分)

8、福建书院有什么特色,对现代教育有什么启发?(参考《闽台文化探略》)答:福建书院始

建于唐,延续到清末。1、元代前以民办为主,元代开始官府逐渐加强对书院的控制。2、明代中叶后,以官办为主,逐步取代实际已趋衰亡的儒学,纳入官学系统,民办书院始终绵延不断。3、明代以前以讲学为主,是宋、明理学家讲学授徒、宣传学术思想和实践他们教育主张的场所。4、清代,除一部分仍保持教学与切磋学术的传统外,多数成为科举的附庸,以学习八股文写作以应科举为主课。5、有相当数量与书院性质相似而规模较小的私学和以个人读书为主或数人相聚读书,互为师友,或兼讲学授徒的书堂、书室。它们互相补充、促进,在官学以外形成另一更具活力的教育组织形式。6、福建书院的兴起与教育发展是同步的,其在福建教育史和中国书院史的地位不可小觑。福建书院的发展历程总体上与全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福建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福建书院又有个性化的一面,而且,福建区域内各地书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互有差异。启发:政府应大力支持教育事业,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风尚。千方百计吸引和留住优秀师资人才。对于家族式教育的重视应予保护。兴建各种学校,开放图书馆或网络、书籍经典共享。

最新闽台区域2012网考一、名词解释

1。闽台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宗教参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4。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5。文化分三个阶段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6。“戏状元饼”参考答案或提示:是中秋节食月饼之俗,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但围绕吃月饼展开的节俗当属闽南、台湾的“戏状元饼”最独特有趣,中秋戏饼在闽南、台湾历史悠久,。海峡两岸人们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玩起“戏饼”游戏。戏饼用的“会饼”由级别、大小不一的63个月饼组成,分为6种,模仿古代科举制四级考试,这种戏饼专用的“会饼”中秋节前在闽南、台湾许多饼店均大量制作。参加戏饼人数五六人为宜。开始时,取6个骰子放在大海碗里,轮流掷骰子,谁戏到约定俗成的点数就可得到不同级别的月饼。如果有谁幸运得中“状元”,双手捧着诱人食欲、蕴含吉兆的“状元饼”,一帮好友相拥回家,其情景如同古时中状元荣归故里,亲朋好友往往高兴得放鞭炮庆贺。

7。莆田妈祖金身巡台参考答案或提示:1997年1月24日至2月3日莆田妈祖金身出巡台湾,所到之处,都举行隆重的接驾、绕境、祀典、送驾仪式,妈祖金身驻跸的宫庙,更是人山人海。之后,妈祖巡台不断,抵台绕境为信徒祈福。

8。民间信仰参考答案或提示:民间信仰是一种既直接继承了原始宗教的许多特征,又深受人为宗教影响的民间普通信仰,民俗色彩特别浓厚。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源于原始宗教.保留有许多原始痕迹.如动物、植物崇拜等,同时又打上阶级社会的烙印,如神有等级等等,还受到了佛、道、儒的影响。尽管如此,民间信仰有许多方面毕竟不同于人为宗教,其无固定信仰对象、无统一教主、无严格的教理教义、无完整的经典、无清规戒律、无固定仪礼模式、无系统组织、无固定神职人员,无植很于传统文化和民俗之中,具有活动空间大影响范围广,信仰者从功利出发,是多神祟拜的现象。

9。归宁参考答案或提示:新娘出嫁后数日内由新郎陪同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归宁”。当日,新婚夫妇须由娘家弟妹前来迎接;须在日落前返回男家,据说这样才能有望生男孩。

10。打尾牙参考答案或提示:打尾牙,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这一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

11。禁忌参考答案或提示:禁忌,由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人们相信,触犯和接触到任何一条宗教规则和社会惯例中的禁忌,都将遭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自然、社会及自身的惩罚。禁忌产生于原始民族由于知识的贫乏,对于一种超自然力的崇信。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各种禁忌的约束。

12。开漳圣王参考答案或提示:原名陈元光,又称“陈圣公”,作为漳州的地方神被崇拜。686年,陈获旨得准开建漳州漳浦郡。在任20余年,勤于吏治,政绩卓著,对开发漳州有功,逝后

百姓立庙奉祀,称为开漳圣王。台湾省内,凡是闽南漳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都有开漳圣王的供奉。

13。拜年参考答案或提示:拜年又称“拜正”、“贺正”、“贺春”。拜年活动一般由初一延续到初五。初一祭祖之后,晚辈给长辈行跪拜礼,要说“拜年”,“长寿”之类的话。长辈受礼后,要给“红包”,即压岁钱。在家拜年后,一般同族的男子要到祠堂祖庙聚会,论资排辈,依次拜年,类似于现在的团拜。初二,已婚妇女要回娘家做客,拜祭祖宗。一般丈夫也要同行,故又称初二为“女婿日”。初一至初五期间,街头巷尾亲友熟人相见,彼此都非常客气亲热,打躬作揖,说些“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拜年习俗现仍然十分盛行,但不再行跪拜礼,而代之以鞠躬或握手;时间也不限于初一到初五,年前拜年,谓之“拜早年”,初五以后拜年,谓之“拜晚年”。

14。妈祖参考答案或提示:妈祖原名林黙,又称林默娘,莆田县湄洲人,传说她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她秉性聪颖,救人济世,拯救海难。升天后被渔民视为海航保护神。妈祖作为民间的海上女神,历史上又受到封建王朝的青睐,推波助澜,妈祖信仰不仅在东南沿海广为流传,而且被带往世界各地。每年妈祖的诞辰和忌辰,各地信徒都要到妈祖庙祭祀,有些还愿的信徒不远千里感到湄洲祖庙进香以示虔诚,这几年台湾的香客不断增长。

15。保生大帝参考答案或提示:保生大帝,医神普救众生,原名吴夲,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人,是闽台地区最有影响的医神。吴夲少年时时已精通药理医术,采药草炼丹煎药,以医济人无贵贱,手到病除,药到疾愈。宋代“妙道真人”,明代的“医灵妙道真君”、“万故土我极保生大帝”。吴夲遂由此被神化。保生大帝与妈祖、临水夫人,是闽台民间信奉的三大主神之一。福建南部泉州一带、台湾省北部以及东南亚地区泉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多建有奉祀保生大帝的庙观或殿堂。供奉保生大帝的庙宇通常被命名为慈济宫

16。临水夫人参考答案或提示:临水夫人本名陈靖姑,唐代福州下渡人。她的主要职能是“扶胎救产,保赤佑童”。福州一带多称为临水奶、天仙圣母等。临水夫人崇拜从唐代后期开始,宋代得到政府承认。

17。祭灶参考答案或提示:农历腊月二十四日祭祀灶神,简称“祭灶”。祭灶的习俗主要是拂尘、送灶。拂尘就是祭灶这天要打扫房屋院落,洗涤用具,尤其是厨房,从灶台到锅碗瓢盆、桌椅门窗,都要擦拭得干干净净。卫生搞完后,黄昏时分,便开始送灶。此时各家各户陈列供品,点烧香烛,燃放鞭炮,以送灶神上天。所谓送灶神上天,是把灶台上方贴的旧灶神像揭下来,连同从街上买来的画有靴帽衣甲、刀、箭和马匹的“甲马”一起烧掉,意为备好行装坐骑,送灶君上天述职,希望灶神能“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在福建,供灶神的祭品,除鸡、鸭、鱼肉等佳肴外,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饴糖或糖饼。据说糖可以黏住灶神的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而是从口甜到心,好话连篇。台湾祭灶习俗与福建基本相同,但没有献饴糖粘灶神口的习俗。

18。除夕参考答案或提示:腊月三十日(小年为二十九日)夜,旧年至此而除,故称为“除夕”,又叫“除夜”、“大年夜”。闽台方言称为“年兜”。“年兜”即年底之意。除夕这天,外出的人,除非万不得已,都要回家团圆。除夕之前,家家必须贴上春联、年画。黄昏时分,家家贴上新灶神像,算是接回灶神。接着,便是辞岁,即祭祀祖先和天地众神。在住宅正厅祖先灵位前和厅口各摆设一套供品,然后点烛、焚香、烧金,燃放鞭炮,由家长带领家人,向祖先和天地众神三拜九叩,祈福消灾,预祝来年平安幸福。入夜,人们在门外用柴草燃起火堆,大人、小孩在熊熊的火焰上方跳来跳去,谓之“跳火囤”,以攘除邪秽,驱逐恶鬼。是夜,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全

家团聚吃年夜饭,闽台方言称为“围炉”。年夜饭一般都极为丰盛,但不能全部吃完,要留待来年再吃。除夕晚上,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过年零用买糖果,叫做“过好新年,口袋有钱”。“压岁钱”古称“压祟钱”,有“镇压鬼祟”之意,以祝愿小孩吉祥安康。除夕晚上,年轻人通宵不睡,叫“守岁”,以为可以健康长寿。

19。清明节参考答案或提示: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祀祖。扫墓的时间,闽台各地互有差异,一般是在清明前后数日。扫墓的程序,一般是先清理墓边杂草,并给墓头添土;接着在墓上“压纸”,并在墓前摆放供品,点燃香烛,全家拜祭;最后是燃放鞭炮,焚烧纸钱,将供品弄成小块,撒在墓的四周。祭扫完毕,全家在墓地聚餐,分食供品。台湾同胞祖墓多在福建,清明时节回祖国大陆祭扫祖墓,现在两岸阻隔,每年仍有很多人回来扫墓,表现出深挚的故土情结和爱国情怀。

20。中秋节参考答案或提示: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的特点是“圆”,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所以又称“团圆节”。赏月、吃月饼、拜“月里娘娘”,是闽台中秋节的主要习俗。闽南、台湾民众习称月亮为“月娘妈”,对月十分崇拜,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要到月光照到的地方,摆上桌几,时令果品,敬奉月娘妈。这种敬月习俗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寄托。

21。谚语参考答案或提示:谚语,是群众创作并在口头上广为流传的一种简练通俗而富有哲理性的定型化语句。谚语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的谚语包括俗语和歇后语。狭义的谚语是指劳动人民总结生产斗争、和各种社会生活经验以及传统道德标准的富于教训意义的短小而形象的一种韵文体语。

