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

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

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
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

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

?公路运输的发展与作用

?城市公路的分类与分级

?公路的形式和一般技术要求

?城市公路设施规划布局

?公路客运站的总体布局与设计

公路运输的发展及作用

?(1)公路运输的特点

具有机动灵活、直达门户、迅速、适应性强、面广量大、深入腹地等优点。

(2)国内公路发展

?(3)国外高速公路的发展

?(4)高速公路的作用

公路运输的发展及作用

?(2)国内公路发展

?七五”期间,修建公路的重点目标是:修建与沿海开放城市有关的干线公路;加强能源运输公路;修建大中城市之间的公路;修建与旅游有关的公路。 1988年大陆首条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80年代末期,相继建成了沈大、莘松、广佛等高速公路。

?“八五”(1991-1995年)的重点目标是:修建主要干线公路;修建通往大中城市的公路,港口与腹地连接的公路,与旅游有关的公路;修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山区的公路。到1998年高速公路已建成6258公里。

我国公路建设的差距:

?1)高速公路建设起步晚。

?2)现有公路网的技术状况水平很低,高等级公路比例很低。

?3)公路网密度低,高速公路连通度较差。

?4)混合交通严重,车速低,事故多。

?5)技术和管理水平低。

?6)建设资金缺口大。

?(3)国外高速公路的发展

?意大利是修建高速公路最早的国家,1924年建成了米兰至瓦雷泽汽车专用路。

?德国于1932年建成波恩到科隆的高速公路。1991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万多公里,构成欧洲最庞大的高速公路网。

?美国1937年修建了第一条高速公路,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全部纳入高速公路网中,是高速公路最发达的国家。

?法国1948年始建高速公路,到1992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7700公里,仅次于德国,列欧洲第二。

公路运输的发展及作用

?(3)国外高速公路的发展

?日本1958年建成第一条名神高速公路。日本计划本世纪(20)末修建7600公里的高速公路,以便实现“一日之国”的夙愿。

?韩国70年代前期开始集中于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未来发展战略为建立全国性高速公路干线交通体系,利用地铁、道路1-2小时内从任何地方都能抵达高速公路。

公路运输的发展及作用

?(4)高速公路的作用

? 1)提高运输效益。

? 2)促进沿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刺激房地产开发,引发沿线土地增值。

? 4)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 5)节约土地资源。

?6)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7)减少交通事故。

? 8)促进第一产业发展。

?表各级公路单位通行能力的占地比较

1

?1.1 分类

按管理主体分,中国的公路有以下几种(行政等级):

?国道(国家级干线公路):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的公路,以及直接连接主要港口的贯通全国的公路。在国道网中,予以优先发展和建设的重点线路,称作国道主干线。

?省道(省级干线公路):连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与县政府所在地的公路。

?县道:是指连接各县政府所在地与主要乡镇(村落)的公路。

?乡道:是由乡进行管理的公路,相对于干线公路来说发挥着支线公路的作用。

?专用公路:是指各工厂、矿区、农场、林区等各部门使用的专线公路。

?细网公路:细网公路是指各地乡村建设和管理的民用公路。

?1.2分级

?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功能、性质分为汽车专用公路和一般公路两类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1.2.1 汽车专用公路

? 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 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0~25000辆,为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

?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2000~7000辆,为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

1、城市公路的分类与分级

?1.2.2 一般公路

?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重载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5000辆,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公路

?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重载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为沟通县以上城市的公路。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重载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为沟通县、乡(镇)、村等的公路。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交通量以小客车为标准;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和二、三、四级公路的交通量以中型载重汽车为标准。

?别人在治疗,你在问价格

?别人治疗成功,你说怕反弹

?别人现在半小时,你在床上一二三

?别人越来越真男人,你却成了快枪手

?别人和老婆在爱爱高潮,你却在感叹!

?就在今晚让她呻吟一夜,硬战一小时,赶快行动起来吧!马老师薇.亻言【msdf003】

男人最坚强的后盾!

