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14卷第7期 2015年7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zli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4 No.7

Jul.2015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徐建飞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一直是普遍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学界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动力源泉、路径选择、绩效等方面展开分析,成效颇丰。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有不足。深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需要透过历史表层现象建构内在科学体系;交叉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研究范式;坚持世界性与民族性,历史性与现实性,宏观性与微观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回顾;展望;述评

中图分类号:F301. 1 文献标识码:A

梳理前人已有的学术成果是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前提。总结学界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不足,探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学术空间是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推动“三农”问题的现实诉求。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发现,从 1980年至今,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题目中直接出现“土地制度变迁”字样的有137篇,其中有“中国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字样的论文90篇。另对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普通图书库进行检索发现,书名中直接出现“土地制度变迁”字样的图书有68部。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关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问题的研究文献可以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党史、经济史文献资料;第二类: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著作;第三类: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学位论文;第四类%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期刊。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综述

学界对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主要从基

文章编号:1671-394X(2015)07-0054-07

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动力源泉、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考察、中国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绩效探微、中外农地制度变革比较分析等方面多维展开。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

中国 制 变迁的历史进程研究是学

研究土地制度变迁的基础。学界主要从所有权和经营权变化、产权、效率与公平兼顾、农业剩余、唯物史、史学展开。

1.所有权和经营权变化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

胡穗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分为建党初期到建国后土地改革完成时期(1921年~ 1953年)“农民个体所有,家庭自主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1953 年~ 1978年)“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 年至今)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 农村土地制度。⑴

收稿日期:2015-01-18

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优秀选题资助计划(Y X X T14_003);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 (2013C034)

作者简介:徐建飞,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7期徐建飞%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55 .

2.产权视域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

有学者以新中国成立后为历史起点,依据土地

产权的变动探究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罗红云等学

者将建国后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划分为“从封建

地主私有制”到“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过

渡(即土改阶段);农民土地私有制到农民私有、集

体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即合作化阶段);把农

民私有、集体统一使用的土地制度改为集体所有、统

一经营的土地制度(即人民公社化阶段);从集体所

有、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

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即家庭联产承包阶段)。[2]

3.效率与公平视域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程

邓大才依据效率和公平状态将农村土地制度变

迁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效率和较高公平阶

段,即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初级社阶段;第二阶段为低

效率和高公平阶段,即高级社和人民公社阶段;第三

阶段为效率较高和公平较高的阶段,即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和双重经营体制的初级阶段;第四阶段高

效率和较高公平阶段,即家庭承包制的中级阶

段[3]40-42

4.农业剩余视域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

周祖文按照建国后不同时期农业剩余及分配对

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演变的影响,将建国后的农村土

地制度的变迁划分为:土地改革与农业剩余(1949 $ ~ 1952年),农业剩余与农业合作社(1953年~ 1957年),农业剩余与人民公社(1958年~1978年),农业剩余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 $ ~ 1985 年)。[4]

5.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

钱忠好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

会历史发展的阶段划分,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的历史进程分为原始社会农村土地制度、奴隶社会

农村土地制度、封建社会农村土地制度、半封建半殖

民地社会农村土地制度、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土地制

卢;[5]194-203

6.史学视域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

董志凯依据中国革命史的演变脉络将中国农村

土地制度变迁的轨迹划分为:中共建党初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减租减息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解放

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

土地改革。[6]

(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受若干关联因素综合影

响的整体推进。学界从经济发展、资源禀赋、政治力量、制度安排、外部环境等因素探讨对中国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的影响。

1.经济发展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某种

程度上也会对制度的变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胡 元坤指出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非农业以外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农村剩余生产劳动力,拓宽了

农民的就业渠道,弱化了土地的保障功能,推动土地

制度的变迁。[7]83_85

2.资源禀赋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

制 的变革与不

赋条件最基础的土地和人口密切相关。胡元坤认为

土地和人口两者相互联系构成的人地关系影响农村

土地制度的运行,“人地关系是现阶段不同地区形

成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主要原因之一”。[7]80

3.政治力量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

国家凭借着其政治力量的绝对权威和垄断优势,可在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推动制度变迁。刘 承涯认为“政治力量决定产权安排”的客观规律对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意义深远。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

改革,20世纪90年代之后征地的城市化运动,近几

年的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这些土地制度的变迁关键还

是由政党权力和国家力量所支配的。[8]

4.制度安排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

近些年来,学界在重点关注正式制度对农村土

地制度变迁的规约的同时,还将研究视域拓宽到非

正式制度安排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影响。因为从历史

角度去审视,非正式制度是先于正式制度而存在,研

究任何一个制度的变迁都不能忽视非正式制度的重

要影响。钱忠好分析了平均主义、中央集权经济、家 庭和家族观念、公私观念等非正式制度安排对农村

土地制度创新的影响。[5]228_236胡元坤也认为非正式

制度会改变交易环境,引发交易成本的变动,进而推

动制度变迁。[7]72-79

5.外部环境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

外部环境是研究制度变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