22。泉州开元寺参考答案或提示:是众多木构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其特点一是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既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韵味,又有鲜明的闽南建筑风格。二是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23。雾峰林氏大宅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台湾台中县雾峰乡的,分为顶厝、下厝、莱园三大部分,下厝创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为清朝福建陆路、水陆提督林文察的宅第,面宽十一开间,分前后五进的宫保第,画栋雕梁,富丽堂皇,墙上和花窗嵌有青石平雕、浮雕、人物、山水、花鸟,与精美的木雕、漆雕、砖雕、灰雕交相辉映,为台湾最大古民宅之一。

24。台湾林本源邸宅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台北县板桥市西北的林本源邸宅及花园,为台湾最大的私人住宅,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分为“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白花厅”和花园等三大部分,分别落成于清道光、光绪年间。园内亭台楼阁左通右连,曲折回环。园中“汲古书屋”为“藏书之所,“方鉴斋”依地势凿池建榭,为观赏戏剧之处。其各类窗户图案、建筑物上的木雕、泥塑形态活泼、做工精细。整个邸宅与花园为典型闽南风格。据李乾朗考证,此为漳州建筑师所建的经典之作。

25。民间文学参考答案或提示:“民间文学”或称人民口头创作,它是指有别于作家书面文学的人民口头文学。是民间智能、民间知识之意。广义的民间文学包括了文学、民间风俗、民间知识、信仰等。

26。民间传说参考答案或提示: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闽台民间传说主要有人物传说和地方传说、原住民传说三个方面。

27。神话参考答案或提示: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极古老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记录了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理解,对于宇宙万物的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所表现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幻想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古老体裁之一,是古人对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的反映和折射。

28。泉州孔子庙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29。客家民歌参考答案或提示: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二、论述题

1.分析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举例说明。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在闽台

地理距离与特征,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概括闽台自然条件优势,比较其差异,谈谈你的体会。参考答案或提示:福建一、山岭众多。“东南山国”海拔200米以上山地丘陵地约占85%,主要有两列山脉:武夷山脉,戴云山脉。挡住北方寒流,无严寒,霜雪少。二、海岸绵长,闽海雄风”。海岸线三千多公里,全国第二,“弯”125个天良港湾。三、江河纵横。“闽水泱泱”在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河网密度大,“粗壮”,流量大。对比:黄河流域面积十二倍闽江,流量仅闽江的五分之四。台湾:面积:本岛约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4个岛屿。台湾岛北通东海,南接南海,亚太地区海、空运交通要道。地形

地貌丰富: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岛屿、纵谷与海岸,热带、亚热带、温带。山高坡陡,东西狭而南北长,全岛三分之二的高山林地,丘陵、平台高地、海岸平原及盆地,山脉纵贯南北。河道源短流急,快速流入海洋;

3。结合实际,请你对闽台区域文化做个简单的评价。(建议可以从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参考答案或提示: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一衣水,语言相通,习俗类同,骨肉相亲。福建、台湾的文化彼此间不断交融、演化。是在闽台两地人民所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它不是福建、台湾两省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闽台文化范围的人民在语言文字、民间信仰、戏剧音乐、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的共同的文化特质。闽台文化联系古今,既承袭了传统的性格,又在两岸社会的不断演进中发展、变迁着。闽台文化在漫长的交融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既有许多共同文化特征,又有若干差异的地域性文化,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特征,闽台文化特别富有开拓进取精神。闽台文化不断地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因此显得特别活跃和朝气蓬勃。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重节气操守、开放意识较强的地域文化,成为了中华灿烂文化的一个优秀的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闽台文化交流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闽台区域文化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化成为激活闽台区域经济发展,闽台文化产业合作理应成为未来闽台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加强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促进闽台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提高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闽台区域现实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源远流长的闽台关系和文化传统,从纵向讲,积淀丰厚,是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一支非常重要的缔造力量,蕴藏着巨大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为什么说宋代福建文化最为兴盛?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或提示:北宋时期福建路行政区划,设一府、五州、二军,皆为同一级行政机构,共八个,故福建号称“八闽”。由于长期北方汉人入闽,福建在隋唐及五代闽国时未受大的灾祸,再于由宋室南渡,政治中心转向东南,故宋代福建经济飞跃、文化发达,福建进士北宋时期2503人,南宋时期3482人,居于全国之首。北宋元丰时,福建户数居全国第八位;南宋嘉定时,福建的户数仅次于江西和两浙,居第三位。福建人位居宰辅之职的有18人,名列全国第三;《宋史》:“道学”、“儒林”列传的福建人有17人,位居全国之首。在闽文化史上,宋代福建文化最为兴盛,其主要特点如以下几个方面:闽学的产生和发展。北宋仁宗时期为闽学发展的萌芽,一批闽地学者注重对儒家经典研究,不重训诂重义理,提倡儒家道德,宣扬儒家“尽天知性”之说,强调儒家伦理常纲,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并热衷于授徒讲学。北宋末与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二程洛学入闽,在福建得以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淳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时期。朱熹对北宋以来的理学思潮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建立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闽学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佛教极为兴盛。宋代福建佛教加兴旺,其寺院之多为全国之冠。寺院经济发达,占据许多良田,许多达官文人都喜在寺院中设立自己读书处,以便攻读之余和高僧谈古论今,吟诵作诗。当时出现不少出家的女性,僧尼在闽南一带也发展速迅,仅泉州市区,就有“僧侣六千”,朱熹称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全国“僧三十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五人,尼六万一千二百三十九人,”福建僧尼为“七万一千八十人。”占全国的15。4%。刻书业为全国三大中心之一。宋代福建刻书的特点有四,一是地域广泛,其分布地点不但有各州府、军所在地,也有偏僻小县,几乎无处不刻书;福州地区和建阳地区刻书最盛,成为全国刻书中心。二是量大,如北宋时期福州雕版印刷的两部大藏经和一部道藏,总数达1。8万余卷,超越两个刻书中心浙江和四川。三是所刻内容广泛,有较流行的经史百家名著和诗文集,史书节本和诗文选本,时文科举应试之书、字书、韵书、类书、农医杂书等民间日常参考实用之书等。四是编篡形式时有创新,如字体多样,最早使用黑口与书耳、经注合刊等。

5。了解大陆洋务运动对近代台湾的发展的促进。参考答案或提示:近代台湾的发展并迈向近代化之路,与大陆的洋务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19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近20年内,

经过当时主持台湾新政的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等人的不懈努力,台湾的改革与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效,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沈葆桢于1866年至1874年任福州船政大臣,督办福州船政局。1874年他渡台筹办海防,采取种种措施,开启了近代台湾改革、建设的步伐。光绪元年清政府正式废止内地人民入台耕垦的禁令,为招募移民到台开垦,沈葆桢在台湾设立抚垦委员,管理开垦政务,规定凡应募者日给口粮人授地一甲,助以牛种农器,3年以后,始征其租。并先后在厦门、汕头、香港设立招垦局,招募大批大陆移民赴台垦殖。沈葆桢所采取的措施使台湾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丁日昌赴台后提出购铁甲船、练水雷军和枪炮队、修造新式炮台等建议,以加强海防;还主张修铁路、建电线、购机器,硫矿煤油樟脑茶铁诸利,亦应逐渐招商开拓,或借官本,或集公司,以图拓展台湾的洋务事业。1877年10月,台南至安平、旗后的陆上电线架设完成,设立台南、安平、旗后电报局,于11月对外营业。这是我国自办的最早电讯业。丁日昌把奖励移民作为治台的一项重点工作。他提出“抚番”开山善后章程21款,改善了原住民和汉族移民的关系。为进一步招募移民,丁日昌继续在厦门、汕头、香港设立抚垦局,官方派船接运移民,允许移民携眷入台。移民入台后,还配给耕牛农具和房舍。丁日昌不仅提倡垦荒和种植粮食作物,还鼓励和组织种植经济作物,开采矿产。在近代台湾发展史上,沈葆桢是近代化道路的开拓者,丁日昌继起筹划并积极落实,而刘铭传则进行了更广泛、更大胆的改革和实践。他为了巩固清政府在台湾的统治,防止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修筑炮台;修建军械机器局;架设电线;实行新法采煤;修筑铁路,开凿山路;开办新学堂等。刘铭传还成立轮船公司,开辟上海、香港、西贡、新加坡等航路;邮政局,办官医局、养老院等。至19世纪末,在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地区已从西部平原扩大东部偏僻的山区,开发面积占台湾地区土地的80%以上,还出现了台北、基隆、高雄、台南四大城市,台湾成为一个经济上、文化上都比较发达的省区,成为祖国东南的国防屏障。

6。概括郑氏政权时期的闽台关系与台湾建设发展。参考答案或提示: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给台湾地区的开发开创了崭新的局面。民族英雄郑成功是明清之际抗清名将,也是台湾省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对收复与开发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台胞尊称为“开台圣王”。他在收复台湾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开发台湾,以郑氏政权统治台湾的23年中,台湾普遍实行了与祖国大陆一样的政治、经济、法律及其它封建制度,使台湾地区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生活在统一的封建制度之下基层,加速了两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友好的民族关系的发展。这种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在当时台湾还停留在原始氏族社会以及广大土地尚未开辟的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时期内,还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台湾“从此进入封建制的大门”①。台湾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郑氏政权时期,台湾人口,除高山族外,汉族移民和郑氏官兵,约近20万人。这些人不仅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而且还带去了大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台湾经济进入了飞跃发展的时期。经过明郑20多年的大力开垦,原来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地方,逐渐变为良田,稻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谷米产量逐年递增;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使蔗糖生产迅速发展;冶铁技术的传入,改变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落后状况;晒法的传入,使台湾食盐的产量得到提高;渔业相应得到发展;原始森林也开始了有效的利用;海贸易的发展,使造船业繁荣。一些新的村镇也随之出现。开始时,拓殖区域限于承于府、安平镇附近,渐次向外拓展,南至凤山、恒春,北迄嘉义、云林、彰化、埔里社、苗栗、新竹、淡水、基隆各地。军民艰苦创业,为台湾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经过明郑几代的经营,台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外贸和文化教育,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出现了人畜兴旺,特产丰饶的繁荣景象。台湾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汉族和高山族人辛勤劳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与郑氏政权的推动分不开的。郑氏政权时间虽短,但在台湾地区开发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

