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篮球比赛中节奏的控制与调节

篮球比赛中节奏的控制与调节

节奏是在篮球竞技运动的重要要素。现代篮球运动寓竞技化、智谋化、技艺化于一体,节奏正是这一趋势的最好体现。众所周知,在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中倘若能恰到好处的把握住比赛节奏,往往就能牢牢掌握住比赛的主动权。因此,对篮球比赛节奏的系统研究对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篮球运动节奏的表现内容

1.1篮球比赛中的技术节奏技术动作是篮球节奏的基础,篮球节奏是篮球技术的要素。合理的技术动作,表现出和谐的节奏,和谐的节奏体现出技术的协调、娴熟和技艺之美。如比赛中的运球技术是组织配合或调整进攻节奏的手段,队员在运球中利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来控制比赛节奏,积极寻找和及时捕捉战机,争取比赛的主动;传球是完成战术配合的桥梁和纽带,要取得良好的传球效果,必须善于掌握传球时机,控制好传球的节奏;投篮是篮球比赛中得分的唯一手段,一切战术配合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造良好的投篮时机,无论是个人摆脱,还是通过配合完成投篮,都要有节奏的变化,防守技术动作及运用过程中节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滑步移动、抢球、打球、断球、盖帽、抢栏板球以及防守技术间的各种衔接等,也都有节奏因素,只有把握住技术动作的节奏,才能发挥出技术效果。攻、防技术是相互制约,又是互相促进的,为了达到制约对方的进攻技术,必须首先熟悉和掌握进攻技术动作的节奏及运用时机,并采取针对性的防守对策和措施,才能灵活运用防守技术的节奏,有效地抑制进攻技术的节奏,达到攻击性防守的规格要求。

1.2篮球比赛中的战术节奏什么样的战术,就有什么样的节奏。每种战术有各自的节奏,在战术活动的过程中组成战术的各阶段历时长短,球与人运动的快慢和队员在各部分活动的强弱等是战术节奏的基本条件。篮球战术的贯彻在于掌握比赛节奏相应的和谐节奏,才能显示出战术的威力。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战术形式不同,其节奏也不相同,例如快攻节奏快,阵地进攻节奏就慢,战术形成相同,打法不一样,其节奏也不一样,再如:全场紧逼盯人防守就比半场松动盯人的节奏快而紧凑;战术节奏还受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心理特点、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训练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遇到不同的对手不同的临场情况,都会使战术节奏发生变化。

1.3篮球比赛节奏比赛节奏是指比赛过程中技、战术,行动的快、慢、张、弛的变化。比赛节奏是技术节奏和战术节奏的综合,并受技术节奏和战术节奏的影响。篮球比赛节奏取决于比赛时的运动形式、方向、速度和队员动作的快慢,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用力强弱,动作历时的长短等。比赛中双方的攻守速度,攻守转换,相互制约,各种技术战术的变化是比赛中节奏的集中表现。

2.比赛中节奏的控制

篮球比赛实践证明,节奏的掌握将在比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赛中对抗激烈,瞬息万变,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应根据本队的风格特点和临场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和改变比赛节奏。教练员在比赛中要审时度势,善于根据不同情况调兵遣将,充分发挥本队的优势和每个队员的特长,这样即可保持场上较强的比赛阵容,又可以为本队技、战术的变化和运用带来生机和活力。

2.1打好开局任何一支球队,都十分重视比赛的开局,能否在开局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控制比赛的节奏。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战术行为应势利导地将对手的活动节奏控制在自己的需要的范围,并使之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就必然能够把握比赛的主动权。如果比赛是第一次交锋,由于双方彼此情况了解甚少,可派出稳健阵容出场,重视开局的战术配合质量,提高进攻的成功率,争取比分上的优势,为比赛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比赛双方相互了解,这时可派出一些素质好、善于拼搏的队员上场,用快节奏打乱对方的进攻与防守,先发制人,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一旦对手适应了这种打法,教练员要及时调整阵容和改变战术打法,变化新的节奏,以取得比赛的主动。两种节奏的选择,要根据双方情况,灵活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克彼之短,争取开局主动。

