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7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7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7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7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作者:王尚志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今后的迁移打好基础。

2. 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学会质疑,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多媒体镜头1]

注意将课内和课外的学习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安排也打破了起始课教师讲作者讲时代“背景”的套路。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课文并收集和作者、课文有关的资料,同时还要求大家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

不知大家都收集了哪些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时注意:1. 说明你收集了什么资料;2. 用简洁的话归纳这些资料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都很有用。下边的内容很重要,请大家注意:

[多媒体镜头2]

作者: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成名作:《羊脂球》

小说风格: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心理描写细腻生动

(出示后老师强调:①是法国作家,②《羊脂球》的创作轰动法国文坛;

③故事情节巧妙真实,情节往往出人意料,结局却在情理之中。)

这一设计着眼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获取和筛选信息的方法,这种学习就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迁移。

老师还想告诉你们,搜集资料时要注意:

①要搜集与作家作品有关的资料,譬如作家生平、主要作品,如对作品的介绍、评论等。②也要注意搜集那些不直接涉及作品,但却对深刻理解作品有关的资料,如伟人的评论,同时代作家的评论。这样,在读书过程中,善于获取和筛选有关信息,对我们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多媒体镜头3]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问题,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能力的迁移。此处安排有三大特点:1. 提出网上学习的要求,符合信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这是学习方法的一次革命;2. 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将教师掌握的资料全部交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创造了条件,也为学生提供了迁移的材料;3. 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激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撑。

善于获取和筛选有关信息

课前,同学们在预习时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刚才看了,都很好,现在老师也来筛选一下,将相对集中的问题挑出来讨论解决。

[投影仪显示:

题目1. 于勒是流氓无赖,还是正直的、有良心的人?

2. 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将要讲的问题用红笔划出,折好后投影)

这两个问题很重要,请同学仔细阅读课文来思考、解答。老师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同学们在思考并解答这些问题时,可以去老师提供的网页上去看资料。如果同学觉得这些资料还不够,网页上老师还推荐了两个网站链接《黄金书屋》、《中华书库》,你可以去访问。当然,如果你觉得要与同学讨论的话,也可以自由讨论。

给大家15分钟时间,好不好?

下面我们来讨论问题,先讨论第一个问题。(老师复述题目)

同学们在发言时不要用叙述的语言,要评价,并说出根据。

这几位同学讲了他们的看法,对不对我们先不作评价。现在我们一起看下面的几段话,然后来评价他们说的话。

[多媒体镜头4]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和作者对话,激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下面几点是值得肯定的:

1. 重视文本的阅读,而不是用多媒体的画面来代替;

2. 重视语言(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的揣摩;

3.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长处,加大了阅读量和信息处理量。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好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以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大家看,“流氓”这个概念是从这儿出来的。仔细看这段文字,注意这些划线词语,思考于勒是不是流氓、无赖。

当年,于勒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糟蹋钱——也就是行为不正……,这与我们概念中的流氓是有差距的。……这是不是流氓、无赖?不是,但肯定是有问题。

[多媒体镜头5]

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段话中的“也许”是什么意思?于勒是不是已在暗示什么?抑或他曾经发过财却又花光了……可不管怎样,当年哥哥把他赶去,如今他却让哥哥不用担心。还想着“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会和家人“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你们看,于勒是流氓,无赖吗?非但不是,我觉得好像还挺有良心的。

[多媒体镜头6]

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我们再来看这一段:饱经风霜,衣衫褛褴又老又脏的于勒在船上干活,眼光始终不离开手中的活儿。……我们从他的外貌,从他的行动来看,他像流氓吗?有这样的流氓吗?