2、形式和一般技术要求

?2.1 公路用地范围和公路路基横断面

?(1)公路用地范围:以路堤两侧坡角边缘以外1米或路堑坡顶边缘以外1米为界,若有护坡道、边沟、截水沟等,则从其外边以外1米为界,界内即为公路用地范围。

?(2)路基横断面: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类。

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和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组成部分。

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错车道时,还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3)路拱:路拱坡度一般应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

?2.2 行车道宽度

一般为3.5-3.75米,大部分情况采用后者。

2.3 公路平面

1)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2)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地物、环境、景观等相协调,同时应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并同纵面线形相互配合。

3)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同时,为使路线平顺,直线线形不宜过短。

?4)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平曲线超高、平曲线加宽、平曲线长度、视距、回头曲线等技术要求。

?2.4 公路纵断面

?根据道路的等级、交通量大小和沿线地形、地质、土壤、水文及排水等情况,具体确定线路的设计标高、纵坡的大小和竖曲线的半径。

?设计标高:即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

?最大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竖曲线等技术规定。

?2.5 交叉口

?2.5.1 公路平面交叉口

?平面交叉的类型按几何形状分为T形、Y形、十字形和环形交叉。

对比道路设计

?平面交叉设计原则:

?1)平面交叉的形式应根据各相交公路的交通量、计算行车速度、交通组成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并结合地形、用地条件和投资等因素确定。

?2)平面交叉应优先保证主要公路和交通量大的一方的通畅。

?3)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段宜采用直线。

?4)平面交叉的设计,应以左转弯、右转弯和直行等不同方向的设计小时交通量为基本依据。

?5)平面交叉的间距应尽量的大,以提高通行能力,保证行车安全。

?6)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或接近直角。当交角小于45度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渠化设计:

?平面交叉处交通量较大时,应作渠化设计,即采用交通岛、路面标线等设施疏导车流。

?(1)T形、Y形交叉:根据交通量和转向交通量情况,可采用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加宽路口式、渠化T形交叉等形式

?(2)十字形交叉:简易十字形交叉、设附加车道的十字形交叉、渠化十字形交叉。

?(3)环形交叉:多条公路交叉,当交叉的总交通量为500~3000辆/小时,且左、右转弯车辆较多时,可考虑采用环形交叉。

?2.5.2 公路立体交叉口

?高速公路同其它各级公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交叉类型除在控制出入的地点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外,均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

?一级公路同其他公路交叉,应尽量采用立体交叉;交叉类型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或分离式立体交叉。

?一般公路间的交叉,在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地点,可采用立体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标准间距:大城市、重要工业区周围为5~10公里;一般地区为15~25公里。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基本形式分为T形、Y形和十字形三种。

对于分离式立体交叉,跨线桥的交叉角度宜大于45度,桥下的净空应符合建筑限界的规定。在地形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交通量大的公路宜下穿。

?2.5.3 公路与铁路交叉

?公路与铁路平面相交时,以正交为宜;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45度。

?道口应设置在了望条件良好的地点,不得设置在铁路站场、道岔、有调车作业的范围内,并严禁设置在道岔尖轨处。

?了望条件良好是指驾驶者在距道口相当于该级公路停车视距并不小于50米处,能看到两侧各不小于规定侧向视距以外的火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与铁路交叉时,必须设置立体交叉。其它各级公路与铁路交叉,如果交通运输繁忙或者通行能力和服务水

平达不到该公路设计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铁路有大量调车作业且延误公路车辆、行人时间,损失严重时;地形条件适宜修建立体交叉而不致过多增加工程量时;受地形等条件限制采用平面交叉会危及行车安全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3.公路设施规划布局

3.1 线路

3.2 场站

3.公路设施规划布局

?3.1 线路

?3.1.1 布局原则

?(1)满足区域公路设施发展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郊区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2)与城市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城市道路等其他交通设施的布局相结合。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

?3.1.2 公路线路与城市规划布局

?(1)以城市为起止点的出入城交通,这类交通要求线路直捷,能深入市区,但应避免穿越干扰。

?(2)与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这类交通要求从城市边缘通过,但应安排短暂停留的交通、生活设施,以免干扰城市。

