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寒山诗2

寒山诗2

寒山诗2

1、《寒山深》

寒山深,称我心。纯白石,勿黄金。泉声响,抚伯琴。有子期,辨此音。寒山子,长如是。独自居,不生死。

2、《一向寒山坐》

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

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

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

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

3、《寒山多幽奇》

寒山多幽奇,登者皆恒慑。

月照水澄澄,风吹草猎猎。

凋梅雪作花,机木云充叶。

触雨转鲜灵,非晴不可涉。

4、《闲游华顶上》

闲游华顶上,日朗画光辉。

四顾晴空里,白云同鹤飞。

5、《多少天台人》

多少天台人,不识寒山子。

莫知真意度,唤作闲言语。

6、《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1、《寒山深》

寒山深,称我心。纯白石,勿黄金。泉声响,抚伯琴。有子期,辨此音。寒山子,长如是。独自居,不生死。

2、《一向寒山坐》

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

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

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

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

3、《寒山多幽奇》

寒山多幽奇,登者皆恒慑。

月照水澄澄,风吹草猎猎。

凋梅雪作花,机木云充叶。

触雨转鲜灵,非晴不可涉。

4、《闲游华顶上》

闲游华顶上,日朗画光辉。

四顾晴空里,白云同鹤飞。

5、《多少天台人》

多少天台人,不识寒山子。

莫知真意度,唤作闲言语。

6、《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我读《寒山诗》

我读《寒山诗》 文/陈慧剑 一 寒山诗,漫入我心头,是一片禅的无垠,禅的生机。禅,充塞了寒山诗的纯度与密度;禅,美化了寒山诗的天地与人类的心灵。寒山诗——即是禅,禅即是诗。 我读寒山诗,灵光一大遍, 书放屏风上,时时读一遍。 那充满生命、禅机,充满婴儿圣洁的诗,正如“吾心似秋月,碧海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三百多首寒山诗,是人类心灵共同印证的“真谛”,以“禅”为其生命,成为一活泼泼地,有生命的,与宇宙共在的奇文妙悟;因此“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成了人类

共同的心声;我想,如非西方遭遇到空前的研究“东方文化”热潮,透过东方语言来了解它,识透它,恐怕千万年后也不会了解寒山。 所谓禅,实在是中国式的,这个禅与印度原始的禅那,已大大地不同;中国禅,实在包括了原始佛经中戒、定、慧的结合升华,古代的“禅和子们”,为了一较境界的高低,常以“隐喻”、“转喻”来以心印心,自盛唐以后禅宗的“机锋”,便以“公案”形式,大行天下。 禅,究竟是什么东西。诸家古德,均以妙悟的心境来直下承担;血肉凡夫,黑漆桶子不破,恐怕是弄不通的。古人形容“禅境”,是“圆陀陀的,赤裸裸的,光灼灼的,沉寂寂的。”你看,它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多么充满着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生命之情。 这个“圆陀陀,赤裸裸,光灼灼,沉寂寂”的禅境,虽非凡夫俗子所可见得,但它透过古德的印证,文字的间接理解,依然有它的可思议处,可言说处。后人舞文弄墨,大谈禅道,也似乎天花乱坠,那是死的“文字禅”。否则,“禅”岂不是真地成了千古不解之谜? 禅,虽由疑而发,实由“定”而生。一句“父母未生前是谁”难死了天下多少痴汉。这句没头没脑的浑话,说回来,不过是作为那禅和子一把开山的斧头,直追到底,黑妖狐被捉,本地风光就无边出现,到那时,你便是寒山拾得,你便是普贤文殊;你便是“佛”,你亦是“禅”。 二 一日拾得扫地。寺主问:“汝名拾得,丰干拾得汝归。汝毕竟姓个什么在何处住”拾得放下扫帚,叉手而立。寺主罔测。寒山捶胸曰:“苍天苍天”拾得欲问:“汝作什么”曰:“岂不见道东家人死,西家助哀”二人作舞,哭笑而出。 这一故事记载,我不作“迷狂症”会。这种“病”,禅家“得”的太多。这一故事,是一“低手”与“高手”相搏的“公案”。 ——寺主问:汝名拾得,丰干拾得汝归,“汝毕竟姓个什么”“在何处住”——这在寺主来说,自己以为已经望到禅的大门,有心探试一下拾得的“本来面目”,并非真的问他姓啥名谁,住在何处?其实他离禅的大门还太远,根本不知殿堂内是什么东西,老实说,他还徘徊在“文字禅”的栏栅里。 ——想不到,他遇到拾得这“娃儿”,却不简单,当下“放下扫帚,叉手而立。”这明明是“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一个佛字。拾得直下承当,看你这个凡夫如何会得? ——寺主见拾得这一招,他竟不识当前的圣者,一个肉眼俗子,只好惘然。——寒山见状,殊为寺主怜惜悲恻,因捶胸呼曰:“苍天苍天”——如何不悟也。这一“苍天苍天”一方面否定寺主的境界,同时可怜他要披毛戴角,苦海无边。 ——这时拾得问:“汝作什么意思是“你有什么好可怜的?”

