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一一>人际相互作用一一>社会人人类从直立的人猿开始,通过几千年与大自然博斗学会了劳动,又从劳动中形成了群居,通过人际相互作用而成为“社会人”。如果我们不与人交往,虽然也不会变回去成为人猿,但是却因此而失去社会的正常功能。2、现代人也有“进化”过程:现代的人从出生到老年,也有一种快速的“进化”过程。刚出生时的人虽然有了人类" />
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慧屋人的本质属性

智慧屋人的本质属性

智慧屋人的本质属性
智慧屋人的本质属性

《心理学家讲话》 (1997年于社科院全国心理医生培训)

一、现代人也需要“进化"

1、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

动物一一>劳动一一>人际相互作用一一>社会人

人类从直立的人猿开始,通过几千年与大自然博斗学会了劳动,又从劳动中形成了群居,通过人际相互作用而成为“社会人”。如果我们不与人交往,虽然也不会变回去成为人猿,但是却因此而失去社会的正常功能。

2、现代人也有“进化”过程:

现代的人从出生到老年,也有一种快速的“进化”过程。刚出生时的人虽然有了人类的特征,但没有社会人的特性。从婴儿开始,我们每一个时期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比如婴儿有需要时,用哭泣来要求得要满足,长大些,需要训练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人类有躯体成长和心灵成长的过程。

3、人类认识社会的两种工具:

语言和文化知识(现代通称为信息)是我们认识社会和与人良好沟通的基本工具。有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别人合理沟通。当别人的意见不合理的时候,也能以正确的意见去说服别人,这也是适应社会,在社会上能更好生存的两种重要的工具。

4、幼时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重要关系人(密切相处的人)与我们相处的交流模式,将在我们的心灵形成深深的“印刻”。也就是说,我们与重要关系人互处的经验,决定于我们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幼时有不愉快经历的,在成人后,与新的重要关系人(夫妻、子女、邻居、同学、朋友、领导和同事)往往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模式相处。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心理健康知识没普及,许多人的交流模式都是不正确的。成人后我们想要成长发展,必须训练自己修改心灵地图的能力,让不正确的模式(交流模式和思维模式)得到修正。

我们成年后,本来完全有能力运用知识促进自身的完善,但是心理的障碍却阻碍着我们对事情的正确认识和判断,文化低的人不懂得怎样完善,文化高的人又以为自己已经完善。因为幼年与父母相处的“世界”,在我们的潜意里,会当成“全世界”。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里有些什么错误的东西,所以在生活的压力之下,心理冲突无法得到平衡时,严重的一部份人成为“废品”,比如精神病人和罪犯:有一部份“次品”,经不住生活的重压,放弃了生命:还有一部份人,作为人活在世上,但却不具备正常的“社会功能”,饱受着精神的痛苦而不知如何解脱。

二、人的本质属性(人性) 1、生物属性:

人的生物属性被精神和社会属性制约。

生物属性正确的表现形式在于一“身体健康”(身体素质好)。 2、精神属性:

精神即“心理”,是人类用于区分动物与人类心理的专用词。人的精神属性受社会属性影响,它所有的内容都是社会属性内容。

精神属性正确的表现形式在于一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好)。

(注:心理健康首先是家庭成员的健康,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婚姻感情健康发展。有人说,我要多少钱我在精神上就满足了,这是没有理性的思考,这种思维方式限制你正确地科学地看待世界。精神满足是一种探求过程,是接纳自己和付出的过程;精神上的满足是追求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3、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基础,精神属性为主要内容。

社会属性正确的表现形式在于一社会健康(文化素质高、道德素质高)。

社会健康也就是要不断学习;社会道德品质好,遵纪守法等。我们存在于社会,要想正常地发展,就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做群体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社会属性是个体和群体的对立统一,群体的意志形成社会的属性,群体意志要服从群体利益,法律是群体意志的。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就没有社会属性。

社会人的原则: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

三、人的成长完善

1、躯体(年龄)和心灵的成长:

我们出生以后,躯体通过一年又一年的变化,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在此过程中如果营养不良,不但影响躯体发育,还会造成神经介质水平减低,脑功能不健全、情感表达和认识表现不当,最终造成对自己对他人缺乏理解。

在人的一生中,还有心灵(心理或思想)成长的过程。这种心灵的成长可以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也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启动和发生变化。也就是我们的心理结构随时都需要训练和改变,这就是人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在少年阶段、青年阶段、中年阶段、老年阶段的认知水平;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都应发生改变才能适应社会。可是许多人因为没有条件受到这方面教育和训练而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发育。其中一方面的发展不良,会阻止所有领域的发展。

怎样才能使自己心理素质好,怎样才算心理健康?这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才能有清楚的认识。心灵如果得不到成长,就不容易在生活中找到轻松和快乐的感受。

2、人有三种自我:

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自我:

(1)、父(母)辈自我:专断,想支配别人,认为别人理所当然该服从自己。

(2)、儿童自我:不理智,不讲道理。想依赖别人,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应该对自己好。(3)、成人自我:理智,能悦纳自己和接纳他人。

这三种自我常常在起着相互的作用,成熟的人善于运用成人自我,不成熟的人徘徊于父辈自我和儿童自我之间。

无论我们的童年幸福与否,我们不能停留在童年。成年人仍会渴望有人照顾和关心。但是,我们不能在生活中去追寻这种需要,因为我们成年了,我们不能对别人有任何的依赖,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负起责任来,先承担起照顾自己的责任,承担起让自己生活愉快的责任,然后学会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学会承担家庭的责任。

在家里我们要作个有责任感的家长,在单位要做个有责任感的员工,在社会要做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尽管我们渴望象梦想中的童年一样被人照顾,被人关心,可是我们不能依赖于别人,不能让别人象父亲或母亲一样满足自己的需要,我们的躯体和年龄在一天天成长,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我们乐意还是不乐意,我们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往前走。我们要克制自己被人照顾的渴望,如果我们追寻这种需要,那会让自己的心灵停留下来。而我们只有让自己的心灵不断成长,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要放弃追寻童年的自我,不摆出父辈自我的架式去支配别人,才能让我们有力量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优品课件之《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

优品课件之《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性,树立“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能够运用所学原理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批判“人性自私论”。教学重点: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教学难点:论证“人性自私论”的错误。教学方法:谈话讨论法教学过程:第六课侧重介绍了客观世界对人的意义以及人们判断客观事物对人有无意义的评价标准,即介绍了价值和价值观的有关知识。那么,人以及人的活动对人类 的意义又是什么?人们判断人及人的活动对人类有无意义的评价标 准又是什么?人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存在和活动对人类有意义?这就 涉及到人生价值及人生目标问题。高二《思想政治》的第七课就是介绍这方面知识的。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P65-101)先介 绍第一个问题:人及人的活动对人类的意义问题,即人生价值问题。设问: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P66-77)设问:人生的 真正价值为什么是对社会的贡献?这是由人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人!我和在场的各位都是人,我们作为人每天都在跟人打交道。然而,我们可能很少考虑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设问:人的本质究 竟是什么呢?我们的回答是: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P66-69)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得出的正确结论,在这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对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曾作出过种种不同的回答。课本P66第一段例举了5种说法。请 同学们看投影显示的材料并思考回答:这些说法涉及到人的哪些特征或属性?媒体显示:①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动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②人是陆栖两脚动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③人是食品的过道(和运河,旁的动物的坟墓,死者的归宿所,通过旁人的死亡来产生生命,一个装满腐朽的财宝箱。)――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大画家达?芬奇。④人是自然的仆役(和翻译员)――十六、七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⑤人就象藤萝,他的生存靠别的东西支持――十八世纪英国诗人蒲伯。⑥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十八世 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让学生回答,逐步形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共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教案(一)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示例(一) 人教版 导入新课 我们前边学习的有关内容,概括起来分属于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价值观的,本课书要学习和探讨的则是关于人生观的,那么这三者之间是否是彼此分立、毫不相干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本课书的前言这一段,并翻阅一下本课的节题和框题。 (学生阅读,回答) 通过粗略地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部分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本课书的主题侧重人生观,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人生价值问题;实现人生价值是需要条件的;人生价值总是与人生目标相联系的,这几部分知识的有机联系,便构成了我们将要学习的这课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投影显示: “人处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细,灵长目,人科。” ─林奈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会者,谓之人”。 ─《列子·黄帝》 提问:以上两段话各是从怎样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的? 林奈的观点是从动物学的角度来考察人类,《列子·黄帝》则力图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那么,以上两种关于人的属性的观点,对不对呢?人究竟有哪些属性?人与动物有哪些区别?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 正如林奈所说,人处于动物界,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生物,因而,人必然具有与动物相似之处;即具有自然性。人的自然性有哪些表现呢? 1、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板书) 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1)人的自然属性及其表现:人的生存和发展,总会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样,就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韵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最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经典表述既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段话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所以,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都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每个人一生下来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脑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 能具备人的本质。 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机的,它们彼此影响、制约、渗透,形成纵横交错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的就是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或某种社会关系的重复。这就要求我们用系统的、全面的方法从总体上,从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人的本质。诚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第二层含义指各种社会关系在有机统一的联系中不是并列的、平等的,它们在决定人的本质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物质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因此也对人的本质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4.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人的本质不仅不是抽象的,而且不是永恒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是因为,社会关系不是