?(3)城郊各区之间的交通。根据郊区土地利用和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布置公路系统,一般可利用环形公路联系主要城镇。

?一般公路可与城市外围的干路相连,但要避免与直通市中心的干路相连。过境公路应绕过城市。

?高速公路应采用立体交叉与城市路网相连。其中,

-应远离中小城市,由立体交叉牵出入城干路。

-应与大城市快速路网和城市外围交通干路相衔接,也可作为公路环的一部分。

-可直接引入到特大城市的中心地区边缘,同城市快速环路相连,必要时可高架或下穿通过中心地区。

?3.2 场站

?公路汽车站按其使用性质的不同,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和混合站。

?3.2.1 客运站

?公路客运站分为专用客运站、客货兼用客运站和招手站(中间站)。

?客运站站址选择的原则

?(1)应尽量靠近市中心和市区边缘及人口集中地区。

?(2)应考虑与城市交通主要干路紧密衔接,并合理配置城市公共汽车站。

?(3)应有足够大的站前广场,便于旅客疏散,并留有扩建余地。

?(4)在旅游风景区,站址宜靠近风景区,并应注意环境和景观的保护。

?(5)应靠近铁路和水路客运站,以方便旅客换乘。

?3.2.2 货运站

?以中转货物为主的货运站,应布置在仓库区、工业区等货物集中且对外公路运输方便的地区,或设在铁路货运站及货运码头附近,以便组织联运。

?以供应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货运站,宜布置在中心区边缘。

?货物流通中心:集储存保管、集散转运、流通加工、商品配送、信息传递、代购代销、连带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这种现代物流形式要求根据划分的物资配送区,合理布局货物流通中心。

4.公路客运站总体布局与设计

?公路客运站的建筑规模,按该站日发送旅客折算量划分为4级(表)。

?旅客日发送折算量,是指公路客运站平均每日发送长途旅客的数量和短途旅客折算量之和。短途旅客是指班次密度大,站距短,旅客上下频繁或班线长度在30公里以内的班车所发送的旅客。

?公路客运站的总平面布置首先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应根据客运站的使用功能、工艺要求合理分区,妥善安排站房、站前广场、发车位、停车场及保修车间等的位置,以方便使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流线应简洁通畅,避免人流、车流和客流、货流交叉干扰,有利于安全营运。

?应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布置站房,力求紧凑,节约用地。

?应重视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先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城市道路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深度规定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

随着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道路交通量会发生较大变化,针对可能成为道路交通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道路平面设计图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4、《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 5、《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 6、国家及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规定 1严格按照上述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2、与周边交通组织充分结合,发挥路网最大效率; 3、标志内容力求简洁、清晰,给司机以确切的道路情报,保障交通安全与快捷; 4、合理配置清楚明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 三、交通组织 1设计标准 本项目为城市次干道皿级,计算行车速度30km/h 2、机动车交通组织 (1路段交通组织 路段行车道接路口直行车道,在路段行车道和过渡段车道中提前预示车道流向, 使转向车在路段提前选择车道。 (2)交叉口交通组织 瓶颈的重要节点重点进行交通组织。 (3)公共交通组织 在公交站点搞好线路衔接,方便换乘,提高道路运输效率,减缓道路交通流量增长,让有限的道路资源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3、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组织 (1本项目设置了专用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通行。 (2)完善由沿线布置的步行设施、行人过街设施、盲道、残疾人专用道等组成 的步行交通系统,提出适于营造绿色、休闲、安全的步行交通空间的硬质景观的建议。 四、交通设施设计 1道路标线 (1道路标线涂料采用环保反光热熔涂料,并具有抗滑性能,标线表面的抗滑性能不应低于所在路段路面的抗滑性能。标线涂料应符合“GB5768H2009及“ J卩 T80”(路面标线涂料)、” GN47- 1989(道路标线漆常温型)” GN48989 “(道路标线漆热塑型)的有关规定,车道的划分见图中标注(线中至线中标注)。道路平面宽度不规则的路段按车道平均分配画线。车道尺寸与虚线间距单位为米,标线、导向箭头和路面文字的厚度15?1.7毫米。 (2)敷设标线的路面表面应清洁干燥。 (3)为增加标线夜间反光性,所有标线均预混玻璃微珠和面撒玻璃珠。 (4)连续设置的实线类标线,应每隔15m 左右设置排水缝,其他标线有可能 、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标准

