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经济学(二)

自考经济学(二)

自考经济学(二)
自考经济学(二)

1.经济学重要课题是将稀缺资源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中进行最有效的分配。

2.机会成本: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的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以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3.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对经济运行的整体(社会的总产量、总收入、价格总水平和就业量等进行分析),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

4.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假设:理性人的假设(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去追逐个人最大经济利益)、完全信息假设(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知识)。

5.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用语生产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的经济资源,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要素收入包括:工资、租金、利息、利润。

6.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说明的是有关现象。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命题。

7.经济体制:在一定生产关

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

费的具体形式,经济体制的

区别主要在于政府控制经

济的程度。

8.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的资源配置的实现:1)企

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

的利润;2)消费者在购买

商品的同时力图使货币收

入体现最大价值;3)每个

人自由做出他们的经济选

择;4)企业和消费者做出

的供给和需求决策相互作

用,从而影响、决定市场价

格;5)通过市场机制的自

发调节,

资源朝着相对价格高的用

途配置。优点:1)自由市

场经济自发起作用,不需要

昂贵和复杂的官僚机构协

调。2)市场机制能对变化

的需求和供给情况迅速做

出反应,以便把资源配置到

最需要它们的地方。企业之

间的竞争使产品价格下降,

迫使企业生产更有效率;参

与竞争的企业越多对消费

者的需求反应越强烈;企业

越有效率获得的利润越多;

工作工人越有效率工作越

安心工资越高;消费者购买

越仔细货币收入体现的价

值越大。3)资源配与消费

者需求相一致。缺点:1)

垄断:企业间的竞争是有限

的,一些大公司可能会垄断

一个行业,在这些情况下,

他们会抬高价格,获取高额

利润。2)缺乏竞争和高利

润死公司失去高效率的的

动力。3)权利和财富不平

等。4)一些公司的行为对

社会是有害的。5)私有企

业不会生产一些对全社会

有利但对自身无利的产品。

6)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

定,出现失业率和生产下降

的衰退以及价格上涨。7)

论理学意义上,自由市场经

济从自我利益出发,,可能

会鼓励自私、贪婪、物质注

意和权利至上的观念。

9.我国以前实行的是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

弊端是:1)在所有制关系

方面搞“一大二公”,单一

化。2)在经济运行机制方

面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同时又把计划经济等同于

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

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3)

在收入分配方面搞“大锅

饭”和平均主义;4)严重的

后果是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我国进行经济体制

改革的直接理论依据是邓

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济理论。

10.混合经济:既有市场调

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

政府调节:1)通过收入税、

补贴或直接控制价格来调

控商品和投入的相对价格。

2)通过法律、直接产品和

服务、税收、补贴或国有化

调控生产和消费类型。3)

通过收入税、福利支出或直

接控制工资、利润、房租等

来调节相对收入。4)通过

使用税收和政府开支、控制

银行借贷和利息、直接控制

价格和收入、汇率来调控失

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

支出赤字的平衡等宏观经

济问题。在混合经济中,通

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

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

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促进资源使用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

和增长。

11.行业:为同一市场色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

的总体。

12.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可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

13.市场机制:市场本身的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她是通过价格调节。作用是使得稀缺资源得到有效的

配置。

14.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说明通过市场机制能使社会达

到最大的福利。

15.需求: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的时

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

品的数量,反应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

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求规律:即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相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原因是:1)收入效应。当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消费者既定收入对商品购买力下降,那么需求量就减少。相反商品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那么需求量就增加。2)替代效应。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替代的商品;商品价格下

降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减少

购买其他替代的商品,转而

购买该商品。这就叫替代效

应。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

消费者的偏好、替代商品的

价格和数量、互补品的数量

和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收

入的分配、对未来价格的预

期。

16.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

变化区分:除价格以外其他

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曲线

本身的移动是需求的变化,

而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曲

线上的点的移动是需求量

的变化。

17.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

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

够提供出售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上涨,

生产者的供给量增加;商品

的价格下降,供给的数量减

少。原因:1)当生产者的

供给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增

加单位供给量,多生产一单

位的商品生产成本就会增

加2)商品价格越高,生产

这种商品就会越有利可图

3)在长时期内,商品价格

维持在高水平,新的生产者

就会进入其中开始进行生

产,总的市场供给量就会增

加。

其他因素:生产成本(导致

生产成本变化的主要原因:

投入品的价格的变动、生产

技术的变化、企业组织的变

化、政府政策的变化)、替

代产品的价格、连代产品的

价格、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

预测的事件、生产的目的、

对未来的价格的预期。

18.供给的变化和供给量的

变化区分:供给曲线上点的

移动是供给数量的变化,供

给曲线的移动是供给的变

化。

19. 市场均衡:市场的价格

均衡就是均衡价格。均衡价

格是指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的价格。均衡则是指需求等

于供给时的平衡点。这时候

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的力

量处于一致和平衡状态。就

是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并

保持下去的状态。在均衡

点,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愿

意接受的数量成为均衡数

量。

20均衡变动的原因:1)需

求的变化。均衡需求变化的

变动引起价格的变动,从一

个均衡点到另一个均衡点。

2)供给的变化。在需求不

变的条件下,如果影响供给

的某一因素发生变化,那么

整个供给发生移动,原来的

均衡点会随着需求移动到

新的均衡点。也就决定了新

的均衡价格、新的均衡数

量。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

衡的价格和数量的影响,通

常被称为供求定理。供求定

理的核心是需求曲线或供

给曲线的移动形成新的均

衡点,从而引起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的变化。

21.弹性:用来表示作为因

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

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

变量的相对变化作出反应

的程度

22.需求价格弹性定义:一

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

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

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映程

度。ep=0,需求完全无弹性;0<ep<1,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变化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不明显;ep=1,需求单一弹性,价格和需求量以相同比例变化;1<ep<+∞,富有弹性,价格变化在比例上将引起需求量较大的变化;ep=+∞,完全弹性,价格微小变化—需求量极

大变化。决定需求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多—大);购买该商品的指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

重(大—大);时间(相应于价格的变动人们调整需

求量所用的时间长—大)

23.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弧弹性、点弹性。弧弹性:用来表示某商品需求量的相

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

动的反映程度

24.影响收入弹性的因素:该商品被“需要”的程度;商品对人们欲望的满足程度、收入水平。

25.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对相关的

其他商品(替代品或互补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关系:b是a替代品,交叉弹性为正数值,a和b是互补品则为负数。

