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度的认识

长度的认识

长度的认识
长度的认识

二年级奥数:长度的认识

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尺有很多种.

每个同学都有一把直尺,用直尺可以画直线,量长度.

直尺上最小的一小格的长是1毫米.10个小格的长度是1厘米.

小学生用的三角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你量量看.10个厘米的长是1分米.

比分米长的单位是米,10个分米的长是1米.

售货员量布时用米尺;裁缝做活用直尺和皮尺;木匠做活用直尺和钢尺.这些尺子上都刻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尺寸.

比米还长的单位是公里,1000米就是1公里.

两地的距离若比较长,通常用公里做长度单位.

例1 量一量:两条线段各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零多少毫米.

解:线段(1)长20毫米合2厘米;

线段(2)长31毫米合3厘米1毫米.

例2 量一量:你的数学课本长多少?宽多少?

解:数学课本的长18厘米3毫米,宽13厘米.

例3请你画出:(1)长方形(长2厘米又1毫米,宽1厘米)

(2)正方形(边长为1厘米)

作图:

例4 量一量图2—7的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各多长?

解:量得AB=15毫米=1厘米5毫米;

BC=30毫米=3厘米;

CA=33毫米=3厘米3毫米.

例5 填空:

1公里=()米;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1公里=()分米=()厘米;

2公里=()米; 10米=()厘米;

解:1公里=(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公里=(10000)分米=(100000)厘米;

2公里=(2000)米; 10米=(1000)厘米.

例6 80厘米的绳子对折三次后将绳子分为几等份?每份多长?

解:80厘米的绳子对折三次后将绳子分的份数是:

2×2×2=8

每份的长度是:80厘米÷8=10厘米.

答:绳子被分成8等份,每份长10厘米.

例 7 哥哥的一“拃”长是18厘米,见图2—8,他量一根棍是5“拃”.估计这根棍有多长?

解:18厘米×5=90厘米=9分米.

答:估计这根棍长9分米.

例8 爸爸的一“步”长是8分米(见图2—9).爸爸从家到工作地点共走1250“步”.问两地间距离大约是多少?

解:爸爸1步的长度是8分米,1250步的长度是:

1250×8=10000(分米)

10000分米=1000米=1公里.

答:家与工作地点的距离大约是1公里.

1.填空:

1公里=()米;2公里=()分米;1米=()毫米;

2米=()厘米;10米=()厘米;200米=()分米.

2.图2-10中有几个线段?量一量,每条线段有多长?

3.数一数:图2-11中有几个正方形?量一量,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4.量一量,图2-12中的直角三角形的每边长是多少?

5.现有三条绳子,第一条长1米5分米,第二条长2米,第三条长2米6厘米.问三条绳子一共有多长?

6.明明的一“拃”长15厘米,他量一个桌子有6“拃”长、4“拃”宽.问桌子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7.叔叔的一“步”长9分米,他量一个屋子有5步长4步宽.问屋子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8.一条绳子是72米,现在要把它分成4等份,问需对折几次?1份有多长?2份有多长?3份有多长?

1.1公里=(1000)米;2公里=(20000)分米;

1米=(1000)毫米;2米=(200)厘米;

10米=(1000)厘米;200米=(2000)分米.

2.图2—10中线段的条数是:3+2+1=6,

AC1=14毫米,C1C2=30毫米,

C2B=45毫米,AC2=44毫米,

C1B=75毫米,AB=89毫米.

3.图2—11中正方形的个数是:

4×3+3×2+2×1=20

12个较小的正方形,边长是5毫米;

6个中等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

2个较大的正方形,边长是15毫米.

4.图2-12中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B=15毫米,BC=30毫米,斜边AC=33毫米.

5.三条绳子一共长5米5分米6厘米.

6.桌子的长大约90厘米,宽大约60厘米.

7.屋子的长大约4米5分米,宽大约3米6分米.

8.72米的绳子分成四等份,需要对折两次.其中一份长18米,两份长36米,三份长54

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学习要求】掌握长度单位,并会计算.会测量. 【学习内容】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把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

【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实用)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1.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2.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米尺,卷尺,绳子。 【复习导入】 (1)复习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一量? ①用刻度尺量出数学书的长、宽约是几厘米,桌子的长、宽约是几厘米。 ②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多少。(找两名同学测量)

(2)导入课题 刚才,这两名同学测量了黑板的长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这样量太麻烦了)对!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出示课题),如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桌子的高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米的知识。 【进行新课】认识米 (1)谈话:我们通常用“米尺”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出示米尺或米尺图(下面是米尺的缩小图),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提问: 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你还能在米尺上找出其它的10厘米吗? (3)交流: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4)学生活动: ①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找出1米的长度。 ②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身高。看1米到哪儿。 ③两臂伸平,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看1米到什么地方。 ④闭上双眼,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长度,睁眼再看一看,手势是否正确。 (5)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三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三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毫 米》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长度单位的认识

