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路理论基础

电路理论基础

电路理论基础
电路理论基础

1: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

回答:参考点

2:不能独立向外电路提供能量,而是受电路中某个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叫()。

回答:受控源

3:振幅、角频率和()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回答:初相

4: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回答:小

5: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流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

回答:零

6: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回答:安培

7:与理想电压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开路等效。

回答:并

8:电气设备只有在()状态下工作,才最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回答:额定

9:通常规定()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回答:正

10:电容元件的电压相位()电流相位。

回答:滞后

11: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等于()之差。

回答:初相

12:电位是相对于()的电压。

回答:参考点

13: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的电路。

回答:少

14: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回答:电压

15:KCL和KVL阐述的是电路结构上()的约束关系,取决于电路的连接形式,与支路元件的性质()。

回答:电压与电流、无关

16:各种电气设备或元器件的电压、电流及功率都规定一个限额,这个限额值就称为电气设备的()。

回答:额定值

17:节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但节点数较少的复杂电路。

回答:多

18:三个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连接。

回答:星形

19: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是补偿前后()不变。

回答:P U

20: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回答:变压器

1: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参考方向绕行方向一周,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

回答:零

2:对于两个内部结构和参数完全不同的二端网络,如果它们对应端钮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则称N1和N2是()的二端网络。

回答:相互等效

3: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求()和()

回答:电压电流

4:对一个二端网络来说,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一定等于另一个端钮()的电流。

回答:流出

5:三个电阻元件首尾相接,连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连接。

回答:角形

6:欧姆定律揭示了电阻元件上的()和()的约束关系。

回答:电压和电流

7: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的电路。

回答:少

8:振幅、角频率和()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回答:初相

9:对外提供恒定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电压,而与流过它的电流无关的电源是()源。

回答:电压

10:只消耗电能,不存储能量的元件叫()。

回答:负责

11:电路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受控支路和()。

回答:控制支路

12:为了某种需要,可将电路中的某一段与电阻或变阻器并联,以起()的作用。

回答:分流

13: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回答:小

14:与理想电流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短路等效。

回答:串

15:功率因数越低,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输出的有功功率就越低,其容量利用率就()。

回答:越低

16:为了限制负载中过大的电流,将负载()联一个限流电阻。

回答:串

17:戴维南定理适用于求解复杂电路中()电流或电压时。

回答:某一支路

18:电位是相对于()的电压。

回答:参考点

19:()接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回答:并

20:在线性电路中,当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均可看作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各自在此支路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

回答:叠加

1:电感元件的电压相位()电流相位。

回答:超前

2:以假想的回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KVL定律列出必要的电路方程,再求解客观存在的各支路电流的方法,称()电流法。

回答:回路

3:伏安关系是()的关系特性。

回答:器件两端电压和电流之间

4:对一个二端网络来说,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一定等于另一个端钮()的电流。

回答:流出

5: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两定律列出必要的电路方程,再求解各支路电流的方法,称支路()法。

回答:电流

6:只消耗电能,不存储能量的元件叫()。

回答:负责

7:构成电路的三要素是()。

回答:电源负载及中间环节

8:阻值不随其两端电压或电流数值变化的电阻叫()。

回答:线性电阻

9:正弦量一个周期内的最大值叫()。

回答:振幅

10:为了某种需要,可将电路中的某一段与电阻或变阻器并联,以起()的作用。

回答:分流

11: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回答:小

12: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

回答:变压器

13:电压辅助单位有()。

回答:千伏毫伏及微伏

14: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回答:安培

15:直流情况下C相当()路;L相当于()路。

回答:开、短

16: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的电路。

回答:少

17: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流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

回答:零

18:电气设备三种运行状态分别是()。

回答:满载、过载轻载

19:容抗XC与频率成()比;

回答:反

20:欧姆定律揭示了电阻元件上的()和()的约束关系。

回答:电压和电流

1:电路的参考点选得不同,电路中各点的电位随之()。B. 变化

2:三个电阻元件首尾相接,连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连接。

回答:角形

3: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回答:电压

4:正弦量一个周期内的最大值叫()。

回答:振幅

5:电气设备只有在()状态下工作,才最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回答:额定

6:对外提供恒定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电流,而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无关的电源叫()源。

回答:电流

7:用等效电路的方法求解电路时,电压和电流保持不变的部分,仅限于等效电路以()。

回答:外

8:电源绕组首端指向尾端的电压称为()电压。

回答:相

9:振幅、角频率和()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回答:初相

10: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求()和()

回答:电压电流

11:对外提供恒定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电压,而与流过它的电流无关的电源是()源。

回答:电压

12:三相电源绕组首尾相连组成一个闭环,在三个连接点处向外引出三根火线,即构成()接。

回答:角

13:电压的单位是()。

回答:伏特

14:只消耗电能,不存储能量的元件叫()。

回答:负责

15:电位是相对于()的电压。

回答:参考点

16:在线性电路中,当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均可看作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各自在此支路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

回答:叠加

17: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是补偿前后()不变。

回答:P U

18:为了某种需要,可将电路中的某一段与电阻或变阻器并联,以起()的作用。

回答:分流

19: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

回答:变压器

20:电流的辅助单位有()。

回答:千安、毫安及微安

1:对一个二端网络来说,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一定等于另一个端钮()的电流。

回答:流出

2: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

回答:参考点

3:电阻元件上电压、电流的相位相()关系。

回答:同

4:电流的辅助单位有()。

回答:千安、毫安及微安

5:正弦量的极大值是有效值的()倍。

回答:√2

6: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回答:电压

7:与理想电压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开路等效。

回答:并

8:只存储磁能,不消耗能量的器件叫()。

回答:电感

9:与理想电流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短路等效。

回答:串

10:正弦量变化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叫()。

回答:周期

11:对外提供恒定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电流,而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无关的电源叫()源。