人性与人的本质

论人性与人的本质 浙江工商大学黄宏伟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是关于人的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克服了以往哲学在人性、人的本质问题上的种种片面认识,揭示了现实的人的社会本质。 一、人类对自身本质的探索 人类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古代区分人性与物性的直观认识阶段。从古代神话、原始宗教直到古希腊罗马哲学及中世纪的基督教,都属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只局限于从人的直接存在即“人性”上,把人性同物性直观地区分出来。有的观点偏重于人的体质特征,柏拉图就把人定义为“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有的观点偏重于人的意识特征。如,基督教把人看作“信仰的生物”。 第二,近代寻找人的“本性”和“本质”的认识阶段。近代思想家不再满足于用直接存在、具体人性来规定人,而开始寻找决定人的普遍性质和深层结构,把它看作具体人性、直接存在的决定者。以英国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统强调人性,就是自然的、个体的、由生理欲求支配的,认为人性是从具体的个别的人性中归纳出来的共性。而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传统则认为人性是现象形态,它由深层的即人的理性、伦理本质决定的,强调人的本质具有超自然的、应有的性质,认为人本质上应该是精神的、族类的、按伦理规范行动的。后一种观点的代表有德国古典哲学的“伦理人”理论,特别是康德提出的人超越现象世界,个人必须按照人类普遍的伦理规范去行动的“绝对命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则代表了努力综合二者的倾向。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只有实践才是这种统一的现实基础,因而不可能真正克服上述两种观点的“二律背反”。 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了近代哲学对人的片面认识,进一步突出了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人本主义思潮强调人的创造性、个性和能动性,把人看作是盲目的生命冲动或潜能的自我实现,否定了受理性、伦理必然性的制约,认为人只是一种孤零零的存在和纯粹的可能性。结构主义人类学和符号文化学则强调人的被创造性、社会性和受动性,认为人是“符号世界”或“文化世界”的产物,甚至不过是社会结构之网上的一个“位置”。近现代西方哲学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地位矛盾性的反映,不可能真正克服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社会性和个性、能动性和受动性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唱的都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同一“主题歌”:“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3页) 第三,用实践和社会关系科学规定人的本质的认识阶段。这是人类的真正的自我认识,它始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观与人性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社会性和个性、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社会历史实践之中。马克思在理论上解决了前人根本无法解决的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而在实践上真正扬弃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人类解放运动。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_1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性,树立“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能够运用所学原理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批判“人性自私论”。 教学重点: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教学难点: 论证“人性自私论”的错误。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六课侧重介绍了客观世界对人的意义以及人们判断客观事物对人有无意义的评价标准,即介绍了价值和价值观的有关知识。 那么,人以及人的活动对人类的意义又是什么?人们判断人及人的活动对人类有无意义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人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存在和活动对人类有意义?这就涉及到人生价值及人生目标问题。高二《思想政治》的第七课就是介绍这方面知识的。 第七课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P65-101) 先介绍第一个问题:人及人的活动对人类的意义问题,即人生价值问题。 设问: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 第一节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P66-77) 设问:人生的真正价值为什么是对社会的贡献? 这是由人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人!我和在场的各位都是人,我们作为人每天都在跟人打交道。然而,我们可能很少考虑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设问: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的回答是: 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P66-69)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得出的正确结论,在这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对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曾作出过种种不同的回答。课本P66第一段例举了5种说法。 请同学们看投影显示的材料并思考回答:这些说法涉及到人的哪些特征或属性? 媒体显示: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轻松学习 (一)课前准备 1.搜集 (1)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事例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马蜂窝背后人与自然的关系》 《防治沙尘暴关键在于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 (2)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材料 《礼的产生从饮食开始》 《饮食习俗》 (3)关于舍己救人的英雄事例 《舍己救人浩气长存》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2.思考 综合上述事例,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导学 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古往今来,众说纷纭。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陆栖两脚动物。”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写道:“人只是食品的过道。” 英国哲学家培根写道:“人不过是自然的仆役。” 英国古典主义诗人蒲柏在《人论》中写道:“人就像藤萝,他的生存靠别的东西支持。” 英国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过一首对人的颂歌: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些说法都没有揭示出人的本质属性或特点,人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是什么呢? (三)自学导引 1.人具有自然属性