2.2发展中期篮球比赛这段时期最长,一场比赛中约有30分钟的时间属于这个阶段。教练员要根据临场情况变化,机动灵活地运用战术,合理调配力量和组织比赛阵容,掌握比赛节奏。如果比赛出现相持状态,这时双方教练员都比较谨慎,都不愿意去冒险打破僵局。是主动出击,还是等待时机,这要根据临场具体情况做出抉择。如果想主动打破僵局,就必须突然改变打法,变化比赛节奏,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这时要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但要注意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失误,如果是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则要求队员沉着冷静,善于捕捉战机,抓住对手的漏洞或失误进行反击。如果在这个阶段,比分领先较多时,应尽可能的保持比赛节奏,同时减少失误,不让对方有机可乘,节奏一张一驰,不让对方适应,而此时,另一个队要尽量破坏对方打顺了的节奏,抓住战机争取打出自己的高潮,可主要通过防守形式的变化,改变进攻的节奏,使之不习惯,造成失误,而快速反击,还可通过换人,暂停来调整比赛的节奏。

2.3把握后期比赛后期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时刻,也是比赛双方争夺最激烈,情况最复杂、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以1分之差定胜负的结局数不胜数。此时教练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地分析和处理决战阶段的各种复杂问题,应根据比赛剩余时间和比分差、后备力量的强弱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比分领先,一般采用慢节奏为主的打法,可利用控制球进攻,降低进攻速度,控制比赛节奏,力求打高成功率。如果比分落后,一般采用全场紧逼盯人,主动加快比赛节奏,使比赛节奏加快要特别紧逼持球者,加强抢断,同时加强3分投篮,缩小比分差距,积极拼抢前后场篮板球,快速反击,争取反败为胜。

3.比赛中的节奏调节

3.1利用多变防守改变比赛节奏在比赛中,为了尽可能给对方造成很多的不适应,可利用多种形式的组合防守战术进行变化,加快或放慢进攻的节奏,隐蔽自己的意图,谜惑对方,使其心理上造成混乱,让其发生错误,导致措手不及,使之处于极度不适应的多变防守上。从而控制比赛局面,驾驭比赛的优势,夺取比赛的胜利。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运用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来控制比赛节奏,掌握比赛主动,造成对方失败的战例屡见不鲜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10届亚州女篮锦标赛冠亚军决赛,南朝鲜女队针对中国队怕紧逼夹击的弱点,充分展开了地面争夺,全场争夺,不失时机地轮番变换防守战术10余次,导致我国女篮在比赛中对南朝鲜队的紧逼夹击产生了恐惧心理,出现了紧张急躁,失误增多的局面。再如,第10届世界女篮锦标赛,美苏之战,美国队以前场紧逼、后场联防,或前场夹击、后场松动盯人这种交替战术和变换节奏,使苏队束手无策,频频失误。

3.2应用暂停来调整场上的节奏在一场篮球比赛中,有4次以上的暂停机会,通过暂停不仅可以把教练的战术意图面授给队员,而且可以调控改变比赛中的节奏,当对方攻守打得顺手连连得分时;对方攻防出现漏洞,而我方场上队员不能及时利用时;自己的攻防战术发挥不稳定打得不顺而连连失误时,暂停目的在于使比赛中断,使对方打顺手的劲头冷一冷,破坏对方的兴致,使正在专心比赛的对手顿生杂念,从而破坏对方的节奏。

33通过频繁换人来变换场上的节奏在篮球比赛中,因为换人的次数不受限制,所以一些有经验的教练员常常采用(下转第63页)

篮球比赛中节奏的控制与调节

周国群常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摘要】本文对篮球比赛中节奏的表现内容、节奏的控制及其改变场上节奏的几种手段。旨在丰富篮球理论的研讨,提高教练员临场指挥水平,合理把握比赛的节奏。

【关键词】篮球;控制;调节

.

9

(上接第603页)换人或频繁换人手段,调控比赛的节奏。例如:第6届全运会广东女篮——

—上海女篮的比赛,广东队就是采用了频繁的换人,冲淡了对方的信心和场上的气氛,以至于上海队的比赛节奏受到了影响,最后以6分之差败走麦城。除此之外,换人的目的还在于重新起用某个队员,以发挥其自身的绝招和特长来打开僵局.调节场上节奏。其主要手段有:起用场下突破、投篮能手;起用高个队员来加强场上的攻击力;换下发挥失常或体力消耗过大的队员,让其休息等等,利用吹哨换人中断比赛,冲淡对方的信心和气氛,使对方打顺的节奏走样,可见换人在很大程度上调控着比赛的节奏。