26.市场失灵的表现: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不能具备;市场运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市场行为不符合道德和和意识形态的要求。市场失灵的原因:公共产品;垄断;外部影响;非对称信息。27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形式:配给、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政府在市场经

济职能主要体现在增进效

率、促进平等、稳定经济三

个方面。

28.最低价格:是政府制定

高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

由于政府制定的最低价格

高于均衡价格,因而产品会

出现过剩。最高价格:是政

府制定低于均衡价格的市

场价格,产品出现短缺。

29厂商是产品的生产者又

是销售者。厂商的目标是利

润最大化,既销售产品的收

益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差额。

利润π=总收入(总收益)

TR - 总成本TC

30.基本生产要素:劳动、

土地、资本。

31.生产函数:一个生产过

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

术关系,是表示一定时期内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

素的数量与他们所能生产

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32. 短期的生产函数包括:

第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1.总产量TP:

表示一定的投入说明生产

的全部产量;2.平均产量

AP:表示平均每一个单位可

变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

产量。3.边际产量MP:表

示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

入所增产的产量,叫边际产

量。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

律。短期生产受到边际收益

递减规律的制约,简称为收

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

变的条件下,其它投入不变

时在生产中不断的增加某

一种可变的要素的投入量,

当这种投入的总量小于某

一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个

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总产

量的增加量也就是边际量

不断增加,但当可变投入的

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

加一个单位的可变投入所

带来总产量的增加量是逐

渐减少的(二)边际收益

递减规律是指:如果一种生

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不

断的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

到一定程度,最后增加的以

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

出增加量越来越小(三),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告诉我

们在一些要素的数量固定

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可变要

素数量来获得更多的产量

是有限度的,可变要素与固

定要素的结合,比例必须适

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有一

个适度的问题。第三:生产

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根据总

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劳动

这一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

区域

33. 长期生产函数。第一、

等产量曲线:在一条等量曲

线上,尽管要素投入组合不

同,但产量却是一样的,特

征:1)等产量曲线有无数

条,每条代表一个产量,离

原点越远代表产量越大(投

入大—产量高);2)任意

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一

个投入组合只有一个量);

3)向右下方倾斜(一种投

入增加,另一种可以少些);

4)凸向原点(一种投入对

另一种投入的替代能力越

来越少,即边际技术替代率

递减。)第二:要素的边际

代替律。要素的边际代替律

也可称为边际技术替代律。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生产要素可以代替另外的一种生产要素量第三,规模收益,厂商扩大生产规模通常需要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在其中最简单的情况是劳动和资本同比例增加,就是通过“复制”现有工厂

来实现规模扩大,这种所有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被成为规模效益。规模效益有三种,即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这三种形式。规模收益递增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那么产出的增加将大于这一比例。规模收益不变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也按同一比例增加。规模收益递减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的增加将小于这一比例。第四,最优组合。就是能以最小的成本,产生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34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要素的支出。包括两部分:一是厂商购买生产要素成本;二是厂商使用自己资源包含的成本。前者被称为显性成本,因为它涉及到厂商的直接的货币支出;后者则称为隐性成本。

35短期成本:一,总成本TC,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二,不变成本FC,是厂商花费在不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可变成本VC,是厂商化费在可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平均成本AC,是厂商在每

一个单位产品上平均所化

费的成本;平均可变成本

AVC,是每一个单位产品上

平均所化费的可变成本;平

均不变成本AFC,是每一个

单位产品上平均所化费的

不变成本;边际成本MC,

是增加最后一个单位产品

所增加的成本

36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

中平均每个单位产量的总

成本,通常在长期中随着产

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也是先

下降,然后会有一个相同稳

定和保持不变的阶段,之

后,随着产量的继续增加,

平均成本最终会上升

37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生

产的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

大,从而产量增加,每个单

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

特征。

38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

均成本之间的关系:长期中

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

加的成本就是厂商的长期

边际成本,厂商的长期边际

成本通常会随着产量的不

同而发生改变,在规模经济

的作用下,由于长期平均成

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因而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

量,所增加的成本低于长期

平均成本,即长期边际成本

曲线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

线的下方,当生产处于规模

不经济时,由于长期平均成

本递增,因而长期边际成本

曲线位于长期平均曲线成

本的上方。当生产既没有规

模经济,也没有规模不经济

时,那时长期的平均成本曲

线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

直线,因而长期边际成本曲

线也是一条水平直线,并且

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重合。

39总收益TR:是厂商在一

定时期内销售总产量所得

到的全部销售收入。平均收

益AR:是厂商平均销售一

个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效益。

边际收益MR:厂商增加一

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

总收益。If:

AR=P×Q AR=TR/Q

MR=ΔTR/ΔQ。价格不变下

TR=MR=P*=AR,图形为:

平衡于横轴,纵坐标等于

P*

40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边际收益等于边

际成本时,厂商才获得最大

的利润。如MR>MC,每增

加一个产品收益>成本,厂

商增加生产,产量上升,根

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收益

下降,使得收益趋向成本,

MR趋向MC;MR<MC,

减少产量,根据边际成本递

增律,成本下降,使得成本

趋向收益,MC趋向MR,

所以理论上厂商利润最大

化MR=MC。

41.厂商:由消费者和生产

(同一产品)的其他厂商构

成。

特点均衡条件

完全竞争厂商都是价格的

接受者;可以自由进出的行

业;不同商厂生产的产品之

间没有差别;消费者和生产

者具有完全的信息短期:有

经济利润

P*=AR=MR=SMC;长

期:没有经济利润

P*=AR=MR=;

LMC=LAC

垄断市场规模经济;进入障碍;产品差别和品牌;法律保护;其他有经济利润LMC=MR

垄断竞争以垄断为副竞争为主;市场上存在大量厂商;行业可以自由进入;每个厂商生产特征相互区别的产品短期:

P=AR=AC 长期:

P=AR=LAC

寡头竞争垄断为主竞争为副;进入障碍;厂商相互依赖,厂商销售量不仅取决于价格且取决于其他厂商对他改变价格的反应

43寡头市场可分为两种类型:串谋和竞争寡头市场。串谋也可以分为公开的串谋和隐蔽的串谋或者说是默契。像卡特尔一种组织就是一种公开的串谋,价格领导则是一种隐蔽的串谋。厂商的竞争策略不仅涉及到价格,还涉及广告、研究和开发等方面。

44.纳什均衡: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策略(定价)是最优的,并且也没有一个厂商愿意单独背离这个状态。45寡头市场有优于其他市场的特点:1.寡头厂商可以利用超额利润的一部分从事研究和开发。比起垄断厂商,寡头厂商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积极性更高。2.产品差异方面的非价格竞争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选择。寡头市场之间的区别很大,不确定的因素也很多

46.利润最大化的困难:1.厂商在核算中使用的是会计成本的概念而不是经济学的机会成本。厂商可能并不清楚他们使用的生产资

源在其他用途或行业中的

收益,因此厂商也就无法准

确的说出其现状是否为最

好的选择;2.更为重要的

是,厂商常常不能准确地知

道甚至不能大致估计他们

的需求曲线,也就是不能得

到其边际收益曲线MR;3.