寒山诗

寒山诗我见谩人汉,如篮盛水走, 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我见被人谩,一似园中韭, 日日被刀伤,天天还自有。 贪人好聚财,恰如枭爱子, 子大而食母,财多还害己; 散之即福生,聚之即祸起, 无财亦无祸,鼓翼青云里。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 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 秤锤落东海,到底才知休。 可叹浮生人,悠悠何日了, 朝朝无闲时,年年不觉老。 总为求衣食,令心生烦恼, 扰扰百千年,去来三恶道。 世有一般人,不恶又不善, 不识主人翁,随客处处转; 因循过时光,浑是痴肉脔, 虽有一灵台,如同客作汉。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

痴属根本业,无明烦恼坑,轮回几许劫,只为造迷盲。谁家长不死,死事旧来均,始忆八尺汉,俄成一聚尘;黄泉无晓日,青草有时春,行到伤心处,松风愁杀人。骝马珊瑚鞭,驱驰洛阳道,自矜美少年,不信有衰老;白发会应生,红颜岂长保,但看北邙山,是个蓬莱岛。有酒相招饮,有肉相呼吃,黄泉前后人,少壮须努力;玉带暂时华,金钗非久饰,张翁与郑婆,一去无消息。桃花欲经夏,风月催不待,访觅汉时人,能无一个在;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不行真正道,随邪号行婆,口惭神佛少,心怀嫉妒多;背后吃鱼肉,人前念弥陀,如此修身处,难应避奈何!生前太愚痴,不为今日悟,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过;今生又不修,来生还如故,

两岸各无舟,渺渺应难渡。 人以心为本,本以心为柄, 本在心莫邪,心邪丧本命; 未能免此殃,何言懒照镜, 不念金刚经,却令菩萨病。 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头, 出语无知解,云我百不忧; 问道道不会,世有一等流, 悠悠似木头,出语无知解, 云我百不忧;问道道不会, 问佛佛不求,仔细推寻著, 茫然一场愁。君看叶里花, 能得几时好,今日畏人攀, 明朝待谁扫,可怜娇艳情, 年多转成老,将此比于花, 红颜岂长保。 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火煎无底涯,生死往来多少劫,东西南北是谁家,张王李赵权时姓,六道三途事似麻,只为主人不了绝,遂招迁谢逐迷邪。

寒山的论诗诗

第37卷第2期Vol.37№.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Soc.Sci.) 2009年3月 Mar.2009寒山的论诗诗3 张勇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 关键词:寒山;论诗诗;偈颂 摘 要: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论诗之诗,这些诗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但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在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考查,会清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寒山的论诗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促进了论诗诗文体的正式诞生,指明了禅诗发展的“典雅”方向,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435(2009)022******* H an Shan’s Poems on Poetry ZHAN G Y ong(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Poetics,A nhui N ormal Universit y,W uhu A nhui241000, China) K ey w ords:Han Shan;poems on poetry;Buddhist hymn Abstract:In Han Shan’s collection of poems,some works discuss the intention,f unction and feature of po2 etry,reflecting his poetic concept.Han Shan’s poems on poetry is of high academic value,promoting a new poetical form,which point out the way forward for Buddhist poetry. 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谈论诗歌的作品,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到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分析,会较为明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发现这些论诗诗的独特价值。 一 寒山的创作,由于其佛教劝戒内容与直白的语言,在当时及后世往往被嘲笑为佛教偈颂而被拒于诗歌殿堂之外。寒山认为自己的作品合乎“典雅”标准,应该归乎诗之行列,不但指出了偈颂与诗歌区别之所在,而且指明了禅诗发展的雅化方向,对后世诗僧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先简单介绍一下汉魏以来偈颂的发展情况,及佛教内外关于偈与诗关系的认识。偈有广、狭二义。广义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梵gāt hā)与祇夜(梵geya),两者意义有别:前者直接以韵文记录说教内容,前无散文,故又称 为“孤起偈”;后者前有散文,后继以韵文重复其义,故又称“重颂偈”。诸经论也经常将两者混用。狭义之偈,单指伽陀,又译作“伽他”、“偈陀”、“偈他”等,意译为“讽诵”、“偈颂”“孤起颂”、“颂”、“歌谣”等。本文是在狭义上使用“偈”这一概念的。 印度佛经中的偈颂,本来重文采、重声律,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这些偈颂往往失去其文采而变得质木无味。东晋高僧鸠摩罗什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1]他认为,在由梵文译为汉文的过程中,偈颂“失其藻蔚”,而变得质直无味,失去了其文体特征。魏晋以后,中土僧人在讲经的过程中,也开始大量创作偈颂。这些偈颂在用韵、属辞、造句等方面开始与中土诗歌接近,逐渐演变为哲理化的佛理赞诗。 3收稿日期:2009202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 D751078);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作者简介:张勇(19702),男,安徽濉溪人,副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寒山诗集》全文