[多媒体镜头7]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可是,还有人在说他是流氓。谁?船长。你们说,船长的话根据足不足?船长的话有几层意思:①确实阔绰过,于勒的信不假。②有家不能回,想回但不愿意。

依我看,船长的话非但没有根据,而且是在打自己的耳光。因为(读画线句)……于勒的心中始终记着欠哥哥的钱,有钱了想报答他们,而没钱便无脸去见自己的哥嫂。所以他不愿回去。注意:是不愿,而不是不能。于勒的这个决定,像流氓、无赖吗?我倒觉得,在这一点上,他还是挺正直的,有良心的。

现在我们来看,于勒到底是怎样的人?是流氓、无赖,还是正直的、有良心的人?

我想,这样评价于勒是否更全面些:他有他行为不正的地方,譬如说当年糟蹋钱,不仅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还大大占用了哥哥的那一部分。到美洲后,赚了点钱以后还乱花钱,以至落到这种地步。但他也有正直的、有良心的一面,譬如,当年哥嫂把他扫地出门,可他赚了点钱就希望

能够赔偿哥哥的损失,还希望到时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以后,他又没钱了,他宁愿在船上卖牡蛎,也不去哥哥家。所以不能只说是流氓、无赖,或只说是正直的、有良心的人。

[投影仪:问题2]

解决第二个问题,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行动、表情等理解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问题。(先请同学评价,然后老师讲解)我想,我们要了解菲利普是怎样的人,还得从他们的语言、心理、行动、表情等看起。

[多媒体镜头8]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

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永不变更”,为什么?

一次次的等待,一次次的失望,可父亲与家人心中的希望与日俱增,他们盼望着于勒回来。所以父亲总是重复着说,期盼着奇迹的发生。这种复杂的心理,反映在话语中,会是怎样的语气呢?

(请同学模拟朗读,然后比较、评价。)

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回来,实际上看中的是他的钱。

为什么那么盼望钱?因为他们家没有钱,有根据吗?请同学发言。

(人家请客不敢赴约,姐姐买裙子上的花边要讨价还价……上哲尔赛岛旅游选择地点……)

可在一个公众场合,在父亲提起“要不要买牡蛎给你们吃”时,他们还不肯承认自己没钱,所以母亲要编造种种理由来少花钱。

可姐姐为什么可以吃?

对!因为女婿……所以在女婿面前不得不小心行事。

提出朗读要求,通过表情朗读,揣摩人物心理。

同解决第一个问题相同的是,重视感知乃至领悟,作品的语言表现魅力,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多媒体镜头9]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太惯坏。”

好!现在看这一段,菲利普为什么指着女婿使眼色?这个动作的潜台词是什么?请同学用一句话将菲利普想说的话说出来。

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推断和联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镜头10]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

了个眼色。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归纳,是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由老师包办代替。

菲利普家没有钱想钱,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他们想钱想疯了,在亲弟弟面前,连给10个铜子都不愿意。“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这是毫无人性的话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请同学归纳:……同学们讲得都有道理。菲利普夫妇想改变自己窘困的现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金钱的欲望使他们“六亲不认”,对金钱的欲望,也使他们扭曲了人性,这是应该批判的。

大家可以看看:人的性格是多么复杂,正因为如此,才构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物个性。

再次强调阅读小说的方法,以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们又是如何来理解这些人物的呢?刚才这些文字里,有的是语言描写,有的是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我们正是通过这些描写,认识了于勒和菲利普夫妇,了解了他们的性格。

这样的描写课文中还有很多,我们还可以继续琢磨。

所以,我们阅读小说时要……(读屏幕上的话):

[多媒体镜头11]

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的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好了,同学们还提了一些其他问题,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问题,请同学来解答。

[投影仪]:

1. 环境描写……

2. “我”给10个铜子……如果同学没有问题,那老师提出两个问题。

[多媒体镜头1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出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这是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尝试。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对理解作品的主题有什么启发?