一、道路交通标志 1、设计原则 交通标志的设置力求做到种类齐全、功能完善,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道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为其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并使其具有足够的发现、认读和反映时间。 2、版面设计 交通标志主要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作业区标志、告示标志以及各类辅助标志。由于现行的国家规范和相关规定中主要对指路标志的设置有一定区别,故本标准主要根据国标及现行规范,针对XX市路网特点,对XX市指路标志牌、路名牌及交通标杆进行统一设计。 2.1、版面字高 汉字高宽比一般为1:1(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调整高宽比),汉字间距满足有关规范要求,英文(大写)字高为汉字字高的0.3h(h为汉字高度)。 根据以上原则,城市道路行车速度基本为40~70 km/h ,所以指路标志汉字高度选用40cm。当行车速度大于70 km/h时,汉字高度选用50cm。

2.2、版面内容及尺寸 1)按道路的等级划分,指路标志分为以下四类:

A类:城市快速路; B类:城市主干道、放射性主干道和其他一些区域内起主干道作用的次干道组 成的道路网络上的指路标志; C类:除系统道路以外的系统性不强的次干道和双向四车道(含四车道)以上 的交通性支路指路标志; D类:除C类以外的双向四车道以下的生活性支路的指路标志。 各类指路标志的选定及版面内容、尺寸详见参考《XX市交通指路标牌设计》(XX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支路路口指路标志版面设计,图如下: 2)路名牌 考虑到与指路标志版面风格统一的原则,路名牌上均采用中英文对照。 2.3、此次调整增加的内容 1.标志的汉字、拼音字母、拉丁字母、数字等采用道路交通标志字体(简体),中文和拼音字对照。 2.此次增加了分车道标志,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1.0.3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Ⅱ、Ⅲ。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表2.2.1 Ⅲ 2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大值。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图2.4.1 道路建设限界

图中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c--机动车车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m); W1--侧向净宽(m); Wmc--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Wmb--非机动车道路路缘带宽度(m); Wsc--机动车车行道安全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hb--自行车道、人行道及其他非机动车车行道的最小净高(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e--顶角抹角宽度(m)。 最小净高表 2.4.1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l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6.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某小区道路交通设计方案

某小区道路交通设计方案 概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优美性和舒适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居住区的交通组织须综合考虑小区内部交通体系与区域环境,其与居住区的各种用地特征、交通方式、交通系统结构功能划分以及居住区的交通生成、吸引、需求预测等密切相关。 居住区内部交通组织设计中将综合考虑下述方面:居住区与外围道路出入口的组织设计、居住区内部整体交通运行设计以及居住区内部静态交通组织。通过交通组织,将使区内交通顺畅、便捷、安全,并作到进出小区交通的最优衔接。 1.设计背景 本次方案设计为“天津市某小区内部交通设计方案”,本小区居住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32.87万平方米,其最终规划入住人口为3.82万人。由于该小区的住宅条件定位较高,私家车的拥有量将达到相当的水平,因此建成后进出小区的交通需求将是相当可观的。 小区区内道路网由小区主路、小区次路、小区支路等三个等级道路构成。2.设计概述 2.1 道路现状 小区北边有某铁路和内环高架的限制,南面有河道阻隔,西面由某路桥与外界相通,东面有铁路和路桥。根据规划,小区被区内各条规划路划分为八个子区,如图

2.2安全问题 在小区主路实施机动车限速管理 居住区道路布置原则应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小区主路车行道宽度为8米,在平峰时段车辆较少,速度易于提高。建议利用路面凸型铺装进行限速控制。 在主路上,每隔一段距离(50米至100米)设置路面凸型铺装。铺装可由彩色石砖构成,以区分黑色沥青路面。铺装形状为台形,幅度为整个车行道,抬起高度可与人行道同高。顶部平坦,长约6米,前后两侧为沥青路面与铺装的渐变段,各约2.4米,详见下图: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 1总则 1.0.1 为适应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统一城市道路工 程设计主要技术指标,指导城市道路专用标准的编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范围内新建和改建的各级城市道路设计。 1.0.3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项规划,考虑社会 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合理采用技术标准。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 1.0.4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术语 2.1.1主路 main road