《寒山诗集》全文 1、寒山子诗集序(唐台州刺史闾丘胤撰) 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每于兹地时还国清寺。寺有拾得,知食堂,寻常收贮余残菜滓于竹筒内,寒山若来,即负而去。或长廊徐行,叫噪陵人,或望空独笑。时僧遂捉骂打趁,乃驻立抚掌,呵呵大笑,良久而去。且状如贫子,形貌枯悴,一言一气,理合其意,沉思有得,或宣畅乎道情。凡所启言,洞该玄默。乃桦皮为冠,布裘破弊,木屐履地。是故至人遯迹,同类化物。或长廊唱咏,唯言“咄哉咄哉!三界轮回”。或于村墅,与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顺,自乐其性,非哲者安可识之矣。胤顷受丹丘薄宦,临途之日,乃萦头痛,遂召日者医治,转重。乃遇一禅师,名丰干,言从天台山国清寺来,特此相访。乃命救疾。师舒容而笑曰:“身居四大,病从幻生,若欲除之,应须净水。”时乃持净水上师,师乃噀之,须臾祛殄。乃谓胤曰:“台州海岛岚毒,到日必须保护。”胤乃问曰:“未审彼地当有何贤,堪为师仰?”师曰:“见之不识,识之不见。若欲见之,不得取相,乃可见之。寒山文殊,遯迹国清;拾得普贤,状如贫子,

又似风狂,或去或来,在国清寺库院走使,厨中着火。”言讫辞去。胤乃进途,至任台州,不忘其事。到任三日后,亲往寺院,躬问禅宿,果合师言。乃令勘唐兴县有寒山、拾得是否。时县申称,当县界西七十里内有一岩,岩中古老见有贫士,频往国清寺止宿,寺库中有一行者,名曰拾得。胤乃特往礼拜。到国清寺,乃问寺众:“此寺先有丰干禅师院在何处?并拾得、寒山子见在何处?”时僧道翘答曰:“丰干禅师院在经藏后,即今无人住得,每有一虎,时来此吼。寒山、拾得二人见在厨中。”僧引胤至丰干禅师院,乃开房,唯见虎迹。乃问僧宝德、道翘:“禅师在日,有何行业?”僧曰:“丰干在日,唯攻舂米供养,夜乃唱歌自乐。”遂至厨中,灶前见二人向火大笑,胤便礼拜。二人连声喝胤,自相把手,呵呵大笑叫唤,乃云:“丰干饶舌,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僧徒奔集,递相惊讶:何故尊官礼二贫士?时二人乃把手走出寺。乃令逐之。急走而去,即归寒岩。胤乃重问僧曰:“此二人肯止此寺否?”乃令觅访,唤归寺安置。胤乃归郡,遂置净衣二对、香药等持送供养。时二人更不返寺,使乃就岩送上,而见寒山子乃高声喝曰:“贼!贼!”退入岩穴,乃云:“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其拾得,迹沉无所。乃令僧道翘等,具往日行藏,唯于竹木石壁书诗,并村墅人家厅壁上所书文句三百余首,及拾得于土地堂壁上书言偈,并纂集成卷。(金陵刻经处《寒山诗》)

