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下科学学案

1、细胞

主编人审核人时间等级

学校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知道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探索导航】我们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知道了细胞,病毒、细菌、真菌它们各有哪些特点?你对细胞还有哪些了解呢?

【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细胞的资料、图片。(在百度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复习我们上学期学的病毒、细菌、真菌它们的特点,初步认识显微镜。

【探究过程】

一、显微镜的使用

[检查和准备]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载波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载波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

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二、生物细胞的观察

1、我们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纸上。

4、我的发现;

三、交流资料:细胞的作用

我的收获:

【课堂达标】

一.填空题:

1.植物、动物和人都是有()的,它们的身体都由()构成。

2.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构成的。

这些小格子叫做()。

3.植物体是由很多()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其()、()各不相同。

4.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二.判断题:

1.植物体同一部分,不同作用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

2.动物体和人体细胞形状,大小相同。()

3.细胞有生长、繁殖、变化、衰老、死亡的过程。()

4.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细胞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三.选择题

下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病毒B.细菌C.真菌D.霉菌

四.简答题:

利用我们所学的科知识,你能解释人的某一器官机能丧失的原因吗?

【拓展活动】

制作常见植物的细胞切片。

六下科学学案

2、我从哪里来

主编人郭彪审核人彭向阳时间等级

学校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2.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能珍爱生命。

3.知道人的生育方式,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学习重、难点】

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母亲辛苦感悟亲情。【探索导航】我们最爱看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模空出世。你思考过你是从哪里来的吗?我做了查阅了(访问了)__________,知道了_____________ __ _。【活动准备】

通过多种途径,如去图书馆看书,上网查询,访问有关专家或医生,询问家长等,获取多方面的资料。找一找自己小时时候的图片、衣物等。

【探究过程】

我的搜集:

交流一:我搜集的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胎儿孕育前3个月是形成的重要时期。胎儿形成的过程:精子和卵子——受精卵——分裂成细胞——分化成各种组织——组成各个器官——人体。交流二:我搜集的胎儿发育过程的图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下科学学案 1、细胞 主编人审核人时间等级 学校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知道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探索导航】我们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知道了细胞,病毒、细菌、真菌它们各有哪些特点?你对细胞还有哪些了解呢? 【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细胞的资料、图片。(在百度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复习我们上学期学的病毒、细菌、真菌它们的特点,初步认识显微镜。 【探究过程】 一、显微镜的使用 [检查和准备]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载波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载波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导学案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学习目标】1、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不同的物体来衡量。 2、能用简易天平和不同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3、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事情。 【学习重点】选择轻重、大小合适的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学习难点】理解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初步感知密度。 【学习准备】 简易天平、打气筒、皮球、豆子、回形针、绿豆、乒乓球、小泡沫块、棉签等轻小物品。 【学习过程】 1、用橡皮筋将塑料袋口与打气针扎紧,估计一下我们能打入多少筒空气? 2、塑料袋鼓胀以后,里面的空气大约有多重? 3、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物品来衡量这袋空气的重量。 我们在上节课中已经有类似的探索经验。 活动指导: 1、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一个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 再把回形针或绿豆放在另一端来调节平衡。 2、将小桶中的皮球取下,打入20筒空气,放回天平。 4、按照上面的方法,用打气筒给一个不漏气的袋子打入100筒空气,扎紧袋口,然后分别与同这袋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进行比较。 、小组交流。 (1)实验中你如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小天平倾斜了表示什么?平衡了表示什么? 2、教师提问: 在打入100筒空气后,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我们是如何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的? 提示:可以根据20筒空气的质量来进行估计。 验证我们的想法。 1、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