回答:电流

12:角频率越小,正弦量变化越()。

回答:慢

13:以()为待求量,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各节点电压方程式,进而求解电路响应的方法叫节点电压或电位法。

回答:节点电压

14:对外电路来说,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均可以用一个恒压源US和一个电阻R0串联的有源支路等效代替。其中恒压源US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电阻R0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的入端等效电阻Rab。这一定理叫()。

回答:戴维南定理

15: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

回答:变压器

16:为了限制负载中过大的电流,将负载()联一个限流电阻。

回答:串

17: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是补偿前后()不变。

回答:P U

18: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电压。

C. 直流

19:电压辅助单位有()。

回答:千伏毫伏及微伏

20:直流情况下C相当()路;L相当于()路。

回答:开、短

1:通过改变串联电阻的大小得到不同的输出( 2 )。

2:正弦量变化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叫( 1 )。

3:振幅、角频率和( 1 )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4: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应( 3 )该设备额定电压值。

5:直流情况下电容C相当( 1 )。

6:受控源的电动势或输出电流,受电路中( 3 )控制。

7:电感元件的电压相位( 3 )电流相位。

8:受控源(1)独立向外电路提供能量。

9:为了限制负载中过大的电流,将负载( 1 )联一个限流电阻。10:对外提供恒定电流,而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无关的电源叫

( 3 )。

11:在线性电路中,当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可看作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各自在此支路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 1 )。

12:在电路等效的过程中,与理想电压源( 2 )联的电流源不起作用。

13: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2)的电路。

14:与理想电流源( 1 )联的支路对外可以短路等效。

15:戴维南定理适用于求解复杂电路中( 3 )的电流或电压。1:叠加定理只适用于( 1 )电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只消耗电能,不存储能量的元件叫( 3 )。3:在电路等效的过程中,与理想电流源( 1 )联的电压源不起作用。

4:三个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 1 )连接。

5:正弦量一个周期内的最大值叫( 3 )。

6:电阻元件上电压、电流的相位相( 1 )。

7:对外提供恒定的电压,而与流过它的电流无关的电源是( 1 )。8:某点电位是该点相对于( 2 )的电压。

9:时间常数τ越大,充放电速度越( 3 )。

10:受控源( 1 )独立向外电路提供能量。

11:应用KCL定律解题首先约定流入、流出结点电流的(3)。12:为了某种需要,可将电路中的某一段与电阻或变阻器并联,以起( 1 )的作用。

13:以( 2 )为待求量,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各节点电压方程式,进而求解电路响应的方法叫节点电压或电位法。

14:容抗X C与频率成( 2 )。

15:在负载的额定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通常需要与负载( 1 )联一个电阻,以降落一部分电压。

1: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3 )电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电源绕组首端指向尾端的电压称为( 1 )电压。

3:在负载的额定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通常需要与负载( 1 )联一个电阻,以降落一部分电压。

4:二端网络等效是对外等效,对内( 1 )等效。

5:三个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 1 )连接。

6: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应( 3 )该设备额定电压值。

7:用等效电路的方法求解电路时,电压和电流保持不变的部分,仅限于等效电路( 2 )。

8:关联参考方向是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1 )。

9:电容元件的电压相位( 2 )电流相位。

10:回路电流法适用于( 3 )数较多但网孔数较少的复杂电路。11:功率因数越低,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输出的有功功率就越低,其容量利用率就( 1 )。

12: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1 )。

13:(2 )接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14: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 2 )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15:与理想电流源(1)联的支路对外可以短路等效。

1: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 2 )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电感元件的电压相位( 3 )电流相位。

3:二端网络等效是对外等效,对内( 1 )等效。

4:在线性电路中,当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可看作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各自在此支路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 1 )。

5:在电路等效的过程中,与理想电压源( 2 )联的电流源不起作用。

6: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3 )电压。

7: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 3 )。

8:时间常数τ越大,充放电速度越( 3 )。

9:戴维南定理适用于求解复杂电路中( 3 )的电流或电压。10:KCL和KVL阐述的是电路结构上(3)的约束关系。

11:三相对称电路中,(3)可以省略。

12:( 3 )是功率的辅助单位。

13:三个最大值相等,角频率相同,彼此相位互差120o电角度的单相正弦量叫( 2 )。

14: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大小是( 2 )的量

15:在负载的额定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通常需要与负载( 1 )联一个电阻,以降落一部分电压。

正确正确正确错误错误正确正确正确正确

正确正确正确正确错误正确正确正确错误

正确正确正确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正确

正确错误正确正确正确正确正确正确

错误正确正确正确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正确

正确正确错误错误正确正确正确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教材勘误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教材勘误表 1 28页, 习题1.18 图中受控电压源应改为“受控电流源”,正确图如下: 2 37页第 12行原为: 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等效电路 改为:电流源与电导并联的等效电路 3 108页第8行和第9行原为: 并联电容后的电源视在功率 2387.26S '=VA 电源电流 /10.85I S U ''=≈ A 改为 并联电容后的电源视在功率 2315.79S '=≈VA 电源电流 /10.53I S U ''=≈ A 3-2 117页 例题4.18根据式(4.108)……,应为式(4.93) 3-3 128页,习题4.4图(c)中电感值j 15-Ω应改为j 15Ω 正确图如下: (c) 4 128页,习题4.6中10C X =Ω,应该为10C X =-Ω; 5 129页 图题4.9原为 改为 6 130页 题图4.15 原为