寒山诗在日本的传布与接受

寒山诗在日本的传布与接受 【内容提要】 由于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在主体文化规范中屡遭边缘化的寒山诗却因为东道国语言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而获得其持久青睐。寒山诗的各种译本、注本和评论在日本纷纷问世,有关寒山的各种神话传说亦被改编成小说,寒山的形象也走入日本画史和神坛。事实上,自北宋传入后,寒山诗就对日本的语言、文学、宗教、艺术甚至精神史研究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寒山诗也因此在其文化语境里获得“经典”与“中心”的文学地位。这种文学地位的形成除了两国在语言和文化背景上的亲近关系以及东道国积极开放的文化心态之外,便是因为寒山诗自身所表现出的质朴的语言风格、幽玄的禅宗境界、不入世浊的隐者情怀和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对于日本各界的超凡影响所致。 【关键词】寒山诗传布接受日本 Title:TheDisseminationandReceptionofHanshanPoemsinJapan Abstract:Hanshanpoems,thoughmarginalizedinChina,havewoneverlastingpopularityinJapanowingt oitscu ions,annotatededitionsandacademicreviewsthuscameoutinJapan;besides,thetalesoflegendaryHansh anthepoethavebeenadaptedintofictionsandtheimageofHanshanhasgoneintotheJapanesehistoryoffine artsandtheJapaneseshrinesinthemeantime.Hanshanpoems,infact,haveinfluencedpositivelyandsignif icantlytheJapaneselanguage,literature,religion,artandpsychologysinceitwasintroducedtoJapaninther eignofNorthernSongDynasty(960-1127)inChina,andtheyhavebeenincludedinthecanon.Inadditionto theaffinitiesinlinguisticandculturalaspectsbetweenChinaandJapanaswellastheopen Japaneseculturalpolicy,theplainnessinlanguage,profoundnessofZenspirit,emancipatedhermitshipan eptioninJapan. Keywords:HanshanPoemsdisseminationreceptionJapan Authors:OuHongisprofessorandPh.D.supervisorofEnglishpoetryatthe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 hpoetryandpoetics.Email:flsoh@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9159155.html,HuAnjiangisaPh.DcandidateofTranslationStudie 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Hismajoracademicfieldistranslationstudiesandculturalstudie s.Email:haj1410@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9159155.html, 尽管寒山诗的三大板块(主流诗、通俗诗和宗教诗)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丛林内外拥有大量的读者,甚至还得到历代一些知名文人的推崇,但寒山的迷离身世、文言与白话之间的雅俗之隔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文学利益,使得寒山诗长期游离于中国文学正典之外。尽管在大清朝寒山诗被幸运地选入代表中国古典诗文正统的《全唐诗》,寒山在20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中还被胡适和郑振铎以诗人的名分“请”进了中国文学史。然而可能是因为文学正统和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寒山诗中屡屡出现的“消极避世”倾向产生了某种排斥力,尤其是当寒山诗作为白话文学表现出的批判精神被西来的马克思主义所宣扬的“革命性”淡忘的时候,寒山诗再一次成为历史陈迹。正如有论者所说:“但当再行研究、深

寒山诗译介海外成因

寒山诗偈译介海外成因探微 李志凌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摘 要:寒山作为一位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不算多,但却是古代俗体诗、释家诗的杰出代表。由于寒山另类不拘的创作风格和隐世飘逸的性格,一直未能在中国古代诗坛引起热烈反响。然而,寒山诗作却在现当代受到西方学界和民间的极大推崇。他本人的生活品性和处世态度甚至还演变为一种“寒山精神”,成为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本文试从学术角度出发,分析寒山其人其作能够成功推介海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寒山;寒山诗偈;翻译;成因分析 1. 引言 中国文学史上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奇人杰作,难以计数。得评著高论者,多为李杜名流,佳句豪篇,皆属有口皆碑之类;而遁迹墨客,斥俗非流者,常遭冷目,鲜筑口碑。然而,中国古代文人中偏有一人,虽一度横遭冷落,难赢主流文史学派器重,却在近现代赫然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杰出代表,饮誉海外,倍受推崇。其作品拥有的海外读者和知名度甚至超越了其他的中国文豪,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也更加久远而深刻。此人即唐代隐逸诗人:寒山。 2. 寒山和寒山诗偈 寒山,又称寒山子,是唐代重要的白话诗人,亦为禅宗一代高僧。少年时代的寒山学文习武,饱读经史,才华横溢,同其他盛世学子一样,只盼他日“学而优则仕”。寒山曾经屡试科场,求过功名,可惜终不得志。中年时期,他磨灭了五陵少年般的浪漫和意气,抛弃了东堂折桂的抱负,隐姓埋名,寄迹名山。在超脱了世俗凡念之后,最终慧起儒道,志归禅释,借助半诗半偈的作品劝世喻人,弘扬佛理。“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静。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谴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这首引言式的诗直抒了寒山“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净心禅思。 寒山遗世之作共310多首诗,按内容可分为自叙诗、风俗诗、隐逸诗、道教诗、佛禅诗等五类。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诗作(约150余首)实写佛家禅理。“即心即佛”,是寒山色彩鲜明的禅宗主张。因而,寒山作品也被世人视作宣道佛法的偈语,而非诗歌。不管怎样,寒山以其特有的文学体例,以诗达禅,以禅寓诗,用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深厚的思想修养,巧揭哲理,广诫俗人。 从内容上看,寒山诗涉及四类题材:(1)表达战乱时期社会伦理崩溃状况下,对社会中丑恶现象的讽刺和嘲弄;(2)对田野山林生活的描写和吟咏;(3)对于佛理禅思的直接宣讲;(4)对个人生活经历的自叙1。从形式风格上看,寒山“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2 。既有民歌的通俗、生动、质朴、 【作者简介】李志凌(1977-),硕士,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汉语典籍英译等。 1李振杰. 寒山和他的诗. 文学评论,1983(6).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寒山诗集提要》. 4