7。如何从文化遗址中认识闽台人缘的密切关系?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人同缘,要追溯到原始人起源,在闽台两地发掘的文化遗址中分析,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己传到台湾。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

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左镇人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说明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

长滨文化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长滨文化说明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大坌坑文化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说明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圆山文化圆山文化,距今约4400—3100年,分布在台北盆地,延伸到北部沿海一带。石器多属磨制石器。出土的有段石锛与福建、广东等地出土的有段石锛都属于同一类型,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出土的陶器以棕灰色细砂陶为主。这些遗物同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大陆传播过来的。晚期出现少许青铜器,与商周时代的同类器近似。

凤鼻头文化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都归属凤鼻头文化。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石器多为磨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风鼻头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十分相似,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

8。概括清代(1840年前)的闽台移民状况。参考答案或提示: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后,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总兵官一员兵八千,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隶属福建省。从此,台湾在清朝政府统一的全国政权的统辖下,与祖国大陆之间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之间在各方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清政府在统一后的初期将郑氏官兵及部分移民迁回大陆,使台湾人口减少了一半。不久又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内地人移台湾。但台湾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强烈吸引着大陆沿海许多失去生计的百姓,他们冒着危险,偷渡入台。乾隆年间台湾人口增至912920人。但由于清政府一度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移民台湾(包括偷渡者)的汉人多为男性,移民台湾的汉人流动性较大,相当一部分是农忙时入台耕种,收成后即回福建与家人团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文化在台湾的全面传播。乾隆以后特别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清政府解除海禁后,大批妇女迁入台湾,与丈夫一道建设新家园,台湾开始从移民社会逐渐过渡到定居社会。台湾“商贾安于市,行旅安于途,舟车络绎,百贷麇至”。清初居台的汉人已从郑氏经营时的10万人增加到二、三十万人。18世纪中叶大陆移居台湾的人口已不下数十万,至嘉庆120多年间台湾汉族人口增加6倍多。台湾的汉族移民中,福建人约占83。1%,其中泉州籍约占44。8%,漳州籍约35。1%,汀州、龙岩、福州等籍约3。2%;其余为别省的移民。由于闽南人占台湾移民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历史也是福建文化移植到台湾并在台湾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诸如台湾移民大多数讲福建方言,闽南话几成为台湾通用的方

言;台湾移民社会基本上保留着闽南地区的饮食习惯、服饰文化、建筑风格、婚丧喜庆和岁时节庆风俗;台湾的文化娱乐如戏剧歌舞、儿童游戏以及宗教信仰等也由福建传入。

9。为什么说福建有“戏剧之乡”的美称?你对哪一种戏曲感兴趣?为什么?参考答案或提示:福建戏曲十分丰富,剧种有四、五十种之多,剧目数以万计,均为全国之冠,故有“戏剧之乡”的美称;福建戏曲源远流长,梨园戏、莆仙戏在宋代就形成,与温州杂剧一样是最早的南戏,被称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活化石”。福建戏曲在明、清时期逐渐定型,并随着移民传到台湾,成为闽台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闽台地方戏曲的繁荣,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宗教祭祀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闽台宗教极为发达,庙宇林立,神灵众多,祭祀频繁。老百姓为祈求神灵赐福,不但要虔诚膜拜,贡献丰盛的祭品,还要“演戏酬神”。早在南宋,这一传统就已形成。在漳州,而且在福州、泉州、莆田,演戏酬神,也蔚然成风,热闹非凡。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许多首诗作了生动的描写,“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闹未知。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可怜朴散非渠事,薄俗如今几偃师。”其二又云:“巫祝欢言岁事详,丛祠十里鼓箫忙”,记述了莆田演戏酬神的盛况。明清以来,这种演戏酬神的风气更盛。岁时节庆,如元宵、中秋等节日;神诞纪念日,如正月初九的“玉皇诞”、三月二十二的妈祖诞辰、七月八月做“普度”;祭祖和结婚要演戏,还可以理解,而办丧事也要演戏,如此频繁的祭祀活动需要演戏,当然促使剧种发展,戏班剧增,使闽台的戏曲十分繁荣。

10。福建传统音乐有哪些类型?你最喜欢哪一种?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或提示:福建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可分为四种类型,民俗型:如山歌、渔歌、儿歌宗教音乐等;雅集型:如福建南音、福州十番、莆田十音、闽西十班等;剧场型:戏曲音乐,如莆仙戏、梨园戏的音乐等;音乐会型的传统音乐:闽南筝派、闽派古琴等。民歌曲调优美,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分成福佬系民歌、客家山歌和高山族民歌三种。(一)福佬系民歌。台湾“福佬”,又有谐称“河洛”,多为民间小调,一般为七字句,每段四句,有褒歌、茶歌等。可自唱自乐,亦可对唱对答,内容多为劳动和爱情,旋律抒情哀怨的为多数,节奏活泼的具有讽刺性的滑稽歌。演唱时伴奏多用拉弦乐器。曲调是从泉州、漳州、厦门流传过去,闽南民歌《月光光》流行闽台两地,久唱不衰。台湾的儿歌和闽南地歌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天乌乌》、流行在泉州、漳州、厦门、台湾。台湾和闽南民歌中有着大量的情歌。两地情歌十分相似,七言一句,通体协调,节奏和谐,形式整齐,抒发了男女相爱之情,极尽情调。(二)客家民歌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都是福建省西南部和广东大埔、饶平过去的,并传去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在台湾流传的客家民歌:1,原型是福建永定山歌,2,台湾高屏客家民歌《摇篮曲》、与闽西上杭、连城山歌、北部客家山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3,台湾客家民歌与福建客家民歌相同点较多。4,有的山歌是从广东传入,闽粤客家民众的共同创作。(三)高山族民歌高山族音乐保留有古老的原始音乐成分。他们把音乐作为与神灵沟通的工具,体现了原始人类对神灵的畏惧和认为音乐可以通灵;音乐在族人中有很高的地位,具有生活性和全民性;他们的音乐体现团结奋斗的精神和粗犷豪放的性格;高山族的音乐丰富多彩“台湾原住民的歌谣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部分,蕴藏着浓郁的民族风味与乡土气息,且兼具华胄文化的精髓。

11。请概括闽台戏曲繁荣的原因。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地方戏曲的繁荣,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宗教祭祀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闽台宗教极为发达,庙宇林立,神灵众多,祭祀频繁。老百姓为祈求神灵赐福,不但要虔诚膜拜,贡献丰盛的祭品,还要“演戏酬神”。早在南宋,这一传统就已形成。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知漳州时就发布过《喻俗文》:“约束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聚敛财物,装弄傀儡。”到庆元三年(1197年)朱熹的

学生陈淳针对漳州城乡百戏盛行的情况,上书官府,要求“严禁止绝。”不但在漳州,而且在福州、泉州、莆田,演戏酬神,也蔚然成风,热闹非凡。明清以来,这种演戏酬神的风气更盛。岁时节庆,如元宵、中秋等节日;神诞纪念日,如正月初九的“玉皇诞”、三月二十二的妈祖诞辰、七月八月做“普度”;祭祖和结婚要演戏,还可以理解,而办丧事也要演戏,频繁的祭祀活动需要演戏,促使剧种发展,戏班剧增,使闽台的戏曲十分繁荣。

12。概括福建金石的特点,谈谈你对福建金石文化价值的认识。参考答案或提示:一、福建金石金少石多,金主要是钟,鼎只有梁代福州之定光塔鼎。而钟之中,铜钟为数不多,有以铁铸钟,以铁铸钱。这说明青铜文福建相当薄弱。二、福建金石出现甚晚,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几乎都是出土于近、现代,夏、商、周等时代的金石几乎没有出现。最早出现的是晋代政和护国寺的铜钟,而石碑最早的是晋太和二年的福州光孝观于山碑记。三、福建之金,历代铸造的甚少,从晋到明,年代可考者,晋一件,萧梁一件,隋一件,唐五代四件,宋十五件,明四件。以上现代出土者未计入。而石刻、石碑之类,却在唐以后大量出现,金之数量无法与之相比。四、福建石刻、石上题字题名、诗刻及碑记,于晚唐、五代始盛,至两宋而大盛,此后渐少。两宋时期的石刻、题字、题名等,以处所论,几乎占了一半。其数量可谓洋洋大观。其中以题名最多,达120处左右。五、福建碑刻中,据不完全统计,诗刻约有120处,碑记约有150篇。诗刻均在名山胜景之处,为诗人游览抒发吟兴之作。而碑记内容较为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作者多为官宦或有名望的士人。六、福建石刻、题字、题名,主要集中在名山大川及名胜地之处。福州鼓山、于山、乌石山,南安九日山、长汀苍玉洞、泉州清源山以及武夷山,都是石刻、题字、题名最为集中的地方。七、福建金石以地区论,主要集中在福州、泉州,其次为闽北、、莆田、汀州、漳州。这些地区在福建历史上开发较早,而且为地区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的中心。而闽东和今之三明地区则甚少,闽东地区只有数处而已。八、福建金石有相当数量与宗教有关。与道教庙、观有关者近30处,与佛教寺、院有关者更多,塔之碑记、碑铭有十多篇,其中有佛塔和比丘塔、经幢。九、福建金石不少与教育相关的。有关文庙和州、府,县学的有20多篇,还有记述武夷书院、泉山书院、勉斋书院、武夷精舍等碑记。这些碑记或为地方官员撰写,或记述地方官员倡建、倡修庙、学之事。十、福建金石之中属生活用器者甚少,石器只有石盆1、石炉2、石甑1、棋局石1,而石井、石井栏也不超过10个。

13。请概括闽台谚语的类型与特征。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谚语的类型与特征(1)关于人生关于人生与天理这方面的俗谚,大都是来自人民的生活经验与对生命的看法。内容包括:人生、家庭人伦类、教育孩子的谚语、家庭人伦、朋友关系。(2)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婚姻、家庭、家教、勤俭(3)关于谋生闽南话里面也有一些关于谋生方面的闽南谚语。闽南地区,特别是台湾很多人靠海为生,因此,形容渔民们工作的俗谚也就特别多。(4)关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在闽南、台湾还有一类的俗谚,是与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这些俗谚大部份都具有相当浓厚的乡土色彩,从这些俗谚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农村的生活情形。谚语不仅和生活相关联,更是农民们耕作的指标。谚语是农民们长期看天吃饭所得来的经验与智能,是闽南、台湾谚语的精髓。