2. 左拉认为读莫泊桑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这些话书上都有,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想,读过小说后,再来看这两段话,肯定会有很大启发。希望同学们回去要好好思考。(下课)

作业:

(见多媒体镜头12)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手段和网络学习为主。多媒体制作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不代替学生的阅读,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束缚学生的想像。网络学习是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在网上,教师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上的全部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并学会运用已知的信息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在现代社会中求知、学习、生存、发展的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个性特长。因此,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并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鼓励同学独立思考。课内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课要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体会,理解,感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中对于勒和菲利普夫妇这几个人物的理解是个难点,教师就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文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揣摩、讨论去理解人物,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意见。同时要求学生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全面地看待人物,不对人物作公式化、脸谱化的抽象概括。语文教学还应着眼于学生探求未知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以设疑开头,要求学生在交流获得的材料的同时,提出自己在阅读课文中发现的问题;然后引导他们根据有关的资料,用已知的知识去探求未知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出更多的问题待我们去解决,以此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探索能力。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概括故事情节,归纳作品的主题。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品析人物形象。 3、理解作品的主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一、检查前置作业:小说阅读复习 1、写出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四个部分。 2、小说塑造人物常用的描写方法有:、 活动二:品析主要人物形象(小组讨论后展示) 1、小组合作: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的句子,归纳人物性格特点,并填写下

小试牛刀 阅读小说《桥》,完成相关阅读题。(组内交流,小组展示) 桥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4)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5)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6)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7)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8)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9)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10)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1)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1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13)竟没人再喊。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1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1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6)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17)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18)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19)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20)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1)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22)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23)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24)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25)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26)她来祭奠两个人。 (27)她丈夫和她儿子。 1 2、小说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主人公“老汉”,并概括他的性格特点。(6分)

初中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doc

初中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公开 课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煅炼学生口述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过程与方法:小组学习、自主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文章的主题,启发与鼓励学生发现独特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金钱与亲情的关系,启发与鼓励学生自我表达。 教学设计: 一、导入:首先谈话导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 1、了解预习情况,理清人物关系(课件出示)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各自口述撰写的于勒这个人物的小传。 于勒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

你能给这个人物写一个名片吗? 于勒的名片 姓名: ( ) 国别: ( 法国) 生活年代:( 19世纪后期 ) 主要事迹: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 获得荣誉:正直的人、有良心的,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这个家伙 这个小子,这个贼,这个流氓 2、学生自由结合文本,了解于勒的际遇。 3、围绕于勒的个人际遇,对他个人的称呼,或者评价是怎样的,你能从文章中找出来吗? 4、结合对于勒这个人物的平价,让学生围绕于勒地评价展开对课文人物形象地分析,勾画圈点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设问:人们对待于勒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不同? 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从文章中找出向对应的语句,加强师生的对话。 三,赏析人物的描写 分组讨论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紧紧结合语言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抓住神态描写,分组讨论,具体分析。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1)要求在每个自然段落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3)学生讨论:从上面的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小结:盼----------赞----------见---------躲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一、研读赏析第25到38段,分析人物写法,感知人物形象 菲利普夫妇: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无情。 克拉丽斯:精细、刻薄、泼辣。 对于勒的认识:糟蹋钱、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怀念亲人、令人同情............ 对于“我”的认识: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 二、分析明快个性化的语言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上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夫妇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五年级下册第17课《梦想的力量》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17课《梦想的力量》教案《梦想的力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含义。 4、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 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准备:关于非洲孩子生活状况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 1、教师板书“梦想”。 2、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3、“梦想”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是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都应有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实现做出努力。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4、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板书完课题)

5、现在就请你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用梦想的概念及学生最美好的梦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并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流畅,圈出关键的词。 【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文1、2自然段 ①说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②生概括,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③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 ④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瑞恩的梦想仅仅是为了挖一口井,让非洲的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 3、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小组讨论。 4、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设计:_ 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了解莫泊桑及其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3.理解小说的主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观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题 【自主预习案】 1.了解莫泊桑的经历及其创作,了解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走进作者 莫泊桑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们分别是、、,拥有“”的美名。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我的叔叔于勒》、《漂亮朋友》、《项链》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羊脂球》这本书是由《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菲菲小姐》等中、短篇小说组成.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撬开煞白诧异 牡蛎褴褛别墅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拮据褴褛 阔绰恭维 十拿九稳与日俱增 1.批判现实主义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短篇小说之王 ào shà chàlì lán lǚ shù 3.拮据:经济境况不好手头很紧.褴褛: 指衣服破烂不堪。