斯奈德与寒山诗

摘要:斯奈德英译的寒山诗已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本文探寻斯奈德英译寒山诗的起源及其在寒山诗英译中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指出斯奈德对寒山诗的英译已超出一般文学翻译作品的范畴而上升到文学经典作品的行列。 关键词:斯奈德;寒山诗;英译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他的名字常和中国唐代著名诗僧寒山联系在一起,他翻译的寒山诗一经出版便广为传诵,成为当代美国青年一代最喜爱的读物之一,在美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至今长久不衰的影响力。斯奈德英译的寒山诗数目虽不多(仅二十四首),却首首出色,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斯奈德与寒山的奇缘来自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所著《禅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书中寒山和拾得一边读卷轴一边嬉笑的插图,这幅画深深吸引了迷恋禅宗与佛教诗歌的斯奈德。后来,斯奈德在加州大学读书期间决定要以一位中国古代禅宗诗人的诗作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在著名汉学家陈世骧教授的指导下斯奈德开始了寒山的研究与英译。哈佛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教授方志彤和日本著名寒山研究专家入矢义高也对斯奈德的寒山诗研究与英译做过指导。因此,学者们普遍认为斯奈德的寒山诗英译是当时学术界共同研究的成果。1958年斯奈德在《常春藤评论》第2卷第6期首次发表了他的24首寒山诗英译。1965年,斯奈德将其并入诗集《砌石与寒山诗集》出版。1966年,斯奈德的另一本诗集《诗选》也全部收录了1958年发表的这24首译诗及译诗短序。斯奈德的24首寒山诗英译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寒山热”,禅修的思想开始风靡美国各界。周英雄、郑树森等编著的《中西比较文学论集》第169页这样描述了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校园,“1960到1970年间,你若漫步于美国大学校园中,遇见那些蓄了长发、光着脚丫的嬉皮士学生,你可以问他或她有没有念过寒山诗。不少嬉皮士学生会说,他们崇拜寒山,因为寒山这个人和他的诗颇富嬉皮士气质。”由于斯奈德选取翻译的寒山诗颇具特色,在内容上自成一体,又具有十分引人入胜的主题,所以一经出版便广为流传,震撼了当时美国文坛和社会。对此,叶维廉先生做出过如下评述:斯奈德与中国文化、中国诗的关系太出名了,尤其是他译的《寒山》,使得寒山和他的生活风范成为了现代的传奇,…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大学生的民众英雄,至今仍受到狂热的爱戴。”叶维廉的评论其实讲出了三层含义,其一,斯奈德与寒山在禅境心灵上相通,在美国他就是寒山的化身;其二,斯奈德的24首寒山诗已深入民心为美国普通民众所接受,家喻户晓;其三,斯奈德在诗中塑造的寒山已成为美国“垮掉一代”和“嬉皮士”的精神偶像。