长度单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 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学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几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 还是在衣服店里做的?在以前衣服多数是做的。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轻轻地打开课本75页,按顺序认真地看图。(给学生充分 的看图时间,老师在学生看图时给以指导)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指生)当这个同学讲的时候,咱比比哪位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2)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3)师傅量师傅做才行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生:(3)用尺子量一量。师:哎,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生:(1)画:师:这些漂亮的画是用来装饰小直尺的。 (2)图形:师:以后画图是你会用得到。 (3)字:师:哦﹑是有一些字。 (4)数: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5)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1.2]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回形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跳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二.在里,填上“>”“<”或“=”。 532厘米8 35500厘米54厘米 20厘米5米厘米1米8厘米 99厘米46厘米 2米10厘米66678米108米1厘米 3米10400厘米5厘米5米 三.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厘米4厘米1厘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第一章认识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 1.1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 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学习内容】:课本第4页。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

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长度单位的认识

长度单位的认识(米和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二.在○里填上>.<或=。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 填一填。 1.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 3.回形针的长是3( )。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 )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 ),手指的宽大约是( )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 )厘米,从0到8是( )厘米,从6到13是 ( )厘米。 10.三角形是由( )跳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 )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 )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 二. 在 里,填上“ >”“ <”或“=” 。 5 32厘米 8 35 500厘米 54厘米 20厘米 5米厘米 1米8厘米 99厘米 4 6厘米 2米10厘米 6667 8米108米1厘米 3米10400厘米 5厘米 5米 三. 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 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 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 )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 (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厘米4厘米1厘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82米-5米=()米30米+46米=()米 95厘米+5厘米=()米1米-10厘米=( )厘米

认识长度单位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100厘米=()米 5米=()厘米200厘米=()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认识长度单位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导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导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导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导学过程 一、设置疑念,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早已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还学会了怎么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今天我们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二、自主探究,估测物体的长度。 要求: 1、学生四人小组估测并且填写数据。 2、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3、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三、交流汇报

1、小组代表汇报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2、你是怎么想的? 3、你们能测量出这些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4、你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 大家想了解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索研究的新内容——毫米。 板出:毫米的认识 四、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想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五、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六、反馈展示、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2、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七、全课小结 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畅谈一下 分层作业:优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其他学生:教师出题 板书设计:

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1()。 3.回形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跳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二.在>”“=”。 5米厘米8米 35500厘米54厘米 20米1米8厘米 99米6米 2米厘米66678米108米1厘米 3米400厘米5厘米5米 三.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分米2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分米4厘米1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分米3米+6米=()分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分米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80分米-5米=()米30米+46米=()米 95厘米+5厘米=()分米1米-10厘米=( )厘米 38厘米+12厘米=()分米78米-68米=( )分米 84厘米+16厘米=()厘米=()米 一、填空。

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长度单位-米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 ——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回顾梳理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2()。 3.回形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跳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二.在>”“=”。 5米32厘米8米 35500厘米54厘米 205米1米8厘米 9946 2米厘米66678米108米1厘米 3米400厘米5厘米5米 三.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厘米4厘米1厘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82米-5米=()米30米+46米=()米 95厘米+5厘米=()米1米-10厘米=( )厘米 38厘米+12厘米=()厘米78米-67米=( )米 84厘米+16厘米=()厘米=()米 17米+25米+43米=()米 76厘米-18厘米+14厘米=()厘米 89厘米-63厘米-19厘米=()厘米 52米-37米-14米=()米=()厘米 38米+25米-27米=()米 1米-10厘米=()厘米 96厘米-47厘米+4厘米=()厘米 100米-55米=()米 81厘米+19厘米=()米 45米-(28米+13米)=()米 34厘米+(28厘米-14厘米)=()厘米 72厘米+8厘米+24厘米=()米()厘米 七.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 3. 教室宽6( ) 4. 一棵树高3( ) 5.小明的身高130( ) 6. 操场长80( ) 7.手掌宽7( ) 8. 毛巾宽29( ) 9. 教学楼高10( ) 10. 妈妈的身高165( ) 11. 铅笔长11( ) 12. 教室门高2( ) 13.一张床长2( ) 14. 茶杯高10( ) 15.黑板长3( ) 16. 小刀长5( ) 17. 电视屏幕宽29( ) 18. 电视塔高120( ) 19.课桌的长大约是80()20.窗户的高大约是2()21. 图钉的长是1()22. 语文书长2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米》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教材3-4页例2、例3及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 二、教学例2。 1、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纸条)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厘米就是这么长:老师给学生看尺子。 3、请你估一估这个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长。 4、用尺子量一量。 5、你是怎么测量出有5厘米长的?学生叙述不同的测量方法。 6、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哪种方法方便? 7、师总结:把尺子的“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5就是5厘米。 8、看练习一第1~3题,请你按这种方法量一量,然后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9、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小尺子量,你会发现什么? (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 10、那我们就用长尺子来量。师出示米尺。 11、看,这就是1米,1米就是这么长。生汇报测量结果。 三、教学例3。