快速路或主干路中与辅路分隔,供机动车快速通过的道路。 2.1.2辅路 side road 集散快速路或主干路交通,设置于主路两侧或一侧,单向或双向行驶交通,可间断或连续设置的道路。 2.1.3设计速度 design speed 道路几何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行车速度。 2.1.4设计年限 design life 包括确定路面宽度而采用的远期交通量的年限与为确定路面结构而采用的保证路面结构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设计使用年限两种。 2.1.5通行能力 traffic capacity 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交通流率。 2.1.6服务水平 level of service 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及驾驶人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驶时间、行驶(步行)自由度、交通中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2.1.7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colorful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脱色沥青与各种颜色石料或树脂类胶结料、色料和添加剂等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拌合形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林华杰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林华杰 发表时间:2019-08-26T15:09:54.18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2期作者:林华杰 [导读] 城市不断发展,机动车行驶数量也日益增加,导致交通问题的不断出现。 茂名市安鑫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城市不断发展,机动车行驶数量也日益增加,导致交通问题的不断出现。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最后对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同时希望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交通工程;设计;技术 引言 现阶段,社会高速发展,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也开始日益增多,道路上车辆的大量增多,造成道路交通拥堵,进而产生了一系列交通问题,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因此,交通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工程设计的主要目标,促进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中道路分为:快速路、支路、主干路、次干路。快速路主要指在城市中联系机动车辆与交通服务的道路,其可以将交通需求的层次进行分解,快速路形成了城市快速交通的道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快速路由主要指的是城市的主要交通道路,为城市交通可以提供有效服务,加强与交通的各个部门联系,对城市道路交通起到疏导作用,即当城市交通出现拥堵情况,快速路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疏导,衔接各个交通道路,将城市道路连为一体,扩大了城市对外交通,是交通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主干路主要指的是城市在对外交通与城市组团联系的最主要干路,就是指过往车辆必须保持正常速度的交通路线,其设置了6条车道,运用扩大交叉口的方法,加强车辆通行力度,提高过往车辆的通行能力。在主干路的沿线一般会设置一些建筑,吸引过往的行人。次干路分为交通性次干路、生活性次干路。支路是城市中的一些街坊道路,在支路会有住宅和公共建筑,以及会有一些与生活服务有关的功能,起到缓解交通的作用。支路也可以布置一些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设置公交专线、自行车公用道路。交通工程在进行道路设计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城市的道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有效总结,分析道路的具体情况,了解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设计能够符合城市交通工程的需求。 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2.1规划设计 在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城市交通进行整体性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交通设计的初始阶段,也是交通设计的关键期。因此在规划城市交通格局时,就应该渗透节能环保意识。规划设计奠定了后期建设得理论基础,以环保理念指引开展交通规划,能使施工单位秉持绿色施工原则。在规划阶段,设计人员应该综合考量以下几点:第一,设计人员应该发挥环境保护的功能,使道路交通设计和道路工程结合在一起,确保道路交通设计符合地理环境需要,满足水文地质条件。第二,设计人员应该秉持绿色环保的理念,挑选最佳的线路设计方案,并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尽可能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成本的最大效益。第三,设计人员应该对城市的植被进行保护,避免工程建设破坏植被环境。在满足上述三个要点之后,设计人员可以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并对交通路线进行有效评估。如果路线规划方案仍然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则应该在环境破坏的区域施加防护性举措,削弱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可以采用缩短道路长度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降低车流密度的方式。在对交通线路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还应该综合考量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引入绿色景观美化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城市道路建设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2.2施工阶段设计分析 建设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时,要高度重视按照国家法规合理处理地基,包括填土方、开挖道路地基等。否则,道路工程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会严重受害,尤其是弃渣场、斜坡等废物置放地,一旦出现大雨或暴雨,就会带动松动的水土漂流,以至于生态水土急剧流失。故而,设计施工方案时,设计者应先勘察工程项目地,确定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持协调的挖填方案,进而在缩小运输距离之上制定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有力地规避工程建设引发水土流失。同时,施工时,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都会发出较大的噪音。这些噪音,不仅会干扰居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还会破坏城市应有的安静。所以为加强绿色施工,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的施工方案时,设计者要尽量选择低噪音施工设备,或引进消音装置,并定期管理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在夜晚施工等,从而降低道路工程建设给居民带来的噪音污染。此外要注重保护好城市的路面环境和水体环境。道路施工难免会产生扬尘与一些脏水,若不谨慎处理,必然会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基于此,设计者在设计道路工程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定期给施工现场容易出现扬尘的区域洒水,防止灰尘在风的吹拂下进入居民生活区。在废水方面,要严谨直接排放。适当引入废除处理装置和二次回收装置,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减少废水对城市水体的破坏。 3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3.1横断面形式与选择 交通工程在设计时,相关人员需要以国外和国内先进的设计经验为参考对象,相关人员需要了解道路功能,道路系统功能分级的要求,这包括:城市道路分为之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断面形式需要尽量减少物理分割,交通流改变时,可以进行有效利用,一块板与两块板为推荐的道路横断面形式。行人与非机动车应当尽量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一般采用高差的方式,而并不是利用分隔带分离。 3.2路段设计 相关人员在对交通路段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行人过街道通行空间进行设计,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降低行人在经过道路时对于其他交通流的干扰。此位置应该设置到整条道路上,通常情况下,交叉口需要设行人过街横道,然后依据道路具体情况确定路段增加行人过街横道是否必要。将行人过街横道的宽度设置为3m左右,结合横道设计与行人对过街需求增加通行能力,具体增加幅度应该以1m为单位,行人过街间隔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进行不通设计,对于城市中心商业区,行人过街间距需要尽量减小;针对城市你一般区域,由于人