我的叔叔于勒多个教学设计以及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多个教学设计以及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教学方法 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人手,探讨作品主题。 3、续写法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 教学步骤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梦想的力量》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梦想的力量》教 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 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抽查读学生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 3.尝试理解“课中的小男孩有怎样的梦想?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⑵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课件出示文字资料:非洲缺水资料。 (二)小组探究: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学。 3.反馈:(“梦想”怎样实现的)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我的叔叔于勒_教案教学设计_1

我的叔叔于勒 学科语文(第5册)备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月日教学内容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3.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1.品读对菲利普夫妇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2.运用朗读想象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拮据(jié)栈桥(zhàn)阔绰(chuò)褴褛(lánlǚ)牡蛎(mǔlì)二、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莫泊桑。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

回味无穷。莫泊桑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宝》、《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内的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2.前面我们通过《故乡》一文的学习,了解了旧中国农民、小市民的悲惨生活。那么,旧时代外国的底层人物的生活又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看一看。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题:()于勒→()于勒→()于勒→()于勒明确:“盼”、“赞”、“见”、“躲”由此可见,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是本文的线索(明线)。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1—4节),盼。第二部分(5—19节),赞。第三部分(20—47节),见。第四部分(48—49节),躲。四、交流互动1.菲利普夫妇态度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他们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上,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思考变化的原因。明确:“坏蛋”、“无赖”、“流氓”→“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小子”、“贼”、“讨饭的”、“流氓”变化原因:于勒贫富状况的变化。(暗线)2.分角色朗读20-47节,结合有关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菲利普夫妇是怎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 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小说,应该能运用简洁 的语言理清其脉络,品析人物的言行,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把 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提炼小说的主题,表明自己的看法。还 应该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 遵循课标中的指导思想,在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着 重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培养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构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教材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 上册的第三单元,是本单元第三课。课文通过于勒的故事,着重 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态,引发我们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储备点:熟悉莫泊桑及其作品 能力培养点:通过人物的个人简历来梳理故事情节: 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 物的方法。 情感体验点:体会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三、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已经有了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也具备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有很强的表 达欲望。

四、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方式设计 本节课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习当中,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作为教学组织方式。 五、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及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激发和支持学生想象的情景,如用温馨的亲情画面激起情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检测预习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景。 教师不局限于使用信息技术,还应该鼓励学生超越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设计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看过之后,你有何感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 展示课题 看画面,谈感受,读课题。 运用温馨的图片,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课前热身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九班姓名学号第小组组号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莫泊桑及其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3.理解小说的主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观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题 第一课时预习课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 2、解决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流程:(独学40分钟) (三)学习过程: 一、了解莫泊桑的经历及其创作,了解写作背景(独学5分钟) 1、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2、走进作者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们分别是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拥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名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 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年创作)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我的叔叔于勒》、《漂亮朋友》、《项链》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羊脂球》这本书是由《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菲菲小姐》等中、短篇小说组成.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 二、生字词过关:(独学10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撬开()煞白()诧异()牡蛎()

五年级下册第17课梦想的力量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17 课《梦想的力量》教 案 《梦想的力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 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含义。 4、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准备:关于非洲孩子生活状况的资料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 1、教师板书“梦想”。 2、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3、“梦想”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是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都应有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实现做出努力。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4、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板书完课题) 5、现在就请你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用梦想的概念及学生最美好的梦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并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流畅,圈出关键的词。 【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文1、2 自然段 ①说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②生概括,并指名读“在非洲...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 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③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 ④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瑞恩的梦想仅仅是为了挖一口井,让非洲的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 3、自由读课文3——13 自然段。小组讨论。 4、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5、反馈 ①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我的叔叔于勒_教案教学设计_1