14。闽南方言是怎样向台湾流播的?参考答案或提示:语言的载体是人,方言的传入和定位、定型,是随着移民播迁和聚居区的建立而逐渐形成的。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与福建的关系特别密切。由于台湾和福建一衣带水,地理相接,血缘亲近,语缘一致,从而演绎了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中原人南迁入闽,又从闽南东迁入台湾的漫长历程,因而,语言上就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从中原古汉语——闽南话——台湾省方言的清晰脉络。闽南人已经成了移居台湾的汉族的主体部分,总人数约占全岛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生产、生活、文化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综上可

见,闽南话是来自中原的河洛话,闽南人的根在中原,而台湾人的根又在闽南,“人同根,语同根”,表现了“闽台同文,两岸同根。”

15。发掘本地方言中称谓词、熟语、地名中具有闽台方言的共同特征的实例,并说明理由。(结合本地或家乡方言占10分)参考答案或提示:(1)称谓:由于传统封建礼制,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秩序,在闽台方言中也同样也保留了一套能区分血亲远近、辈份高低、年龄大小的严密系统。称呼亲属时,闽台方言称呼词的使用均以辈份高低为基本准则。但当遇到辈份与年龄不相应时,只以辈份称呼而不从年龄。因此,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遇到比其辈份高的年轻男女,面称其为“叔公”(祖父的弟弟)或“姑婆”(祖父的妹妹)之类的现象则司空见惯。(2)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由于熟语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以至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如成语,闽台方言中的成语也多呈四字格形式。因土生土长,说者多绘声绘色,听者也倍感亲切。(3)地名命名的共同特点地名一般由专名与通名两部分构成。闽台地名中的专名多采取闽台方言中对同类地形、地物的惯用指称为主要构词成分,再辅以大小、形状、方位、色彩以及姓氏、人名、数字等各种描写性成分,进行相互结合而加以命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闽台方言中称小块平地或略带倾斜的平坡为埔”,而两岸带词素“埔”的地名便不计其数。以地物命名的地名之中,以建筑物“厝”、“寮”为构词词素的地名在闽台方言中的数量颇为可观。两岸地名在命名上有相当数量的地名出现出相同、雷同的现象。现在台湾地名中,有不少地名是直接袭用福建省的。例如,在台湾省境内,台北有长泰和南靖、台南有诏安、台中有龙溪和德化、彰化和云林都有同安、云林有泉州、南投有平和、屏东有南安。福建闽南的地名在台湾比比皆是。

第15题。长滨文化

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由上可见,台湾在第四冰期同大陆相连的时候,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了。长滨文化的发现,使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5、为什么台湾民俗那么丰富,如果你去台湾,对哪些风俗感兴趣?为什么?答:一、台湾民俗丰富多彩的原因是:一是大陆民俗活动的翻版和复制,台湾的移民都是从大陆去的,大陆有多少民俗活动,台湾就有多少民俗活动,有的还在传承中不断完善。二是于无奈之中求平安的思想极为普遍,台湾先民在开拓台湾时,由于条件险恶,有些困难难以预测,有些事情更无法把握,只好求助于神灵及祖先保佑,于是大大地推动了各种民俗活动。三是心灵慰藉的要求,先民们经过艰苦创业,苦尽甘来,手上有了些钱,他们认为是神灵或祖先护佑,拜了之后心灵才会感到平安。四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居民开始并不熟热衷介入民俗活动,但别人都加入了,你不加入,万一家中出了事,会被认为是神灵怪罪,也就跟着介入了。五是不愿浮人好意,特别是一些要收费的民俗活动,左邻右舍都参加了,同事朋友也热衷于此,别人来约,往往不愿拂人好意也就参加了。六是与经济利益挂钩,特别一些地方举办的各种节,有借此推销本地特产、扩大本地知名度的意义,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①各种文化的兼容并蓄;②地处偏僻的自然环境;③极强的家庭观念。

二、通过学习闽台民俗文化,对台湾的布袋戏、春节、元宵节、台南的“蜂炮”等风俗产生较大兴趣。之所以喜欢台湾这些民俗,1、感觉像春节走亲访友拜年的风俗,有利于促进亲朋好友的感觉,增进之间的友谊,更加体现中国人一家人的情感,2、其他相关节日风俗,相当部分都很

多古老的娱乐项目,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更有力身体健康,同时也陶冶我们的情操,有效把中国的文化元素与我们的生活传承发展,推动中国文化完善和弘扬,3、我个人觉得台湾的风俗更具人文色彩,把人的现实中无法满足或者存在的隐患给予神灵或者子虚乌有的东西,让自己的心理得到慰藉,更好在现实社会中工作,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启迪我们心中要有信仰,风俗就是信仰的现实化,他是与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这是我对台湾风俗兴趣的原因所在。

6、诗钟竞咏是怎样产生的?你认为对现代娱乐活动是否有参考价值?答:闽台诗钟之盛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其多方面的原因:1、闽台闭塞的自然环境,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使中原文化原型得以较完整地保留。2、福建文人大量进入台湾,把诗钟带到台湾,并成为台湾诗钟发展的主力。3、日据时期,闽台诗人组织诗社,开展诗钟活动,以抒发亡国之恨。诗钟竞咏对现代娱乐活动具有较大参考价值:1、在台湾近代文学史上开创了诗社活动经常化、常规化的风气。2、促成台湾各地、各界文学爱好者的联谊;3、推出一批佳作名篇。4、具有抵御异族同化大文化上的反抗意义。

7、列出你知道的闽台美食习俗,你认为哪些传统美食可以传承和发展?(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答案)答:闽台美食习俗是中华饮食文化结构中的重要元素,通过个人的探究,目前我就有所知道的闽台美食习俗其中包括传统的习俗主食、肉食、蔬果、器用、好酒、嗜烟、饮宴、嚼槟榔、调味、食人等最具台湾原住民的饮食风俗,但是台湾的饮食风俗也有很多是从大陆移植过来的其中淮、粤、川、鲁这四大菜系在台湾得到发展和完善,台湾名产的的食品如米粉、面线和鱼丸都是由福建移民带入岛内的。我认为大部分从大陆饮食风俗和台湾相结合的,形成一种特有的饮食风俗,备受当今人们喜爱的,是可以长期的发展,同时那些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够带动两个民生建设,丰富我们饮食文化的习俗,我们要取之精华,继续发扬光大,推动闽台美食习俗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BD

第1题(已答)。布袋戏

【参考答案】

布袋戏或称掌中戏。福建掌中戏,产生在泉州一带,有三百年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漳、泉、潮掌艺名师辈出,随移民传入台湾,先有泉州调的,后有潮州调的。都属南管系统善于文戏,多节义和爱情故事,台湾目前分南管、北管和潮调三种布袋戏。

CH

第2题(未答)。出海大傩

【参考答案】

傩是古时驱除疫鬼的仪式,有天子傩和乡人傩之分。乡人傩在民间举行。在福建和台湾瘟疫比较流行,对人民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为驱疫保平安,沿袭古傩的某些形式,称之为出海大傩。在送瘟神疫鬼时,由20多人组成舟歌队,一人打鼓并领唱,其余人以号子伴唱,演唱者手持纸糊的船浆,边唱边作划船的样子。演唱内容均为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故事,配合舞蹈队表演,寓意以英灵来威慑瘟神疫鬼。

DB

第16题(已答)。大坌坑文化

【参考答案】

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

以渔猎、采集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FB

第5题(已答)。凤鼻头文化

【参考答案】

大坌坑文化结束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石器多为磨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风鼻头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十分相似,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

FY

第7题(已答)。方言飞地

【参考答案】

福建境内的诸种方言,也有插入省内其它方言区的方言飞地(即方言岛)。那里聚居的人在家说母语,出村说当地话。这些方言岛形成的历史,长的二三百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当地人大多还知道自己祖宗何时从何地因何故迁来的。就移民原因看,多是出外谋生,也有避难、逃荒或政府组织集体移民的。

FY

第14题(已答)。方言

【参考答案】

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具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它的内部发展规律是服从于全民共同语的,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于民族的统一标准。作为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二是属于同一古老语言发展的结果。

GS

第5题(已答)。官送

【参考答案】

由于台湾属福建管辖,未设乡试考场,故台湾的士子必须远赴福州应试。由于海峡内风急浪高,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里,经常发生应考士子船翻人亡的惨剧。从1874年开始,为了使应考者能够安全到达福州,每逢考期,清政府便派遣官轮将考生由台湾的淡水港护送至福州。这一举动被称为官送。

KJ

第10题(已答)。客家民歌

【参考答案】

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MJ

第6题(已答)。冒籍

【参考答案】

由于台湾地区的文化尚不发达,本地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多,来自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的读书人中稍通文墨者在原居住地参加考试料难以考取,便通过在台湾居住的同姓同宗之人,冒称为其弟、侄,然后以台湾士子的身份公然赴考。一旦考中,便迅即返归故里。从闽台科举考试长期以来是一体化关系的角度考察,冒籍也属正常现象。

MJ

第9题(已答)。民间传说

【参考答案】

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闽台民间传说主要有人物传说和地方传说、原住民传说三个方面。

MT

第9题(已答)。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

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QJ

第12题(已答)。区际司法协助

【参考答案】

是指同一主权国家内部不同法域或特定地区的司法机关之间的司法协助行为,即某地区司法机关接受另一地区司法机关的请求,在其管辖的区域内代为履行某些司法行为。闽台司法协助正是属于这种区际司法协助关系,它是海峡两岸在一国两制构想下逐步落实和发展起来的,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域之间在个主权,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发生的司法协助,是复合法域国家内部的司法协助。QZ

第13题(已答)。泉州孔子庙

【参考答案】

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QZ

第3题(已答)。泉州开元寺

【参考答案】

是众多木构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其特点一是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既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韵味,又有鲜明的闽南建筑风格。二是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TW