就是时间因素,厂商应该在

什么时间范围内获得最大

利润;4. 在实际的决策中,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厂商

可能很难进行利润最大化

决策。

47. 权利义务,也就是委托

和代理的关系:1.委托人的

利益取决于代理人的行动。

但是,代理人的行动动机是

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一

定是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委托人需要"激励"代

理人,给代理人某种好处让

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而

行动;2.激励的基本方法一

般是给予对方一定好处的

承诺。激励发挥作用的机理

是,如果代理人认为委托人

的承诺是可信的,那么代理

人在考虑这种承诺的条件

下会采取一些行动,这些行

动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

同时,也将产生维护委托人

的利益;3. 股东可能不知

道给代理人的激励水平是

否恰当;4. 股东为了维护

自己的利益,不仅仅是要鼓

励经理努力工作,还要设法

鼓励经理讲实话,讲信用;

5. 五,经营者的经营动机,

取决于职位给他的权利,也

就是义务关系。

48. 厂商的行为动机,是其

他目标的最大化:1)长期

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一长

期利润的最大化也许仅仅

是经营者追求其他目标的

结果,而未必是长期利润最

大化目标本身的结果;二长

期利润的最大化可以是厂

商任何现行政策的一个理

由。长期利润最大化之所以

用处不大是因为长期最大

化决策的问题过于复杂。厂

商需要把对价格、产量以及

投资的计划从现在一直考

虑到未来。2)短期销售收

益最大化。3)厂商规模的

最大化,也就是增长的最大

化。通过内部扩张增长和兼

并来实现规模增长。

49. 兼并:任何一项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形成的

一个经济单位的交易。它与

收购的共同点都是最终形

成一个经济单位,而兼并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

形成一个新的实休,而收购

则是被收购方纳入核心购

方体系的之中。所以,兼并

和收购是有区别的。三种类

型:1.横向兼并。是两个在

同一行业,并在生产经营上

是处于同一阶段的企业的

兼并。像两个汽车制造公司

的兼并。2.纵向兼并:两个

同一行业,但是在生产经营

上是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

的兼并。汽车制造厂商和汽

车配件厂商的兼并。3.混合

兼并。不同行业两个厂商的

兼并。这个兼并可能提供了

比内部扩张更快的增长方

式。可以有规模的经济效

益,可以形成垄断,可以提

高厂商在股市上的价值。通

过兼并,可以使企业未来的

收益稳定,抵抗风险的能力

可以增强。

50.厂商在经济活动中遇到的组织单位:家庭和政府。

51.社会成本:某人为获得一项利益而由社会(包括他自己)付出的全部成本,不仅包括当事人自己付出的代价,而且包括社会其他成员为此付出的代价。私人成本是人们为了获得私人的利益而由自己支付的成本。如社会成本大于私人就存在外部不经济。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就是外部经济。

52.政府对产业的管制方法:1)反垄断。通过设立专门部门,依据专门法律对企业的可能的规模发展进行控制,对可能导致垄断的行为进行管制(如检查兼并是否不利于产业中的竞争)。

2)发展资本市场。可将企业上市,推向资本市场(股市),在资本市场上企业行为更加公开化规范化。3)企业改组。针对一些国有企业或垄断组织,通过改组形成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寡头行业,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行业发展。在政府的产业机构的政策中,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决策权分配的考虑,体现了政府对自由和管制的权衡。

53. 流量: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存量是指某一经济量在某一时间点上的数值,如国民财富、外汇储备。

54. 漏出:一国的家庭部门除了把自己的收入用于购买国内企业的产品和劳务外,还要进行储蓄,向政府

纳税,购买国外的产品和劳

务。这样,一部分国民收入

从国民经济的内部环流中

退出,形成了漏出。1)净

储蓄S;2)净税收T;3)

进口支出M。W=S+T+M。

注入: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的需求只有一部分来自于

家庭的消费,其它则产生于

国民经济内部环流之外,包

括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

这些构成了对企业的注入。

1)投资I(固定资产投资和

存货投资);2)政府支出

G;3)出口X。J=I+G+X

55. 国民收入环流的均衡:

当注入不等于漏出时,这个

收入循环流程处于不均衡

状态,国民收入将不断变动

使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当注

入大于漏出时,国民收入将

会增加,从而增加家庭部门

的收入,这既会使家庭增加

对企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

支出,同时也会增加家庭的

储蓄,增加家庭交纳的税

收,进口更多的国外产品和

劳务,也就增加了漏出。这

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漏出

增加到与注入相等为止。当

漏出大于注入时,国民收入

将减少,从而减少家庭的收

入。这既会使家庭减少对企

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支出,

同时也会减少家庭的储蓄,

减少家庭交纳的税收,减少

进口。这些都使漏出减少。

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漏

出减少到与注入相等为止。

此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总之,只有当注入等于漏出

时,国民收入循环流程才能

处于均衡,并保持不变。所

以国民收入于均衡的条件

是注入等于漏出。

56.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

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

价值总和。含义:1)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

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就

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价格

乘以相应的产量之后总和;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

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

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通

常是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

所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

值;4)GDP是计算期内

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

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

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

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

计入GDP中。

57.国民收入核算方法:1)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

业生产成本核算①工资、利

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②非

公司企业主收入③公司税

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

司未分配利润等④企业转

移支付及企业的间接税⑤

资本折旧。2)支出法:核

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

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

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

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净

出口也是)。3)生产法。

5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

GDP外还有:国民生产总

值GNP、国内生产净值

NDP(指最终产品价值中,

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

也扣除,就得到了净价值)、国民收入NI(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

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是国民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的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

后的余额。它被称作国民收入的度量)、个人收入PI 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NDP=GD P-资本折旧

59.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GD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60名义国民收入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的GDP又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

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的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的价格的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来计算

的。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61.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在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

发作用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与零通货膨胀率相适应的失业率62.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63.通货膨胀:指价格总水平相当程度的普遍而持续

上涨的现象。它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来衡量。通货膨胀率是指从一个时期到另

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πt=Pt/Po.