(1)同质量的空气与其它物品比较,(选填:体积/重量)比较大。(2)不同的物品,表示同样的质量时,(选填:数量/重量)不相同。(3)相同质量的物体,体积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密度不同。 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再来测一测一袋空气的质量。了解 一下人们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质量的多少? 一、判断: 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先发现空气的重量。() 2、使用天平可以准确称出一袋空气的质量。() 3、与同质量的物品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比较大。() 4、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20千克。() 5、测量一小袋空气的质量,用小石块比用回形针更合适。() 二、选择: 1、测量空气的质量,不合适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 B、弹簧称 C、简易小天平 2、在测量空气的质量时,适合作标准物的有() A、棉花 B、回形针 C、小石块 参考答案: 一、判断:1、√ 2、√ 3、√ 4、× 5、× 二、选择:1、B 2、B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法导学案及练习题——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法导学案及练习题——第8 课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第 1 课时 1、导学案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探索世界的先驱者们的事迹以及他们的探索对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意义。 2. 掌握科技改变世界的重要事件——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3.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科学技术的发现推动了人社会的进步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科学探索与发现是一项艰难而又需要坚持的漫长的过程。 三、导学提示 活动一:致敬探索世界的先驱者探究“日心说”出现的意义

1. 出示哥白尼以及“日心说” 2.讨论日心说”发现的意义。 3. 视频《榜样的力量——哥白尼》 4. 了解伽利略新天文学说思考:哥白尼和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活动二:放眼人类航海事业的里程碑 1.学习人类历史上两次享誉史册的航行。(1)郑和下西洋(2)麦哲伦、哥 伦布的航海发现2. 航海家的积极探索:你知道哪些著名的航海家?收集相关资料,说说它们的故事。3.归纳几位航海家航行的重要意义。4. 思考:新 航路的开辟对探索世界有哪些作用? 活动三:学做善于思考的“达尔文” 1. 课件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理解 2. 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的历程让你有什么启示?活动四:科技改变世界 1. 了解科技发展进程 2. 瓦特的发现—蒸汽机 3. 观看瓦特视频思考:蒸汽机发明后得到广泛应用。请结合以下材料,说说科学发明与应用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活动五:爱迪生的故事 1. 了解爱迪生 2.从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3. 课堂小结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简述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边缘较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7、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1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9、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docx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导学案 1《使用工具》导学案 【学习目标】 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阅读课文思考】 一、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你能说一说这些工具能做哪些事吗? 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完成下面的工作?说说选择的理由。 【同步达标训练】 一、填空题 1._____ 是能使我们________ 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____________ o 3.用_______ 可以比较方便的把 ________ 从木头中取出,用________ 可以比较方便的把____ 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________ o 4.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_________ ,延长了人类的_____ o 5.使用工具要十分注意______ - 二、判断题 1有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2、螺丝刀可以用来钉钉子。 3、用剪刀可以轻松地将木头里的钉取出来。 三、选择题 1、把铁钉从木头里取出来,应选用的工具是() A. .羊角铁锤 B.钢丝钳 C.螺丝刀 D.银子 2、把螺丝钉从木头里取出来,应选用的最好是() A..羊角铁锤 B.钢丝钳 C.螺丝刀 D.剪刀 3、打开汽水瓶时,我们一般可以用 A..螺丝刀B开瓶器C.小刀 D.剪子 四、连线题 把油桶搬上车用撬棍当杠杆去撬 把大石头搬开 把国旗升到旗杆顶上五、简答题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用木板当斜面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导学案 一、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这个学期依然由我任教六年级一、二班的科学。经过三年半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科学知识以及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学习态度转好,学习方法有所积累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依然有少数学生态度不端正,学习不主动,缺乏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毅力等,我将对症下药一一辅导来把他们引上正轨。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科学》六年级下册是在六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教材的特点是: 1、从问题入手; 2、强调秦立科学探究的过程; 3、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 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的生命周期,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等等;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与其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知道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理解食物链的含义;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释未学过的一些科学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敢于大胆想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想知道,爱提问;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放大镜》导学案.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放大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知识要点】 1.放大镜是(),()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 3.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还能看到()。 4.放大镜镜片中央(),()越高。 5.放大镜尽量靠近(),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 6.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的许多方面。 【预习提示】 1.放大镜的特点? 2.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3.放大镜的观察方法? 4.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5.放大镜为什么能够放大物体? 6.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7.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合作探究】 一、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 1