第4题(已答)。台湾林本源邸宅

【参考答案】

位于台北县板桥市西北的林本源邸宅及花园,为台湾最大的私人住宅,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分为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白花厅和花园等三大部分,分别落成于清道光、光绪年间。园内亭台楼阁左通右连,曲折回环。园中汲古书屋为藏书之所,方鉴斋依地势凿池建榭,为观赏戏剧之

处。其各类窗户图案、建筑物上的木雕、泥塑形态活泼、做工精细。整个邸宅与花园为典型闽南风格。据李乾朗考证,此为漳州建筑师所建的经典之作。

SD

第13题(已答)。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

【参考答案】

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SY

第8题(已答)。熟语

【参考答案】

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由于熟语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以至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闽台方言中的熟语为我们探寻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WH

第10题(已答)。文化

【参考答案】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WH

第11题(已答)。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XS

第11题(已答)。刑事诉讼管辖

【参考答案】

即司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受理范围上的分工。由于对司法机关这一概念两岸在理解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刑事诉讼管辖的定义也不同。在大陆,刑事诉讼管辖是指公检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受理范围上的权限划分,以及法院系统内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在台湾地区,则仅指法院系统内在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故亦称法院之管辖。

XZ

第6题(已答)。戏状元饼

【参考答案】

是中秋节食月饼之俗,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但围绕吃月饼展开的节俗当属闽南、台湾的戏状元饼最独特有趣,中秋戏饼在闽南、台湾历史悠久。海峡两岸人们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玩起戏饼游戏。戏饼用的会饼由级别、大小不一的63个月饼组成,分为6种,模仿古代科举制四级考试,这种戏饼专用的会饼中秋节前在闽南、台湾许多饼店均大量制作。参加戏饼人数五六人为宜。开始时,取6个骰子放在大海碗里,轮流掷骰子,谁戏到约定俗成的点数就可得到不同级别的月饼。

如果有谁幸运得中状元,双手捧着诱人食欲、蕴含吉兆的状元饼,一帮好友相拥回家,其情景如同古时中状元荣归故里,亲朋好友往往高兴得放鞭炮庆贺。

YS

第7题(已答)。圆山文化

【参考答案】

较大坌坑文化晚一些的圆山文化,距今约44003100年,代表遗址是台北市北端圆山贝丘上层。主要分布在台北盆地,延伸到北部沿海一带。石器多属磨制石器。出土的有段石锛与福建、广东等地出土的有段石锛都属于同一类型,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出土的陶器以棕灰色细砂陶为主。这些遗物同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能是从大陆传播过来的。晚期已出现少许青铜器,如大坌坑上层的一件两翼式青铜镞,与商周时代的同类器近似。ZG

第15题(已答)。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

【参考答案】

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求等。

ZH

第8题(已答)。郑和抵闽台

【参考答案】

永乐年间(14031424年),郑和下西洋,自江苏太仓开航以后,都要先到福建长乐一带停泊一段时间,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补给,然后才从福建起航远征。郑和的船队曾在台湾赤嵌汲水,并深入大冈山一带。郑和第7次(1431年)下西洋到过台江(即今台南、高雄之间海岸)。郑和船队中有许多福建人,他们随船队到达台湾、澎湖以后,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留在当地。郑和所率领的船队,对台湾地区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

ZJ

第12题(已答)。宗教

【参考答案】

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ZZ

第14题(已答)。左镇人

【参考答案】

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

二、论述题(共题,每题10分)

CN

第3题(已答)。从哪些方面理解闽台宗教的历史渊源?

【参考答案】

闽台宗教渊源流长,关系密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移民潮将闽地宗教带进台岛。福建向台湾的多次移民不仅推动了台湾的开发,也推动了台湾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前往台湾的福建移民将宗教信仰带进台岛,除了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信徒外,伊期兰教在明末有大批郑成功军中穆斯林随军定居台湾,明清时闽南一带穆斯林亦随着多次移民浪潮分批进入台湾的嘉义、鹿港等地

定居,有代表性的如福建惠安白奇回民郭姓移民台湾鹿港、基隆等地,约有七千余人。二、台湾的宗教仪礼大多源于福建。台湾的佛教仪礼大都来自福建,这是因为清代台湾出家人在本岛受戒有困难,于是纷纷渡海赴福州鼓山涌泉寺等大丛林受戒,当时受戒时间为每年阴历四月八日及十一月十七日,鼓山涌泉寺都广而告之,受戒回台后一切佛教仪礼皆依主庙之制。台湾道士法师从事法事的各种科仪本,绝大多数也是由福建传入的,其原因是这些科仪由福建道士直接传入台湾。道教于1590年传入台湾,传教者是出身福建漳州的闾山三奶派道士。三、闽台地缘的便利使两岸地宗教有一种天然联系。除了佛、道两教因地缘便利而成为台湾宗教的传播地外,天主教、基督教也因地缘便利长期互动。天主教于1619年传入台湾后,即以台湾为中转站向福建传教,如明末清初的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巴黎外方传教士赴福建传教,都是先到台湾而进入福建。台湾基督教因地缘关系由福建传进台湾。四、闽台两地宗教法脉相联。以佛教为例,台湾佛教法脉与福清黄檗寺、福州怡山西禅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关系密切,台湾佛教是源自中国佛教的有鼓山涌泉寺、怡山长庆及福清黄檗。台湾正统佛教都与福建佛教法脉相联,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五、闽台两地宗教场所之间关系密切。特别是佛、道两教,闽台两地不仅在寺观名称、建筑布局等相近,而且在香火上是一脉相承。台湾许多寺庙是福建寺庙的下院或廨院。如福建仅晋江安海龙山寺分支衍传的龙山寺在台湾就有410多座,其中最主要的有3座:台北万华区的龙山寺,为台北最古老的寺庙,至今这座山门外立有石碑,上刻衍自安海龙山祖寺。鹿港的龙山寺,其规模格局与安海龙山祖寺几乎一样。被称为台北三大庙门的台北艋舺龙山寺,至今香火鼎盛。⑾与福建有关的道教在台湾的道观,更是难以计数。六、闽台两地语言上的互通使传教较为便利。以道教为例,福建漳州的三奶派、泉州的徐甲派等从闽南传入台湾后,做法事时都用闽南话。台湾讲闽南语,纳入厦门宣教区,长老会传教士大熟悉闽南话,在赴台传教上有语言优势。传教士还编写了大量以厦门音为参照的读物以供在台湾传教之用,受到台湾居民欢迎。七、在宗教组织从属上关系密切。以天主教为例,1859年天主教再进入台湾时,将台湾划为福州教区;188年,福建分为福州、厦门两个教区,台湾教务正式划入厦门教区领导。1895年,台湾虽然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但台湾天主教仍划归福州主教区监管。八、闽台两地宗教在经济上互相支持。以佛教为例,福建许多佛寺的修建,就都得到台湾的支持,福州怡山西禅寺的修建就是在台湾的资助下得以完成的。福建僧人赴台湾募化建寺,已成为惯例。九、台湾的宗教教育直接受福建影响。以佛教为例,许多在闽地佛学院的法师赴台湾后大大推动了台湾的僧教育,如曾求学于闽佛学院的慈航法师赴台后,创建了台湾第一个佛学院台湾佛学院。

CM

第17题(已答)。从冒籍现象分析闽台科举考试制度的联系与交融。

【参考答案】

为了鼓励更多的台湾读书人到福州应考,福建的地方官员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开始,便不断地以奏折的形式,请求朝廷对台湾读书人网开一面,录取时给予倾斜。很快便得到礼部的赞同。设立保障名额大大鼓励了台湾士子的进取之心,有力地推动了台湾科举考试的发展,也使闽台之间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联系更加密切。推动了台湾地区文风的繁盛和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实行初期,由于台湾地区的文化尚不发达,本地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多,来自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的读书人中稍通文墨者在原居住地参加考试料难以考取,便通过在台湾居住的同姓同宗之人,冒称为其弟、侄,然后以台湾士子的身份公然赴考。一旦考中,便迅即返归故里。从闽台科举考试长期以来是一体化关系的角度考察,冒籍也属正常现象。数百年来,闽台同属一个行政区划,地缘相近,两地人员往来十分频繁。台湾的居民大多是早先福建移民的

后裔,与祖籍地有着各种联系,不少人甚至还具有同族、同宗、同姓等关系,两地士子同在一个乡试考场应试,语言、生活习俗几乎没什么两样。若没有这些因素,多数冒籍者便不可能成功。这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闽台两地关系之密切。

DB

第4题(未答)。对比闽台民间信仰,你是如何理解闽台民间信仰叶与根的关系?

【参考答案】

台湾民间信仰的分灵、进香与巡游,体现了闽台文化的根与叶、源与流的密切关系。早期移民入台时,对乡土神灵的信仰,不仅使之在精神得到依托,还巩固了移民群体的地缘关系。他们将祖地的乡土神灵如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神像或香火袋作为护身符以祈求保护,逐渐在台湾建立福建诸神的开基庙,再从中分灵到台湾各地,形成福建主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的三层关系网络,台湾庙宇分灵如同中国家族祭祀中的分灶火,除长子继承父亲的老灶外,其余诸子只从旧灶中取一些炭火放进自己家中的新灶,表示薪传不绝。经过分灵程序,确立分庙与主庙之间存在类似父子的关系。在大陆沿海普遍信奉的莆田籍妈祖被移民视为航海保护神,移民渡海来台湾的时候携带妈祖神像和神位,以求渡海平安,抵台后完全仿造大陆神庙样式在台建造妈祖庙,1983年台湾省的妈祖庙有515座,香火之旺盛在台湾众多的神灵中独占鳌头。在台南、鹿港、台北和淡水等地也有供奉观音菩萨的龙山寺,有440座之多,都是福建泉州供奉观音菩萨的龙山寺的分灵庙,其名称和建造式样与主庙一致,仿佛未曾离开故土。福建不同地域的神灵在台湾的开基庙及各地的分灵庙建立之后与福建主庙产生血统上的承袭关系,保持与主庙源头的联系与香火延续,定期到祖庙乞火,进香谒祖,参加主庙的祭典,就像诸子归祭祖坟、赴主屋或长子家中团聚一样,以示自己是主庙的直系后裔。台湾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信徒前往大陆祖庙朝拜,各寻其根,各祀其神。闽台庙宇间的绕境巡游仪式与中国古代中央巡狩四边相似,是对祖庙权威的确认,巡游的地方以此提高本地区的重要性,强调与祖庙的直属关系,大陆祖庙神灵金身巡游台湾分庙,成为祖庙与各地分庙的盛大祭典。进香谒祖不仅寄托着台湾同胞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还深刻反映出不同地方,同一群体的真实面貌,守护神的庙宇成为移民聚会活动的场所、传承家乡文化的载体、维系移民之间感情的纽带。