R i U +- o U +-改为 R i U +- o U +-7 132页,习题4.38中S 20V U =&,100rad/s ω= 改为S 200V U =∠?&,10rad/s ω=; 7-1 141页 例题 第三个公式应为A C U '' 8 170页,习题6.2中用到了谐振的概念来解题,在本章不合适,另换一个题。将原来的 题改为: 6.2 图示RLC 串联电路的端口电压V )]303cos(50cos 100[11ο-+=t t u ωω,端口电流A )]3cos(755.1cos 10[1i t t i ψωω-+=,角频率3141=ωrad/s ,求R 、L 、C 及i ψ的值。 u + - 图题6.2 9 194页 7.6 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为876Hz ,通频带为750Hz 到1kHz 改为 7.6 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为875Hz ,通频带宽度为250Hz , 10 255页,图9.2(c )中的附加电源错,正确图如下: (c) - + )( s U C 11 273页,习题9.18中 211R =Ω改为 210R =Ω 12 346页第六行公式有错,书中为 00(d )d (d )d (d )i u i i x G x u x C x u x x x t x ???? -+ =+++????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一章

答案1.1 解:图示电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a 指向b 。当时间t <2s 时电流从a 流向b,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为正值;当t >2s 时电流从b 流向a ,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为负值。所以电流i 的数学表达式为 2A 2s -3A 2s t i t ? 答案1.2 解:当0=t 时 0(0)(59e )V 4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反,即b 为高电位端,a 为低电位端; 当∞→t 时 ()(59e )V 5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同, 即a 为高电位端,b 为低电位端。 答案1.3 解:(a)元件A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A 消耗的功率为 A A A p u i = 则 A A A 10W 5V 2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b) 元件B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B 消耗的功率为 B B B p u i = 则 B B B 10W 1A 10V p i u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c) 元件C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C 发出的功率为 C C C p u i = 则 C C C 10W 10V 1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答案1.4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③: 42A 3A 0i --=,得42A 3A=5A i =+ 节点④: 348A 0i i --+=,得348A 3A i i =-+= 节点①: 231A 0i i -++=,得231A 4A i i =+= 节点⑤: 123A 8A 0i i -++-=,得123A 8A 1A i i =+-=- 若只求2i ,可做闭合面如图(b)所示,对其列KCL 方程,得 28A-3A+1A-2A 0i -+= 解得 28A 3A 1A 2A 4A i =-+-= 答案1.5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 节点②: 411A 2A i i =+=- 节点③: 341A 1A i i =+=- 节点④: 231A 0i i =--=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 方程得

电路理论基础

1: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 回答:参考点 2:不能独立向外电路提供能量,而是受电路中某个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叫()。 回答:受控源 3:振幅、角频率和()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回答:初相 4: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回答:小 5: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流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 回答:零 6: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回答:安培 7:与理想电压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开路等效。 回答:并 8:电气设备只有在()状态下工作,才最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回答:额定 9:通常规定()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回答:正 10:电容元件的电压相位()电流相位。 回答:滞后 11: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等于()之差。 回答:初相 12:电位是相对于()的电压。 回答:参考点 13: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的电路。 回答:少 14: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回答:电压

15:KCL和KVL阐述的是电路结构上()的约束关系,取决于电路的连接形式,与支路元件的性质()。 回答:电压与电流、无关 16:各种电气设备或元器件的电压、电流及功率都规定一个限额,这个限额值就称为电气设备的()。 回答:额定值 17:节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但节点数较少的复杂电路。 回答:多 18:三个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连接。 回答:星形 19: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是补偿前后()不变。 回答:P U 20: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回答:变压器 1: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参考方向绕行方向一周,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 回答:零 2:对于两个内部结构和参数完全不同的二端网络,如果它们对应端钮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则称N1和N2是()的二端网络。 回答:相互等效 3: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求()和() 回答:电压电流 4:对一个二端网络来说,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一定等于另一个端钮()的电流。 回答:流出

电路理论基础课后答案(哈工大陈希有)第9章

答案9.1 解:由分压公式得: U U H R /)(j =ωRC RC C R R ωωωj 1j )j /(1+=+= )j (ωH 具有高通特性,令2 1 )j (c =ωH 得 截止频率RC 1 c =ω,通带范围为∞~c ω 答案9.2 解:由阻抗并联等效公式得: Ω+=+=---3 3 636310 j 110)10j /(110)10j /(10)j (ωωωωZ 阻抗模及幅角分别为: 2 33 )10(110)j (ωω-+= Z , )10arctan()(3ωωθ--= 令 2/1)j (c =ωZ 求得截止角频率rad/s 103c =ω,故通带及阻带分别为: 通带=ω0~rad/s 103,阻带=ωrad/s 103~∞。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b)和(c)所示。 (b) -- 答案9.3 解:等效输入阻抗 )1() j j ()j 1j ()(j j j j )j (1221212122 11C R LR C L R R C L R R C L R R C R C R L R L R Z ωωωωωωωωω++++++=-++?= 取极端情况,令0=ω,得20)j (R Z ==ωω; 令∞→ω,得1)j (R Z =∞→ωω。由)j (ωZ 不随频率变化得R R R ==21,式(1)简化为