我的叔叔于勒 学科语文(第5 册)备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月日教学内容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 人物形象的方法。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 构思。3.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 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1.品读对菲利普夫妇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2.运用朗读想象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拮据(ji é)栈桥(zhàn)阔绰 (chuò)褴褛(l ánl ǚ)牡蛎(mǔl ì)二、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莫泊桑。莫泊桑,19 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 部长篇小说和350 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莫泊桑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除了《羊脂球》(1880), 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

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宝》、《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内的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 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2.前面我们通过《故乡》一文的学习,了解了旧中国农民、小市民的悲惨生活。那么,旧时代外国的底层人物的生活又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看一看。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题:()于勒→()于勒→()于勒→()于勒明确:“盼”、“赞”、“见”、“躲”由此可见,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是本文的线索(明线)。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1—4 节),盼。第二部分(5—19 节),赞。第三部分(20—47 节),见。第四部分(48—49 节),躲。四、交流互动1.菲利普夫妇态度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他们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上,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思考变化的原因。明确:“坏蛋”、“无赖”、“流氓” →“正直”、“有良心” →“好心”、“有办法”→“小子” 、“贼”、“讨饭的”、“流氓”变化原因:于勒贫富状况的变化。(暗线)2.分角色朗读20-47 节,结合有关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菲利普夫妇是怎 样的人。明确:“突然??不安起来” 、“他向旁边走了几步”——心理骤然紧张,想躲开穷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认出来;瞪着眼“看女儿、女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教学方法 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人手,探讨作品主题。 3、续写法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

部编版语文九上《我的叔叔于勒》精品公开课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多种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表达兄弟情深的成语,比如:情同手足、手足之情、难兄难弟、八拜之交、两肋插刀、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有福同享、同盘而食、刎颈之交、连枝带叶、风雨同舟、让枣推梨、伯歌季舞、亲密无间……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兄弟感情有关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兄弟之情是怎样的。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阔绰.(chuò)拟.定(nǐ)栈.桥(zhàn)拮据 ..(ji éjù)牡蛎 ..(mǔlì) 别墅.(shù)撬.开(qiào)煞.白(shà)诧.异(ch à)褴褛 ..(lánlǚ)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2. 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3. 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题 四、学习方法:自学——讨论——探究——拓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2.作者简介 莫泊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决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撬开()煞白()诧异()牡蛎()()别墅() 褴褛()()女婿()嘟哝()()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ié( )据zhàn ( )桥阔chuò()zāota( ) 手pà( ) 端xiáng( ) zhuàn( )钱莫míng( )其妙 3.解释词语 拮据褴褛 阔绰恭维 张皇端详 十拿九稳与日俱增 狼狈不堪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速读全文,尝试复述故事梗概,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2.小组内复述故事 3.各小组选代表展示 4.师生一起理清小说层次,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四)精读分析人物形象 1、浏览全文,完成下列任务。 (1)说说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

(2)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在课文中做批注。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3)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哪些事情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这些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展示 (五)问题探究 1.《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2.“我”在整篇小说中的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讨论文中的悬念设置: ①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学生交流 班内展示 ②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六)总结学习收获 你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生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口头表达训练: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间将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展开联想,简要回答。 (八)结束语 (九)布置作业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 . .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和答案解析