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拉

动、成本推动、结构性通货

膨胀等。

64. 菲利普斯曲线:物价上

升,失业率下降;物价下降,

失业率上升。

65.通货膨胀的成本:菜单

成本、形成对收入的再分

配、不确定性增加、使得国

际收支状况恶化、对付通货

膨胀的资源增加。

66.凯恩斯主义:需求制造

供给;核心思想:一个完全

自由的市场经济并不一定

有作够的有效需求,以能保

证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政府应当适当干预经济活

动,控制和调节总需求;需

求管理政策。当面临需求拉

上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

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来减少总需求,财政政

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或增

加税收,货币政策指减少货

币供给量;总需求低,出现

经济衰退时削减税收、降低

税率。

67萨伊定律核心思想:供

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68.货币主义发源于美国芝

加哥大学,著名领袖是米尔

顿.费里德曼。货币主义的

两个观点:通货膨胀是一种

货币现象,在解释这种现象

时,货币数量是基本因素;

西方国家的滞胀表明凯恩

斯主义已经彻底失败,需要

新的理论来代替。货币主义

的基本理论是新货币数量

论和自然率假说。

69.简单国民收入的思想:

没有货币因素,投资I=储

蓄S。实现国民经济均衡,

必须使总需求=总供给,从

需求方面看,国民收入一定

时期内用于消费支出C与

投资支出I的总和即总支出

Y=C+I;从供给方面看国

民收入是各个生产要素相

应地得到的收入总和即总

收入,而社会的总收入除了

用于消费的部分外其余构

成储蓄S,即Y=C+S。

——C+I=C+S——I=S

70消费函数C=C(Y) C:

消费;Y:收

入 C=a+bY a:收入

等于0时的基本消费量(自

主消费或基本消费);b:

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消费倾向:指人们用于消

费的支出在实际收入中所

占的比重,分为平均消费倾

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

费倾向APC:平均每单位可

支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

重APC=C/Y;

边际消费倾向MPC:在增

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

的部分所占的比重,是考虑

变动的收入中消费的变动

额或是消费增量对是后如

增量的比率。

MPC=ΔC/ΔY,通常大于0

小于1表明消费是随收入

增加而相应增加,但消费增

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

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

着收入增加而递减的。

71.储蓄函数

S=Y-C S=S(Y)储蓄

倾向是在人们实际收入中

所占的比重,分为平均储蓄

倾向APS和边际储蓄倾向

MPS。

7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

关系:消费与储蓄之和永远

等于收入C+S=Y;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

和为1 ,APC=APS=1;MPC+MPS=1

73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使一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和该投资品的预期收益相

等的贴现率或折扣率,表示一项资本品或投资项目的

收益每年应按何种比例增

长才能到达预期收益,可以表示预期利润率。如果利率低于预期利润率,投资被认为可行。资本的边际效率随着投资的增加而减少。

74投资函数I=I(r) I:投资;r:利息率。I=e-dr,e:不随利息率变动而变动

的投资,自主投资;(-dr):是由利息率变动引发的投资,引致投资,负号表示投资与利息率按相反方向变动。

75.均衡的国民收入

Y*=(a+I )/(1-b)

76.凯恩斯认为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k ,k=1/MPS。

77.通货紧缩缺口:是实际总支出与潜在总支出之间

的差额,实际总支出决定均衡国民收入YE小于充分就业的产出Yf时,Yf所对应的总指出与YE对应的总支出之间的差额。相应于充分就业而言,总支出不足,经济会收缩。消除方法:扩张政策:减税、增加转移支付、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润78.通货膨胀缺口:实际总支出大于充分就业对相应

的总支出,此时的缺口,由于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消除方法:增税、减少转移支付、

减少政府支出、提高利率。

79.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

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

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

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

系。国际收支平衡表总体上

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经

常项目;另一部分叫资本项

目。经常项目主要是具有商

品、劳务和转移支付的收支

情况;资本项目主要是反映

国家和私人投资即借贷活

动,以及官方储备的变动。

80. 官方储备:又称官方的

黄金和外汇储备,是由一个

国家官方的货币机构所持

有的黄金和外汇,通常被称

为储备资产。任何经常性项

目赤字,肯定要由相应的资

本流入来抵消,即:经常性

项目赤字+净资本流入=0

81.国际收支盈余=官方外

汇储备的增加=经常项目盈

余+净资本流入

82.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组成:经常帐户(项目)、

资本帐户(项目)、误差与

遗漏以及储备资产增减额

四大部分。

83本国储蓄、国内投资与

资本输入或输出的关系

Y-AE=S-Id=If Y:一个

国家的国民收入;AE:一个

国家的总支出;S:储蓄;

C:居民消费;Id:国内投

资;If:向外国投资净值;

X:进口;M:出口;G:政

府支出;T:税收。在

经济均衡状态时,一国的收

入高于支出,这国向外国投

资的净值为正数,或者国家

资本输出超过外国资本输

入,或者本国的官方储备增

加。

84.贸易盈余与资本流动的

关系:

Y-AE=X-M X-M=

If 当一国家有贸易顺差

时,该国就是资本的输出

国;出现贸易逆差时,这个

国家就是资本的输入国。

85.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

长期或巨额盈余时,也会给

国内经济带来某些不良的

影响。收支盈余会造成官方

储备增加,从而引起本国货

币供用量增加,有可能导致

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进一步,如果国际收支顺差

是由于出口过多造成的,那

么本国在这期间可供使用

的生产资源就会减少,长期

如此势必影响本国的经济

发展速度;相反,一国国际

收支逆差造成官方储备下

降,势必使得国内经济萎缩

就业不足。当一国出现国际

收支逆差而需要进行调整

时,政府可以实行紧缩性的

财政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

策方面,可供选择的政策措

施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

增加税收。在货币政策方

面,政府可以提高再贴现

率,提高法定准备率,在公

开市场上出卖政府债券等。

86.从政府的经济政策上调

整国际收支逆差: 政府可

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和货

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

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主要

是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

收。在货币政策方面,政府

可以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

定准备率,在公开市场上出

卖政府债券。解决国际收支

逆差的另一个选择是汇率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三个渠道影响国际收支:1)减少国民收入,使本国居民对进口产品的支出减少;2)国内生产的出口和进口替代品价格下降,提高本国贸易生产部门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3)导致利息率上升,吸引国外资金加入和本国资金流出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政府通过汇率的贬值来改善。汇率下降有利于出口,上升有利于进口。87. 购买力平价理论(又称PPP理论)是最有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这种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调整到能反映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价格水平变动的程度。购买力平价理论无非是以价定律,在一国价格水平而非个别价格上的应用

