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商学院班级:2010级市营一班姓名:李谭学号:201042350115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课程名称:金融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学生:李谭

(商学院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01042350115)

摘要:财政赤字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赤字的一系列分析,主要是发现财政赤字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上起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经济效应;

引言: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财政赤字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但是,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这是现在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当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了解会计常识的人知道这种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用红字写,这也正是“赤字”的由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二、财政赤字的重要性和作用

1.重要性

在经济萧条时期,赤字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

赤字。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因此,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因为:

第一,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

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财政赤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

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公债并不是直接卖给公众或厂商,因为这样可能会减少公众与厂商的消费和投资。使赤字财政政策起不到应有的刺激经济的作用。当经济恢复发展起来后,就可以向政府缴纳更多的税收,从而偿还政府债务。

2.积极作用

赤字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运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项短期政策。在短期内,经济若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的闲散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时,财政赤字可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回升。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功不可没。从这个角度说,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实际上财政赤字是国家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目标,依靠国家坚实和稳定的国家信用调整和干预经济,是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

3.消极作用

1.赤字财政政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刺激投资,就是扩大生产能力。实行扩张性政策,有可能是用进一步加深未来的生产过剩的办法来暂时减轻当前的生产过剩。因此,长期扩张积累的后果必然会导致更猛烈的经济危机的暴发。

2.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引发财政危机。财政风险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国家机器的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当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时,轻者导致财政入不敷出,重者引起财政危机和政府信用的丧失。财政赤字规模存在着一个具有客观性质的合理界限,如果赤字规模过大,会引发国家信用危机。对财政赤字风险性的评价,国际上通常用四个指标:一是财政赤字率,即赤字占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过3%为警戒线;二是债务负担率,即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过60%为警戒线;三是财政债务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当年到期国债还本付息),一般以不超过30%为警戒线;四是国债偿还率,即当年国债还本付息/当年财政支出,一般以不超过10%为警戒线

3.赤字财政政策孕育着通货膨胀的种子,可能诱发通货膨胀。从某种程度上说,赤字财

政与价格水平的膨胀性上升有着固定的关系。其原因并不难寻。在一个社会里,赤字财政导致货币需求总量增加,而现存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却没有以相同的比例增加,这必然要使经济产生一种通货膨胀缺口,引起价格水平提高。在财政赤字不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情况下,赤字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

三、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1.财政赤字支持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

我国的财政赤字极大地支持了经济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改革,二是价格改革。首先,财政赤字支持了企业改革。一方面,减税让利。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从微观经营机制的改造人手,实行了“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收统支”政策,到1983年开始的“利改税”,再到1994年的全面税制改革,政府对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比例,从100%下降到55%,再降到33%。这些改革措施,在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巨大财力支持的同时,也相应地减少了政府的财力。而在有关支出并没有同步缩小的情况下,财政赤字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企业亏损补贴。为了使关系到国计民生企业的生存,为了减轻失业压力,政府对国有企业亏损特别是政策性亏损给予补贴

其次,财政赤字支持了价格改革。我国在“利用双轨、走出双轨”,逐渐从计划价格走向市场价格的改革进程中,为了保证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价格改革的关键10年(1981—1990年),财政的价格补贴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高达13.1%。

2.赤字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运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项短期政策

在短期内,经济若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的闲散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时,财政赤字可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回升。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功不可没。从这个角度说,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实际上财政赤字是国家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目标,依靠国家坚实和稳定的国家信用调整和干预经济,是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长期仍应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为宜。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市场失灵时政府对市场的补救,只能作为启动力量来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从而恢复市场活力。如果超过启动力量的定位,变成政府代替市场,则有可能事与愿违,产生挤出效应。美国的赤字财政政

策本是应对大危机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却不自觉的使之长期化,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足以作为人们的前车之鉴。

3.短期符合当前形势的赤字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当前运用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加快基本设施建设,只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一种暂时性的财政政策。从中长期看,仍然要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因为财政存在大量的赤字,无论对财政本身的运作,还是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在赤字长期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从长期来看,赤字财政是今天花明天的钱,这一代人花下一代人的钱。在国民经济中,储蓄由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组成。财政赤字是负储蓄,会减少储蓄。长期经济增长要依靠投资,投资来自储蓄。今天的赤字支出减少了明天的储蓄,从而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还应该注意的是,赤字筹资的钱一定要用于有利于长期增长的项目。如果把这些钱用于错误的投资,财政支出就会成为浪费,结果是付出了代价又无所收益。在社会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兴建铁路、机场、港口等公共基础设施是适当的,它既能增加有效需求,又能增加长期供给。但从长期看,也不能持续不断地采取兴建大型工程的办法,特别是不宜把建设周期过长的公共工程作为稳定政策的工具,一是公共工程的刺激效应或乘数作用会呈现递减趋势,待公共工程一旦饱和时,则只有刺激需求效应,而增加供给的效应即将消失。二是当需要转入紧缩时,公共工程要么继续,则发挥不了收缩作用;要么停工,则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和损失。

因此,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必须审时度势,十分谨慎,要为将来的政策调整留下空间和余地。在政策导向上不应再鼓励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扩大投资、多上项目;同时,要选择好政府投资的项目,避免形成新的重复建设。如果政府投资项目选择不当,虽然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会增加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对投资品的生产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对于今后的继续发展或者作用不大,或者成为一堆无用的废物。考虑到目前的经济状况,可以适当减少“需求乘数”较高的政府投资,增加在公共卫生、农村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与此同时必须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上做文章,在财政支出项目上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减少目前很多项目缺乏长远规划、盲目投资的现象;在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绝挪用、贪污财政资金现象;正确处理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的关系,适当转变政府财政投资方向,在坚持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型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演变,加快国有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明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延续今年基调,有望继

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由于今年国家的赤字水平不高,再加上为实现稳增长而批复的一些建设规划需要加快实施,预计明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随着结构性减税的推进,国家财政补贴投入将加大,赤字规模随之扩大,财政的宽松力度将加强。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2》指出,明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将优于今年,预计明年GDP增速为 8.5%,CPI涨幅为2.4%。尽管中国经济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但也面临一些积极因素,从而有助于经济复苏和增长。这些有利因素包括:稳增长政策的积极效应将逐渐增强、包括收入分配体制在内的体制改革所具有的扩张效应显现。综合看,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渐积聚复苏力量,逐渐呈现震荡中缓慢回升态势。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日前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增长,预计GDP 增长率为8.2%左右。

四、总结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制度,我认为在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里,财政赤字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和高速的增长,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财政政策和财政赤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很多专家分析了我国这三十多年的历程,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财政赤字,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一定的百分点,这个结论不无根据。从我国的经济体制方面出发,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这无疑是个非常正确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刚刚实行这个制度,以及其它外部因素等原因,使我国市场经济并不完善,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这也就说明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情况下,财政赤字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财政赤字帮助政府有效地集中和动员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涣明财政赤字对GDP 的冲击效应分析[J] 预测 2003 (2)

[2] 中国社科院《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2》

相关文档
  • 经济效应分析

  • 我国财政赤字综合分析

  •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 财政赤字政策分析

  • 经济现象分析报告

  •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