论寒山诗的俗与雅

论寒山诗的俗与雅 摘要:寒山子是一位以通俗名世的唐代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化诗僧。他的诗歌,以俗为主,既俗且雅,雅俗并重,从思想情趣到表现形式都兼具俗与雅两种要素,是僧人诗歌从传教布道转向抒写性灵、自村野民间步入高雅殿堂这一过渡时期的诗歌形式。 关键词:寒山;诗歌;俗与雅 唐代诗僧寒山子,是世所公认的通俗诗人。他的诗歌,虽然在他身后影响渐大,评价日高,但是在他生前,却常常遭到文人学士的嘲笑。在他的诗歌中提到别人“笑我诗”的作品就有两首。其中一首明确记载:“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这个王秀才站在正统文人的立场上,戴着儒雅之士的有色眼镜,以当时诗坛上主流形式近体诗的评判标准嘲笑寒山诗,认为寒山子这种不遵循四声八病理论、不讲究平仄格律、不精心锤炼词句、不避讳俚词俗语而随口吟诵出来的诗歌,是俗不可耐、难登大雅之堂的。面对别人的嘲笑,寒山子理直气壮地自辩道:“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他并没有否认己诗之“俗”,只是强调己诗亦“雅”。 我们认为,既俗且雅,雅俗并重,是寒山诗的突出特色。这一特色,既体现在思想情趣方面,又体现在表现形式方面。 一、思想情趣的俗与雅 寒山诗思想情趣的俗与雅,集中体现为选材立意的俗与雅。择要而言,选材立意的俗与雅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选材、立意均俗。据何善蒙《寒山子考证》一文所作的研究,公元760—790年,寒山子在天台翠屏山度过了30年自给自足的“农隐”生活。长时间社会底层的世俗生活,使他不得不关注普通百姓的生计问题。于是,他以诗歌为载体发表自己对婚丧嫁娶、治家理财之类尘世俗务的看法和主张。这类诗歌的题材来源于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写诗的目的是要指点“俗民”如何处理这些“俗务”,因而给人的感受是选材俗、立意也俗。《妇女慵经织》、《田舍多桑园》告诫人们要辛勤耕织、经营家产以免受饥寒之苦,《教汝诸般事》教导人们在“极贫”、“才富”时怎样对待田园房产,《客难寒山子》以主客答难的方式强调人们在贫贱时的“急事”就是挣钱,等等,谈论的都是家产钱财之事,字里行间充斥着浓浓的“俗气”。在《丈夫莫守困》一诗里,他直言不讳地大声疾呼“丈夫莫守困,无钱须经纪”,还循循善诱地指导人们如何发家致富:“养得一牸牛,生得五犊子。犊子又生儿,积数无穷已。寄语陶

寒山诗用韵考

第32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月 Vol. 32 No. 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0 ────────── 收稿日期:2009-04-21 作者简介:马智忠(1976-),男,陕西西安人,广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汉魏六朝文献。 -16- 寒山诗用韵考 马智忠,王 勃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寒山是继王梵志之后影响最大的唐代白话诗人,“他的劝世化俗诗与王梵志诗的俚俗风格十分接近”寒山诗“语带诙谐而意严实严肃,外似平易而内藏机锋”,寒山诗的用韵可归纳为二十四个韵部,其中只有八个韵部同王力先生“隋——中唐音系”的韵部相同,这可能同寒山诗多用俚俗口语有关。 关键词:寒山;诗;韵部;特点 中图分类号: H 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0)03-0016-03 The Study on the Rhyming System in Han Shan’s Poems MA Zhi-zhong, WANG Bo (School of Art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 Hanshan was a colloquialism poet in Tang dynasty who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thers after Wang Fan-zhi. The styles of his poems are similar to Wang Fan-zhi’s poems. His poems are very humorous and the meanings are strict. They seem to be induced but deep in heart. The rhythms of his poems are reduced to twenty-four rhythm parts. Among them, only ten rhythm parts are the same as rhythm parts of “Sui-Middle Tang Rhythm Systems” written by Wang Li. The reason lies in the spoken language which contains slang and colloquialism in Han Shan poems. Key words: Hanshan; poem; rhythm part; characteristic 寒山,唐代著名诗僧,其诗是“以王梵志诗为代表的唐代白话诗传统的直接继承者”[1,p15]。寒山生活的年代颇有争议,陈子展[2,p25]主张“寒山子大概生在初唐、盛唐之际”,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认为寒山生于八世纪初约七〇〇至七八〇年,孙昌武推定“寒山应活动在大历到元和年间,可大致确定在七五〇至八二〇年”,项楚从孙说[1,p18],王运熙指出:“他的诗必定产生在律诗体制已经相当普及之后。”“杜光庭《仙传拾遗》关于寒山子大历间隐居天台寒岩之说,则 是相当可信的。” [3,p217] 从这几种意见看,不管具体时间怎样,把寒山诗放进“隋——中唐时代”是可行的。本文依据项楚《寒山诗注》考察寒山诗的用韵情况,以期对“隋——中唐音系”研究有所补益。 一、韵例 诗歌制作中的用韵格式,称为“韵例”,包括用韵的方式是一韵到底还是可以转韵;押韵的位置,如句末或句中押韵,隔句韵或每句入韵或交叉韵[4,p277]。寒山诗首句入韵与 否比较自由,以不入韵者居多。不过,首句入韵的竟达到六十六首之多,在三百一十三首寒山诗中占五分之一强,如《群女戏夕阳》(062)(数字为寒山诗编号,下同)、《余家本住在天台》(206)。除首句入韵诗外,其余诗韵脚都在偶数句末,同近体诗用韵是一致的。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奇数句与奇数句押,偶数句与偶数句押,王力先生称这种形式为“交韵”,寒山诗这种韵例只有两首:《妾在邯郸住》(023)中“住、处、归”相韵,“扬、长、央、床”相韵。此处“归”属“之”部(包括支脂之微四韵)“微”韵,“住、处”分数属“鱼”部(包括鱼虞模三韵)的“遇”、“语”两韵,表面看来不押,但是170、173、181、248四首诗中都存在“之”部和“鱼”部相押现象,此当是从相邻韵部借韵相押。《读书岂免死》(208)中“死、字”相韵,“贫、人、身、辛”相韵,“酱”字用此情况不详。《有人把椿树》(096)也属此类。 寒山诗大多一韵到底,但也有换韵的现象,如《手笔大纵横》(019)、《心高如山岳》(231)、《昔日极贫苦》(245)。