88.盯住汇率制:把本国货币与本国主要贸易伙伴过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着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同其他国货币的汇率的基本固定,其波动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89. 汇率的短期决定的影响因素: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国际间的投资和投机

汇率的长期决定的影响因素: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

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90.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

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汇率与进出口。汇率下降,

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的作用。2)汇率与物价。

汇率的变动影响进出口的

同时也对物价产生影响。从

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

汇率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

国内价格的上涨,其对物价

总指数的影响的程度取决

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

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反之,汇率上升,则能起到

抑制物价的作用。3.汇率与

资本的流出和流入。汇率变

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

较小,因为长期资本流动主

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在

利润有保证和风险较小的

情况下不致出现大的波动。

但短期资本流动常常受汇

率变动的影响较大

91. 目前的我国外汇管理

体制基本上属于部分外汇

管制,对经常项目实行可兑

换,对资本项目实行一定的

管理。

92.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

济增长而同时出现的经济

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

的变化,就发展中国家来

说,经济发展意味着贫困、

失业、收入不均等问题的改

93. 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

指标是人均实际GDP,即

按一国人口平均的实际国

内生产总值。使用人均实际

GDP指标衡量发展优点:

1)GDP的核算方法和规则

已被广泛的接受,并且几乎

所有国家都有GDP的统计

数据;2)尽管并不是所有

影响人类福利的因素都包

括在GDP中,但GDP的持

续增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3)人均GDP的水平与诸

如:死亡率、升学率、营养

摄取量等反映人类生活质

量的其他指标具有十分密

切的关系。缺陷:像:GDP

核算范围的限制;GDP的

忽视了收入分配的问题;那

么GDP是基于市场价格得

到的;最后,用GDP进行

国际比较时,通常涉及到的

汇率,而汇率的变动还可能

并不一定能反映一国的购

买力情况

94进口代替政策就是从经

济上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

减少或完全消除该种商品

的出口,国内市场完全由本

国生产者供应的政策。进口

替代的发展战略强调通过

以国内的产品替代以前进

口的产品来发展国内市场。

缺陷:为了保护国内厂商而

设立的贸易壁垒可能最终

保护了那些缺乏效率的生

产者。缺乏来自国外的竞争

意味着对于革新和提高效

率缺乏足够的激励。在贸易

壁垒存在的条件下,利润使

得企业缺乏降低成本的动

力。同时,也成为导致政府

腐败的原因。

95. 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

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

用,通过对初级产品进行深

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

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由

于产品用于出口,因而对发

展国家产品的需求,不会受

到本国居民低收入的限制。

另外,出口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于提高效率、促进现代化起着重要的刺激作用。问题:如果一个国家要只是发挥出现有的比较优势,那么,它们就会专门生产那些廉价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或

者生产具有气候条件相对

优势的产品。这样这个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另外,这样一种战略会导致经济结构畸形,具有出口能力的部门处于发达水平,而其它部门仍维持着不发达

的状况。

96.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形成:1)外部条件:外债的供给和增加;2)外部障碍:通货膨胀率下降、高利率、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开始出现衰退、流入债务国的外资回流;3)内部因素:政策失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不重视出口、贸易体制僵化,贸易自由受限、政策对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不利,尤其是汇率政策。

解决危机方法:一方面,减少国内支出以偿还那部分

债务;另一方面,与债仅人重新谈判债务合同条款,以便将债务负担减至到一个

合理水平。国内的紧缩与通过谈判削减债务,可能也是结束当前债务危机的措施。增加出口。

2018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计量经济学 B.人力资本理论 C.劳动价值理论 D.教育资本 2.教育经济学在中国开始逐步涉及与展开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的性质是由于教育劳动具有() A.生产力 B.劳务性或服务性 C.使用价值 D.消费性 4.★最早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是,( ) A.贝克尔《人力资本》 B.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C.沃尔什《人力的资本观》 D.欠雷《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 5.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 A.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 B.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 C.教育供求间存在矛盾 D.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6.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B.1982,奈斯比特《大趋势》 C.1986,福莱斯《高技术社会》 D.1996,“经合组织”年度报告 7.连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和纽带是() A.科学技术市场 B.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C.物质形态商品市场 D.服务市场 8.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主要受() A.社会生产关系制约 B.政治制度制约 C.生产力水平制约 D.社会经济结构制约 9.★教育投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再生产出来的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 A.周期性长特点 B.弹性大特点 C.间接性特点 D.长效性特点 10.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是()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B.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 C.科学技术水平 D.社会人口 11.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的是() A.个人 B.群众 C.国家或政府 D.企事业单位 12.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 A.教育投资 B.教育成本 C.教育收益 D.教育分配 13.分析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匡算法和() A.“成本一效益”计算方法 B.实算法 C.费希洛计算法 D.舒尔茨计算法 14.最理想的学校规模类型是() A.规模过大稳定型 B.规模适度稳定性 C.规模适度成长型 D.规模过小成长型 15.社会平均劳动简化比计算公式是() A.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某准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 B.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C.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D.平均劳动简化=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简化比×各类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百分比(按教育程度)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此题考核的是教育经济学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其直接理论来源是“人力资本理论”。 2.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经济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产生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中国教育经济学会成立的时间是1984年10月。答案是C。

自考《经济学》新颖复习全资料汇总情况

《经济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经济学可定义为(C) A: 政府对市场制度地干预 B: 企业取得利润地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资源用与诸多用途 D: 人们靠收入生活 【2】如果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那么(A) A: 两者是互补品 B: 两者是替代品 C: B是低档品 D: A是正常品 【3】完全互补地两种物品无差异曲线地形状是(A) A: 与原点成90度凸出 B: 水平直线 C: 垂直直线 D: 斜线 【4】当政府用某些资源去修建一条大坝时,这些资源就不能用于修建高速公路.这说明了(D )A: 微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B: 宏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C: 机会成本地概念 D: 最优化地概念 【5】下列造成搭便车问题地物品是:(B ) A: 收费地高速公路 B: 收学费地学校 C: 路灯 D: 私人经营地商店 【6】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了(B)状态 A: 最大量 B: 最小量 C: 平衡 D: 不平衡 【7】生产要素地边际产量是(D) A: 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量地变化 B: 产量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 C: 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 D: 平均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地变化 【8】平均总成本减去平均可变成本等于(D) A: 可变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固定成本 D: 平均固定成本 【9】企业通过卖出额外一单位产品所获得地收益叫做(A)