)j 1j () j 1j (2 )j 1j ()j 1j (2)j (22 C L R C L R C L R C L R C L R C L R C L R C L R Z ωωωωωωωωω+++++=+++++= 由)j (ωZ 为实数得: C L R R C L R R C L =+=2,2 故当C L R R ==21时端口电流与端口电压的波形相似,此时C L Z =)j (ω。 答案9.4 解: RC 并联的等效阻抗 RC R C R C R Z RC ωωωj 1j /1j /+=+= RC RC Z L Z U U H +==ωωj /)j (1 2 R L LC RC L R R /j 11 )j 1(j 2 ωωωω+-=++= 幅频特性 2 22) /()1(1 )j (R L LC H ωωω+-= 当0→ω时,1)j (=ωH ;当∞→ω时,0)j (=ωH 所以它具有低通特性。 答案9.5 解:由KVL 及分压公式得 1 db cb 2)j 1j 1j 1(U C R R C R C U U U ωωω+-+=-= 整理得 RC RC U U H ωωωj 1j 1)j (1 2+-= = 其幅频特性 1) (1)(1)j (2 2 22=++= RC RC H ωωω 相频特性 )arctg(2)(RC ωω?-= 当ω从0变到∞时,)(ω?从0变化到π-。 注释:图中电路幅频特性为常量,与频率无关,具有全通特性,常用作移相。 答案9.6 解:设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答案 陈希有

答案2.1 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 由分流公式得: 23A 2A 23 I R Ω?==Ω+ 解得 75R =Ω (b) 由分压公式得: 3V 2V 23 R U R ?==Ω+ 解得 47 R =Ω

答案2.2 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20k Ω 1U + - 20k Ω + _ U 图中等效电阻 (13)520 (13)k //5k k k 1359 R +?=+ΩΩ=Ω=Ω++ 由分流公式得: 220mA 2mA 20k R I R =? =+Ω 电压 220k 40V U I =Ω?= 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 13==30V 1+3 U U ?

答案2.3 解:设2R 与5k Ω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2 325k 5k R R R ?Ω =+Ω (1)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32 1 13130.05(2)40k (3)eq R U U R R R R R ?==?+??=+=Ω? 由方程(2)、(3)解得 138k R =Ω 32k R =Ω 再将3R 代入(1)式得 210k 3 R =Ω

答案2.4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1 8 20mA8mA (128) I Ω =?= +Ω 2 6 20mA12mA (46) I Ω =?= +Ω 由节点①的KCL得 128mA12mA4mA I I I =-=-=-

答案2.5 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b)。 图 题2.5 120Ω 图中 1(140100)240R =+Ω=Ω 2(200160)120270360(200160)120R ??+?=+Ω=Ω??++??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2 112 10A 6A R I R R =?=+ 及 21104A I I =-= 再由图(a)得 32120 1A 360120 I I =? =+ 由KVL 得, 3131200100400V U U U I I =-=-=-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4章习题答案详解

教材习题4答案部分(p126) 答案4.1 解:将和改写为余弦函数的标准形式,即 2 3 4c o s (190)A 4c o s (190180)A 4c o s (10)A 5s i n (10)A 5c o s (1090)A 5c o s (80)A i t t t i t t t ωωωωωω =-+?=+?-?=+?=+?=+?-?=-? 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为 123100270.7V , 1.414A 22 452.828A , 3.54A 22 U I I I ======== 初相位 1 2 3 10,100,10,80u i i i ψψψψ====- 相位差 1 1 1010090u i ?ψψ=-=-=- 1 1 u i u i 与正交,滞后于; 2 2 10100u i ?ψψ=-=?-?= u 与同相; 3 3 10(80)90u i ?ψψ=-=?--?= u 与正交,u 超前于 答案4.2 ()()()(). 2222a 10c o s (10)V -8 b 610a r c t g 10233.1V ,102c o s (233.1)V -6 -20.8c 0.220.8a r c t g 20.889.4A ,20.8c o s (89.4)A 0.2 d 30180A ,302c o s (180)A m u t U u t I i t I i t ωωωω= -?=+∠=∠?=+?=+∠=∠-?=-?=∠?=+? 答案6.3 解:(a)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线性性质得: 1 122 1,U I n U I n ==- (b)磁通相量通常用最大值表示,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微分性质得: m j m U N ω=Φ (c) 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线性性质与微分性质得: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孙立山陈希有主编第4章习题答案详解

教材习题4答案部分(p126) 答案4.1 解:将和改写为余弦函数的标准形式,即 i4cos(t190)A4cos(t190180)A4cos(t10)A 2 i5sin(t10)A5cos(t1090)A5cos(t80)A 3 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为 1002 U70.7V,I1.414A 1 22 45 I2.828A,I3.54A 23 22 初相位 10,100,10,80 uiii 123 相位差 1ui1010090u与i1正交,u滞后于i1; 1 2ui10100u与同相; 2 3ui10(80)90u与正交,u超前于 3 答案4.2 au10cos(t10)V .-8 22 bU610arctg10233.1V,u102cos(t233.1)V -6 -20.822 cI0.220.8arctg20.889.4A,i20.8cos(t89.4)A m 0.2 dI30180A,i302cos(t180)A 答案6.3 解:(a)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线性性质得: UI1 11 n,

UIn 22 (b)磁通相量通常用最大值表示,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微分性质得: UjN m m (c)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线性性质与微分性质得: 1