1、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 2、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 3、请你用尺子量一量。(100厘米) 4、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就是100厘米。) 5、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四、练习。 1、出示卷尺。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们为了测量方便,就用卷尺测量。 2、请你用卷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确。 3、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量量我们能跳多远) 4、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 5、请学生上来量。 6、完成练习一第4题。量身高用什么? 量床呢?量桌子有多宽? 7、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五、小节: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记: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2)认识米和用米量

爽爽文库汇编之 认识米和用米量

情景 ,激 趣生 疑。 景。 师:你看后有什么想法,请跟大 家交流一下。 量结果很不准,感觉很麻烦。厘米作单位。 (2)食指宽大约1厘米。 (3)下图中的蜡笔长(4)厘 米。 2.填一填。 (1)从尺子的刻度0到刻度1 是1厘米。 (2)从尺子的刻度2到刻度5 是3厘米。 (3)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6米=(600)厘米 500厘米=(5)米 4米=(400)厘米 300厘米=(3)米 二、自 主探 究,理 解释 疑。 1.动手测量,释疑。 (1)用课前准备的长约12cm的 三角尺测量黑板的长,把测量结 果告诉大家。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2.导入单位“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像黑板的长, 通常用比“厘米”高级一些的单 位——“米”作单位。补充:米 可以用字母“m”表示。 1.(1)小组代表测量黑板的 长度,并汇报。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生1:这把尺子太短,量黑板 太麻烦。 生2: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吗?我想用尺子量。(老师纠 正:应该是高级一些的单位) 2.明确单位“米”及用字母“m” 表示。 三、实 物体 验,感 受新 知。 1.认识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 系。 (1)出示米尺,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学生尺和米尺,看看米尺有什么特 点。 (2)用尺量一量,看看米尺上一个 小格有多长。 (3)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数一数,你 发现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米=100厘米) 1.(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 汇报:米尺上的刻度是10、20、 30……。 (2)比较、测量。发现:米尺 上一个小格是1厘米。 (3)小组分工,测量、数出1 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 得出:1米=100厘米 2.(1)同桌合作,动手测量臂 展长度,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4.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我们的教师宽约6(米)。 (2)黑板长约3(米)。 (3)小明身高126(厘米)。 (4)课桌高70(厘米)。 (5)教室门高2(米)。 5.估一估,填一填。 狗熊高约(1)米。 小狗高约(20)厘米。

教学案例《认识长度单位》

教学案例《认识长度单位》 柳州市静兰小学覃庆群 案例背景: “做数学”,一个耳目一新的词语,它是指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由于“做数学”提倡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它已成为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很多教师把理性的认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时,一种无形的操作习惯却又常常阻碍着新认识的实施,甚至有时带着“做数学”的新课程理念走进课堂,但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则不知不觉地又回到原来的操作习惯上。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总感到组织活动的麻烦:一件简单事例的阐述、一个数学事实的确认、一种运算法则的理解、一个公式的出现,在学生的各种体验活动中则成了一种十分繁琐的过程,而且课后检测学生课堂现场的学习情况,则又不十分的理想。教师陷入不知如何进行实践操作的困惑之中。 案例描述: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础知识,按照原有教材的安排,先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接着教材展示实物的直尺,让学生认识直尺上的长度单位,并会读其中的长度。然后,学生用手上的直尺(或三角尺)测量1厘米、2厘米……等线段。最后,再用直尺测量一些具体实物的长度。在这一节课上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即让学生认识直尺上的厘米,并会用直尺这个工具去测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 新教材在编写中则有较大的改变。首先,请学生估一估讲台、课桌的长度(学生可以用手比划来估、也可以用其它工具来估)。其次,安排学生用自己的“工具”测量课桌其中一条边的长度,学生中有的测出课桌一条边是“4柞长”、有的是“6枝铅笔长”、有的是“3个文具盒长”等。再次,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从中引出用尺子来量,并认识直尺上的单位长度。最后,安排测量一些实物的活动。上述的编写与原来教材的最大不同点是厘米的认识不是直接出示的,而是学生在原始工具测量的基础上,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后才逐渐引出的,也就说让学生经历了认识厘米的全过程。 1、在教研活动中的认识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长度以及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长短,随后比一比教室中具体物体的长短。接着请学生自己用身边的工具量一量课桌一条边的长,并引出厘米的概念。最后,安排了一些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与教室中具体物体的长度。 在讨论教案时,教研组的同事认为学生认识厘米的体验活动还不充分,做数学的味道还不足,于是提出再增加两个环节。一是,在情景活动中,学生在对具体物体长短进行比较后,增加对教室内某一实物估计的活动(如课桌有多长?讲台有多长?),通过学生的估计,既能加强学生估计的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具体测量的必要性。二是,在学生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后,安排一个用同一个工具进行测量的活动(如用铅笔进行测量,但铅笔的长短是不同的),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即使同样用铅笔进行测量,其结果也是不同的,从中使学生认识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