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怎样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培养数感

怎样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培养数感

怎样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培养数感
怎样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培养数感

怎样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培养数感

兴业县卖酒镇苍院小学钟少莉正如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那么,什么是数感?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获得的,要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课内外活动去感知、体验。

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然而,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要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如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我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两位数。学生必须留意并细心观察、记录校内外的事物的数量才能完成这一任

务。学生发现的结果真是令人惊喜,如:今天的气温是25~29摄氏度;妈妈今年35岁;我们班有46人;从家到学校要花18分钟;数学第一单元检测我的成绩是94分等等。这样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调查,去发现,学生就会明白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量,也可以表示一个序数,还可以表示一个范围和编号。你看学生对数的理解大大丰富了,学会了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又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当学生开始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时,应该说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感。

二. 在实践体验中,深化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深化学生的数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例如:当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后,就应利用身边的物体比划比划,我让学生量量铅笔有多长,课桌有多长有多高,我们的教室有多长有多宽。到操场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1厘米、1分米、1米、50米、100米的距离。这样让学生“触摸”了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这种实践经验去测量其他物品的相关的量,深化了学生的数感,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 在动手操作中,增强数感

数学知识具体抽象性,概括性。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

生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的感知数、理解数的意义。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的中提到的较抽象的单位“1”对于学生来说,从字面上看确实难以理解。这节课我先为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分组操作:把一个苹果、一张纸平均分;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把许多物体构成一个整体平均分。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理解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加深了对单位“1”和分数意义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四. 在探索想象中,发展数感

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锻炼数学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数感。引入是,一般从具体的情境中,如让学生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时,有学生不假思索的说出了他的猜想:“各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当时我没有对该学生的猜想作出评价,而是引导大家对他的的猜想进行验证。很快,有学生提出像“13,23,19,29 ,16,26都不能被3整除”,显然以上猜想是错误的。在经历了猜想的失败后,学生认识到不能按原有经验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应该换个角度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个位和十位调换位置后仍能被3整除。如12,21,15,51,18,81,189,918,891,198等等。经过学生验证发现:它们都能被3整除。这一发现激发了另一些学生的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可能与各个数为上的数字和有关。于是学

生投入到对这一猜想的验证中……在这种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片面到逐渐完善,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五. 在拓展运用中,升华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有良好的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特别是在新授之后,良好的数感可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则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如:在教学“利息的计算”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假如你有1000元压岁钱,你准备怎样管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计算了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的存款利息,提出各自的存法,并能说出其中的理由;有学生提出:我拿300元资助一个贫困学生,700元存入银行,所得“利息”远不止银行利息;还有学生提出买保险等。这时,教师只要适当的引导,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利息的知识。又可以深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概念,这样学生的数感也得到了质的升华。

总之,数感是一个崭新的学习内容,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而漫长过程。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获取数感,深化数感,增强数感,发展数感,升华数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