URIjLI 答案4.3 解: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为有效值,其比值为阻抗模,即2()2/RLUI 将已知条件代入,得 22 R(2π50L) 100V 15A 22 R(2π100L) 100V 10 联立方程,解得 L13.7mH,R5.08 答案4.4 解: (a)RC串联电路中电阻电压与电容电压相位正交,各电压有效值关系为 2222UUU 215040V30V 电流的有效值为 II C U X C 30V 10 3A (b) UXI CC 302A60V I R U R 60V 50 0.3A RC并联电路中电阻电流与电容电流相位正交,总电流有效值为22221.222.33 IIIAA CR (c) UXI301A30V CCC 由 U30V C UUXII2A LCLL X15 L 并联电容、电感上电流相位相反,总电流为 III1A LC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十章

答案10.1 解:0t 时,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等效电阻 Ω=++-==5)36(4i i i i i u R 时间常数

s 1.0i ==C R τ 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容电压为: V e 6.0e )0()(10/t t C C u t u --+==τ Ω6电阻电压为: V e 72.0)d d (66)(101t C t u C i t u -=-?Ω-=?Ω-=)0(>t 答案10.4 解: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感电流为 A e 3e )0()(2/t t L L i t i --+==τ)0(≥t 电感电压 V e 24d d )(21t L t i L t u --==)0(>t Ω3电阻电流为 A e 236321 33t L u i u i --=Ω +?Ω=Ω= Ω3电阻消耗的能量为: W 3]e 25.0[121230 40 40 2 3 3=-==Ω=∞-∞ -∞ Ω??t t dt e dt i W 答案10.5 解:由换路定律得0)0()0(==-+L L i i ,达到稳态时电感处于短路,故 A 54/20)(==∞L i 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7章习题答案详解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7答案 答案7.1 解:由阻抗并联等效公式得: Ω+=+=---3 3636310 j 110 )10j /(110)10j /(10)j (ωωωωZ 阻抗模及幅角分别为: 2 3 3 )10(110)j (ωω-+=Z , )10arctan()(3 ωωθ--= 令 2/1)j (c = ωZ 求得截止角频率rad/s 103 c =ω,故通带及阻带分别为: 通带=ω0~rad/s 103,阻带=ωrad/s 103~∞。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b)和(c)所示。 1 23 4 O (b) | )j (|ωZ 10.7 (c) 1 2 3 4 O ) (ωθ 45 - 90-c /ωωc /ωω 答案7.2 解: RC 并联的等效阻抗 RC R C R C R Z RC ωωωj 1j /1j /+=+= RC RC Z L Z U U H +==ωωj /)j (1 2 R L LC RC L R R /j 11 )j 1(j 2ωωωω+-=++= 幅频特性 2 2 2 ) /()1(1 )j (R L LC H ωωω+-= 当0→ω时, 1)j (=ωH ;当∞→ω时, 0)j (=ωH

所以它具有低通特性。 答案7.3 解:设 1 111111j j 1//C R R R C R Z ωω+==, 2222 22 2j j 1//C R R R C R Z ωω+== 由分压公式得: 1 2 12 2 U Z Z Z U += )j 1()j 1()j 1()j (1122211 121 2C R R C R R C R R U U H ω ω ω ω ++++= = 当R 1C 1=R 2C 2时,得2 12 )j (R R R H +=ω,此网络函数模及辐角均不与频率无 关。 答案7.4 解:因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故电感与电容串联电路相当于短路,因此有 50S 1212 1==+I U R R R R Ω 代以Ω=1001R ,解得Ω=1002R 又因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 所以 Ω==100C L X X 故有 V 502 1S 12=?+==L L L X R R I R X I U 答案7.5 解:(1)根据题意,电路发生谐振时,存在下列关系: ?? ???======V 10A 1/rad/s 10/14LI U R U I LC L ωω 解得 ??? ??==Ω=F 10mH 11.0μC L R 品质因数 1001 .010 ===U U Q L (2) V 9010V 901001)(j ?-∠=?-∠??∠==C I U C ω 即有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七章

答案 解:设星形联接电源电路如图(a)所示,对称星形联接的三相电源线电压有效值 倍,相位上超前前序相电压30?。即 AB 3030)V=538.67cos()V u t t ωω=-?+? BC 538.67cos(120)V u t ω=-? CA 538.67cos(240)V u t ω=-? 各相电压和线电压的相量图可表达如图(b)所示。 A B C N (a) BC U BN U U (b) CN U -AN BN U - 答案 解:题给三个相电压虽相位彼此相差120,但幅值不同,属于非对称三相电压,须按KVL 计算线电压。设 AN 127V U = BN 127240V=(-63.5-j110)V U =∠? CN 135120V=(-67.5+j116.9)V U =∠? 则 AB AN BN BC BN CN CA CN AN (190.5j 110)V 22030V (4j226.9)V 226.989V (194.5j 116.9)V 226.9149V U U U U U U U U U =-=+=∠?=-=-=∠-?=-=-+=∠? 即线电压有效值分别为220V ,226.9V ,226.9V 。 答案 设负载线电流分别为A B C i i i 、、,由KCL 可得A B C 0I I I =++。又A B C 10A I I I ===,则A B C i i i 、、的相位彼此相差120?,符合电流对称条件,即线电流是对称的。 但相电流不一定对称。例如,若在三角形负载回路内存在环流0I (例如,按三角形联接的三相变压器),则负载相电流不再对称,因为 CA CA 0 BC BC 0 AB AB ',','I I I I I I I I I +=+=+= 不满足对称条件。而该环流对线电流却无影响,因为每个线电流都是两个相