我的叔叔于勒 学法导引: 阅读这篇小说,可以从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和曲折的情节入手,抓住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变化,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人物复杂的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深刻的主题思想。 一、【知识链接】 1、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部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他以《羊脂球》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莫泊桑的小说结尾很有特色,往往情节急转直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造成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作品背景:本文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3.主题思想 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态度的变化,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二、课文览胜 1.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赏析①句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将“海面”比喻为“绿色大理石桌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的优美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去哲尔赛岛途中的欢快心情。②句的景物描写,在菲利普夫妇的眼中,美丽的哲尔赛岛已变成了一片“紫色的阴影”,烘托了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后的失望、沮丧的心情。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菲利普夫妇心情的急剧变化。“驶”、“钻”两个动词更是把人物的心情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2.①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②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赏析①段文字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写菲利普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一事,表现了菲利普摆阔气、爱慕虚荣的心理。一个“请”字,更是将人物炫耀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②段文字主要运用语言、神态描写,通过写菲利普夫人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一事,表现了其虚伪、爱面子的个性心理。“很不痛快”一词将菲利普夫人怕花钱的心理栩栩如生地活画在脸上。 3.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赏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将菲利普遇事时的六神无主与其夫人的“处乱不惊”表现了出来。“结结巴巴”、“马上”两个副词的准确运用,使其夫妇二人性格中的不同点表现得异常鲜明突出。 4.①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②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赏析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语言、神态描写,细腻地表现了菲利普前后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在于勒发了财没回来之前,一个“永不变更”,使菲利普对弟弟回来的期盼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恨不得立刻相见。可当于勒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异常的神态,语无伦次的回话,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恐慌和绝望。亲人、兄弟还是路人,这一切都取决于一样东西——金钱! 5.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父亲和弟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从这三个短语的排列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境遇中的于勒叔叔的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饱含讽刺意味。 二、预学导学(一)一读课文,借助字典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阔绰.()栈.桥()褴褛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5我的叔叔于勒高效导学案

15 我的叔叔于勒高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3、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调适自身心态,摒弃虚荣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作者?背景: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在母亲和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导、鼓励下,很早就开始学习写作。1870年中学毕业以后,到巴黎学法律。不久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战后长期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当小职员。 莫泊桑先后结识了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以及左拉、都德和旅居法国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等人,得到他们的指导帮助。1879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羊脂球》,立即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他共写了20O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本游记,以及许多文学、政治和时事评论。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有《菲菲小姐》《米龙老爹》《项链》《骑马》《绳子的故事》《我的叔叔于勒》等名篇传世。 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独具特色,特别是短篇小说。一方面,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他善用洗练的笔墨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本篇小说1883年8月7日首次发表于巴黎《高卢工人报》,后来收录在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中,写的是法国西部哈佛尔海港菲利普家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先学 1、小说的三要素是、、。 2、小说的情节由、、和构成。

11.《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导学案师

11.《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师) 【学习目标】 一、理清结构,把握情节。 二、学习人物描写手法,把握人物性格。 三、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把握小说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一、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二、把握金钱与亲情的关系。 【教学教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阅读《基训》中的常识介绍和背景链接,了解作者及故事背景 2、结合《基训》语言积累中的1、2、3题扫除字词障碍。 (二)、整体感知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各自口述撰写的于勒这个人物的小传。并试着给这个人物写一张名片。 于勒的名片 姓名:(于勒)性别:(男)年龄:(50多岁)籍贯:(法国)国别:(法国) 生活年代:(19世纪后期)主要事迹:少年浪荡,中年得 意,老年沦落主要社会关系:哥嫂菲利普夫妇、侄子若瑟夫、两个 侄女、一侄女婿 获得称号: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这个家伙这小子,这个贼,这个流氓

2、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并填写下表。 3、根据以上的分析,仿照《故乡》一文故事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概括的方法,归纳本文的故事情节。 盼于勒(1—4)——赞于勒(5—19)——见于勒(20—47)——躲于勒(48—49) 二、合作探究 4、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因为于勒的经济状况而变化变化,但其中却有不变的因素,是分析这不变的因素是什么?——金钱至上的观念 5、你认为菲利普夫妇的做法合乎情理吗? 6、探究本文主旨:

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鄙,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 小说的另一个主题是表现了那个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及弱势群体的辛酸和卑微。 7、结合以上分析,再探究本文人物,看看本文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又起着怎样的作用。 于勒——暗线人 “我”——见证人 两个姐姐,一个姐夫——陪村人 “父亲”和“母亲”(菲利普和克拉丽丝)——主要人物 8、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描写菲利普和克拉丽丝的内容,填写表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