FX

第1题(已答)。1。分析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在闽台地理距离与特征,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GK

第16题(已答)。概括福建金石的特点,谈谈你对福建金石文化价值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福建金石金少石多,金主要是钟,鼎只有梁代福州之定光塔鼎。而钟之中,铜钟为数不多,有以铁铸钟,以铁铸钱。这说明青铜文福建相当薄弱。二、福建金石出现甚晚,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几乎都是出土于近、现代,夏、商、周等时代的金石几乎没有出现。最早出现的是晋代政和护国寺的铜钟,而石碑最早的是晋太和二年的福州光孝观于山碑记。三、福建之金,历代铸造的甚少,从晋到明,年代可考者,晋一件,萧梁一件,隋一件,唐五代四件,宋十五件,明四件。以上现代出土者未计入。而石刻、石碑之类,却在唐以后大量出现,金之数量无法与之相比。四、福建石刻、石上题字题名、诗刻及碑记,于晚唐、五代始盛,至两宋而大盛,此后渐少。两宋时期的石刻、题字、题名等,以处所论,几乎占了一半。其数量可谓洋洋大观。其中以题名最多,达120处左右。五、福建碑刻中,据不完全统计,诗刻约有120处,碑记约有150篇。诗刻均在名山胜景之处,为诗人游览抒发吟兴之作。而碑记内容较为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作者多为官宦或有名望的士人。六、福建石刻、题字、题名,主要集中在名山大川及名胜地之处。福州鼓山、于山、乌石山,南安九日山、长汀苍玉洞、泉州清源山以及武夷山,都是石刻、题字、题名最为集中的地方。七、福建金石以地区论,主要集中在福州、泉州,其次为闽北、、莆田、汀州、漳州。这些地区在福建历史上开发较早,而且为地区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的中心。而闽东和今之三明地区则甚少,闽东地区只有数处而已。八、福建金石有相当数量与宗教有关。与道教庙、观有关者近30处,与佛教寺、院有关者更多,塔之碑记、碑铭有十多篇,其中有佛塔和比丘塔、经幢。九、福建金石不少与教育相关的。有关文庙和州、府,县学的有20多篇,还有记述武夷书院、泉山书院、勉斋书院、武夷精舍等碑记。这些碑记或为地方官员撰写,或记述地方官员倡建、倡修庙、学之事。十、福建金石之中属生活用器者甚少,石器只有石盆1、石炉2、石甑1、棋局石1,而石井、石井栏也不超过10个。

WH

第2题(已答)。文化是什么?谈谈你对文化定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是人类创造产生并在传承中发展,既有纵向历史发展又有横向现实联系。文化的丰富性是根植于所属的地域、民族、社会的基础上的,文化是依照地域民族的特点而存在发展的;文化的长期性是以文化优化为条件,在社会群体的推动下文化的社会化形成过程,没有社会性的文化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模仿与重复,而是既有继承文化主流的坚定信心又有对文化支流的整治,继承前文化并有所突破;文化的教育性是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的,民族的认同、民族的凝聚,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化还给予人们以历史感、自豪感、使命感。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WM

第15题(已答)。为什么闽台民居有相似之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为什么闽台民居有相似之处,有何特点?因闽人入台,再因闽台在地理、气候、民俗等方面的相同点,闽台民居相同点是很明显的:第一,在布局上,闽台民居大都以中轴线,以厅堂为中心组织空间,一般组成封闭型的多院落的宅第,或三间张、或五间张,按房主的需要和经济、地位等因素,组成或二落,或三落等多院落,左右有护室。只是台湾的院落。规模不大,一般为前后两进,更加精致小巧。第二,在选向上,讲究风水,重视勘舆。如古代泉州人将东门视为鲤鱼头,

小东门视为嘴,太阳初升时,正对小东门,故泉州城属鲤鱼穴。据老一辈言,台北也属鲤鱼穴,与泉州一样,有紫气东来,西望瑶池,或坐东朝西,赚钱人不知之说。

一、名词解释

1。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2。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

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宗教

参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4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5。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二、论述题

1。分析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在闽台地理距离与特征,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

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

闽台文化:往年试卷(2010—2011年)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开放教育(本科)《闽台区域文化》模拟试题 一、填空 1.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 2.居住在福建境内的越人称“闽越”,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是以蛇为图腾和断发纹身,是一个善于舟楫的民族。 3. 隋朝时,陈棱从台湾掳回的数千人口,就近安置于福清县福庐山。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台湾人定居大陆(福建)沿海和第一次。 4. 13世纪末,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这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上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 5. 泉州自古佛教兴盛,被誉为“宗教博物馆”素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之称。 二、名词解释 1.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 答: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 打尾牙 答: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初二、十六以酒肉款待店员为“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祭祀土地公,店主祈求财运亨通。老板经理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 3. 禁忌 答:即“忌讳”,心理上以为忌讳的和言行上规定为不能说和不能做的便是禁忌。完整地表述就应该是:由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 三、论述题 1、概括台湾人与闽南人的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答:闽南人与台湾人的共同文化心理特征是在闽台文化的传承与交融中形成的,闽台文化养育着他们,闽台文化的地域特征塑造并影响着闽台人的心理行为方式,使闽台人的思想、信念、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区别于大陆内地其他文化的人。受海洋文化和移民历史的影响,闽台人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多以实际行动来检验,不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但是在务实的同时,往往又听命于神灵,这从闽台两地神灵庙宇之多,闽台人热衷算命当数全国第一,所以闽台人在认知、行为具有矛盾性。多元文化形成闽台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卷)与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1. 首创“飞白书”体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蔡邕 C. 锺繇 D. 刘德昇 2.《杂体诗》30首的作者是 1.00分 A. 谢朓 B. 谢灵运C. 江淹 D. 庾信 3.《贞观政要》的作者是 1.00分 A. 魏徵 B. 吴兢 C. 岑文本 D. 姚崇 4.被称为“北方书圣”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郑道昭 C. 锺繇 D. 孙过庭 5.被南阳人称为“召父”的召信臣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唐朝B. 西汉 C. 隋朝 D. 东汉 6.被后人称为“商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张仲景C. 范蠡 D. 吴道子 7.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作者是 1.00分 A. 锺繇 B. 蔡邕 C. 蔡文姬 D. 刘德昇 8.《祭十二郎文》的作者 1.00分 A. 白居易 B. 元稹 C. 韩愈 D. 元结 9.散文成就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 1.00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韩愈 D. 李商隐 10.《壮悔堂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史可法B. 侯方域 C. 彭而述 D. 王铎 11.《驴山公九锡文》的作者是 1.00分 A. 范缜 B. 谢灵运 C. 袁淑 D. 谢朓 12.《治安策》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非子 B. 李斯 C. 蔡邕D. 贾谊 13.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的作者是 1.00分 A. 郭熙 B. 李迪 C. 李唐 D. 吴道子 14.被后人称为“科圣”的是 1.00分 A. 郑国 B. 李诫 C. 褚少孙D. 张衡 15.《述归赋》的作者是 1.00分 A. 耿介 B. 高拱 C. 何景明 D. 吕坤 16.在宋代使“隶法复兴”书法家是 1.00分 A. 黄庭坚 B. 蔡襄 C. 王洙 D. 苏轼 17.游记散文《茅阁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愈 B. 萧颖士C. 元结 D. 贾至 18.《大任先生传》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斯 B. 蔡邕 C. 贾谊 D. 阮籍 19.《神灭论》的作者是 1.00分 A. 袁淑 B. 谢灵运 C. 蔡邕D. 范缜 20.被称作“红杏尚书”的诗人是 1.00分 A. 程颢 B. 宋庠 C. 程颐 D. 宋祁 21.被称为“成周”的城市是 1.00分 A. 登封B. 洛阳 C. 开封 D. 商丘 22.被后人称为的“诗圣”的是 1.00分 A. 白居易B. 杜甫 C. 李贺 D. 李商隐 23.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迪 B. 李唐 C. 吴道子D. 荆浩 24.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郑韩文化 B. 河洛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陈宋文化 25.被后人称为“字圣”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 B. 锺繇 C. 吴道子D. 许慎 26.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郑国 C. 李诫 D. 张仲景 27.被称为“行书鼻祖”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蔡邕B. 刘德昇 C. 褚遂良 D. 锺繇 28.洛阳首作为国都的朝代是 1.00分 A. 西周 B. 东汉 C. 西汉 D. 东周 29.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河洛文化B. 陈宋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郑韩文化 30.自号“安乐先生”的是 1.00分 A. 张载 B. 程颢 C. 邵雍 D. 程颐 31.被书坛誉为“楷书之祖”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锺繇 C. 蔡邕 D. 刘德昇 32.广义的中原指 1.00分 A. 河南省 B. 黄河中游地区 C. 黄河中上游地区D. 黄河中下游地区 33.《苏学士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苏轼 B. 苏辙C. 苏舜钦 D. 苏洵 34.中原被称为“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 1.00分 A. 豫东 B. 豫北 C. 豫中D. 豫南 35.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 1.00分 A. 审美文化遗产 B. 伦理文化遗产 C.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D. 无形遗产 36.“南宋四家”属于中原画家的是 1.00分 A. 马远 B. 刘松年 C. 李唐 D. 夏圭 37.“画圣”吴道子为 1.00分 A. 晋涅阳人B. 唐阳翟人 C. 隋汝南人 D. 宋白波人 38.被南阳人称为“杜母”的杜诗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东汉 B. 唐朝 C. 隋朝 D. 西汉 39.《书谱》的作者是 1.00分 A. 郑道昭 B. 褚遂良C. 孙过庭 D. 王洙 40.画家宗炳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宋 B. 西晋 C. 东晋 D. 唐 1.孔子还乡祠位于 2.00分 A. 今夏邑县 B. 今淮阳县 C. 今永城市 D. 今睢县 2.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弟子是 2.00分 A. 子贡 B. 子张 C. 曾参 D. 子夏 3.庄子所属的时代是 2.00分 A. 秦朝 B. 春秋时期 C. 西汉D. 战国时代