市政道路工程用规范及规程

市政道路工程用规范及规 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98版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路基: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0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05123-1999)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填砂路基施工技术规范》(DB36T 655-2012) 路面: 《混凝土路面砖》(JC/T 446-2000)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原材: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热轧光圆钢筋》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701-2007)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7-2011)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国标)JTG E41-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排水:

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方法及其实践

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方法及其实践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中容纳的人员越来越多,给城市交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导致了各种类型的“堵城”出现,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因此,为了更好地使道路交通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全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进行设计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其设计原则、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标签: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法;实践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作为城市运行的“血脉”,对保证城市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影响其具体设计的因素较多,在具体实践中可能还会受到很多临时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方法及其实践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1.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服務的是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公共利益优先是首要原则。同时,公共利益优先包含的层面是多样的,其不仅包含有公交车优先,同时还需要设计的交通工程能够满足当前多元化发展的公共出行的公共需求。例如,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中加入何种“过街天桥”,在什么位置加入,高度是多少,服务年限是多少,这些均需要从公共利益优先的角度进行考量。 2.“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这是当前开展民生工程最为基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从传统的“车本位”转换为“人本位”,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当做一件服务于人性化出行需求的大的“工艺品”。这里的“以人为本”是广义的,需要兼顾步行出行、公交出行、非机动车出行、残疾人出行、汽车出行等多方面人群的需求,只有秉持“以人为本”的实际需求,设计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掌声。 3.可持续发展原则 当前,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所负担的压力不断提升。因此,在进行交通工程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前交通实际需求与未来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且需要从生态环保、交通出行优化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使用的可持续性。 二、当前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深度 1概述 1.1工程项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 1.2编制依据 1.2.1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立项批准文件。 1.2.2委托单位的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 1.2.3其它依据性文件。 1.3批准的道路网规划及城市排水规划。 1.4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1.5主要研究结论 1 .5.1对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 .5.2工程项目结论性评价和推荐方案的意见。 1.5.3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2.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1区域概况。 2.2道路现状及评价。 2.3现状道路交通及评价。 2 .4沿线建筑、文物古迹、树木、河流、湖泊及地上、地下杆管线等情况 2 .5沿线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地震烈度区划。 2 .6工程地质资料 3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侧 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5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 5.1分析道路沿线资源土地使用情况及将来开发情况,论证道路修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5 .2论证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分析主要交通源的特点。 5.3论证修建道路对交通量增长的满足程度。 5.4论证修建道路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 5.5论证修建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改善的要求。 5.6论证对文物古迹、树木等的保护措施。 6.工程方案内容(进行多方案比选) 6.l方案设计原则。 6.2总体方案。 6.2.1总体布置方案。 6.2.2主要节点方案。 6.2.3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 6.3道路工程 6.3.1道路(含主、辅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6.3.2道路交叉设计方案。 6.3.3路基、路面、挡土墙及附属构筑物设计方案。 6 .3.4人行道及过街设施、公交停车站及无障碍设施等。 6 .3.5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3.1.7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3.1.7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km/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3.3.1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3. 4.1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3.3. 4.2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3.3. 4.3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3.3. 4.4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4.1.3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4.1.3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