电路理论基础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1x20=20分) 1.线性电路线性性质的最重要体现就是性和性,它们反映了电路中激励与响应的内在关系。 2.理想电流源的是恒定的,其是由与其相连的外电路决定的。 3.KVL是关于电路中受到的约束;KCL则是关于电路中 受到的约束。 4.某一正弦交流电压的解析式为u=102cos(200πt+45°)V,则该正弦电流的有效值U= V,频率为f= H Z,初相φ= 。当t=1s 时,该电压的瞬时值为V。 5.一个含有6条支路、4个节点的电路,其独立的KCL方程有_____ _个,独立的KVL 方程有个;若用2b方程法分析,则应有_ _ ___个独立方程。 6.有一L=0.1H的电感元件,已知其两端电压u=1002cos(100t-40°)V,则该电感元件的阻抗为____________Ω,导纳为___________S,流过电感的电流(参考方向与u关联)i= A。 7.已知交流电流的表达式:i1= 10cos(100πt-70°)A ,i2=3cos(100πt+130°)A,则i1超前(导前)i2_________ 。 8.功率因数反映了供电设备的率,为了提高功率因数通常采用 补偿的方法。 9.在正弦激励下,含有L和C的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与电流同相时,称电路发生了。 二、简单计算填空题:(每空2分,2x14=28分) 1.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流i= A。 2.如图2所示电路中,电压U ab= V。

3.如图3所示二端网络的入端电阻R ab= Ω。 4.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流I= A。 5.如图5所示为一有源二端网络N,在其端口a、b接入电压表时,读数为10V,接入电流表时读数为5A,则其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U OC= V, R O= Ω。 6.如图6所示为一无源二端网络P,其端口电压u与电流i取关联参考方向,已知u=10cos(5t +30°)V, i=2sin(5t+60°)A,则该二端网络的等效阻抗Z ab= Ω,吸收的平均功率P= W,无功功率Q= Var。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第1章习题答案详解教学提纲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第1章习题答案详解

答案1.7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 节点②: 411A 2A i i =+=- 节点③: 341A 1A i i =+=- 节点④: 231A 0i i =--=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 方程得 回路1l : 1412233419V u u u u =++= 回路2l : 15144519V-7V=12V u u u =+= 回路3l : 52511212V+5V=-7V u u u =+=- 回路4l : 5354437V 8V 1V u u u =+=-=- 若已知支路电压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压。 答案1.8

解:各元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元件1消耗功率为: 11110V 2A 20W p u i =-=-?=- 对回路l 列KVL 方程得 21410V-5V 5V u u u =+== 元件2消耗功率为: 2215V 2A 10W p u i ==?= 元件3消耗功率为: 333435V (3)A 15W p u i u i ===-?-= 对节点①列KCL 方程 4131A i i i =--= 元件4消耗功率为: 4445W p u i ==- 答案1.9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①: 35A 7A 2A i =-+= 节点③: 47A 3A 10A i =+= 节点②: 5348A i i i =-+= 对回路列KVL 方程得: 回路1 l : 13510844V u i i =-?Ω+?Ω= 回路2 l : 245158214V u i i =?Ω+?Ω= 答案1.10 解:由欧姆定律得 130V 0.5A 60i ==Ω 对节点①列KCL 方程 10.3A 0.8A i i =+= 对回路l 列KVL 方程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三章

答案3.1 解:应用置换定理,将电阻R 支路用0.5A I =电流源代替,电路如图(b)所示。 I 2 对电路列节点电压方程: 1212(1)0.5A 44n n I U U +Ω?-=-ΩΩ 12116V (1)3 4.5 4.5n n U U -+Ω++?= ΩΩΩ 0.5A I = 解得 11V n U = 则 12n U R I ==Ω 答案3.2 解: (a ) 本题考虑到电桥平衡,再利用叠加定理,计算非常简单。 (1)3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a-1)、(a-2)所示。 (a-1)(a-2) 由图(a-2)可得 '3V 1A 148348 I ==?Ω+Ω+ 由分流公式得: ''182 A 483 I I Ω=-?=-Ω+Ω (2)1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a-3)所示。

(a-3) 考虑到电桥平衡, "0I =, 在由分流公式得: "113 1A A 134I =-?=-+ (3)叠加: '"1A I I I =+= '"11117/12A I I I =+=- 2 111 2.007W P I Ω=?= (b ) (1)4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b-1)所示。 '2 I ' (b-1) 由图(b-1)可得, '24V 2V (2+2)U Ω?= =Ω '136A I U =-=- ''21'5A I I I =+=- (2)2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b-2)所示。

(b-2) ''22 2A=2V 22U ?= Ω?+ "'' 2311A 2 I I =?= 对节点②列KCL 方程得, """1132A 4A I U I +== 对节点③列KCL 方程得, "" "230I I U ++= 解得 "5A I = (3) 叠加 '"1116A 4A=10A I I I =+=--- '"5A 5A=10A I I I =+=--- 2111 100W P I Ω=?Ω= 答案3.3 解 :利用叠加定理,含源电阻网络中的电源分为一组,其作用为' I ,如图(b)所示。S I 为一组,其单独作用的结果I '' 与S I 成比例,即: "S I kI =,如图(c)所示。 I I s kI (a) (b) (c) + '"'S I I I I kI =+=+ (1) 将已知条件代入(1)式得 ' ' 04A 1A 2A I k I k ?=+???-=+???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第1章习题答案详解