A: 净利润 B: 分摊成本 C: 边际收益 D: 平均收益 【10】假设2个人一天能生产10个零部件,3个人一天能生产24个零部件,则(B ) A: 劳动地边际产量上升 B: 平均可变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下降 D: A和B正确 【11】寡头垄断市场上地企业数量有(B) A: 一家 B: 几家 C: 相当多 D: 以上全不对 【12】若一个管理机构对一个垄断企业地限价正好使经济利润消失,则价格要等于(B ) A: 边际收益 B: 边际成本 C: 平均成本 D: 平均可变成本 【13】为形成自己产品地垄断地位,垄断竞争企业通常采用地方式是(B ) A: 专利 B: 模仿 C: 广告 D: 都不正确 【1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地需求曲线是(A) A: 与横轴平行地线 B: 与横轴垂直地线 C: 与纵轴平行地线 D: 向右下方倾斜地线 【15】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地商品量是(C) A: 供给量 B: 交易量 C: 需求 D: 购买量 【16】一个行业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地产品与其他企业地产品略有差别,这样地市场结构被称为(D ) A: 垄断竞争 B: 垄断 C: 完全竞争 D: 寡头 【17】消费函数描述了(D) A: 消费与政府购买之间地负向关系 B: 消费和收入之间地正向关系 C: 消费和利率之间地负向关系

2019年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

2019年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关于义务教育投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义务教育投资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B.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低于其他各级教育占教育总投资的比例 C.义务教育投资是教育投资的组成部分 D.义务教育投资影响着总的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的变化 答案:B 2.下面关于教育是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论述错误的是() A.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B.教育投资既具有生产性,又具有消费性 C.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D.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答案:B 3.下列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独立性和自主性 B.复杂性和创造性

C.长效性和迟效性 D.直接性和示范性 答案:D 4.考入上级学校学生数本年度毕业学生数×100%是计算() A.学生升学率的公式 B.学生毕业率的公式 C.学生专业对口率的公式 D.学生就业率的公式 答案:A 5.信息业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答案:D 6.1980年11月,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来我国讲学,这一理论开始传入中国。 A.沃尔什 B.舒尔茨 C.丹尼森

D.贝克尔 答案:B 7.下面关于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说法错误的是() A.规模过大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 B.规模过大会导致行政僵化 C.规模越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率越高 D.教育规模的扩大应以资源充分运用后即停止 答案:C 8.标志着义务教育制度在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终确立并得到发展的时期是() A.16世纪到18世纪 B.18世纪到19世纪 C.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答案:C 9.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称为() A.静态指标 B.动态指标 C.常用指标 D.刚性指标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升。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因为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当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升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 B、30; C、50; D、500。 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能够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D)。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7、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 增大。 8、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9、 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升; 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0、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升;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1、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升;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C、利息率提升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升使产出大幅减少。 1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13、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 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A、100%; B、90%; C、50%; D、10%。 14、利息率提升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教育经济学自考笔记

《教育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一)学科性质: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对象科学表述: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的基本内容:1.经济科学总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2.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的关系;3.教育与智力开发、科技发展的关系;4.运用数量化统计和计算方法问题。 (二)研究的主要任务:1.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论述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作用;2.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所表现出的特点;3.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4.研究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定理、原则、计算模式和数量指标;5.研究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研究的意义:1.可以提高对教育具有战略地位的认识。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的一些经济规律,认识教育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中的战略重点与战略意义,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2.可以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3.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4.促进教育科学数量化。5.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 第二节学科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教育投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教育经济效率: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教育经济效益: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即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 (二)主要内容:1.学科的理论基础;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3.教育投资; 4.教育成本; 5.教育经济效率; 6.教育经济效益; 7.教师劳动及报酬。 (三)研究方法:一般都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方法。具体方法有:1.经济分析法。2.教育研究法。3.经济计量法和教育统计法。4.比较研究法。 5.概算法(估算法)。 原则:1.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学科发展的历史 (一)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教育经济学首先产生于西方社会。具体讲它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其产生的理论根源为人力资本理论,所依据的社会条件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政治需要。 (二)学科发展的历史阶段:

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B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D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B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D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X )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X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Y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X )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X )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Y )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Y )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X )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

自考教育经济学知识点

教育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2.集合生产函数分析:把生产的增长,看作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土地、人力、资本增长的集合表现。 3.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4.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作一个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工作的,从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挑选工人的过程,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 教育的社会需求: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6.教育的个人需求: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7.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8.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9.教育资源分配: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地分配。 10.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程度结构”: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一般分四级: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教育。 11.教育类别结构:“教育专业结构”:指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总人数的比例,以及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12客观经济结构:“部门经济结构” 13.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个种成份,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 14.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指科学变为物质生产技术的程度和物质生产部门科技人员的比例关系。 15.劳动力结构就业则是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从而不断出现新的产业,新的行业和新的经济活动领域。 16.教育投资:“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17.测推法:根据已经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去推测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从而测推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进而预测出教育投资总量和增长比例。 18.教育成本: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19.边际成本:单位产出增量所增加的成本及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所支出的成本。 20.教育个人成本:“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 21.教育个人直接成本: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S=R+D+H+B S: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R:为学杂费 D:生活差距费 H;交通费 B:书籍文具费 22.教育间接成本:社会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 23大小口经:指教育投资实际包括的范围大小不同。 24.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投资内部效益”、“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过程经济功能”、“教育投资利用效率”: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客观上)。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教育投资使用效率”、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微观上)。25.教育投资人力资源利用指标:指一定的教育人员在一定时间培养人才的多少。 26.机会成本:指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 27.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的国民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 28.教育纯效益:指由于投资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的总和。 29.教育收益率: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 30.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由美国F·丹尼森计算教育经济效益方法,被西方称这为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最细致、最深入的一种方法。 31.现值折算法;美国J·R·沃尔什教育收益计算法,其基本思路是用个人教育费用(成本)和预期收入相比计算教育收益。 32.师资优化组合:是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基础上的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 33.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指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 34.教师劳动的效率: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 二、知识点: 1.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围,因为它是介于教育学与经济学两门社会学科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从整体上看)选/判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把他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从具体上看)(实际情况和发展趋