寒山诗对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寒山诗对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者:芦苇泉 在美国诗歌的多次运动中,以1910年代的意象主义与19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旧金山文艺复兴二者最为开放,最具包容性。在这样的两次运动中,中国文化论述,尤其是中国诗歌,连同其他边缘文化,如日本文化、印度文化、印第安文化等论述,都被吸收入美国诗歌之中。在后一次运动中(50年代—70年代),中国唐代传奇诗人寒山的禅诗被翻译到美国,对美国当代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一部分诗人改变诗风,并从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青年 在文化上认同的对象”。 寒山其人其诗 寒山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姓名不可考。项楚在《寒山诗注》(中华书局)的序中写道:“一位研究者对他的生平作了这样的推断:寒山本来是生活在农村的文人,因为他有文化气质,而又有骨气,开始是隐者或隐士,隐姓埋名,不应科举,自称贫子。在漫游中扩大了视野,认识了现实中更多的矛盾和民间疾苦,由隐士而避世进山。到了五台山,便在寒岩(也叫翠屏山)的山间住了下来,因此由贫子而成了寒山子。由避世而弃家,这时他结交了国清寺的拾得。他便抛弃了儒道之流的隐逸思想,皈依佛门,由弃家而出家,字也由寒山子而成 为寒山了。” 寒山诗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世俗诗。他的民本思想、施展抱复的愿望,以及作为普通人对感情的敏感,在这些 诗中有明显的表现。 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 驻梭如有思,擎梭似无力。 呼之迥面视,况复不相织。 应是别多年,髦毛非旧色。 从样的思妻之诗中,一点也看不出他的遁世色彩。诗人是一位有血有肉六根不净的正常男人。 这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姗姗。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百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小耐寒。 这种人生无常的喟叹声,在寒山的世俗诗中反复地回荡着,是他思索人生的结果,也是他终 于通向佛道的途径。 另一类是田园诗。近似于陶渊明。 第三类是山林隐逸诗,即禅诗。 五台山是道教名山,也是佛教圣地。诗人隐居寒岩期间,先后受到道佛两教的熏陶。他有许 多诗篇记载了在宗教领域内的心路历程。如: 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 …… 我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万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诗的思想,虽然驳杂不纯,但仍然有着基本的倾向。过去的佛教徒,从他的每一首诗中寻找佛教的义蕴,虽然是牵强附会,但佛教思想对于寒山诗歌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他的禅诗,有如下特点:作为感情抒发者的诗人,在作品中始终是一个旁观者;作品宁静淡远,幽静寂寞;人与自我的对话。其诗达到的纯粹境界,无不体现着佛教的精神。应该说寒山诗是佛教思想在我国诗歌领域中结出的丰硕果实,在我国宗教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唐代,宗教盛极一时,从朝廷到山野,几乎无人不受佛教的熏染。中唐以后,禅宗已经风靡神州。后来的王士祯论山水诗,常常以入禅是否来论成败。可见寒山诗的出现并非偶然。 也说明禅诗在我国诗歌中一脉相承的传统迹象。 寒山诗传入美国的背景 最早传入美国的是《道德经》和《易经》。到了1950年代末期,美国各地的文学艺术杂志上出现多篇有关禅宗的论文和故事,还有禅诗和禅画。美国各大学的东亚系所开的佛教课程也成为热门课。但那时流行于美国的这些“东方文化思想”即禅宗,是通过日本(而不是中国)传入的。然而中国道家和儒家在这股“文化流”中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与此同时,也就是19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古代寒山子的诗歌应运而入。 寒山诗传入美国,并不是偶然的。既有早就进入的“东方文化”铺路,又有寒山诗本身的原因,也有美国社会自身的原因——为寒山诗开辟了生长的土壤。 寒山幕天席地、徜徉于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多少呼应了美国青年所向往的生活,而他超然世外、淡然无求、宁静自在的心境也是他们追求的境界。 到了1960年代,美国诗歌对外更为开放,更为包容,这多少和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1月的就职典礼上呼吁人民要做“新的边疆”的开拓者,探索未知的机会