闽台区域文化形成性考核答案

闽台区域文化形成学作业(第1—3 章) (一、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 3 万至 2 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 万多年。 3、台湾文化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二、简答 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最新电大-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任务作业1-3参考答案资料

7864_闽台区域文化课程形考 任务1 一、名词解释(共12题,每题5分) 1、大坌坑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2、长滨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由上可见,台湾在第四冰期同大陆相连的时候,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了。长滨文化的发现,使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3、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 参考答案或提示: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求”,在东汉、两晋南北朝时称夷洲,三国时期称琉球,隋、唐、宋、元朝时称琉求,明朝时称东番,清朝属福建,设立台湾府。1885年台湾建省。 4、凤鼻头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大坌坑文化结束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石器多为磨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风鼻头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十分相似,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 5、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6、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电大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1

电大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1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 第一次作业任务: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早在10万年前,山西这块土地上就繁衍、生息着中华民族的先祖,她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远古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文化遗存。(错误) 2、从人类的出现到国家的产生,在山西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发展序列。(正确) 3、山西,不但是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又因创立华夏文明的帝王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活动中心都在晋南,因而晋南又是“帝王所都”。(正确) 4、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最后阶段,与地质学上的第四纪更新世大致相当。(错误) 5、人类自身的体质演进也经历了猿人、类人猿、新人三个阶段。(错误) 6、山西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相当广泛,其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文化年代衔接,历史脉络清晰,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正确) 7、在旷古而久远的旧石器时代,山西地区曾是中国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的集中地带,也是我们民族的先民们最早开发的地区之。(错误)

8、西侯度遗址位于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以北约10公里处的西侯度村一带,距今约180万年,(正确) 9、下川遗址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一处文化遗址,而且也是世界范围最古老的文化遗址之一。(错误) 10、从动物群生态分析,旧石器时的晋南应是四季分明的疏林草原环境。(正确) 11、考古学家称之为“大石器传统”,“西侯度人便是大石器传统的开山之祖”。(正确) 12、从西侯度人石器的打制技术来看,她们已经采用了锤击、碰砧、砸击的三种方法,用这些方法从石材上获取石片,再将这些石片加工成石器,考古学家称这为“石片文化传统”。(正确) 13、下川的石片文化,为探索人类石片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而也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石片技术的国家。(错误)14、被火烧过的兽骨、鹿角和马牙化石,是龙山发现的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类文化遗物,它证明西侯度人当时已经开始用火。(错误)15、五、六十万年前曾经生活在西侯度的“北京人”也使用火,但在北京人用火的遗迹中发现有成堆的灰烬,不使火到处蔓延。(错误) 16、北京人不但已经使用了火,而且还懂得用篝火的方法保持火种,以控制火的使用,也就是已经初步认识和掌握了火的一般规律,可见绝不是处于用火的起步阶段,在此以前,肯定还走过了十分漫长的用火道路。(正确)

2015福建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1)

2015福建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1)第 1 大题:名词解释 1 . (10分) 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 . (10分)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 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 (10分) 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4 . (10分) 宗教 参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5. (10分) 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第 2 大题论述题 1 . (80分) 1.分析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在闽台地理距离与特征,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

天津电大《地域文化》答案

一.判断题 第一测试 1.中国第一所培养陆军军官的院校天津武警学堂创建于1885年。错误 2.12月25日是天津的诞辰之日。错误 3.明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水陆码头。错误 4.天津城市的风云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正确 5.中国最早的城市公交系统始于天津的无轨电车。错误 6.天津地热资源具有埋藏深,水质好的特点。 错误 7.天津早在1987年就被列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错误 8.天津义和团的首领曹福田在吕祖堂设立了总坛口。正确 9.1406年,朱棣下令设立了“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错误 10.引岸专商制度阻碍了天津经济的发展。错误 11.天津沽塘耕植畜牧公司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农场。正确 12.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使大沽口陷落,天津门户洞开。错误 13.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正确 14.通过《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实现了开辟天津为通商口岸的梦想。正确 15.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中唯一一次的重大胜利。错误 16.1404年的设卫筑城是天津城市史的原点。对 17.李鸿章在紫竹林、天津之间试架电报线路,这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电报。错误 18.天津港目前已经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正确 19.天津的路虽曲折难记,实际是有规律的。南北向为“道”,东西向为“路”。错误 20.1862年12月,被命名为“胜利后母堂”的大教堂落成。中国人称之为“望海楼教堂”或“河楼教堂”。正确 第二次测试 1.1916年10月25日天津各界八千多民众在鼓楼集会,成立了天津民众大会。错误 2.天津解放的当天,以黄克诚为市长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正确 3.天津最著名的两个天后宫为:灵慈宫、大刀宫。正确 4.北京是我国近代航运事业的决策中心和重要发源地。错误 5.津浦铁路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自办的铁路 正确 6.1903年天津成立了商务总会。错误 7.为了保证漕船运粮安全,金朝在武清和柳口派驻了“巡检”。正确 8.1912年1月天津暗杀团成立,团长为直隶无极人薛成华。错误 9.商业销售与建筑风格为劝业场带来了大量客源和丰厚的利润。错误 10.天津商会的爱国主义壮举突出表现在1916年的老西开事件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正确11.天津新“八大家”中孙胡两家合办的敦庆隆绸缎庄落户于估衣街。错误 12.“五四运动”是以工人阶级为先导,以学生为主力的一场反帝爱国革命运动。错误 13.1881年5月13日,中国最早的货运铁路唐胥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同年11月8日举行了通车典礼。正确 14.塘沽新港举行典礼是天津港由河港向海港转折的重要标志。正确 15.谦祥益是山东孟氏创办的“祥”字号之一。正确 16.用于转运的粮仓被称为“水次仓”。正确 17.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天妃宫,妈祖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正确 18.天津“八大家”不都是以盐、粮为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的。错误 19.宝成纱厂党支部是天津工人的第一个党支部。正确 20.1949年1月1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成立。 正确 第三次测试 1.天津的典当业兴起于明代,但有文字记载始于清朝。正确 2.1878年3月23日,天津海关书信馆开始收寄华洋公众信件,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的诞生,这一天成为中国近代邮政的创办日。正确 3.天津商业繁荣的标志是集市的增多和繁华商业区的形成。正确 4.天津是近代中国外交和对外商务活动的中心。正确 5.民国初年,政府颁布了若干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正确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整理

闽台区域文化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 年前,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 3 万至2 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 万多年。 3、台湾文化------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5、打尾牙----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这一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 6、婚嫁六礼------早在周代就确立了婚嫁程序中的“六礼”:纳彩(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姓名和生辰)、纳青(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设有一套繁文缛节。明清以后,福建婚嫁风俗虽有变化,不尽相同,但仍旧习难改,总体上仍取六礼之意,从议婚到成婚,通常要经过提亲、合婚、相亲、定亲、送聘、送日子、送嫁、迎亲、婚礼、归宁等程序。 7、放王船------王船多半有福建沿海一带放出,通常置三尊王爷神像于船上,并在各神像上写上王爷名字,船上载有一切日常用具、粮食和白羊一只,放行海上任其漂流沉没,寓意瘟疫葬身大海,即可保健康平安。 8、诗钟----诗钟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又有关于时、体、题、韵的严格规定和各种颇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项目,限时咏作,分等奖励。诗钟有笼纱、嵌珠二格,嵌珠即折枝之异名,但当时人们往往不称嵌珠,而更经常使用折枝之名称。 9、地方传说----地方传说包括地方山川风景、地名古刹、特产工艺、风俗民情等内容,大多有所寄托,乃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 10、南音----福建南音,亦称“弦管”。为中原古乐,原名…五音?,又称南乐。其乐风承袭隋唐之清乐,大曲,有高雅,敦厚的文士风格。有严格的组织形式、传承方式和演唱规则,是属于高雅的古老乐种。它由指、谱、曲三部分组成。南音在台湾称为“南管”。既指乐曲,也指戏曲。南音传入台湾的第一站是鹿港,由泉州人带到鹿港。现在不但还在演唱、演奏,而且还深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在台湾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电大标准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4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 第四次作业任务: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汉高祖二年,刘邦乘项羽攻打田荣之际,采纳韩信的建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晋。(错误) 2、韩信大军横扫河东,河东52城尽数攻占,韩信在这里设置了汉的河东郡,这是刘邦直接统治山西的开始。(正确) 3、井陉之战的胜利,使赵归属西汉王朝的统辖,汉又设置了太原郡和上党郡。(正确) 4、西汉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汉承秦制”。(正确) 5、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又立第4子刘恒为代王,其封地领有太原郡、雁门郡、代郡,共辖53县。初都晋阳,后徙都中都(今山西榆次)。(正确) 6、吕后死,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大臣在诛灭诸吕势力之后,一致主张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正确) 7、刘恒得知拥立是真之后,刘恒才赴京即位,是为汉文帝。(正确) 8、汉武帝在位23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使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形成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错误) 9、山西不仅是汉文帝的发迹之地,也是保卫京师的边陲要地,汉文帝在他在位的23年时间里,曾先后2次巡游山西。(错误)

10、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文帝出京东巡,在太原居留十余天,召见代国旧臣,给予丰厚赏赐,还免除晋阳、中都百姓三年租税。(正确) 11、汉文帝四次巡视,对于显示皇恩、鼓舞民心、稳定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正确) 12、汉武帝在称帝的第二年(前178),封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把代国一分为二。(错误) 13、“白登之围”迫使刘邦放弃了进击匈奴的计划,采用娄敬建议的“和亲”政策。(正确) 14、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汉朝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中央集权大大加强,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反击匈奴的条件已完全成熟,汉武帝决定抛弃“和亲”政策,展开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反击匈奴战争的序幕是从山东拉开的。(错误) 15、马邑之谋掀开了反击匈奴大战的序幕。(正确)。 16、,在汉匈战争中,为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就是河东人卫青、霍去病。(正确) 17、卫青是随着他父亲地位的变化才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但他本人绝非无能之辈,他能征善战,大破匈奴,为西汉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错误) 18、卫青,西汉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正确) 19、霍去病,河东平阳人。父亲霍仲孺,原是平阳县小吏,母亲就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正确)