归纳:人的自然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________离不开自然界;第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_______的制约;第三,人与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________欲求。 总结: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________和_________的前提条件,是人与其他动物的 __________之处。 2.人具有社会属性 归纳:人具有社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是社会的__________;第二,人的 __________具有社会性;第三,人的__________具有社会性。 3.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作业

试题例析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 2萨特认为人的本质只有与他人和社会隔离起来才能显现。 这种观点是( ) A抽象的人性论B形而上学的机械论 C夸大主观意识的唯心论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3人的价值是价值关系的特殊形式,这意味着这种价值关系的客体是( ) A一种特殊的物B人的有用性 C人的实践活动D人的工具性 4人在价值关系中() A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 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6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

A反映和创造的关系B为己和为他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工具和目的的关系7下列关于人性的观点,属于正确的观点是() A人性善B人性恶C人性有善有恶D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8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 A现实的人出发B个人出发C抽象的人出发D人的自由出发 9人性决定于() A先天的禀赋B遗传的因素 C后天的社会实践D家庭自身 10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由的属性D意识特性单项选择题[答案]1C2A3C4D5D6D7D8C9C10 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人的属性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 A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D思维属性可以归结于社会属性E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 2在人性问题上,以下观点属于先验论的有() A人生而自由B人性善C人性恶 D人的本性是天赋的E人性善恶决定于社会实践 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A人的本质是共同的B人的本质是变化的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human essence 字体[大][中][小]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特性,即人的本质属性。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人之初性本善与性本恶的争论。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认为人的本质(灵魂)有三部分,即理性、意志和情欲,其中理性居支配地位。人的这种本质的放大就是国家。国家相应于人的本质的三个部分划分为三个等级:国家统治阶级、武士阶级和劳动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具有三种性质:偶然性(如脸白、鼻塌)、固有性(如有两脚、无羽毛)和本质属性(即社会性)。因而提出“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政治动物”(《政治学》)。在近代,16世纪,F.培根提出人的本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自爱)的性质,一个是社会的性质。对人来说,“保持他对于公众的职责应当比保持他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更为珍贵”(《培根论文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的第一条法则是维护自己的生存,人最关怀的是他自己”,强调人是“社会的生物”(《爱弥儿》),指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生本性。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人自身实在有个使他与万物有别,并且与他受外物影响那方面的自我有别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理性”(《道德形而上学探本》)。黑格尔将人的本质说成是“神圣的理性”,并且指出人的理性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和理解;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和意识,能够进行劳动创造。费尔巴哈提出“人的最高本质就是人本身”,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心(爱)”。马克思早年受黑格尔的影响,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对客体的改造。后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类本质的概念。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认识到人是“现实的人”,必须从一定物质生活关系中去把握人的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1845年,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问世,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的本质问题。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页)。人的本质是劳动,或者说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展示了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社会性。人的现实的劳动,一方面构成人和自然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同时又实现了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因此,人的本质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在阶级社会中人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本质还应从阶级关系中得到说明。近年来,中国有人认为,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仅仅是指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的表现,是指明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的方法,而不是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有人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还有人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参见“人”。