00800自考经济学

《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兼并:兼并是指任何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形成一个经济单位的交易。 2、经济活动:有限的资源用于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都是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就是各种经济单位使用资源或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相互交换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行为)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增加经济福利和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 3、经济学:经济学经常被引用的两个定义是下面两种形式。 L934年罗宾斯曾给出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它考察人们如何处理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手段之间的关系。 具有类似思想的另一种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两个定义之间最大的共同之处是强调资源稀缺性问题。 4、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5、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的有意识的干预。 6、逆经济风向行事:1、在经济高涨时期对之进行抑制,使经济不会过度高涨而引起通货膨胀; 2、在经济萧条时期对之进行刺激,使经济不会严重萧条而引起失业:3.目标是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7、潜在就业量:潜在就业量是指在现有的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8、社会成本;社会成本是指某人为获得一项利益而由社会(包括他自己)付出的全部成本,它不仅包括当事人自己付出的代价,而且包括社会其他成员为此付出的代价。 9、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义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

全国2017年4月自考《经济学(二)》试题00889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088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 A.收入问题 B.就业问题 C.价格问题 D.消费问题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原材料价格上升,则该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政府通过最高限价或最低限价对市场进行干预,其结果 A.都会使消费者受益 B.都会使生产者受益 C.都会增加市场的总福利水平 D.都会导致市场的供求失衡现象产生 4.如果商品X二Y的价格和消费者收入按照相同比例下降,则预算线 A.向左下方平移 B.向右上方平移 C.不发生移动 D.顺时针发生旋转 5.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连续每增加1单位劳动力要素的投入 A.当产量不变时,资本投入的变化量逐渐增加 B.当产量不变时,资本投入的变化量逐渐减少 C.当资本投入量不变时,产量的变化量逐渐增加 D.当资本投入量不变时,产量的变化量逐渐减少

6.以下对于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在长期均衡状态下错误的表述是 A.垄断竞争存在超额利润 B.垄断竞争存在资源的浪费 C.垄断竞争的产量低于完全竞争 D.垄断竞争的价格高于完全竞争 7.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其特征是 A.为任意数值,正值代表平等,负值代表不平等,绝对值越大(不)平等程度越高 B.为-1到+1之间的数值,+1代表完全平等,-1代表完全不平等 C.为0到1之间的数值,数值越小越平等 D.为0到1之间的数值,数值越大越平等 8.如果商品A和B是互补品,这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将 A.大于0 B.等于0 C.小于0 D.大于1 9.下面哪一点是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的停止营业点? A.平均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 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 C.平均固定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 D.边际成本曲线最小值的点 10.如果一国的GNP大于GDP,则说明该国公民从海外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 得的收入三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1.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共同实施的结果,将会使国民收入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确定 12.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实现了充分就业 B.社会的各种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C.边际消费倾向小于0 D.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1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是因为 A.通常两个边际量之和总是等于1 B.MPC和MPS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019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直接理论来源是() A.计量经济学 B.人力资本理论 C.劳动价值理论 D.教育资本 2.教育经济学在中国开始逐步涉及与展开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性质是由于教育劳动具有() A.生产力 B.劳务性或服务性 C.使用价值 D.消费性 4.★最早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是,( ) A.贝克尔《人力资本》 B.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C.沃尔什《人力的资本观》 D.欠雷《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

5.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 A.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 B.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 C.教育供求间存在矛盾 D.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6.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B.1982,奈斯比特《大趋势》 C.1986,福莱斯《高技术社会》 D.1996,“经合组织”年度报告 7.连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和纽带是() A.科学技术市场 B.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C.物质形态商品市场 D.服务市场 8.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主要受() A.社会生产关系制约 B.政治制度制约 C.生产力水平制约 D.社会经济结构制约 9.★教育投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再生产出来的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 A.周期性长特点 B.弹性大特点 C.间接性特点 D.长效性特点 10.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是()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B.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 C.科学技术水平 D.社会人口 11.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的是() A.个人 B.群众 C.国家或政府 D.企事业单位 12.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 A.教育投资 B.教育成本 C.教育收益 D.教育分配 13.分析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匡算法和()

2010年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3

2010年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原则不包括() A.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B.保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原则 2.从数量上研究确立计算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不包括() A.劳动价值学说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理论C.按劳分配原则D.劳动简化理论 3.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出发点是() A.重视土地和人口数量的作用B.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作用 C.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D.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 4.★政府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依据在于( ) A.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B.教育属于“公共产品” C.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D.教育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5.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 A.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B.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C.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形式D.教育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6.教育产业的特殊性是有其三个基本特性决定的,即教育是基础性产业、间接性产业和( ) A.多效性产业B.第三产业C.专业性产业D.独立性产业 7.需要着重考虑中等教育学校网点结构和布局,逐步普及中等教育并使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的地区是() A.城市、沿海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 B.经济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C.经济发展中地区D.贫困地区 8.下列各项不属于教育公用经费的是() A.公务费B.业务费C.设备购置费D.人员补助工资 9.教育投资相对量与经济指标增长相比,发展趋势是() A.相对迟缓B.相对滞后C.超前速度增长D.平行速度增长 10.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 A.地方政府B.国家或中央政府C.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 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占一半左右 11.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是() A.教育物质成本B.教育社会成本C.教育直接成本D.教育间接成本 12.计算升学率的公式是() 13.学校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前提条件是() A.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B.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 C.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结构D.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14.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随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教师比的提高而() A.呈下降趋势B.呈上升趋势C.呈稳定趋势D.呈起伏趋势 15.决定个人是否接受教育或受某种级别类教育的依据是() A.教育个人收益B.教育经济效率C.教育社会效益D.教育经济投资经济效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经济效率

江苏自考真题试卷-27869经济学基础(附答案)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869经济学基础(习题) (答案页码在题后)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提出时间是( B ) P.2 A.1979年B.1987年C.1992年D.1997年 2.在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中,以契约式经营的企业是( B ) P31 A.中外合作经营企业B.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外商独资企业D.“三来一补”企业 3.人类历史上公有制的形式主要有几种?( B ) P16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形成于(A ) P 31 A.80年代初期8.70年代初期C.60年代初期D.50年代初期5.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是( C ) P 36 A.全社会通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B.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时起作用,不分主辅 c.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 6.下列费用中,不能看作是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的是( C ) P57 A.因为你上大学而损失的打工所得B.因为必须听课而损失的休息时间

C.住宿费和餐费D.你必须缴纳的学费 7.当前,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制约因素已转到( C ) P228 A.产品市场空间狭小B.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政企难分开D.政企已分开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A ) P 10 A.大力发展生产力8.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坚持改革开放D.以阶级斗争为纲 9.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集中表现在( D ) P 16 A.市场繁荣程度B.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 c.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D.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 10.资本是( D ) P73 A.货币B.实物 c.生产资料D.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竞争中的各市场主体,( D ) P 61 A.国有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B.民营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 c.外资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D.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权利都应该是平等的 12.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包括( B ) P26 A.私营经济B.股份合作经济c.中外合资经济D?个体经济 13.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是( D ) P 47 A.平均分配B.收入分配可以合理拉开差距 C.允许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D.共同富裕