《闽台区域文化》复习纲要

开放教育公共管理(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法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 《闽台区域文化》考试纲要 一、考试对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法学、行政管理五个专业本科水平的学员。 二、考试课程名称与考试方式 开放教育教育管理、小学教育、汉语言、法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闽台区域文化》课程考试形式:开卷笔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三、本课程考试内容、基本要求与复习方法建议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闽台区域文化》课程知识的全面、系统、综合掌握的情况,在考试过程中检验学生对闽台文化的基础常识,发展变化、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储备的水平,测量学生通过学习《闽台区域理论》在文化知识拓展、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考核要求掌握的内容是各章中基本常识和重要理论,拓展应用是要求学员在掌握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得出新认识,促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考试以重点掌握、识记名词、拓展应用的内容为主,了解的内容作为常识性内容不作为考核要求。在复习阶段要学员以一种主人翁的精神、怀着对闽台两地深厚的感情,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围绕学习主教材,参考网上相关学习资源,结合面授辅导要点,从本地乡土文化出发拓展对闽文化的进一步认识,紧扣复习纲要,广泛阅读课内外教学资料,熟读教材,结合平时作业多做练习,积累相关实例,进行分析,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主动向老师求教,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在考试过程中,要求同学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科学严谨的作风,结合实践、积极思考,依照考试要求,沉着冷静、准确作答。在考试中要灵活运用作答技巧,注意跨章节内容的综合、概括分析,能够结合本地文化内容灵活迁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四、考试试题的命题原则、基本题型和所占分数比例 考试命题原则遵循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主要考核内容在文字教材内容范围内,少数内容将涉及闽台区域文化课外相关的本地文化或家乡文化内容。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30%、填空20%、问答占30%、知识拓展分析占20%四种类型,名词解释以教材内容、复习大纲中的理解、重点名词内容为主,考核基本常识。简答、论述题以重点掌握内容为主,考核学员对闽台区域文化各个领域的文化价值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拓展以

闽台文化作业答案

闽台文化作业答案 闽台区域文化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 “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 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 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 “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 1万多年。 3、台湾文化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

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二、简答 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 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 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 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 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您认为闽南人与台湾人有哪些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闽南人与台湾人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1、闽台人均有族群迁徙为主,以地缘、血缘关系聚居,较为完整地保持了祖籍的风俗习惯、语言的传统。2、闽台人 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戏曲、生活习俗,对人生价值的总的、根本的看法近似,乐于在拚搏中体会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安土重迁,认为改造命运的主动权在 自己,不惜以生命作代价,换取财富与新境界。3、闽台人的情感敏感外露、

电大地域文化答案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学号 学校成绩

一、简答题 1、简述满族文化 答:满族又称满洲(满语意为"吉祥"的意思),1911年辛亥革命后,官方将“满洲族”改为“满族”。一、不循汉制,别具风流。1、八旗制度与旗民二重制。2、骑射与国语3、服饰与饮食。4、崇信萨满二、以文治汉,满汉一家。1、重视文教,尊孔崇儒。2、重视文艺,成就辉煌。满族文化对于汉家文明的汲取还体现在清以来文学、艺术创作所取得的灿烂成就。 2、“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答:"闯关东"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对黑龙江乃至东北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迁人,改变了黑龙江长期以来以牧业和渔猎为主的生产结构,带来了关内的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作物的品种,将北疆荒原变为世界瞩目的大粮仓,同时也促进了黑龙江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其次",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内涵。关内移民带来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原礼仪传统、道德观念及风俗信仰,构筑了黑土文化的骨髓。关内民间艺人的到来催生了鲜活的东北民间艺术,典型的就要数二人转和东北大秧歌。最后",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方言是"南腔"与"北调"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系统,而这种"融合"是各地移民与原住民共同生产、生活的需要。东北方言质朴而纯真,不矫揉造作,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 3、简述北大荒开发创业文化 答:在中国北方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有一块南北长10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总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的中国最大的平原一一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东北部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之间的一块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则为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虽然这里也曾与中原地区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却从没有被主流文化正式接纳。每每提到北大荒,在人们脑海中往往出现的是与贫困、荒芜联系在一起的景象,尤其是以松嫩平原北部和整个三江平原为甚,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都是人烟稀少,荒草满地。新中国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 第1 大题名词解释0分1 . (10分) 客家民歌 参考答案或提示: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学员答案==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可得分数:确定2 . (10分) 泉州孔子庙 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

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学员答案==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可得分数:确定第2 大题论述题0分1 . (80分) 1.发掘本地方言中称谓词、熟语、地名中具有闽台方言的共同特征的实例,并说明理由。(结合本地或家乡方言占10分) 参考答案或提示:(1)称谓:由于传统封建礼制,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秩序,在闽台方言中也同样也保留了一套能区分血亲远近、辈份高低、年龄大小的严密系统。称呼亲属时,闽台方言称呼词的使用均以辈份高低为基本准则。但当遇到辈份与年龄不相应时,只以辈份称呼而不从年龄。因此,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遇到比其辈份高的年轻男女,面称其为“叔公”(祖父的弟弟)或“姑婆”(祖父的妹妹)之类的现象则司空见惯。 (2)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由于熟语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以至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如成语,闽台方言中的成语也多呈四字格形式。因土生土长,说者多绘声绘色,听者也

地域文化闽台经济与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1总共28 题, 第1 题(已答). 宋时大陆与台澎之间的经济贸易已十分繁盛,当然这种贸易主要还是发生在()之间。 A. 大陆人民和南洋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B. 大陆人民 C. 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D. 大陆人民和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参考答案】D 第2 题(已答). 2007年,闽北籍台资投资兴办了(),该校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闽北唯一的一所承接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学校,同时也被福建省台联选定为全省首家台胞培训基地。 A. 武夷学院 B. 华侨大学 C. 龙岩学院 D. 厦门大学 【参考答案】A 第3 题(已答). 至(),福建居民对台湾居民的民风习俗、生产技术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济交往也进一步密切。此时台湾已成为中央王朝的羁属,但是中央王朝对台湾的管辖还是松散而不得力的。 A. 秦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参考答案】B 第4 题(已答). 清末及民国时期,不属于福建与台湾的海上交通主要线路的是() A. 福州与台湾航线 B. 厦门与台湾航线 C. 泉州与台湾航线 D. 除汽船定期航班外,福建的帆船穿越台湾海峡,从事航运贸易,获利颇丰【参考答案】C 第5 题(已答). 历经10多年倾力打造,()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与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简称“鞋博会”)两大展会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参展、参观的境外企业和客商比例逐年递增。 A. 福州 B. 厦门 C. 泉州 D. 莆田 1

【参考答案】C 第6 题(已答). 龙岩市利用台资的企业以()企业为多。 A. 资源型 B. 技术型 C. 资金型 D. 互补型 【参考答案】A 第7题(已答). ()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台湾人民祖籍地有许多源于此地,两地人民情同手足。 A. 福州 B. 厦门 C. 泉州 D. 漳州 【参考答案】B 第8 题(已答). 古代,闽南和台湾都出现了经营海峡两岸贸易的商业组织是() A. 榷货务 B. 郊行 C. 巡检司 D. 市舶司【参考答案】B 第9 题(已答). ()对台小额贸易量一直稳居大陆县级第一,年贸易额约占福建的三分之一,为福建最大的对台贸易港之一。 A. 霞浦 B. 杏林 C. 福清 D. 东山 【参考答案】D 第10 题(已答). ()成立“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台商投资区等,通过举办两岸林博会、海峡两岸乡镇对口交流会、两岸特色乡镇交流会等,加强两地的经贸关系。 A. 福州 B. 南平 C. 三明 D. 龙岩 【参考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共8 题,每题 5 分) 第11题(已答). 以下关于明代闽台经济关系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A. 明朝中央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完全阻止了福建沿海人民继续迁居澎湖的趋势 B. 颜思齐、郑芝龙集团,他们在那里辟垦土地,建立部落,大大推动了台湾本岛的开发,从而也促进了闽台之间的经济交流 C. 明朝中、后期,由于倭寇横行、海盗窜扰、殖民者侵入,对大陆、福建与台湾的经济往来、政治领属构成重大威胁 D. 王审知在位期间,实行保境安民政策,为福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 贡献,号称“明王” 【参考答案】BC 2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电大考试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课程综合练习 一、多选题 1、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居全国之首的有()。 A、森林覆盖率 B、木材蓄积量 C、木材产量 D、矿产资源 2、漫长历史传承中,黑龙江流域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古代民族,这些民族分为三个族系,即()。 A、匈奴、鲜卑、柔然、敕勒 B、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契丹、蒙古 C、束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 D、濊貊族系的夫馀、高句丽 3、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 A、渤海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金源文化 D、龙口文化 4、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 A、移民 B、流民 C、士大夫 D、士兵 5、“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A、“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 B、“闯关东”带来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 C、“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的内涵 D、“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 6、黑土文化的特征是()。 A、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B、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C、黑土文化的多元性 D、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7、黑土文化的包容性突出体现在()。

A、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 B、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二故乡 C、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 D、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 8、黑土文化的多元性除城市建筑的多元,还表现在()。 A、宗教信仰的多元 B、文化消遣的多元 C、风俗习惯的多元 D、方言词汇的多元 9、黑土文化的边缘性表现在()。 A、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边缘性 B、黑龙江近代文化的边缘性 C、黑龙江当代文化的边缘性 D、黑龙江原住民文化的边缘性 10、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A、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B、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11、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A、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B、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 C、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D、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12、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的价值核心是()。 A、“崇武” B、“尚勇” C、“伦理” D、“道德” 13、渤海国教育分为以下几种()。 A、国学 B、地方官学 C、乡学 D、私学 14、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 A、三陵坟二号墓 B、茂陵公墓 C、贞惠公主墓 D、贞孝公主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