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社会性

资料1 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特性。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与社会不可分。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都必然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劳动创造性。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劳动创造性。人类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改造客观事物,创造了自然界中没有的巨大物质财富,这种对自然界的改造就是人的劳动创造性。人的劳动创造性是人与动物不同的社会属性。动物要得到生存资料,只能消极地利用自然界中现成的东西,而不能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动物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变自然,但是不能创造。正如恩格斯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动物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第二,目的意识性。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另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目的意识性。人在与周围事物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由于人类具有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能够在活动的开始和活动之中,就对活动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具有明确的目的。人类的这种目的意识性,就是人与动物根本不同的社会属性。动物在和外界事物接触的过程中,能够以感觉的形式反映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并通过大脑把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形成动物的心理。但是,动物对事物的反映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由于动物没有意识,所以他们只是凭着感觉和本能进行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恩格斯曾经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从以上人的社会属性可以看出,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在与周围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人类独有的特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的属性,是人的本质的外部表现。 资料2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3)人有类似动物的自然欲求:如食欲、性欲、求生欲等。 老师:总结人与动物相同的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 人以上三方面表现可以看出,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自然肌体要服从生物发展规律,所以人具有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人的自然属性表明了人和动物的联系和共同性,而不能说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它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因而不是人的本质属性,因为本质属性不仅是该类事物的共性,而且是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性。 人的社会属性的主要表现(板书) (1)人是社会的产物。 (2)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别与联系(板书) 区别: ①层次不同。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的较高层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3、情感目标: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司芬克斯之谜”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2、思考问题: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 3、引出课题: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 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阅读材料:教材134页“狼孩儿”并谈谈对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理解。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1)分析例子:“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繁华的村庄里,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觉得这世界太繁华、太喧闹。一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想入非非,自言自语地说:“这世界上如果只留下我和一个漂亮的姑娘做我的妻子,那该多好啊!”他刚说完,忽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风过后,只有他和一个漂亮的姑娘面对面地站着,其他的一切都消失了。这时那姑娘说道:“哎!我说夫君啊!你要世界只留下咱俩人,那我们靠啥过活啊!”小伙子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说道:“我的贤妻啊,你想得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 了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学会正确处理利已与利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 A.社会属性 B.复杂多样性 C生产活动性 D.精神属性 2. 社会性作为人的属性,它是人类()属性。 A.最根本的、特有的 B.一般的、非特有的 C.特殊的、短暂的 D.比较常见的 3、吴锦泉,一名普通村民,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但他为村里修桥铺路,去福利院资助孤儿,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被评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向称量出高尚。吴锦泉老人的善举告诉我们)。 A.先人后已是美德 B.先已后人是本能 C.利已必损人 D.利他必损已 4,“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的,能。”鲁迅先生这句名言揭示的是( )。 A.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D.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5.有人常常把追求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的体现 B.追求个人利益必然会导致自私 C.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利益 D.个人利益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 6.郎平的一生献给了排球,袁隆平的一生献给了水稻,屠呦呦的一生献给了青蒿素,他们在为国家获得无上荣誉和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收获了()。 A.极高的地位 B.社会的尊重 C.巨大的财富 D.生命的延续 7. “自我保存”的本能说认为人是自私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的自我保存的本能()。 A.是人的本质属性 B 不排斥舍生取义、会已救人的行动 C.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共同属性 D.不是为了自己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 B追求个人利益必然导致自私 D.个人利益与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 C.把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是是不对的 9. “个人是大海中的-滴水。”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个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的活动 C.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D.个人比社会更重要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目标】 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教学重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 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 1 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 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 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 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 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 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 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