寒山诗“寻思少年日”细解

寒山诗“寻思少年日’’细解 “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国使职非愿,神仙未足称。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不觉大流落,皤皤谁见矜。”这首诗,很多人认为是寒山写本人的经历的,并由此而推断寒山是“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等。其实,这样认为经不住仔细推敲,而是一种误解。 认为这首诗是写寒山自己经历,并由此推断寒山是西安市人的理由,大概有三:1,将“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之句,单单从字面去理解,“寻思少年日”就是说寒山的“少年时代”;“游猎向平陵”就是说“到平陵去游猎”;将“平陵”解释为“汉昭帝之陵墓”,又因为平陵,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方向,距咸阳7公里。因此解释就会被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寒山少年时代经常去平陵游猎,必定是出生在平陵一带。所以他是西安市人或是咸阳人。 2、因为在这首诗里还有“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的诗句,认为是寒山写自己“骑白马”、“放苍鹰”,推断寒山必是属于无忧无虑、沉迷游乐的官宦子弟公子哥。因为平民百姓是不具备这样的生活条件的。所以就推断他是“出身于官宦人家”。 3、从“国使职非愿,神仙未足称”和“不觉大流落,皤皤谁见矜”两句看,认为是写寒山久试不递的经历和家庭流落而遁入佛门,以至于老来的感叹的。如此等等。 以上,从诗句的字面上看,作此解读似乎有些道理。也似乎符合写一个人的经历经历。但是,如果仔细推敲一下,就不难发现有很明显的不可取处。通过全面考量寒山的诗篇和本篇的前后联系、呼应,经认真分析后认为,寒山不是在此写自己的经历,而是写给世人的警示之语。 具体理由如下: 1、从全面考量寒山所有的诗句看,寒山是一个大家公认的胸怀大志者,即便到最后皈依佛门,他还是常怀度人之心,积极上进的。由此可见,寒山绝不是该诗所写的那种胸无大志、只知道驰骋田猎、寻欢作乐的少年,明显不是在写他自己的具体经历。而是泛指世人,是警示之语。 我们知道,寒山的诗中给我们的印象是很清晰的:寒山不是一个胸无大志、不求进取、满足于驰骋田猎、寻欢作乐的公子哥。相反,对于此类人等在他的其他诗中是多有讥讽、嘲笑和劝导的。如:“寄语冗冗(rong)人,叮咛再三读”;“丈夫不识字,无处可安身”;“黄泉前后人,少壮须努力”;“我见凡愚人,多畜资财谷。饮酒食生命,谓言我富足”等。这些都是他教人不要贪图享乐,要努力上进。不但如此,寒山本人也是个以身施教的典范,他“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尽管“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终致“吾家好隐沦”以后,仍也不甘堕落,抱有博大的情怀,继续努力学习。在隐遁期间,他看破一切,舍弃一切,却不舍得“一床书”,经常坚持着“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等等。他是一个有志之士。他曾经多次求取功名想报效国家,因久试不递报国无门后,离家避世,隐遁念佛,仍然走的是一条奋发上进、自度度人的光明人生路。这是研究者们的共识。寒山根本不是像这首诗里说的那样,只知道沉迷于“骑白马”、“放苍鹰”驰骋田猎这种令人发狂的游乐生活。他更不是通过写诗去回忆、留恋那种生活。而是对那种生活的讽刺和鞭笞。是在告诫世人要勤奋努力,不要自甘堕落,荒废青春少年大好时光,少年时不去努力上进,老来必然后悔莫及,无人可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国使职非愿,神仙未足称”的解释,笼统解释为诗人的多次投考不第是错误的,这句诗应该作“给个国使职都不愿意,做个神仙都不称心”解释。是写胸无大志的人只是沉迷于游玩狩猎,不思进取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人往往满足现状,自以为是,总觉得比做“国使”、“神仙”都好。这就明显看出,该诗所写跟诗人性格明显格格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