3.4教练员临场指挥的技巧教练员是篮球比赛的导演,教练员临场指挥的水平,能决定比赛的成功与否,也是把握篮球比赛节奏和谐的重要因素。教练员明察局势,果断决策,通过暂停、换人,临场比赛战术变换的布置,把握战机,比赛领先或落后情况下对队员的心理调整,都体现出教练员的指挥技巧。当比赛处于势均力敌,激烈对抗之中的交战双方谁能在战术上有更强的应变能力,谁就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因此,教练员在战术运用上要有针对性,并有求实精神,如果再能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变战术,往往会出奇兵,克敌制胜,取得好成绩。

4.小结

篮球比赛中节奏的控制与调节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节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比赛双方的技术水平、战术风格、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断地变化节奏,审时度势,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节奏,这样才能提高比赛的应变能力,才能够在激烈对抗的比赛中取得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战术水平,确保打出风格打出水平,夺取比赛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叶国雄.篮球运动研究必读.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彭延春.对篮球比赛节奏的系统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67.

[3]宋征远,沈贤.篮球运动中的节奏调控.山东体育科技,2003,(3).81.

[4]朱长征,李志勇.现代篮球比赛节奏探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1).79.

[5]刘六五.浅谈篮球运动的比赛节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86.

[责任编辑:翟成梁]

现生活”。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导”学生投入生活之海、任其畅游,所谓通过作文去表现生活,最终就是通过作文去表现真实的自我。

3.2体现自主性

使全体学生都能自觉动手写文章,这是衡量自主作文教学成功的与否的标志。开展自主作文教学,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的独立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教学中不简单地传授写作技巧,更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内驱力。

自主性要贯穿于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应当做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达到会学的境界。教师给学生以自由,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

3.3关注差异性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每个学生的素质和潜能不尽相同,在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积累材料与组织材料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区别较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写作上的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制定恰当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指导,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到达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3.4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各种内容的活动都需要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和学生的主体,自主作文就无从谈起。自主作文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了。它要求教师不仅是活动方案的创造者、设计者,同是还应该是活动时的组织者、领导者;不仅善于将间接经验转换为学生活动情景中的直接经验,将教材内容真正溶化在活动之中,还应该通过教师共同参与学生活动,了解学生内在活动需要和活动特点、水平,及时给予调整。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内化和转化的基础上,更多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的各种心理品质加以指导,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

—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吴建强.论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内涵与特征.教育研究,2004,1:11-14.

[3]王晓红.语文自主学习方式的探索与思考.辽宁师专学报(社科版),2005,4.

[4]闫家坤.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5.

[5]王剑忠.关于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科学教育,2005,2.

[6]潘涌.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9.

[7]贺二平.新课标下的初中写作教学.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

[8]马晓梅.中学写作教学方法谈.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5,21(2).

[9]张伟忠.新课程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刍论.课程教材教法,2004,24(6).

[10]张伟忠.新课程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刍论.课程教材教法,2004,24(6).

[责任编辑:韩铭]

(上接第618页)论向实践的倾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面对的是广阔的生产一线单位,光会说不会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理论课的教师要懂得生产一线的操作。理论课的讲授要以“够用”为度,同时要适当拓宽专业适应范围,让学生有更大的职业选择余地。在实施中,可以根据大纲和专业课的特点灵活安排。例如在仪表课的讲授中,我们可以根据仪表这门课概念多、前后衔接不紧密的特点,采用“讲练一体化”和“模块化”的方法来讲授。把课本内容分成一个个的模块,构成相对独立的小单元。在每个单元模块的讲授中。将专业理论的讲解与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

3.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这里主要指的是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虽然这些在中小学已经被提及了,但针对职业学校和技校的现状来看,学生在这些能力上仍有一定的欠缺,素质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教育中也要同样重视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与学生一起共同缔造具有校园特色、人文氛围的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开展、组织社会实践,结合本专业的需要,让学生进入到生产一线,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还可以使学生们认识生产的组织过程、生产环境、组织管理、质量管理、职业道德、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在学校里无法接触的东西,从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目的的组织专题社会调查,可使学生接近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生存意识,树立危机感,从而增加学习动力。适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到社会大舞台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创造美好社会环境的关系。

最后要提出的一点是要进一步探索新的考核体系。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新的考核体系应从思想、技能与相关知识、能力三个方面来考核学生。技能与相关知识的考核可暂时沿用传统的考试办法,逐步过渡到考试与考察相结合。思想与能力的考核宜采用灵活多样又符合实际的综合考察方法。新的考核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及大量的实践,同时还需要广大的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配合才能付诸实施。

[责任编辑田瑞鑫]

:

相关文档