2011年10月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11年10月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萌芽于()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2.确立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是() A.’扩大再生产理论B.人力资本理论C.社会再生产理论D.劳动价值学说 3.首先阐释“人力资本”特定含义的是( ) A.舒尔茨B.贝克尔C.沃尔什D.丹尼森 4.教育的个人需求动因不包括() A.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B.精神生活的需求C.物质生活需求D.社会地位需求5.★我国教育供求关系有两个主要矛盾: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和( ) A.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B.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矛盾 C.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D.教育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 6.提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这一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托夫勒D.奈斯比特 7.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劳动者劳动熟练程度B.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 C.提高劳动力报酬D.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改变劳动力形态 8.教育投资从投资对象来说,构成部分包括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和()A.国家投资B.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C.个人教育投资D.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9.义务教育发展规模指标的公式是() 2011-9-1 14:00 上传下载附件(13.03 KB) 1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85)资料分析计量,1983年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 )A.5.7% B.6.0% C.4.0% D.5.0%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财力构成中的公用消费部分的是() A.职工福利费B.奖金C.工资D.业务费 12.考查教师工作效率的指标不包括() A.教师利用率B.教师平均课时数C.教师平均课程门数D.教师平均班级数 13.★某些教育资源的运用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不能因需求不足一个单位而将其分割使用,体现了教育资源的()A.有限性B.适当性C.整体性D.不可分性 14.沃尔什的教育收益计算法,称为() A.余数分析方法B.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C.现值折算法D.“费用——效率”分析计算法 15.师资优化组合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 A.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B.逐步建立起教师劳动力市场 C.建立健全的社会激励机制D.建立健全的社会竞争机制来源:考试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投资 17.教育级别结构 18.义务教育 19.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2017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2017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需求(价格)弹性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2.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3.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又称为边际产品或边际产出。 4.外在经济 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儿产生的 5.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指厂商在相同时间内以相同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所取不同的价格,或在充分考虑生产、销售以及风险的变动后,相同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边际成本不相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共15分)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如何在股市上赚钱 B.证明市场可以配置资源 C.选择最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 D.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2.一国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技术水平提高 D.产品供求平衡 3. 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C )。 A.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4.已知一条线性需求曲线,a点为AB线段的中点,如图,则( B )。 A.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B.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 C.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D.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 5. 若无差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 dY/dX = - 1/ 2 ,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 B )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A. 1/2 B.2 C.1 D.1.5 6.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D )。 A. MUx/Px=MUy/ Py = MUz/ Pz=……=λ B.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C.MUn=λPn D.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7.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何者首先发生( A )。 A.边际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 D.B和C。 8.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最低成本的生产技术,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为0.4,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则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A )。 A.2 , B.1 , C.3 , D.5 。 9.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是( D )。 A.AC的最低点, B.等于MC, C.是AVC与AFC之和, D.以上都成立。 10.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B )。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进入了该行业; D.原有厂商退出了该行业 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C )。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历年经济学00800自考试题及答案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考试 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0800) 第一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 (本部分包括第一、二、三题,每题20分) 一、本题包括1—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 下列哪一项是对配额的最好描述(C) A.在销售过程中征收的税额 B 在商品进入某一国家所征收的税额 C对进口商品数量的限额 D 对出口商品数量的限额 2. 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意味着该商品(D) A 只有付出很高价格才能得到 B 目前无法得到 C.一年中只有在某些特定时期才能得到 D. 相对于需求而言供给有限 3. 货币可以定义为(B) A.银行券 B 在交易中可以被普遍接受的资产 C.以黄金或外汇储备为基础的资产 D 具有很大价值的实物商品 4.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下面那一种情况将会发生?(D) A价格上升且销售量下降 B 价格下降且销售量提高 C价格和销售量都提高 D.价格和销售量都下降 5. 生产者之间存在串谋与下列哪种市场结构相联系?(A) A.寡头市场 B 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完全竞争市场 6. 如果政府就决定增加医疗支出,因此而导致交通运输支出减少,这是关于下列哪一项的例子?(C) A比较成本 B 规模不经济C机会成本 D.过渡支出 7. 下列哪一项属于第三产业?(D) A渔业 B 建筑业 C.采矿业 D.金融服务业 8. 下列哪一项是企业家获得的要素报酬?(D) A工资 B.租金C利息 D.利润 9. 下列哪一种情形下存在负的要求交叉弹性?(B) A.该商品为低档品 B.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C.该商品为出口品D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10. 下列哪一项是平均成本的最好描述?(C) A可变成品除以产量 B.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C总成本除以产量D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原材料成本 11. 下列哪一种情况将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 A.农业 B.预算赤字 C.经济增长D预算平衡 12. 下列哪一项是对萨伊定律的最好描述?(A) A.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B.需求创造其自身的供给 C.需求总是和共供给相等D供给短缺将导致更大的需求 13. 下列哪一项为货币的职能?(B) A资产可分割B价值储藏 C.资产可识别D资产不易磨损 14.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最不可能见到的情况是(C) A.大企业做出关键性经济决策 B.消费者主权得以体现 C.国家决定资源配置D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15. 摩擦性失业是指(C) A.由衰退导致的失业 B.由工会活动导致的失业 C.由变换工作导致的失业D特定行业长期衰退导致的失业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 1、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升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时,根据哈罗德模型,储蓄率应达到(A) A、28%; B、30%; C、32%; D、20%。 2、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能够相互替代的,这是(B) A、哈罗德模型的假设条件; B、新古典模型的假设条件;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C、新剑桥模型的假设条件。 3、根据哈罗德模型,储蓄率提升,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 A、提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4、根据哈罗德模型,若资本生产率提升,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 A、提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5、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A)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6、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B)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7、新剑桥模型认为,与利润收入者相比,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B)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 8、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工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升,则社会储蓄率(B) A、提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9、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利润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升,则社会储蓄率(A) A、提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0、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 A、失业率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社会生产水平的持续提升; D、城市化速度加快。 11、为提升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D) A、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12、根据哈罗德模型,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经济将(B)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13、如果实现了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将使(A)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B、实现均衡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 D、经济持续增长。 14、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B)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投资水平; D、不能确定。 15、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模型是(D) A、哈罗德模型; B、新古典模型;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 D、新剑桥模型。 二、判断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