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5.3.4 路侧带 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人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表

道路交通工程沿线设施设计

道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探索摘要:为了有效地保证武上高速的安全畅通和良好运营,本文针对道路特点和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考虑到公路建设资金的合理利用等因素,提出道路安全设施设计的相关要点,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工程沿线设计活动护栏交通标志 中图分类号: 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afety and smooth flow of wu high-speed operation, the road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geography,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fund reasonable use and other factors, put forward road safety facilities desig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key words:traffic engineering; line design; movable guardrail; traffic sign. 1工程概况 拟建的武夷山(闽赣界)至上饶公路是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宁德至上饶联络线在江西境内的一段,宁德至上饶高速公路是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的第四条联络线,由东向西先后连接沈阳至海口、长春至深圳、北京至台北与上海至昆明等四条国家高速公路。根据本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功能和作用、交通量预测结果以及沿线的

市政道路工程交通疏导规划方案半幅封闭.docx

安庆市天柱山路、同安路白加黑改造工程 半幅封闭道路交通疏导方案 一、工程概况 安庆市天柱山东路、同安路白加黑改造工程分为天柱山路和同安路两段,其中同安路北起迎宾西路,南至菱湖北路,全长,道路规划红线宽度30m。现状道路为水泥砼路面,单幅路形式,混合车道宽20 米,两侧人行道宽 5 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天柱山东路位于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是一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Ⅰ级,西接中兴大道,东接龙眠山路。 本次施工范围为天柱山东路中兴大道至龙眠山路段,全长米,分别与小孤山路、花亭湖路、 湖心北路、浮山路和同安路平面交叉。 本工程施工内容为: 1、水泥砼路面修补及黑色化改造工程和人行道改造工程。 具体分为:道路工程、交通(标线)工程;照明工程。 其中:道路工程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仅包含交通标线,交通标志原则上利用现状 标志)及排水工程等内容;照明工程(仅更换灯杆、灯具,其配电系统原则上利用现状)。 2、对人行道侧平石及人行道面砖进行重新铺砌。 3、原车行道更换井盖、雨水篦,井面应按人行道铺砌形式做井面修饰处理,并使完成 面与改造路面齐平。 4、车行道升级改造完成后,按原状恢复交通标线设施。 为保证施工作业的快速、高效、安全,保证在70 天左右完工,就必须精心计划,科学组织,与沿途管线等设施管理部门协调,与交警部门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并制定合理可行的 交通疏解方案以保证道路的行车畅通。 二、交通状况 同安路为城市次级干道,车辆通行方向为南北双向通行,北接迎宾大道,南至菱湖北路,全长,其中有天柱山西路、盛唐弯路、回祥路横跨而过,该路为两旁居民及商铺,车流多, 人流多。 天柱山西路为一条东西向的城市主Ⅰ级干道,西接中兴大道,东接龙眠山路。本次施工 范围为天柱山东路中兴大道至龙眠山路段,全长米,分别与小孤山路、花亭湖路、湖心北路、浮山路和同安路平面交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