匠工作使用?? 二、大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演示放大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解正确使用放大的两种方法:目、、物三者,目不,或物。 一小面,运用放大仔察片、屏幕、物等看会有新的!将新用文字或片在科学本上。 交流新后:放大把物体的像放大,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微之。 放大名思是能“放大” ,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片具有“凸” 、“透”的特点)老大家准的物 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那能放大物体呢?同学找一找。 三、放大的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也叫“凸透” 。 放大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达】 一、填空 1.()是人常用的察工具之一。 2.放大的特点()、()。 3.放大是凸透,能放大(),能看到() 4.像是由()成的。 5.放大是(),它具有()的功能,用放大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 二、 1. 放大是() A. 凸透 B.凹透 C.平面 2. 放大片中央凸得越害,放大倍数() A. 越低 B.越高 C.一 三、 1.人什么把放大叫做凸透? 2.放大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3.放大的特点是什么? 4.什么要用放大察物体? 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什么是放大镜? 放大镜叫凸透镜,它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什么?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哪些?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相关那些?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昆虫触角的特点是什么?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蚜虫的天敌是什么?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什么是晶体?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哪些? 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哪些? 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1.放大镜 年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从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介绍放大镜。 构造: 作用: 用途: (1)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2)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呢?阅读课本第2页有关放大镜使用的说明文字。 (2)用眼睛看科学课本上的一幅照片,再用放大镜观察,将你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 3、放大镜的特点 (1)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合作讨论 展示交流 巩固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年级姓名 教学目标: 1.能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2.能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3.能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奇特的身体构造 (1)用肉眼观察苍蝇肢体,把自己的发现用图或文字并记录。 (2)用放大镜观察苍蝇肢体,把你的新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3、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 合作讨论 展示交流 巩固提升 1. 要观察蚜虫的肢体,我们一般选用( )的放大镜。 A. 3倍 B. 50倍 C. 10倍 2. 蝇眼是()。 A. 单眼 B. 复眼 3. 下列两个触角图片,哪个描绘的是蚕蛾的触角?()。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温度和温度计》导学案设计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一.运用感官判断水的冷热。 教师出示温度不同的三杯水,由六位同学台前用自己的方法感觉三杯水的不同温度, 转告同学们你的判断方法及温度。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师适时板书

先小组讨论、交流 班内大展示 师生做游戏 三、当堂测评5分钟 1. 完成活动册2、3、4 2.我当小法官:评判、打分、小结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磁铁的力量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同学们,新课之前,老师为大家表演魔术,那你们愿意不愿意观看呀?看完“小鱼水中游”,你有什么发现?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磁铁的性质。 引入课题:磁铁的力量(板书)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三、当堂测评5分钟 开心填空: 1、磁铁能吸引物体。 2、根据磁铁的形状不同,科学课中最常见的可分为()、()、()。选择: 磁铁能吸引下面的哪个物体()。 A铁钉B塑料尺C纸 我当小法官:磁铁隔着东西能吸所有金属。() 四、课堂反思2分钟 实验记录表1 实验记录表2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六年级科学下册学案-7 大自然的启示-粤教版(2017)