答案1.7 解:如下图所示 ① ②③④⑤ 1A 2A 1A 8V 6V 7V 5V 1i 2i 4i 3 i 1A 1l 2l 3l 4l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节点②:411A 2A i i 节点③:341A 1A i i 节点④:23 1A 0i i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2)由KVL 方程得 回路1l : 14 12233419V u u u u 回路2l : 15 144519V-7V=12V u u u 回路3l : 52 511212V+5V=-7V u u u 回路4l : 5354437V 8V 1V u u u 若已知支路电压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压。答案1.8 解:各元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元件1消耗功率为: 11110V 2A 20W p u i 对回路l 列KVL 方程得 21410V-5V 5V u u u 元件2消耗功率为: 2215V 2A 10W p u i 元件3消耗功率为: 333435V (3)A 15W p u i u i

对节点①列KCL 方程4131A i i i 元件4消耗功率为: 4445W p u i 答案1.9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①: 35A 7A 2A i 节点③: 47A 3A 10A i 节点②: 534 8A i i i 对回路列KVL 方程得: 回路1l : 1 3510844V u i i 回路2l : 245158214V u i i 答案1.10 解:由欧姆定律得 130V 0.5A 60i 对节点①列KCL 方程 10.3A 0.8A i i 对回路l 列KVL 方程 1600.3A 50 15V u i 因为电压源、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所以电源发出的功率 分别为 S 30V 30V 0.8A 24W u P i S 0.3A 15V 0.3A 4.5W i P u 即吸收4.5W 功率。 答案1.12 解:(a)电路各元件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a)所示。由欧姆定律得 S /10cos()V/2A 5cos()A R i u R t t 又由KCL 得 S (5cos 8)A R i i i t 电压源发出功率为 S S 2 10cos()V (5cos 8)A (50cos 80cos )W u p u i t t t t 电流源发出功率为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陈希有)习题答案第十章

答案 解:0t 时,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等效电阻 Ω=++-==5)36(4i i i i i u R

时间常数 s 1.0i ==C R τ 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容电压为: V e 6.0e )0()(10/t t C C u t u --+==τ Ω6电阻电压为: V e 72.0)d d (66)(101t C t u C i t u -=-?Ω-=?Ω-=)0(>t 答案 解: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感电流为 A e 3e )0()(2/t t L L i t i --+==τ)0(≥t 电感电压 V e 24d d )(21t L t i L t u --==)0(>t Ω3电阻电流为 A e 236321 33t L u i u i --=Ω +?Ω=Ω= Ω3电阻消耗的能量为: W 3]e 25.0[12123040 40 2 3 3=-==Ω=∞-∞ -∞ Ω??t t dt e dt i W 答案 解:由换路定律得0)0()0(==-+L L i i ,达到稳态时电感处于短路,故 A 54/20)(==∞L i 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电路理论基础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6章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6答案 答案6.1 解: )/1()(T t A t f -= T t << 0 ??-==T T dt T t A T dt t f T A 000)/1(1)(1A T t t T A T 5.0]2[02 =-= ?-=T k dt t k T t A T a 0)cos()/1(2ω 0)sin(2)]sin()/1(2[020=+?-=?T T dt t k T k A t k Tk T t A ωωωω ?-=T k dt t k T t A T b 0 )sin()/1(2ω πωωωωω k A kT A dt t k T k A t k Tk T t A T T ==-?--=?2)cos(2)]cos()/1(2[020 所以 ∑∞=+=1 sin 5.0)(k t k k A A t f ωπ 频谱图如图(b)所示。 ω1ω3ω 5ω k A 5.0π A π 5A O (b) 答案6.2略 答案6.3 解: (1) 电压有效值: V 01.80)2 25()250()2100(222=++=U 电流有效值 58.74mA )2 10()220()280(222=++=I (2) 平均功率 kW 42.345cos 2 10250cos 22050)45cos(280100=??+??+?-?=P

Ω?∠=?∠?∠=Ω=?∠?∠=Ω?-∠=?∠?-∠=k 455.2mA 010V 4525k 5.2mA 020V 050k 4525.1mA 080V 45100)3()3()2()1(Z Z Z 注释:非正弦周期量分解成傅里叶级数后,某端口的平均功率等于直流分量和不同频率交流分量单独作用产生的平均功率之和。 答案6.4 解: 基波电压单独作用时 V 010V 02 14.14)1(?∠=?∠=U , 阻抗 Ω+=+Ω=)j 1(j 1) 1(L Z ω 基波电流相量为: A 4525j)1(V 10) 1()1()1(?-∠=Ω+==Z U I 瞬时值为: A )45cos(10)() 1(?-=t t i ω 三次谐波单独作用时 V 302V 302 83.2)3(?∠=?∠=U Ω+=+Ω=)j31(3j 1) 3(L Z ω A 6.41632.0j3)1(V 302) 3()3()3(?-∠=Ω+?∠==Z U I 瞬时值为: A )6.41cos(2632.0)() 3(?-=t t i ω 由叠加定理得电流瞬时值: A )]6.41cos(2632.0)45cos(10[) 3()1(?-+?-=+=t t i i i ω ω 电流有效值 A 1.7632.0)25(223)3(2)1(=+=+=I I I 电压有效值 V 2.10210222)3(2)1(=+= +=U U U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七章