大自然的启示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苍耳的结构特点不仅有神奇的倒钩,而且具有弹性,能恢复原状。 2.动物皮毛或衣服表面特点是有环状结构。 3.尼龙搭扣是受牛蒡的启示发明的。 4.尼龙搭扣两个面的特点分别与牛蒡和动物的皮毛的结构类似。 5.从尼龙搭扣到飞机,都是人类模仿生物设计的产品。 科学探索目标 1.能模仿苍耳黏附动物皮毛的原理自制尼龙搭扣,初步了解模仿生物设计的过程。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并举例说出工程师模仿生物的科学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学习重点】 模仿苍耳粘住动物皮毛的原理自制尼龙搭扣,初步简单了解模仿生物设计的过程。【学习难点】 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尼龙搭扣。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苍耳果实能够牢牢地粘在动物的______上。 2.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黏合工具,广泛应用于生活、医疗以及航空等领域。 3.尼龙搭扣的特点与_____、_____果实粘住动物皮毛的特点类似。 4.瑞士工程师受到牛蒡果实的启发,设计并发明了_____。 5._____就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 6.从尼龙搭扣到飞机,都是人类模仿_____设计的产品。 (二)问题银行存折

序号存入问题存入时间提取时间 1 为什么苍耳会粘住裤子呢? 2 3 4 5 6 …… 二、搜集资料与思考探究 (一)活动设计 设计你的专属“观测记录表”(以下记录表仅供参考)。 生物启示 身边生物的有趣现象(可贴照片)启示 (二)理解与应用。 怎样固定尼龙倒钩?请根据图片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并举例说出工程师模仿生物的科学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能模仿苍耳黏附动物皮毛的原理自制尼龙搭扣,初步了解模仿生物设计的过程。从而知道从古到今许多模仿生物的设计对人类的生活、生产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1 2 第一单元 3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作用是聚光、成像、放大。 4 2.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日常生活中的晶5 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他们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6 3.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7 4.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地提高了放大物体的能力,8 这是早期的显微镜。 9 5.列文虎克制作的显微镜,使用一个螺旋杆调节两个镜片的距离。 10 6.列文虎克制作了世界最早的,可以放大300倍的显微镜,今天的电11 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 12 7.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罗伯特.胡克。 13 8.使用显微镜时我们是从目镜往下看到观察物的图象的。 14 9.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标本必须切成薄而透明的切片。 15 10.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16 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17 11.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他们好像一个个18 微小的工厂。 19 12.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0 第二单元

21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22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捶打等方法。 23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24 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25 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6 4.金属汤匙取一下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27 化,第一步是物理变化,第二步是化学变化。 28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 化。 29 30 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31 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麦芽糖。 32 7.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33 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34 8.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 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35 36 9.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7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38 10.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39 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40 11.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 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41 42 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日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05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城关小学邓永亮 第一课时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物质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太阳系大家族导学案

汤河学校导学案(科学)科 2013 年9 月 2 日 制订 年级六年级教师杨桂英课题2、太阳系大家族第 1 课时课型单一课 达成目标1、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2、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 3、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 重点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 难点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 教学流程 安全教育(一分钟) 1.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 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 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 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 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 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

2.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1)要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井能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进入“宇宙之旅”、“小天文馆”网站,或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太阳系。 (3)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完全由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尤其是八大行星的名称及排列顺序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但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有关知识很庞杂,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3.实地观测太阳。 (1)活动前准备:鞋盒、胶水、剪刀、锡纸、针。 (2)活动过程 (3)活动评估:检查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所绘画的太阳影像是否正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精品全册】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 2、树叶都是一样吗?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完成。 树,树,树,树。 课中探究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观察? 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 活动就开始了。 课中探究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5人小组合作完成) 1)我们可以借助(),()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的世界。 4、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导学部分的问题 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5、解疑释难。 (5人小组合作完成) 1、快乐填一填、 ()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如果借助()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三、课后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

2、校园的树木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一颗树大树有()、()、()、()、()、()组成。 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 1、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 2、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 课中探究2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4,展示交流 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 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 5、解疑释难 1、填空、 树的形由(),(),()组成。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1、地球的卫星——月球 学习目标: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同地球不同。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4、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5、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学习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学习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活动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 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 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 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 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 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 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 “月球卡”。)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 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4、(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 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3、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 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 的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最新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