答案7.1 解:设星形联接电源电路如图(a)所示,对称星形联接的三相电源线电压有效值 倍,相位上超前前序相电压30?。即 AB 3030)V=538.67cos()V u t t ωω=-?+? BC 538.67cos(120)V u t ω=-? CA 538.67cos(240)V u t ω=-? 各相电压和线电压的相量图可表达如图(b)所示。 A B C N (a) AB U CA U BC U AN U BN U CN U (b) CN U -AN U -BN U 答案7.2 解:题给三个相电压虽相位彼此相差120,但幅值不同,属于非对称三相电压,须按KVL 计算线电压。设 AN 127V U = BN 127240V=(-63.5-j110)V U =∠? CN 135120V=(-67.5+j116.9)V U =∠? 则 AB AN BN BC BN CN CA CN AN (190.5j 110)V 22030V (4j226.9)V 226.989V (194.5j 116.9)V 226.9149V U U U U U U U U U =-=+=∠?=-=-=∠-?=-=-+=∠? 即线电压有效值分别为220V ,226.9V ,226.9V 。 答案7.3 设负载线电流分别为A B C i i i 、、,由KCL 可得A B C 0I I I =++。又 A B C 10A I I I ===,则A B C i i i 、、的相位彼此相差120?,符合电流对称条件,即线电流是对称的。 但相电流不一定对称。例如,若在三角形负载回路内存在环流0 I (例如,按三角形联接的三相变压器),则负载相电流不再对称,因为 CA CA 0BC BC 0A B A B ',','I I I I I I I I I +=+=+=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孙立山陈希有主编第5章习题答案详解

教材习题5答案部分(p151) 答案略 答案 负载各相阻抗化为星形联接为 设A相电源相电压为,A相负载线电流与电源相电流相等 由三角形联接得相电流与线电流关系得 即负载相电流为。 答案 解:电路联接关系如图(a)所示。负载断开时电源的输出线电压等于图中相电压的倍。下面计算相电压。 设负载A相电压为,对于感性负载,由,得,则 采用单相分析法,如图(b)所示。 电源相电压为 当负载断开时,电源输出电压为 答案略 答案略 答案略 答案 解:设电源为星形联接,电源A相电压相量为 则电源线电压分别为 ,,。 (1)设电路联接如图(a)所示,化为单相计算,如图(b)所示。 因为负载为星形联接,所以负载相电压 ,, 又因为 , 相电流 电压、电流相量图如图(c)所示。

(2) C相断线时,,电源线电压降落在AB相上。如图(d)所示。 (3) C相负载短路时,如图(e)所示。 , 答案 解:(1)电路模型如图(a)所示。 图题 负载相电流 负载线电流 (2)设A相负载断路,如图(b)所示。 由图(b)可见,,B、C相负载因相电压不变,均为电源线电压,故电 流 (3)设端线A断路,如图(c)所示。 由图(c)可见 答案 解:电路如图所示: 图题 因为三相负载平均功率等于每相负载平均功率的3倍,所以 答案 解:星形接法时 , 三角形接法时负载每相承受电压为380V,是星形接法时的倍。根据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可知,三角形联接时负载的平均功率是星形联接的3倍。即

解:由已知功率因数 , 可求得星形和三角形负载的阻抗角分别为:, 方法一: 因为负载端线电压 所以星形负载相电流为 星形负载阻抗 三角形负载相电流为 三角形负载阻抗 将三角形联接等效成星形联接,设负载阻抗为,化为单相分析法,则电路如图 (b)所示。 设 V,, A 由KVL方程得,电源相电压为 则电源线电压为 V 方法二: 负载总平均功率 负载总无功功率 负载总功率因数 因为 负载线电流 电源发出平均功率为 无功功率为 电源视在功率为

电路理论基础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3章习题答案详解

教材习题3答案部分(P73) 答案3.1略 答案3.2 解: (a ) 本题考虑到电桥平衡,再利用叠加定理,计算非常简单。 (1)3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a-1)、(a-2)所示。 (a-1)(a-2) 由图(a-2)可得 '3V 1A 148348 I ==?Ω+Ω+ 由分流公式得: ''182 A 483 I I Ω=-?=-Ω+Ω (2)1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a-3)所示。 (a-3) 考虑到电桥平衡, "0I =, 在由分流公式得: "1131A A 134 I =-? =-+ (3)叠加: '"1A I I I =+= '"11117/12A I I I =+=- 2 111 2.007W P I Ω=?= (b )

(1)4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b-1)所示。 'I ' 由图(b-1)可得, '24V 2V (2+2)U Ω?= =Ω '136A I U =-=- ''21'5A I I I =+=- (2)2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b-2)所示。 (b-2) ''22 2A=2V 22 U ?= Ω?+ "''2311A 2 I I = ?= 对节点②列KCL 方程得, """1132A 4A I U I +== 对节点③列KCL 方程得, "" "230I I U ++= 解得 "5A I = (3) 叠加 '"1116A 4A=10A I I I =+=--- '"5A 5A=10A I I I =+=--- 2111100W P I Ω=?Ω= 答案3.3略

答案3.4略 答案3.5 解 :利用叠加定理,含源电阻网络中的电源分为一组,其作用为' I ,如图 (b)所示。S I 为一组,其单独作用的结果I '' 与S I 成比例,即:" S I kI =,如图(c) 所示。 I I s kI (a) (b) (c) + '"'S I I I I kI =+=+ (1) 将已知条件代入(1)式得 ' ' 04A 1A 2A I k I k ?=+???-=+??? 联立解得: '2A I =,12 k = 即: S 1 2A+2 I I =-? 将1A I =代入,解得 S 6A I = 答案3.6 解:根据叠加定理,将图(a)等效成图 (b)与图 (c)的叠加。 I (b) 2 S (c) 由已知条件得 S11S1 28W 14V 2A I P U I '= = = 2 8V U '= 1 12V U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